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2
(一)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还是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知识的学习基础,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本节内容一方面是化学反应速率等知识的延续,另一方面学生对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认识,是后续化学平衡移动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
本节教学分2课时完成。
第1课时: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第2课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设计、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实验探究。
学生情况分析:在绪言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在第一节中学习了反应速率的概念,在这些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教学,有利于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并对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做出理论解释。
同时,学生积累了大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现象的感性认识,利于从理论上得以升华,进而利用理论指导,完成一次认识的飞跃。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节课采用问题讨论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操作实验、自主探究,加深了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认识,有利于他们领悟课本内容。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小组讨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建构知识。
通过实验、动画演示、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以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常见事实,使学生在观察、感悟的过程中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技术准备:课前老师准备好学生小组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并以4人为1组分好实验小组,印好学案。
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图片,从网上下载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本课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理论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广东省河源市东源中学卢丽雨一、总体教学设计思想经过必修二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而针对理科生开设的选修四中对这一专题又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节课处于第二章第二节,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就全章内容来看,既是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延伸,也是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研究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课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过程分为:自学达标——实验探究——知识小结。
重点突破手法: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做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第二课时过程分为:课前回顾——小组讨论——理论总结。
重点突破手法:学生分组讨论、演绎归纳、理论总结、典题巩固。
二、教学背景分析1.课标分析: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知道活化能的涵义,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既是对必修部分与此相关内容学习的延伸与深化,也是后续学习化学平衡及移动知识的基础。
在学习该单元之前,学生通过《化学2》(必修)的学习,已经定性的认识化学反应有快有慢,知道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
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这部分内容的设置则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现象产生的原因,逐步认识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而从微观角度加以解释,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另外本节内容的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非常强的实用价值。
3.学生分析:(1)已有的知识:①必修2中,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存在一定的感性认识;②在本册绪言中学习了碰撞理论相关知识。
高一化学导学案 制作人:李扬彬 审核人:郑秋华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序: ________
第 1 页 共 1 页
【思考交流】
②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数值相同吗?意义相同吗?
③同一化学反应,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与什么有关?
练习3.在2 L 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发生 N 2+3H 2 ==2NH 3的反应。
现通入0.8 mol H 2 和 0.4 mol N 2,2 min 后生成了0.12 mol NH 3 ,求V (H 2)、 V (N 2) 、V (NH 3)。
练习4.已知A+3B==2C+D 在某段时间内以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 (L·min),则此段时间内以C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 .0.5mol/ (L·min)
B .1mol/ (L·min)
C .2mol/ (L·min)
D .3mol/ (L·min)
练习5.在一定条件下mA + nB = pC 的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A)=amol/(L ·s),v(B)=0.5amol/(L ·s),v(C)=amol/(L·s),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6、某温度时,在2L 容器中X 、Y 、Z 三种物质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开始至2 min 时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优秀5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
为了让学生在研究化学应进行的快慢及如何定量表述上有感性知识,教科书安排了简单易行的实验2—1.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准确表达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确定起点,确定时间单位,找出易于测量的某种量或性质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2、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有关化学概念的计算能力2、提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比较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掌握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实例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四、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在学生已有的物体运动速度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难,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却将是一个难点。
用实验2—1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得出只根据看到的气泡产生的快、慢来表示反应的速率是模糊的、不准确的判断。
通过教科书图2—1的提示,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从测量H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的快慢。
这种测量可以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H2体积的多少,也可以看产生相同体积的H2所耗时间的多少。
如果相同时间内测量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测量锌粒质量的变化,也都可以定量比较这个反应进行的快慢。
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表示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因此,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测定某些反应的速率。
在交流中得出: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的变化来表示。
显然该反应以测量H2的体积最为简便易行。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总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初中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滴定管、移液器、搅拌器等。
2. 实验试剂: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铁溶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即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2. 提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二、实验探究(15分钟)实验1: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只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2. 向每只试管中滴加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和反应结束的时间。
3. 计算每组实验的反应速率,并进行比较。
实验2: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只试管,加入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2. 将试管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并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和反应结束的时间。
3. 计算每组实验的反应速率,并进行比较。
实验3: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只试管,加入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2. 在一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铁溶液作为催化剂,另一组不加催化剂,观察并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和反应结束的时间。
3. 计算两组实验的反应速率,并进行比较。
三、实验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并进行讨论。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强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三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活化能[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实验,从宏观上认识外界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并能从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等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解释。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分析探究外界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思维模型,即“实验现象→影响规律→理论解释”,促进“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3.科学探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提高学生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首先是由反应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因素决定的。
2.实验探究(1)实验Ⅰ:定性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实验原理Na 2S 2O 3+H 2SO 4===Na 2SO 4+SO 2↑+S ↓+H 2O 2H 2O 2=====催化剂2H 2O +O 2↑ 实验方案设计 影响因素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浓度均出现浑浊,但后者出现浑浊更快增大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温度混合后均出现浑浊,但70 ℃热水一组首先出现浑浊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催化剂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出现大量气泡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2)实验Ⅱ:反应速率的定量测定和比较实验步骤①取一套装置(如图所示),加入40 mL 1 mol·L-1的硫酸和锌粒,测量收集10 mL H2所需的时间。
②取另一套装置,加入40 mL 4 mol·L-1的硫酸和锌粒,测量收集10 mL H2所需的时间。
实验现象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写现象),收集10 mL气体,②所用时间比①所用时间短。
实验结果加入试剂反应时间(填“长”或“短”)反应速率(填“快”或“慢”)40 mL 1 mol·L-1硫酸长慢40 mL 4 mol·L-1硫酸短快实验结论 4 mol·L-1硫酸与锌反应比1 mol·L-1硫酸与锌反应的速率快。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习目标1.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理论和活化分子等知识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难点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重点知识点一有效碰撞理论基础知识整理1.有效碰撞2.活化分子与活化能(1)活化分子:能够发生的分子。
(2)活化能: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多出的那部分能量。
错误!(3)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互动探究(1)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吗?(2)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这句话对吗?(3)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的能量低?(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重新组合?归纳总结1.活化分子与有效碰撞的关系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是活化分子不一定发生有效碰撞。
并不是反应物分子之间的任何一次直接碰撞都能发生反应,只有那些能量相当高的分子之间的直接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2.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与活化分子百分数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就是指单位体积内能量达到一定要求的活化分子的总数;而活化分子百分数是活化分子数与总分子数的比值,总分子数包含:活化分子数以及普通分子的个数。
3.活化能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活化能大小主要是由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决定的改变外界条件也可以改变反应的活化能,如加入催化剂,即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影响着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
例如:活化能小→普通分子容易变成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多→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次数多→化学反应速率大内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即时训练1.有效碰撞是指A.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B.反应物活化分子间的碰撞C.反应物分子发生合适取向的碰撞D.活化分子之间发生合适取向的碰撞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③反应物活化能越大,反应越快;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案)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2-2:2KMnO4+ 5 H2C2O4+ 3H2SO4= K2SO4+ 2MnSO4+10CO2+8H2O速率减小。
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活化分子在反应物中所占的百分数是一定的。
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
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数也相应增大,单位体积内的有效碰撞次数也相应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论: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分析:当温度一定时,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与其所受的压强成反比。
若气体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就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就增大到原来的2倍。
故增大压强,就是增加单位体积里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即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相应增大;相反,减小压强,气体的体积就扩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随之减小。
说明:①若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液体或溶液,由于压强的变化对它们的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②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要分情况而定。
(g)+3H2(g) 2 NH3在一定温度下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N(g):a 、充入He 并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时,虽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增大,但由于气体的容积不变,反应物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b 、充入He 并保持容器内的总压不变时,必然是容器的容积增大。
而气体容积的增大,引起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左移。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新课标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学习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学习探究:一、化学反应的速率[阅读]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结合运动速率的理解,自学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是什么?2.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有哪些呢?3.大家是否能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归纳出它的数学表达式呢?[思考]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思考]有那些条件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呢?[思考与交流]1.人们为什么使用电冰箱储存食物?2.人们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常采用粉碎反应物。
原因是什么?3.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通常将固体反应物溶于水中,配成溶液进行反应,为什么?4.实验室常用浓度30%左右的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当反应进行到一段时间后,气泡变的稀少(锌粒有剩余),如果添加一些适当浓度的硫酸溶液,气泡又重新增多起来。
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科学视野-神奇的催化剂思考:催化剂有那些特性?达标练习1.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火灾发生 B.防止污染面粉 C.吸烟有害健康D.面粉颗粒极小,当其扩散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一旦引发反应,极易发生爆炸2.可逆反应2S02+O22S03,如果υ(S02)=O.05 mol/(L·min),用一定的SO2和O2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则2 min后SO3的浓度为( )。
A.1 mo1/L B.O.9 mol/L C.O.2mol/L D.0.1mol/L3.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N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3 s末的勘υ(H2)=O.3 mol/(L·s),则3 s末NH3的浓度为( )。
A.0.45 mol/L B.0.6 mol/L C.O.9 mol/L D.1.2 mol/L4.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对反应速率不发生影响的因素是( )。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掌握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比较反应速率大小的方法;
(2)通过识别有关化学反应速度与压强、温度或浓度等的图像,提高识图析图能力,培养从图像中挖掘化学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压强对化学速率的影响,用活化分子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
影响反应速率的外因主要有
例一定条件反应N2+3H2=2NH3达平衡,当单独改变下述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催化剂,V(正)和V(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V(正)和V(逆)都增,且V(正)增加倍数大V(逆)增加倍数
C.降温,V(正)和V(逆)都减少,且V(正)减少倍数大V(逆)减少倍数
D.增加[N2],V(正)和V(逆)都增大,且V(正)增加倍数大V(逆)增加倍数
(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
例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放入盛有10mL2mol/LHCl烧杯中,加水稀释至50mL,X和HCl和缓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20mL3mol/LX溶液
B. 20mL2mol/LX溶液
C.10mL4mol/LX溶液
D.10mL2mol/LX溶液
(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
(三)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思考1]2L密闭容器中,投入5molN2,8molH2,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2min 时,测得容器内生成NH34mol,若将容器的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同样生成4molNH3所花费的时间___2min(<,=,>,),为什么?
[思考2]在室温条件,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改变容器体积?
[结论]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____
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固体,液体或溶液时,压强对反应速率___影响?(填有,无)
[探讨]N2 + 3H2==2NH3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 容器若为恒定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化学反应速率_____(加快,不变,减慢),原因是_________
2. 容器若为恒压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反应速率(加快,不变,减慢)_____,原因是________ 。
四:催化剂
催化剂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例举几例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例./
[实验演示] H2O2分解: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讨]
如何加快铁与盐酸的反应速率?
2.下图为将Zn投入一定浓度一定体积的H2SO4中,解释图象的成因.(纵坐标为H2的生成速率)
v(H2
.
[随堂练习]
1。
①升温;②改变生成物浓度;③增加反应物浓度;④加压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③④
2.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2NO+2CO=N2+2CO2
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B)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C)冬天气温低,反应速率降低,对人体危害更大
(D)无论外界条件怎样改变,均对此化学反应的速率无影响
3.设C+CO22CO-Q1,反应速率为υ1;N2+3H22NH3+Q2,反应速率为υ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υ1和υ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
(C)υ1增大,υ2减小(D)υ1减小,υ2增大
4.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可由如图2-1-1表示,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氯离子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A)①④(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
)
6.容积固定的2L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一可逆反应
A(气)+2B(气)2C(气)
以B的物质的量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度υ正,υ正、υ逆与时间的关系图如所示。
已知反应速率υ的单位为mol·L-1·s-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表示()。
(A)A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B)B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
(C)C的物质的量增加(D)B的物质的量减少
7.煅烧硫铁矿产生二氧化硫,为了提高生成二氧化硫的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把块状矿石碾成粉末(B)向炉内喷吹氧气
(C)使用Fe2O3作催化剂(D)降低体系的温度
8.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1)和S(+6)的反应速率如图2-1-4所示,已知这个反应速率随着溶液中[H+]增大而加快。
(1)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____。
(2)反应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9.在密闭容器中发生2SO2+O2 2SO3反应,现控制下列三种不同的条件:
①在400℃时,10molSO2与5molO2反应;
②在400℃时,20molSO2与5molO2反应;
③在300℃时,10molSO2与5molO2反应;
问: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正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________。
10.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如下:2I-+2Fe3+ = 2Fe2++I2(水溶液)。
正向反应速率和I-、Fe3+的浓度-m3+n
在υ=k[I-]m[Fe3+]n中,m、n的值为______。
[选填A、B、C、D]
(A)m=1,n=1 (B)m=1,n=2 (C)m=2,n=1 (D)m=2,n=2
碘离子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______铁离子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选填:小于、大于、等于)课堂练习答案
1B,2AC,3A,4C,5D,6B,7AB。
8.(1)2KClO3+6NaHSO3=3Na2SO4+KCl+3H2SO4,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2)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9.②;③。
10.C;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