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厕所设计及尺寸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厕所设计规范3.3.1 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应将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分室设置,各室应具有独立功能;小便间不得露天设置;厕所的开启;3.3.3 公共厕所服务范围内应有明显的指示牌;所需要的各项基本设施必须齐备;厕所平面布置宜将管道、通风等附属设施集中在单独的夹道中;厕所设计应采用性能可靠、故障率低、维修方便的器具;3.3.4 公共厕所内部空间布置应合理,应加大采光系数或增加3.3.6 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m3/h换气率,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m3/h的换气率,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当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机械通风的换气频率应达到3次/h以上;设置机械通风时,通风口应设在蹲坐、站位上方1.75m以上;大便器应采用具有水封功能的前冲式蹲便器,小便器宜采用半挂式便斗;有条件时可采用单厕排风的空气交换方式;公共厕所在使用过程中的臭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T 17217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的要求;管道坡度应符合表3.3.10的规定;3.3.11 每个大便厕位长应为 1.00~1.50m、宽应为0.85~1.20m,每个小便站位含小便池深应为0.75m、宽应为0.70m;独立小便器间距应为0.70~0.80m;3.3.12 厕内单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 1.30m,不得小于~3.3.19 通槽式公共厕所宜男、女厕分槽冲洗;合用冲水槽时,必须由男厕向女厕方向冲洗;3.3.20 建多层公共厕所时,无障碍厕所间应设在底层;3.3.21 公共厕所的男女进出口,必须设有明显的性别标志,标志应设置在固定的墙体上;3.3.22 公共厕所应有防蝇、防蚊设施;3.3.23 在要求比较高的场所,公共厕所可设置第三卫生间;第三卫生间应独立设置,并应有特殊标志和说明;;3.4.3 公共厕所单体卫生洁具设计需要的使用空间应符合图3.4.3-1~图3.4.3-5的规定;3.4.4 通道空间应是进入某一洁具而不影响其他洁具使用者所需要的空间;通道空间的宽度不应小于600mm;3.4.5 在厕所厕位隔间和厕所间内,应为人体的出入、转身提供必需的无障碍圆形空间,其空间直径应为450mm图3.4.5;无障碍圆形空间可用在坐便器、临近设施及门的开启范围内3.4.7 相邻洁具间应提供不小于65mm的间隙,以利于清洗图3.4.7;3.4.8 在洁具可能出现的每种组合形式中,一个洁具占用另一相邻洁具的使用空间的最大部分可以增加到1OOmm;平面3.5 卫生设施的安装3.5.1 卫生设施安装前应对所有的洞口位置和尺寸进行检查,确定管道和施工工艺之间的一致性;3.5.2 在运送卫生设备前,应对存放场地进行清理,加围档,避免设备被损坏;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所有设备和洁具的安全,并应对水龙头、管材、板材等进行检查;安装前的设备和洁具宜集中存放;;的侧边缘,并做0.01°~0.015°坡度;当卫生设施与地面或墙面邻接时,邻接部分应做密封处理;3.5.8 在管道安装时,厕所下水和上水不应直接连接;洗手水必须单独由上水引入,严禁将回用水用于洗手;4 独立式公共厕所的设计;4.0.3 独立式公共厕所的分类及要求应符合表4.0.3的规定;4.0.4 独立式公共厕所的外部宜进行绿化屏蔽,美化环境;4.0.5 独立式公共厕所的无障碍设计的走道和门等设计参数,一类和二类公共厕所应按轮椅长1200mm、宽800mm进行设计;无障碍厕所间内应有1500mm×1500mm面积的轮椅回管道向室外高空排放;管道不应漏气,并应做防腐处理;三类公厕宜使用隔臭便器,在大便通槽后方宜设置垂直排气通道,把恶臭气引向高空排放;4.0.8 地下厕所的设计和建设,应充分了解场址地下构筑物及市政管线的现状,并应注意粪液抽吸、排除臭和自然采光;当污水不能直接排入市政管线时,必须设置贮粪池,并配备污泵提升设备,提升设备应有备件;地下厕所的设计外观不得影响整体景观;;4 开设天窗时,宜在天窗外侧加设挡风板,以保证通风效果;5 宜增设引气排风道;4.0.11 寒冷地区独立式公共厕所应采取保温防寒措施;4.0.12 窗和冷桥、对外围传热异常部位和构件应采取保温措施:1 在满足采光通风等要求下,应减少窗口面积,并改善窗的保化4.0.14 化粪池容积应符合表4.0.14的规定;4.0.15 粪便不能通入市政排水系统的公共厕所,应设贮粪池;贮粪池的容积应按下式计算:应;5.0.1 商场含超市、饭店、展览馆、影剧院、体育场馆、机场、火车站、地铁和公共设施等服务性部门,必须根据其客流量,建设相应规模和数量的附属式公共厕所;5.0.2 附属式公共厕所不应影响主体建筑的功能,并应设置直接通至室外的单独出入口;;5.0.6 体育场馆内附属式公共厕所应按二类及二类以上标准进行建设或改造;5.0.7 附属式公共厕所应易于被人找到;厕所的入口不应设置在人流集中处和楼梯间内,避免相互干扰;商场的厕所宜设置在入口层,大型商场可选择其他楼层设置,超大型商场厕所的布局应使各部分的购物者都能方便的使用;;。
厕所设计规范3.3.1 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应将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分室设置,各室应具有独立功能。
小便间不得露天设置。
厕所的进门处应设置男、女通道,屏蔽墙或物。
每个大便器应有一个独立的单元空间,划分单元空间的隔断板及门与地面距离应大于100mm,小于150mm。
隔断板及门距离地坪的高度:一类二类公厕大于 1.8m、三类公厕大于1.5m。
独立小便器站位应有高度0.8m的隔断板。
3.3.2 公共厕所的大便器应以蹲便器为主,并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一定比例的坐便器。
大、小便的冲洗宜采用自动感应或脚踏开关冲便装置。
厕所的洗手龙头、洗手液宜采用非接触式的器具,并应配置烘干机或用一次性纸巾。
大门应能双向开启。
3.3.3 公共厕所服务范围内应有明显的指示牌。
所需要的各项基本设施必须齐备。
厕所平面布置宜将管道、通风等附属设施集中在单独的夹道中。
厕所设计应采用性能可靠、故障率低、维修方便的器具。
3.3.4 公共厕所内部空间布置应合理,应加大采光系数或增加人工照明。
大便器应根据人体活动时所占的空间尺寸合理布置。
通过调整冲水和下水管道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确保前后空间的设置符合本标准第3.4节的规定。
一类公共厕所冬季应配置暖气、夏季应配置空调。
3.3.5 公共厕所应采用先进、可靠、使用方便的节水卫生设备。
公共厕所卫生器具的节水功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的规定。
大便器宜采用每次用水量为6L的冲水系统。
采用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污水,循环用水冲便的公共厕所,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要求。
3.3.6 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m3/h 换气率,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m3/h的换气率,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当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的换气频率应达到3次/h以上。
设置机械通风时,通风口应设在蹲(坐、站)位上方1.75m以上。
公共厕所标准尺寸
公共厕所的标准尺寸通常根据使用人口、访问人流量和卫生设施要求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共厕所尺寸标准:
1. 厕所间隔距离:根据卫生要求和使用人口,通常将厕所间隔距离保持在1.2米至1.5米之间。
2. 门宽和门高:厕所门通常应具备足够的宽度(约90厘米至110厘米)和高度(约2米左右),以便让用户方便进出。
3. 厕位尺寸:对于一个标准坐便器,通常需要至少75厘米至90厘米的前后空间,至少70厘米至80厘米的侧向空间,以确保用户的舒适度。
4. 洗手间尺寸:洗手间通常需要足够的空间来放置洗手台、镜子和其他必要的卫生设施。
对于一个洗手间,通常需要至少80厘米至90厘米的宽度和150厘米至180厘米的长度。
这些尺寸仅供参考,实际公共厕所的尺寸可能因地区、建筑规定和使用需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设计和建造公共厕所时,应遵循当地的建筑规范和卫生标准。
公厕隔间尺寸标准
公共卫生间隔间的尺寸标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建筑中可能会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尺寸规范:
1.外开门厕所隔间:900×1200mm。
2.内开门厕所隔间:900×1400mm。
3.台盆中心点与侧墙面净距:不宜小于550mm。
4.并列台盆中心点间距:不应小于700mm。
5.双侧并列台盆外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00mm。
6.小便器并列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650mm。
7.有隔板的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800mm。
8.厕所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0mm单侧;
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0mm)。
9.双侧厕所隔间之间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0mm;当采用
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0mm)。
10.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或小便槽外沿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
小于1100m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0mm)。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尺寸可能因地区和具体建筑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设计和建设公共卫生间时,建议根据当地的相关规范和具体需求进行确定。
公共厕所设计及尺寸规范。
纠结卫生间布置的进= =!(复制粘贴版)来源:林浩ღLiam的日志3.3 设计规定3.3.1 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应将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分室设置,各室应具有独立功能。
小便间不得露天设置。
厕所的进门处应设置男、女通道,屏蔽墙或物。
每个大便器应有一个独立的单元空间,划分单元空间的隔断板及门与地面距离应大于100m m,小于150mm。
隔断板及门距离地坪的高度:一类二类公厕大于1.8m、三类公厕大于1.5 m。
独立小便器站位应有高度0.8m的隔断板。
3.3.2 公共厕所的大便器应以蹲便器为主,并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一定比例的坐便器。
大、小便的冲洗宜采用自动感应或脚踏开关冲便装置。
厕所的洗手龙头、洗手液宜采用非接触式的器具,并应配置烘干机或用一次性纸巾。
大门应能双向开启。
3.3.3 公共厕所服务范围内应有明显的指示牌。
所需要的各项基本设施必须齐备。
厕所平面布置宜将管道、通风等附属设施集中在单独的夹道中。
厕所设计应采用性能可靠、故障率低、维修方便的器具。
3.3.4 公共厕所内部空间布置应合理,应加大采光系数或增加人工照明。
大便器应根据人体活动时所占的空间尺寸合理布置。
通过调整冲水和下水管道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确保前后空间的设置符合本标准第3.4节的规定。
一类公共厕所冬季应配置暖气、夏季应配置空调。
3.3.5 公共厕所应采用先进、可靠、使用方便的节水卫生设备。
公共厕所卫生器具的节水功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的规定。
大便器宜采用每次用水量为6L的冲水系统。
采用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污水,循环用水冲便的公共厕所,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要求。
3.3.6 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m3/h换气率,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m3/h的换气率,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当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
公共厕所设计及尺寸规范-公厕尺寸公共厕所设计及尺寸规范公厕尺寸公共厕所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尺寸规范对于使用者的舒适度、便利性以及卫生条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个合理规划和设计的公共厕所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公共厕所的设计及尺寸规范。
首先,公共厕所的位置选择非常重要。
它应该位于人员流动频繁的区域,如公园、广场、商业街、车站等,以便人们能够方便地找到和使用。
同时,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对周边居民和商家造成干扰。
进入公共厕所内部,其布局和尺寸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和人体工程学原理。
一般来说,男厕和女厕应分开设置,以保护使用者的隐私。
每个厕位都应有足够的空间,让使用者能够舒适地进出和使用。
对于男厕,小便器之间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 07 米,以避免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干扰。
小便器的安装高度一般在 06 米左右,方便使用者使用。
大便器之间应设置隔板,隔板的高度不应低于 18 米,以保证使用者的隐私。
每个大便器所占的面积不应小于 12 平方米,包括前方的活动空间。
女厕的大便器之间同样应设置隔板,隔板高度不低于 18 米。
每个大便器所占面积一般不小于14 平方米,以适应女性使用时的特殊需求。
公共厕所的通道宽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主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15 米,以便人员能够顺畅地通行。
厕位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 12 米,确保使用者能够方便地进出厕位。
洗手台的设计也不容忽视。
洗手台的高度一般在 08 米左右,适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
洗手台的长度应根据使用人数来确定,一般每个洗手盆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 07 米,以避免使用者之间的拥挤。
公共厕所的门也有尺寸规范。
门的宽度不应小于 09 米,高度不应低于 2 米,以方便使用者进出,同时也便于清洁设备的进出。
在考虑公共厕所的尺寸时,还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于放置清洁工具和设备。
一般来说,应设置专门的清洁间,面积不小于 2 平方米。
公共厕所设计及尺寸规范-公厕尺寸公共厕所设计及尺寸规范公厕尺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公共厕所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一个设计合理、尺寸规范的公共厕所,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便利和舒适,还能展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文关怀。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公共厕所的设计及尺寸规范。
公共厕所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到使用人群的多样性,包括不同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的人。
因此,在尺寸规划上需要充分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对于男厕所,小便器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
一般来说,每个小便器之间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 700 毫米。
这样可以保证使用者有足够的私密空间,避免尴尬。
小便器的高度通常在450 毫米至600 毫米之间,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
而大便器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900 毫米,以方便使用者进出。
大便器的高度通常在 400 毫米左右,对于特殊需求的场所,如无障碍卫生间,大便器的高度可以调整为 450 毫米至 500毫米,方便轮椅使用者使用。
女厕所的设计中,大便器之间的距离同样不应小于 900 毫米。
每个大便器所占的空间面积一般不少于 1200 毫米×1000 毫米。
在公共厕所的通道设计上,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1500 毫米,以方便人员通行。
如果公共厕所内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其宽度不应小于 1200 毫米,并且坡度不能过大,以确保轮椅能够顺利通过。
洗手台的设计也有一定的规范。
洗手台的高度一般在 800 毫米至850 毫米之间,宽度不少于 550 毫米。
洗手台下方应留出至少 600 毫米的空间,方便使用者站立。
公共厕所的隔间尺寸也是有标准的。
一般来说,单个隔间的深度不应小于 1200 毫米,宽度不应小于 900 毫米。
门的宽度不应小于 700 毫米,以保证使用者能够轻松进出。
对于无障碍隔间,其深度不应小于1500 毫米,宽度不应小于 1200 毫米,门的宽度不应小于 800 毫米。
此外,公共厕所的天花板高度也有要求。
一般不应低于2400 毫米,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宽敞、舒适的感觉,避免产生压抑感。
公共卫生间设计规范公共卫生间的设计规范是为了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卫生的环境,满足人们在公共场所上厕所的需求。
以下是公共卫生间设计规范的一些建议:1. 尺寸规范:公共卫生间的标准尺寸应足够宽敞,以便多人同时使用,并且方便行动不受限制。
每个卫生间的面积应至少为1.2平方米。
2. 隐私保护:每个卫生间都应提供位于墙体上的门和隐私间隔,以提供隐私保护。
门和隔间应设计成能够完全封闭,并且隔音效果良好。
3. 洗手设施:每个卫生间都应配备洗手池,并且池子的高度应适合不同身高的人使用。
同时,提供肥皂和纸巾等洗手用品,以及垃圾桶供人们废弃。
4. 环境卫生:卫生间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以减少细菌和异味的滋生。
为了提高卫生环境,卫生间应该定期清洁和消毒,并且提供充足的通风和空气净化设备。
5. 残疾人士配套:公共卫生间应提供适用于残疾人士的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坡道、扶手和残疾人专用卫生间等,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6. 紧急情况处理:公共卫生间应配备紧急呼叫设备,以及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指示,确保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撤离。
7. 可持续发展:公共卫生间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使用节水器具、节能照明设备和环保建材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8. 安全设施:公共卫生间应配备防滑地板、紧急报警按钮、灭火器和急救箱等安全设施,以确保人们的安全。
9. 色彩和材料选择:卫生间的色彩应选择明亮、清洁、舒适的色调,以提供一个愉悦的环境。
同时,选择易清洁、耐用的材料,以方便维护和清洁。
10. 标识指示:卫生间的位置应明确标示,配备清晰易懂的指示牌,以便人们快速找到卫生间的位置。
以上是公共卫生间设计规范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公共场所的卫生间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这些规范旨在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卫生的环境,以满足人们在公共场所上厕所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公共厕所设计及尺寸规范。
纠结卫生间布置的进= =!(复制粘贴版)来源:林浩ღLiam的日志3.3 设计规定3.3.1 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应将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分室设置,各室应具有独立功能。
小便间不得露天设置。
厕所的进门处应设置男、女通道,屏蔽墙或物。
每个大便器应有一个独立的单元空间,划分单元空间的隔断板及门与地面距离应大于100m m,小于150mm。
隔断板及门距离地坪的高度:一类二类公厕大于1.8m、三类公厕大于1.5 m。
独立小便器站位应有高度0.8m的隔断板。
3.3.2 公共厕所的大便器应以蹲便器为主,并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一定比例的坐便器。
大、小便的冲洗宜采用自动感应或脚踏开关冲便装置。
厕所的洗手龙头、洗手液宜采用非接触式的器具,并应配置烘干机或用一次性纸巾。
大门应能双向开启。
3.3.3 公共厕所服务范围内应有明显的指示牌。
所需要的各项基本设施必须齐备。
厕所平面布置宜将管道、通风等附属设施集中在单独的夹道中。
厕所设计应采用性能可靠、故障率低、维修方便的器具。
3.3.4 公共厕所内部空间布置应合理,应加大采光系数或增加人工照明。
大便器应根据人体活动时所占的空间尺寸合理布置。
通过调整冲水和下水管道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确保前后空间的设置符合本标准第3.4节的规定。
一类公共厕所冬季应配置暖气、夏季应配置空调。
3.3.5 公共厕所应采用先进、可靠、使用方便的节水卫生设备。
公共厕所卫生器具的节水功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的规定。
大便器宜采用每次用水量为6L的冲水系统。
采用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污水,循环用水冲便的公共厕所,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要求。
3.3.6 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m3/h换气率,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m3/h的换气率,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当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
公共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尺寸标准摘要:1.公共卫生间和无障碍卫生间的定义2.无障碍卫生间的尺寸标准3.无障碍卫生间的设计要求4.公共卫生间的尺寸标准5.公共卫生间的设计要求6.结论正文:公共卫生间是指供公众使用的卫生间,而无障碍卫生间则是指在设计上考虑到行动障碍者的需求,方便他们使用的卫生间。
无障碍卫生间的尺寸标准主要考虑到行动障碍者的活动空间、卫生间的高度、扶手的设置等方面。
在尺寸方面,无障碍卫生间的要求较为严格。
根据我国的相关规范,无障碍卫生间的转移空间应至少为1.2 米x1.2 米,地面平整,无门槛,旁边无遮挡物。
厕所高度建议为0.45 米-0.5 米,便器上缘距地面高度不低于0.4 米,不高于0.5 米。
此外,旁边应保证有1.2 米x1.2 米的活动空间,方便人体转动。
在设计要求方面,无障碍卫生间的扶手应当设置在便器两侧,高度不低于0.75 米,长度不短于0.4 米,顶部平整舒适,能承受人体重量。
此外,卫生间内部空间布臵应合理,应加大采光系数或增加人工照明。
大便器应根据人体活动时所占的空间尺寸合理的设计。
公共卫生间冬季应该安置暖气、夏季因该安置空调。
公共卫生间应采用先进、可靠、使用方便的节水卫生设备。
公共卫生间应合理布臵通风方式,但是都要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公共卫生间墙面必须光滑,便于清洗。
地面必须采用防渗、防滑材料铺设。
各类公共厕所厕位不应暴露于厕所外视线内,厕位之间应有隔板。
公共厕所必须设置洗手盆。
还应该设置坚固、耐腐蚀挂物钩。
而对于公共卫生间的尺寸标准,一般来说,每个大便厕位长应为1.00-1.50m,宽应为0.85-1.20m;每个小便站位(含小便池)深应为0.75m,宽应为0.70m。
独立小便器间距应为0.70-0.80m。
厕内单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30m,不得小于1.00m;双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50-2.10m。
通槽式水冲厕所槽深不得小于0.40m,槽底宽不得小于0.15m,上宽宜为0.20-0.25m。
公共厕所设计及尺寸规范。
纠结卫生间布置的进= =!(复制粘贴版)来源:林浩ღLiam的日志3.3 设计规定3.3.1 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应将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分室设置,各室应具有独立功能。
小便间不得露天设置。
厕所的进门处应设置男、女通道,屏蔽墙或物。
每个大便器应有一个独立的单元空间,划分单元空间的隔断板及门与地面距离应大于100m m,小于150mm。
隔断板及门距离地坪的高度:一类二类公厕大于1.8m、三类公厕大于1.5 m。
独立小便器站位应有高度0.8m的隔断板。
3.3.2 公共厕所的大便器应以蹲便器为主,并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一定比例的坐便器。
大、小便的冲洗宜采用自动感应或脚踏开关冲便装置。
厕所的洗手龙头、洗手液宜采用非接触式的器具,并应配置烘干机或用一次性纸巾。
大门应能双向开启。
3.3.3 公共厕所服务范围内应有明显的指示牌。
所需要的各项基本设施必须齐备。
厕所平面布置宜将管道、通风等附属设施集中在单独的夹道中。
厕所设计应采用性能可靠、故障率低、维修方便的器具。
3.3.4 公共厕所内部空间布置应合理,应加大采光系数或增加人工照明。
大便器应根据人体活动时所占的空间尺寸合理布置。
通过调整冲水和下水管道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确保前后空间的设置符合本标准第3.4节的规定。
一类公共厕所冬季应配置暖气、夏季应配置空调。
3.3.5 公共厕所应采用先进、可靠、使用方便的节水卫生设备。
公共厕所卫生器具的节水功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的规定。
大便器宜采用每次用水量为6L的冲水系统。
采用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污水,循环用水冲便的公共厕所,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要求。
3.3.6 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m3/h换气率,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m3/h的换气率,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当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
厕所尺寸规范厕所尺寸规范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厕所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域,它的尺寸规范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舒适感和便利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厕所尺寸规范。
一、单间厕所1. 标准单间厕所的尺寸应为1.2米宽,1.5米长,2.4米高。
其中,门口应预留0.9米的宽度,门宽应为0.8米。
2. 厕所内应包括坐便器、水池和照明设备等基本设施,同时还应保证厕所内有足够的转身空间。
3. 厕所尺寸应根据使用者的身高、体积和多功能需求等考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二、多功能厕所1. 针对特殊人群的多功能厕所,如无障碍厕所、母婴室等,应考虑到人们的不同需求,尺寸规范应更为灵活。
2. 无障碍厕所的尺寸一般应较大,参考标准单间厕所的尺寸增加20%左右。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无障碍通道的宽度、扶手和坐便器的高度等要求。
3. 母婴室的尺寸应为标准单间厕所的1.5倍至2倍,以保证母婴在使用时有充足的空间。
三、公共厕所1. 公共场所的厕所应根据人流量和使用情况来确定尺寸,一般来说,尺寸应比标准单间厕所更大一些,以适应人们的需要。
2. 公共厕所的通道宽度应保持在1.2米到1.5米之间,门宽应为1米左右,以便用户的进出和转身。
3. 公共厕所的坐便器数量应根据人流量来确定,一般来说,每个坐便器至少应有1.2米宽的空间,相邻坐便器之间应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4. 公共厕所应提供足够的洗手池和照明设备,并注意人们使用厕所时的隐私和卫生问题。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厕所尺寸规范,这些规范在建筑设计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厕所的使用舒适性,并确保人们在使用厕所的过程中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来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实施。
厕所尺寸规范厕所尺寸规范是指根据使用人数和使用需求,对厕所空间的大小、布局和设施进行规范和要求的指导原则。
下面是对厕所尺寸规范的详细说明。
一、厕所尺寸规范的基本原则1.考虑使用人数和需求:根据使用人数和使用需求,确定厕所的布局和尺寸。
2.统筹安排空间:合理配置各项设施,确保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给用户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二、厕所尺寸规范的具体要求1.空间尺寸:(1)单人洗手间:应保证门的宽度不小于0.8米,长度不小于1.5米。
(2)多人洗手间:应保证门的宽度不小于1.2米,长度不小于2.5米。
(3)多功能洗手间:应保证门的宽度不小于1.2米,长度不小于3米。
(4)厕所间间距:多人洗手间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米。
(5)洗手池间距:洗手池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6米。
(6)洗手间与墙面间距:洗手间与墙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3米。
(7)浴室尺寸:浴室的长度宽度应保证用户在其中能够自由活动,冲澡空间应保证不小于1平方米。
2.设施配置:(1)卫生间:每个卫生间应配备至少一只坐便器,坐便器与墙面应保持适当的间隙,便于清洁。
(2)便池:便池数量应足够,根据使用人数进行确定,每个便池应配备至少一个手动或自动冲洗装置。
(3)洗手池:每个洗手池应配备冷热水供应装置,有条件的厕所应配备自动感应的水龙头。
(4)镜子:每个洗手间内应配备至少一面镜子。
(5)护栏:对于老年人、残疾人士或行动不便的人,应在厕所内设置安全护栏。
(6)地面防滑:厕所内的地面应采用防滑处理,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三、厕所尺寸规范的应用范围1.公共场所:包括酒店、饭店、商场、车站、机场、公园等公共场所。
2.办公场所:包括写字楼、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办公场所。
3.住宅小区:包括公寓、小区等住宅区域。
四、厕所尺寸规范的意义1.用户舒适度:合理的厕所尺寸和设施配置可以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2.健康与卫生:符合规范的厕所设计可以更好地维护用户的健康与卫生。
3.便于管理和清洁:合理的厕所尺寸可以使管理和清洁更加方便,减少卫生死角,提高卫生清洁效率。
公厕建筑尺寸标准
一、进出口尺寸
公厕的进出口尺寸通常根据使用人数和通行效率来决定。
一般来说,单侧进口宽度不小于1.5米,双侧进口宽度不小于3米,进出口的高差不宜大于140毫米。
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机场等,进出口的尺寸会相应增大,以保证通行效率。
二、走道宽度
公厕内的走道宽度也是根据使用人数和通行效率来决定的。
一般来说,单侧走道宽度不小于1.2米,双侧走道宽度不小于2米。
走道的设计应该保证人员能够方便地进出厕所,并且能够容纳轮椅等辅助设备。
三、厕所面积
公厕的厕所面积根据使用功能和规模来决定。
一般来说,每个厕所的面积应该在3-6平方米之间,这可以保证人员在使用时不会感到过于拥挤。
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如商场、机场等,每个厕所的面积会相应增大,以保证人员能够方便地使用厕所。
四、厕所间平面尺寸
厕所间的平面尺寸根据使用人数和需求来决定。
一般来说,每个厕所应该至少有一个大便器和一个洗手台,大便器和洗手台之间的距离不应该小于1米。
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每个厕所应该有两个大便器和一个洗手台,以保证人员能够方便地使用厕所。
五、厕所间高度
厕所间的高度通常在2.4-2.6米之间,这可以保证人员在使用时不会感到过于压抑。
在某些公共场所,如商场、机场等,为了满足建筑规范和安全要求,厕所间的高度可能会提高到3米以上。
公共厕所隔断空间的设计及尺寸规范3公共厕所隔断空间的设计及尺寸规范.3.1 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应将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分室设置,各室应具有独立功能。
小便间不得露天设置。
厕所的进门处应设置男、女通道,屏蔽墙或物。
每个大便器应有一个独立的单元空间,划分单元空间的隔断板及门与地面距离应大于100mm,小于150mm。
隔断板及门距离地坪的高度:一类二类公厕大于1.8m、三类公厕大于1.5m。
独立小便器站位应有高度0.8m的隔断板。
3.3.2 公共厕所的大便器应以蹲便器为主,并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一定比例的坐便器。
大、小便的冲洗宜采用自动感应或脚踏开关冲便装置。
厕所的洗手龙头、洗手液宜采用非接触式的器具,并应配置烘干机或用一次性纸巾。
大门应能双向开启。
3.3.3 公共厕所服务范围内应有明显的指示牌。
所需要的各项基本设施必须齐备。
厕所平面布置宜将管道、通风等附属设施集中在单独的夹道中。
厕所设计应采用性能可靠、故障率低、维修方便的器具。
3.3.4 公共厕所内部空间布置应合理,应加大采光系数或增加人工照明。
大便器应根据人体活动时所占的空间尺寸合理布置。
通过调整冲水和下水管道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确保前后空间的设置符合本标准第3.4节的规定。
一类公共厕所冬季应配置暖气、夏季应配置空调。
3.3.5 公共厕所应采用先进、可靠、使用方便的节水卫生设备。
公共厕所卫生器具的节水功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的规定。
大便器宜采用每次用水量为6L的冲水系统。
采用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污水,循环用水冲便的公共厕所,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 B/T 18920的要求。
3.3.6 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m3/h 换气率,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m3/h的换气率,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当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的换气频率应达到3次/h以上。
公共厕所设计及尺寸规范公共厕所是城市基础设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和市民的生活质量,公共厕所的设计和尺寸规范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布局设计、卫生设施和尺寸规范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布局设计公共厕所的布局设计应该考虑到人流量以及使用者的需求。
一般来说,公共厕所应该分为男女厕所和无性别厕所三个区域。
男女厕所应该分开设置,每个区域都应该包含足够的卫生间和小便池。
无性别厕所则是为部分特殊人群设计的,应该包含足够的无障碍设施。
在布局上,应尽量避免盲区和过于狭窄的通道,方便人们进出。
公共厕所应该尽可能地设在便于找到和到达的地方,避免过于偏远或不易被发现的位置。
二、卫生设施公共厕所的卫生设施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应设置足够的隐私间,保证使用者的隐私;2.应设置洗手池和洗手液,以便使用者进行清洁;3.应配置充足的纸巾或手干器,供使用者擦手;4.应设置带有自动感应功能的厕纸机,以减少浪费和交叉感染的风险;5.应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使用,如残疾人士、孕妇等;6.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卫生环境。
三、尺寸规范公共厕所的尺寸规范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保证使用者的舒适和便利。
以下为一些建议的尺寸规范:1.单人卫生间的尺寸应不小于1.2米×1.2米,以保证使用者的活动空间;2.洗手池与镜子的高度应适合不同身高的人群,一般应设置在0.85米-0.9米之间;3.厕所门宽度应不小于0.8米,以便轮椅等特殊人群的进出;4.每个洗手池应设置不小于0.6米的间距,以保证使用者的隐私和流动性;5.卫生间区域应设置足够的通风设备,以保持空气流通。
综上所述,公共厕所的设计和尺寸规范应该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卫生设施的设置。
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充足的卫生设施和合适的尺寸规范,可以提高公共厕所的使用率和满意度,保障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卫生需求。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厕所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持续供给和卫生安全。
公共厕所设计及尺寸规范。
纠结卫生间布置的进= =!(复制粘贴版)
来源:林浩ღLiam的日志
3.3 设计规定
3.3.1 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应将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分室设置,各室应具有独立功能。
小便间不得露天设置。
厕所的进门处应设置男、女通道,屏蔽墙或物。
每个大便器应有一个独立的单元空间,划分单元空间的隔断板及门与地面距离应大于100mm,小于150mm。
隔断板及门距离地坪的高度:一类二类公厕大于1.8m、三类公厕大于1.5m。
独立小便器站位应有高度0.8m的隔断板。
3.3.2 公共厕所的大便器应以蹲便器为主,并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一定比例的坐便器。
大、小便的冲洗宜采用自动感应或脚踏开关冲便装置。
厕所的洗手龙头、洗手液宜采用非接触式的器具,并应配置烘干机或用一次性纸巾。
大门应能双向开启。
3.3.3 公共厕所服务范围内应有明显的指示牌。
所需要的各项基本设施必须齐备。
厕所平面布置宜将管道、通风等附属设施集中在单独的夹道中。
厕所设计应采用性能可靠、故障率低、维修方便的器具。
3.3.4 公共厕所内部空间布置应合理,应加大采光系数或增加人工照明。
大便器应根据人体活动时所占的空间尺寸合理布置。
通过调整冲水和下水管道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确保前后空间的设置符合本标准第3.4节的规定。
一类公共厕所冬季应配置暖气、夏季应配置空调。
3.3.5 公共厕所应采用先进、可靠、使用方便的节水卫生设备。
公共厕所卫生器具的节水功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的规定。
大便器宜采用每次用水量为6L的冲水系统。
采用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污水,循环用水冲便的公共厕所,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要求。
3.3.6 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m3/h换气率,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m3/h的换气率,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当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的换气频率应达到3次/h以上。
设置机械通风时,通风口应设在蹲(坐、站)位上方1.75m以上。
大便器应采用具有水封功能的前冲式蹲便器,小便器宜采用半挂式便斗。
有条件时可采用单厕排风的空气交换方式。
公共厕所在使用过程中的臭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T 17217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的要求。
3.3.7 厕所间平面优先尺寸(内表面尺寸)宜按表3.3. 7选用。
3.3.8 公共厕所墙面必须光滑,便于清洗。
地面必须采用防渗、防滑材料铺设。
3.3.9 公共厕所的建筑通风、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比不应小于1:8,外墙侧窗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设天窗。
南方可增设地窗。
3.3.10 公共厕所室内净高宜为3.5~
4.Om(设天窗时可适当降低)。
室内地坪标高应高于室外地坪0.15m。
化粪池建在室内地下的,地坪标高应以化粪池排水口而定。
采用铸铁排水管时,其管道坡度应符合表3.3.10的规定。
3.3.11 每个大便厕位长应为1.00~1.50m、宽应为0.8 5~1.20m,每个小便站位(含小便池)深应为0.75m、宽应为0.70m。
独立小便器间距应为0.70~0.80m。
3.3.12 厕内单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30m,不得小于1.OOm;双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50~2.10m。
3.3.13 各类公共厕所厕位不应暴露于厕所外视线内,厕位之间应有隔板。
3.3.14 通槽式水冲厕所槽深不得小于0.40m,槽底宽不得小于0.15m,上宽宜为0.20~0.25m。
3.3.15 公共厕所必须设置洗手盆。
公共厕所每个厕位应设置坚固、耐腐蚀挂物钩。
3.3.16 单层公共厕所窗台距室内地坪最小高度应为1.8 0m;双层公共厕所上层窗台距楼地面最小高度应为1.50m。
3.3.17 男、女厕所厕位分别超过20时,宜设双出入口。
3.3.18 厕所管理间面积宜为4~12m2,工具间面积宜为1~2m2。
3.3.19 通槽式公共厕所宜男、女厕分槽冲洗。
合用冲水槽时,必须由男厕向女厕方向冲洗。
3.3.20 建多层公共厕所时,无障碍厕所间应设在底层。
3.3.21 公共厕所的男女进出口,必须设有明显的性别标志,标志应设置在固定的墙体上。
3.3.22 公共厕所应有防蝇、防蚊设施。
3.3.23 在要求比较高的场所,公共厕所可设置第三卫生间。
第三卫生间应独立设置,并应有特殊标志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