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经典14 文言文二则(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14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援、俱”等4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在句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在句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们小学阶段最后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
我们都知道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学弈》,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或标注出来向老师请教。
二、板书:学弈,指导书写“弈”。
三、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标注出来,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四、4.听老师范读,再跟老师读。
五、(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六、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弈:下棋学弈:学下棋(板书)2.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
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
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其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
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著作有《孟子》。
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却学的不如前一个。
4.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5.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教师指导。
6.指名说全文大意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第五单元导读【单元导教】本单元围绕“科学精神”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有的是对自然想象的独特认识和解释,有的是对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或身边的事物展开的探究,有的则是对未来科技展开的奇特想象,呈现了人们不同的思考和探索。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重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论说类文章常见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
教学时,可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再结合“小练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运用,加深他们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认识20个生字,会写24个字和37个词语。
阅读: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文言文二则。
》2.能概括文中事例,体会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3.能根据相关语句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探索精神。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表达:1.能围绕辩题搜集、整理材料,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能抓住对法讲话中的漏洞进行反驳,用语文明。
习作:1.能展开想象,写出奇特而又令人信服的科幻故事。
2.能根据别的建议修改习作。
14 文言文二则【课前解析】本课安排了《学弈》《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某个道理,深入浅出,引人深思。
通过学习两篇文言文,要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的语文要素。
同时,感受人物形象,探索学习要专心致志,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文精神。
关注文言文学习:小学生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朗读的基本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放慢,停顿得当,还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在熟读文言文的基础上,达到背诵。
在理解方面,学生可以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且可以有一些自己的感悟。
对文中蕴含的道理可以从不同角度阐述,但不能脱离文本,随意解说。
关注人文主题:《学弈》全文短小精悍,通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事中见理,告诉读者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第五单元1.会写“援、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学习《两小儿辩日》时,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的依据。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下棋吧?来说说你们学习下棋(围棋或者象棋)时有什么感悟吧!(唤起学生对下棋场面的回忆,从而进入课文。
)2.板书课题。
说说“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告子上》里面的一篇文章,看看两个学生跟随他们的老师弈秋一起学习下棋时,分别取得了怎样的学习效果。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大声朗读课文,组成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弈.(yì)秋弓缴.(zhuó)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援”“射”“俱”,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走近作者,正确断句。
1.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他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2.《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程度的问题时举的一个案例。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四、通读课文,感知整体。
1.默读课文,并根据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两个学生跟同一位老师学习,因为两人学习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 3.通读课文,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作者阐明了做事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文言文二则》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感受课文语言的趣味。
2、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重点)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语言的巧妙。
(难点)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学习难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语言的巧妙。
课前准备:1.孟子、孔子作者简介2.《文言文二则》相关学习课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初读文章,认识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新词。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把对重点词语的感悟,所质疑的问题,用笔标画记录下来。
2.小组内交流上面词语的意思,试着用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字最难写,认真地写在下面:【合作探究】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3.学完课文之后,我还有一些不理解的问题,我想记下来,上课与同学讨论。
问题1: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词学习】写一写援射惧弗矣二、研读课文,领悟感受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三、互相交流,体会巧妙1.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 自读课文,用一句话概述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又爱思考的人”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表里的生物》《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方法;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尝试写科幻故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耐人寻味,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从而习得方法,能力得到发展。
《学弈》中的学贵专心;《两小儿辩日》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表里的生物》中的善于发现,不断求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见微知著,追根溯源;《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生活这些内容和启示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发挥想象并且产生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都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光影和一定数量的科学资料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具体事例的说明方法和想象的手法来进行阅读和习作练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4课文言文二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大意,积累文言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题引入:介绍文言文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文本解读:详细解读文言文的内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用词技巧。
3. 知识拓展:介绍与文言文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的正确朗读和理解文言文大意。
2. 难点:文言文的用词技巧和句式结构。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课题引入:通过介绍文言文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文本解读:详细解读文言文的内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用词技巧。
3. 知识拓展:介绍与文言文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板书设计1. 课题:文言文二则2. 重点内容:文言文的正确朗读和理解文言文大意,文言文的用词技巧和句式结构。
作业设计1. 朗读作业: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
2. 理解作业: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3. 拓展作业:要求学生查找与文言文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进行拓展学习。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是否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是否对文言文产生了兴趣。
2. 教学不足:反思本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等方面,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3. 教学改进:根据课后反思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全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
2.能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难点1.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学弈》。
(简介孟子)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是什么意思?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3.课件出示本课易读错的字词,学生齐读。
(诲、惟、鸿鹄、弓缴、弗、矣、与,强调“为”是个多音字)4.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分小组自学,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
2.理解句意。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
)(2)使弈秋诲二人弈。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3)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14《文言文二则》导学案③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弗若:不如。
然:这样。
3.疏通全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结合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再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
(2)小组合作交流课文大意。
(3)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采取的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自主学习不等于放手不管,而是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词句,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
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合作学习刚好弥补了学生自学的不足。
领悟道理,深化认识1.启发思考,领悟道理。
(1)这两个人是怎么学下棋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引导学生交流,相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学的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3)是什么原因使后一个徒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是后一个徒弟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吗?①学生交流讨论。
②理解句意。
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他们俩学下棋时各持有什么样的态度?①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
②理解“专心致志” 一词。
③词语积累:你们还能用不同的成语概括这两个人的表现吗?(一心一意心不在焉)2.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体会。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应当专心致志的意识)3.练习写字,巩固延伸。
4. 同桌互相讲故事。
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加深了其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在此环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义由文本回到现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2课时《两小儿辩日》A 课时目标1.会写“辩”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明白课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各是什么,懂得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 点的。
>教学过程板块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1.名句导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文言文二则》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二则》中所涉及的古代文言文阅读技巧;2. 掌握《文言文二则》中所应用的古代汉字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3.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导学内容:1. 《文言文二则》中的《论语》和《孟子》选段;2. 古代文言文阅读技巧;3. 古代汉字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4. 古代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文言文二则》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激发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
第二步:进修《论语》选段教师向学生讲解《论语》中的经典选段,指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思想,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第三步:进修《孟子》选段教师向学生介绍《孟子》中的经典选段,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提高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步:进修古代汉字及词语教师向学生讲解《文言文二则》中所应用的古代汉字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五步:阅读理解练习教师安置《文言文二则》中的阅读理解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答案,检验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四、导学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进修情况进行总结和评判,鼓励学生继续尽力,提出改进建议,引导学生在平时进修中多加练习,提高古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五、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发展历程和影响,鼓励学生多阅读古代文言文经典著作,提高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文言文二则》中的阅读理解练习题;2. 阅读《论语》和《孟子》中的其他经典选段,写下读后感;3. 复习古代汉字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扩大词汇量。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为今后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