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20.65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了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本文将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特点:1、政策导向性强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和推动,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例如,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的政策,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以及建设充电设施等政策。
这些政策的执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动力。
2、研发能力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核心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大大提升了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比亚迪公司在电池制造方面领先于国际同行。
3、产业链完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从动力电池、电机控制器、电控系统到电动汽车整车的完整产业链。
这个完整的产业链,使得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4、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8万辆,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大单一市场。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趋势:1、产业升级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供应商的合作,引入更多高科技元素,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2、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加强对动力电池、电机控制器等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领先于国际同行。
3、品牌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加强国内外品牌建设,通过创新营销和品牌宣传,提升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同时也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
4、国际化战略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化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注重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产品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指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以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施等为基础的一系列相关产业。
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提高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迅速崛起。
下面将从产业链上游、核心和下游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施等。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主要有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多种类型。
动力电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
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系统,分为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两种类型。
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性能和驱动力。
电控系统则负责控制和管理动力电池和电机的工作状态,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和稳定性。
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包括充电桩、充电站等,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产业链核心包括整车制造和动力总成。
整车制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包括车身设计、零部件采购、装配和调试等。
整车制造企业需要协调各个环节,确保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市场需求。
动力总成则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系统,包括电池组、电机和电控系统的集成。
动力总成的研发和制造水平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竞争力。
产业链下游主要包括销售和服务。
销售渠道的健全和市场份额的占有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销售网点的建设和销售团队的培养将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此外,售后服务也是产业链下游的重要环节。
售后服务包括维修、保养和配件供应等,对消费者满意度和品牌形象有着重要影响。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
相较于传统的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特点是更加集中和复杂。
这主要体现在核心环节的关联性和技术的高度集成化上。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动力电池技术的提升、充电设施的建设和互联网的融合等。
然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前景依然广阔。
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推广,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及其产业链分析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能源危机的不断严峻,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能源汽车是指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为代表的新型汽车,它们以清洁、高效、低碳的特点,成为了新一代汽车产业的主角。
为了应对环境和能源危机,全球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而中国也不例外,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产业基地之一。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1.政府政策的推动新能源汽车是实现能源和环境双重目标的关键产业之一,各国政府都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购置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给予税收减免和补贴,扩大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激发了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
2.技术升级和车型普及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具有能源节约、环保、安全等众多优势,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同时,新能源汽车品类不断丰富,除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外,至今还有燃料电池汽车,太阳能汽车等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
不少消费者在购车时也更青睐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车型普及率不断攀升。
3.行业合作和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涉及多个产业链条的综合型产业,其中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电机、充电设施、车身和智能化等多个领域,为整个产业链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合作与创新。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大型企业纷纷加入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来,为行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1.新能源动力产业链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新能源动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始终离不开新能源动力产业链的支撑。
目前,新能源动力的技术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固态电池等,新能源动力还需要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转换器、电动机等零部件。
这些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产业链的核心和基础。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和气候变化的加剧,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
本文将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当前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概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研发、零部件制造、整车生产、充电设施建设、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技术目前主要分为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种类型。
纯电动汽车利用电池储存电能,驱动电机实现动力输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则通过电池和内燃机的双重驱动;燃料电池汽车则利用氢气与氧气在电池中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目前,纯电动汽车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特斯拉等厂商的涌入,加速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
同时,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技术也在持续改进,逐步增加其市场份额。
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的现状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和充电桩等。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越来越多的电池厂商加入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
同时,电机和电控系统的制造商也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充电桩的建设则面临着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四、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的现状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多家汽车厂商投入了大量资源来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生产。
特别是国内厂商,如比亚迪、长安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技术升级,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还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五、新能源汽车销售的现状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技术成熟度、价格等。
目前,许多国家都出台了激励政策来促进新能源汽车销售。
中国政府通过购车补贴和免费上牌等措施,大幅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同时,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推动了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增长。
六、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的现状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本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指新能源汽车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产业的集合,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成本分析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成本占比、成本结构和成本优化方向,提高产业链效益。
首先是新能源汽车研发环节的成本。
新能源汽车研发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首要环节,涉及到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研发成本主要包括人员费用、设备费用、研究设施费用等。
同时,新能源汽车研发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各种试验和测试,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支持。
其次是新能源汽车生产环节的成本。
新能源汽车生产环节主要包括零部件采购、生产设备的投资、生产线的建设等。
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中,电池是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重较大。
此外,生产环节的人员费用、设备费用、研发设施费用等也需要考虑在内。
新能源汽车生产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各种质量检测和测试,增加了成本支出。
第三是新能源汽车销售环节的成本。
新能源汽车销售成本包括市场推广费用、销售人员费用、物流费用等。
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增加广告宣传等费用支出。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价位相对较高,销售环节的销售人员费用也相应增加。
最后是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环节的成本。
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成本包括售后服务人员费用、维修设备费用、维修配件费用等。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技术更新迭代较快,需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及时的维修保养服务。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本分析中,成本的控制和优化是提高产业链效益的关键。
首先,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
这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等方式实现。
其次,在销售环节可以通过加强市场调研分析,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避免过度推广和浪费。
同时,建立合理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售后服务效率,减少售后维修成本。
最后,在研发环节可以加强技术创新,降低研发成本。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在当今全球经济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为投资者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电池生产、整车制造到充电设施建设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蕴含着独特的投资机会,但同时也伴随着相应的风险。
首先,我们来看看原材料供应环节。
锂、钴、镍等金属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对这些原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
投资相关的矿产开采和加工企业可能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然而,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
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政策调整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价格的大幅波动,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电池生产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
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如能量密度的提高、充电速度的加快以及成本的降低,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投资具有领先技术和大规模生产能力的电池制造商有望获得可观的收益。
但同时,电池行业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迅速,如果企业不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就可能被市场淘汰。
此外,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如果企业不能满足严格的环保标准,可能会面临高额的罚款和整改成本。
整车制造环节同样充满机遇。
一些传统汽车制造商积极转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投入;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成功的整车制造企业往往能够凭借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获得丰厚的利润。
然而,这个环节的投资风险也较高。
汽车行业本身具有较高的资金和技术门槛,新进入者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产品质量问题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都可能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充电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配套环节。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对充电设施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投资充电桩运营商和相关设备制造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但目前充电设施建设面临着布局不合理、利用率低等问题,企业需要在选址和运营模式上进行精准的规划,以降低投资风险。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具有环保特点,并可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重视和认可。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指涵盖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的一系列产业环节,包括研发、制造、销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第一个环节是研发。
新能源汽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技术水平。
在研发环节,需要进行电池技术和电动驱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主要有锂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等。
不同的电池技术会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关键指标。
电动驱动技术的研发包括电机、电控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和操控性能。
制造环节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
制造环节包括汽车整车制造和零部件供应。
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与传统燃油汽车制造类似,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例如,新能源汽车需要安装电池等新能源部件,同时需提供充电插座和相关充电设备。
在零部件供应方面,新能源汽车需要与传统燃油汽车的供应商有所不同。
电池、电机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
销售环节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市场环节。
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可以通过经销商和在线销售渠道等进行。
目前,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政府购车补贴、免费充电等优惠政策,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也是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关键。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用于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不足和充电不便的问题,是新能源汽车普及和推广的重要保障。
充电站的建设需要资源整合、技术更新等多方面的资源支持。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只有各个环节协同发展,才能够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还存在一些潜在的机会和挑战。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能源资源消耗的增加,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指由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制造商、销售商等多个环节组成的产业链。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原材料供应环节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材料主要有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价格、寿命直接影响着整车的使用体验。
目前市场上主要原材料供应商有国内外的电池制造商,如宁德时代、特斯拉等。
然而,由于电池技术的重要性和敏感性,相关原材料的供应风险也随之增加。
2.零部件供应环节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供应环节包括各种零部件的生产和供应商的选择。
例如,电机、电控系统、充电桩等零部件的供应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国内外很多企业都在积极投资和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3.整车制造环节整车制造环节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
目前,全球各大汽车厂商都纷纷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并通过不断研发和创新来提高整车的性能和竞争力。
在中国,众多传统汽车企业也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并逐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产品的生产线。
4.销售与运营环节销售与运营环节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最后一环。
这一环节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销售渠道的建设以及售后服务等。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销售商开始涉足这个领域,并提供相应的销售和服务支持。
5.政府政策支持政府政策支持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如补贴政策、购置税优惠等,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消费。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调整对于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的影响十分显著。
6.国际市场竞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链,各国企业在这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例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打造。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态势分析在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
新能源汽车不仅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新的选择,也对整个汽车产业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到中游的零部件制造,再到下游的销售与服务,每个环节都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
上游产业:原材料供应与资源争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其生产离不开锂、钴、镍等关键矿产资源。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对这些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
锂资源的供应尤为关键,全球范围内的锂矿开采和加工项目纷纷上马。
然而,锂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等少数国家和地区。
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争夺,各大企业纷纷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获取锂矿资源,以保障自身的供应链稳定。
钴和镍也是电池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但它们的供应同样面临着挑战。
钴的价格波动较大,且部分钴矿的开采存在环境和人权问题。
镍的供应则受到不锈钢行业需求的影响,价格也较为不稳定。
为了降低对这些稀缺资源的依赖,电池企业和科研机构正在努力研发无钴、低镍电池技术,以提高电池的性价比和可持续性。
除了矿产资源,上游产业还包括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
这些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目前,中国在电池材料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但在高端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方面,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创新。
中游产业:零部件制造与技术创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中游,零部件制造是核心环节之一。
其中,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是决定车辆性能和成本的关键因素。
电池技术的发展一直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焦点。
目前,锂离子电池仍然是主流,但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也在不断研发和突破。
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应用。
新经济 2014年9月(中)- 20 -礼品米可以适当加进金黄色、红色和一些简洁流畅的线条,突出吉祥色彩,提高产品档次,凸显精美高贵的品味。
装潢还可以选用一些满语和京旗图案,例如祥云进行点缀,丰富平面的装潢设计,使其外包装纸桶也具有审美观赏的意义。
五、总结虽然现今五常大米品牌包装与世界知名企业产品包装相比,还有一段差距,包装中只是突出了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等主题,还不具有现代品牌包装设计理念,还需要加强,这也是构建现代化大农业食品骨干区的迫切需要,意义非常重大。
而我们将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参考文献: [1]任红,曹兵,李劲松.大米包装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粮油食品科技,2007,15(1):11-13.[2]柳林,王莹.大米包装设计新探[J].包装工程,2005,26(5):194-196.[3]魏岩梅.大米小包装保鲜技术研究[J].福建轻纺,2001,(10-11):31-34.作者简介:张鑫悦 (1993.06-),女,哈尔滨商业大学轻工学院,学生,包装工程专业。
张 莉 ( 1977- ) ,女,黑龙江大庆人,副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轻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包装工程。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28)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胡磊鑫摘 要: 新能源汽车是绿色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我国政府着力打造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大部分研究都在对新能源汽车理论上的一些分析,没有从微观方面做深入研究。
本文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发,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分析,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改善之举,期许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产业链 完善引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主要是2009年6月17日工信部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中界定的,即“新能源汽车”是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其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氢发动机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FCV)等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在“十五”期间我国实施了国家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定了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的“三纵”和以整车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基本已形成“三纵三横”的格局。
任何一个产业的产业链都可以划分为上、中、下游。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结构可以这样划分,中上游主要为零部件的生产采购;中游为整车的制造生产;下游包括销售及提供相关售后服务。
本文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行分析,对于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起到关键的作用。
1、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概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在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池行业(包括上游的资源开采)以及电机、电控系统。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是动力电池,目前广泛认为锂电池比镍氢电池更适合驱动汽车。
稀土永磁电动机及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充电站等基础设施以及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关键一环,不完善的配套设施将严重阻碍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对电池要求并不高,没有达到纯电动汽车的要求,因此仅镍氢电池就能很好的满足其要求。
但是混合动力汽车并不能完全解决环境及能源问题,所以只能是一个过渡性的产业技术。
因此,发展纯动力的汽车产业技术和燃料电池的开发就成为关键。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复杂的产品系统,新能源汽车直接相关的产业链环节包括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的电池,电机、电控等组成展开,并逐步延伸至上游的锂、稀土资源及下游的配套设施、销售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概况如图1: 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行性 第一,能源危机的需要。
全球能源资源越来越紧缺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各国之间都为了摆脱都能源的依赖,不得不开发新的资源,这就让新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
而我国每年成品油的消耗中,汽车所占成品油消耗总量的60%,所以改变传统汽车的驱动方式,降低汽车的耗油量,将对我国能源安全问题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二,绿色低碳经济的需要。
随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汽车尾气所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占到空气污染的18%,面对油价的持续高升和全球温室效应增加的严峻形势,社会需要大家积极发展低碳产品和相关技术,特别是自2009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承诺要在2020年时达到碳排放比在2005年减少45%的目标,不但体现了我国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也让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
第三,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
虽然我国是汽车生产大国,但却不是汽车生产强国。
在传统内燃机技术上,发达国家拥有至少超过我们30年的先进技术,而要实现我们自己的汽车强国梦,就要在新能源汽车上下功夫。
比起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上,虽然也有差距,但在燃料电池、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整体来说是非常乐观的。
第四,良好的社会基础。
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及国民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是巨大的。
据统计,我国电动车与电动自行车超过5000万辆,这将极大的促进电机和蓄电池产业的发展。
电动摩托跟自行车的成功推广为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第五,原材料丰富。
对于稀土、锰、铁等稀有资源,在我国的储量都非常丰富,特别是在原材料领域,我国的锂资源量居世界第三位,从而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提升国家实力,发展绿色中国的必然之路。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财经研究- 21 -发展新能源汽车。
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架构与传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增加了电池行业(包括上游的资源开采)以及电机、电控系统,变速箱等组件,进而延伸至上下游配套设施、销售及租赁服务。
如图2所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分别为图2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成3.1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3.1.1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游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关键,当前主要的锂离子正极材料有锰酸锂,磷酸铁锂,镍钴锰三元,我国目前主要为磷酸铁锂,日本采用锰酸锂和镍钴锰三元材料为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在国内是以碳酸锂为原材料,而锂资源分布在我国存在明显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为代表的珠三角、以江浙为代表的长三角和以京津地区为代表的京津唐地区。
另外江西宜春,四川阿坝,青海和西藏等为代表的锂矿资源丰富的地区具备了发展锂离子电池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负极材料:目前国内主要集中在内在人造和天然石墨生产,且安全性差,技术先进硬碳更是空白点。
未来的负极材料将向合金类和金属锂方向技术变革。
隔膜:现在来说,隔膜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板块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全球的电池隔膜被少数国际巨头垄断,我国动力电池隔膜基本依赖进口,且隔膜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因此发展隔膜,抢占国内外的隔膜市场已经刻不容缓。
电解液: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电解液的主要原材料为六氟磷酸锂(LiPF6),目前基本上要依赖进口,其技术是一个难点及空白点。
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材料及钢铁等,因此,在电机的生产的最初原材料的供应具有很大的优势。
而单纯电机生产,不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以上分析得出,正极,隔膜及电解液目前都是国内急需解上游中游 下游新经济 2014年9月(中)- 22 -决的难题。
3.1.2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中游 (1)电机电控系统无论是纯电动车、混合电动车还是燃料电池电动车的技术发展,都需要电机电控系统技术的支撑。
按目前常用电机电控系统主要有:直流电机电控系统、永磁同步电机电控系统、交流感应电机电控系统及开关磁阻电机电控系统四种。
直流电机因为其可靠性和效率等问题,不适合作为驱动电机使用,目前只应用一些性能要求较低的场合,与铅酸电池配合使用。
相比交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相对简单,所以一直有厂商试图在新能源汽车上使用开关磁阻电机,但因其转矩脉动大等缺点,这种电机目前的应用计较少。
(2)电池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制约因素之一。
主要分为五大类,即镍氢电池、铅酸蓄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燃料电池。
镍氢电池刚刚进入成熟期,是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所用电池体系中唯一被实际验证并被商业化、规模化的电池体系,现有混合动力电池99%的市场份额,其商业化的代表是丰田的普锐斯,国内镍氢电池在汽车上的运用仍处于研发匹配阶段。
铅酸电池作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因其成本较低,而且能够高倍率放电,依然是唯一可供大批量生产的电动车用电池。
但是铅酸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和能量密度都很低,以此为动力源的电动车不可能拥有良好的车速及续航里程。
锂电池相对于传统的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循环寿命长,自动电率低,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特点,因此原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厂家选择采用锂电池最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也是一种锂电池,安全性高,循环次数能达到2000次,放电稳定,价格便宜,成为车用动力新的选择。
简单地说,燃料电池(Fuel Cell)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
燃料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电就被奇妙地生产出来。
它从外表上看有正负极和电解质等,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厂”。
不过,在我国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主流,而锂电池因质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使用较长,没有记忆性,对温度也要求不高等优点,所以更符合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要求。
从未来实用性来看,锂电池将逐步取代镍氢电池。
3.1.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下游下游环境主要是指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充电桩和电池更换站,服务则指整车和电池租赁及其他的配套服务。
(1)充电站建设一个中型的快速充电站约需投入300万元,建设一个充电桩的投入约1.5万元。
目前国内充电站和充电桩的建设正在快速展开,对相关市场将产生有力拉动。
小型新能源汽车完全可利用民用电充电,其功率仅相当于一台空调,粗略估计每日低谷电就可供千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可以有效提高电网使用效率,减少因增加高峰时充电量而追加的投资。
中型及以上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长,速度要求高,要大型充电设施。
(2)电池更换站换电站为用户提供电池或者电池维护服务,由于专业化比较强,需要配备专业人士快速完成电池更换、充电及维护。
(3)配套服务整车或电池租赁是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中的一个新兴产业。
消费者在购买纯电动汽车时,为了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前期只需缴纳部分保证金,以后在每月向厂家交付租金就可以了,租赁模式是一种成本比较低的模式,从而达到降低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