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亚非文明 九上 历史 川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6.57 MB
- 文档页数:23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教案使用说明】上古亚非文明讲述古老四大文明古国出中国之外的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和古代印度,知识要点有: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重点是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课时详解按照教材的内容,设置了三个学点,其中神奇的金字塔和汉莫拉比法典应该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讲解本课的内容时,要注意把四大文明古国联系在一起,找出他们共同的知识点,分析四大文明古国都处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迁移应用所选取的例题基本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选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概括整合里的知识概括突出文明古国的整体内容,与教材的体系稍做整改,便于按照国家去整合知识点。
精析精练通过对本课重点难点的讲解,把知识点进行了概括性归纳,系统性较强。
定时巩固检测围绕本课的三个知识点,设计了14个题目练习,选择题中1、4、6、7、9综合性及灵活性强,应当精讲。
11-14题为材料题,11、14考查种姓制度,12题考查金字塔知识,13题考查汉莫拉比法典,都应该精讲,以巩固本课的学习。
【案例一】课时详解【课堂导入】“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这是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说明了古代埃及和尼罗河息息相关。
除了埃及,你还知道哪几个文明古国?她们诞生的相同地理条件是什么?尼罗河四大文明古国分别形成于什么时间?她们各自的发展史是怎样的?为什么称她们为文明古国?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久远而又神秘的时代吧。
【课前自主学习】【预习学案】1、埃及地处非洲的北部,滔滔不尽的河流经全境,古代埃及建造作为法老的坟墓。
其中金字塔是最大的,塔下建有保存法老的宫殿式坟墓。
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标志。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阶级利益的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
2、通过在世界历史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文明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的能力。
3、通过金字塔建筑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科学探索精神;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处理历史信息和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印度种姓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点,也是古印度文明标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导入新课。
2、充分发挥课文中地图的作用。
3、对重点内容,可以采用讨论、阅读等方式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和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2、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
【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教学方法】阅读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吗?(学生回答,教师利用课件在地图上演示: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
师:今天,我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走进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去领略她们灿烂的文明。
二、新授:(一)神奇的金字塔(教师演示第一目:神奇的金字塔和人面狮身像与金字塔图片,学生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壮观。
) 师:金字塔出现在古代哪一国度?学生:古代埃及。
师:埃及在哪里呢?学生:非洲东北部。
师:那一条河流流经埃及呢?学生:尼罗河。
(教师演示尼罗河)师: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有什么关系?(学生看书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演示、归纳)师:埃及地处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在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
历史初三上川教版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第一部分世界古代史第二学习主题亚非文明古国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撰稿人:朱福兴单位:重庆市大足区龙西中学时间:2018-2018年上学期版本:川教版印次:2018年6月成都第9次印刷第二学习主题亚非文明古国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及其共性,培养学生的概况能力。
2.掌握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奴隶制文明的代表,由此认识到:阶级社会的历史是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学习。
2.教师理清重点建构基础知识的问题,学生在回答中形成概念和观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奴隶制文明的辉煌成就,它们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起源。
2.认识到:阶级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重难点】1.重点:埃及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2.难点:种姓制度的性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讲授过程】【导入】我们经常听到“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它们是哪些国家,它们的社会性质是什么呢?〔让学生讨论后抽个别学生回答〕据说,在太空观察地球上的建筑物,有中国的长城,还有埃及的金字塔。
【新课】知识点一:古代埃及1.学生看书及地图掌握:古埃及发源于:流域游,位于洲。
2.古埃及最早的统一奴隶制国家产生于何时?都城在哪?3.埃及文明的象征是什么?为什么修建?地理位置在哪?最大的一座?得名原因?里面有什么?有何历史影响?4.讨论:我认为金字塔是这样修筑起来的知识点二:古巴比伦王国1.学生看书及地图掌握:古巴比伦发源于:流域,位于洲。
2.什么时间出现奴隶制国家?都城在哪?3.《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者、目的及内容分别是什么?又有何历史价值?知识点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教师简介印度史前文明。
2.学生看书及地图掌握:古印度发源于:流域,位于洲。
上古亚非文明考点名称:金字塔的国度∙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Pyramids)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
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
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
在埃及已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高地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
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为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
图特摩斯三世:古埃及新王国第十八王朝法老(约前1504~前1450在位)。
约公元前1504年继位,由哈特舍特谢普太后摄政,直到继位的第二十二年才正式执政。
此后20年间,他出征叙利亚、巴勒斯坦并向努比亚大规模扩张,埃及的边界线北进到叙利亚北端的幼发拉底河上的卡赫美什,南到努比亚境内的尼罗河第四瀑布,确立了古埃及史上版图空前庞大的帝国。
他自夸为胜利之王、诸国之王,大兴土木,美化首都底比斯,建凯尔奈克的阿蒙神庙。
在神庙墙壁上铭刻其军事远征的年代记,大肆炫耀其赫赫武功。
他将大批的战利品、奴隶和土地赠送给阿蒙神庙,助长了僧侣贵族的权势。
∙古代埃及:∙金字塔:∙金字塔之谜:金字塔其中最宏伟的当然是位于吉萨的胡夫金字塔(又叫大金字塔),它已成为埃及国家和文明的象征。
大金字塔总共由大约230万块石灰石和花岗岩垒叠而成,中间不用任何粘合材料。
而石块与石块之间吻合得天衣无缝,尽管历经4000多年的风吹雨打,石缝之间都插不进哪怕一把锋利的小刀。
每一方石块平均有2。
5吨,最重的达到100多吨。
以古埃及人当时的劳动力,它们是如何把巨大的石块开采出来,并且运到这里来?又如何把它们垒砌起来?何以抗拒时间的侵蚀直至今日?而且金字塔的底部四边几乎对着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误差小于一度。
古埃及人是怎么计算的这精确的呢?多少年来,大金字塔一直是人们探索而又无法确证的一个谜。
《上古亚非文明》广♦教材分析上古亚非文明共分为三个模块:神奇的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理解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等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亚非文明的影响。
♦教学目标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种姓等级;了解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汉谟拉比法典》的进步性和种姓制度的落后性;理解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等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亚非文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培养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理解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等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亚非文明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上古亚洲文明的历史,认识亚洲和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理解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古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世界历史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 - -----------【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
【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的落后性。
「♦课前准备、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导入新课我们用两年时间学习了中国历史,知道了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本期开始,我们要面向世界,走出国门,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上节课我们已到达了第一站,了解了世界人类的形成。
那么,我们的第二站就去考察上古亚非文明吧!上古即指奴隶社会的历史。
新课讲授一、神奇的金字塔1. 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学习专题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导学案川教版学习目标:1、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各自文明遗存。
2、理解人类早期文明——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
3理解文明成果是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是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存;难点是为什么说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折射出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
课堂导入:有一个谜语:在早晨有四条腿,到中午成两条腿,到傍晚又成为三条腿,这是什么?相传这个谜语源自希腊神话中的狮身人面怪物,他在路边用这个谜语刁难路人,猜不出者即被吃掉。
有谁知道这个狮身人面像坐落在哪里?自主学习:一、金字塔的国度:1、约公元前3000前,在非洲东北部流域一个统一的国家建立起来,这是人类最早的古文明之一。
2、古埃及的统治者俗称法老,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最大的一个陵墓是。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1、新月沃地指的是亚洲西部一个狭长肥沃地带,在沃地东部依两条河流形成农业区,叫,在世纪,王国的统治者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国家。
2、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有何影响?。
3、阅读第9页楷体字及第10页俗语,想想,这部法典,是维护哪些人的利益的?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亚洲南部,由于河的滋养,约年开始出现国家。
后来雅利安人侵入古代印度,把当地居民变为奴隶,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制度,史称。
其影响是,。
3、通过课本10页楷体字,说出种姓制度的几个等级及其顺序。
再结合11页表格,说说这几个等级的身份和职责。
4、12页“练一练”合作探究:1、11页“动脑筋”2、12页“活动与探究”(同时结合8/9/10页的地图)。
精讲点拨:1、金字塔是法老动用全国奴隶大兴土木而建,目的是延续生前的权威。
因此,金字塔也折射出古埃及的奴隶制阶级关系。
2、种姓制度是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特别是婆罗门阶层的特权地位,是古代印度社会的主要特征。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第二周班级:九()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把握古埃及和金字塔、巴比伦和《汉谟拉比法典》、印度奴隶制国家的成立和种姓制度2.熟悉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活着界历史上的地位和阻碍二、预习:自读教材,自主完成以下导学提纲:一、神奇的金字塔-古代埃及1.金字塔(1)用途: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作为______________。
(2)数量与散布:__________余座大小金字塔至今仍然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__________一带。
(3)特点:金字塔规模宏大,巍峨神奇。
__________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呈________形状,塔下建有保留法老“__________伊”的宫殿式墓室。
塔的四面正对__________方向,几乎没有误差。
(4)评判:金字塔建筑的__________和精湛的技术,表现出古埃及人令人惊叹的聪慧。
金字塔是古埃及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1. 古巴比伦王国古代西亚的两河(______________河和______________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
公元前_________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
公元前_________世纪,第六代国王_________统一两河流域,成立了壮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2.《汉谟拉比法典》(1)目的:为保护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成文法典。
(2)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姓制度-古代印度1.地理环境:________河和________流域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古老的印度文明。
2.种姓制度(1)含义: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________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
(2)内容: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_____个品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