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焙烤工艺学实验教案2011

焙烤工艺学实验教案2011

焙烤工艺学实验教案2011
焙烤工艺学实验教案2011

焙烤工艺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焙烤工艺设备基础操作及面粉特性评价 (1)

实验二土司面包的制作 (2)

实验三葡萄干面包的制作 (3)

实验四重油蛋糕的制作 (4)

实验五清蛋糕(海绵蛋糕)的制作 (5)

实验六酥性(曲奇)饼干的制作 (6)

实验七薄脆饼干的制作 (7)

实验八桃酥的制作 (8)

实验九泡芙的制作 (9)

实验一焙烤工艺设备基础操作及面粉特性评价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小麦粉面筋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及小麦粉中面筋含量的测定方法

2. 了解面团特性的测定方法。

二、原料及用具

原料:碘,碘化钾,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标准粉,普通粉,食盐。

用具:小搪瓷碗,20ml量筒,100ml烧杯,玻璃板,玻璃棒,带下口的5L磨口瓶及配套的玻璃管、橡皮管和螺旋水止,不锈钢盆等。

三、操作要点

(一)、面筋的形成

1.分别准确称量25g面粉

2.将称好的面粉放进容器加2%的盐水13ml用玻璃棒搅拌10min左右

3.搅拌中观察面团的粘性、光泽,用手试拉看其弹性,判断面筋是否形成。

4.在面筋完全形成后,继续搅拌,观察面筋被破坏的过程

5.对比不同面粉形成面筋的快慢

(二)、盐水洗涤法测面筋含量

1. 称样及和面(方法同上的1、2、3,用2%的盐水和面)

2. 盐水洗涤将面团放在手掌中心,开启盐水洗涤装置水止,使盐水缓滴至面团上,水流速控制在每分钟60-80ml,手指不断将面团压平卷回,洗至面筋团形成。(约5min)

3. 将已形成的面筋团继续用自来水冲洗、揉捏,洗净面筋中麸皮和淀粉,洗至面筋中挤出的水不能使碘化

钾变蓝为止。

碘-碘化钾溶液的配制:称取0.1克碘和1.0克碘化钾,用水溶解后再加水至250ml。

4. 用玻璃片将得到的面筋压干水:将面筋放在一块玻璃板上,用另一块压挤面筋,排出面筋中游离水,每

压一次后取下并擦干玻璃板,反复压挤到稍感面筋有粘板为止(约压15次)。称量湿面筋的重量

5. 将湿面筋放在滤纸上,烘干后测定干面筋的重量

6.对比不同面粉形成面筋的多少

湿面筋含量(%)= (湿面筋质量/ 所用面粉的质量)* 100%

干面筋含量(%)= (干面筋质量/ 所用面粉的质量)* 100%

(三)、面筋弹性及延展性测定

弹性分为强、中、弱三类。强弹性面筋不黏手,复原能力强;弱弹性面筋,粘手,几乎无弹性,易断碎。

面筋能够被拉长而不断裂,这种性质为延伸性。

称取4g湿面筋,在20-30°清水中静置15min,取出后搓成5cm长条,用双手的的食指、中指和拇指拿住两端,左手放在米尺零点处,右手沿米尺拉伸至断裂为止。记录断裂时的长度。长度在15cm以上为延伸性好,8-15cm为中等,8cm以下为差。

上等面筋:弹性强,延伸性好或中等;中等面筋:弹性强,延伸性差或弹性中等而延伸性好;下等面筋:无弹性,拉伸时易断裂或不易粘聚

四、思考题

怎样判断面粉是高筋粉还是低筋粉?

2. 对于土司面包的制作进行探索性试验,观察成品质量。

3.实验进行过程中对每一操作都应作详细记录,如各种原料的使用,成品数量,烘烤温度,时间等等。

4. 掌握烤炉的使用方法

二、原料及用具

原料:面包粉、酵母、改良剂、黄油、白砂糖、盐。

用具:调粉机、温度计、天平、不锈钢切刀、烤模、醒发箱、烤箱等。

三、内容及步骤

(一)基本配方

面包粉2000g ;酵母20g ;盐20g ;2 黄油40g ;糖360g ;水1200。

(二)生产流程

调粉→发酵→成型→醒发→烘烤→冷却→成品检验

(三)操作要点

1. 将所有材料称好,粉质过筛,液体过滤,待用。

2. 将配料中除黄油、水的全部原料投入调粉机中慢速搅1分钟,加水先慢速后快速搅打至面团面筋扩展成熟,投入黄油慢速搅拌至均匀。

3. 将打好的面团放于涂有油的烤盘上,揉至光滑,测温度,28℃为佳。用保鲜膜盖上,松弛10~20min.

4. 割成230g面团,揉至光滑,放入有盖的土司模。

5. 置于发酵箱内,箱内温度为35℃左右,相对湿度为80~90%,醒发时间为110~120min,观察生坯发起的最高点达到烤模上口90%即醒发成熟,立即取出。

6. 取出烤模,推入炉温已预热至200℃左右的烘箱内烘烤,至面包烤熟立即取出。烘烤总时间一般为25min 左右,注意烘烤温度。

8.冷却

出炉的面包待稍冷后脱出烤模,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

四、质量要求

1. 形态面包外型应圆润饱满完整,表面光滑,不硬皮,无裂缝。

2. 色泽表面呈有光滑性金黄色或棕黄色,四周底部呈黄色,不焦不浅,不发白。

3. 内部组织面包的断面呈细密均匀的海绵状组织,掰开面包呈现丝状,无大孔洞,富有弹性。

4. 口味口感松软,并具有产品的特有风味,鲜美可口无酸味。

5. 卫生表面清洁,内部无杂质

6. 理化指标酸度:5度以下水分:30~40%

五、思考题

1.如何控制面团温度?

2.面团搅拌过度对面团及面包有何影响?

2. 对于面包制作进行探索性试验,观察成品质量。

3.实验进行过程中对每一操作都应作详细记录,如各种原料的使用,成品数量,烘烤温度,时间等等。

二、原料及用具

原料:面包粉、酵母、改良剂、白砂糖、盐、葡萄干、黄油、奶粉。

用具:调粉机、温度计、台称、天平、不锈钢切刀、烤模、醒发箱、烤箱等。

三、内容及步骤

(一)基本配方

A: 面包粉1kg ;酵母13 g ;盐10 g ;糖30 g ;水0.6 kg。

B:面包粉2 kg ;盐30 g ;糖70 g ;水1.05 kg;奶粉60g ;黄油120g ;葡萄干350g ;改良剂 15g。

(二)生产流程

调粉→一次发酵→调粉→成型、静置→二次发酵→烘烤→冷却→成品检验

(三)操作要点

1. 将材料A放入搅拌缸中,慢速3分钟快速10分钟搅拌至成熟。

2. 将面团放入盒中,放进发酵箱进行发酵,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75~80%,发酵3~4min,待面团体积增大到3~4倍,有酒精味立即拿出。

3. 将葡萄干放入清水中浸泡20min,待用。

4. 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入搅拌缸,加入B组材料(葡萄干和黄油除外),搅拌至面团成熟时加入黄油,慢速搅拌均匀。

5. 将面团分成七份,搓圆,静置15分钟,

6. 整形:分别将小面团擀平,分成三份折叠,再擀平,将浸泡软的葡萄干均匀撒上去,卷起,收口朝下放入模中。

7. 将装有生坯的烤模,置于发酵箱内,箱内温度为36~38℃,相对湿度为85~90%,醒发时间为40~50min,观察生坯发起的最高点达到烤模上口90%即醒发成熟,立即取出。

8. 取出烤模,推入炉温已预热至上火205℃、下火200℃左右的烘箱内烘烤,至面包烤熟立即取出。烘烤总时间一般为25~35min。

8.冷却

出炉的面包待稍冷后脱出烤模,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

四、质量要求

1. 形态面包外型应圆润饱满完整,表面光滑,不硬皮,无裂缝。

2. 色泽表面呈有光滑性金黄色或棕黄色,四周底部呈黄色,不焦不浅,不发白。

3. 内部组织葡萄干分布均匀,面包的断面呈细密均匀的海绵状组织,掰开面包呈现丝状,无大孔洞,富有弹性。

4. 口味口感松软,并具有产品的特有风味,鲜美可口无酸味。

5. 卫生表面清洁,内部无杂质

6. 理化指标酸度:5度以下水分:30~40%

五、思考题

1.面团发酵成熟程度与成品的品质有何关系?

2. 简述面包生产中,表皮颜色过深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实验四重油蛋糕的制作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蛋糕生产的一般过程,掌握重油蛋糕的制作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 对于蛋糕制作进行探索性试验,观察成品质量。

3.实验进行过程中对每一操作都应作详细记录,如各种原料的使用,成品数量,烘烤温度,时间等等。

二、原料及器具

原料:鸡蛋、蛋糕专用粉、砂糖、奶油、蛋糕油。

设备器具:打蛋机、台称、蛋糕烤盘、远红外食品烤箱、小勺等。

三、内容及步骤

(一)蛋糕配方:

砂糖400g ;蛋糕粉500g;全蛋575g;黄油500g。

(二)制作过程:

1. 将配方中所有材料置于搅拌缸中,先慢速搅拌至所有材料混合均匀

2. 再快速搅拌8~10分钟,直到面糊状态为挑起成弯曲鸡尾状。最后慢速搅拌1分钟。

3. 迅速将面糊装装入烤模中,注意加至7~8成满即可。

4.入炉,放入已预热上火220℃,下火180℃的烤炉中,待表面着色后,用利刀划开顶部,同时将烘烤温度调至160~180℃,烤熟为止。

5. 出炉,脱模,冷却

四、质量要求

颜色:表皮呈棕黄色,无斑点。

外形:形态规范,厚薄一致,无塌陷和隆起,不歪斜。

组织结构:组织细密,质地松软,表皮不硬。

口感:口味香甜,松软可口。有纯正蛋香味。

五、思考题

蛋糕表面出现斑点的原因有哪些?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实验五清蛋糕(海绵蛋糕)的制作

一、目的与要求

1. 进一步理解蛋糕生产的一般过程,掌握海绵蛋糕的制作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 对于海绵蛋糕制作进行探索性试验,观察成品质量。

3.实验进行过程中对每一操作都应作详细记录,如各种原料的使用,成品数量,烘烤温度,时间等等。

二、原料及器具

原料:鸡蛋、蛋糕专用粉、砂糖、奶油、蛋糕油;盐;色拉油;鲜牛奶。

设备器具:打蛋机、台称、蛋糕烤盘、小排笔、远红外食品烤箱、小勺等。

三、内容及步骤

(一)戚风蛋糕配方:

A:全蛋500g ;糖200g ;鲜牛奶40g

B:蛋糕油20g ;蛋糕粉200g;盐2g ,泡打粉0.5g

C:色拉油4g

(二)工艺过程:

制作:

1. A混合拌匀(鲜牛奶只加三分之一),搅拌至糖融化

2. 慢慢加入B后快速搅拌4-5min,逐渐加入剩下的牛奶,至终点后慢速搅拌15~20分钟。

3. 快速加入C,慢速搅拌均匀。

4. 迅速将面糊装装入烤模中,注意加至7~8成满即可。(大概22个小纸膜),或一个第三号模

5.入炉,放入已预热上火200~210℃,下火180~190℃的烤炉烘烤15-20分钟,烤熟为止。

6. 出炉,脱模,冷却

四、质量要求

颜色:表皮呈棕黄色或金黄色,顶部稍深而四周及底部稍浅,无斑点。

外形:形态规范,厚薄一致,无塌陷和隆起,不歪斜。

组织结构:组织细密,蜂窝均匀,无大气孔,无生心,富有弹性,蓬松柔软。

口感:口味香甜,松软可口。有纯正蛋香味。

五、思考题

蛋糕冷却后表面塌陷或缩小的原因有哪些?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实验六酥性(曲奇)饼干的制作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中式糕点中酥类糕点制作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2. 了解酥类糕点制作的要点与工艺关键。

二、材料与用具

1. 材料:低筋粉;高筋粉;糖;黄油;鸡蛋。

2. 用具:不锈钢容器、模具、烤炉等。

三、内容及步骤

(一)配方:

低筋粉375g;高筋粉62.5g;糖125g;黄油230 g;鸡蛋2个。

(二)工艺流程:

糖、黄油混合→ 乳化→ 加蛋液搅拌→加面粉→擀成面皮→醒发→ 切割成型→装饰→烘烤→ 出炉→ 冷却→ 包装

(三)过程

1. 将黄油软化至半溶状态。和糖搅打拌匀。

2. 将鸡蛋液搅拌均匀,分3~4次加入拌匀。再加入面粉搅拌均匀。

3. 揉成面团后擀成扁平状,入冰箱冷藏2小时以上。

4. 拿出来后再擀平,用模具做出造型。小熊模具,可用牙签在饼皮上画出了小熊轮廓,然后用小刀刻出来。

5. 将做出造型的饼干坯摆进烤盘,放入预热160℃的烤炉烘烤15~20分钟,烤熟为止。

6. 烤好后拿出来。可以用融化的巧克力或奶油对它进行装饰,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后包装入袋。

四、质量要求

色泽:金黄色,无焦边,有油润感;

形状:块形整齐,厚薄一致,不缺角,不变形,不扭曲。

组织结构:组织细腻,有细密而均匀的小气孔,用手掰易折断,无杂质。

口感:甜味纯正,酥松香脆,无异味。

五、思考题

饼干裂缝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有哪些?

实验七薄脆饼干的制作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薄脆饼干的调粉原理,熟悉其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

二、材料与用具

1. 材料:低筋面粉;白砂糖;食盐;鸡蛋,芝麻适量色拉油122g。。

2. 用具:搅拌机,粉刷,刮刀,不锈钢盆,电炉,烤炉等。

三、内容及步骤

(一)配方:

低筋面粉100g ;白砂糖135g ;食盐1g ;蛋白130g;全蛋110g;芝麻适量;色拉油120g。

(二)工艺流程

低筋粉、盐、糖色拉油芝麻

↓↓↓

蛋和蛋清打发→打发→面糊调制→装盘→ 烘烤→脱模→冷却→成品→检验

(三)操作要点

1. 将蛋和蛋清快速打发。

2. 将低筋粉、盐和糖过筛,加入蛋液中拌匀后中速打发。

3. 加入色拉油,中速拌匀。

4. 入模:裱花袋将面糊挤入刷过油的烤盘中,注意要薄,饼干坯之间距离要宽。

5. 在饼干坯上均匀的撒一层芝麻

6. 烘烤:将装有生坯的烤盘置于已预热上火175℃,下火170℃的烤炉中烘烤,时间为为6~8分钟,至烤熟后立即取出。

7. 脱模、冷却:将出炉的蛋塔立即用铲子脱盘,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

四、质量要求

1. 色泽::浅黄色至黄色,均匀一致,面色与底色基本一致,表面有光泽。

2. 形态:外形完整,底部平整,大小、厚薄均匀一致,凹低面积不超过低面积的1/3。

3. 组织:层次分明,无大空隙。

4. 口味:松脆爽口,香甜耐嚼,具有该品种特有之口味,无异味。

5 .杂质:无油污,无杂质,每块饼干1mm以下黑点不超出2个。

五、思考题

1. 进一步掌握中式糕点中酥类糕点制作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2. 了解酥类糕点制作的要点与工艺关键。

二、材料与用具

1. 材料:小麦粉;白砂糖;猪油;色拉油;鸡蛋,苏打,芝麻。

2. 用具:搅拌机,粉刷,刮刀,不锈钢盆,模具,烤炉等。

三、内容及步骤

(一)配方:

小麦粉 500g;糖175g;猪油85g;色拉油90g;鸡蛋 8个;苏打粉 4g;芝麻适量

(二)工艺流程

面团调制→分割→置盘→烘烤

(三)操作过程

1. 将小麦粉放入盆中,中间扒个坑,加入油和鸡蛋,将油和鸡蛋拌匀。

2. 将白糖和苏打拌入鸡蛋油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乳化。

3. 将边上的小麦粉慢慢加入拌匀,擦透成团。

4、将面团擀至约1厘米厚的大片,制成直径约6厘米的圆饼,在饼中间按一个小坑。

5. 将圆饼整个上表面刷一层蛋液,在坑里洒少许芝麻,摆入烤盘,每个之间的间隔至少有一个直径大小。

6. 将烤盘放入预热上下火170度的烤箱,烤30分钟左右即熟

四、质量要求

色泽:金黄色,较均匀。

形状:形态规范,厚薄一致,不缺角,表面裂纹自然均匀,表皮薄而软。

组织结构:组织细密,蜂窝均匀,无杂质。

味道:入口酥松甜香,松软可口,无异味。

五、思考题

怎样使圆形的饼坯自然摊裂并形成裂纹?

1. 掌握西式式糕点作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2. 了解泡芙制作的要点与工艺关键。

二、材料与用具

1. 材料:黄油,水,高筋粉,吉士粉,鸡蛋,鲜奶油。

2. 用具:搅拌机,粉刷,刮刀,不锈钢盆,裱花袋,烤炉等。

三、内容及步骤

(一)配方:

黄油200g;鸡蛋 8-9个;高筋粉 250g;水300g,吉士粉25g,鲜奶油适量。

(二)工艺流程

(黄油+水+白糖)→煮料→静置→混合→成品煮沸,加入粉→搅拌,加入蛋液→挤出成型→烘烤→半成品冷却→添加馅料→成品

(三)操作过程

1. 将黄油和水煮开拌匀。

2. 分次加入高筋粉、吉士粉煮成熟面糊状。

3. 将煮熟的面糊倒入搅拌机中快速打至冷却。

4. 再分次加入鸡蛋液,快速搅拌均匀,搅拌好的面糊用手指挑起时应呈尖峰状。

5. 将面糊装入裱花袋中。

6. 烤盘上刷油,并撒上少许生小麦粉,将面糊挤在烤盘上,并做成相应的形状。

7. 将烤盘放入预热上火220度下火180度的烤箱,烤至金黄色即可。

8. 将鲜奶油打发好装入裱花袋中,用裱花袋挤入冷却后的泡芙外壳中,然后进行装饰。即得泡芙成品。

四、质量要求

色泽:金黄色,较均匀。

形状:形态规范,厚薄一致,表皮薄而软。

组织结构:组织细密,无生粉,无糖粒,无杂质,富有弹性。

味道:入口绵软甜香,松软可口,无异味。

五、思考题

简述泡芙制作工艺流程。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焙烤食品工艺学 英文名称:Baking Food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食品工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综合基础理论,了解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学生在学习本书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3.适应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4.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8学时,学分3分。 5.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加工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学 6.推荐教材:李里特,江正强,卢山编著,焙烤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李新华,董海州主编,粮油加工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具有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8.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总成绩为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与平时表现(作业、考勤等)之和。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70%。 二、教学内容及能力要求 绪论 了解和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学的范畴,发展历史与现状,焙烤食品的分类,以及其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焙烤食品原料学 第一节小麦粉 第二节油脂 第三节乳及乳制品 第四节糖 第五节蛋制品 第六节酵母 第七节疏松剂及面团改良剂 了解和熟练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常用原料的种类、特性及其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第二章饼干生产工艺 第一节饼干的分类及加工工艺 第二节面团的调制 第三节面团的辊轧与成型 第四节饼干的烘烤与冷却 了解饼干的分类,熟练掌握饼干的加工工艺。 第三章面包生产工艺 第一节概述

焙烤工艺学知识点总结2015版

焙烤工艺学知识点总结2015版 名词解释: 1、面筋: 面粉加入适量的水揉成面团,泡在水中30~60min,将淀粉及可溶性成分洗去, 剩下的有弹性像橡皮似的物质,即为湿面筋,烘干后即得干面筋,其主要成分是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 2、损伤淀粉:在小麦制粉时,由于磨的挤压、研磨作用,有少量淀粉的外被膜被破坏,即 为损伤淀粉。 3、吸水率是指面粉加水到粉质曲线到达500 Bu时所需的加水量,以面粉含水14%为基 础计算加水量。 4、面团形成时间:是指从零点(开始加水)直至粉质曲线达到峰值时所需搅拌的时间(PT) 5、稳定时间是指面团粉质曲线中心线首次到达500Bu和离开500Bu的时间之差(Stab), 主要反映面团的稳定性,既耐搅拌性能 6、弱化度指面团承受500Bu的阻力,与出现峰值12min后面团所承受阻力之差,用Bu 表示(wk)。弱化度表明面团在搅拌过程中的破坏速率,也就是对机械搅拌的承受能力,也代表面筋的强度。 7、降落数值:是反映小麦中α-淀粉酶活性的指标,以一定质量的搅拌器在面粉糊化液中下 降一段特定高度所需的时间来表示α-淀粉酶活性的。 8、反水化作用:糖含量超过20%,会形成高渗透压,不仅会夺走自由水,还会吸附淀粉与 面筋之间的结合水,使面筋不宜形成,使面团变软。 9、淀粉糊化:淀粉不溶于冷水,当淀粉微粒与水一起加热时,则淀粉吸水膨胀,其体积可 增大近百倍,淀粉微粒由于过于膨胀而破裂,在热水中形成糊状物,这种现象称为糊化作用,在65℃时开始糊化。 10、 填空题: 1、硬质红春小麦(hard red spring)、软质白冬小麦(soft white winter) 2、小麦粉蛋白含量:含量在8%~14% 3、面筋蛋白:麦胶蛋白、麦谷蛋白 4、搅拌好的面团应有以下特性:胶粘的流动性(Fluidity)塑性(Plasticity)弹性(Elasicity0 5、面粉的品质评价:粉质曲线、拉伸曲线、降落数值、面筋含量、烘焙品质与蒸煮品质 6、小麦粉品质的改善:溴酸钾、L-抗坏血酸(Vc)、偶氮甲酰胺(氧化剂) 谷朊粉(提高蛋白含量) 大豆磷脂、单甘脂、(乳化剂) 麦芽粉(0.2~0.4%)或α-淀粉酶(0.03~0.035%)(酶制剂) 焦亚硫酸钠(还原剂) 7、高筋面粉:蛋白含量11%~13%,中筋面粉:蛋白含量9%~11%,低筋面粉:蛋白含 量7%~9%, 8、奶油、黄油需18-21℃时加工 9、白砂糖精制的蔗糖晶体,纯度最高;饴糖:糕点中做抗晶剂淀粉糖浆:防止蔗糖结晶 返砂转化糖浆:主要利用其吸湿性 10、蛋白起泡性:30℃时

《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焙烤食品工艺学 课程代码:111104 学时数:64(其中课内实验学时数:34;课程综合实训学时数:0) [ 学分数:4 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知识目标 (1)获得必要的焙烤制品基础知识和基本加工技能,理解各类焙烤制品制作原理及概念。 " (2)对主要的焙烤制品的加工原理、生产状况、新产品开发和应用情况有具体的认识,并有获取国内外最新生产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在食品开发和生产中能正确选择配方、合理使用主要的食品原辅料2、课程技能目标 通过实践、实训为主导的教学与操作,使学生了解焙烤制品的原辅材料、工艺配方及基本加工理论和加工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其应用能力水平。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制定具体产品的工艺流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 3、职业能力目标 (1)能根据食品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食品原辅材料 (2)掌握面包、饼干、蛋糕、月饼的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根据不同的面包、饼干、蛋糕的品种选择工艺,根据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制作产品。 (3)能收集国内外有关的资料、信息。 ~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顶岗实习3部分组成,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占44%,实践(含实验和实训)36学时,占56%,顶岗实习6个月。

3、顶岗实习部分: 由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己联系到糕点厂、饼屋实习。 ] 四、学生学习指南 1、本课程最适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由教师、企业提出要求或任务,学生进行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要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2、根据课程操作性和工程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方式课时比较多。要求学生对各类焙烤制品要有整体认识。在学习中应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认真听,多练习,在操作中解决问题和难点。 3、在学习和操作中,学生要积极思考,经常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增强对技术的运用能力。 4、学生要提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中要有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在项目工程实践中除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外,还要锻炼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培养个人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焙烤工艺学试卷答案()

焙烤工艺学 1.焙烤食品:是以粮,油,糖,蛋等原料为基础,添加适当辅料,并通过和面成型,焙烤 等工序制成的口味多样,营养丰富的食品, 2.容重:小麦籽粒在单位溶剂中的质量,以克每升表示。小麦按容重分为5等。 3.降落数值:降落数值是指一定量的小麦粉或其他谷物粉与水的混合物置于特定粘度管 内并浸入沸水浴中,然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搅拌混合物,并使搅拌器在糊化物中从一定高度下降一段特定距离,自粘度管浸入水浴开始至搅拌器自由降落一段特定距离的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s)即为降落数值 4.沉降值: 沉降值是指小麦在规定的粉碎和筛分条件下制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悬浮 液,经固定时间的振摇和静置后,悬浮液中的面粉面筋与表面活性剂SDS结合,在酸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形成絮状沉积物,然后测定沉积物的体积,即为沉降值。 5.角质率 :角质,其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粉质,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凡角质 占籽粒横截面1/2以上的籽粒,称角质粒。 6.小麦清理流程:所谓清理流程就是小麦进机到入磨以前,按净粮的要求进行连续处理的 生产工艺流程,也称“麦路”。在设备完善的工厂中,还包括小麦的称重和下脚处理。 7.小麦清理的目的和意义:清理较小麦大或小的尘芥杂质和部分粮谷杂质;精选出荞子、 野草种子和大麦、燕麦;利用风选清除轻杂及尘土;利用打麦和刷麦,清理小麦表面; 利用磁选清除金属杂质; 8.散落性:即在一定角度(超过小麦的静止角度)的斜面上,不需要施加任何机械力量,小 麦籽粒能依靠本身的重力自上而下地自由流动。 9.小麦的自动分级:是由小麦与小麦、小麦与杂质间不同的物理特性,在小麦流动过程中

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10.湿面筋:面团在水中搓洗时,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灰分等成分渐渐离开面团而悬浮于 水中,最后剩下一块具有黏弹性和延伸性的软胶状物质,这就是粗面筋。粗面筋含水65%~70%,故又称湿面筋。 11.干面筋:湿面筋经烘干除水后即得干面筋。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被认为是影响面粉加工 品质的最重要因素。 12.出粉率:出粉率是单位重量籽粒所磨出的面粉与籽粒质量之比,即麦粉质量占供磨籽粒 质量的百分率。 13.面粉灰分:灰分是指小麦籽粒或面粉中的矿质元素氧化物占籽粒或面粉的百分率。 14.毛麦清理:从毛麦仓到水分调节之间的清理过程称为毛麦清理 15.水分调节:小麦的水分调节,就是通常所说的对小麦进行着水和润麦处理的过程,即利 用水、热作用和一定的润麦时间,使小麦的水分重新调整,改善其物理、生化和加工性能,以便获得更好的工艺效果 16.振动筛:利用物料与筛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在筛面振动的条件下对物料进行分级,物料 与筛面之间的相对运动是振动筛工作的必要条件。 17.小麦制粉:将小麦籽粒中的胚乳与麦皮(果皮和种皮)和胚分离,并研磨成粉的过程 18.损伤淀粉:在小麦制粉时,由于磨辊的挤压研磨作用,有少量的淀粉粒外膜被破坏。 19.起酥油 :是指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氢化油、酯交换油或这些油的混合物,经混合、冷却、 塑化而加工出来的具有可塑性、乳化性的固态或流动性的油脂产品。 20.可塑性是指固态油脂(人造奶油、奶油、起酥油、猪油等)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自身形

焙烤工艺学教学大纲word精品

《焙烤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焙烤工艺学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 执笔人:彭芳刚 、课程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0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 学分:2学分 二、课程概述 《焙烤工艺学》是食品工艺学的一个分支,焙烤食品泛指以谷物类作为基本原料,最后经焙烤工艺手段加工而成的一类制品。本课程以面包、饼干、蛋糕和中式糕点工艺作为讲课的主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焙烤制品的特点和焙烤食品的原辅料的基础上,掌握面包、饼干、蛋糕、糕点等焙烤食品加工原理、工艺、技术操作要点等方面知识,以带动同类焙烤食品工艺的学习,为学生从事焙烤相关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发展焙烤食品工业,开 拓焙烤食品市场,培养创新实用的新型人才。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1

第一章概述 教学内容: 1. 焙烤食品的概念和历史 2. 我国焙烤食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焙烤食品的特点和分类教学要求: 掌握焙烤食品的概念;了解焙烤食品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章原料 教学内容: 1. 小麦粉 2. 糖 3. 油脂 4. 其他原料 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原辅料的性质、功用和选用原则;掌握主要原辅料小麦粉、糖、油脂等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面包生产工艺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面包制作工艺 教学要求:掌握面包的制作原理。 第四章饼干生产工艺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各类饼干加工工艺流程 3. 面团的调制 4. 面团的辊扎 5. 成型 2

6. 烘烤 7. 冷却、包装 8. 各类饼干加工实例教学要求: 掌握饼干的基本特性及制作特点,掌握几种饼干的生产流程。 第五章糕点的生产工艺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糕点生产加工技术 3. 糕点加工器具及设备 4. 糕点生产实例 5. 糕点质量(感官)标准及要求教学要求: 掌握蛋糕的生产工艺和主要操作要点。 五、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考查(开卷考试)。 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构成包括考勤考纪、作业、课堂测验、实践环节及其他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 李丽特等主编,焙烤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参考书: 董海洲编,焙烤工艺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沈建福编,焙烤食品工艺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

焙烤工艺试验室实验室1讲课稿

焙烤工艺试验室实验 室1

食品实验室组织与管理 焙烤工艺实验室 院系: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200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01班组员: 2011年05月

目录 1. 焙烤工艺实验室概述 (2) 1.1焙烤工艺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 (2) 1.2 焙烤工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2) 2.焙烤工艺实验室建设规划 (2) 2.1 实验室任务的规划 (3) 2.2 实验室的房屋建设规划 (3) 2.2.1 实验室的选址 (3) 2.2.2 实验室的建筑要求 (3) 2.2.3 实验室的布局 (4) 2.2.4 实验室的安全规划 (5) 3.焙烤工艺实验室设备管理 (5) 3.1设备管理概述 (5) 3.2焙烤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6) 3.2.1 设备的分类编号和登记 (6) 3.2.2 设备的保管 (6) 3.2.3 设备的事故处理 (6) 3.2.4 设备的借入、借出、转让、调拨及报废 (7) 3.2.5 设备的使用日志 (7) 3.3焙烤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修 (7) 3.3.1 设备的合理和充分使用 (7) 3.3.2 设备的维修 (8) 4.焙烤工艺实验室环境管理 (8) 4.1实验室的通风 (8) 4.2实验室的采光 (8) 4.3 实验室的卫生 (8) 5.焙烤工艺实验室人员配备 (9) 6.焙烤工艺实验室的文件资料管理 (9) 6.1实验教学资料的管理 (9) 6.2 设备帐目的管理 (10) 6.3 仪器设备说明书及维修记录的管理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1) 摘要随着焙烤工业的发展,焙烤工艺试验室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做好高校焙烤工艺试验室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焙烤工艺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室建设规划、设备管理、环境管理、人员配备和文件资料管理等方面简单介绍焙烤工艺试验室的管理。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食品工艺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机械学和食品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利用、生产和贮运的种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学科。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归纳为: (1)研究充分利用现有食品资源和开辟食品资源的途径。 (2)探索食品生产、贮运和分配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控制途径。(3)改善食品包装,提高食品保藏质量,以便于输送、贮藏和使用。(4)创造新型、方便和特需食品。 (5)以提高食品质量和劳动生产成本为目标,科学地研究合理的食品生产组织、先进的生产方法及其合理的生产工艺。 (6)研究食品工厂的综合利用问题。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工厂生产的设备操作原理和生产工艺,以达到食品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化培养目标,从而使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能为食品生产和管理、产品贮运和营销以及新产品开发等环节服务,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 该课程的学习必须在完成前期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生物化学等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并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对本专业学生将来从事食品行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 通过《食品工艺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应知道该课程在食品工程专业中的性质、地位、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理解该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掌握食品工厂生产的设备操作原理和主要产品的制作技术;学会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去进行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食品工厂是怎样通过食品工艺原理对各类食品进行合理加工的,为设计符合现代食品生产工艺要求的工厂打好专业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课程标准另行编排。 (一)食品罐藏工艺总理论学时15,总实验学时10

(完整版)焙烤知识点2015.5(1)

《焙烤工艺学》复习知识点 第1章绪论 1.焙烤食品: 2.根据现有历史资料,人们普遍认为古埃及人发明了面包的制作方法。 3.工业化生产方便面的发源地在日本。 4.我国焙烤食品的发展趋势。 第2章焙烤食品原辅料及加工特性 1.生产面包、糕点、饼干的最主要原料是面粉。 2.生产焙烤食品所需的原辅料为基础材料和辅助材料两大类,其中基础原料包括谷物粉(以小麦粉为主)及水。辅助原料为:油、糖、蛋、奶、改良剂、甜味剂、酵母、盐、馅料、装饰料、营养强化剂、保健原料等。 3.面粉的化学成分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水分和少量的维生素和酶。 4.碳水化合物是小麦和面粉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约占面粉的重的75%,淀粉是面粉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约占面粉重的67%。 5.淀粉糊化和老化的概念,并举出生产中应用淀粉糊化和老化的典型食品例子。 淀粉糊化:淀粉在冷水中溪水膨胀,遇热后水分子从淀粉粒内部,使淀粉粒继续膨胀,其体积可增大至几倍至几十倍,最后破裂变为粘稠的胶体溶液,此现象称为糊化。啤酒发酵 淀粉老化:老化也成回生,凝聚,糊化的淀粉经冷却后,已经展开的散乱的胶束分子会收缩靠拢,于是淀粉制品由软变硬,这种现象称为老化。粉条,粉皮的制作 6.淀粉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a.淀粉水解发酵,产生气体,使面包等发酵产品体积膨大。 b.决定备考期间产生糊精的程度。 c.决定烘烤时的吸水量。 7.小麦中的蛋白质是构成面筋的主要成分,在焙烤制品生产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我国小麦蛋白质含量大部分在12%~14%,与世界上主要产麦国的冬小麦相比,蛋白质属于中等水平。 8.蛋白质在小麦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分布在胚乳中,而胚乳外层含量最多。 9.面粉中的蛋白质根据溶解性不同可分为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麦清蛋白、麦球蛋白和酸溶1 蛋白。 10.小麦中构成面筋的主要成分是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 11.麦谷蛋白:麦谷蛋白有较少的α-螺旋结构,肽链松散,分子结构比较松散,较麦胶蛋白吸水能力大;分子内有二硫键(—S—S—)、亚基间有二硫键、分子间也有二硫键连接,形成纤维状大分子,使麦谷蛋白不易流动,因此富有弹性,缺乏延伸性。 12.麦胶蛋白:由多种蛋白组分组成,蛋白分子内有二硫键,天然状态下呈结构紧密的球形分子。分子间通过次级键作用形成聚集体,具有特异的微纤丝结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绳索结构。麦胶蛋白没有麦谷蛋白的连接,具有良好的延伸性,缺乏弹性。即麦胶蛋白的二硫键主要在分子内形成,分子间通过次级键作用,这种连接使麦胶蛋白具有良好的良好的延伸性,缺乏弹性。13.麦谷蛋白形成的面筋有良好的弹性,筋力强,面筋结构牢固,但延伸性差。 麦胶蛋白形成的面筋有良好的延展性,缺乏弹性,有利于面团的整型操作,但面筋筋力不足,很软、很弱,弹性较差。

焙烤工艺学试卷答案

焙烤工艺学 1. 焙烤食品:是以粮,油,糖,蛋等原料为基础,添加适当辅料,并通过和面成型,焙烤等工序制成 的口味多样,营养丰富的食品, 2. 容重:小麦籽粒在单位溶剂中的质量,以克每升表示。小麦按容重分为5 等。 3. 降落数值: 降落数值是指一定量的小麦粉或其他谷物粉与水的混合物置于特定粘度管内并浸入沸水 浴中,然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搅拌混合物,并使搅拌器在糊化物中从一定高度下降一段特定距离,自粘度管浸入水浴开始至搅拌器自由降落一段特定距离的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s)即为降落数值4. 沉降值:沉降值是指小麦在规定的粉碎和筛分条件下制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悬浮 液,经固定时间的振摇和静置后,悬浮液中的面粉面筋与表面活性剂SDS结合,在酸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形成絮状沉积物,然后测定沉积物的体积,即为沉降值。 5. 角质率: 角质,其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粉质,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凡角质占籽粒横截 面1/2 以上的籽粒,称角质粒。 6. 小麦清理流程:所谓清理流程就是小麦进机到入磨以前,按净粮的要求进行连续处理的生产工艺流 程,也称“麦路”。在设备完善的工厂中,还包括小麦的称重和下脚处理。 7. 小麦清理的目的和意义:清理较小麦大或小的尘芥杂质和部分粮谷杂质;精选出荞子、野草种子和 大麦、燕麦;利用风选清除轻杂及尘土;利用打麦和刷麦,清理小麦表面;利用磁选清除金属杂质; 8. 散落性:即在一定角度(超过小麦的静止角度)的斜面上,不需要施加任何机械力量,小麦籽 粒能依靠本身的重力自上而下地自由流动。 9. 小麦的自动分级:是由小麦与小麦、小麦与杂质间不同的物理特性,在小麦流动过程中 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焙烤工艺学实验教案2011

焙烤工艺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焙烤工艺设备基础操作及面粉特性评价 (1) 实验二土司面包的制作 (2) 实验三葡萄干面包的制作 (3) 实验四重油蛋糕的制作 (4) 实验五清蛋糕(海绵蛋糕)的制作 (5) 实验六酥性(曲奇)饼干的制作 (6) 实验七薄脆饼干的制作 (7) 实验八桃酥的制作 (8) 实验九泡芙的制作 (9)

实验一焙烤工艺设备基础操作及面粉特性评价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小麦粉面筋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及小麦粉中面筋含量的测定方法 2. 了解面团特性的测定方法。 二、原料及用具 原料:碘,碘化钾,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标准粉,普通粉,食盐。 用具:小搪瓷碗,20ml量筒,100ml烧杯,玻璃板,玻璃棒,带下口的5L磨口瓶及配套的玻璃管、橡皮管和螺旋水止,不锈钢盆等。 三、操作要点 (一)、面筋的形成 1.分别准确称量25g面粉 2.将称好的面粉放进容器加2%的盐水13ml用玻璃棒搅拌10min左右 3.搅拌中观察面团的粘性、光泽,用手试拉看其弹性,判断面筋是否形成。 4.在面筋完全形成后,继续搅拌,观察面筋被破坏的过程 5.对比不同面粉形成面筋的快慢 (二)、盐水洗涤法测面筋含量 1. 称样及和面(方法同上的1、2、3,用2%的盐水和面) 2. 盐水洗涤将面团放在手掌中心,开启盐水洗涤装置水止,使盐水缓滴至面团上,水流速控制在每分钟60-80ml,手指不断将面团压平卷回,洗至面筋团形成。(约5min) 3. 将已形成的面筋团继续用自来水冲洗、揉捏,洗净面筋中麸皮和淀粉,洗至面筋中挤出的水不能使碘化 钾变蓝为止。 碘-碘化钾溶液的配制:称取0.1克碘和1.0克碘化钾,用水溶解后再加水至250ml。 4. 用玻璃片将得到的面筋压干水:将面筋放在一块玻璃板上,用另一块压挤面筋,排出面筋中游离水,每 压一次后取下并擦干玻璃板,反复压挤到稍感面筋有粘板为止(约压15次)。称量湿面筋的重量 5. 将湿面筋放在滤纸上,烘干后测定干面筋的重量 6.对比不同面粉形成面筋的多少 湿面筋含量(%)= (湿面筋质量/ 所用面粉的质量)* 100% 干面筋含量(%)= (干面筋质量/ 所用面粉的质量)* 100% (三)、面筋弹性及延展性测定 弹性分为强、中、弱三类。强弹性面筋不黏手,复原能力强;弱弹性面筋,粘手,几乎无弹性,易断碎。 面筋能够被拉长而不断裂,这种性质为延伸性。 称取4g湿面筋,在20-30°清水中静置15min,取出后搓成5cm长条,用双手的的食指、中指和拇指拿住两端,左手放在米尺零点处,右手沿米尺拉伸至断裂为止。记录断裂时的长度。长度在15cm以上为延伸性好,8-15cm为中等,8cm以下为差。 上等面筋:弹性强,延伸性好或中等;中等面筋:弹性强,延伸性差或弹性中等而延伸性好;下等面筋:无弹性,拉伸时易断裂或不易粘聚 四、思考题 怎样判断面粉是高筋粉还是低筋粉?

焙烤食品工艺学作业题

化学化工学院食品111 19xx 焙烤食品工艺学作业题: 1.什么叫面筋,它是怎样形成的?面筋含量的多少和性能对不同焙烤食品的品质有什么影响(针对面包、饼干分别阐述)。 面筋就是面粉中的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吸水膨胀后形成的浅灰色柔软的胶状物。 面筋的形成: 将小麦面粉加水调和成面团,面团在水中搓洗时,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灰分等成分渐渐离开面团而悬浮或溶解于水中,将调制好的面团用水冲洗,洗去淀粉及水溶性的成分后,剩下的具有粘性、弹性和延伸性的软胶状物质就是湿面筋。 制作面包要求选用含面筋高、弹性和延伸性都好的面粉。高筋面粉因蛋白质含量高、伸展性佳,使得面团在发酵过程中,气体的保存性好,使得面包体积好同时也因高筋面粉中蛋白质含量高,使得面包经焙烤后表皮具有良好的色泽;面筋含量高的面团,所做出的面包韧性大,表皮结构好,面包组织好,内部颜色洁白、有丝状光泽,且面包具有麦香味,口感较佳。而用低筋面粉做出来的面包因蛋白质含量低且性质软,使得面包体积小,表皮色泽不佳,表皮薄、软且凹凸不平,易形成鱼鳞般;低筋面粉伸展性与弹性不佳,造成面包组织粗糙颗粒分布不均匀,口感不好,不但不具香味,而且无弹性、黏牙。 制作饼干则要求弹性、韧性、延伸性都不高,但可塑性良好的面粉,一般选用低筋面粉。 (1)韧性饼干一般采用中筋小麦粉制作,其面筋弹性中等,延伸性好,面筋含量较低,可使得制作出来的韧性饼干表面较光洁,香味淡雅,口感较硬且松脆,饼干的横断面层次较清晰; (2)酥性饼干在生产时的面团是半软性面团,面团弹性小塑性较大,饼干块形厚实而表面无针孔,形态不收缩变形,口感酥松;

(3)苏打饼干选用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高或中等,面筋为宜,弹性强或适中,由于含糖量较少,呈乳白色略带微黄色泽,口感松脆; (4)半发酵饼干既有发酵饼干的性质,又有韧性饼干的脆性特点,选用饼干专用小麦粉或优质精制小麦粉,弹性中等,延伸性25-28cm,如果面筋筋力过强,易造成饼干僵硬,易变形;面筋筋力过小,面团发酵时持气能力较差,成型时易断片,产品易破碎,所以要恰到好处。 2.什么是糖的反水化作用?对面筋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糖的反水化作用: 高浓度的糖液具有很高的渗透压和很强的吸水能力,在和面过程中,由于糖的吸湿性,它不仅吸收蛋白质胶粒之间的游离水,还会造成胶粒外部浓度增加,使胶粒内部的水分产生反渗透作用,从而降低蛋白质胶粒的吸水性,阻止蛋白质水化形成面筋,这就是糖的反水化作用。 糖的反水化作用对面筋的形成的影响: 在酥性饼干盒糕点制作时使用大量的糖,利用糖的反水化作用使得蛋白质胶粒外部浓度增加,胶粒内部的水分产生反渗透作用,降低了蛋白质胶粒的吸水性,从而限制面筋的发展,以降低面团的弹性,增加可塑性,保证产品的疏松度,防止产品变形。在面包面团的调制中,大量的糖同样也会妨碍面筋的形成,降低面团的弹性,同时还会降低面团吸水量。 3.油脂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有哪些? 油脂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1)起酥作用: 油脂用于焙烤中使产品酥松柔软或产生层次,结构脆弱易碎,因而松软可口,咀嚼方便,入口易化。 (2)充气功能:

焙烤工艺学

1焙烤基础原料:包括谷物粉(以小麦为主)及水;辅助原料:包括糖、蛋品、乳品、油脂、改良剂、甜味剂、酵母、盐各类馅料、装饰料、营养强化剂、保健原料等。 2淀粉糊化:淀粉在冷水中吸水膨胀,遇热后(大于55度),水分子进入淀粉粒内部,使淀粉粒继续膨胀,其体积可增大几倍至几十倍,最后破裂变为黏稠的胶体溶液。 3淀粉老化:也称回生,聚集。糊化的淀粉经冷却后,已经展开的的散乱的胶束分子会收缩靠拢,于是淀粉制品由软变硬。 4碳水化合物占面粉中的75﹪,淀粉占面粉中的67﹪,分为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其性子水解作用。 5淀粉在焙拷中作用:①淀粉与面筋形成一个完整的面团②淀粉是面筋的稀释剂③淀粉水解发酵,产生气体,使面包等发酵产品体积膨大④决定焙烤期间产生糊精的度⑤决定焙烤时的吸水量。 6小麦中的Pro分为麦胶蛋白、麦谷、麦球、麦清、酸溶五种,前两种形成面筋,后三种麦谷Pro,分子较大,具有良好的弹性,延展性交差,麦胶与其相反。 7麦谷与麦胶Pro的区别:①麦谷Pro趋向于形成分子间的二硫键,而麦胶Pro的二硫键主分子内形成②麦谷Pro分子结构比较松散,而麦胶Pro呈结构紧密的球形分子,这是麦谷Pro吸水能力远大于麦胶Pro的原因。 8面粉的烘焙品质是由Pro的数量、质量两方面决定的,一般来说,面粉所含Pro越高,则做出的面包体积越大,反之,越小。 9麦胶Pro形成的面筋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但缺乏弹性,有利于面团的整型操作,但面筋筋力不足,很软很弱,使成品体积小,弹性较差。如果含量过多,则造成面团太软弱,面筋网络结构不牢固,持气行差,面团过度膨胀,导致产品出现顶部塌陷,变形的不良结果。 10麦谷蛋白形成的面筋则有良好的弹性,筋力强,面筋结构牢固,但延伸性差。如果麦谷蛋白含量过多,则造成面团弹性、韧性太强,无法膨胀,导致产品体积小,或因面团韧性和持气性太强,面团内气压大而造成产品表面开裂现象。 11在面粉蛋白质数量相差很大时,以数量为主;在数量相差不大时,以质量为主,这是面团的选择原则。 12.面筋主要由水、麦谷蛋白和麦胶蛋白所组成 13.根据湿面筋含量及工艺性能,将小麦粉分为4等:高筋粉(>30%)、中筋粉(26%-30%)低筋粉(<20%) 14蛋白质的水溶液称为胶体溶液或溶胶,溶胶性稳定,不易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如溶胶浓度增大或温度降低,蛋白质溶胶失去流动行而成为软胶状态,这个过程叫蛋白质的胶凝作用,所形成的软胶叫凝胶,进一步失水成为固态的干凝胶,面粉中的蛋白质即属干凝胶。15.面筋的形成机理:面筋的形成主要是面筋蛋白质吸水膨胀的结果。当面粉和水揉成面团后,由于面筋蛋白质不溶于水,其空间结构的表层和内层都存在一定的极性基因,这种极性基因很容易把水分子先吸附在面筋蛋白质单体表层,经过一段时间,水分子便渐渐扩散渗透到分子内部,造成面筋蛋白的体积膨胀,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吸水膨胀。 16影响面筋形成的主要因素:1温度 2放置时间3面粉的质量 17 面筋的工艺性能:1延伸性2可塑性3弹性4韧性5比延性 18.α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不能水解支链淀粉分子中的α-1.6糖苷键。其是从分子内部进行水解的属内酶。 19 β-淀粉酶.是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末端开始,属外酶。 20测定面团延伸性的一起主要有拉伸仪和吹泡仪 21.面团吹泡仪:P和W数值越小,面团的劲力愈强。 22面粉吸水率是检验面粉焙烤品质的重要指标,它是指强调单位质量的面粉或面团所需的

0焙烤食品生产技术实验指导讲义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焙烤食品生产技术实验指导讲义 食品加工教研窒编 二○○五年九月

目录 实验一小圆蛋糕的制作 (3) 实验二戚风蛋糕制作 (4) 实验三海绵蛋糕的制作 (5) 实验四裱花蛋糕的制作讲解和实验 (7) 实验五主食面包制作 (11) 实验六土司面包的制作 (13) 实验七花色面包制作 (15) 实验八广式月饼的制作 (21) 实验九苏式月饼制作 (23) 实验十酥性(曲奇)饼干制作 (25) 实验十一韧性饼干制作 (26) 实验十二蛋塔制作 (28)

实验一小圆蛋糕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了解小圆蛋糕生产的一般过程。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 实验进行过程中对每一操作都应作详细记录,如各种原料的使用,成品数量,烘烤温度,时间等等。 2. 掌握烤炉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料及所用设备器具 原料:鸡蛋、低筋粉、砂糖、蛋糕油、饴糖、泡打粉、添加剂等。 设备器具:小型调粉机、台称、蛋糕烤盘、小排笔、远红外食品烤箱、打蛋搅拌棒、小勺。 每组实验用原料配方:糖500g ;水310-350ml ;面粉700g ;鸡蛋600g ;蛋糕油15-17g ;香兰素1.5g ;泡打粉3.5-4g。 四、操作步骤 1. 打蛋:打蛋后用打蛋机高速搅拌蛋液5-10min,至均匀 2. 加糖:慢慢加入糖和蛋糕油。高速搅拌,3-5min 3. 将筛好的泡打粉、香兰素和面粉一次加入,再加入水,先中速搅打1min,再改为慢速搅打至均匀。 4. 焙烤:生料上小圆蛋糕烤盘,开始上火低,下火高(180-190℃/200-210℃)。依据上色时间,至焙烤后期,选择上火高,下火低(200-210℃/180-190℃),料熟后取出。 五、质量要求 色泽呈淡黄或黄色,均匀,香甜,形状规整。 六、作业 1. 完成实验报告 2. 讨论题 ①蛋液的比例较小时对制品有何影响? ②为什么在家面粉时不宜用力搅拌? ③烤箱预热的作用是什么?

焙烤食品工艺学

绪论 烘烤食品——以小麦等谷物粉料为基本原料,通过发酵,高温焙烤过程而熟化的一大类食品叫烘烤食品。 焙烤食品的历史:国外最早在古埃及,国内:三国,北魏,元代,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 第一章(重点) 小麦分类:按生长条件1.冬小麦(温带)2.春小麦(寒带) 白色(硬质粒,软质粒)红色(硬,软质粒),混合色(硬,软质粒) 硬质粒与软质粒区别: 硬质粒又叫角质粒,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品质好,筋力强,细胞排列整齐有序。 软质粒又叫粉质粒,筋力弱,排列无序。 为什么面粉中的水分不能太高? 小麦籽粒的形态特征 皮层:9%,主要是纤维素 糊粉层:3-4%,主成分色素和蛋白质 胚乳淀粉层:80-86%,薄壁细胞组成,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 籽粒 胚(胚芽):脂肪,维生素,蛋白质 物理与化学性质:千粒重,容积重都是越大,小麦越好。(看期中试卷) 小麦的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 小麦粉的化学性质:1. 淀粉(支链多于直链) 2. 蛋白质:a.面筋蛋白: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 b. 非面筋蛋白:球蛋白和麦白蛋白 面筋蛋白:不溶于水,可形成面筋,麦胶蛋白:伸展性、粘性好,但无弹性 麦谷蛋白:弹性好,但无延展性 3. 脂质:胚芽,糊粉层,2-4%,不饱和脂肪酸,加工时要除去 面筋定义:面团在水中搓洗时,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灰分等成分渐渐离开面团而悬浮于水中,最后剩下一块具有粘性、弹性和延伸性的柔软性的胶状物就是面筋。 可将面筋分为以下三类:(重点) 优良面筋:弹性好,延伸性大或适中; 中等面筋:弹性好,延伸性小,或弹性中等,延伸性适中; 劣质面筋:弹性小,韧性差,由于自身重力而自然延伸和断裂,还会完全没有弹性,或冲洗面筋时不黏结而冲散。 简答:形成面筋的蛋白是哪两种?各自有何特性?如果麦胶蛋白或麦谷蛋白太多,各自会导致什么后果?(重点) 答:面筋蛋白: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 麦胶蛋白:伸展性、粘性好,但无弹性 麦谷蛋白:弹性好,但无延展性 面粉内所含蛋白质越高,制作出的面包体积越大,反之越小。 如果麦谷蛋白过多,势必造成面团弹性、韧性太强,无法膨胀,导致产品体积小,或因面团韧性和持气性太强,面团内气压大而造成产品表面开裂现象。 如果麦胶蛋白含量过多,则造成面团太软弱,面筋网络结构不牢固,持气性差,面团过度膨胀,导致产品出现顶部坍塌、变形等不良结果。

焙烤考试资料

概论 一、焙烤食品的定义与分类 ?焙烤食品是指以谷物或谷物粉为基础原料,加上油、糖、蛋、奶等一种或几种辅料, 采用焙烤工艺定型和成熟的一大类固态方便食品。 2.焙烤制品的特点: ?以谷物原料为基础 ?以油、糖、蛋为主要辅料 ?主要以烘焙工艺进行定型、成熟 ?方便食品 ?固态食品 3.焙烤食品分类 ?按生产工艺特点分类 ?面包、饼干、糕点、蛋糕、松饼 ?按发酵和膨化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 ?用酵母发酵的制品 ?用化学方法膨松的制品 ?利用水分气化进行膨化的制品 混合技术:混合是在配方确定之后的第一个操作,将配备的原辅材料进行机械混合,使之达到吸附、浸出、溶解,通过互相作用形成良好的接触而成为一体。 混合过程的类型 对流混合:这是对于互不相溶成分的混合 扩散混合:这是对互溶物料的混合 剪力混合:是利用剪力的作用使配料的各成分被拉成越来越薄的料层,使其中一种成分所占的区域越来越弱,从而获得均匀的混合体在调制高粘度浆体或塑性固体时,都是依靠剪力混合来完成的 乳化:乳化是一种特殊的混合操作,是将两种不相溶的液体进行混合,使一种液体中的微粒粉碎成细小球滴,而后分散到另种液体的微粒之中,而成为乳化液,在焙烤食品原料混合中,大多数乳化液为水与油的混合液,不过水相不一定是纯水,可能含有糖、盐或其他有机物或胶体。乳化方法:添加乳化剂、利用均质机 膨松技术:微生物发酵法、化学膨松法、物理膨松法 第二章焙烤食品主要原辅料 一、面粉 (一)小麦粉品质种类 ?我国现行专用面粉质量标准 –面包粉:湿面筋值为32~36度 –面条粉:湿面筋值为26~32度 –饼干粉:湿面筋值为22~28度 –糕点粉:湿面筋值为18~24度 (二)、面粉的作用 1.形成产品的组织结构 ?2.为酵母菌提供发酵所需的能量 (三)、面粉的化学组成及加工特性 1.面粉的化学组成 (1)蛋白质

焙烤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面包

实验一、面包制作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并掌握面包制作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通过试验了解糖、食盐、水等各种食品添加剂对面包质量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以面粉为主料,加入水、酵母、食盐和少量砂糖制成面包 三、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 1、原材料:面包粉、砂糖、黄油、活性干酵母、盐、鸡蛋、面包改良剂、泡打粉、水等。 2、仪器设备:和面机、醒发箱、烤箱、烤盘、台秤、面盆、烧杯等。 四、实验原理: 面包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加以酵母、水、蔗糖、食盐、食品添加剂等辅料,经过面团的调制、发酵、醒发、整形、烘烤等工序加工而成。面团在一定的温度下经发酵,面团中的酵母利用糖和含氮化合物迅速繁殖,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面团体积增大,结构酥松,多孔且质地柔软。一次发酵法是一种传统的制作方法,又称直捏法、直接面团法等。其特点:比多次发酵法具有生产周期短,节省人力、动力和所需设备厂房,发酵损失少等优点。本次实验是采用的是后糖后盐法,先将除食盐和70%的糖调制成面团,发酵2h后,再加入食盐和70%的糖搅拌捏合。 五、实验流程与步骤 1、配方 主食面包标准配方见下表,仅供参考。 主食面包标准配方 1

第一次调粉百分比量(g)第一次调粉百分比量(g) 高筋面粉90% 1000 奶粉3% 33 朊谷粉10% 100 糖 5.7% 62.7 酵母2.2% 24.2 黄油8% 88 面团改良剂1% 11 泡打粉2% 22 水50% 525 甜茶粉0 0 第二次调粉加入剩余的13.3%的糖146.3g ,1%的食盐11g。 主食面包标准配方 2 第一次调粉百分比量(g)第一次调粉百分比量(g) 高筋面粉90% 1000 奶粉3% 33 朊谷粉10% 100 糖 5.7% 62.7 酵母2.2% 24.2 黄油8% 88 面团改良剂1% 11 泡打粉2% 22 水50% 525 甜茶粉2% 22 第二次调粉加入剩余的13.3%的糖146.3g ,1%的食盐11g。 主食面包标准配方 3 第一次调粉百分比量(g)第一次调粉百分比量(g) 高筋面粉90% 1000 奶粉3% 33 朊谷粉10% 100 糖 5.7% 62.7 酵母2.2% 24.2 黄油8% 88 面团改良剂1% 11 泡打粉2% 22 水50% 525 甜茶粉4% 44 第二次调粉加入剩余的13.3%的糖146.3g ,1%的食盐11g。 主食面包标准配方 4 第一次调粉百分比量(g)第一次调粉百分比量(g) 高筋面粉90% 1000 奶粉3% 33 朊谷粉10% 100 糖 5.7% 62.7

焙烤食品工艺学简答题

简答题 1.焙烤制品的特点: (1)凡是焙烤食品都是以谷物为基本原料; (2)凡是焙烤食品都以油、糖、蛋或其中1-2种为基本辅料;(3)凡是焙烤食品的成熟或定型工艺都采用焙烤工艺;(4)凡是焙烤食品是不经调理就可直接食用;(5)凡是焙烤食品的状态为固态。 2.面筋的物理特性: 面筋的物理特性包括弹性、韧性、延伸性、可塑性四方面:(1)弹性是指面团被拉伸和压缩时能够恢复其原有状态的性质。(2)韧性是指阻止面团拉伸或压缩的力。 (3)延伸性是指面团被拉长到一定程度而不断裂的性质 (4)可塑性指面团被拉伸和压缩后不能够恢复其原有状态的性质 3.糖在焙烤制品中的作用⑴增加制品的甜味⑵是酵母的能源 ⑶增加制品的表面颜色⑷增加制品的风味⑸增加制品的营养⑹调整面团的胀润度 ⑺抗氧化作用⑻抑制细菌增殖 4.油在焙烤制品中的作用:(1)油脂的可塑性(2)油脂的溶合性(3)油脂的起酥性(4)油脂的风味和营养(5)调整面团的胀润作用 5.乳制品在焙烤制品中的作(1)增加制品的风味及滋味(2)增加制品的营养(3)有利于发酵(4)增加外表颜色 (5)改善面团的加工性能 6.疏松剂的作用 (1)使制品易于咀嚼(2)增加美味(3)有利于消化 7.面包能成为人们主食的特点有哪些(1)营养价值高(2)消化吸收率好(3)耐储存(4)食用方便 (5)适合大批量生产8.面团调制的目的 (1)使各种原料充分分散和混合均匀(2)加速面粉吸水而形成面筋(3)促进面筋网络的形成(4)拌入空气有利于发酵 9.面包面团发酵适度的判断方法有哪些 (1)手撕法用手撕开面团看内部的状态内部程丝瓜瓤子状时为发酵适度,丝状不明显为发酵不足,丝状发粘为发酵过度 (2)手插法用手指插入面团迅速抽出,看留下孔洞的变化,如立即回弹则发酵不足,如无大变化则发酵适度,如孔洞继续下限则发酵过度 (3)手拍法用手拍打面团当感觉含气丰富时为发酵适度,感觉弹性很大则发酵不足,感觉发粘则发酵过度 (4)观察法当面团体积升到最高点刚刚下落为发酵最佳 10.面包醒发适度的判断方法 (1)观察体积法当醒发后的面包坯的体积达到成品面包体积80%,有些特殊制法还要达到95%,为醒发适度;(2)观察膨胀倍数法当醒发后的面包坯的体积达到醒发前3-4倍为醒发适度 (3)观察透明度和手感法面团由不透明的发硬,逐渐随膨胀,面团变得柔软,由于气泡膜的胀大和变薄有半透明的感觉,用手指轻摸有轻柔感为醒发适度 2.简述韧性饼干面团的调制过程。 (1)韧性面团的要求韧性面团韧性面团要求具有较强的延伸性,适度的弹性柔软而光滑,并且要求有一定程度.可塑性,成品饼干有一定的账发率

焙烤食品的发展史与发展趋势

《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论文 焙烤食品的发展史与发展趋势 学生姓名:左智勇 学号:20094061306 任课教师:刘远洋 所在学院:食品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各项得分 格式、内 摘要、关键词 有否自己观点趋势与发展文献格式数量可读性容 成绩:

焙烤食品的发展史与发展趋势 摘要:焙烤食品是以面粉、蔗糖、油脂为主要原料,经过焙烤工艺制作的一类方便食品。焙 烤食品从广义上讲,泛指用面粉及各种粮食及其半成品与多种辅料相调配,经过发酵或直接用高温焙烤、油炸作为熟制方法的一系列食品,如饼干、面包、蛋糕、糕点、月饼、方便面、膨化食品等。焙烤食品从狭义上讲,多数焙烤食品亦属于西式糕点,如饼干、面包、蛋糕、小西点等。本文先从烘焙食品行业的发展史入手,接着揭示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焙烤食品、发展史、发展趋势、全谷物、功能性 一、焙烤食品发展史简介 焙烤食品的种类繁多,主要有月饼、面包、饼干、蛋糕、及糕点等。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以多种方式生产各式各样的焙烤制品。我国和古埃及是最早使用和生产焙烤食品的国家。在古埃及的坟墓中以及古罗马的庞贝古迹中都曾发现木乃伊化的酵母发面面包。《圣经》中记载了有关食用发面的和不发面的面包的法律,说明希伯来人已懂得发面技术。中国发面技术的历史也较早。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饼法》中记载了以小麦粉(酵或不酵)、油脂、蜜、乳等原料制成的“髓饼”。元代天历三年(1330)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就详细记载了用酵面和碱发面的蒸饼方法。这是利用野生微生物产酸产气发面的方法。 1.月饼 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以后成为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西湖游览志》称:“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东坡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赞誉月饼。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月饼配料讲究,皮薄馅多,美味可口,花色繁多,不易破碎,便地携带,也易于保藏,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