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基础知识检测(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3
微专题1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金属性是指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失电子的能力,通常用如下两种方法判断其强弱:(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判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碱性越强,则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通常用如下两种方法判断:(1)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越易化合,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随堂演练】1.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关于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铍的金属性比镁强B.氯化镁的氧化性比氯化铍强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D.单质铍易和冷水反应产生氢气【答案】C【解析】Be位于第ⅡA族,金属性Be、Mg、Ca依次增强,A、B错,C正确;镁与冷水很难反应,Be与冷水更难反应,D错。
2.(2019·郑州高一期末)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氢气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氢气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答案】D【解析】选项A中只指出A、B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而没有指明它们的电子层数的多少,因而不能确定A、B金属的活泼性强弱,如Li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a的少,但不如Ca活泼,A项错误;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强弱不能只根据电子层数的多少,如Na的电子层数比Cu的少,但Na比Cu活泼,B项错误;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只能说明1 mol A失去电子数比1 mol B多,而金属的活泼性强弱与原子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C项错误;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说明A易失去电子,则A 金属的活泼性肯定比B金属的活泼性强,D项正确。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一、知识点回顾Ⅰ温度1.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____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叫___温度计____,它的原理: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_的规律制成的。
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00C__,沸水的温度为__1000C____,人的正常体温是_360C-370C_____ ;-3℃可读作__负3摄氏度_________或_零下3摄氏度________。
3.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首先应被测液体的温度;②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③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温度计的_量程_____和__分度值_;④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__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_容器底_或_容器壁_;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___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保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相平___。
4.体温计的量程是_350C-420C__,分度值是0.10C___;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_甩__,测量好后,可以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这是因为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中间有一个___缩口__的缘故。
Ⅱ熔化和凝固5.物质从___固__态变成____液_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需要___吸收_热量;物质从___液__态变成__固___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过程需要__吸收__热量。
6.物质可分为晶体与_非晶体____,晶体熔化过程中需不断_吸___热,但温度____不变___,如海波、__萘__及各种金属;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_吸___热,温度就__不断上升__,如__松香___、__石蜡、玻璃、沥青___等。
7.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熔点____,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凝固点____,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是__相等_____的,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Ⅲ汽化和液化8.物质从__液___态变成____气_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需要___吸收_热量,汽化的方式有蒸发、沸腾两种;物质从____气_态变成__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需要___放出__热量。
浙教版科学初二上册期末复习专题(4)——第四章第一节电荷与电流1、物体之间的摩擦会是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
2、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等量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等量正电。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流: (1) 电流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流的方向: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是由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的移动产生的。
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的运动方向相反,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5、电路的组成: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6、通路: 电路中有电流的电路(闭合电路)开路:某处断开没有电流的电路(断路)短路: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
(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轻则损坏电源,重则发生事故。
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下的电流的比较:通路:电流正常;开路:没有电流;短路:电流过大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除电路中有电源外,电路还必须是通路,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7、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略)8、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A、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B、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C、整个电路图最好呈矩形;D、图要完整美观,横平竖直,简洁、工整。
9、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法――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电流只有1条路径)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中叫并联电路。
(电流路径有两条以上)第2节电流的测量1、电流(1)电流的符号 I(2)电流的单位: 安培(A), 毫安(mA ) , 微安(µA)。
1A=103mA,1mA=103µA2、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1)量程: 电流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知识点与练习题第一节学校一、学校教育活动1、学校产生的条件:生产力水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文字、国家产生。
2、我国最早的学校。
夏朝(文献记载)或者商朝(甲骨文记载)3、学校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4、动力系统。
需要、动机、目的、教育目标(其中需要是原动力)5、工作系统。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内容、方式)6、监控系统。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都需要监控制。
考点:了解学校产生的条件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时间;了解需要是动力系统的原动力;了解监控系统的内涵。
二、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的含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详细阐述见教材)2、学校文化的特点(1)、以有形物质为载体的无形文化;(2)、软约束文化;(3)、相对稳定和连续的文化;(4)、个性文化。
3、学校文化的功能(详细阐述见教材)(1)、导向功能(2)、约束功能(3)、凝聚功能(4)、激励功能考点:注意对学校文化功能的判断,能做到给出一个事例或者一段言论能够判断出体现的是学校文化的什么功能。
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教育机构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人口的状况。
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5、原有学制和外国学制的经验。
6、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
第三节现代学制的发展一、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1、双轨制(英国)2、单轨制(美国)3、中间型或分支型(前苏联)考点:了解主要国家实行的学制。
二、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一)、旧中国学制1、1902年,张百熙的《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
未实行。
2、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第四章光现象(知识清单)第1节光的反射一、光的直线传播1. 光源(1)概念:把那些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分类(按形成原因可分为)①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水母等;②人造光源,如火把、蜡烛、电灯等。
(3)理解①光源指的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比如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
②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反射太阳光或者其他光源发出的光,看起来它们好像也在发光一样,这些物体就不是光源,比如月亮、行星等。
2. 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观察事例:有雾天气里,透过树丛的光束;汽车前灯射出的光束;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
结论:大量的现象表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在水、玻璃中的传播实验图示:现象与结论:在均匀、透明的水或玻璃中,激光的传播径迹是一条直线。
(3)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光线与平行光(1)光线:为了便于描述光传播的路径,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条带箭头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们建立的一种理想模型。
(2)平行光:光线互相平行的光称为平行光。
因为太阳离地球非常远,所以照射在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可近似认为是平行光。
4.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1)影子: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形成一个阴暗的区域,就是影子。
(2)小孔成像: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烛焰上部发出的光射到了光屏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射到了光屏上部,在光屏上形成了相对于烛焰倒立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理解小孔成像①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②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选填“有”或“没有”)。
③成像的大小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小孔成像(3)日食与月食:①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这三个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被月球阻挡,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形成日食。
第四章光现象(知识清单)思维导图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1. 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光源的分类:(1)天然光源: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光源。
如太阳、萤火虫、水母、灯笼鱼等。
(2)人造光源:人为制造的光源。
如点燃的火把、点燃的油灯、发光的手电筒、发光的电灯、发光的无影灯等。
3. 提示: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都是光源。
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发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所有行星和反光的镜子等。
二、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传播介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可以作为光传播的介质。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在不同的介质或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不一定沿直线传播。
2. 光线(1)概念: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2)画法:光线是实线,且表示光线传播方向的箭头一般画在直线的中间位置。
(3)研究方法:物理模型法。
即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
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人们是为了方便研究光的传播路径而引入的一种物理模型。
3. 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些现象(1)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背面形成的阴暗区叫影子。
(2)日食、月食的形成①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②成因:日食是地球上的人看太阳,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月球挡住了(图甲)。
月食是地球上的人看月球,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图乙)。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3)小孔成像①小孔成像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如图所示,烛焰上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下部;同理,烛焰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上部。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难点: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的灵活运用.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
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
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
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
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知识点一: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例题1判断题:⑴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练习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练习2在中,∠A:∠B:∠C:∠D的值可以是()A.1:2:3:4 B.1:2:1:2 C.1:1:2:2 D.1:2:2:1知识点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例题2在中,∠A:∠B:∠C:∠D的值可以是(B )A.1:2:3:4 B.1:2:1:2 C.1:1:2:2 D.1:2:2:1练习1.如图,在中,下列各式不一定正确的是(D )A.∠1+∠2=180°B.∠2+∠3=180C.∠3+∠4=180°D.∠2+∠4=180°练习2在中,∠A:∠B=4:5,则∠C=_80°_____.知识点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例题3平行四边形的一边等于14,它的对角线可能的取值是( D )A .8cm 和16cmB .10cm 和16cmC .12cm 和16cmD .20cm 和22cm 练习1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已知AB=8cm ,BC=6cm ,△AOB 的周长是18cm ,那么△AOD 的周长是(C ) A .14cm B .15cm C .16cm D .17cm练习2如图所示,在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B )A .AC ⊥BDB .OA=OC C .AC=BD D .AO=OD例题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60cm ,对角线交于O ,△AOB 的周长比△BOC•的周长大8cm ,求AB ,BC 的长.解: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AB =CD ,AD =BC ,AO =CO , ∵ □ABCD 的周长是60.∴2AB +2BC =60,即AB +BC =30,① 又∵△ AOB 的周长比△BOC 的周长大8.即(AO +OB +AB )-(BO +OC +BC )=AB -BC =8, ②由①②有ODCBA解得∴AB,BC的长分别是19cm和11cm练习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E是∠DCB的平分线,F是AB的中点,AB=6,BC=4.求AE:EF:FB的值.例题5如图1,已知直线m∥n,点A、B在直线n上,点C、P在直线m上;(1)写出图1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①,A、B、C为三个顶点,点P在直线m上移动到任一位置时,总有__________与△ABC 的面积相等;(3)如图②,一个五边形ABCDE,你能否过点E作一条直线交BC(或延长线)于点M,使四边形ABME 的面积等于五边形ABCDE的面积.(1)找出图①中同底等高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的面积相等;(2)因为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点C、P到直线n间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ABC与△PAB 的公共边AB上的高相等,所以总有△PAB与△ABC的面积相等;(3)只要作一个三角形CEM与三角形CED的面积相等即可.解:(1)∵m∥n,∴点C、P到直线n间的距离与点A、B到直线m间的距离相等;又∵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图①中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CAB与△PAB、△BCP与△APC,△ACO与△BOP;(2)∵m∥n,∴点C、P到直线n间的距离是相等的,∴△ABC与△PAB的公共边AB上的高相等,∴总有△PAB与△ABC的面积相等;(3)连接EC,过点D作直线DM∥EC交BC延长线于点M,连接EM,线段EM所在的直线即为所求的直线.基础演练1.在▱ABCD中,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图4-2-1A.AC⊥BD B.∠A+∠B=180°C.AB=AD D.∠A≠∠C2.已知▱ABCD中,∠A+∠C=200°,则∠B的度数是()A.100°B.160°C.80°D.60°图4-2-23.如图4-2-2所示,在▱ABCD中,A C=3 cm,若△ABC的周长为8 cm,则▱ABCD的周长为()A.5 cm B.10 cmC.16 cm D.11 cm4.▱ABCD 的四个内角度数的比∠A ∶∠B ∶∠C ∶∠D 可以是 ( )A .2∶3∶3∶2B .2∶3∶2∶3C .1∶2∶3∶4D .2∶2∶1∶15.如图4-2-3,在▱ABCD 中,AD =2AB ,CE 平分∠BCD 交AD 边于点E ,且AE =3,则AB 的长为( )图4-2-3A .4B .3C.52D .26.如图4-2-4所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点E 在边BC 上,如果点F 是边AD 上的点,那么△CDF 与△ABE 不一定全等的条件是( )图4-2-4A .DF =BEB .AF =CEC .CF =AED .CF ∥AE7.如图,在中,下列各式不一定正确的是( )A.∠1+∠2=180°B.∠2+∠3=180C.∠3+∠4=180°D.∠2+∠4=180°8.如图,在△MBN中,BM=6,点A、C、D分别在MB、NB、MN上,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NDC=∠MDA,那么的周长是()A.24 B.18 C.16 D.12二、填空题9.在中,∠A:∠B=4:5,则∠C=______.10.在中,AB:BC=1:2,周长为18cm,则AB=_____cm,AD=_______cm.11.在中,∠A=30°,则∠B=______,∠C=______,∠D=_______.12.如图,已知:点O是的对角线的交点, AC= 48mm, BD=18mm,AD=16mm,那么△OBC的周长等于____mm.13.如图,在中,E、F是对角线BD上两点,要使△ADF≌△CBE,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 ______.14.如图,在中,EF∥AD,MN∥AB,那么图中共有_______ 个平行四边形.15.[2012·成都]如图4-2-5所示,将▱ABCD的一边BC延长至E,若∠A=110°,则∠1=____.图4-2-516.在▱ABCD中,若AB∶BC=3∶5,周长为40 cm,则AB=____cm,BC=____cm.17.如图4-2-6,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求证:△ABE≌△CDF.图4-2-6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平行四边形一边长12cm,那么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可能是( ).A.8cm和16cmB.10cm和16cmC.8cm和14cmD.8cm和12cm2.以不共线的三点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共有( )个.A.1B.2C.3D.无数3.平行四边形两邻边分别为24和16,若两长边间的距离为8,则两短边间的距离为( ).A.5B.6C.8D.124.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风光秀丽,花木葱茏.某广场上一个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如图),分别种有红、黄、蓝、绿、橙、紫6种颜色的花.如果有AB∥EF∥DC,BC∥GH∥AD,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红花,绿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B.紫花,橙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C.红花,蓝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D.蓝花,黄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5.如图,O为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的交点,EF经过点O,且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E、F,若BF=DE,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最多有()A.8对 B.6对 C.5对 D.4对6.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A1,A2,A3,A4和C1,C2,C3,C4分别AB和CD的五等分点,点B1,B2和D1,D2分别是BC和DA的三等分点,已知四边形A4B2C4D2的面积为1,则平行四边形ABCD面积为()A 2B 35C53D 15二.填空题7. 如图, E、F分别是ABCD 的两边AB、CD的中点, AF交DE于P, BF交CE于Q,则PQ与AB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8. 如图,在ABCD中,E是BA延长线上一点,AB=AE,连结EC交AD于点F,若CF平分∠BCD,AB=3,则BC的长为.9. 在ABCD中, ∠A的平分线分BC成4cm和3cm的两条线段, 则ABCD的周长为____或_______.10.如图,在ABCD中,AB=3,AD=4,∠ABC=60°,过BC的中点E作EF⊥AB,垂足为点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则△DEF的面积是_____.11. 如图,在周长为20cm的ABCD中,AB≠AD,AC、BD 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E,则△ABE的周长为________.12.如图,在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BG ⊥AE,垂足为G,AF=5,2BG,则△CEF的周长为________.4三.解答题13. 如图,P是平行四边形ABCD内部一点,PA,PB,PC,PD将平行四边形ABCD分成4个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a,ar,ar2,ar3(a>0,r>0),试确定点P的位置,并说明理由.14.如图,过平行四边形ABCD内任一点P作各边的平行线分别交AB、BC、CD、DA于E、F、G、H.求证:S平行四边形ABCD-S平行四边形AEPH=2S△AFG.15.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与△ABD关于BD所在的直线对称,A′B与DC相交于点E,连接AA′.(1)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不另加字母);(2)求证:A′E=CE16.[2012·雅安]如图4-2-10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P是CD上一点,且AP和BP 分别平分∠DAB和∠CBA.(1)求∠APB的度数;(2)如果AD=5 cm,AP=8 cm,求△APB的周长.图4-2-1017.如图,已知ABCD的对角线交于O,过O作直线交AB、CD的反向延长线于E、F,试说明OE=OF.18.如图,在中,过对角线AC的中点O所在直线交AD、CB 的延长线于E、F.试问:DE 与BF的大小关系如何?证明结论.19.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AD,求BC,CD及OB的长及的面积。
教师资格证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精选练习题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一、单项选择题1.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
这种想入非非的意识状态是指( )。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持续D.注意的分配【答案】A。
解析:学生开小差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属于注意的分散。
2.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 )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
解析: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单性思维,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有位学生已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但在运算11+3X7=?时,还是把11与3加起来再乘以7,这是受( )影响。
A.定势B.逆向迁移C.正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A。
解析:题干中,学生使用已掌握的运算法则来计算新问题出现了问题,这是消极思维定势的表现。
4.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阔限【答案】A。
解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题干中描述的就是人对苹果味道、颜色、光滑度这些属性所产生的反映。
5.下列有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②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③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④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
解析:动机强度和任务难易度之间的关系是: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整数的四则运算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认识“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初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3.理解和掌握文字计算题的结构,能正确计算两、三步计算文字题。
4.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5.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
【单元知识归纳】【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基础练习一、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7×23= 560÷8= 34÷17= 5×15=24×50= 720÷120= 510×3= 108÷18=360÷(4×9)= 200÷25×8= 390×7÷130= 200÷5×4=【解析】161,70,2,75,1200,6,1530,6,10,64,21,160二、竖式计算6800×230= 26048÷74=【解析】156400,352三、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54+99×99+45 400-345÷15+38×106 (632×5+632×2+632)×125 [408+(36-12)× 8] ÷15 (144+96÷16)×(44-18) 67×9+99×3【解析】9900,4405,632000,40,3900,900四、列式计算1、 18加上330除以15的商,所得的和再乘以24,积是多少?2、一个数球通过计算盒后显示的数是684,这个数是几?先用树状算图表示计算过程,再计算【解析】1、[18+(330÷15)]×24=9602、684÷12×3-89=82五、填空1、添上括号,使等号两边相等:86-48÷8-5=70 90-72÷9+3=792、92×125×8=92×(125×8),这是应用了 定律3、(Δ+ ☆)×□= × + × ,这是应用了 定律4、一个数分别与46和54相乘,和是37400,这个数是5、 用8与2的和去除10,商是几?这题可以列式为6、 如果1a =515=12b ,那么a = , b = 7、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3小时行到两地的中点,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全 程的8、 8平方千米= 平方米 17吨= 克9、 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解析】1、86-48÷(8-5)=70 2、乘法结合 3、Δ×□+ ☆×□,乘法分配率4、3745、10÷(8+2)6、3,47、61 8、800000,17000 9、(a+b )+c=a+(b+c) 六、选择1、 96-48÷4+4=90,使这道题等号两边相等,添上括号的正确算式A 、(96-48)÷4+4=90B 、96-(48÷4+4)=90C 、(96-48)÷(4+4)=90D 、96-48÷(4+4)=902、 720÷(□-18)=12, □里应填A 、 78B 、42C 、24D 、283、 把26-2=24, 8×24=192两个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是A 、26-2×8B 、8×26-2C 、26+2×8D 、8×(26-2)4、 下列各题中, 可以乘法与除法同时计算的A 、48×5÷4+32B 、48÷5+32×4C 、72-49÷7×5D 、(34+57)×(61-9)5、 125×8÷125×8的最后一步是计算A 、和B 、差C 、积D 、商【解析】DADAC七、判断1、甲乙两人加工一批零件,甲6小时加工14个,乙9小时加工21个,则乙的工作效率高………………………………………………………………………()2、分子和分母是同一个数(0除外),那么这个分数等于1 …………………()3、 25×25+4×4=25×4+25×4 ………………………………………………()4、 125×25+8×4=125×8+25×4 ……………………………………………()【解析】×√××八、先画出树状图,再计算1、甲、乙两地相距816千米,一列火车以4小时行27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行多少小时?【解析】816÷(272÷4)=122、筑路队要修筑一条长6000千米的公路,已经修筑了42天,平均每天修筑124千米,还剩下多少千米没有修筑?【解析】6000-42×124=7923、化工厂原来每天烧煤5360千克,改进锅炉后,每天只烧煤3850千克,一个月(按30天计算)可节约煤多少千克?【解析】(5360-3850)×30=453004、水果店有7筐重量相等的苹果,如果从每筐里取出20千克,7筐里剩下的苹果重量正好等于原来3筐苹果的重量。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A 卷·提升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A 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点E 、F 分别是线段AC 、AB 的中点,若EF =2,则BC 的长为( )A .3B .4C .6D .8【答案】B【分析】根据线段的中点,可得AE 与AC 的关系,AF 与AB 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解:E 、F 分别是线段AC 、AB 的中点,AC =2AE =2CE ,AB =2AF =2BF ,EF =AE ﹣AF =22AE ﹣2AF =AC ﹣AB =2EF =4,BC =AC ﹣AB =4,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中点的性质求出线段AC -AB =4是解题关键.2.若45,45n n a b Ð=°-°Ð=°+°,则a Ð与Ðb 的关系是( )A .互补B .互余C .和为钝角D .和为周角【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互余,解题关键是掌握若两个角的和等于90°,即这两个角互余.根据已知条件,得出90a b Ð+Ð=°,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45,45n n a b Ð=°-°Ð=°+°,454590n n a b \Ð+Ð=°-°+°+°=°,a \Ð与Ðb 互余,故选:B .3.钟面上3点2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度数是( )A .30°B .25°C .15°D .20°4.如图所示图形中,共有( )条线段.A .10B .12C .15D .30【答案】A【分析】根据线段的定义即可获得答案.【详解】解:该图形中,线段有AB BC CD DE AC BD CE AD BE AE 、、、、、、、、、,共计10条.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数量的知识,数量掌握线段的定义是解题关键.5.如图,线段10AB =,点C 、D 分别是线段AB 上两点()CD AC CD BD >>,,用圆规在线段CD 上分别截取CE AC DF BD ==,,若点E 与点F 恰好重合,则CD 的长度为( )A .3B .4C .5D .6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C.若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5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是八边形=,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D.对于线段AC与BC,若AC BC【答案】C【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的定义,多边形的对角线以及线段中点的定义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有公共端点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若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5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是八边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错误,A、B、C三点不一定共线,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若线段AC BC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的定义,线段中点的定义,多边形的对角线,熟练掌握概念是解题的关键.7.正多边形通过镶嵌能够密铺成一个无缝隙的平面,下列组合中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的是( )A.正三角形和正方形B.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C.正方形和正六边形D.正方形和正八边形【答案】C【分析】由正多边形的内角拼成一个周角进行判断,ax+by=360°(a、b表示多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x、y 表示多边形的个数).【详解】解:A、∵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分别为60°、90°,3×60°+2×90°=360°,∴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分别为60°、120°,2×60°+2×120°=360°,或4×60°+1×120°=360°,∴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分别为90°、120°,2×90°+1×120°=300°<360°且3×90°+1×120°=390°>360°,∴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故C 选项符合题意;D 、正方形和正八边形的内角分别为90°、135°,1×90°+2×135°=360°,∴正方形和正八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故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镶嵌,两种或两种以上几何图形向前成平面的关键是: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8.如图,已知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点D 是AC 的中点,点E 是BC 的中点.若12AB =,则DE 的长为( )A .7B .6C .5D .4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9.已知1672832¢¢¢Ð=°,则它的余角是.【答案】223128¢¢¢°【分析】根据余角的定义求即可.【详解】解:∵1672832¢¢¢Ð=°,∴它的余角是90672832223128¢¢¢¢¢¢°-°=°,故答案为:223128¢¢¢°.【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10.82.3°用度、分、秒可表示为 .【答案】8218¢°【分析】根据1分等于60分,将0.3度转化为用分表示即可.【详解】解:0.30.36018¢°=´=,∴82.38218¢°=°,故答案为:8218¢°.【点睛】本题考查度、分、秒之间的转化,能够掌握三个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如图,100AOB Ð=°,OM 平分AOC Ð,ON 平分BOC Ð,则MON Ð= .12.如图,线段AB 和CD 的公共部分1134BD AB 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距离是10,则AB = ,CD = .13.如图1,一款暗插销由外壳AB ,开关CD ,锁芯DE 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2,开关CD 绕固定点O 转动,由连接点D 带动锁芯DE 移动.图3为插销开启状态,此时连接点D 在线段AB 上,如1D 位置.开关CD 绕点O 顺时针旋转180°后得到22C D ,锁芯弹回至22D E 位置(点B 与点2E 重合),此时插销闭合如图4.已知72mm CD =,2150mm AD AC -=,则1BE = mm .【答案】2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计算,结合图形得出当点D 在O 的右侧时,即1D 位置时,B 与点E 的距离为1BE ,当点D 在O 的左侧时,即2D 位置时,B 与点E 重合,即2E 位置,得出11222BE OD OD OD =+=,再由图形中线段间的关系得出12225072mm CD OC OD OD OD =+=++=,即可求解.【详解】解:由图3得,当点D 在O 的右侧时,即1D 位置时,B 与点E 的距离为1BE ,由图4得,当点D 在O 的左侧时,即2D 位置时,B 与点E 重合,即2E 位置,∴11222BE OD OD OD =+=,∵2150mm AD AC -=,∴()()2150mm AO OD AO OC ---=,∴1250mm OC OD -=,∴1250OC OD =+,∵11CD OC OD OC OD =+=+,∴12225072mm CD OC OD OD OD =+=++=,∴2222mm OD =,∴122mm BE =,故答案为:2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上)14.计算(结果用度、分、秒表示).(1)58496731¢¢°+°;(2)47.6251236¢¢¢°-°;(3)384572.5¢°+°;(4)()180583570.3¢°-°+°.【答案】(1)12620¢°(2)222324¢¢¢°(3)11115¢°(4)517¢°【分析】本题考查度,分,秒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160¢°=,160¢¢¢=进行计算,即可.(1)根据160¢°=,进行计算,即可;(2)根据160¢°=,160¢¢¢=,进行计算,即可;(3)根据160¢°=,160¢¢¢=,进行计算,即可;(4)根据160¢°=,160¢¢¢=,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解:58496731¢¢°+°12580¢=°+12620¢=°.(2)解:47.6251236¢¢¢°-°4736251236¢¢¢¢=°-°473560251236¢¢¢¢¢¢=°-°222324¢¢¢=°.(3)解:384572.5¢°+°38457230¢¢=°+°11075¢=°11115¢¢=.(4)解:()180583570.3¢°-°+°()180********¢¢=°-°+°18012835¢=°-°517¢=°.15.如图是依依家到学校的行走路线图.(1)小公园在依依家的 偏 ° 米处.(2)小公园在银行的 偏 ° 米处.(3)学校西偏南20°,距离250m 处是超市,请用★标出超市的位置.(1cm 表示100m )【答案】(1)北;西20;距离80.(2)南;西30;距离100(3)见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方位角的表示,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方位角的定义.(1)根据方位角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2)根据方位角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3)根据学校西偏南20°,距离250m处是超市,进行解答即可.【详解】(1)解:小公园在依依家的北偏西20°距离80米处.故答案为:北;西20;80.(2)解:∵银行在小公园的北偏东30°距离100米处;∴小公园在银行的南偏西30°距离100米处.故答案为:南;西30;距离100.(3)解:如图所示:A B C D.根据下列语句按要求画图.16.如图,已知平面内有四个点,,,(1)连接AB;=;(2)作射线AD,并在线段AD的延长线上用圆规截取DE AD+>,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______.(3)作直线BC与射线AD交于点F.观察图形发现,线段AF BF AB【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直线、射线、线段,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本的作图方法.(1)根据题意,求解即可;=(以(2)根据射线和线段的定义,作出射线AD,端点为A,并在线段AD的延长线上用圆规截取DE AD点D为圆心,AD为半径)即可;(3)根据直线和射线的定义即可作出直线BC与射线AD交于点F,进而可得出结论的依据.【详解】(1)如图,AB即为所作;(2)如图,点E即为所作;(3)如图,点F即为所作;观察图形发现,线段AF BF AB+>,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7.如图,线段16AB=,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1)求线段AD的长;(2)若在线段AB上有一点E,14CE BC=,求AE的长.18.(1)如图1,射线OC 在AOB Ð的内部,OM 平分AOC Ð,ON 平分BOC Ð,若110AOB Ð=°,求MON Ð的度数;(2)射线OC ,OD 在AOB Ð的内部,OM 平分AOC Ð,ON 平分BOD Ð,若100AOB Ð=°,20COD Ð=°,求MON Ð的度数;(3)在(2)中,AOB m Ð=°,COD n Ð=°,其他条件不变,请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MON 的度数(不用说理).B 卷(共50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9.如图,总共有 个角.【答案】10【分析】根据图形分别表示出所有角即可.【详解】解:图中的角有:AOC Ð,AOD Ð,AOE Ð,AOB Ð,COD Ð,COE Ð,COB Ð,DOE Ð,Ð共有10个角.Ð,EOBDOB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概念,正确会表示角,做到不重不漏是关键.20.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若线段2AD=,则AB=.21.如图,将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O重合在一起.若∠COB与∠DOA的比是2:7,OP平分∠DOA,则∠POC =度.22.已知:90AOB Ð=°,30BOC Ð=o ,OM 平分AOC Ð,则MOB Ð的度数为.Ð②当OC在AOBQÐ=°ÐAOB BOC90,\Ð=ÐAOC AOBQ OM平分AOCÐ1\Ð=ÐCOM AOC故答案为:30°或23.如图,在数轴上剪下6个单位长度(从1-到5)的一条线段,并把这条线段沿某点向左折叠,然后在::,则折痕处对应的点表示的数可重叠部分的某处剪一刀得到三条线段,发现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之比为112能是.如图所示:①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上)24.如图,点C 、D 为线段AB 上两点,点M 为线段AC 的中点,点N 为线段BD 的中点.(1)若14cm AB =,4cm CD =.求AC BD +的长及MN 的长.(2)若AB a =,CD b =.直接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MN 的长.CD= 25.已知:在一条东西向的双轨铁路上迎面驶来一快一慢两列火车,快车长2AB=(单位长度),慢车长4(单位长度),设正在行驶途中的某一时刻,如图,以两车之间的某点O为原点,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画数a=,c是代数式轴,此时快车头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a,慢车头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c,其中8 2-+的二次项系数.若快车AB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继续行驶,同时慢车CD以2个x x1625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继续行驶.(1)此时刻a=________,c=________;(2)从此时刻开始算起,问再行驶多少秒钟两列火车的车头AC相距16个单位长度?(3)此时在快车AB上有一位爱动脑筋的乘客——天桥少年M,他发现行驶中有一段时间t秒钟,他的位置M+++为定到两列火车头AC的距离和加上到两列火车尾BD的距离和是一个不变的值(即MA MC MB MD 值).你认为天桥少年M发现的这一结论是否正确?若正确,求出这个时间及定值;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解:()()241662-¸+88=¸1=(秒),或()()2416625+¸+=(秒),答:再行驶1秒或5秒两列火车行驶到车头AC 相距16个单位长度;(3)解:这个结论正确,当M 在CD 之间时,MC MD +是定值4,()462t =¸+48=¸0.5=(秒),∵2MA MB AB +==,∴此时()()246MA MC MB MD MA MB MC MD +++=+++=+=(单位长度),故这个时间是0.5秒,定值是6单位长度.26.钟面上的数学基本概念:钟面角是指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如图1,AOB Ð即为某一时刻的钟面角,通常0180AOB °£Ð£°[简单认识]时针和分针在绕点O 一直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针每小时转动的角度是30°,分针每小时转动一周,角度为360°.由此可知:(1)时针每分钟转动 °,分针每分钟转动 °:[初步研究](2)已知某一时刻的钟面角的度数为a ,在空格中写出一个与之对应的时刻:①当90a =°时, ;②当180a =°时, ;(3)如图2,钟面显示的时间是8点04分,此时钟面角AOB Ð= .[深入思考](4)在某一天的下午2点到3点之间(不包括2点整和3点整).①时针恰好与分针重叠,则这一时刻是;时针恰好与分针垂直,求此时对应的时刻是;、所在射线与射线OC中恰有一条是另两条射线所②记钟面上刻度为3的点为C,当钟面角的两条边OA OB成角的角平分线时,请直接写出此时对应的时刻.。
第四章 基础知识检测
一、动物的食物与摄食
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 氧化 时所产生的 热量 叫热量价。
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7千焦,糖类为16.7千焦,脂肪为37.7 千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如缺 锌 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
5蛾蝶类 虹吸式 ;蝇类 舐吸式 ;
蚊类 刺吸式 ; 蜂类 嚼吸式 ; 蝗虫 咀嚼式 。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 三所指的名称:
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牙本质 ;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髓腔 11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
④保护牙齿要做到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一 二
三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①消化道依次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②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③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
④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
⑤肝脏:分泌胆汁,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中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
⑥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
⑦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葡萄糖;
②蛋白质—→氨基酸;
③脂肪—→甘油+ 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酶:生物体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特点: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pH 、温度等。
三、体内物质的运输
1.血液包括血浆(55%)和血细胞(45%)。
血浆: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①白细胞(有细胞核)作用吞噬、抗传染。
②红细胞(无细胞核)作用运输。
③血小板(无细胞核)作用止血凝血。
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3.红骨髓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4.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循环:
①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体动脉
−→毛细血管网−→体静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②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
−→肺静脉−→左心房。
5.心脏的功能。
心脏能自主地节律性收缩舒张,是推动血液在血
管中流动的动力来源。
瓣膜的作用:保证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
写出图中编号的结构名称:
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
④上腔静脉,⑤下腔静脉,⑥瓣膜,
⑦瓣膜。
A 左心房,B左心室,C 右心房,D 左心室,
6.血压与脉搏。
①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成年人安静时心率为75次/分.正常范围60~l00次/分。
②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的动脉受到压力,形成脉搏.脉搏与心率是相同的.
测脉搏方法:把手指按放在腕部的桡动脉处触摸.
③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
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最高值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的值叫舒张压。
一般用分式表示人体血压.如16/10.7干帕,表示收缩压16千帕,舒张压10.7千帕。
血压正常范围:收缩压12~18.7干帕;舒张压8~12 千帕.
高血压;舒张压经常超过12 干帕;低血压:收缩压经常低于12 于帕。
四、能量的获得
氧化供能:糖类+ 氧二氧化碳+ 水+ 能量
无氧呼吸:葡萄糖乳酸+ 能量(少量)
五、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成年人含量维持在0.1%。
2.体内能量的获得。
获得的能量= 消耗的能量十贮存的能量。
3.体内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以汗液形式排出——皮肤;以气体形式排出——呼吸系统;
以尿的形式排出——泌尿系统。
4.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的细管;膀胱——暂存尿液;
尿道——尿液由膀胱经尿道排出。
5.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6.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六、代谢的多样性
1.微生物指自然界的细菌、真菌和病毒。
2.新陈代谢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异养又包括腐生和寄生两类。
3.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属于异养,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