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岩石矿物分析样品制备.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12
矿物分析中的样品制备技术研究矿物分析是地质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而样品制备是矿物分析的基础。
通过样品制备,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矿物样品,从而提高后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研究和改进样品制备技术对于矿物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矿物样品制备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样品采集、预处理、分散、分离和纯化等过程。
其中,样品采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于后续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
样品预处理是样品制备的第一道工序,它的主要作用是去除矿物样品中的杂质物质,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
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研磨、筛分、晒干等。
样品分散和分离是样品制备中的关键步骤。
对于颗粒状矿物样品,通常采用湿法分散法,如超声波分散法、酸碱分散法、竞争性络合剂分散法和有机络合剂分散法等方法来进行样品的分散。
对于结晶性矿物,根据不同的矿物特性,可以采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氟酸等酸碱分离法进行样品的分离。
矿物样品分离的主要问题在于不同类别矿物之间物理化学性质具有一定差异。
因此,如何筛选合适的离散剂,以及如何确定离散剂的使用量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不同类别矿物之间的交叉干扰也是样品制备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例如,铁矿石中可能同时含有多种铁矿物,因此需要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这些铁矿物的分离和纯化。
为了提高矿物样品的分离纯度和准确性,矿物制备工作者还需要考虑不同矿物性质的分析要求。
例如,钨矿石、锡矿石等矿石常常需要通过浮选、偏析等物理化学方法进行纯化,以获得更好的分析结果。
此外,对于结晶矿物的样品制备,需要设计合理的温度、pH等实验条件,以保证样品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矿物分析中的样品制备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后续分析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样品制备技术,以提高矿物分析的精准度,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岩石矿物分析样品制备一( 理论依据试样制备工作原则就是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实验室样品破碎、缩分,制成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
制备的试样应均匀并达到规定要求的粒度,保证整体原始样品的物质组分及其含量不变,同时便于分解。
根据不同地质目的、不同矿种、不同测试要求,应采取不同的制样方法,确保试样制备的质量。
要从原始大样中取复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需要对原始样品进行多次破碎和缩分。
缩分目前仍采用最简单的切乔特(qeqo)经验公式,即: TT2 Q,Kd式中: ――样品最低可靠重量(kg); Qd――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mm);―― 根据岩样品特性确定的缩分系数。
K2公式的意义是样品的最低可靠重量(Q)与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的平方(d)成正比。
样2品每次缩分后的重量不能小于Kd的数量。
值应该由试验确定。
它与岩石矿物种类、待测元素的品位和分布均匀程度以样品的K及对分析精密度、准确度的要求等因素有关。
K 值的确定试验:通常从最典型的矿石中取一定量的样品,将其破碎至10mm大小的粒径,缩分成8-16个部分(每部分不小于100kg),然后进一步粉碎,并用不同的K值缩分各部分样品,将每一部分最终制成分析试样,并测定每一部分的主要成分含量(多次测定,取平均值),根据测定结果的平均偏差确定最合理的K值。
元素的品位变化愈大、分布愈不均匀、分析精密度要求越高者,则K 值愈大。
通常加工绝大多数矿石,K值在0.1-0.3之间;K=0.05 为均匀和极均匀的样品;K=0.1 为不均匀的样品;K=0.2 极不均匀的样品;K=0.4-0.8 含中粒金(0.2-0.6mm)的金矿石;K=0.8-1.0含粗粒金(,0.6mm)的金矿石。
各种主要岩石矿物的K 值见表1,各种筛孔直径(d)及不同K 值情况下的Q 值,参见表2。
表1 主要岩石矿物的缩分系数(K 值)岩石矿物种类 K 值铁、猛(接触交代、沉积、变质型) 0.1 ~ 0.2铜、钼、钨 0.1 ~ 0.5镍、钴(硫化物) 0.2 ~ 0.5镍(硅酸盐)、铝土矿(均一的) 0.1~0.3铝土矿(非均一的,如黄铁矿化铝土矿,钙质铝土角砾岩等) 0.3 ~ 0.5铬 0.3铅、锌、锡 0.2锑、汞 0.1 ~ 0.2菱镁矿、石灰岩、白云岩 0.05 ~ 0.1铌、钽、锆、铪、锂、铯、钪及稀土元素 0.1 ~ 0.5 磷、硫、石英岩、高岭土、粘土、硅酸盐、萤石、滑石、蛇纹石、石墨、盐类矿 0.1 ~ 0.2 明矾石、长石、石膏、砷矿、硼矿 0.2 重晶石(萤石重晶石、硫化物重晶石、铁重晶石、粘土晶石) 0.2 ~ 0.5 注1:金和铂族分析样品执行本规范“5 金矿和铂族矿物检测试样的制备”注2:表1 中未列入的岩石矿物,在未进行或不必要进行试验时,可以按照K=0.2 执行。
关于岩石矿物分析试样制备中的几点思考摘要:制样过程中应该防止的是样品的污染对于测试结果产生明显的不可接受的影响。
如一般石英矿采用玛瑙球型碎样机也许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高纯石英砂则可能产生致命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是不能用空白来消,关于样品粒度产生影响。
关键词:矿物;试样;制备岩石矿物分析试样制备原则和要求目的:滿足测试要求。
要求:代表原矿的物质组成和含量。
原则: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重要性:测试工作的第一步,是保证测试质量的基础。
关于样品制备中的几点思考:一、关于制样过程中的污染机械式破碎方法制样过程对于样品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不存在绝对无污染制样。
玛瑙球磨机有硅的污染,刚玉破碎机有铝的污染,实验室的无污染制样总是相对于其影响分析结果准确度和可靠性而言的;制样过程中应该防止的是样品的污染对于测试结果产生明显的不可接受的影响。
如一般石英矿采用玛瑙球型碎样机也许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高纯石英砂则可能产生致命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是不能用空白来消,关于样品粒度:二、保证试料的粒度保证试料的粒度是为了满足测试工作的需要,即试料应便于在测试过程中的化学处理(样品分解)。
一般而言试料必须进行必要的分取,而不能全部进行化学处理,而试样的分取后应保证试料对于试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取后的试料在粒度上应保证其能够被快速分解。
制样中在粒度上往往以-xx目来表示破碎后需要达到的样品最大粒径,并且采用过筛来保证。
需要注意的是样品破碎过程中过破碎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过筛后的样品在最大粒径以下存在一个不同粒径对于其质量分数的的分布,此种分布和样品本身的性质相关,不是一成不变的。
无论最终粒径达到何种程度,理论上样品仍然是不均匀的,不像溶液一样呈现分子分散的状态。
因此在测试时,分取试料也必然存在代表性问题。
目前我们的测试手段飞速发展,仪器测试的检出下限不断降低,这使我们单纯从检测下限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越来越少的称样量,减少试剂用量,降低测试成本,同时也降低空白(这些优点是非常现实,也非常诱人的)。
四年级科学下册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实验指导
理解与应用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方法与步骤:
(1)清理:将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用清水清洗干净,擦干水分,放在阴凉、通风处彻底风干。
(2)编号:将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分别编号。
(3)识别: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和矿物,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4)贴标签:将观察岩石和矿物得到的特征分别按顺序记录在标签上,标清你认为的岩石和矿物种类
(5)装盒:将岩石和矿物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小盒或者隔板内,标签对应放好。
2.鉴别有些特征比较相近的岩石或矿物,还需要用其他方法来鉴别它们的种类。
比如滴加盐酸观察它们是否冒泡等情况来区分一些岩石和矿物。
精炼反馈
1.在认识矿物的特征不正确的做法是( )。
A.划一划
B.闻一闻
C.尝一尝
【答案】C
【详解】在认识矿物的特征可以采用划一划看硬度,闻一闻气味等方法,尝一尝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故选C。
2.下列鉴别岩石和矿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将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颜色来判断矿物的颜色
B.用手摸滴过盐酸的岩石
C.比较矿物硬度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来刻划
【答案】B
【详解】用手摸滴过盐酸的岩石,方法错误,因为盐酸有腐蚀性,容易灼伤皮肤。
故选B。
1。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学设计《《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一、岩石和土壤不仅是组成地球外壳的重要物质,而且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圈层。
本课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学生运用前几课的学习所得,通过进一步查阅图鉴,来亲自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通过制作标本活动,学生既学会了制作方法,又增强了识别岩石和矿物的本领与兴趣,加深对岩石和矿物特性的认知。
二、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岩石,并且也掌握了一些观察岩石的视角与方法,从肉眼的初步观察到使用工具的细致观察等。
第三课的学习中,学生也了解到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通过对花岗岩的组成成分的观察,引出了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进而通过对其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的观察、比较与描述,知道了三种矿物的特性,初步学会了观察方法,对矿物的观察、特性的描述始终与观察岩石的组成活动相伴而行。
本节课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以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形式,借助图鉴对更多的岩石和矿物进行识别。
学生在识别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会制作标本的方法,还增强了识别岩石和矿物的本领与兴趣,加深对岩石和矿物特性的认知。
三、科学概念目标岩石和矿物的不同特征是识别它们的依据。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用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制作标本。
能够对照标本图鉴,根据岩石矿物的特征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科学态度目标:体会到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乐趣。
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岩石矿物标本的制作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四、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对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进行标本制作。
难点:对照标本图鉴,对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进行识别。
五、岩石矿物、带盖纸盒、标签纸、标本图鉴、观察岩石各各种工具(小刀、铜钥匙、放大镜等)教学过程聚焦:认识标本师:自然界中有很多美丽的东西,他们都可以被制作成精美的标本保存,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标本吧。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岩石矿物分析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它用于确定岩石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从而帮助地质学家深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下面将给出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
1.选样:在进行岩石矿物分析之前,首先需要采集合适的岩石样品。
样品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岩石体的特征。
通常可以通过野外考察或钻探来获得合适的样品。
2.制备标本:采集到的岩石样品需要经过加工和制备,以便于后续的矿物分析。
一般来说,样品需要先破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然后进行均质化处理,以获取具有一定粒度和形状的标本。
3.观察岩石形态:在进一步分析之前,需要首先对岩石的宏观形态进行观察和描述。
包括岩石的颜色、纹理、结构、断口等特征。
这些形态特征能够为矿物分析提供一些重要的线索。
4.根据岩石的颜色、质地等特征初步判断岩石中可能存在的矿物。
5.显微镜下观察:岩石样品经过预处理后,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使用透射光学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岩石中的各种矿物颗粒,通过矿物的颜色、形状、折射率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矿物的种类。
6.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确定岩石矿物组成的重要手段。
可以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常规的酸解试验,从而确定岩石中矿物的化学成分。
同时,利用电子探针、质谱仪等仪器设备进行进一步的元素分析。
7.衍射分析:衍射分析是岩石矿物分析中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X射线衍射或电子衍射技术,可以确定岩石中矿物的晶体结构和取向。
衍射分析可以提供矿物晶体学参数的精确数据,帮助深入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
8.特殊测试:除了常规的方法外,有时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测试来确定岩石中的特殊矿物。
例如,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联用可以用于确定微量和次微量元素,扫描电镜则可以观察到岩石中的微细构造。
9.数据处理和解释:在进行了以上分析后,需要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这些数据可以被用来确定岩石的成因、变质和变形等地质事件的发生和过程。
10.形成结论:最后,在将所有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之后,可以得出关于岩石样品的结论。
小学科学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课件)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内容。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标本,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学到更多有关地质学的知识,并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制作岩石标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水泥、沙子、石粉、色彩颜料或天然颜色粉末、模具、水、刷子、木棒等。
1. 准备模具:模具可以是各种形状的容器,如小型盒子、塑料杯、硅胶模具等。
选择一个适合的模具,确保能够容纳所需的材料。
2. 准备土壤材料:岩石主要由矿物和碎屑组成,因此制作岩石标本时需要准备相关的材料。
可以使用沙子、石粉等材料来模拟岩石的颗粒,也可以添加一些色彩颜料或天然颜色粉末来制造不同种类的岩石。
3. 制作混合剂:在制作岩石标本前,需要准备一些混合剂。
可以用水泥和水进行混合,以便将材料固定在一起。
按照使用说明将水泥和水以及辅助材料混合,搅拌均匀。
4. 倒入模具:将混合好的材料倒入选择好的模具中,注意要快速倒入,以免混合剂干燥。
5.刷子处理:使用刷子将混合剂在模具中均匀地涂抹,以保证制作的标本外观平整。
如果需要在岩石标本中添加一些特殊的矿物,可以使用刷子将其粘贴在混合剂表面上。
6.雕刻:等待混合剂在模具中干燥一段时间后,可以使用木棒或其他适当的工具在标本上进行雕刻。
根据不同的岩石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雕刻,以模拟自然界的纹理和外观。
7.干燥和硬化:将制作好的标本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干燥和硬化。
根据材料和混合剂的不同,干燥和硬化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8.润色和保护:岩石标本制作完毕后,可以使用颜料或保护蜡进行润色和保护。
通过添加适当的颜色和光泽来使得标本更具真实感。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制作矿物标本的步骤和方法。
制作矿物标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矿石样品、酒精、石膏、水、刷子、模具等。
1. 准备矿石样本:首先需要选择一些矿石样本,这些样本可以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矿物。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岩石矿物分析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对岩石样品中的矿物组成进行分析和鉴定的过程。
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可以分为样品采集、样品制备、矿物鉴定和结果分析等几个步骤。
样品采集是岩石矿物分析的基础。
样品采集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从实地采集岩石样品,并且要保证采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采集的样品需要在现场进行标注并记录相关的采集信息。
接下来,样品制备是岩石矿物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
样品制备主要包括样品的研磨和样品的制片两个过程。
研磨是将采集到的岩石样品进行粉碎和均匀混合的过程,研磨后的样品要求颗粒细小且均一。
制片是将研磨后的岩石样品制备成透明的薄片,薄片制备要求样品表面光滑且无气泡和杂质。
然后,矿物鉴定是岩石矿物分析的核心步骤。
矿物鉴定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方法进行。
光学显微镜是常用的鉴定方法,通过观察矿物的颜色、透明度、光学性质等特征来进行鉴定。
X射线衍射可以通过矿物的衍射图谱来确定其晶体结构和组成。
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形貌和微观结构来进行鉴定。
结果分析是岩石矿物分析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鉴定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可以获得岩石样品中各个矿物的组成和含量,进一步了解岩石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结果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且结合地质背景和岩石特征进行解释和综合研究。
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制备、矿物鉴定和结果分析等几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和操作,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岩石矿物分析是地质学和矿物学领域中的核心实验技术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岩石矿物成分、结构和性质,需要采用一系列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本文将介绍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
1.野外样品采集岩石矿物分析的第一步就是采集样品。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采集的样品的完整性和原貌。
在选取样品时,应考虑到其流变性、矿化程度、风化程度等要素,同时还需要记录该样品的地理坐标、采集地质环境、岩石类型等信息。
2.样品制备采集的岩石样品需要进行样品制备工作。
首先,要对样品进行打磨或切割,制备出薄片或研磨粉末。
其次,根据需要进行钠蒸气灼烧、浸泡等前处理,去除影响分析结果的杂质。
3.岩石矿物鉴定岩石矿物鉴定是岩石矿物分析的核心内容。
对于晶体结构未知的样品,常用X射线粉晶衍射法(XRD)进行鉴定。
在鉴定过程中,XRD可以测定样品的结晶相及其晶体结构参数,从而确定样品的矿物组成。
4.岩石矿物形态分析岩石矿物形态分析是将样品放在显微镜下,通过对样品的岩石矿物光学性质、断口形态、矿物颜色、纹理等特征进行分析,以确定样品中的主要矿物种类及其含量比例。
在岩石矿物形态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有薄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等。
5.岩石矿物化学分析基于样品的岩石矿物鉴定和形态分析结果,我们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岩石矿物化学分析。
此时需选择适当的化学分析方法,如火花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来测定样品中矿物元素的含量。
6.数据处理在进行岩石矿物分析时,要对每个步骤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
处理岩石矿物分析数据时,可采用如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图表绘制等操作,用来辅助判断样品的成分、物性等信息。
7.岩石矿物分析结果的解读最后,针对研究问题,结合分析数据和前期采集的地质地貌信息,通过对样品的形态、构造、组成等特征的分析,来解读样品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从而对大地构造、成因机制、资源储量进行地质解释。
小学科学4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案)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及特征;2. 学会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3. 掌握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的方法;4. 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5. 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材料:石块、矿物样本、打火机或火柴、胶水、喷雾瓶、手套、眼镜、植物油;2. 工具:锤子、锯子、钳子、放大镜;3. 教具:PPT、实物标本;4. 媒体资源:图片、视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或实物标本展示一些常见的岩石和矿物,引发学生对岩石和矿物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观察、思考和提问。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视频介绍岩石和矿物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解释矿物的硬度、颜色、透明度等特征,并与实物标本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制作岩石标本(30分钟)3.1 分组: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5-6人。
每个小组分配一块砂岩和一块花岗岩。
3.2 材料准备:给每个小组提供锤子、锯子、钳子和放大镜。
3.3 制作过程:3.3.1 学生将砂岩和花岗岩放在工作台上,用锤子敲打砂岩,观察砂岩的颗粒和质地。
3.3.2 使用锯子将砂岩和花岗岩切割成小块。
3.3.3 用锤子轻轻敲击小块,观察断口,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细节。
3.3.4 学生用软布擦拭岩石表面,让岩石看起来更加光滑。
3.3.5 确保学生佩戴手套,通过喷雾瓶将胶水均匀喷在岩石表面,待干燥。
4. 制作矿物标本(30分钟)4.1 分组:将学生继续保持小组状态。
4.2 材料准备:给每个小组提供矿物样本、打火机或火柴、胶水、喷雾瓶、手套、眼镜和植物油。
4.3 制作过程:4.3.1 每个小组选择一块矿物样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矿物的特征,包括颜色、形状、透明度等。
4.3.2 将矿物样本用锤子轻轻击打,观察碎裂情况。
4.3.3 学生用打火机或火柴将胶水烤热,涂在矿物样本的底部,然后将矿物样本粘贴在标本板上。
岩石矿物分析样品制备一.理论依据试样制备工作原则就是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实验室样品破碎、缩分,制成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
制备的试样应均匀并达到规定要求的粒度,保证整体原始样品的物质组分及其含量不变,同时便于分解。
根据不同地质目的、不同矿种、不同测试要求,应采取不同的制样方法,确保试样制备的质量。
要从原始大样中取复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需要对原始样品进行多次破碎和缩分。
缩分目前仍采用最简单的切乔特(qeqo TT)经验公式,即:2KdQ式中:Q――样品最低可靠重量(kg);d――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mm);K――根据岩样品特性确定的缩分系数。
d)成正比。
样公式的意义是样品的最低可靠重量(Q)与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的平方(2Kd的数量。
品每次缩分后的重量不能小于2样品的K 值应该由试验确定。
它与岩石矿物种类、待测元素的品位和分布均匀程度以及对分析精密度、准确度的要求等因素有关。
K 值的确定试验:通常从最典型的矿石中取一定量的样品,将其破碎至10mm大小的粒径,缩分成8-16个部分(每部分不小于100kg),然后进一步粉碎,并用不同的K值缩分各部分样品,将每一部分最终制成分析试样,并测定每一部分的主要成分含量(多次测定,取平均值),根据测定结果的平均偏差确定最合理的K值。
元素的品位变化愈大、分布愈不均匀、分析精密度要求越高者,则K 值愈大。
通常加工绝大多数矿石,K值在0.1-0.3之间;K=0.05 为均匀和极均匀的样品;K=0.1 为不均匀的样品;K=0.2 极不均匀的样品;K=0.4-0.8 含中粒金(0.2-0.6mm)的金矿石;K=0.8-1.0含粗粒金(>0.6mm)的金矿石。
各种主要岩石矿物的K 值见表1,各种筛孔直径(d)及不同K 值情况下的Q 值,参见表2。
表2 d、Q 与K 的对应值二.来样验收客户送样时应填写委托书一式两份,委托书内容应包括送样编号、样品名称、样品状态、分析项目、K 值、要求完成日期和其他应明确的约定事项,并有客户签字。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岩石矿物分析是一种通过对岩石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以确定和研究岩石中所含矿物的种类、含量和分布情况的方法。
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可以分为野外勘察、采样、样品制备、物理性质测试、化学性质测试以及结果分析等步骤。
需要进行野外勘察来确定研究区域,确定研究目标和取样点。
野外勘察包括地质地形观测、矿物矿化带的勘探、岩石的野外描述和标注等工作,可以为后续的取样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在确定研究目标后,需要进行岩石样品的采集工作。
采样时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通常需选择岩石的不同组分、不同类型和不同产状的样品,以获得岩石中不同矿物的信息。
然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制备,以便进行后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测试。
样品制备包括样品的鉴定、研磨、粉碎、筛分等操作,以获得符合要求的样品粒度和形状。
接下来,需要对制备好的样品进行物理性质测试。
物理性质测试主要包括岩石的密度、孔隙度、孔径分布、磁性、热力学性质等方面的测试,以帮助确定岩石矿物的物理性质和特征。
随后,进行化学性质测试。
化学性质测试包括岩石样品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测试以及岩石矿物的化学成分测试。
主量元素的含量测试通常采用化学分析法,如酸浸法、碱浸法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测试通常采用光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等。
化学成分测试通常采用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等技术,以获得岩石矿物的化学组成信息。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根据岩石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测试结果,可以确定岩石中所含矿物的种类、含量和分布情况,进一步研究岩石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还可以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以提高分析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岩石矿物分析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分支,它通过对岩石和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帮助我们去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
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包括野外采集样品、样品制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等步骤。
下面我们就对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野外采集样品岩石矿物分析的第一步是野外采集样品。
在野外采集样品时,我们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采样点,这些采样点应该能够代表整个研究区域的岩石和矿物组成。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下岩石的外貌特征、产状、构造、岩性、成因等信息。
我们还需要注意采样的方式和位置,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野外采集样品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保护环境,遵守采样地的规定,不做损害环境的行为。
二、样品制备采集回来的岩石样品需要进行样品制备,这是岩石矿物分析的第二步。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采集的岩石样品进行初步的清洗和加工,将其清除表面的泥沙和杂质。
然后,我们需要根据分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比如制备薄片、制备荧光薄片、打磨抛光等。
这些制备方法能够使岩石样品保持完整和平整,方便我们后续的观察和分析。
三、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是岩石矿物分析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岩石和矿物的微细结构进行观察和描述。
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岩石的颗粒组成、晶体形态、颜色、条纹等特征来确定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晶形、颜色、光学性质、双折射性质等来确定矿物的种类和含量。
显微镜观察通常分为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的观察方式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岩石和矿物的性质。
四、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岩石矿物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岩石和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在化学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比如X射线荧光光谱仪、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通过化学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岩石和矿物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成分,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
岩石矿物分析是地球科学研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了解地球内部构成、岩石成因、成矿作用以及环境演化等多方面信息。
本文将介绍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
1. 样品制备
首先需要准备好研究对象的样品。
岩石样品需要经过标本制备,包括样品的取样、样
品的选取、样品的切割、研磨和抛光等处理,以便于后续的矿物分析。
2. 矿物鉴定
矿物鉴定是岩石矿物分析中的关键步骤。
包括光学显微镜下的矿物形态、颜色、透明
度等特征的观察与判断,以及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仪器的应用,进一步
确定各矿物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3. 矿物组分分析
矿物组分分析是岩石矿物分析的重要内容。
利用各种分析仪器,如X射线衍射仪、扫
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质谱仪等技术,对样品中的矿物成分进行分析,并得出其含量
和组分成分。
4. 地球化学分析
地球化学分析是岩石矿物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目的是确定样品的元素组成和成分。
常用的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X射线荧光
光谱分析等。
5. 结果解释与处理
在所有分析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如计算出各组分的含量,确定样品的成因、演化历史等重要信息。
同时,还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不断修正和完善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岩石矿物分析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包
括光学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
正确、准确地分析出岩石和矿物组成,对地质研究和相关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岩石矿物标本及制作方法嘿,小伙伴们,今儿咱们来聊聊个特有意思的话题——岩石矿物标本,还有它们那些让人爱不释手的制作方法。
想象一下,手里摆弄着一块色彩斑斓的石头,不光好看,还藏着大自然的秘密,那感觉,简直是酷毙了!一、初识岩石矿物,大自然的宝藏首先啊,咱们得知道,岩石矿物就像是地球妈妈的私房珍藏,每一块都独一无二。
它们有的硬如钢铁,能经受风吹雨打;有的软得跟豆腐似的,轻轻一碰就碎了。
但不管是哪种,都藏着地球的故事,记录着亿万年的变迁。
1.1 色彩斑斓的岩石世界走进岩石的世界,就像是进了个调色盘。
红的、绿的、蓝的、紫的……五彩斑斓,看得人眼花缭乱。
比如,那红色的玛瑙,就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宝石,让人忍不住想摸一摸,感受那份温润与光泽。
1.2 矿物的奇妙形态而说到矿物,那就更神奇了。
有的矿物长得像针一样尖锐,有的则圆润如珠。
还有的,像是被精心排列过的,形成了美丽的晶体结构。
每次看到这些,我都忍不住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二、动手制作标本,留住自然的美丽既然岩石矿物这么美,咱们当然得想办法把它们留下来。
于是,制作标本就成了个好主意。
不过,这活儿可得细心加耐心,才能做出像样的作品来。
2.1 准备工具材料,安全第一首先,得把家伙事儿备齐:锤子、锯子、砂纸、胶水、标签纸……当然啦,安全第一,记得戴上手套和护目镜,别让自己成了“工伤”的受害者。
2.2 采集与清理,细心是关键采集岩石矿物时,要挑那些形状完整、色彩鲜艳的。
拿回来后,还得仔细清理,把表面的泥土、青苔都去掉。
这一步可马虎不得,不然会影响标本的整体美观。
2.3 制作与展示,创意无限接下来就是制作了。
可以用胶水把岩石固定在木板上,或者用线绳穿起来挂在墙上。
还可以在标本旁边贴上标签纸,写上它的名字、产地和采集日期。
这样一来,不仅美观大方,还充满了纪念意义。
三、享受成果,感受自然的魅力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岩石矿物标本。
看着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散发着自然的气息和魅力,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步骤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步骤
一、采样
1. 首先准备几个干净的容器,用来装采集的样品;
2. 选择对应的地质剖面,选取相应的岩石样品,并用清洁的刮刀取下;
3. 将取得的样品放入容器中;
4. 根据地质需要,还可根据需要采集标志性的矿物;
5. 将采集的样品分门别类,放入对应的瓶中;
6. 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样品损失;
二、分解
1. 将样品放入可研磨的容器中;
2. 将样品放入研磨机,调整适当的研磨时间,研磨后的结果根据需要进行分类;
3. 将研磨的结果收集;
4. 根据收集到的结果,对矿物进行筛分,将矿物按照大小进行分类;
三、标本制作
1. 将筛分、收集的矿物用PVA胶水和真空法,放置在真空密封容器中;
2. 用PVA胶水将岩石样品夹板固定住;
3. 用昆虫胶将岩石样品贴靠在夹板上;
4. 用抛光机对岩石样品表面进行抛光;
5. 对岩石标本进行绘图;
6. 用木条将标本固定在展示板上;
7. 标本完成。
岩石矿物分析样品制备一.理论依据试样制备工作原则就是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实验室样品破碎、缩分,制成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
制备的试样应均匀并达到规定要求的粒度,保证整体原始样品的物质组分及其含量不变,同时便于分解。
根据不同地质目的、不同矿种、不同测试要求,应采取不同的制样方法,确保试样制备的质量。
要从原始大样中取复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需要对原始样品进行多次破碎和缩分。
缩分目前仍采用最简单的切乔特(qeqo TT)经验公式,即:2KdQ式中:Q――样品最低可靠重量(kg);d――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mm);K――根据岩样品特性确定的缩分系数。
d)成正比。
样公式的意义是样品的最低可靠重量(Q)与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的平方(2Kd的数量。
品每次缩分后的重量不能小于2样品的K 值应该由试验确定。
它与岩石矿物种类、待测元素的品位和分布均匀程度以及对分析精密度、准确度的要求等因素有关。
K 值的确定试验:通常从最典型的矿石中取一定量的样品,将其破碎至10mm大小的粒径,缩分成8-16个部分(每部分不小于100kg),然后进一步粉碎,并用不同的K值缩分各部分样品,将每一部分最终制成分析试样,并测定每一部分的主要成分含量(多次测定,取平均值),根据测定结果的平均偏差确定最合理的K值。
元素的品位变化愈大、分布愈不均匀、分析精密度要求越高者,则K 值愈大。
通常加工绝大多数矿石,K值在0.1-0.3之间;K=0.05 为均匀和极均匀的样品;K=0.1 为不均匀的样品;K=0.2 极不均匀的样品;K=0.4-0.8 含中粒金(0.2-0.6mm)的金矿石;K=0.8-1.0含粗粒金(>0.6mm)的金矿石。
各种主要岩石矿物的K 值见表1,各种筛孔直径(d)及不同K 值情况下的Q 值,参见表2。
表2 d、Q 与K 的对应值二.来样验收客户送样时应填写委托书一式两份,委托书内容应包括送样编号、样品名称、样品状态、分析项目、K 值、要求完成日期和其他应明确的约定事项,并有客户签字。
物相分析样品应附相应的岩矿鉴定资料。
实验室接收样品人员应按委托书逐一对照验收样品。
凡样品与送样单不符、样品规格不符合要求、实验要求不明确或不合理、编号不清楚、出现缺样或样品编号重复等情况,接受人员应向客户(或客户代理人)提出,协商解决,并在两份送样单上注明。
送样单修改处应有客户(或客户代理人)的签名。
用布袋或纸袋包装的样品,在袋上应有清晰的编号,并在袋内装有样品标签。
样品在运送途中因震动、挤压、受潮而使包装袋破碎,样品互相混杂或样品编号不清者,不能验收。
经过清点验收,样品符合要求,由实验室样品接受人员在两分送样单上签名并注明收样日期,一份交客户保存,另一份留存实验室。
样品经验收后,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在送样单上编写批号和各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编号,并进行登记。
实验室的批号和分析编号应具不可重复性(编号要求唯一性)。
三.一般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化学分析样品的加工粒度因矿种的不同而不同,如:硅酸盐要求160-200目、黄铁矿只要求100-120目、光栅光谱分析样品要求为200目。
如样品矿种不明,一般要求至160-200目。
分析试样的制备原则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粗碎、中碎和细碎。
每个阶段又包括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四道工序。
根据实验室样品的粒度和样品质量的情况,试样制备过程中应留存相应的副样。
样品的烘样温度和最终破碎粒度见表3。
表3 各类岩石矿物样品烘样温度和分析样品粒度要求一般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流程见图1。
图1 一般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流程试样混匀是保证缩分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环节,常用的有堆锥法、滚移法。
1.堆锥法主要用于粒度小于l00mm的矿样,如果矿样中有大于l00mm的粒级,可预先将这部分矿样挑选出来碎至l00mm以下后进行堆锥。
具体方法是将试祥用铁铲堆成锥形,每次堆锥时,均需把物料送到锥顶,让物料均匀地从锥顶滑下。
堆好一次后,换个地方按上述方法再堆一次,这样反复三次,然后用四分法或二分法缩分. 2.滚移法该法用于矿量较少,粒度小于3mm 的样品。
其方法是将样品放在正方形的塑料布或胶布上,然后对角合起来,让矿样在布上反复滚动几次,每次滚动让试样超过对角线,放下一付对角,拿起另一付对角照上述办法重复进,这样交替反复10次以上。
矿样混匀后,要进行缩分,以获得要求的样品质量。
常用的方法有:1.堆锥四分法(四分法):此法是先将混匀的矿样堆成锥形,然后用薄板插至矿堆到一定深度后,旋转薄板将矿堆展平成圆盘状,再通过中心点划十字线,将其分成4个扇形部分,取其对角部分合并成一份矿样;如果矿量过大,可照此法再进行缩分,直到符合所需要的质量为止。
2.二分器法:此法一般用于矿粒尺寸在3mm以下、质量又不大的物料的缩分,由二分器来完成。
为了使物料顺利通过小槽,小槽宽度应大于物料中最大矿粒尺寸的3-4倍。
使用时,两边先用盒接好,再将矿样沿二分器上端沿整个长度徐徐倒入,从而使矿样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作为需要矿样。
如果矿样量还大,再进行缩分,直到缩分到所需的矿量为止。
3.方格法:将试样混匀以后摊平为一薄层,划分为许多小方格,然后用平铲逐格取样。
为了保证取样的准确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方格要划匀,二是每格取样量要大致相等,三是每铲都要铲到底。
此法一般用于粒度在0.3mm以下的细粒矿样,可同时连续分出多个小份试样,因而常用于取化学分析试样和浮选试样。
4.割环法:将用移锥或环锥法混匀的试样,耙成一圆环,然后沿圆环依次割取小份试样。
割取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每一个单份试样均应取自环周上相对的两处;二是铲样时每铲均应从上到下、从外到里铲到底,而不能是只铲顶层而不铲底层,或只铲外缘而不铲内缘。
实验室可以根据用户送来的实验室样品的粒度、样品的质量大小以及自身碎样设备的具体情况,确定分析试样制备的阶段和工序。
样品质量较小,粒度较细或者自身碎样设备具有连续破碎缩分功能时,实验室也可以省略上述三个阶段中的粗碎或中碎阶段或省略某个阶段中的缩分工序。
但是无论采用哪几个步骤和工序制备分析试样,均必须保证分析试样对实验室样品的代表性,采用自动缩分时,必须保证符合切乔特缩分公式的要求。
附:碎样设备粗碎设备中碎设备细碎设备四.特殊岩石矿物分析试样的制备4.1黄铁矿和测定亚铁分析试样的制备将中碎后通过1.00mm 筛的试样直接用棒磨细碎机细碎。
如采用圆盘细碎机时,不能将磨盘调得太紧,以免磨盘发热引起试样在磨样过程中氧化变质。
如磨样时间长,引起磨盘发烫时,必须将磨盘冷却后再继续加工。
要求制备的分析试样最后粒度只需通过0.149mm (100 目)筛,黄铁矿副样应装入玻璃瓶中蜡封保存。
测定亚铁的分析试样不烘样。
铬铁矿中FeO 的测定样品,应粉碎到0.074mm。
4.2铬铁矿分析试样破碎铬矿时,应避免铁质混入,可用高强度锰钢磨盘或镶合金磨盘加工,然后分取少量试样用三头研磨机玛瑙研细至0.074mm。
4.3玻璃及陶瓷原料所用的石英砂、石英岩、高岭土、粘土、瓷土等分析试样这类试样制备过程中不能使用铁制工具,以免引进铁质。
对石英岩,若较致密、坚硬不易破碎,可将样品在800℃以上的烧约1h,然后迅速将灼热的样品放入冷水中骤冷,使试样疏松,易干破碎,样品从水中取出风干后,再进行粗碎。
4.4岩盐、芒硝、石膏分析试样芒硝、岩盐和含有芒硝、岩盐的石膏样品,各项分析结果均应以湿基原样为计算标准。
为避免样品中水分的损失,样品应尽可能就地、及时制样和分析。
若送样路途较远,送样时间较长,样品应瓶装、密封、尽快送出,实验室收样开瓶后,应立即粗碎,迅速装入干净的搪瓷盘中,称重,然后放入干燥箱中,于(40~50)℃烘6h-8h(样品很湿时还可以延长),烘干后称重,计算样品在此过程中失去的水分。
即:ω(H2O)/%=(原样质量-烘干后样品质量)×100/原样质量此后,继续按一般样品加工制备,但在破碎和缩分过程中,也应防止水分变化而尽可能将工作在短时间内连续进行,试样制好后应尽快装瓶,以免吸收水分。
石膏样品的制样粒度为0.125mm(120 目),对不含芒硝、岩盐的于55℃烘样2h;对含有芒硝、岩盐的则不烘样,立即装入瓶内。
岩盐样品,制样粒度为0.149mm(100 目)。
上述样品均应留粗副样,装入玻璃瓶中,盖严蜡封保存。
4.5 云母、石棉分析试样云母、石棉试样制备时,可先用剪刀剪碎,然后在玛瑙研钵中磨细,也可以先灼烧使云母变脆,然后粉碎、混匀,但不烘样。
纯度不高的石棉、云母样品,可按一般岩矿分析试样进行制备,采用棒磨细碎机细碎至0.125mm 。
4.6 沸石分析试样沸石样品经中碎全部通过0.84mm 后,需留800g 左右试样,缩分出一半作为副样保存,另一半再缩分为两份,一份A 样过筛后作为吸钾分析试样,另一份B 样加工后作为阳离子总交换容量及化学分析用试样。
吸钾分析试样因分析需用0.84mm~0.42mm(20~40 目)的试样,将A 样过0.42mm 筛,筛上试样一次不要放得太多,以免筛上留存小于0.42mm 细粒试样,最后筛上0.84mm~0.42mm 的试样应小于过筛试样的10%,取筛上试样供吸钾分析用,筛下试样弃去。
不烘样。
阳离子总交换容量分析试样,将B 样细碎至全部通过0.105mm(140 目)筛,缩分为两份,一份样品为测定阳离子总交换容量的分析试样,另一份为化学分析试样。
化学分析试样继续粉碎通过0.074mm 筛,不烘样,分析后校正水分。
沸石吸水性很强,副样应装瓶封或放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4.7 膨润土分析试样样品粗碎前,应在干燥箱内于105℃烘干,然后取出尽快地进行粗碎和中碎。
通过1.00mm 筛后,留副样,装入塑料瓶(袋)中密封保存。
正样倒入干净的搪瓷盘中,再于105℃烘干,继续进行细碎通过0.074mm 筛,备作可交换阳离子和交换总量、脱色率、吸蓝量、胶质价、膨胀容、pH 值等测试项目用。
4.8 物相分析试样物相分析对试样的粒度要求较严,颗粒应尽量均匀一致。
在制样时不能一次磨细,磨盘不可调得太紧,应逐步破碎,多次过筛,以免试样产生过细颗粒。
一般物相分析试样过0.149mm(100 目)筛,不烘样。
如含硫化物高时,应用手工磨细或用棒磨细碎机细碎。
金红石、硅灰石的物相分析试样应过0.097mm(160 目)筛。
4.9 单矿物分析试样单矿物样品质量很小(特别是稀有元素单矿物),所以在破碎时不能玷污,不能损失,必须在玛瑙研体中压碎和磨细至0.074mm(200 目)。
4.10 组合分析试样每个勘探矿区采样分析进行到一定程序后,需要提出一定数量的组合分析样,测定其基本分析项目中未测定的有益元素和有害杂质。
组合样是由几件或几十件样组合而成,组合的方法我为按采样长度比计算出每件单样应称取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