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禽病流行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758.00 KB
- 文档页数:5
2022年禽病流行特点近年来禽病越来越多、越来越简单,新病不断消失、旧病不断进展的现象日益突出,给养殖业主和兽医工诊疗禽病带来了诸多困难,2022年禽病仍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免疫抑制性疾病仍为禽病防治的重中之重免疫抑制性疾病仍将时有发生,除了它们本身死亡或使家禽生产性能降低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外,更重要的是间接损失,如导致其它疾病的易感性增高或危害性加强。
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有鸡传染性贫血病、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鸡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鸡呼肠孤病、禽流感以及传染性法氏囊病等。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与治疗方案大同小异,现仅以传染性法氏囊为例进行阐述。
法氏囊是禽的体液免疫器官,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其它疫苗的免疫,15~25日龄是隐性传染法氏囊病的高发期。
从生理上讲,28日龄的鸡,法氏囊大小应当与脾脏等同,假如30日龄的鸡法氏囊小于脾脏,说明此前已经发生过传染性法氏囊病(隐性发病),而新城疫的二次防疫就在这个时期,故常造成新城疫二免效果差或无效。
传染性法氏囊发病越早,免疫抑制就越重,特殊是21日龄前发病,会导致永久的免疫抑制,这就是30日龄左右易发生新城疫的重要缘由之一。
免疫抑制性疾病除了本身死亡或生长不良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外,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其它传染病的发生,如导致免疫失败或其它传染病的致病性增加,因此,掌握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是削减或毁灭其它疾病发生的首要措施。
二、病毒病仍将是禽病的主要威逼之一禽病毒性疾病的发生越来越严峻,仍将是禽病的主要威逼之一,假如25~45日龄的肉鸡发病,绝大多数有病毒感染,并且是主要的根源性疾病,但往往表现为大肠杆菌病或慢性呼吸道病。
诊断本阶段的鸡病肯定要带着讨论病毒病的思想,不要被表面的大肠杆菌或慢性呼吸道病所迷惑,并且防制该类型禽病,要遵循防制病毒性疾病为主,治疗大肠杆菌或支原体为辅的用药原则。
由于病毒已经对机体造成了严峻危害,使免疫力严峻低下,病菌会趁机侵入,所以治疗时比较困难,假如把病毒性疾病彻底治愈,细菌性疾病治疗起来就会轻松的多。
当前禽病流行的5个特点概述: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发展以及气候变化异常等因素影响,禽病在北方一些地区的发生情况日趋严重,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兽医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及时分析当前疾病的流行情况、发病原因,对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禽病种类越来越多目前禽病呈现旧病继续发生,新病不断出现的特点,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马立克、鸡白痢、禽伤寒、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鸭瘟、小鹅瘟、球虫病等老病常年不断发生与流行,与此同时不少新病先后发生,如减蛋综合症、肾型与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肿头综合征、肉鸡腹水综合征、鸡病毒性关节炎、雏鸭病毒性肝炎等。
此外,不少疫病感染的禽类增多,并逐渐呈现家禽与水禽交叉感染的趋势,如新城疫,过去只发生于鸡和火鸡,但近年来鸽、鹌鹑等都有典型病例发生。
又如传染性法氏囊病,过去只有鸡发病,近年来雏鸭、雏鹅也有典型病例发生。
二、病原出现变异,非典型疾病增多近年来,各禽场都在进行着各种疫苗的免疫,但是目前很多普通疫苗在防控某些疾病方面越来越难,导致免疫后的禽群不一定都会产生坚强的保护力,因此,当遇到外界环境有野毒污染时就会使禽发病。
在禽病的发生和流行过程中,由于一些病原体出现了变异,导致临床症状非典型化,如有的病原毒力减弱,再加上禽群在免疫接种时基础抗体水平、个体差异及人为因素(疫苗保存不当、接种剂量不准确、免疫程序不合理等)造成禽群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致使某些禽病在流行情况、症状和病变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化,使某些原有的疾病以新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出现,如目前发生的非典型新城疫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有的病原毒力增强,导致虽然经过免疫接种,但仍常出现免疫失败,如马立克氏病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都出现了超强毒株。
对于控制超强毒株感染,除科学使用疫苗外,应尽量减少病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强卫生消毒,减少一切不良应激,使禽群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
三、某些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危害日趋严重随着规模化养禽场的增多及其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其中不少病原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禽场的常在菌。
当前禽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作者:李长生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5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养鸡业得到迅猛发展。
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数量也越来越多,逐渐呈现大型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
但是现有的饲养技术与病情防疫水平还有待提高,现阐述当前家禽疾病流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养鸡业;疾病;特点;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 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5-0088-01l 新阶段禽病流行特点分析毒株的血清型不断变异。
当前,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毒株的血清型不断变异,这进一步增加了鸡病预防与治理的难度与复杂性。
根据多年的观察与分析,相关人员得出了一定的规律,比如鸡流感在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上具有典型性,也就说鸡受到疾病的侵蚀会有一定症状,比如不爱吃食,不爱运动等。
毒株的血清型不断变异,不仅会导致鸡本身发生病理变化,还会威胁成年产蛋鸡,也就是说一旦这个鸡感染疾病,它所产的蛋也是有一定危害性的,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疾病发病呈现年轻化。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自然生态体系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加上生态养殖技术还不够完善,病原变异加快,不定期流行各种动物疫病,对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当前,疾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也就是说l一4个月的雏鸡也会受到流行病侵蚀。
以前都是成年鸡受到流感侵蚀,很少有雏鸡感染,现阶段雏鸡也成为了感染对象。
此外,疾病发病日龄与原来相比均有所提前。
比如鸡痘、滑液囊支原体等,鸡的发病日越来越靠前,一般疾病都发生在每年的11月左右,现在每年的10月初就开始发病。
疫苗种类不断增加,并且疫苗接种程序也越来越复杂,在疫苗不断更新的同时,疫病也在不断出新。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增强。
目前,大部分养殖户都是依靠抗生素来治疗各种疾病,但是由于多数养殖户文化水平比较低,不能正确认识抗生素的危害,没有严格依照相应说明进行使用。
鸡病的主要流行特点与防治鸡病是指家禽中发生的各种传染病,会导致鸡的生长受阻、生产减少,甚至死亡。
鸡病的主要流行特点与防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 传染性强:鸡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容易通过鸡群内的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途径传播,包括呼吸道分泌物、粪便、食物、水源和虫媒等。
某些病原体还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
一旦鸡群中出现疫情,病原体很快就会在整个鸡舍中传播开来。
2. 快速扩散:鸡病在鸡群中传播非常迅速,病原体的高度传染性和鸡之间的直接接触使得疫情很快就会扩大。
在饲养密度高的鸡场中,病情扩散更加迅速。
3. 病死率高:鸡病往往导致鸡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在年幼的鸡群中。
一旦出现疫情,鸡舍中的鸡很快就会开始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4. 潜伏期短:鸡病的潜伏期一般较短,通常在几天到一周之间。
这意味着一旦感染,鸡很快就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这也使得鸡病的扩散迅速,很难及时控制。
5. 季节性流行:鸡病的发生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
一些鸡病在寒冷的冬季比较常见,而一些病原体则在潮湿的夏季容易滋生。
在不同的季节中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针对鸡病的流行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鸡病的重要环节。
要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保持鸡舍的通风良好。
要注意饲料和饮水的质量,避免食物和水源被污染。
2. 预防疫苗接种:根据鸡病的流行情况,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鸡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鸡的免疫力提高,防止病原体入侵。
不同的疫苗适用于不同的疫情,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
3. 严格的隔离和消毒措施:一旦发现鸡群中有疫情,要及时隔离病鸡,避免病原体的扩散。
要进行彻底的鸡舍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彻底清除病原体。
4. 定期检测和监测:定期对鸡群进行检测和监测,可以及早发现鸡病的发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可以通过采集鸡群的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了解鸡群的健康状况。
鸡病的主要流行特点与防治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和重视。
一、当前禽病流行新特点
总趋势:新病不断出现,老病不断变化,混合感染为主,治疗难度增大。
1、病毒性传染病变异毒株不断出现,免疫效果不佳。
2、细菌性传染病耐药菌株不断增加,许多抗生素已不敏感。
3、混合感染为主,治疗容易顾此失彼。
4、疫病发展趋向非典型化,易误诊。
5、免疫抑制出现,疾病因素,滥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造成。
6、垂直传播疾病、代谢病、霉菌中毒增多。
7、环境污染严重,养殖户消毒不严,重治轻防。
8、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不能适应新时代养禽业发展需要。
二、非典型新城疫与温和型流感的鉴别
公司抗病毒药的合理应用,毒怕、疫毒康、毒剑、金芪独杀
三、呼吸道病的种类,治疗综合方案,公司产品,对症使用!
四、夏季常见病
1、中暑(鸡为什么易中暑,急救措施)
2、鸡瘟
3、球虫、白冠病
4、肠炎、肠毒综合症
五、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为何克服耐药性:昊威、超级旋风、超利高(1)利用协同作用、联合用药
(2)交替用药
(3)中药
(4)生物药品。
目前禽病流行现状和防治陈傅言(南京农业大学)我国畜牧业生产飞速发展,肉类和禽蛋产量均据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将是加入WTO后的主要受益行业。
但我国畜产品卫生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出口形式不乐观。
一、目前禽的传染病发生的几大特点:1、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越来越不典型。
2、目前许多疾病都有免疫失败的报道,并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3、免疫抑制性疾病增多,而且较普遍。
4、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非常普遍。
5、持续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增多,有些疾病的宿主谱增多。
6、很多病原发生抗原漂移和抗原变异。
7、新病不断出现。
8、人兽共患病增多。
从IBDV生态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1、张曼夫教授从全国24个省市搜集的IBDV分离物和毒株,经序列分析发现我国存在IBDV 超强毒,未发现IBDV变异株。
2、经对46株IBDV的VP2高变区分析发现,VVIBDV与细胞适应毒之间只有20-50个核苷酸差异,同源性只有88.3-94%,氨基酸差异15-32个,同源性仅为88.3-91.4%。
3、VVIBDV毒株间只有2-18个核苷酸差异,同源性只有93.3-99.3%,0-9个氨基酸差异,同源性95.2-100%。
4、据报道,欧洲只发现IBDV超强毒,未发现变异株;而美国发现变异株未发现超强毒。
5、目前证明我国主要养禽地区以VVIBDV流行为主。
6、据崔治中教授报道,目前我国普遍应用的IBD中等毒力的几种疫苗都能够产生有效保护,但免疫后对法氏囊和胸腺等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7、对新的IBDV毒株从国外传入检测有了新的依据,对从国外引入的弱毒株IBD疫苗要慎重,对多价IBD疫苗开发应慎重。
8、应重视IBDV多重感染问题:已发现ALV-J和REV共同感染可显著延缓鸡对IBDV疫苗诱发的抗体反应,但不影响抗体达到最终高浓度,但严重影响感染VVIBDV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CAV感染也会导致IBDV感染后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
自去年11月份以来,鸡病进入了高发期,以多种病毒病混合感染同时继发细菌感染、发病率高、病毒毒力增强、死亡率高等为特点。
1部分地区鸡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自去年冬季以来,不论肉鸡还是蛋鸡在一些地方有病毒性的疾病流行传播,多呈零散式点状分布,往往是发病时间不一,先发病的鸡群好了,又有新的鸡群开始发病;一个村庄里的养鸡户鸡群康复了,附近又有一个村子的鸡开始发病;这一个地区病情稳定了,另一个区域又有新病例出现,此起彼伏,发病的鸡群时断时续的出现。
一般多发生在养鸡密集、鸡舍内外环境管理差、鸡舍内空气严重污浊的地方。
以往是开产以后的成年蛋鸡发病率高,去年冬季至今春,60日龄左右至开产前的大日龄雏鸡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1.1鸡群混合感染性疾病增多最常见的是两个病毒病或两个以上的病毒病混合感染的同时又继发多种细菌感染。
根据临床统计来看,极少有单独一种病毒性疾病或者单独一种细菌性疾病出现,多以两种病毒病继发一种或多种细菌病混合感染,或三种病毒性疾病继发多种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
不论产蛋鸡还是雏鸡、肉仔鸡最常见的是鸡的新城疫、感冒继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梭菌、支原体混合感染,有的鸡群在此基础上继发传染性支气管炎或传染性喉气管炎感染。
到了春末夏初或夏末秋初,白天、夜间温差大,昼夜最大温差可超过18℃。
只要是在昼夜温差超过3℃以上的环境里,肉仔鸡和蛋雏鸡在有上述几个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很容易继发肾型或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鸡易继发传染性喉气管炎。
无论是传染性支气管炎还是传染性喉气管炎,均可造成喉气管和支气管严重的炎症和堵塞,这就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有些地方的兽医技术人员误认为是支气管栓塞型流感或肾型流感,再加上市面上在一些地方还没有治疗呼吸型和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以及喉炎的有效药物,这就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死亡率升高,从而对养鸡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威胁。
1.2病毒的毒力在不断增强随着病毒的毒力不断增强,有的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如从前,过去疗效好的药物难以应对现在的疾病。
当前禽病发生流行的特点及其原因对策规模养禽是农村中一条致富大道,家禽由农家散养发展到规模饲养,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也带动和促进了我市养禽科学的进步,疾病防制和研究的水平不断提高。
但在生产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 疾病问题仍十分突出,是困拢养禽业的重要因素。
据估计,我市每年因各类禽病引起的死亡率高达15-20%,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
为了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保障规模养禽业的顺利发展,现将当前禽病发生流行的主要特点浅析如下:1.主要特点:1.1 疾病的种类多而复杂。
旧病继续发生,新病不断出现,如新城疫、禽出败、鸡白痢、鸭瘟等老病常年不断发生和流行。
在此同时不少新病也随之不断在我市出现。
影响较大的有:鸡传染性贫血、禽流感、肾病变型和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病毒性关节炎、包涵体肝炎、产蛋减少综合征、雏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鸭传染性浆膜炎、肉鸡腹水综合征和隐孢子虫病等。
在这些新出现的疫病中,目前要特别重视禽流感、鸡传染性贫血和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的研究和防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制措施,阻止继续传播蔓延,以保护我市养禽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不少疫病感染的禽种增多,如新城疫,过去只发生于鸡和火鸡,但近年发现鸽、鹌鹑、驼鸟、山鸡、珍珠鸡、竹丝鸡、鹧鸪等都可发生。
又如传染法氏囊,过去认为只是鸡独有的疫病,近年发现鹅、鸭、山鸡、竹丝鸡也有出现等等。
1.2. 非典型性疾病增多。
这里说的增多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非典型性疾病的种类增多;一是非典型性疫病的病例的数量增多。
如鸡新城疫、鸡白痢、大肠杆菌病、传染性囊病、鸡腹水综合症等都出现了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广泛,发病率也很高,这往往给诊断与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这是由于疫病在流行过程中,病原的毒力常发生变异,有些病原毒力出现减弱,加上禽群中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导致某些禽病在流行、症状和病理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变化,发生非典型感染和发病,使某些原有的旧病以新的面貌出现,如目前发生的非典型新城疫即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禽病问题大多以传染性疾病为主,易引发大规模的疾病,影响家禽身体健康。
同时,一般出现疾病问题的禽类均需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销售到市场当中。
因此,一旦爆发大规模的禽病问题,将会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基于此,兽医在进行禽病的防控工作时,需要积极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出禽病的流行特点,根据具体问题研究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1流行特点禽病的主要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广,而且病症问题相对较为复杂,治疗难度高。
1.1疾病传染速度快现阶段的禽病大多以细菌感染为主,不仅致死率较高,而且传播速度快。
以鸡只养殖工作为例,常见的禽病就是禽流感问题。
一旦养殖场当中有一只鸡出现了这个病症,则同一个鸡舍当中的鸡只都会感染。
严重时还会感染整个养殖场,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时,这种疾病在潜伏期的症状不明显,容易与普通的病症混淆,导致前期的治疗措施无法发挥效果。
这些都是现阶段养殖场在进行禽类养殖工作时,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1.2疾病问题较为复杂在进行临床诊断工作时,兽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新时期的禽病大多都不是由单一的病源导致的,而是多种疾病混合感染。
因此,禽病的治疗效果不容乐观,给兽医的诊疗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比如,新城疫、禽流感、法氏囊炎、传支等病毒病的混合感染表现的尤其突出。
在治疗混合感染问题时,兽医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逐一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先治疗容易威胁禽类生命安全的疾病,后治疗一些常规的基础病症。
所以,禽病通常还具有治疗周期长的特点,在实际展开治疗工作时,养殖场关注的重点问题就是如何合理防控疾病。
2出现禽病问题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说,养殖场在饲养环节中出现禽病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饲养管理许多养殖场在进行饲养管理工作时,没有关注于如何合理搭配饲料的营养成分,导致禽类成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不足。
易导致禽类的身体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
同时,饲养人员没有做好对环境温度的管理,包括冬季的保温问题和夏季的降温问题等,这些问题均容易导致环境滋生细菌,进而引发多种禽病问题,是养殖场在工作环节中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
138当前禽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控牛 颖(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河南洛阳 471800)摘 要:近年来,我国养鸡业发展迅速,由于饲养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疾病的比率也大幅上升,另外饲养技术与疫病防疫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本文主要分析近年来家禽疾病的流行特点,进而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禽病;流行特点;防控1 当前禽病流行特点分析由于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完善的生态养殖技术,加快了病原变异,传染病不断流行,养鸡业遭到重创。
当下鸡只发病呈小龄化趋势,以前都是成年鸡受流感病毒侵蚀比较多见,雏鸡感染的很少,近年来4月龄以内的雏鸡也常常受到病毒的侵袭,而且发病季节越来越提前。
例如鸡瘟、滑液囊支原体病感染的日龄越来越早,根据经验这些疾病都发生在每年的11月左右,现在每年的九月底就已经开始发病。
市场上用的疫苗种类越来越多,接种程序也越来越复杂,在疫苗不断更新的同时,疫病也在不断出新。
病原微生物耐药物增强。
在生产中,治疗疾病都是用抗生素,但是养殖户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重视应用抗生素的危害,不能严格按照要求使用,再加上现如今流行病的普遍发生,为了扑灭疫病,养殖户往往采用持续用药,大量抗生素残存在鸡体内,使鸡肉的品质下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也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同时,生产中养殖户往往在饲料中添加各种低剂量的抗生素,使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大。
细菌对这些抗生素已经产生了抗体,生产中再用这些抗生素去治疗疾病效果就会很差。
多种禽病并发。
近年来禽病流行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多种禽病并发。
我们在生产中分析病情时一定要考虑全面,兼顾禽群特点,临床症状,饲养环境及季节做出综合诊断,才能获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比较复杂,总是和支原体一起引起呼吸道症状的病毒病并发,形成顽固的包心包肝症状,主次疾病如果分不清,病情就不好控制。
又比如原发性大肠杆菌一般不侵害气囊,而正在感染支原体鸡只的气囊,就容易感染大肠杆菌,发生呼吸道综合征,表现出包心包肝和气囊炎,造成大批死亡。
一、我国禽病的现状和特点1.禽病现状:①兽医卫生防疫系统不完善,其中种禽,蛋禽较好,肉禽差,水禽防疫系统薄弱。
②病原微生物污染严重,生物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兽医应有主动防御意识。
③禽病种类复杂多样,各地区特点不同。
④多因子共感染情况愈发明显。
⑤禽源人兽共患病的外延和内涵在不断延伸。
⑥禽病防治相关产品市场较混乱。
2.特点:传染病仍是主要威胁:家禽病毒病最常见新的疫病不断出现(AI,ALV-J)家禽病毒性呼吸道病流行严重(AI,ND,IB)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越来越大(IBD,CAA,MD,ALV-J,RE)水禽病的发生和流行日趋严重(鸭疫黑墨氏菌病,鸭病毒性肝炎,鸭瘟,番鸭细小病毒病,小鹅瘟,鹅副粘膜病毒病)细菌和寄生虫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二、家禽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特点1.呼吸系统:①家禽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鸣管,肺和气囊。
②没有肺泡,胸腹腔相通,连续呼吸。
③呼吸运动中,气囊起空气储备库的作用,一般有九个气囊。
④每呼吸一次,肺内两次气体交换。
⑤鸡在炎热的环境中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死亡(三级支气管)。
2.泌尿系统:家禽无膀胱,蛋白质代谢终产物是尿酸,尿酸与粪便一起经泄殖腔排出;尿偏酸,应用磺胺药会使酸性的尿液结晶,应用磺胺药时,适当加一些碳酸氢钠;鸡,鸽等许多家禽无鼻腺,NaCl的排出全靠肾脏泌尿来完成,其对NaCl较鸭,鹅,和一些海鸟敏感,较易出现食盐中毒,损伤肾脏。
三、禽病诊断的基本步骤(一)禽场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1.禽场的概况包括场的历史,饲养家禽的种类,饲养量和上市量,经济效益。
2.禽场的地理位置和布局3.育雏和饲养方式4.饲料和饮水来源5.禽群的的生产记录6.禽群的免疫和用药记录7.禽群的病史和预后情况(二)临床检查1.群体检查(1)禽群的营养和发育状况;(2)精神状况;(3)食料量和饮水量,及粪便情况;(4)禽群发病数,死亡数及死亡规律。
2.个体检查(1)体温的检查;(2)皮肤检查;(3)呼吸情况检查;(4)口腔及喉头检查;(5)泄殖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