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1.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斯多惠的教师教育观一、论教师的使命:实现全人类的教育理想(一)为全人类的进步而忘我牺牲虽然德国对教育十分重视,但当时德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温顺虔信的顺民和对外侵略的士兵,带有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及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针对这一现象,第斯多惠认为教师应培养具有人道和博爱精神的人,这样的人能为了人类的幸福和利益而牺牲自我。
他主张把热爱祖国与热爱全人类结合起来,他说:“爱国主义与用轻视或仇恨来侮辱异族人毫无共同之点”。
在他看来,民族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类的废墟上,在人们身上爱人类精神与爱祖国精神应当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德国学校培养出来的不应是“真正的普鲁士”,而应是人和公民!他向教育家及教师们强调说: “你要说、要想: 人是我的名字,德国人是我的绰号”。
(二)为真正的国民教育而斗争第斯多惠坚决反对封建教育势力和教会残酷的思想统治,他一生致力于国民教育事业,提出了一个民主教育大纲!第斯多惠对当时德国劳苦大众缺乏教育的现状十分同情!他曾义愤填膺地写道:“几百万人生活在那里……他们悲惨地缺乏最基本的意识和住所,……大多数儿童在他们少年时期就被剥夺了受教育和培养的权利,而这种教育和培养对于健全身体和思想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第斯多惠从人道主义出发认为“所有人本来就是平等的和可以教育的; 教育必须以发展全面的"和谐一致的人格为目的; 教育必须是着眼于一切人的。
”因而他坚决反对封建专制教育,认为等级教育使广大劳苦大众的子女无法受到较高程度的教育!为了改变教育的现实,必须提高国民素质"$第斯多惠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强烈要求改革德国的等级学校教育制度,坚决主张设立统一学校,向一切儿童,不论其父母属于哪个阶层,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和宗教信仰,提供普通的教育。
”“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进步的政治态度,坚持教育的进步方向!反对德国教育的保守主义倾向,要从统治者权威下解脱出来,为真正的国民教育而斗争”。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一《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二《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三《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俄国近代教育制度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美国近代教育制度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日本近代教育制度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四《第斯多惠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五《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思想初探》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思想初探作者:冯静一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6期[摘要]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第斯多惠对教师的要求,即教育适应自然、加强自我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善于组织教学这四方面,以期为我国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04-01 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
1813~1818年间,他任模范学校教师,长期从事师范教育工作的经历,使他对师范学校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方面产生了深刻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由他主编的《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第斯多惠详细阐述了自己有关教学改革和教师培养方面的见解,因此他又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如今,从这本书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来看,它不仅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成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教师的必读书籍。
第斯多惠对教师提出了以下四方面的要求:一、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儿童的天性第斯多惠接受了卢梭的教育观点——教育适应自然。
在他看来,每个儿童都具有自身的天资,教师应该利用其天资的发展规律予以激发。
因此,他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儿童天资及其特点,因材施教。
第斯多惠与他的教育思想作者:白芳来源:《教育》2016年第01期第斯多惠(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他将教育与人的自由与解放联系在一起,出版了《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教育的理想与可能性》《文明的切身问题》等书籍,毕生致力于发展德国的民主教育体系与师范教育,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师范教育的典范1820年,第斯多惠出任德国著名的梅尔斯师范学校校长,兼教数学和法语。
他在这里一待就是12年,成绩显赫,学校备受赞誉。
1827年起创办《莱茵教育杂志》,他先后撰写并发表了400多篇讨论各种教育问题的论文。
1832年调任柏林师范学校校长,并担任师范和附小的教学工作,直到1848年。
由于长期担任师范学校校长并亲自授课,第斯多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师范教育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他对教师的任务、条件等提出了许多要求。
一是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育别人,而且要教育自己,自我教育的意义更加重大。
一个人不教育好自己,就不可能去教育别人;学生所受的教育和教养程度,取决于教师所受的教育和教养程度。
学校是儿童受教育的场所,也是教师接受教育的地方;教师要通过一切环境和活动来教育自己。
自我教育是教师的终身任务。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优秀品质,精通所教的学科,熟悉相关的学科,加强文化修养,同时,教师也应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二是教师必须精力充沛,意志坚定。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
教师生气勃勃,学生就会群情激昂。
教学要生动,要吸引学生,教师就必须做到生动活泼。
教学的艺术在于鼓舞士气,唤起学生的激情。
“只有性格坚强、果断的人才会知情达理,懂得要什么,为什么要,用什么方法来锻炼意志,只有这种性格的人才会培养出性格坚强和果断的人来。
”三是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引人入胜。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育也就因此而中止。
第斯多惠的思想第斯多惠(1790-1866),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教育家、民主教育的代表性人物,被誉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他的若干著作在其有生之年共印了120版,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向国外发行。
著名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教育著作。
第斯多惠在这本书中提出的和谐教育思想,向来为教育界所称道,至今仍然让人感到其深刻的启发意义。
教育之作为一种环境。
早期不少教育家和思想家,大都不能正确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陷入了一种解释的循环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就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者正确地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但在看到教育、法律和政治对人的重要影响时不能加以正确认识,最终还是得出了唯心论的结论。
特别是他们看到教育作为“社会影响的全部总和”(爱尔维修),在对其施加于人的作用进行追溯时,导致把教育了解为具有最终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第斯多惠没有像他的前辈一样陷入人与环境的解释循环之中,而是把教育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教育对人的塑造的重要作用,以毕生的精力和热情深入探索教育的规律及有效的方式方法,推进了前辈关于对作为重要环境的教育这一思想,并且使这一思想建立在切实的教育实践基础之上。
教育必须激发主动性。
实现和谐教育的原则,必须激发人的主动性。
第斯多惠集中论述了教育如何激发人的主动性问题,以真正实现发展全面而谐调的人格这个教育的一般目的。
第斯多惠说,教育不是要人消极不为、无所作为,而是要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自我塑造、自我形成。
因此,激发人的主动性,全心全意为真、善、美服务,一直被第斯多惠看作是“最高的教育原理”。
根据他的解释,人的主动性的涵义,落实在人生观上,就是人要秉持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对现世的一切抱积极的态度,用实际行动来完成自身的使命,自己来探求奋斗和行动的合理理由。
因此,所谓自发自动、自主自觉、自决自由,说到底就是第斯多惠所称的自动性。
自然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
教育漫谈二十七:“德国教师的教师”第斯多惠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Friedrich Adolf Wilhelm Diesterweg,1790—1866),德国教育家,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出生于德国威斯特法伦州西根市的一个法官家庭,1811年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820年第斯多惠在莫尔思一所国立师范学校任校长,后又担任了柏林师范学校校长。
1847年第斯多惠被普鲁士当局免职,并于1850年被迫退休。
第斯多惠一生作过政论家、编辑、教师联合会主席,1858年被选为众议院代表。
因患流行性霍乱于1866年7月7日逝世。
第斯多惠一生共写了15本教科书和9本供教师用的教学指南,这些书在他的生前共印了120版。
有些书被译成了英文、俄文、荷兰文、丹麦文和其他文字。
第斯多惠最著名的教育代表作是《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成为19世纪40年代后德国教师手边必备的一本书。
1.教师的使命教师应当把真、善、美看成是人生的最宝贵财富,并用全部纯洁的爱去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最大限度地发展人们的天资和能力。
真正的教育是为了人类的自身发展。
为实现自己的崇高使命,教师应当努力做到:第一,自我教育;第二,具有丰富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第三,恪尽职守的教学态度。
2.人的天资及智力的培养第斯多惠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天资。
这种天资具有发展的天然倾向。
第斯多惠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三个培养阶段:(1)感官性阶段,即灵魂的活动与外部刺激相联系的阶段;(2)习惯和幻想阶段;(3)独立自主和任意支配的主动性阶段。
第斯多惠认为这三个培养阶段没有严格的年龄规定,也没有绝对的界限,是逐渐的过渡,交叉进行。
第斯多惠认为儿童天资的发展均取决于天资的存在和激发的存在这两个条件,两者以不同的方式和能量的大小而发展成为无穷尽的差异。
如果激发不符合天资,将会出现两种可能性:一是激发根本不影响天资的发展;二是发展朝违反自然规律的反常方向进行下去,结果便会出现畸形发展。
第斯多惠的教学方法
第斯多惠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教学方法一直被人们所称赞。
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提问教学。
第斯多惠最喜欢的方法是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
他相信,只有通过自己思考,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他常常用反问、追问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渐领悟道理。
2.讲解教学。
除了提问教学,第斯多惠也会通过讲解来传授知识。
他的讲解风格简洁明了,语言流畅生动。
他会运用各种比喻、故事等手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哲学概念。
3.互动教学。
第斯多惠会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他会给学生出一些短文、诗歌等,让学生进行分析、解读,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这种互动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积极探索和思考。
总之,第斯多惠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掌握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哲学,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