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21.71 MB
- 文档页数:65
《地球的运动》讲义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时刻都在运动着。
地球的运动不仅造就了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还对地球上的生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一运动被称为地球的自转。
地轴是人们为了方便研究地球的自转而假想出来的一条轴线,它贯穿地球的南北两极。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则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这被称为一个恒星日。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即 24 小时,是一个太阳日。
这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所以太阳日比恒星日稍长。
地球自转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地理现象。
首先是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随着地球的自转,被照亮的半球和未被照亮的半球不断交替,从而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这使得地球上的生物有了规律的作息时间。
其次,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方时的差异。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区总是比西边的地区先看到日出,时间也就更早。
人们将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 1 小时,这样就可以方便地计算不同地区的时间。
此外,地球自转还产生了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比如,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冲刷较为严重,而南半球则是左岸冲刷较为严重。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按照一定的轨道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365 天 6 小时9 分 10 秒,这被称为一个恒星年。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即 365 天5 小时 48 分 46 秒,是一个回归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被称为黄道平面,而地轴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约为66°34′,这个夹角被称为黄赤交角。
人教版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地球的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XX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地球的运动》,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说学情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
虽然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地理,地理的基本素养还比较薄弱。
但是由于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地理知识,学习激情也比较高,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能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能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能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初步树立正确的科学宇宙观。
四、说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把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重点:能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难点:能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五、说教学法、学法为了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根据这个标准,我将在这堂课中我将采用:引导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第二章《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第一节地球仪考点一:地球的模型1.定义: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考点二:经线和经度1.经线的定义和特征2.经度的划分(1)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二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2)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分别属于东经和西经。
(3)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20°W---160°E;考点三:纬线和纬度1.纬线的定义和特征2.纬度的划分(1)赤道是0°纬线,从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分别称北纬和南纬。
(2)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3)人们习惯上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4)回归线、极圈是特珠的纬线,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分别是23.5°S、23.5°N;南、北极圈的纬度分别是66.5°S.:66.5°N。
考点四:经纬网1.定义: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2.作用: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某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利用经纬网定位已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海、气象观测等诸多领域。
3.北京的经纬度位置大致为116°E、40°N,属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考点五:地球的自转1.自转的方向和周期(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在不停地旋转,这叫地球的自转。
(2)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3)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