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戏剧大舞台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4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
2.了解赏析戏曲的方法。
3.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
4.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戏曲的感情和振兴国粹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学准备1.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戏曲的资料,感受戏曲的魅力。
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也可以上网查阅。
平时在家多听听戏曲,看看戏曲表演,和长辈聊聊戏曲方面的知识。
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推选一组长,准备表演一段戏曲,画一张脸谱,自行制定竞赛和组名。
3.教师准备好多媒体和设备,没条件的地区可以准备好录音机、戏曲磁带、投影仪。
设计思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本次综合性活动一定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上图书馆查资料,用一节课的时间上网查资料,并做好记录,课后进行整理。
教师还应给学生分好小组,让每一小组自行决定各成员的任务,进而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最后用一节课时间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
这节课是前一阶段准备活动的成果展示,但决非最后的结果,它也是一个起点,希望学生能以此为契机,激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漫谈中国戏曲师: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那么你对她有多少了解呢?你看过、听过哪些戏?你知道哪些著名演员的名字?学生自由回答,漫谈中国戏曲。
(这一环节意在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感情和知识上走近戏曲,为下面活动的展开作好铺垫。
)二、我和戏曲师:刚才大家谈得都很好,对中国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现在我们继续走近戏曲。
1.展示脸谱。
师:脸谱是戏曲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
脸上涂满的油彩代表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戏剧大舞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接受一点传统文化的熏陶。
2、让学生初步识记并积累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如几种主要地方戏的名称、特色和京剧的脸谱知识、行当等。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1、利用多媒体欣赏戏曲名段,说一说戏曲文化的魅力,接受一点传统文化的熏陶。
2、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探讨青少年对传统戏曲的态度,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川剧《变脸》视频引入新课。
师生谈话,说说你刚才看到的视频表演的是什么?同学们,变脸这种舞台艺术出自于川剧,是川剧中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平时我们大多喜欢流行影视文化,很少接触戏曲。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亲口尝一尝。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瑰宝—戏曲大舞台,去品尝戏曲文化的滋味,去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戏曲方面的资料,不知同学们准备的怎么样,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
1、说说你所了解的戏曲种类。
师生明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徽剧、沪剧、吕剧、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2、欣赏几种戏曲的精彩演段。
(欣赏完每一片段后,了解、讨论该剧种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1)京剧《玉堂春》选段《苏三起解》;(2)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3)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二)“戏曲知多少”知识竞赛(全班分四个学习小组,每组各有三道必答题,答对者加5分,答错不扣分并由其他小组补充)第一小组必答1、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2、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有多少?3、黄梅戏发展壮大于哪儿?第二组必答1、昆剧迄今已有多少年历史?2、善于表演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是京剧四大名旦中的哪一位?3、下列哪一个不是1790年进京献艺的安徽四大戏班之一?第三组必答1、在京剧脸谱中,颜色不同,象征人物的性格品质、命运也不同,下列代表褒义色彩的是?2、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哪个剧种?3、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是哪一行当?第四组必答1、下列哪一项不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2、你设计一下,在京剧中扮演曹操,应选什么色彩的脸谱?3、下列属于东北二人转曲目的是?(三)“戏曲知多少”知识竞赛(抢答题,答对的同学加5分。
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戏曲大舞台这是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我们的主题是戏曲大舞台。
一、课前准备1. 制作一份关于戏曲的问卷调查,包括问题如下:a. 你对戏曲有了解吗?b. 你喜欢看戏曲吗?为什么?c. 你喜欢哪一种戏曲?d. 你学过戏曲吗?e. 你认为戏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如何?f. 你希望今后有机会学习或参与戏曲吗?2. 分发问卷给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调查。
3. 整理问卷结果,准备好展示材料(如折线图、条形图等)。
二、导入环节1.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与戏曲相关的问题,例如:a. 你知道什么是戏曲吗?它有哪些特点?b. 你知道有哪些著名的戏曲剧种?c. 你知道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吗?2. 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戏曲表演视频,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知识探究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戏曲剧种进行深入了解。
2. 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以下任务:a. 了解该剧种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b. 学习该剧种的表演形式和技巧。
c. 观看该剧种的经典片段或现场表演。
d. 分享所了解的内容,用图片、视频或其他形式进行展示。
3.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对戏曲的认识和理解。
四、实践体验1. 邀请一位专业的戏曲演员或老师来校为学生进行戏曲表演示范和指导。
2. 学生们可以尝试学习一些戏曲基本动作和唱腔,亲身感受戏曲表演的魅力。
3. 学生们可以分角色排练一段简短的戏曲剧目,进行小型演出。
五、总结归纳1. 学生回答一些与戏曲相关的问题,例如:a. 通过这次学习,你对戏曲有了什么新的认识?b. 你觉得戏曲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c. 你对戏曲的表演形式和技巧有什么理解?d. 你认为戏曲在你的人生中有什么重要作用?2.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对戏曲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六、课后拓展1.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了解戏曲,可以借阅有关戏曲艺术的书籍或观看相关电影、纪录片。
2.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戏曲的热爱和认识,例如写一篇文章、创作一幅画作或编写一首戏曲曲调。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优秀3篇)《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尝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2、验证网络环境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促进作用;3、尝试网络环境和课堂教学的整合。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样式──戏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鉴赏中国戏曲;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以了解、欣赏、探究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学习能力和活动能力。
【课前准备】1、预习课本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2、携带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和活动材料。
【学习过程】一、教师导入略二、展示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过程1、进入任务一:学生关于戏曲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相关练习。
有余力的同学可学习浏览拓展知识的部分内容。
2、进入任务二: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小组加入。
3、小组任务简单说明:⑴工艺品制作(脸谱等):在硬纸或蛋壳等你能想到的地方绘制戏曲脸谱,制成小工艺品;能对脸谱进行分类,并附文字或口头说明。
也可以制作贺卡、邮票、火柴盒等工艺品。
⑴戏曲手抄报:灵活运用自己搜集和与同学交流得来的戏曲资料,办一份手抄报──《戏曲大舞台》;撰写办报感受(收获)与同学交流。
⑴辩论擂台:①确定选题,准备资料、组织选手;②可在网上论坛参与辩论。
辩题:中国戏曲是弃是留⑴模仿秀:尝试学唱戏曲,进行舞台表演实践;亦可以对戏曲舞台表演过程进行追踪研究并展示研究成果。
成果展示形式自己选择,可以表演或汇报等;可以上交研究报告。
⑴其他创意:你可以不参加上述小组的活动,你可以独立完成其他有创意的活动。
但必须上交成果。
比如撰写某一专题的研究报告等。
四、合作探究过程小组成员分工──收集整理资料──讨论归纳资料──成果制作──成果展示五、教师小结六、布置作业下课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篇二了解戏曲,关注戏曲——《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授课人:林敏冬活动目的: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关注戏曲的发展。
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共5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对象分析】戏曲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我国传统戏曲还不是很了解,通过此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还有很多关于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
【教学目标】1、课外收集资料,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理解戏曲中的脸谱,行当等含义,并通过学戏,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兴趣,认识戏曲大舞台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爱)。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主义,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分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的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贵,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板书:戏曲大舞台)(二)、戏曲知识知多少:检验知识的收集,整理,由学生来主持。
一、多媒体显示有关戏剧常识:(一)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
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4、指导排演戏曲唱段。
三、活动安排:设计四课时
(一)指导搜集材料;
(二)戏曲知识漫谈:
(三)戏曲知识竞赛;
(四)戏曲演唱比赛。
第一课时指导搜集材料
一、布置活动安排:让学生明确整个活动的目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手段搜集有关中国戏曲
的相关材料。
三、学生分组,选定负责人,制定活动计划,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四、教师要参与指导好活动计划的制订,协调人员安排、落实责任,
指导搜集材料的具体方法。
第二课时戏曲知识漫谈
本课时采用师生以佳宾访谈的形式进行。
一、介绍下列戏曲知识:
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几种较常见的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3、京剧(行当、脸谱、唱腔);
4、戏曲名剧、名家等。
二、戏曲名段赏析
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2、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3、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4、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第三课时戏曲知识竞赛
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
竞赛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基础分100分,每答对一题加10分。
根据答题成绩记活动得分。
附:竞赛题目
一、小组必答题
第一组:
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昆剧(昆曲)
3、我国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发源于湖北,发展壮大于安徽庆安一带的戏曲剧种是——(黄梅戏)
5、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第二组:
1、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中国剧种是——(京剧)
2、中国戏曲发展中“南戏”的形成是戏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请问“南戏”产生于哪个年代?——(宋代)
3、中国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4、据统计,中国现有戏曲剧种大约是多少?——(360多种)
5、“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唱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什么特点?(脸谱)
第三组:
1、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
后来他们兼收其他地方戏的精华,诞生了被称为“国粹”的剧种是——(京剧)
2、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
3、京剧有哪两种主要唱腔?(西皮、二黄)
4、“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是戏曲表演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在台上表现大场景的演出特点,这些演员被称为——(龙套)
5、到了十三世纪的金代,表明说唱艺术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都发展成熟的作品是——(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
第四组:
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几种艺术形式?(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
2、中国戏曲主要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唱、念、做、打)
3、起源于浙江嵊州一带的剧种是——(越剧)
4、戏剧脸谱中的红色代表的是——(代表忠勇,含褒义)
5、古代的滑稽戏是从“优”发展而来的,在古代“优”是指——(古代帝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
选答题:
1、说唱对戏曲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两个方面?(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2、“参军”是曹操创建的一种官职的名称。
魏晋南北朝多设置“参军”一职,是一种相当县一级的重要幕僚。
著名诗人陶渊明和鲍照都做过“参军”。
参军戏是唐代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
它是继承古代的“优”的滑稽戏谑、巧言善辩的传统发展而来的。
表演发展到由两个角色,一个叫“参军”,一个叫“苍鹘”,请问:表演中被戏弄的角色是——(参军)
3、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剧目(今存一百多种)和优秀剧作家,你能说出作家中最杰出的是谁吗?(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一生写有60多个剧本,现存18种,有很高的国际影响。
)
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赞“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是?
A《西厢记》B《窦娥怨》C《汉宫秋》 B
5、唐玄宗时大力鼓励戏剧,在宫中设立了“优伶”习艺班,自己有时也参与演出,旧时代的戏曲界把他视为戏剧的祖师爷,至今中国和日本都把戏剧界称为“梨园”。
请问:把戏剧界称为“梨园”是因为——
A习艺班当时设置在梨园殿;B习艺班周围种植着许多梨树;C唐玄宗给习艺班定的名称。
6、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专为“伶官”立传,并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下这样一段著名的话:“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请问“伶官”是指——
A 聪明伶俐的官员;
B 宫中的戏剧演员
7、中国戏曲表演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角色归为若干行当。
“旦”角是女性角色,请说出“旦”角可分为哪几类?(三种即可)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闺门旦、彩旦等。
8、“生”和“净”都是扮演男性角色,请问在包公戏中,包公这个角色属于“生”角还是“净”角?(净角)
9、脸谱是我国戏曲一项富有特色的夸张性的化妆艺术,它设色鲜明,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是把绘画和表演统一在演员一张脸上的独特艺术。
不同颜色的面部化妆,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请问含有贬义,代表凶诈的是——
A 黄脸和白脸
B 蓝脸和绿脸
C 金脸和银脸
10、下列对京剧唱腔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 西皮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
B 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
C 西皮唱腔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
1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向林黛玉称赞“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了呢!”的古代戏曲作品是——(C)
A 《窦娥怨》
B 《牡丹亭》
C 《西厢记》
12、元杂剧一般分为四个大段落,称为四折。
“折”基本上相当于现代话剧的“场”或“幕”。
描写发生在西湖边上,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的戏曲剧目《白蛇传》,也是由四折戏构
成。
请问下面哪一折戏不属于《白蛇传》?
A 《游湖借伞》
B 《盗仙草》
C 《断桥》
D 《劈山救母》(D)
13、连线题:将下列剧种和著名演员用直线连接起来
越剧严凤英
京剧袁雪芬
豫剧梅兰芳
黄梅戏常香玉
14、连线题:将下列京剧流派与表演风格用直线连接起来
梅派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程派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有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尚派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形象
15、京剧曲目有几出戏连演的,如“失”“空”“斩”,就是表现的三国故事。
你能说出它们是指哪三个剧目吗?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16、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剿匪的故事。
扬子荣烈士的英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请问这部戏改编自作家曲波的哪部长篇小说?
《林海雪原》
17、脸谱辨识题。
说出画面上四个脸谱是哪四个戏曲人物。
18、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曲目名称。
19、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剧中人物名称。
20、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人物扮演者的名字。
第四课时戏曲演唱比赛
学生自备伴奏带(光盘),有条件的可自己准备服装、道具。
在班内演唱自己喜爱的戏曲唱段。
最后评出最佳演员,表扬加活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