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21.17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位置与方向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无论是在出行、游戏中还是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需要理解并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而在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位置与方向的学习也变得非常关键。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1. 位置的表示和认识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课程中,首先需要理解并掌握如何表示和认识位置。
位置的表示有很多种方式,比如直角坐标系、方位词、简单方向图等。
这些表示方式都是为了更清晰地描述事物的位置而设计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些表示方法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比如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在家具的安装过程中确定家具的位置等。
2. 方向的认识和判断除了位置的表示外,方向的认识和判断也是位置与方向课程的重点。
我们经常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来判断方向,比如在上学的路上,向左向右的分辨,或者在操场上活动时,向东向西的判断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对方向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而在数学课程中,方向的认识和判断也是以图形、文字和数字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位置与方向的应用在掌握了位置与方向的表示和认识后,下一步就是要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数学问题当中。
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理解和掌握与位置与方向相关的基本计算和推理能力。
比如在地图上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或者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导航问题时,都需要我们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来解决。
通过学习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位置与方向的认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这些知识和能力都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文章写手,我对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的课程有着深切的认识和理解。
这门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能力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年级下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第二单元的方向与位置可是一个既有趣又充满挑战的学习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方向和位置无处不在。
我们出门上学、去公园玩耍,或者和家人一起去旅行,都需要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要去的方向。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不知道东西南北,不懂得分辨前后左右,那可就会迷路啦!先来说说方向。
咱们最常提到的就是东、南、西、北这四个主要方向。
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傍晚又从西边落下。
当我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时,前面就是东,后面就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为了更方便地记住它们,还可以编个小口诀:“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除了这四个主要方向,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介于它们之间的方向呢。
比如说,当你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东边和南边的中间位置就是东南方向。
再讲讲位置。
位置就是说一个物体或者一个人在某个空间里所处的地方。
我们可以用“在……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这样的词语来描述位置关系。
比如,书在桌子的上面,书包在椅子的下面,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小花在小刚的后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方向和位置,小朋友们可以在教室里做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比如,老师说“请坐在南边的同学站起来”,或者“请把书放在桌子的左上角”,通过这样的练习,大家就能更清楚地明白方向和位置的概念啦。
在实际生活中,方向和位置的知识也非常有用呢。
比如,当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场,要找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店,就可以先看看商场的指示牌,上面会标明各个区域的位置和方向。
如果我们想去动物园,也要知道动物园在城市的哪个方向,才能选择正确的交通方式到达那里。
还有啊,当我们迷路了,不要慌张,可以问问路边的叔叔阿姨,或者看看路边的路牌,上面通常会有方向的指示。
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习方向和位置可能一开始会觉得有点难,但只要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就一定能够掌握这些知识。
希望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能够多多运用所学的方向和位置的知识,这样不仅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还能变得更加聪明和勇敢呢!比如说,小朋友们可以试着画一幅自己家的平面图,标清楚每个房间的位置和方向。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说课稿第【1】篇〗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体会确定物体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了解物体位置的方法。
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说教学重难:1、重难点:了解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课件: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多媒体课件说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1、介绍位置2、谈话导入(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1、教学例1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1)说一说主图中所说的含义:台风中位于A市东偏南30度方向,距离A市600千米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沿着直线向A市移动,(2)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3)理解题意,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图。
(4)、台风在A市的东偏南30度距离600千米的地方。
(5)、图例要弄懂。
(6)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台风中心在A市的什么地方?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物体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3、学习教学例2投影出示课本中主题图(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说一说本题的含义。
(3)互相讨论方法。
4、完成21页中的做一做。
1)你是怎样做的2)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表示物体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四、作业布置〖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说课稿第【2】篇〗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体会确定物体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了解物体位置的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9篇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一、教学内容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具体编排如下。
例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三、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难点: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五、教学时数: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例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速算100+0= 235+0= 0+319= 0+568=99-0= 154-0= 0×29= 0×78=0÷76= 0÷23= 49-49= 128-128=45÷9×3 45÷(9÷3) 25×4 ÷25×4二、设置情景探究新知1、苗苗小学正在举行一年一次的公园定向越野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如果你是赛手,首先要到一号点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2、质疑探究:(1)知道一号点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3)怎样走才能保证尽快地到1号点呢?引导学生明确1号点在固定的位置,我们可以把起点和1号点连起来,然后量一量这一连线与方向标的夹角再描述。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一、位置与方向的概念在数学和几何学中,我们经常需要描述和表示事物的位置和方向。
位置和方向是空间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学科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1 位置位置是指事物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或所处的位置。
在几何学中,我们通常使用坐标系来表示位置。
常用的二维坐标系是笛卡尔坐标系,使用两个坐标数值来表示一个点的位置。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位置可以表示为(Ax, Ay),其中Ax和Ay分别代表点A在x轴和y轴上的坐标。
1.2 方向方向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参考点或参考物的朝向。
方向可以用角度、向量或其他方式表示。
在几何学中,常见的表示方向的方式有向量表示和角度表示。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指定方向上的向量来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向量可以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
二、二维空间中的位置与方向2.1 二维空间坐标表示在二维空间中,我们可以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一个点的位置。
平面直角坐标系由两条相互垂直的坐标轴组成,通常表示为x轴和y轴。
点的位置可以使用一个有序对(x, y)来表示,其中x表示点在x轴上的坐标,y表示点在y轴上的坐标。
通过对坐标进行运算,我们可以描述和计算点的位置、距离和方向等。
2.2 方向的表示在二维空间中,方向可以使用角度或向量表示。
角度表示方式是常见的方式之一,可以使用角度的正负值来表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例如,正角度表示逆时针方向,负角度表示顺时针方向。
向量表示方式则更加常见,在二维空间中,向量通常用两个坐标数值表示,例如向量(3, 4)可以表示为从原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向上移动4个单位。
三、三维空间中的位置与方向3.1 三维空间坐标表示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可以使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表示一个点的位置。
空间直角坐标系由三条相互垂直的坐标轴组成,通常表示为x轴、y轴和z轴。
点的位置可以使用一个有序三元组(x, y, z)来表示,其中x表示点在x轴上的坐标,y表示点在y轴上的坐标,z表示点在z轴上的坐标。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知识点归纳
一、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
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用偏移角表示方向
1、东偏北30也可说成北偏东60,但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
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2、两个位置的方向是相对的,相对方向的角度不变,方向正好相反。
“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
“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三、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步骤:
1、从观测点沿着所确定的方向画一条射线;
2、把实际距离换算为图上长度;
3、用直尺画出图上长度,并标出被观测点的位置及名称.
画图要求:方向射虚线、标出偏移角。
刻度画小点、单位长一致。
位置涂粗点、名称旁边写。
四、描述路线图的方法(分段法)
1、先按行走路线确定起点,再确定行走的方向和路程,每走一段,都要说清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多远的距离,到达那里.
如:小明从出发,先沿方向走了千米,到达,然后沿方向走了千米,到达,再沿方向走了千米,到达。
2、要描述返程路线,可以根据去时的描述,把分段顺序倒过来,每段换成原来的相对方向即可,行走距离不变。
五、绘制路线图的方法(分段法)
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2、确定起点的位置
3、根据描述,从起点出发,找好方向和距离,一段一段地画.除第一段(以起点为观测点)外,其余每段都要以前一段的终点为观测点.
4、以谁为观测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十"字方向标,然后判断下一点的方向和距离.
每画一段路都要重新确定观测点、方向和距离.。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的课
这个单元主要是教授学生关于位置和方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以下是可能包括在这个单元中的一些课程内容:
1. 位置的描述: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位置词(如左,右,前,后,中间,旁边等)来描述物体或地点的相对位置。
2. 空间方位的理解: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地理方位词(如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或地点的绝对方位。
3. 图形和坐标系: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二维平面上的坐标系来表示和描述物体的位置。
4. 移动与方向的关系:教授学生如何根据给定的规则和方向指令来移动物体的位置。
5. 运用方向与位置的概念:教授学生如何运用位置和方向的概念来解决问题,如求解路径问题。
6. 探索三维空间:介绍学生三维空间的概念,并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三维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这个单元的课程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位置与方向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介绍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具体编排如下。
例1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
单的路线图。
三、编写特点
1.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
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
价值。
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段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具体编排
1. 主题图。
(1) 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及“公园定向运动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2) 注意: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教师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
2.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1) 例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注意: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 要使学第2 页
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2)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在图上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
3.例2。
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注意:可以灵活创设教学的情境; 对绘制的具体方法不必做统一要求,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绘制的方法; 最后,向学生介绍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
4.例3 及相应的“做一做”。
(1) 例3 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 “做一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注意:要让学生充分活动。
教师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画一些长方形,并联结对角线,量出各条线段的长度,标出角度,让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顶点上进行练习。
另外,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东偏南45°”也可以说是“东南方向”。
5.例4 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4,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做一做”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
注意: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条路线,并通过
多种方式确定每一段行进的方向、途经的主要建筑物和相应的距离。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由教师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线路,描述出行进的线路,供课上使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建议
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
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
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
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