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 格式:pptx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55
第25讲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考纲要求] 1.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2.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Ⅰ).3.血糖调节(Ⅱ).4.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5.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考点一 人体主要的激素和激素调节的特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1)沃泰默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2)斯他林和贝利斯⎩⎪⎨⎪⎧假设: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化学物质实验: ⎭⎪⎬⎪⎫稀盐酸小肠黏膜――→混合研磨提取液――→注入静脉―→促进胰腺分泌胰液(3)结论: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调节的结果. 2.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与靶器官(靶细胞)(1)(2)(3)甲状腺:甲状腺激素――→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4)(5)睾丸:雄性激素――→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 卵巢:雌性激素――→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 3.激素调节(1)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2)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 )(2)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器官(或细胞)才能合成激素( × ) (3)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都能分泌多种激素( × ) (4)各种激素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 )(5)人在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将患侏儒症,其身材矮小,且智力发育不正常( × ) (6)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 )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1)促胰液素的分泌和神经递质的释放都是通过胞吐方式进行的.(2)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胰腺.(3)该调节过程表明机体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4)胰腺也能分泌激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胰高血糖素等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动态平衡的原因是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1.激素、酶与神经递质的区别2.关于激素调节的几个说明(1)激素只作用于靶细胞≠只运输给靶细胞:激素产生后,可随血液流经全身各处,但由于激素分子的特异性,只有细胞膜上具有相应受体的细胞——靶细胞才能特异性地结合激素分子. (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而是作为信号分子发挥调节作用,被靶细胞的受体识别并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了.(3)激素的受体不都在细胞膜上:如性激素的受体就在细胞内.3.激素间相互作用的两种类型(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图所示.(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命题点一动物激素的种类、化学本质及作用1.(2018·三明高三质检)肾上腺素既可作为一种动物激素又可作为神经递质.与作为神经递质比,下列哪项是其作为动物激素所特有的()A.靶细胞存在相应的受体B.使靶细胞产生电位变化C.随血液运输到全身D.起作用后即被灭活答案C解析动物激素与神经递质均需要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A项错误;神经递质可以使靶细胞产生电位变化,而动物激素不能使靶细胞产生电位变化,B项错误;动物激素需要依靠血液运输到全身,所以动物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而神经递质需要依靠组织液,才能作用于靶细胞,C项正确;动物激素与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均被灭活,D项错误.2.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A.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B.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C.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D.长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高一些答案D解析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A正确;延长光照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促进雌性激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产蛋率,B正确;垂体功能受损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机体产热能力降低,C正确;长期服用性激素的运动员,其体内性激素的水平较高,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低一些,D错误.社会责任动物激素的应用实例(1)正面实例①补充人体缺乏的激素治疗疾病:如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②给动物注射促性腺激素或类似物:促进动物的卵子和精子的成熟,进行人工授精.③割除家畜、家禽的生殖腺(阉割):有利于动物的育肥和驯化.④给家畜注射生长激素或导入生长激素基因:促进生长,提高产量.(2)反面实例①动物性食品中残留性激素,引起儿童的性早熟.②过量使用激素类药物,导致人体自身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多种疾病.命题点二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3.现有一组对胰岛素不敏感的高血糖小鼠X.为验证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恢复正常.现将小鼠X随机均分成若干组,下表表示各组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对胰岛素不敏感是指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表示有添加,“-”表示无添加,胰岛素和阿司匹林均用生理盐水配制.A.第4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选择血糖浓度正常的个体B.第1、3组的实验结果应分别为:高于正常、正常C.为了控制无关变量,三种试剂都应通过饲喂的方式添加D.该实验可以同时证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答案B解析第4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选择血糖浓度高于正常的个体,A错误;高血糖小鼠X 对胰岛素不敏感,则第1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小鼠X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则第3组血糖浓度正常,B正确;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通过饲喂添加,应注射,C错误;该实验只能证明胰岛素能降血糖,但不能证明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D错误.4.台湾塑化剂事件的爆发,使我们认识到环境激素对人体的危害.有人猜测塑化剂的作用类似于雌性激素,可能会引发性早熟.请设计实验探究上述猜测是否正确.(说明:性成熟的早晚可以用初始发情时间为指标)(1)实验材料和用具:同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雌鼠若干,含适量浓度塑化剂的饲料(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饲料(乙),普通饲料(丙)等.(2)实验目的:探究塑化剂的作用是否类似于雌性激素,可引发性早熟.(3)实验原理:略.(4)实验思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A组每天饲喂一定量的饲料甲,B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饲料乙,C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饲料丙.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猜测正确,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龄、幼年含适量浓度雌性激素(4)①将实验材料中的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幼龄雌鼠随机均分为3组,编号A、B、C④观察记录每只雌鼠的初始发情时间,并取平均值(5)A、B两组的平均初始发情时间都早(或短)于C组解析(1)应该选取发育程度相同的同龄、幼年雌鼠若干;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塑化剂的作用是否类似于雌性激素,因此要用含适量浓度塑化剂的饲料甲与含适量浓度雌性激素的饲料乙做对比.(4)①本实验要做到平均分组,即将实验材料中的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幼龄雌鼠随机均分为3组,编号A、B、C;④本题实验的因变量为各组雌鼠的初始发情时间,即观察记录每只雌鼠的初始发情时间,并取平均值.(5)如果猜测正确,则实验结果是A、B两组的平均初始发情时间都早(或短)于C组.科学探究动物激素功能的研究方法(1)基本思路:采用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添加激素后实验动物恢复正常→推测激素的生理作用.(2)研究方法(3)注意事项①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进行平均分组,且每组不能只有一只.②在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实验设计中,要注意设计对照实验,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论更加科学.对照实验中,生理盐水不能用蒸馏水代替.③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激素的化学本质,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摘除某种内分泌腺(如公鸡的睾丸),一段时间后再注射该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睾丸酮),或重新植入该内分泌腺等.⑤对于幼小的动物一般不用摘除法或注射法,例如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就应该采用饲喂法.考点二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1.血糖平衡及调节(1)血糖平衡(2)血糖平衡的调节①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②调节中枢:下丘脑的相关区域.③有关激素④调节途径a.神经调节途径:血糖含量变化→刺激下丘脑相关区域→胰岛细胞及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 b.体液调节途径:血糖含量变化→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2.反馈调节(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2)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1)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去路,抑制血糖的来源来调节血糖的平衡(√)(2)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3)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4)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少饮、少食、少尿、消瘦(×)(5)血糖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6)人体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7)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8)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下图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1)图中激素①和激素②分别是什么激素?它们分别是由哪种细胞分泌的?提示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2)胰脏属于人体中重要的腺体,它分泌的物质都是激素吗?提示不是,它还分泌多种消化酶.(3)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则会引起哪种疾病?能否用口服胰岛素制剂的方式治疗?提示糖尿病;不能,因为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消化道内会被消化成氨基酸.1.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1)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①血糖浓度——高浓度,即a途径;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即b途径;③胰高血糖素,即c途径.(2)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①血糖浓度——低浓度,即f途径;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即e途径;③胰岛素,即d途径.2.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1)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2)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降低并不明显.(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4)危害: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5)治疗: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命题点一血糖平衡调节的基本过程分析1.下图是某同学在模拟活动中建立的血糖调节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甲是胰高血糖素B.激素乙是胰岛素C.激素甲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D.激素乙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甲是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A项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乙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B项错误;激素甲即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因而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C项正确;激素乙即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D项错误.2.下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只要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就能完成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答案B解析曲线ab段血糖浓度升高是由于消化和吸收了食物中的糖类,但ef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A错误;bc段为血糖浓度较高时的降低过程,该时期胰岛素分泌较多,但de段血糖浓度是在正常值下的降低过程,该阶段胰岛素分泌较少,B正确;血糖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错误;胰高血糖素只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而不促进肌糖原的分解,D错误.科学思维血糖平衡调节曲线模式图解读(1)图1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胰岛素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含量多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2)图2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判断,波动范围在0.8~1.2 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内的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患者.(3)图3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变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命题点二血糖调节有关的实验探究题分析3.(2018·济南二模)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错误的是()A.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两组制备成患糖尿病的小鼠B.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C.患糖尿病小鼠既可以作为实验组又可以作为对照组D.对照组除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自变量为是否含有桑叶提取液,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应该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一组小鼠正常,另外两组制备成患糖尿病的小鼠,A项正确;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小鼠的血糖浓度,因此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B项正确;患糖尿病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为实验组,同时其实验前后可以形成自身对照,即其也可以作为对照组,C项正确;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实验组注射桑叶提取液,则对照组应该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的溶剂,D项错误.4.某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药剂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有①号和⑤号家兔B.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最先缓解的是②号家兔C.该实验不能证明肾上腺素是如何升高血糖的D.该实验证明了家兔的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答案D解析在首次注射实验中,①是对照组(空白对照),②~⑤都是实验组,在二次注射实验中,⑤是对照组,②~④是实验组,A项正确;二次注射时,②号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能迅速地缓解低血糖症状,B项正确;该实验能证明肾上腺素能够升高血糖,但不能证明肾上腺素是如何升高血糖的,C项正确;该实验证明了家兔的血糖调节具有体液调节,D项错误.考点三激素分泌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三级腺体:a.下丘脑、b.垂体、c.甲状腺.(2)三种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3)两种效果:“+”“-”分别表示促进、抑制.深化拓展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模型(1)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2)反馈调节:甲状腺或性腺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2)联系①激素能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②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1.有关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的判断(1)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中,下丘脑和垂体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3)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4)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5)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6)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既可以作用于垂体,也可以作用于甲状腺(×)2.有关下丘脑功能的判断(1)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2)下丘脑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调节(√)(3)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减少(×)(4)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5)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据图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1)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什么调节?提示存在分级和负反馈调节.(2)若其他条件不变,给小鼠饲喂含②的食物,则③的量将变化吗?为什么?提示不变;②为促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故若给小鼠饲喂含②的食物,促甲状腺激素会被分解,③的量将不变.(3)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腔直接注入到胃中.请回答:①表中W是对丁组小鼠的处理,是何处理?提示等量生理盐水灌胃.②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将预测的实验结果用示意曲线表示).提示如图所示③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也可检测甲状腺的功能,其依据是什么?提示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而且131I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故可以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来检测甲状腺的功能.命题点一激素分泌的分级与反馈调节过程分析1. (2018·北京海淀区高三模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以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当人体受到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B.刺激引起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C.下丘脑中有神经递质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肌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答案D解析结合题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也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所以二者具有协同作用,A项正确;由图看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是受刺激引起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分泌CRH,CRH作用于垂体,引起垂体分泌ACTH,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整个过程既有神经系统参与调节,也有激素参与调节,所以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项正确;下丘脑神经细胞能够识别神经递质传递的兴奋,也能够识别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进行激素调节的反馈调节,故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C项正确;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D项错误.2.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表.经诊断甲患有下丘脑功能缺陷病,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A.病人乙患有垂体功能缺陷病,病人丙患有甲状腺功能缺陷病B.注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C.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D.TRH与TSH的作用相同答案A解析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病人乙注射TRH前后,体内TSH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该病人患有垂体功能缺陷病;甲状腺激素对TRH 和TSH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病人丙在注射TRH前,体内TSH含量较高,注射TRH后体内TSH 含量更高,这是由于甲状腺病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失去了对垂体和下丘脑的反馈抑制作用.命题点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分析3.(2018·江苏,20)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答案C解析人体内的生长激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分泌量趋于减少,所以成年后生长激素不是不再分泌,而是分泌量减少,A错误;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B错误;体液调节具有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C正确;神经中枢除了可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外,还可通过释放激素来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如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D错误.4.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不少内分泌腺本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D.下丘脑接受寒冷刺激后分泌TRH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答案D解析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A正确;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B正确;正是由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C正确;下丘脑接受寒冷刺激后分泌TRH属于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没有体现体液调节,D错误.矫正易错强记长句1.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二者发挥作用后都可被分解或灭活,另外有些游离的神经递质可被重新吸收.2.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但作用原理不同,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发育,生长激素主要促进生长.3.激素只作用于靶细胞≠只运输给靶细胞激素只作用于靶细胞(因只有靶细胞的细胞膜上或细胞内才有其受体),但激素分泌后会广泛运输或弥散于体液中,并非只运输给靶细胞.4.胰岛素的生理功能应表述为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切忌笼统地表述为降血糖,降血糖只是胰岛素的作用结果.5.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第25讲通过激素的调节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2021·适应性测试某某卷)如下有关人体激素的表示错误的答案是( )A.激素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响的活化能B.激素不参与组成靶细胞的结构C.神经系统的某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激素D.某些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解析: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响的活化能,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细胞代谢,A错误;激素不参与组成靶细胞的结构,只能调节靶细胞的生命活动,B正确;神经系统的某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激素,如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C正确;某些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正确。
答案:A2.如下关于人体血糖调节的表示错误的答案是( )A.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B.空腹时与饭后相比,胰岛素含量低C.血糖调节存在负反响调节D.糖尿病患者一定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解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A正确;空腹时血糖浓度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饭后经过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故空腹时与饭后相比,胰岛素含量低,B正确;血糖浓度升高时,如此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使得血糖浓度下降,即血糖存在负反响调节,C正确;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体内都缺乏胰岛素,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并没有下降,D错误。
答案:D3.夏天高温天气,某人从较低温度的室内来到室外高温环境。
如下表示正确的答案是( )A.室外高温刺激使皮肤产生炎热的感觉B.刚来到室外时,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在室外,人体通过出汗减少产热D.在室外,人体皮肤血管发生反射性的收缩反响解析:炎热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A错误;刚来到室外时,由于温差变小,所以人体的散热量减少,此时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正确;在室外,人体主要通过出汗增加散热,C错误;在室外,由于外界气温高,会刺激皮肤上的温觉感受器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兴奋,沿着传出神经传导以支配人体皮肤血管舒X,血流量增加,血流速度变慢以增加散热过程,D错误。
第2、3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高考新动向】1、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2、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3、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4、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考纲全景透析】一、激素调节1、发现2、激素调节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3、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4、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1、体温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2)调节途径:①产热: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②散热: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舒张,其次还有排气、排尿和排便等。
2、水盐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2)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3)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尿量减少。
3、血糖调节(1)血糖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类物质转化(2)血糖去向: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3)激素调节:胰岛素:促进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浓度升高4、甲状腺激素的调节(1)甲状腺激素①作用: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
②靶细胞:几乎所有的体细胞。
(2)分泌的调节过程①物质: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乙.促甲状腺激素 ②结构:a.下丘脑 b .垂体 c .甲状腺 ③作用:Ⅰ.促进 Ⅱ.抑制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体液调节:激素、CO 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其主要内容。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热点难点全析】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实例分析1、血糖平衡的调节(1)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⑥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知识点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知识点一: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的名词: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2、垂体: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借漏斗柄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
3、下丘脑:即丘脑下部。
间脑的一部分,位于脑的腹面,丘脑下方,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较高级中枢。
4、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
5、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6、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体液调节的知识:1、垂体能产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激素。
甲状腺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胰岛能产生胰岛素,性腺能产生性激素。
2、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激素----促进相关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关腺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神经兴奋性;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孕激素------是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3、分泌异常症:a、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只小不呆)、幼年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亢,幼年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又呆又小)。
4、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下丘脑通过促垂体激素对垂体的作用,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