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大小比较及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3
- 格式:ppt
- 大小:792.00 KB
- 文档页数:1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人教新课标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知道,今天我要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是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章第三节——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我们将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和图片,来理解这三种角的概念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更能够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并能够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
难点则是如何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生活用品,比如三角板、书本、玩具等,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各种角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我先从生活中的实物出发,拿出一本书,展示给它一个角,让孩子们观察这个角。
然后我会提问:“这个角是什么角?”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表达。
然后,我会拿出一些玩具,比如一个变形金刚,让孩子们观察它的角,并判断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这样,他们就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画出三种角的图形,并标注直角、锐角、钝角,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它们的形状和特点。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道作业:让孩子们在家里找一找直角、锐角和钝角,并用手机拍下来,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这样的作业,既能够让孩子们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又能够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孩子们的反应,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孩子能够理解和喜欢数学。
同时,我也会思考如何拓展延伸,让孩子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孩子们一定能够理解和掌握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发现数学的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时《认识锐角和钝角》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 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如剪刀、钟表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认识锐角和钝角a.让学生观察三角板上的角,找出直角。
b.引导学生发现,除了直角外,还有两种不同的角,一种是比直角小的角,一种是比直角大的角。
c.教师讲解锐角和钝角的定义,让学生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2)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a.让学生用三角板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发现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b.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锐角和钝角的大小。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一些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2)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锐角和钝角。
4. 总结延伸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总结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用三角板判断家里的物品中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并记录下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了锐角和钝角,知道了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加强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为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注: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三课时《认识锐角和钝角》。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认识锐角和钝角”和“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这两个子环节。
3.2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并能正确识别。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
2. 直角、锐角、钝角的识别。
三、教学难点1. 直角、锐角、钝角的区分。
2. 直角、锐角、钝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量角器。
3. 直角、锐角、钝角的模型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定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展示直角、锐角、钝角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讲解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记住。
(3)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区分直角、锐角、钝角。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量角器,让学生自己测量直角、锐角、钝角的度数。
(2)学生测量完成后,教师检查并指导。
4. 巩固练习(1)出示一些直角、锐角、钝角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种角。
(2)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角是直角、锐角、钝角。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及识别方法。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直角、锐角、钝角的例子。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及识别方法。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九、教学延伸在后续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类型的角,如周角、平角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十、教学资源1. 课件或黑板。
2. 量角器。
3. 直角、锐角、钝角的模型或图片。
4. 课后练习题。
5. 教学视频或动画。
6. 教学游戏。
7. 网络资源。
二年级上3.2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二年级上 32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这可是很有趣的知识哦!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角。
比如,咱们教室里的黑板,它的四个角就是直角;再看看咱们的课本,翻开的页面也有很多角呢。
那什么是直角呢?直角就像是一个站得笔直的小士兵,它的两条边形成的角度正好是 90 度。
那 90 度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圆形的蛋糕,把它平均分成四等份,其中一份的角就是 90 度,也就是直角啦。
为了能更清楚地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我们可以用一个神奇的工具,叫三角尺。
三角尺上有一个角就是直角。
当我们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时候,就把三角尺的直角和要判断的角重合,如果它们完全重合,那这个角就是直角。
接下来,咱们再来说说锐角。
锐角呀,就像是一个活泼的小朋友,总是蹦蹦跳跳的,它比直角小。
比如说,小朋友们折的纸飞机的翅膀形成的角,很多就是锐角。
那钝角呢?钝角就像是一个懒洋洋的大胖子,总是摊在那里,它比直角大。
像打开的扇子,扇骨形成的角就可能是钝角。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
小朋友们,看看教室里,能找到多少个直角、锐角和钝角?比如说窗户的边框,是不是直角呢?还有咱们的桌椅,它们的角又是什么角呢?再想想,如果我们把一张纸对折两次,打开后会形成几个角?这些角又分别是什么角呢?小朋友们,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不是很有趣呀?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些角呢。
比如,我们回家看看家里的家具,像衣柜的门、桌子的角等等。
我们在画画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些角来画出各种各样漂亮的图形。
比如,用直角可以画一个小房子,用锐角可以画一片尖尖的树叶,用钝角可以画一个大大的月亮。
而且,当我们知道了这些角之后,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数学问题呢。
比如,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告诉我们一个角的大小,我们就能很快判断出它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小朋友们,一定要记住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点哦。
课题第3课时《锐角、直角和钝角的认识》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知道钝角和锐角的特征,能正确辨认钝角和锐角,能从生活中找出钝角和锐角。
2.这节课能培养我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重难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学习过程(一)旧知巩固1.下面图形中()是直角。
①②③④⑤⑥你是怎么判断的,与同学说一说吧!(二)自主探究1.上面三个物体中都有角,面且角的大小不一样。
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2.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我发现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是( )角。
少先队队旗的一个角比直角小,比直角小的角叫( )角。
比直角大的角是( )角,红领中上的这个角就是( )角。
我会总结:比直角小的角叫( );比直角大的角叫( ).3.做一做。
找出红领中上的锐角和钝角。
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 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六单元第一节【第三课时】认识直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分类这三种角。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直角的概念:直角是指两条线段相互垂直相交所形成的角,其度数为90度。
2. 锐角的概念:锐角是指两条线段相互相交,且其度数小于90度的角。
3. 钝角的概念:钝角是指两条线段相互相交,且其度数大于90度但小于180度的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并能正确识别和分类这三种角。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直角、锐角、钝角的大小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角三角板、锐角三角板、钝角三角板、角度计、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直角三角板、锐角三角板、钝角三角板、角度计。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直角、锐角、钝角实物,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直角、锐角、钝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三种角的特点。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通过直角三角板、锐角三角板、钝角三角板,理解直角、锐角、钝角的大小关系。
4. 活动二:让学生利用角度计测量直角、锐角、钝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5.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和特点,并进行板书设计。
6.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直角、锐角、钝角的大小关系。
六、板书设计1. 直角:两条线段相互垂直相交所形成的角,其度数为90度。
2. 锐角:两条线段相互相交,且其度数小于90度的角。
3. 钝角:两条线段相互相交,且其度数大于90度但小于180度的角。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教学反思《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教学反思1《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这部分内容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与钝角。
以往的教学经验,孩子不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较其它的直角,直角的表象不够清晰,不能比较顺利的认出斜着的直角。
因此,在直角的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多种活动,丰富学生表象。
直角的认识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又比较抽象。
三角尺上的直角更是学生认识直角的基础。
预习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描出三角尺上的三个角,找出最大的角,说明是直角。
课堂上,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有直角。
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和物体面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如黑板上的直角,数学书上的直角,课桌上的直角等)体会这些直角虽然边的长短不一,但大小是一样的。
(反思:课后,学生能认出比较摆放方正的直角,对于斜着摆放的直角不能准确判断,需要加入一些不同方向,边长短不一的直角,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直角的认识:直角是什么样子的呢?什么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在学生掌握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经过预习,已经能掌握概念。
教学时要教学“锐”和“钝”的读写,借助例题的钟面教学钟面上()点和()点整分钟和时针成直角,()点整分钟和时针在一条直线上等。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
在课件的设计上,我尽可能多的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直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锐角、钝角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锐角、钝角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锐角和钝角。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锐角和钝角的概念2. 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3. 锐角和钝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锐角和钝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剪刀、钟表、滑滑梯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对角的认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锐角的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锐角的图片,如剪刀、尖角等,让学生观察这些角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锐角的定义:小于90°的角。
(2)钝角的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钝角的图片,如滑滑梯、篮球框等,让学生观察这些角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钝角的定义:大于90°且小于180°的角。
3. 活动探究(1)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发一套角度卡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出锐角和钝角,并总结出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
(2)锐角和钝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锐角和钝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的锐角可以用来剪纸,滑滑梯的钝角可以让我们滑得更高。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锐角和钝角,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尝试用剪刀剪出锐角和钝角,感受锐角和钝角的不同。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程度。
2. 在下一节课中,检查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学会了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 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在认识角的数学活动中, 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学具、教学准备】三角尺、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复习铺垫。
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判断的?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 (课件出示锐角和钝角)你瞧!这两个角是直角吗?和直角有什么不同?设疑:这些角, 有的比直角大, 有的比直角小, 它们是什么角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
(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比一比。
课件出示例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图。
问: 同学们这是少年先锋队队旗和红领巾, 上面有这样两个角, 老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们比一比, 看看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 介绍并板书: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动手做角。
强调学生做角时: 一只手动, 另一只手不动。
①拿出活动角, 做一个锐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 锐角的大小一样吗?(锐角的大小不一样, 但都比直角小)②拿出活动角, 做一个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 直角的大小一样吗?(一样)③拿出活动角, 做一个钝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 钝角的大小一样吗?(钝角的大小不一样, 但都比直角大)(3)完成教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 说说是什么角, 再连一连。
提出问题: 怎样验证?引出学生思考, 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来验证。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 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
(4)教师小结。
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三类: 以直角为标准, 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三、深入感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认识锐角和钝角(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能够区分锐角和钝角。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2. 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
3. 锐角和钝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锐角和钝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角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锐角: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
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
(2)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通过观察角的度数来判断,大于0度小于90度为锐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为钝角。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判断它们是锐角还是钝角,并记录下来。
4.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判断它们是锐角还是钝角,并说明理由。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锐角和钝角,并记录下来,下次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锐角和钝角的概念2. 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3. 锐角和钝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课后拓展1. 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锐角和钝角的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计一些与锐角和钝角相关的物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锐角和钝角概念及判断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一篇: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3、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直观认识。
锻炼动手能力,提高知识技能。
教学重点: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会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吗?生上台指,课件演示。
2、猜一猜,哪个角大?二、探究新知(一)认识直角1、直观认识直角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角,课件出示三角板,指三角板上的直角,说:像这样的角就是直角。
板书:直角。
请大家拿出这个三角板,找到这个直角。
现在老师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直角有特殊的符号来表示。
看起来像一个小正方形。
2、重叠法比较直角的大小再从另一个三角尺上找直角,这两个直角大小怎么样呢?交流比较角的方法。
发现:这两个直角一样大。
3、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长方形上的四个角也是直角,那它们的大小又是怎样呢?这些角不能移动,怎么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停留片刻,然后说:我们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
交流比角的方法:指一个角,想三角尺怎么放,顶点和边,怎么重合,然后怎么比。
生尝试比较习题卡上长方形上的四个角。
是直角的标上直角符号。
实物投影展示比较的方法。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发现长方形上的四个角都和三角尺上的直角大小相等。
指出:这些直角的大小都相等。
4、斜着的直角如果我们把这个长方形斜着放,上面的四个角还是直角吗?讨论交流:这些角位置变了,但大小没变,所以还是直角。
5、直角的大小相同和三角尺上的直角大小一样的角都是直角。
请你在课桌上的物体面上任意找一个直角,用三角尺比一比,看看你判断的对不对。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锐角、钝角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2.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
3.会用一副三角尺拼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重点难点】用三角尺拼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准备】三角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直角,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直角呢?2.导入新课师:给出的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已经认识的角,那么除直角外剩下的角是什么角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吧!(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知识点1 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师: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直角外还有很多的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活动: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跟这些角比一比,发现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
学生汇报、交流、发现。
师:对于这些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我们给它们取了个名字: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师:认识了锐角和钝角,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手中的三角尺找一找哪里有锐角呢?有没有钝角呢?学生交流汇报: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三角尺上没有钝角。
教师继续提问:那同学们会不会用这个活动角来摆出一个钝角呢?教师可指名学生摆一摆。
知识点2 用三角尺拼钝角师: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手中的这两个三角尺,这两个三角尺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怎样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呢?同学们一起动手做一做吧!学生交流、汇报:(1)有的同学说:钝角比直角大,用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出来的肯定是钝角。
(2)还有同学说:我用三角尺上的两个锐角也拼出了钝角呢!……教师继续提问:用哪两个锐角可能拼出钝角呢?是不是三角尺上的任意两个锐角都可以呢?请同学们认真摆一摆,再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三、课堂作业1.教材第42页“做一做”。
2.填一填,下面各是什么角。
(填“直角”、“锐角”、“钝角”)3.说一说下面用三角板拼出的各是什么角。
3. 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判断锐角和钝角。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2. 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
3. 锐角和钝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锐角和钝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如剪刀、钟表等,让学生初步感知锐角和钝角的存在。
2. 探究新知(1)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锐角和钝角的特点,进而给出锐角和钝角的定义。
(2)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锐角和钝角。
(2)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给出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并说明判断依据。
4. 总结提高通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总结,让学生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5个锐角和5个钝角,并说明判断依据。
2. 让学生尝试用锐角和钝角拼出不同的图形,并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掌握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应用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角的初步认识《认识锐角和钝角》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和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知道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锐角和钝角的界定,以及它们与直角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知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让学生观察三角板,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交流等活动,掌握它们的特点。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的分类游戏,巩固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4. 应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寻找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板书设计1.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 锐角- 钝角2.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点3.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区分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角,并尝试区分它们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和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课后反思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界定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认知障碍或者理解上的困难点。
在本课中,教学难点是锐角和钝角的界定,以及它们与直角的关系。
这个难点涉及到角的度量的直观理解和抽象概念的建立,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活动来帮助学生克服。
3.3《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够直观地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锐角和钝角的概念2. 判断锐角和钝角的方法3. 锐角和钝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判断锐角和钝角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和钝角的含义,能够正确判断锐角和钝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角的知识,如:什么是角?角的大小如何判断?等。
2. 新课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剪刀、钟表、扇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
(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角的大小不同,有的角比较尖锐,有的角比较平缓。
(3)教师讲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3. 活动探究(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2)每组派代表分享判断方法,教师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在教室内寻找锐角和钝角的实例,并判断它们的大小。
(2)教师出示一些角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是锐角还是钝角,并说明判断理由。
5.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锐角和钝角的实例,并记录下来。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在讲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时,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在巩固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 课后作业要布置得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和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