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影视剪辑的基础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76.00 KB
- 文档页数:138
第一讲(4学时)第一章影视剪辑概述第一节影视剪辑的诞生与发展剪辑作为一种不再年轻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艺术形态有着自身独特的生长发展历程,经历了4个时期:1“原生态”时期、2“蒙太奇语言”时期、3“动作剪辑”时期4“数字合成”时期发展过程特征:技术形态走向----艺术形态----技术与艺术结合形态----独立艺术形态一、“原生态”时期:不存在剪辑的电影电视将“剪辑”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始于电影,而早期的电影并不未经过任何剪辑。
摄影机对准它,一直拍摄到胶片用完。
像他在1895年公映的电影《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出港的船》等,实际上都是由一个镜头构成。
受当时技术条件制约,这些影片每部都只能放映1分钟左右。
当时的电影仅仅是对现实的一种复制,是一种杂耍,还构不成一门艺术。
此外,对录像技术出现即剪辑技术成型之前的最初的电视而言,同电影一样,也并没有具备真正的剪辑的意义。
都是以“现场的实况直播”方式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的。
【片例1-1】播放----卢米埃尔兄弟的《工厂大门》【片例1-2】播放----《火车进站》二、“蒙太奇语言”时期:奠定了剪辑艺术的基础蒙太奇的诞生经历了如下的历程:1、一次偶然的影片放映的错误, 1897年,路易·卢米埃尔拍摄了四部反映消防队员生活的单一镜头的短片: 《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和《拯救遭难者》。
这四部影片每部约1分钟。
最初并没有这样的放映顺序,而是在一次滚动放映中,磕睡难忍的放映员错将其次序排列成了这样,原先内容并无内在逻辑联系的独立的四部短片,连贯成了一个近乎完整的故事,引起现场观众的强烈反响。
分本的影片段落的偶然的衔接放映,促使了具有传统剪辑意义的因素的形成。
因此,我们把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敬为2、当时与卢米埃尔兄弟齐名的是魔术师出身的梅里爱,他对剪辑的贡献是突破了用单个镜头来叙述一个故事的限制。
比单一镜头的影片更有可能叙述好一个故事。
剪辑的基本知识一、认识镜头做剪辑第一个要学的基本理论就是认识镜头,相当于你要写文章必须要认识字一样。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摄影机寻像器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远全中近特镜头里面信息量的大小(也就是镜头罩住范围的大小)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1.远景:场面宏大的外景,除了被摄主体以外,你可以看到被摄物体和大量的环境信息。
作用:1.交代人物位置;2.庞大的空间感;3.突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张艺谋《英雄》,镜头距离拍摄物体很远。
2.全景:全景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与人物的全身动作,在电视剧中用于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作用:1.反应人物主体全身性的动作;2.交代人物所处的位置例如:张艺谋《英雄》,上下各留一些留白,表现自然。
3.中景:画面中在膝盖左右部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称为中景画面。
作用:中景景别可以最有利最兼顾地表现人物之间、人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例如:《夏洛特烦恼》中人物打电话。
4.近景:镜头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称为近景。
作用:近景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是刻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别。
例如:汤唯《黄金时代》。
5.特写:画面的下边框在成人肩部以上,或其他被摄对象的局部称为特写镜头。
作用:利用特写镜头提示信息,营造悬念,能细微地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刻画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的视觉感受。
例如:保罗沃克《速度与激情》的特写。
景别基本规则:首先,架构一个景别应是先远后近,用前进式的方式把人物带入景别中。
其次,人物在干什么,适合在什么场景里做,在合适情况下表达出来合适的信息。
景别组接小技巧:1.剪辑师的作用:理解影片的剧情,理解人物的表演用哪个景别更加合适。
2.根据景别要与人物情绪相匹配,越近的景越能引起人们注意,理解人物的情绪曲线,取景要与人物曲线相吻合。
3.一般取景是先大后小,先小后大取景可能会给观众一个误导。
第一章影视剪辑概述1.剪辑: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
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本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问题2.影视剪辑是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影视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次影视作品从拍摄到完成的再创作。
3.影视剪辑的功能和作用:正确、合理、有技巧的剪辑,能够增强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反之,错误、平庸、机械的剪辑,会减弱甚至破坏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镜流:通过影视镜头的连接显示出流畅运动的效果。
4.影视思维方式(1)独特的创作角度。
所谓角度,指的是创作者观察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总视点,也就是站在什么位置、选取什么方向来观察和表现社会生活。
(独特、切忌照搬照抄)(2)开放型的艺术结构(容量最大的影视作品结构)所谓开放型的艺术结构,就其纵向来说,是任意截取生活的一小段,它既无头也无尾,这样,观众可以通过各自的联想想象,去主动探求其来源和去向,从而便于展现影视作品的历史深度;就其横向来说,它的每一个情节点都是断续的、不连贯的,这样,观众的思维触角就会伸向四面八方,从而扩大了影视作品反映生活的广度。
(3)使用故事板表现场景。
所谓表现那就调动一切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具体实物,集中表现某种意念、情绪、感情和思想,通过这种表现来揭示生活中最有诗意、深刻的思想内涵。
(4)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
社会情境和人物性格的完整屏幕体现,往往是由许多细节所组成的,细节表现要服从屏幕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意念的表达。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敏锐观察,洞悉思想)(5)节奏所谓节奏,就是影视作品的编辑章法、画面运动的和谐内在旋律,以及内部组合的艺术规律。
它体现为时空处理、以及长短、快慢张驰有机的组合。
《非线性编辑——影视剪辑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非线性编辑——影视剪辑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Nonlinear Edit总学时数: 48 学分数: 3 其中:实践学时: 48适用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修订者:编写日期 2013.3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数字媒体作专业的基础实践课程,是从事影视传媒等相关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可以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对采集到的视频素材进行后期的剪辑制作,能够熟练地操作premier pro cs4进行非线性编辑工作,同时还要掌握影视剪辑的基础理论能够轻车熟路地有创造性地剪辑视频。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视频剪辑的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是蒙太奇的剪辑理论。
了解非线性编辑的常用软件,在视频素材采集过程中有一定的剪辑意识融入其中。
要能将premiere软件安装到自己的电脑中,成为随时可以拿来编辑的软件。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影视剪辑基础理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影视剪辑的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是景别和运动镜头的概念,这些概念是非线性编辑的前提,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进行视频编辑过程中才能如鱼得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景别的概念和分类2、推、拉、摇、移、跟几大运动镜头(二)教学难点:1、景别中的大特写是近年来影视剪辑中越来越频繁使用到的,使用大特写更能达到视觉冲击和表达效果2、推、拉镜头的区分,这两个运动镜头最容易混淆不清3、剪辑不是随性而至随便剪辑,必须有相关的基础理论作为支撑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adobe公司及其软件介绍2、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的区别3、教师的视频剪辑作品播放4、景别的概念和分类5、详解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6、运动镜头的概念和运动镜头详解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分清每一种景别2、从老师剪辑的作品中对视频剪辑有一个整体的把握3、分辨每一种运动镜头的特征第二部分镜头组接一般规律以及视频音频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树立起视频组接的理念,视频不是一拍而就的,100分钟的视频素材剪辑下来只剩10分钟而已。
影视剪辑基础知识1 镜头语言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
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