以案为例 解读观察 链接幼儿经验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教学案例与经验分享一、引言随着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园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关注,作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与经验的重要性。
本文将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和经验,以期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二、游戏与活动的重要性1. 案例一:拓展幼儿视野在我担任幼儿园老师的过程中,我发现通过游戏和活动可以拓展幼儿的视野。
一次,我组织了一场关于植物的大自然探索活动。
幼儿们穿上便装,带上小篮子,在户外寻找植物,并给予相应的解释和指导。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了解到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增长了对自然界的认知。
2. 案例二: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在幼儿园里,我经常组织一些小组游戏,旨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例如,我组织了一个拼图游戏,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幅拼图。
这不仅培养了幼儿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 案例一:开展主题活动以幼儿园的“五彩童年”主题活动为例。
在此活动中,我鼓励幼儿们发挥创造力,用不同的颜色和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品,并进行展览。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创作,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2. 案例二:促进幼儿言语表达能力在幼儿园中,我经常安排一些言语活动,例如讲故事、角色扮演等,从而促进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次,我组织过一场幼儿绘本分享会,幼儿们带来自己喜欢的绘本,并向全班分享。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绘本的内容,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情感态度的培养1. 案例一:建立亲子互动在幼儿园中,我重视家园共育的理念,与家长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我经常组织一些亲子活动,例如亲子读书会、亲子运动会等,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
2. 案例二:培养幼儿友善与合作意识在我担任幼儿园老师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幼儿们的友善与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例如幼儿间的角色扮演、制作手工等,我鼓励幼儿们互相帮助、分享、合作,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友善意识和合作精神。
幼儿园观察记录案例分析及教育反思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观察记录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行为举止、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为幼儿的个性化教育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本文将从一个幼儿园观察记录案例出发,进行深入分析和教育反思,探讨如何通过观察记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观察记录案例分析1. 观察记录内容在某幼儿园,教师对一名3岁男孩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观察记录。
内容包括幼儿的个人习惯、社交行为、游戏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记录发现,该男孩性格内向,喜欢独立思考,但在社交方面表现略显被动。
在学习方面,他表现出对数字和颜色的敏感度较高,但在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方面稍显不足。
2. 教师观察心得教师在观察记录中发现,这名男孩虽然个性内向,但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表现出较高的能力,这为他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教师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了他在社交和语言能力方面的不足,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教育反思与提升1. 针对性发展根据观察记录的内容,教师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对于这名男孩的社交和语言能力不足,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他主动参与社交,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针对他对数字和颜色的敏感度,可以加强相关知识的授课,并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2. 家园协作教师还需要与幼儿的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情况。
通过与家长交流观察记录和教育反思,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表现,并与教师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使教育工作更加系统和全面。
3. 综合评估观察记录不仅仅局限于个别幼儿,教师还应将每个幼儿的观察记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从而发现和解决更多幼儿的发展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的内容,结合幼儿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特点,为每个幼儿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个人观点与总结通过对观察记录案例的深度分析,我深刻领悟到观察记录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导语】观察记录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利⽤观察记录的结果与家长沟通,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的发展状况,⽽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并与教师合作共同建构课程。
今天为您带来了幼⼉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三篇】,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篇⼀】 案例:早晨幼⼉陆陆续续的开始来园了,来得早的宝宝已经开始玩⾓⾊游戏了,有的宝宝在抱娃娃,有的宝宝在扮演医⽣,⼼晨宝宝蹦蹦跳跳的⾛进了活动室,她最喜欢娃娃家了,直蹦娃娃家,⼀眼就看中了徐尖宝宝⼿中的娃娃,就把娃娃抢了过来。
徐尖眼看着娃娃被⼼晨抢⾛了,急的哭了起来。
我⾛过去问⼼晨:“娃娃刚才是谁在玩的呀?”她说:“娃娃是我的。
”尖⼉急着说:“是我在玩的,⼼晨来抢了。
”“⼼晨肯定是觉得徐尖抱娃娃太累了,所以想帮帮忙是吧?”听我这么⼀说,⼼晨就说:“是的,我来抱⼀会,等会再给你抱。
”这么⼀说,尖⼉也不再争着要抱娃娃了。
两个⼈⼀个抱娃娃,⼀个忙着做饭了。
分析与措施: ⼼晨宝宝对⾃⼰的东西或者是⾃⼰喜欢的东西占有欲⽐较强,⼩班孩⼦⼜缺乏和别⼈交往的意识,⾃⼰想要的东西就去抢过来,所以这也是多数幼⼉的现象,也是导致幼⼉发⽣争执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情况我也多次和家长沟通,希望在家的时候也能正确的引导宝宝和伙伴玩耍时能⼀起分享玩具,让⼼晨宝宝体验到和同伴⼀起游戏的快乐。
【篇⼆】 案例背景: A是班级⾥的⼩男孩,来幼⼉园⼀年都不到,长得很帅⽓,有时俨然⼀个⼤男孩,⼈也很聪明,但话不多,还有让⽼师苦恼的是:他很多时候⽐较懒,睡前不愿意⾃⼰脱裤⼦,醒了更多的时候等⽼师、阿姨帮他穿裤⼦、鞋⼦,如果不是很饿他连喂⾃⼰吃饭都懒得动⼿,做操时只要⽼师不扶着他做,他也懒得动⼿动脚,活动时,只要是需要动⼿稍微有点⿇烦的事情,他宁愿坐在⼀旁看看,仿佛他对于很多事情都没有什么激情。
案例描述: 情境⼀:“⽼师好!”门⼝A进来。
“你好!今天真棒,来得早起来了。
”⽼师⼀边摸着A的头,⼀边对他说,“想玩哪个区⾓,⾃⼰选⼀个进去玩吧。
小班观察案例在小班教学中,教师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发展潜能,解决问题,促进学习和成长。
下面,我将以一个小班观察案例为例,来分享一次观察的过程和收获。
某天上午,我在幼儿园的小班进行了一次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我主要关注了孩子们的互动、学习状态和情绪表现。
首先,我注意到了小明和小红之间的互动。
小明是一个外向活泼的孩子,而小红比较内向,两个孩子在玩具角发生了一些小冲突。
小明想要和小红一起玩玩具,但小红并不愿意。
我观察到小明试图用各种方式吸引小红的注意力,而小红则有些不耐烦。
这让我意识到小红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以帮助她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其次,我观察到了小班的学习状态。
在绘画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表现得非常投入,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各种图画。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有几个孩子的绘画动作比较生硬,画面缺乏表现力。
这让我意识到需要更多的绘画指导,帮助孩子们提高绘画技巧,让他们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我观察到了孩子们的情绪表现。
在自由活动时,小明突然哭了起来。
我走过去安慰他,他告诉我他不小心把自己的玩具摔坏了。
我耐心地听他诉说,然后帮助他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这次观察,我意识到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观察案例,我深刻体会到了观察在小班教学中的重要性。
观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还可以提供宝贵的教学参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观察,不断改进自己的观察技巧,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总之,观察是小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成长。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给其他老师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共同为小班教学贡献力量。
幼儿园观察与分析:案例案例解读与教育意义1. 序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观察与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情绪、成长过程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成长状态,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的解读,来探讨幼儿园观察与分析的教育意义,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2. 案例一:小明的游戏行为观察与分析小明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幼儿,他在幼儿园里经常选择独自玩耍,而不愿意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小明在游戏中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和探索,他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十分旺盛。
这种行为提示我们,小明可能更适合参与一些需要个人思考和探索的活动,而不是裙体性强的游戏。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启发思考和独立探索的活动,来满足小明的成长需求。
3. 案例二:小花的情绪行为观察与分析小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在幼儿园里经常会因为小事情感到不安和害怕。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小花对外界的不确定性和变化缺乏适应能力,她更喜欢按部就班地做事,不喜欢意外和不确定性的因素。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逐步引导和渐进式安排,来帮助小花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培养她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4. 教育意义与个人观点从以上两个案例的观察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观察与分析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长和成长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支持。
在我的个人观点中,幼儿园观察与分析需要更多的细致和耐心,必须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和情感需求,不能一概而论。
与此观察与分析需要结合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幼儿的行为和情绪表现,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工作。
5. 总结通过深入观察与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成长需求和个性特点,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在我看来,幼儿园观察与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很强的工作,在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中需要更加注重细致和耐心,以期望更好地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和支持。
幼儿园观察记录分析案例深度解读在幼儿园教育中,观察记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行为、兴趣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份幼儿园观察记录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探讨其中的细节和意义。
这份观察记录主要针对一个3岁男孩进行观察。
记录包括了孩子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比如社交互动、游戏、学习等。
通过对这些记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和反应。
在社交互动中,这个男孩表现出了一定的羞涩和退缩,与其他孩子互动较少。
这可能意味着他对陌生人或新环境有一些不适应,或者是性格上偏向内向。
而在游戏和学习中,他表现出了对一些特定玩具或活动的偏好,比如喜欢玩具车和拼图游戏。
这可能暗示了他对空间认知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较好。
通过观察记录的分析,我们可以对这个男孩的个性特点和发展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育实践中,老师们可以根据这些观察结果,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针对他的内向性格,可以采取渐进式的社交训练,让他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融入集体;而针对他对特定活动的喜好,可以提供更多相关的素材和机会,促进他在这方面的发展。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观察记录不仅能够帮助老师了解幼儿的表现和需求,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通过深入分析观察记录,老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关怀,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观察记录对于评估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教育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而观察记录能够为老师提供客观、全面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
这样,老师才能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发展空间。
观察记录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观察记录的深入分析,老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从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和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幼儿园实践教研“观察案例详细解读文章标题:深度解读幼儿园实践教研中的“观察案例”在幼儿园实践教研中,观察案例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具,通过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语言、情绪等多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来深入了解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情况。
观察案例不仅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还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解读幼儿园实践教研中的“观察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教学工具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一、幼儿园实践教研中的“观察案例”概述1.1 观察案例的定义和意义观察案例是指教师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行为、语言、情绪等方面进行系统、详细的观察和记录,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为个别化教育提供依据。
观察案例的意义在于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幼儿,促进个性化教学和全面发展。
1.2 观察案例的编写方法观察案例的编写需要注意客观性、详尽性和具体性,要注重事实描述,避免主观臆断和评价。
观察案例的内容包括幼儿的行为表现、语言表达、情绪变化等,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后续分析和应用。
1.3 观察案例在幼儿园实践教研中的应用观察案例在幼儿园实践教研中被广泛运用,可用于个别化教学、班级教学设计、家园合作等方面。
通过观察案例,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幼儿的个体特点,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个性化支持。
二、深度评估观察案例的重要性和方法2.1 观察案例与个别化教学观察案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化教学。
通过观察案例,教师可以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困难,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依据和支持。
2.2 观察案例与班级教学设计观察案例还可以为班级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可以发现班级整体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趋势,帮助教师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促进班级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2.3 观察案例与家园合作观察案例也可以成为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流的桥梁。
幼儿园观察力培养:案例共享与实践经验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观察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观察力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世界,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
在本文中,将共享一些幼儿园观察力培养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二、案例共享1. 利用游戏培养观察力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找茬游戏,让他们在同一张图片中找出差异,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另外,也可以利用一些户外游戏,比如躲猫猫、捉迷藏等,这些游戏都可以帮助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环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 利用自然环境培养观察力带领孩子去自然环境中观察,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可以组织郊游活动,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的植物、昆虫、动物等,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另外,在幼儿园的植物园或小动物园中,也可以设置一些观察点,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和记录他们所看到的东西,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三、实践经验1. 注重引导和激励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过程中,注重引导和激励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孩子们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同时也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激励,比如表扬他们观察到的细节,奖励他们发现的新奇事物。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观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2. 多角度观察在培养观察力的过程中,要鼓励孩子们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
在观察植物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从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植物。
另外,也可以让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感官来观察,比如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等,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观察事物。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观察力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通过培养观察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实践中,要注重激励和多角度观察,引导孩子们逐步提高观察力。
也要注重在自然环境中观察,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世界。
幼儿园观察教育的案例分析与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步,对于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方式,家长和社会都非常关注。
观察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幼儿园观察教育的案例分析与总结,探讨幼儿园观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观察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效果,总结幼儿园观察教育的经验与教训,为幼儿园观察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1. 案例分析1.1 案例一:《小明的观察记录》在一所幼儿园的观察教育活动中,老师专门对孩子小明进行了观察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老师发现小明在集体活动中非常活泼好动,但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却显得有些内向。
通过对小明的观察记录,老师意识到小明需要更多的机会参与小组合作活动,以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2 案例二:《小红的情绪观察报告》幼儿园针对小红的情绪观察开展了一次观察活动。
在观察中,老师发现小红在面对困难时常常表现出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通过对小红的情绪观察报告,幼儿园决定针对小红的情绪管理进行专门的辅导和关注。
2. 观察教育的重要性2.1 了解幼儿个体差异幼儿园观察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园了解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包括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观察活动,幼儿园可以更好地制定教育计划,帮助每个孩子最大限度地发展潜能。
2.2 发现幼儿问题观察教育也可以帮助发现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学习问题等。
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2.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观察教育,幼儿园的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非常重要。
3. 观察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效果3.1 实施方式幼儿园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自由观察、特定观察等多种方式来开展观察教育。
可以结合家长观察、同龄观察等方式,多角度地了解幼儿的行为和心理特点。
幼儿园观察性学习案例的分析与评估结果分享在幼儿园教育中,观察性学习被广泛运用,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行为和表现,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
本文将围绕着一次观察性学习案例展开讨论,深入探究其教学价值、目标、区域、准备、介绍、重点、方法、过程、反思等方面。
教学价值观察性学习案例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
首先,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老师全面了解幼儿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观察性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同时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观察性学习案例,我们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需求;2.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潜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指导提供依据;3.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探索精神。
教学区域这次观察性学习案例主要发生在幼儿园的自然观察区。
这个区域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以自然和环境为主题,提供了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幼儿可以观察和学习动植物、天气、季节等知识。
教学准备在开始观察性学习之前,教师需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幼儿的特点,确定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其次,准备一些观察工具和材料,如放大镜、显微镜、绘画纸等。
最后,确保观察区的环境整洁、安全,并提前布置好相关的学习材料。
教学介绍在本次观察性学习中,教师首先向幼儿们介绍了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引起幼儿们的兴趣,并告知他们可以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水滴、昆虫、树叶等自然物体。
教学重点观察性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发展他们的观察技巧。
在本次学习中,教师重点关注幼儿们对于细节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他们对于不同事物的独特思考和感受。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给予幼儿一些指导和提示,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和思考。
其次,教师组织幼儿们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以案为例解读观察链接幼儿经验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收获金黄,收获火红,收获翠绿,收获希望。
10月31日,南师大下院蹲点指导专家孔起英教授和刘颖博士再次走进爱弥儿幼儿园,围绕“秋天”主题,对主题活动设计实施进行了一次参与式、研讨式的诊断与点拨。
秋天里,辣椒红了,小草黄了,桂花香了,幼儿园里处处呈现着孩子们的探索痕迹。
上午展示活动中,爱弥儿幼儿园大三班孩子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向专家及姐妹园的老师们展示了种植园里的那些事。
瞧,溜遛花园里,“辣椒红了”组的孩子们或用放大镜寻找着朝天椒、灯笼椒的纹理特征;或用剪刀解剖着青红辣椒探寻着辣椒种子的秘密。
看,食育馆里,“辣椒酱”组的孩子们则与辣椒展开了一场美味大战。
小刀、砧板、捣锤在孩子们的手中各显神通,一根根辣椒眨眼睛间变成了一瓶瓶辣椒酱,承载着孩子们的对成功的期望。
音舞厅里,中一班的孩子则在陈月露老师的带领下,寻找着“秋天的颜色”,感受着秋天的五彩缤纷。
精彩的展示活动让老师们感触颇多,现场交流环节更是掀起了活动的高潮。
活动中,老师们以“观察如何支持幼儿的学习”为题,通过背靠背跟踪目标幼儿,进行观察的方式,对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进行了“资源如何变成经验”的激烈
讨论。
独到的见解、创新的思路、浓厚的研讨氛围,体现着爱幼教师从“关注孩子做什么”到“孩子的这个行为将获得什么”的教学观念转变。
随后,两位专家在充分肯定老师们基于儿童的视角,巧用资源,解决孩子的真问题、满足幼儿探索欲的同时,也建议在主题课程设计实施中通过多领域的涉及,均衡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
下午,爱弥儿幼儿园张琰虹老师、李楠老师、朱泱泱老师依据“秋天”的主题,分别从“幼儿经验”、“主题资源”“主题内容”、“主题途径”等方面向孔教授解说了《秋天的落叶》、《有趣的树朋友》、《秋天到了》三个主题活动,分享了孩子们在实践操作、亲身体验、亲近自然中的收获和成长,引发了老师们对幼儿经验获得的更多思考。
同时,孔教授从更高的站位和角度对主题活动设计的整合性、均衡性以及幼儿新旧经验的链接进行了专业引领和指导,让老师们对主题活动实施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多层次、更全面的认知和探索。
另一边,刘颖博士在潘桂英副园长的陪同下,听取了《藏甘蔗》、《晒笋干》两个班本课程的介绍,并对班本课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进而挖掘班本课程的再生价值。
寓言于教、寓教于言。
本次活动以班级主题活动为切入点,
引导教师聚焦观察,深入解读幼儿的行为,有效提升了老师们观察、解读、经验链接的能力,为幼儿的深度学习、综合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