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0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言输出技能,同时也是学生的弱项。
通过对大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错误进行了归纳分析,本文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关键词]:习作中的错误写作能力写作教学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们表达思想的方式之一。
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
然而,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尽管广大的英语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花费了不少心血,但效果并不理想。
为此,笔者首先分析学生习作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并就自己的体验谈谈对写作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句子层面的错误句子层面的错误包括语法、谴词等错误,其中因词性混乱而犯的错误出现率最高(万华,2004),其次,语序、时态、人称代词、从句方面的错误也比较多。
2.语篇层面的问题语篇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结构不严密,语篇前后不连贯,衔接错误,内容不完整等。
3.语体层面的错误语体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式英语(chinglish)和非正式语用于正式的书面。
其中,中式英语是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导致作文低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写作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中的问题主要在于基础知识薄弱,语感不强,欠缺对于语句、篇章安排方面的知识。
这与我们在教学中长期采用重成果的教学模式(product-oriented approach)以及学生缺乏对写作的兴趣有关。
成果教学法是一种以传统技法传授为出发点,以学生一次性成稿为终结的教授方法。
该教学模式强调语法、句法、词汇和拼写等句子层面上的教学,操作主要分三步: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
这就将写作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心理认知、社会交互和思维创作过程(邓鹂鸣,2003)狭隘地理解为对语言表达形式的简单操练,学生是在孤立的环境下学习写作,以阅读别人的作品然后模仿为主,第一稿通常也是最后一稿,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过程往往被忽略。
英语写作最常见的九大问题及其对策有些学生在考试时一见到作文题,便感到很对自己的胃口,觉得有很多内容要写。
于是乎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写着前一句想着后一句。
往往前句尚未写完便接上了后一句,辛辛苦苦写了一大堆,犹觉余意未尽。
结果令判卷的教师头疼不己,无法继续往下看。
原因就在于这种没有构思、未理提纲的作文章法太乱,语言质量差。
无论是四、六级考试还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我国的作文试题都是规定式作文〔controlled的writing〕,这跟国外考试〔如toee〕不一样。
因此,写作时必须按给出的提纲或提示去写,任何过于放任自由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更不要另有所图,滔滔不绝。
这是进入实际操作前的一个根本认识问题,稍不注意就会出问题。
滔滔不绝“意识流”控制这种“意识流”的写法,必须严格按照三点提纲来写。
假设第一段要求描绘某个现象,务必不要先进展的原因分析^p ,否那么到了第二段该分析^p 原因的时候就没东西可写了。
明智的做法是投其所好,该如何就如何,这一原那么适用于所有的考试。
另外,有的考生一方面有话那么多,一发而不可收,控制不了自己;一方面无话那么隐,该说的话没的有说出来。
我们不妨把作文的要求量化到每一个段落:一篇200词左右的作文一般不会超过15句话,把这15句话根据题目要求分配到各段中去,每一段大模只说那么几句话,绝不多说。
事实上往往是说得越多,错误越多。
因此,跟着提纲走,每一段不要写得太多,点到为止,见好就收,这才是最稳妥的对策。
无话可说真难受无话可说是滔滔不绝的对立面。
有的考生题目看得懂,提纲也一目了然,就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在考场上头脑一片空白,想到的也只是空泛的东西。
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用中文也难以写好,更何况要用英文去表达。
针对这一情况,方法就是要擅长联想到一些详细的事实、的详细的例证以及详细的现象。
联想起详细细小的事情,再形成观点。
把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带来的考虑变成作文里的本质内容,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
浅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缓慢,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真正的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就要首先从词汇入手,让学生打好英语写作的基础,制定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写作教学大纲,把第二课堂作用充分发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地完善各种考试制度,将英语写作教学排放在与精读同样重要的位置上,投入相同的经历,让英语写作教学始终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根本上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1一、存在问题(一)学校教材。
从教材方面说,近些年来随着多套大学英语写作教材的出版发行,各所高校英语写作教材通用的现象有所避免,但是编者没有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有所差异的情况,所编的教材不能适合不同层次阶段的学习者。
有些写作教学内容只是精度教材的附属,缺乏系统性,学生学习起来也是不得要领,真正写作的时候会感觉力不从心。
另外,有些高校对写作教材的选定只是注重是否全国统编,编者名声如何,获奖情况怎样,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二)学生情况。
通过教学发现,学生的英语写作基础较差,许多学生对写作有畏惧感,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词汇和语法。
在写作的时候由于词法和句法的错误使用,往往会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
这主要体现在:1、词汇量少,相同的中文意思找不到不同的英文说法;2、句式单一,不会使用复合句;3、大量使用口语,降低了文章的整体水平。
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学生付出很大的努力,要比听说阅读能力的提高困难许多,学生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然后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然不会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教师教学。
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就是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师资力量短缺。
近些年来全国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而高校英语师资力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充,其扩招速度远远高于师资力量的补充,这就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师授课任务越来越重。
论大学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大学英语写作中在三个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文章结构、内容和语言,并探讨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从写作教学和写作修改两个角度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英语写作;写作教学策略;写作修改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including the text structure, content and language skills, and researches the causes of those problems, thus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those problems from two perspectives: the teaching and correcting of the writing.Key words: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strategies, correction of writing写作的优劣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判断:即内容、结构和语言。
如今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不管从平时的写作教学还是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来看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内容单调、主题不明确、论点论据支持力不足;文章结构和句子结构欠合理、段落和句子间连接不顺畅;语言方面的问题,比如回避现象、中式英语、语法错误、用词错误等。
究其原因主要反应在以下方面:语言基本功不扎实以及英汉两民族思维模式不同导致的问题,比如文章往往是英语的语言,但是汉语的思维,汉语的味道过于浓厚。
英汉语言主要存在下列差异:1、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重形象思维。
2、英民族思维主张主客两分,汉民族主、客体相互融合。
3、英民族重形式逻辑,汉民族重辩证思维。
英语民族在思维上形成了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由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模式。
汉民族导致了整体优先、由大到小、由前到后的思维模式。
英语段落往往先在语篇的开始就直接点题,态度明确。
而汉语文章的开头,往往喜欢先介绍大背景、大环境,然后再慢慢引出主题。
汉语重意合,形散神聚。
而英语重形合,语篇呈环扣式多层面延伸,以形相连,因而更重衔接,依靠逻辑安排和粘连手段取得连贯效果。
4、结尾。
英汉文章的结尾都强调概括全文、照应开头。
但还是有某些不同,主要是英语的结尾比较轻松,态度客观,而汉语的结尾比较严肃,倾向于用感情诉诸的手法以及其读者的共鸣或情感。
这些差异在学生的文章中造成了负迁移现象。
英语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对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首先选词(word),造句(sentence),然后组段(paragraph),成文(composition)。
Kroll 曾经提出“要表达观点,写作者必考虑到至少四个结构水平:整体语篇,段落结构,句子结构和词语结构。
近几年来,一些语言学家基于英语语料库的研究发现:“英语的语言交际并不仅仅通过单词或固定短语的使用来实现的,而自然话语中的90%是由那些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半固定‘板块’(chunk)结构来实现的”,专家们把板块细分为:一是单词和短语,即传统意义上的词汇;二是搭配;三是惯用语;四是句子框架引语。
要学会英语写作中如何遣词、造句、谋篇,首先要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
Krashen认为,写作能力的发展与二语习得的过程相同,即“可理解性输入+低情感过滤器”。
他还认为写作能力来自于大量的基于兴趣或快乐的自觉主动的阅读。
二语学习者通过阅读既习得了词法和句法,又能体验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技巧,同时感知英语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从而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英语写作中,使自己的表达远离那些似是而非的语言形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扩大英语的阅读量,进行充分的真实语料输入,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学会用词适当,写作选词时应该做到下列几个方面:1、分辨语体,书面体和口语体。
2、明确词性,一词多性、派生词。
3、成语的运用。
4、识别词义。
同义词和一词多义的情况。
5、注意拼写。
写作时,常会出现拼写错误,大小写和标点等问题。
其次要训练如何写出正确的句子。
英语属于分析语,可以充分运用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它造句注重形式接应,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而汉语主要借助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的典型分析语。
造句注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完整,句子以意投形。
英语却恰恰相反,句子成分之间必须保持在人称、性、数、时、意义方面的一致。
(1)主谓齐全。
(2)词序恰当(3)关系一致。
句子做到下列五要素:意思和结构完整、词语之间的连贯、用词简洁、重点内容的强调、句型的多样化。
还要注意英语主从句的连接结构;在主从句的连接结构方面,汉语的从属结构往往使用成对的连接词来表明从句和主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如果…那么、因为…所以、虽然…但是、除非…否则”等。
但是,在英语的这类结构里并不存在成对的连接词,两个连接词中只能保留一个。
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使用这些结构时,把汉语的这些句法特点迁移到英语的从句中,容易引发此类结构中的连接词应用错误。
同时,教师要改变教学中重语言点的讲解,轻视中英句式对比现象,对存在显著差异的句式进行比较。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有必要把英汉差距比较大的地方提取出来,结合课文或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典型句子进行归类讲解,加深学生印象,以使学生在进行语言输出时尽量避免犯这些错误。
增加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尤其是在精读课上引入西方思维方式的内容,与中式思维进行比较,使学生就英汉两种思维对语言的不同影响有直观感受。
再次是加强段落和整体篇章写作的能力。
段落既是文章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自成一体、相对独立的整体。
它通常由主旨句、扩展句和结尾句组成。
1、主旨句。
主旨句揭示该段内容的中心,放在段落的开头。
从修辞上看,主旨句宜用比较简洁的句子,使读者易于领会该段的主旨。
2、扩展句。
扩展句的内容必须围绕主旨句,支持主旨句。
3、结尾句。
结尾句是对主旨句的呼应,它通常导出扩展句所陈述的结果。
段落的展开方法有多种,如按时间展开、按过程展开、按空间展开、按举例法展开、按类比和对比法展开、按因果分析法展开、按分类法展开或几种方法相结合。
每个段落都能够做到布局合理,推理合乎逻辑,那么整片文章就可以水到渠成,相得益彰。
在写文章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一话题展开小组讨论,或采取课堂辩论的形式,使学生对一篇文章的主题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层讨论;同时,教师可将收集到的观点以大纲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将观点进行分类——正面或负面,主要或次要,原因或结果,积极或消极等。
层次分明后,可以要求学生在各观点之间添加合适的过度表达方式,以改善或加强学生在写作时难以做到的语篇连贯这一薄弱环节。
在探讨了写作的具体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那么接下来就要讨论如何批改写作的问题。
写作的修改一般使用三种方式:教师评语、同伴修改和自己修改。
教师评语的给出首先必须确定需要反馈的错误。
确定需要反馈的错误包含以下三个步骤:首先要了解英语学习者作文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从语言的正确性角度看,可以把错误分为五种:第一种是词素错误,其中包括动词的时态、词型变化、主谓是否一致以及名词的冠词、单复数、所有格等方面的错误;第二种是词汇错误,如选词、词型、用法、熟语、代词等方面的错误;第三种是句法错误,如句子结构、连写句、片句等方面的错误;第四种是技术性错误,如标点符号、拼写等方面的错误;第五种是其他错误。
其次是要明白错误类型的差异。
由于学习者的学习背景、母语(或方言)、目的语的接触量、情感因素、学习风格、语言水平等的不同,其错误类型也会不同。
最后是确定错误反馈的优先原则。
第一看错误是整体性错误还是局部错误。
整体性错误指的是那些影响整体理解的错误;局部错误则是对整体意义的理解不产生影响的错误。
第二看错误的频率。
无论是个人的高频错误还是集体的高频错误,教师都要优先给予反馈。
第三看是否由于作文类型而导致可能出现的语法、词汇、技术性等方面的错误。
然后根据错误的情况确定反馈的方法。
1、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
直接反馈指的是教师直接纠正学生的作文错误,间接反馈则是通过符号、语码、语言提示等手段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错误,但并不给予改正。
间接反馈较之直接反馈具有更多的优点。
教师指出学生的作文错误所在但并不提供正确的答案,这样可以迫使学生去思考,然后自行修改。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在认识错误、修改错误、最终避免错误的整个写作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2、提示反馈与标注反馈。
提示反馈就是教师通过给错误画圈、画线、打勾等手段来指出错误的存在,但并不明确说明是什么错误,或哪一类错误。
标注反馈则是利用一些符号、编码或语言提示等方法来指出错误的所在,同时也指出学生所犯的是什么错误,或者说明属于哪一类错误。
3、编码反馈(code identification)和语言反馈(verbal cue)。
4、就近反馈与末尾反馈。
就近反馈指的是在学生所犯错误的地方标注出其错误,或者修改错误,而末尾反馈则是在学生作文的后面用一些简短的评语来指出其错误以及对错误的修改建议。
Brown把学习者在不同的语言水平阶段所犯的语言错误分为四个阶段,即“随意阶段”、“初显阶段”、“系统阶段”和“稳定阶段”。
在前面两个阶段里,学习者对于语言结构的使用完全处于一种非系统的状态,其典型的表现是无法自我修改错误,即使是教师指出其错误,他也无法修改。
在后两个阶段,学习者的错误具有系统性,学习者能够修改自己的错误,或者修改被老师或同伴指出的错误。
教师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给出相应的反馈方式,灵活运用。
自己修改中可以运用自我监控学习(Self-regulation Learning,SRL)策略,SRL指的是在需要学习知识和技能时对自己的思维、效果和行为实施控制的过程。
SRL在1980年代受到重视的原因是因为它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和责任心。
写作的自我监控指在用以实现自己的写作目标时的自发的思维、情感和活动,包括提高写作能力和所写文章质量。
写作自我监控涉及到以下这些方面:自我编辑、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自我指导、注释、备忘核对清单、错误分析和教师的修改意见。
衡量标准为内容、组织结构和语言。
写作自我监控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作用,首先有利于写作者监控和管理自己的写作过程,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出积极的反应,其次,不仅可以规范写作的过程还可以监控写作结果,比如对量的监控可以帮助写作者确定自己的写作目标、写作内容、完成时间,以及找出对于想写的和已经写的内容之间有哪些不足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