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th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339.92 KB
- 文档页数:22
BobathBobath 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疗法,它通过专业的训练和综合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日常生活的功能。
该疗法以平衡身体和大脑的自主控制为核心,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动作协调和平衡能力,激活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Bobath 疗法最早由英国理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创立。
他们观察到中风、脑性瘫痪等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肌张力异常、运动不协调等问题,导致他们的日常生活功能受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开发了一套治疗方法,即Bobath 疗法。
Bobath 疗法的核心理念是“认知:感知:行动”的循环。
这一循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意识,即患者对自己身体状况和功能的认知;感知反应,即患者对外部刺激做出的感知反应;行动能力,即患者通过自主行动实现各种活动。
通过这一循环,Bobath 疗法试图促进患者的身体和大脑的整合发展,让患者恢复到最佳的生活状态。
Bobath 疗法的治疗过程需要经过专业的理疗师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理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一系列手法和方法进行康复训练。
这些手法包括但不限于:平衡训练、躯干稳定训练、功能性训练、传统的理疗技术等等。
同时,理疗师还会提供一定的家属指导,帮助患者的家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照顾和支持患者。
Bobath 疗法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患者,特别是那些由于中风、脑梗塞、脑出血、脑性瘫痪等疾病导致运动和功能障碍的患者。
通过该疗法的训练,患者可以改善肌张力异常、恢复运动协调和平衡能力,增强自主行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在进行 Bobath 疗法时,患者应在专业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理疗师的治疗计划,坚持日常锻炼,提高康复效果。
此外,定期复查和康复评估也是十分重要的,以便调整治疗计划和进一步优化康复效果。
bobath技术第一篇:Bobath技术简介Bobath技术,又称为NDT(神经发展治疗),是一种用来治疗运动和姿态障碍的康复技术。
该技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和Karel Bobath夫妇创立,主要针对儿童麻痹、脑瘫等病症的康复治疗。
Bobath技术主要通过改善患者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提高他们的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从而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该技术旨在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动作和姿势控制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Bobath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临床神经肌肉评估。
该步骤旨在了解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反应和运动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以便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
2. 提高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
通过练习运动、平衡和协调等活动,帮助患者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进而恢复运动和姿势控制能力。
3. 促进患者参与社会生活。
帮助患者掌握日常生活基本活动如洗漱、穿衣、吃饭等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总的来说,Bobath技术是一项帮助患者从神经肌肉障碍中恢复的综合性技术,对于治疗脑瘫、中风、多发性硬化症等病症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第二篇:Bobath技术的训练方法Bobath技术是一种通过康复训练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技术,该技术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训练。
该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通过不断反复练习,帮助患者提高肢体的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
2. 感觉训练。
针对患者神经系统中的感觉问题,在治疗中加入感觉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对身体的感觉和协调能力。
3. 动作训练。
让患者通过实际动作练习来恢复肢体的运动和姿势控制能力,例如坐立、站立、行走等活动。
4. 姿势控制训练。
这种训练旨在通过改变患者的姿势,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并逐渐恢复正常的肌肉功能。
5. 家庭训练。
康复治疗结束后,患者也需要在家中继续认真地练习,巩固治疗效果。
Bobath培训师需要对每个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调整训练强度和效果,确保康复训练的效果。
Bobath疗法的基本治疗手法|头控、翻身、站立、爬行、行走一、概念Bobath治疗法是当前世界各国治疗脑瘫及一切肢体不自由者的主要方法,它是由英国学者KaIel Bobath和BedaBobath夫妇从50年代起密切合作,共同创造的治疗方法。
Bobath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姿势的方法治疗脑瘫,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在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并成立了专门的Bobath医院。
Bobath疗法给不治之症的脑瘫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二、Bobath认识脑性瘫痪的基本观点Bobath认为脑瘫患儿和正常小儿不同,存在着精细运动和随意运动等多方面障碍,因而表现出复杂离奇的动作和各种异常姿势。
这种异常不仅仅是运动功能障碍,还有语言、性格、视觉、听觉、智力等多方面程度不同的障碍,这些障碍常重复出现,这种在一个脑瘫患儿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以上障碍的情况,称为脑损伤综合征。
在治疗脑瘫时也发现随着运动功能改善的同时,其他伴随障碍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Bobadk认为治疗脑瘫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按照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治疗。
Bobath从神经发育学的角度分析脑瘫,提出以下两个观点:1)脑瘫是由于脑组织在正常发育中受到损伤,导致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或停止,明确地提出这种损伤是作用在中枢神经发育过程中未成熟的脑组织。
临床上表现出比同龄儿明显延迟的运动发育或停滞,Bobath称此种情况为运动发育的未成熟性。
2)脑损伤后,高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调节作用减弱,出现异常姿势反射、异常运动的释放症状。
这是在正常小儿的运动发育中,在任何年龄阶段都不曾有的异常姿势反射和异常运动,Bobath称此为运动发育的异常性。
这种异常的姿势反射和异常运动,在动物试验中已被证实(Shenlngton和Mapus),是一种紧张性反射群,这种反射群是在种系发生中古老的姿势反射,只在低等动物中存在,在人类的正常发育中只能在一定时期短暂存在,以后很快消失,如果持续下去就是异常,它影响正常姿势的出现。
bobath疗法的常用技术-回复什么是bobath疗法?Bobath疗法,也被称为NDT(神经发育治疗),是一种很受尊重的神经康复疗法,被广泛用于儿童和成人的神经肌肉障碍的康复治疗中。
它以促进神经肌肉控制和运动技能发展为目标,通过改善姿势控制、平衡、协调和功能性动作,帮助患者恢复自主的功能。
bobath疗法的常用技术是什么?1. 评估患者状况:bobath疗法的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治疗师会评估患者的姿势控制、平衡能力、协调性、感觉和运动功能等方面的状况。
通过评估结果,治疗师能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 接触:bobath疗法非常重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接触。
治疗师使用手的触觉来感受患者的肌肉张力变化、姿势调整和运动模式。
通过观察和触觉的反馈,治疗师能够识别患者的运动障碍,并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
3. 身体剖析:bobath疗法强调对患者的身体动态特征进行观察和解读。
治疗师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肌肉张力、对称性、动作模式和动态平衡。
通过身体剖析,治疗师能够识别患者的异常模式,并寻找适当的介入方法。
4. 应用手法:bobath疗法使用多种手法来促进患者的神经肌肉发展。
这些手法包括:抑制(inhibition)手法,通过减少痉挛肌张力,促进肌肉松弛和姿势调整;增强(facilitation)手法,通过提供外部支持和引导,来调整肢体的运动和控制;辅助(assistance)手法,通过手动操作来引导患者的运动,并提供肌肉力量的支持。
5. 功能性训练:bobath疗法强调以功能性目标为导向的训练。
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设计相应的功能性训练。
这些训练包括坐立、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动作的练习。
通过功能性训练,患者能够恢复生活中的基本动作能力。
6. 家庭指导:bobath疗法重视治疗师与患者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治疗师会向家人提供有关患者状况、治疗进展和家庭康复计划的指导。
家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支持和参与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bobath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
Bobath疗法是一种常用于康复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
该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神经肌肉系统的活动模式,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动作和姿势控制。
Bobath疗法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感觉刺激: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和前庭感觉等刺激,引导患者重新建立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促进运动系统的功能恢复。
2. 运动控制:通过手动技术和支持性技术,来引导患者恢复受损肌肉的正常运动模式。
这些技术包括手动触诊、位移、抱持和敦促等。
3. 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并进行个性化的功能训练,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独立性。
4. 环境适应:通过改变环境的布局和配置,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Bobath疗法的目标是通过改善患者的姿势控制、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来促进其功能恢复和独立性的提高。
该疗法注重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和持续的评估,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脑瘫儿童的治疗新方法:Bobath疗法临床观察Bobath疗法是一种以神经发育学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由英国物理治疗师诺拉·鲍勃(Nora Bobath)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
该疗法旨在通过促进脑瘫儿童的自发运动和感觉功能,帮助他们达到最佳的运动和日常生活功能。
我曾参与一项针对5岁脑瘫儿童的Bobath疗法临床试验。
这名儿童患有左侧脑瘫,导致肢体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在治疗前,他无法独立行走,坐姿不稳定,手部功能受限。
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和个性化治疗计划,我们对他进行了为期12周的Bobath疗法治疗。
治疗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他的姿势控制、肢体运动和手部功能。
我们通过给予他适当的触觉刺激和本体感觉输入,帮助他提高肢体运动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同时,我们还教他一些特殊的运动技巧,如抓握和释放物体,以及使用餐具等。
在治疗结束后,我们惊喜地发现这名儿童的运动功能有了显著的改善。
他现在能够独立行走,坐姿更加稳定,手部功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更令人可喜的是,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穿衣、吃饭和洗澡等。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Bobath疗法的神奇之处。
它不仅能够帮助脑瘫儿童改善运动功能,还能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我参与的另一项研究中,我们观察了一组10名脑瘫儿童在接受Bobath疗法治疗前后的变化。
这些儿童年龄在36岁之间,患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脑瘫。
治疗计划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姿势控制、肢体运动、手部功能和语言沟通等方面的训练。
治疗结束后,我们发现这些儿童的运动功能有了显著的改善,其中8名儿童在肢体运动和手部功能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4名儿童开始学会独立行走,2名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这些案例,我深刻认识到Bobath疗法在治疗脑瘫儿童方面的优势。
它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从而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Bobath疗法还强调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让脑瘫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关怀和帮助。
bobath疗法的基本手法
Bobath疗法是一种常用于康复治疗的综合性康复技术,旨在帮助改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Bobath疗法的基本手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触觉刺激:疗师通过触摸患者的身体部位,以提供感觉输入,帮助患者感知身体的位置和运动。
2. 关节移动:通过对关节进行适当的被动移动,帮助患者保持或恢复关节的正常运动范围。
3. 肌肉抑制:疗师通过对过度活动的肌肉施加适当的抑制力,以平衡肌肉张力,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肢体运动。
4. 肌肉激活:疗师通过触摸和指导,帮助患者主动参与肌肉收缩和放松,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控制。
5. 功能训练:疗师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活动,如坐立、行走等,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6. 平衡训练:疗师通过提供平衡挑战,如站立、行走等,帮助患者提高平衡控制能力。
7. 空间感知训练:疗师通过模拟不同的空间环境和任务,帮助患者提高空间感知和运动协调能力。
这些基本手法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进行个性化的
应用和调整。
bobath技术Bobath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康复治疗的综合疗法。
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和卡雷尔·博巴斯(Berta and Karel Bobath)夫妇开创并发展起来。
Bobath技术主要用于儿童和成人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尤其是中风患者。
下面将详细介绍Bobath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Bobath技术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促进运动控制的回复与再学习来改善患者的日常功能。
它强调神经可塑性,即神经系统对于身体姿势、感觉和运动的适应能力。
因此,通过刺激和训练,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再塑造,改善患者的功能。
Bobath技术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物理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密切合作。
治疗的第一步是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功能障碍,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物理治疗师将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
在Bobath技术中,重要的一点是重建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
物理治疗师通过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如触觉刺激、关节牵引和平衡训练等,来改善患者的肌肉控制和姿势控制能力。
治疗师还会利用适当的辅助设备,如支架、平板等,来帮助患者恢复站立和行走的能力。
除了运动控制的改善,Bobath技术还注重患者的感觉和认知训练。
治疗师通过不同的刺激和训练,如触觉、视觉和听觉刺激,来提高患者的感觉和认知能力。
这些训练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
Bobath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患者实现独立、功能性的生活。
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个体需求和进展情况,不断调整治疗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除了医疗团队的协助外,患者和他们的家属也需要积极参与治疗,保持乐观的态度。
Bobath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中风、脑损伤、脑瘫、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Bobath技术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运动功能,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参与度。
需要注意的是,Bobath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康复患者。
Bobath 技术是一种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由英国物理治疗师 Berta Bobath 和她的丈夫 Karel Bobath 于 20 世纪 40 年代创立。
Bobath 技术的基本概念是通过特定的运动模式和姿势控制来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这种技术的核心是通过调整患者的身体姿势和运动模式,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
Bobath 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功能,确定需要治疗的问题。
2. 运动模式:帮助患者学习正常的运动模式,例如翻身、坐起、站立等。
3. 姿势控制:帮助患者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姿势,以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4. 肌肉松弛:通过特定的手法和运动,帮助患者放松紧张的肌肉,以改善运动功能。
5. 日常生活活动:帮助患者学习如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例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Bobath 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例如脑卒中、脑损伤、脊髓损伤等。
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Bobath 技术需要由专业的治疗师进行操作,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Bobath的名词解释Bobath(波巴特)是一种著名的神经发育治疗方法,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
它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例如脑性瘫痪)和成人中风、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Bobath方法通过整合多学科的康复治疗,致力于优化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
波巴特治疗的核心理念是“动作单位”。
它将大脑、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视为一个整体,认为动作活动是由这些系统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实现的。
因此,波巴特方法旨在通过调整和平衡这些系统的功能,恢复和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与传统康复方法不同,波巴特方法更注重理解和矫正患者不良的运动模式,以及解决其根本的问题。
在波巴特治疗中,医疗团队通常由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和言语治疗师组成。
他们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技术和方法,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他们通过观察、评估、操作和重塑患者的运动模式,促进肌肉的协调性、平衡和灵敏度。
波巴特方法强调每个患者的个体需求。
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特定状况和目标,定制针对性的治疗计划。
在实施治疗时,他们会不断地观察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他们通过提供适当的刺激和引导,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运动控制和功能。
波巴特治疗还注重促使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过程。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和他们的家庭紧密合作,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他们在康复过程中也会教授患者和家庭一些特定的技能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波巴特方法与许多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除了物理、职能和言语治疗外,还可能包括辅助设备(例如矫形器、辅助步行器等)的使用,以帮助患者在日常活动中更好地行动和交流。
波巴特方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治疗案例。
它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在康复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bobath疗法名词解释
Bobath疗法是一种康复治疗方法,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于20世纪40年代末发展而来。
该疗法主要用于儿童和成人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运动和功能恢复。
它通过基于神经发展原则的评估和治疗,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掌握运动和功能技能。
Bobath疗法的核心理念是利用大脑的可塑性(plasticity)和神
经重组(neuroplasticity)原理,通过优化运动模式和姿势,以及增加运动仿真(motor learning)和感觉刺激,促进患者神经系统的重组和再学习。
该疗法强调感觉刺激和随意性(voluntary)运动的重要性,并提供理学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
密切协作。
Bobath疗法主要应用于脑卒中、脑损伤、脊髓损伤、小儿麻
痹症等导致运动和功能障碍的疾病和伤害。
治疗过程中,理学治疗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神经功能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疗法的重点包括改善姿势控制、平衡能力、运动协调和运动模式,以及自主日常生活技能的恢复。
总的来说,Bobath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
优化运动和姿势,促进神经系统的重组和再学习,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和功能能力。
一、概念Bobath治疗法又称为神经发育学治疗法(Neuro-deveiopmental treatments,NDT),是当前世界各国治疗脑瘫及一切肢体运动障碍的主要方法,它是由英国医学博士、小儿神经病学者Karel Bobath及其夫人理学疗法士Beda Bobath夫妇从50年代起密切合作,共同创造的治疗方法。
Bobath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姿势的方法治疗脑瘫,疗效显著,在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并成立了专门的Bobath医院。
目前正被世界各国康复医学工作者广泛应用。
Bobath疗法给脑瘫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二、Bobath认识脑性瘫痪的基本观点Bobath认为:脑瘫患儿和正常小儿不同,存在着精细运动和随意运动等多方面障碍,因而表现出复杂离奇的动作和各种异常姿势。
这种异常不仅是运动功能障碍,还有语言、性格、视觉、听觉、智力等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
这些障碍常重复出现,在一个脑瘫患儿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以上障碍的情况,称为“脑损伤综合征”。
在治疗脑瘫时也发现随着运动功能改善,其他伴随障碍也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Bobath认为治疗脑瘫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按照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治疗。
Bobath治疗大体可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使肌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可采用抑制异常紧性姿势反射,如非对称性紧性颈反射和紧性迷路反射。
逐渐获得正常的肌力。
第二阶段: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发育,多在无意识当中,在各种姿势下,在失平衡状态下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的发育。
如乘车时突然停车,无意识地向前迈出一步的保持平衡动作,也可以在穴位时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推动患儿,使其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迈出第一步。
促进平衡动作,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动反射,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第三阶段:向随意动作移行阶段,治疗时不给患儿摆好动作,而是通过设计的场面,引导患儿出现正常的动作姿势,体会正常运动的感觉,使痉挛减轻,逐渐引出自发的随意动作,按翻身、四爬、坐、站立等顺序进行。
Bobath基本治疗手法主要的有以下几种:一.反射性抑制手法反射性抑制手法包括反射性抑制伸展姿势手法与反射性抑制屈曲姿势手法两种。
适应证:适用于手足徐动型脑瘫与痉挛型脑瘫,头背屈、全身呈明显的伸展姿势,或者呈非对称性紧性颈反射姿势,严重者呈角弓反的患儿。
抑制手法:使患儿呈自然地仰卧状态,训练师跪坐在患儿足下方,用一手先屈曲后头侧的下肢于腹部,然后再屈曲前头侧的下肢于患儿的腹部,使患儿两下肢屈曲后固定在训练师胸前(图22—4,A)。
训练师再用双手握住患儿双手,并收旋后固定于患儿胸前(图22—4,B),然后训练师用一手托起患儿后头部,用另一手固定患儿双手,使患儿呈坐位,坐在训练师的双侧大腿上,这时患儿头前屈,膝关节、髋关节屈曲,形成一个全身屈曲状态(图22—4,C),然后训练师将患儿双侧下肢伸展,外展、使股角逐渐扩大。
训练师用双脚压在患儿伸展、外展的双腿上,用双手握住患儿拇指,使患儿上肢屈曲、伸展、向上、向下、调节头部位置,使头部调节成直立正中位(图22—4,D)。
以上是反射性抑制全身伸展姿势的基本手法,在抑制伸展姿势的同时,也促进了屈曲的姿势,因而全身伸展或角弓反的异常姿势得到了纠正,Bobath称这种抑制伸展的手法,由于头部、颈部躯干前屈,上肢收旋固定于胸前,屈髓、屈膝,恰似球形(图22-4,E)故称为抱球姿势,这种姿势可抑制全身伸展,促进屈曲、保持对称的姿势,利于上肢功能动作的形成。
22-4.GIF适应证:本手法用全身屈曲姿势的脑瘫患者,或者患儿头前屈、脊柱弯曲成拱背状,或受紧性迷路反射(TLR)影响,臀高头低,脊柱伸展不充分的患者。
抑制手法:首先使患儿呈俯卧位,双上肢向前方伸展,使头与脊柱形成一条直线,为了加强效果,训练师可用双手按在患儿背部,一手向头部方向,一手向骶尾部方向按压晃动,使患儿脊柱得到充分伸展(图22—5,A)。
然后训练师移到患儿身体一侧(右侧为例),将右手从患儿胸前伸到左上肢处,并握住左上肢,并轻轻拖起,训练师的左手放在患儿臀部上方,起固定作用,这时右手轻轻摇动,左手用力按压,使屈曲的躯干逐渐伸展(图22—5,B)。
当患儿脊柱伸展充分后,训练师移到患儿头上方,使患儿用肘关节支撑,抬高头部,使脊柱充分伸展,促进抗重力肌发育(图22—5、C),然后可用一侧肘支撑,一侧上皮向上伸展,训练师可轻轻上下抖动向上伸展的上肢,两侧交替进行,这种手法,利于脊柱伸展;利于头部调节,更利于抗重力肌的发育。
如果患儿不能抬头,须训练师借助,用一手在固定患儿上臂的同时,用中指支撑患儿下颌,使其抬头,反复进行,使患儿体会抬头的感觉(图22—5,D)。
使脊柱伸展,是对屈曲姿势的最有力的抑制。
为了加强效果,可使患儿仰卧。
在腰部或骶尾部放上圆滚,可使躯干得到充分的伸展,因而屈曲的姿势得到了纠正。
以上是反射性抑制屈曲姿势的基本手法,可以说,抑制全身屈曲的基本手法就是用肘和手支撑体重的抬头姿势。
在俯卧位用双肘和双手支撑体重的抬头姿势,恰似小狗俯卧时的姿势,因此又称小犬姿势(pappydo?sition)。
这种姿势利于头部调节,抑制屈曲,可充分伸展脊柱。
-22-5.GIF二.关键点调节所谓关键点调节是指训练师在患者身上特定部位进行的调节,使患者痉挛减轻,促进正常姿势和运动的手法。
Bobath把这个特定的部位称为关键点,效果最好的关键点在身体的近位端,以下为主要的关键点。
(一)头部关键点1、使头部前屈、全身屈曲。
可抑制全身伸展,促进全身屈曲姿势及屈曲运动(图22-6,A)。
2.使头部背屈、全身伸展,可抑制全身屈曲,促进全身伸展姿势及伸展运动(图22—6,B)3.使头部左右回旋,可破坏与抑制全身屈曲与全身伸展姿势,促进脊柱旋转动作、利于四肢外展,外旋与收旋姿势的形成(图22—6,C)。
如果患儿痉挛严重或者有间歇性痉挛的患者,要避免直接在头部操作,应改在其他部位上进行调节。
22-6.GIF1.使肩关节前屈、利于全身屈曲姿势的形成,同时抑制头背屈、抑制全身伸展姿势(图22—7,A)。
2.使肩关节后伸,全身形成伸展姿势,可抑制头前屈及全身屈曲的姿势,促进抗重力伸展(图22—7,B)。
一般多利用上肢,调节肩关节,而不在头部上进行调节,这样可防止发生痉挛。
3.使肩关节外展、上肢上举,利于脊柱、髋关节、下肢伸展、抑制全身屈曲姿势(图22—7,C)。
4.使上肢外展、外旋向脊柱后方伸展,可抑制屈肌痉挛,特别是颈部肌群与胸肌群,促进手指自发性伸展,这种调节,可在坐位与立位下进行(图22—7,D)。
5.使前臂外旋,可利于拇指外展及全手指的伸展。
22-7.GIF1.屈曲下肢,促进髓关节外展外旋,踝关节背屈。
2.使下肢伸展外旋、促进双下肢外展,外旋,开大股角,纠正下肢交又及剪刀步态。
3.使足背屈,抑制下肢伸肌痉挛。
促进踝关节背屈。
4.使骨盆后倾,坐位下使骨盆后倾,由于上部躯干代偿向前而促进屈曲姿势,立位时骨盆后倾,可促进全身伸展姿势。
5,使骨盆前倾,坐位时使骨盆前倾可促进躯干伸展,立位时骨盆前倾可使脊柱向前,促进全身伸展姿势。
(四)躯干的关键点调节1.使躯干前屈,可抑制全身伸展姿势,使全身成屈曲的姿势,因而可促进全身屈曲姿势及屈曲运动。
2.使躯干后仰(屈),全身则形成伸展的姿势,抑制了屈曲姿势,促进了脊柱伸展姿势与伸展运动。
(五)各种体位下关键点调节1.俯卧位(1)头部、上肢、肩关节的伸展可促进躯干与髋关节的伸展(图22—8 A)。
(2)头部背屈、上肢水平外展,肩关节后伸,可促进脊柱伸展、手指伸展及下肢外展(图22—8,B)。
(3)头部背屈并向一侧旋转,这时可促进颜面侧下肢屈曲外展并向上肢方向移动(图22—8,C)。
22-8.GIF2.仰卧位(1)上肢向前方两手在胸前合拢。
下肢外展,屈膝于腹部,这种调节可促进姿势对称。
(2)仰卧位屈髋、屈曲,可利于足背屈、纠正尖足。
3.坐位(1)使下肢外展,两下肢伸展成坐位(长坐位或伸腿坐位),髋关节充分屈曲,可促进脊柱伸展和头部伸展(图22—9 A)。
(2)使上肢收旋,可使肩关节稳定,在拉起时或仰卧时便于头部的调节(图22—9, B)。
(3)在拉起时,手在前方按压胸骨使胸椎后突呈圆背状,可抑制颈部与肩关节后退(图22—9,C)。
(4)调节头部和上肢向前、抑制过度伸展的异常姿势,用于重度痉挛患者(图22—9,D)。
22-9.GIF4.立位(1)调节上肢向前、肩关节前屈、上胸部前屈,可抑制全身伸展,用于抑制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伸肌痉挛(图22—10,A)。
(2)使上肢外展外旋,在躯干后方合拢,可抑制痉挛型脑瘫躯干、髋关节,下肢的痉挛,促进脊柱伸展、髓关节、下肢外展,外旋及伸展(图22—10,B)。
以上简要的介绍了各关键点调节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时,应明确患儿的障碍情况,找出主要问题,在关健部位给予调节以诱导出正确的反应,抑制异常的反应。
随着治疗深入,从被动调节到主动的运动,促进小儿自主运动形成,发挥患儿主动的调节能力。
22-10.GIF三.姿势反射的促进手法促进姿势反射对赋活人的基本运动,再现正常的姿势反射具有重要作用,促进姿势反射的手法很多,采用的部位也不相同,以下主要介绍临床上最常用的从头部操作的颈立直反射的促进手法。
出发姿势;患者取仰卧位,训练师位于患儿头部上方、左手固定患儿下颌部(以左手为例),右手固定患儿的后头部(图22—11,A)。
操作手方法:训练师双手缓慢上提后头部、使背部抬高离开床面,下颌抵胸,使颈部周围肌群同时收缩并波及到肩部及腹部,这时训练师手中的头部有变轻的感觉后,继续上提头部,使头部向左侧回旋、当头部向左侧旋转时,肩部、上肢、躯干、髋关节、下肢都顺序向左旋转形成侧卧位(图22—11,B)。
从侧卧位,继续牵引头部向左侧旋转形成俯卧位(图22—11,C)。
当形成俯卧位后,训练师两手位置不变,(一手固定下颌,一手固定后头部),左右旋转头部,小儿用肘关节或手支撑,前胸离开床面,这时训练师继续牵引头部,左右旋转并向前牵拉,诱导出一侧下肢屈曲向前方移动(图22—ll,D)。
此手法多用在痉挛性双瘫患者,促进其两下肢交替向前的移动运动。
22-11.GIF当患儿用双手支撑后,继续左右旋转躯干,使骨盆从床面上抬起,形成四爬位(图22—11E)。
此时训练师缓慢牵引头部向上,使体重向后移动,因髋关节与躯干的抗重力伸展而形成膝立位(图22—12,A)。
患儿形成膝立位后,训练师移动患儿侧方,仍用手固定头部,使体重移向一侧膝部(训练师侧)并继续旋转头部向训练师侧,另一侧下肢向前伸出形成单膝立位(图22—12,B),这时训练师仍固定患儿头部,位于患儿前方,用力诱导使体重移动到向前伸出的下肢的足底 (图22—12,C),并逐渐地支撑体重,训练师继续用双手固定头部,向上牵引,患儿髋关节伸展,并向另一侧旋转头部,此时患儿站起用双侧足底支撑体重(图22—12,D),诱导出立位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