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计算中心的发展进程及科学应用-中南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
- 格式:pdf
- 大小:4.08 MB
- 文档页数:23
全国GIS应⽤⽔平考试简介全国G I S应⽤⽔平考试简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教育部⼯程研究中⼼全国GIS应⽤⽔平考试管理中⼼⼆〇⼀⼀年九⽉⼆⼗五⽇全国GIS应⽤⽔平考试本期资料汇编⽬录全国GIS应⽤⽔平考试概述 (3)全国GIS应⽤⽔平考试专家委员会 (8)【全国GIS应⽤⽔平考试专家委员会组织机构】 (8)【全国GIS应⽤⽔平考试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 (9)【全国GIS应⽤⽔平考试专家委员会第⼀次⼯作会议】 (9)全国GIS应⽤⽔平考试简介全国GIS应⽤⽔平考试概述⼀、概述全国信息化⼯程师—GIS应⽤⽔平考试是由⼯业和信息化部⼈才交流中⼼(原信息产业部电⼦⼈才交流中⼼)与教育部地理系统软件及其应⽤⼯程研究中⼼联合推⾏的国家级GIS⾏业专业技术⽔平考试,是国内GIS⾏业唯⼀的国家级专业技术⽔平考试,简称“全国GIS应⽤⽔平考试”。
⼆、整体实施⽬标建⽴国家级GIS⼈才考核标准及评价体系;建⽴⾼效、先进、及时的GIS专业技术⼈才知识更新体系;以国家级GIS⼈才考核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建⽴为核⼼,在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下,与各⾏业⼴泛开展合作,建设从培训、认证、就业、到知识更新、事业提升的GIS⼈才系统服务⼯程。
三、组织结构主管单位 :⼯业和信息化部主办单位: ⼯业和信息化部⼈才交流中⼼联合认定: 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程研究中⼼承办单位: 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程研究中⼼考核单位: ⼯业和信息化部⼈才交流中⼼主导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程研究中⼼协助培训单位: 全国各地考试培训中⼼咨询单位:全国GIS应⽤⽔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四、考试等级考试分为⼀级、⼆级和三级。
⼀、⼆、三级按其能⼒⽔平分别相当于GIS 助理⼯程师、GIS⼯程师、GIS⾼级⼯程师。
⼀级考试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不设⽅向;⼆、三级考试将分为GIS软件开发与GIS⾏业应⽤两个⽅向进⾏考核(简称应⽤⽅向和开发⽅向)。
超算中心的演化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科学也在不断地发展。
而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超级计算机的诞生就显得必不可少了。
超级计算机可以通过并行处理等技术,让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达到特别高的水平,解决了许多目前计算机难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超级计算机也成为现代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为了更好地利用超级计算机来解决科学问题,超级计算中心的产生和发展也成为迫切的需求。
超算中心的演化历程超级计算机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
当时, IBM 7030 Stretch 超级计算机问世,其速度达到了 1 百万次计算每秒(MIPS),远远超出了当时其他计算机的水平。
此后,计算机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国纷纷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超级计算机的研究和开发。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日本国家信息中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计算机中心,由此也标志着超级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之后,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在这种背景下,超级计算中心也呼之欲出。
超算中心是一种为超级计算机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的组织,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各种科学研究提供计算能力和技术支持。
随着超算中心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利用超算中心来开展各种计算科学研究,如气象预报、核物理研究、生物科学研究等等。
从最初的单一计算中心到现在的分布式计算模式,超算中心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变革,更多的分布式计算模式被应用到超算中心之中,使超算中心的计算能力和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
此外,超算中心还在技术领域和业务领域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超级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计算能力的提高,使得超算中心的应用场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超算中心的发展趋势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计算工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性能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超算中心的发展趋势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和趋势。
高性能计算的发展与应用随着信息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计算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计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这时,高性能计算应运而生,解决了传统计算方法的瓶颈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史以及其应用领域,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高性能计算 (HPC) 的发展史高性能计算,指的是使用超级计算机、并行计算机等高效率计算设备进行的计算。
它具有处理海量数据、高速计算、高效模拟等特点,可以为科学、工程和商业领域提供极高的计算速度。
以下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史:20 世纪 60 年代末:超级计算机开始出现。
20 世纪 60 年代晚期出现了一些用于天气预报和核武器研究的超级计算机。
20 世纪 70 年代:并行计算机开始出现。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究人员意识到了并行计算机的重要性,并开始研究如何设计和制造这些机器。
20 世纪80 年代:超级计算机开始普及。
20世纪80年代后期,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从而开始在工程、科学和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 世纪 90 年代: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开始出现。
20世纪90年代,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涌现,计算能力大大提高,计算机的利用效率也得到了动态调整。
此外,随着云计算的出现,高性能计算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21 世纪:高性能计算进一步拓展。
在21世纪,高性能计算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特别是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
高性能计算的应用领域高性能计算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以下是高性能计算的主要应用领域:天气预报:高性能计算在天气预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高性能计算,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气流、温度等气象因素,从而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
大数据分析:在信息时代,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让传统的计算方法无法胜任。
通过使用高性能计算机,可以更快速、精确地分析和处理大量数据,得到更准确的业务数据。
物理仿真:高性能计算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物理仿真,使物理模型得到更好的表现,为产品优化和工程设计提供支持。
什么是计算中心?计算中心是一个用于处理和管理大规模计算任务的集中化设施。
它拥有超级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施等高性能硬件资源,通过这些资源提供各种计算服务,满足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商业运营等需求。
计算中心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介绍计算中心的几个关键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计算中心的作用与功能。
一、计算中心的基本构成1. 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是计算中心的核心设备,它具备极高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速度。
超级计算机采用先进的处理器架构和并行计算技术,能够快速处理复杂的数据模型和算法,支持高性能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分析。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天气预报、药物研发、基因分析等领域。
2. 服务器与存储设备计算中心还拥有大量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用于承载各种应用程序和数据。
服务器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可以将计算任务分发给不同的节点进行并行处理,提高计算效率。
存储设备可以高效地保存和管理海量数据,满足科学研究、商业运营等领域对数据存储和访问的需求。
3. 网络设施计算中心的网络设施包括高速网络连接和安全防护系统等,用于确保计算中心与外部网络的通信畅通和数据的安全性。
高速网络连接可以快速传输计算任务和数据,提高计算效率。
安全防护系统可以监控网络流量和防止恶意攻击,确保计算中心的稳定运行。
二、计算中心的作用与功能1. 科学研究计算中心为各种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
例如,在天文学领域,科学家可以利用计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模拟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规律。
在生物医学领域,科学家可以利用计算中心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分析大规模基因组数据,寻找疾病的遗传风险因素和潜在治疗方法。
2. 工程设计计算中心在工程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工程师可以利用计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模拟飞机的飞行性能和结构强度,优化设计方案,提高飞机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汽车工程领域,计算中心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车辆碰撞模拟和优化设计,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节能性。
世界各地超级计算中心的发展概况迟学斌朱鹏武虹吕海峰陆忠华李薇引言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超级计算能力成为科学创新的重要保障。
早在1985年,我国著名科学家冯康和叶笃正先生就指出:“科学计算在当代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之一,计算和实验、理论一起成为鼎足而立的第三种科学手段。
”“超级计算使得大气科学从一门经验科学变成了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模拟来研究和预测天气、气候的变化。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计算能力的建设和计算科学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普遍认为超级计算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重要性,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在2006年指出:“作为科研的三大支柱(理论、实验、计算)之一,计算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体现了一个学科发展的成熟程度,是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为满足科学研究对超级计算能力和技术支持的需求,在过去20多年里,世界各地纷纷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超级计算中心,以解决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挑战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提出了许多需要借助超级计算这一手段来解决的科学研究问题,对推动科技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期,世界各地又提出加强超级计算中心能力的建设计划,重点解决需要千万亿次计算能力的科学与工程计算问题。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此采取措施来支持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以满足包括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物理学和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系统与工程科学等五大方面的科学与工程计算需求。
欧盟也提出了研制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计划,建立全欧洲的超级计算中心,满足包括气象与气候学、地球科学领域,天体物理学、高能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领域,材料科学与化学和纳米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工程学领域等五大领域的科学与工程计算需要。
从1985年开始,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下,美国相继建立了许多超级计算中心,比较有影响且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圣地亚哥超级计算中心(S D S C1)[1]、伊利诺伊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2)[2]和匹兹堡超级计算中心(PSC3)[3]等。
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时间:2010-06-20 12:51编号论文题目作者指导教师学位授予单位2009001 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余欣荣新江北京大学2009002 正负电子湮灭中J/Ψ的产生以及底夸克偶素衰变到粲夸克对的研究张玉洁赵光达北京大学2009003 单壁碳纳米管的AFM操纵、形变及相关拉曼光谱研究段小洁刘忠范北京大学2009004 在投射电子显微镜中对碳纳米管进行操控和电性测量王鸣生彭练矛北京大学2009005 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郭丛斌闵维方北京大学2009006 社会认知与联盟信任形成尹继武宋新宁中国人民大学2009007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产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信号研究朱相雷庄鹏飞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09008 铁磁智能材料力磁耦合行为研究裴永茂方岱宁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09009 高介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沈洋南策文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09010 溶液调湿式空气处理过程中热湿耦合传递特性分析刘晓华江亿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09011 微分散体系尺度调控与传质性能研究徐建鸿骆广生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09012 CASP8基因启动子区六核苷酸插入/缺失多态与多种肿瘤易感性相关孙瞳林东昕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2009013 宽温域稀土超磁致伸缩合金研究马天宇徐惠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014 钛酸铅基化合物晶体结构及其负热膨胀性陈骏邢献然北京科技大学2009015 普通野生稻匍匐生长习性基因克隆及其分子进化谭禄宾孙传清中国农业大学2009016 脱落酸结合蛋白ABAR受体功能的鉴定王小芳张大鹏中国农业大学2009017 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城市互动机制研究郄海霞王英杰北京师范大学2009018 不同情绪义的词的"阈下启动"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罗倩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2009019 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张威王克非北京外国语大学2009020 生物安全立法研究于文轩王灿发中国政法大学2009021 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谢永康王南湜南开大学2009022 哈密顿系统与微分几何中的闭轨道王嵬龙以明南开大学2009023 原子光谱联用新技术及其在形态分析和金属组学中的应用李妍严秀平南开大学2009024 冰片对血脑屏障P-糖蛋白功能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开窍中药”作用模式初探范祥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09025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房地产增长周期波动--特征、成因和结构变化的计量分析梁云芳高铁梅东北财经大学2009026 缠结网络的合成、结构和拓扑类型研究王新龙王恩波东北师范大学2009027 基于AFM的纳米加工机理及相关工艺技术研究闫永达董申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028 多空间尺度下驼鹿和狍受人类干扰的生态效应及其适应机制研究姜广顺马建章东北林业大学2009029 piggyBac 转座系统--哺乳动物遗传分析的新工具丁昇许田复旦大学2009030 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位点的系统研究师咏勇贺林上海交通大学2009031 数据挖掘的建模及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研究沈红斌杨杰上海交通大学2009032 白血病相关蛋白AML1-ETO 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卢莹陈国强上海交通大学2009033 折射率变化型多层光存储的矢量衍射理论郭汉明庄松林上海理工大学2009034 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应变率效应及动态特性分析孙宝忠顾伯洪东华大学2009035 财政分权、财政竞争的经济绩效研究付文林沈坤荣南京大学2009036 喷动流化床流体动力学特性及放大规律研究钟文琪章名耀东南大学2009037 基片集成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罗国清洪伟东南大学2009038 一维纳米结构的若干力学问题王立峰胡海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039 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下砂岩破坏的细观机制与强度特征左建平谢和平中国矿业大学2009040 受载煤体变形破裂表面电位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李忠辉王恩元中国矿业大学2009041 DNA修复基因多态性、基因型-表型相关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胡志斌沈洪兵南京医科大学2009042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黄厚明阮荣春南京艺术学院2009043 黄酒品质和酒龄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于海燕应义斌浙江大学2009044 提高罗伦隐球酵母拮抗效力的途径及其机理的研究余挺郑晓冬浙江大学2009045 动力学性质的相对化与局部化张国华叶向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046 日冕物质抛射的对地有效性及近地空间环境的研究薛向辉窦贤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047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许年行吴世农厦门大学2009048 卵巢特异性转录因子NOBOX、NANOS3、LHX8在卵巢早衰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秦莹莹陈子江山东大学2009049 海面风矢量、温度和盐度的被动微波遥感及风对温盐遥感的影响研究殷晓斌刘玉光中国海洋大学2009050 遥感影像处理中的人工免疫系统理论及其应用方法研究钟燕飞张良培武汉大学2009051 计算电磁学的无单元方法研究张勇邵可然华中科技大学2009052 水稻抗白叶枯病隐性基因xa13的分离与鉴定储昭晖王石平华中农业大学2009053 DNA在土壤活性颗粒表面结合机制及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蔡鹏黄巧云华中农业大学2009054 熔锥型光纤器件的流变成形机理、规律与技术研究帅词俊钟掘中南大学2009055 政策工具的挤出效应与挤入效应研究杨子晖陈浪南中山大学2009056 若干金属及氧化物准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周军许宁生中山大学2009057 含离子液体介质中生物催化不对称反应及其特性的研究娄文勇宗敏华华南理工大学2009058 复式河槽水流阻力及泥沙输移特性研究杨克君曹叔尤四川大学2009059 人子宫内膜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癌相关蛋白Cyclophilin A的表达与功能验证李征宇赵霞四川大学2009060 口腔黏膜癌变相关分子蛋白组学分析及RACK1蛋白表达验证和功能研究王智陈谦明四川大学2009061 球孢白僵菌降解寄主体壁的几丁质酶和蛋白酶的分子改良范艳华裴炎西南大学2009062 基于微纳加工电化学超微电极制备与表征新方法研究朱明智蒋庄德西安交通大学2009063 流动传热问题先进算法及其在强化空气对流传热应用中的研究屈治国陶文铨西安交通大学2009064 SiC晶须增韧硅化物及SiC/玻璃高温防氧化涂层的研究付前刚李贺军西北工业大学2009065 雷达高分辨距离像目标识别方法研究杜兰保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066 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黄矮根腐病(Embellisia astragali sp. nov. Li & Nan)的研究李彦忠南志标兰州大学2009067 文类研究陈军姚文放扬州大学2009068 含蜡原油流变性与蜡晶形态、结构及原油组成间关系研究高鹏张劲军中国石油大学2009069 载能粒子沉积硬质润滑薄膜于翔王成彪中国地质大学2009070 心肺复苏自动化过程中的关键算法研究李永勤邓亲恺南方医科大学2009071 随机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和闭环性能分析刘淑君张纪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9072 非晶金属塑料张博汪卫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09073 量子信息启发的量子热力学和量子相变问题全海涛孙昌璞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2009074 伽玛暴外流体的物质组分及其观测效应范一中韦大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09075 酞菁单晶微纳材料与微纳光电器件的研究汤庆鑫胡文平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09076 2,3-联烯酸(酰胺)与联烯及炔烃的偶联环化反应研究顾振华麻生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09077 分子分散型三基色和白光高分子发光材料体系刘俊王利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09078 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上NOx储存、分解与还原的研究於俊杰郝郑平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9079 ENSO集合预报研究郑飞朱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9080 北极Gakkel超慢速扩张脊大洋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刘传周郭敬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081 多年冻土区气冷路基长期热稳定性研究张明义赖远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009082 从生长锥到胞体的长距离钙离子信号介导Slit-2引起的神经细胞迁移的翻转管沉冰袁小兵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9083 控制水稻粒宽/粒重主效QTL的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宋献军林鸿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9084 β-Arrestin1 的核内功能:通过影响表观遗传修饰调节基因转录及其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施裕丰裴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9085 计算生物学方法发展及其在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张健蒋华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09086 基于数据驱动的表面质感建模与绘制王嘉平沈向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9087 高性能MEMS射频无源器件与三维硅微机械加工技术顾磊李昕欣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9088 量子相干控制原子、分子超快多光子非线性效应研究杨玮枫徐至展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089 明诗文学生态研究郭万金胡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090 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严志斌刘一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091 超宽带SAR浅埋目标成像与检测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金添周智敏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092 合成射流/合成双射流机理及其在射流矢量控制和微泵中的应用研究罗振兵夏智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093 新型免疫抑制性细胞亚群(dMSC)的发现和功能研究韩岩梅曹雪涛第二军医大学2009094 ZNRD1在胃癌发生和胃癌多药耐药中的功能研究洪流樊代明第四军医大学2009095 装备采办风险辨识与评估研究吕彬陈庆华装备指挥技术学院2009096 电力电子系统传导干扰建模和预测方法研究孟进马伟明海军工程大学2009097 基于混沌理论的线谱控制技术研究楼京俊朱石坚海军工程大学2009098 CUEDC2通过抑制IKK复合体磷酸化下调NF-kB通路李慧艳张学敏军事医学科学院。
中国在超算方面取得的成绩-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和国防发展的重要指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超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本文将对中国在超算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将回顾中国在超算领域的发展历程。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探索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和应用。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逐渐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在世界超算领域迅速崛起。
在发展历程一节,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国超算技术的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在超算领域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动力。
其次,我们将重点关注中国在超算技术方面的突破。
中国在超算硬件、软件以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中国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多次位居全球排名榜首,成为全球范围内性能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
在技术突破一节,我们将深入介绍中国在超算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处理器架构、高速互联、能效优化等方面的突破。
最后,我们将对中国在超算领域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中国在超算领域的取得的成绩不仅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也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超算领域的投入,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超级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全面介绍中国在超算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其在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对中国超算发展历程和技术突破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在超算领域的独特优势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以下是一个参考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在超算领域取得的成绩。
首先,将介绍中国超算发展的历程,包括超算技术的引入和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其次,将详细介绍中国在超算领域所取得的技术突破,包括超算性能的提升和关键技术的创新。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详细分析,将展示中国在超算领域取得的具体成绩和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