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81.97 KB
- 文档页数:7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活性染料染色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活性染料的性质和染色特点。
2.学习活性染料染色的实验方法。
3.观察和分析活性染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1.实验仪器:显微镜、恒温槽等。
2.试剂:活性染料、棉布、水、乙醇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棉布切成相同大小的样品,并用水洗净晾干。
2.制备活性染料溶液:按照一定比例将活性染料加入适量的水中,并充分溶解。
3.染色过程:(1)实验组:将棉布样品浸泡在准备好的活性染料溶液中,温度为50摄氏度,时间为30分钟。
(2)对照组:将一块棉布样品浸泡在清水中,温度和时间与实验组相同。
4.洗涤:(1)实验组:将染色后的棉布样品用温水冲洗,直至水不再有染料溢出。
(2)对照组:将清水浸泡的棉布样品用温水冲洗,直至水不再有染料溢出。
5.观察和比较:将染色后的棉布样品和对照棉布样品取出,观察比较染色效果。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活性染料染色后,棉布的颜色明显变化,比对照组更加饱和。
2.活性染料染色后,棉布的染色效果均匀,没有出现斑块现象。
3.与对照组相比,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布在洗涤过程中染料流失较少,颜色保持较稳定。
五、结果分析活性染料具有较好的亲染性和亲水性,可以更好地与棉纤维结合,因此染色效果更加饱和均匀。
同时,活性染料在洗涤过程中的染料流失较少,说明其有较好的牢固性,不易褪色。
活性染料的这些优点使其成为一种常用的染料类型。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活性染料染色的特点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活性染料染色效果饱和、均匀,并具有较好的牢固性。
实验中的操作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尤其是在染色后的洗涤过程中要注意染料流失情况。
实验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染色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有关。
七、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染色效果和染料的牢固性,可以尝试调整染色溶液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以寻找最佳的染色条件。
此外,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比较它们的染色效果差异,寻找适用性更广的染料。
实验五活性染料浸染工艺实验(温度影响)一、实验目的掌握活性染料染色的一般方法,掌握染色温度对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带有活性基团的水溶性染料,能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蛋白质纤维上的氨基发生共价键结合,是一种反应性染料。
活性染料对纤维素纤维有亲和力,主要用于棉、粘胶等进行染色,另外,也可以用于羊毛、蚕丝、锦纶等进行染色。
单活性基活性染料根据其反应活性可分为X型、K型、KN型,X型活性染料,反应性较强,稳定性较低,易于水解,但上染速度较快,适用于低温下染色,K 型活性染料,反应活性较弱,稳定性较高,所需上染温度较高,适用于在较高温度下染色,KN型活性染料的性能和染色条件介于X型和K型活性染料之间。
双活必性染料的最大特点是固色率高,得色浓艳,各项色牢度优良。
三、主要实验材料、化学品和仪器1、主要实验材料:丝光漂白棉布织物2g2、化学品:活性红X—3B、活性橙k-RN(10g/L)、食盐、纯碱、中性洗涤剂3、仪器:烧杯、量筒、刻度吸管、温度计、天平、水浴锅、烘箱四、实验步骤1、处方1 2 3 4活性染料活性红X—3B 活性橙k-RN染料用量%(0 wf ) 2 2 2 2食盐g/L 40 40 40 40纯碱g/L 10 10 10 10浴比 1:502、工艺条件染色温度℃室温 60 室温 60染色时间 min 30 30 30 30固色温度℃室温 90 室温 90固色时间min 30 30 30 303、工艺曲线①活性红X—3B染色入染 NaCl NaCO3室温 15min 15min 30min 水洗、皂煮(中性洗涤剂2g/LNaCO32g/L)95℃、10min 浴比1:30 水洗、烘干图 7-1 活性红X—3B染色工艺曲线②活性橙k-RN染色纯碱90℃ 30 min入染食盐水洗、皂煮60℃ 15min 15min 水洗烘干图7-2 活性橙k-RN染色工艺曲线五、注意事项1、用水配制染料溶液,先将染料用少量水调和,再加蒸馏水溶解,必要时可加热来加快溶解。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新型酸性染料染色实验一、实验内容1、酸性染料染羊毛纤维2、弱酸性染料染蚕丝3、毛用活性染料染色二、实验目的1、学习酸性染料染蛋白质纤维的工艺方法2、了解新型毛用染料在蛋白质纺织品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酸性染料分子量小,易溶于水,对纤维的亲和力小。
在水溶液中酸性染料的发色团带-SO–3负电荷。
酸性染料染羊毛通常在等电点(4.2-4.8)以下的pH=2-4染色,此时羊毛纤维带有大量的-NH3+基团,染料主要通过与纤维间的库仑力作用而上染纤维,并通过库仑力与纤维结合。
由于库仑力的作用,染料迅速上染,为防止染花,一般加入硫酸钠缓染。
弱酸性染料分子量较大,对纤维的亲和力增加,染色通常在弱酸浴pH=4.5-6.5中进行。
染料对纤维的上染主要分子间作用力和部分库仑力。
蓝钠塞特是性能优异的弱酸性染料,具有固色率高、皂洗牢度好、超级耐洗功能,所有颜色品种都具有良好的相溶性。
毛用活性染料是近两年来推崇的染料,在羊绒染色中大量应用。
其特点是,色泽艳丽;耐日晒牢度好;湿牢度高;吸尽率、固色率高;符合环保要求。
毛用活性染料的活性基团与羊绒中的-SH、-NH2、、-OH等基团反应,并以共价键牢固结合。
四、实验步骤及工艺1、酸性染料染羊毛纤维流程:配制染液→纤维润湿→挤干→入染→按升温曲线染色→水洗→晾干处方:酸性大红G(owf%) 2硫酸钠(owf%) 5硫酸调节pH值 2-4 浴比1:100升温曲线’取出加助剂材料染料调pH值2、弱酸性染料染蚕丝流程:配制染液→纤维润湿→挤干→入染→按升温曲线染色→水洗→酸化→晾干处方:蓝钠塞特染料(owf%) 2阿白哥Set(owf%) 180%醋酸(owf%) 1.5醋酸钠(g/L) 1硫酸钠(owf%) 5醋酸调节pH值 4.5-5 浴比1:50酸化 85%甲酸(owf%) 1-250℃ 5min 浴比1:50取出加助剂材料染料3、毛用活性染料染色流程:配制染液→纤维润湿→挤干→入染→按升温曲线染色→碱处理→温水洗→冷水洗→酸化处理→晾干处方染色蓝纳素染料(owf%) 2阿白哥B(owf%) 1-2硫酸铵(owf%) 480%醋酸(owf%) 2PH值5-6 浴比1:50碱处理碳酸钠(owf%) 1-2pH值8-8.5 15-20min 80-85℃浴比1:50酸化 80%醋酸(owf%) 1- 2pH值4-4.5 5min 50℃浴比1:50染色曲线98℃ 45min1℃/min50℃ 80℃助剂材料染料五、实验注意事项染色时要按工艺要求的顺序加纤维、助剂、染料六、附酸性染料的配制在天平的左盘放上硫酸纸,称取规定量的酸性染料(精确至0.01g),将染料全部倒入干净的小烧杯中,用少量的冷蒸馏水或软水调成浆状,加入热水使之溶解,对难溶解的染料可加沸水或沸煮。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自行选取染料及设计工艺,掌握活性染料对棉的染色过程,巩固所学的活性染料对棉纤维染色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自己设计工艺处方和工艺条件,并进行染色试验。
(2)学会活性染料吸尽率和固色率的测定二、实验原理(1)染色原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含有能与纤维起反应形成共价键的活性基团的染料,常见的活性基团有二氯均三嗪型、乙烯砜型和一氯均三嗪型等三种,它们的反应能力各不相同,所以采用的工艺条件也不同,分别采用低温、中温和高温进行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时通过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达到上染平衡,加入碱后,染料开始与纤维发生反应而固着,并重新达到一个平衡。
染后进行皂煮,除去并未与纤维固着的染料或水解染料,提高色泽的鲜艳度。
活性染料浸染的上染曲线由于活性染料在水溶液中要发生水解,从而影响活性染料的利用率,为了改善上述情况,现在开发出双活性基团甚至三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可以使活性染料的固色率达到80%以上。
双活性基染料常见的有:含两个相同的一氯均三嗪型如国内KE型活性染料;含一个一氯均三嗪、一个为乙烯砜型的染料如国内M型活性染料。
(2) 固色原理: 活性染料与棉纤维的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纤维素能形成纤维素负离子,能和活性染料发生亲核取代、加成反应,进而形成染料--纤维共价键,二氯均三嗪型较活泼,只需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反应,而一氯均三嗪型则需在温度较高、碱性较强条件下才能反应。
影响此反应的因素有很多。
染料与纤维与水的反应为平行反应,因为水也是亲核试剂,反应条件机理相同。
染料一经水解即失去与纤维的反应能力,固色率大为降低。
从反应动力学研究得到,固着反应比水解反应快40倍左右,染色时PH一般为10~11为宜,X型可用碱性较弱的小苏打,对K型,则采用Na2CO3、Na3po4,甚至NaOH。
染色温度具体根据不同染料性能而定。
促染用元明粉,加入要掌握一多二早,分批加入的原则。
浴比尽可能小些,以提高固色率。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引言:活性染料是一类具有良好亲和力和活性的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等行业。
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染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并分析其染色机理。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活性染料溶液、棉织物样品、染色槽、盐酸、氢氧化钠、酒精、蒸馏水等。
方法:1. 准备染色槽:将染色槽清洗干净,并加入足够的蒸馏水。
2. 准备染料溶液:将活性染料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并搅拌均匀。
3. 染色操作:将棉织物样品浸泡在染料溶液中,保持一定时间。
4. 染色后处理:将染色后的样品用盐酸溶液进行酸洗,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洗,最后用酒精进行漂洗。
5. 染色效果评价:观察染色后的样品颜色的亮度、饱和度和均匀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不同浓度的活性染料溶液对棉织物进行染色。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染料溶液浓度的增加,染色效果逐渐增强,颜色更加鲜艳。
这是因为活性染料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浓度越高,染料与织物的接触面积越大,染色效果也越好。
在染色后处理过程中,酸洗和碱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酸洗可以去除染色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和未结合的染料,使染色结果更加纯净。
碱洗则可以中和酸洗过程中残留的酸性物质,恢复织物的中性环境,避免对织物产生损害。
此外,漂洗过程也是染色实验中不可忽视的一步。
漂洗可以去除酸洗和碱洗过程中的残留物,保证染色后的织物干净无杂质。
酒精漂洗是常用的漂洗方法之一,因为酒精具有良好的溶剂性能,可以有效去除水溶性的杂质。
通过染色效果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织物颜色亮度高、饱和度好、均匀度较高。
这是由于活性染料分子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亲和力,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织物纤维上,使染色效果更加均匀。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活性染料的染色实验,探究了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并分析了染色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染料在适当的浓度下,能够实现对棉织物的均匀染色,染色效果鲜艳、亮度高、饱和度好。
同时,染色后处理过程中的酸洗、碱洗和漂洗对染色结果的纯净度和均匀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内容详细
摘要
本实验是利用活性染料染色技术鉴定和分析样品的成分,精确的测定其组成及结构的。
活性染料染色具有分辨率高、染色反应速度快、表观形态细微差异明显、外观逼真、容易鉴定等特点,因此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分子生物学方面比较广泛。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活性染料染色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总结了活性染料染色实验的优缺点,最后得出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活性染料、染色、实验
1引言
活性染料染色技术是目前许多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技术,它可以用来分析物质结构,确定物质成分,并精确测定其组成及结构。
与其他光学鉴定方法相比,活性染料染色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染色反应速度快、表观形态细微差异明显、外观逼真、容易鉴定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分子生物学方面比较广泛。
2实验目的
1)熟悉活性染料染色技术的原理;
2)掌握活性染料染色实验的操作流程;
3)熟练掌握原液准备及染色操作;
4)掌握活性染料染色的优缺点;
3实验原理。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和掌握活性染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了解活性染料的染色机理;3.进行活性染料染色实验,学习染色过程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活性染料,又称粘土染料,是一类含有活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活性基团能够与纤维素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牢固的结合。
因此,活性染料对纤维染色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和染色力。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试剂:P染(一种活性染料)、细染浴液、酸洗剂、电导率仪;2.仪器:烘箱、计时器、显微镜、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1.取一个重量为5g的纺织品样品放入试管中;2.加入50mL浓度为4%的P染试剂;3.在沸腾维持1h的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均匀;4.离心10分钟,取出纺织品样品;5.用纯水清洗样品,至洗涤液的pH=7;6.用酸洗剂清洗2次,以去除未与纤维固定的活性染料;7.最后,将样品用纯水清洗至洗涤液的pH=7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到样品染色均匀,颜色显著,与原始纺织品相比较,染色纤维起到了染色作用。
六、结果分析:活性染料染色的基本过程是进入纤维内部并与纤维素发生共价键结合。
活性染料表面的活性基团能与纤维素的端基或支链基团反应,形成共价键,从而实现染色固定。
电导率测定显示,染色操作后溶液的电导率明显增加,表明染料中活性基团被纤维吸附,使电导率增加。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和操作过程,并成功进行了活性染料染色实验。
活性染料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结合,因此染色效果稳定且色彩鲜艳。
此外,我们还学习到了电导率测定在染色实验中的应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活性染料提供了参考。
1.段庆平.染色工艺学与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付庆祥,冒丽娟.纺织科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羊毛用活性染料的染色工艺问? 采用活性染料对羊毛进行染色加工。
但是,从结果来看,湿牢度不够理想。
应如何解决, 答? 羊毛用活性染料的发色团母体持有与酸性染料相同的化学结构,因此,其以酸性染料相同的方式与纤维进行反应。
染色后可获得近似酸性染料染色的湿牢度,但是达不到活性染料染色应有的湿牢度水准。
即使是羊毛单纤维,染色性也是根据部位而异的。
因此,染料与纤维的快速反应会引起小色斑等染疵问题,其是羊毛活性染料染色的关键问题。
最初,作为羊毛染色用而被开发的活性染料为反应速度缓慢,小色斑等问题不易发生的产品。
但是,最近被作为酸性媒染染料替代品所介绍的持有适于纤维素纤维用反应基团的羊毛用活性染料,其反应性较高,因此,在设计染色工艺时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即在浸染时,染浴的pH值调整及温度应控制在不导致羊毛与染料过速反应之范围内。
添加使用匀染剂可收到一定的匀染效果。
与酸性染料同样,活性染料是以离子键方式与羊毛纤维结合,匀染性较佳。
一般采用缓慢的速度使纤维与染料反应。
浸染后纤维上不仅有共价键结合方式的染料而且有离子键结合方式的染料,湿牢度也不够理想。
因此,在浸染处理后,必需进行碱性皂洗处理。
此工序能促使一部分通过共价键结合方式被纤维吸收的染料的反应,消除反应染料。
如果使用乙烯砜型活性染料染色时,可根据所示条件染色。
此条件同时适于乙烯砜,一氯三嗪双官能基活性染料染色。
请在pH 值5左右的弱酸条件下煮沸染色,并添加使用相适的匀染剂进行浸染处理。
碱性皂洗处理必不可缺。
使用常规皂洗剂的中性皂洗处理收不到所需的效果。
碱剂可用氨或纯碱。
Sumifix WF染料的标准染色工艺Sumifix WF染料的标准染色工艺汗(碱性,棉沾) 莫诺根2g/L 热水洗Sumifix Supra 90?×2min 氨皂洗Yellow 3GF 150% gran. 3 3 5Br.Red GF 150% gran. 2 2 4-5Blue BRF 150% gran. 2-3 2-3 5羊毛的媒介染料染色?酸性媒介染料占全球毛用染料的30%左右?酸性媒介染料价格低廉?酸性媒介染料染品色泽深浓丰满、染色牢度优异酸性媒介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原理?酸性媒介染料在酸性条件下(pH = 3.5)对羊毛进行上染,在最高上染温度(约95oC)时保温约一小时,从而保证染料在纤维内部的充分扩散。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掌握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和特点。
2.学习活性染料的染色方法。
3.了解活性染料的染色效果。
4.分析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因素。
实验仪器和材料:1.活性染料样品。
2.棉织物或其他适合染色的材料。
3.染色槽。
4.染色助剂。
5.盐酸。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染色槽清洗干净,测量并记录活性染料样品的质量。
2.设置染色条件:根据染料样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pH和温度。
3.规定染色时间:根据染料样品的要求,确定染色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之间。
4.溶液制备:将活性染料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并加入适量的染色助剂。
5.染色操作:将准备好的染料溶液倒入染色槽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pH值。
然后将待染物料放入染色槽中浸泡。
6.温度控制:根据染料样品的要求,控制染色槽的温度,通常在50-60摄氏度之间。
7.定时搅拌:在染色过程中定时搅拌染料溶液,以保证染料均匀分布。
8.染色结束:在染色时间达到后,取出染色后的材料,进行水洗、酸洗、碱洗等后处理工序。
9.染色效果评价:通过对染色后的材料进行颜色、染色均匀性、牢度等方面的评价。
实验结果:染色后的材料颜色鲜艳,染色均匀性好,颜色牢度达到一定的要求。
实验讨论:活性染料染色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染色时间、温度和pH值是三个主要影响因素。
染色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染色效果,一般较好的染色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
染色温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对染色效果产生影响,一般适宜的温度在50-60摄氏度之间。
pH值对活性染料的离子化程度有一定影响,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导致染料分子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染色效果。
结论:通过活性染料染色实验的操作,可以得出染色效果良好的结论。
活性染料具有染色速度快、不需要氧化剂等特点,染色效果好。
在染色过程中,适当控制染色条件,可以得到理想的染色效果。
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Delosol毛用活性染料对羊绒的染色性能
羊绒具有重量轻、柔软、韧性好、保暖性好、色泽柔和、吸湿性高等
特点。
羊绒纤维吸湿性强,可充分吸收染料,染色后不易褪色,但其表面
鳞片密度小,对酸、碱、热极为敏感,受化学试剂及机械作用易造成损伤。
在染色过程中,受高温湿热的影响,羊绒纤维极易发生水解和二硫键断
裂川,导致纤维长度和强力下降,给后道加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高档羊绒
纤维的染色加工需选择性能优良的染料和助剂,以既保证羊绒制品具有良
好的染色牢度,又减少染疵。
本项目采用含a一溴代丙烯酸胺基的德龙素(De-10501)毛用活性染料对
羊绒纤维进行染色,并对染色工艺参数和上染性能进行了分析。
1 试验
1.1 试验材料及仪器
纤维:羊绒散纤维,羊绒纱(内蒙古鄂尔多斯集团)
试剂:及助剂HAc,硫酸铁,元明粉,匀染剂德龙匀B
染料: D elolos 红SB、红B、红ZG、红3G、红6G、红CE、红GN,Delosof黄4G、黄CE、橙RG,Delosol蓝3G、蓝3R、蓝
CE,Delosol 藏青CE、藏青B刃1、黑CE(天津市德凯化工有限公司)
仪器: D atacoforuSF60PLUS电脑测色仪,WSD-3x型白度仪,723型分光光度计,SW一12A型耐洗色牢度试验仪,Y751一A型摩擦色牢度试验仪,YC00IA型电子单纱强力仪。
1.2 羊绒散纤维的染色工艺
前处理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实验二、活性染料染色一、前言1.实验目的:(1) 了解X型、K型活性染料的染色方法(2) 了解温度和染浴pH值对染料反应性的影响2.实验原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带有活性基团的水溶性染料,能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蛋白质纤维上的氨基发生共价键结合,也称反应性染料。
单活性基活性染料的类型有X型、K型、KN型,它们的化学活泼性和染色性能各不相同,染料的活性基团也会发生水解而失去同纤维的反应性。
用于棉织物染色时,活性染料溶解于水,染料先被纤维吸附,然后在碱的作用下,染料与纤维官能团羟基(-OH)发生反应,生成共价键而固着在纤维上,未固着的染料被洗去。
温度和染浴的pH值对染料的反应有较大影响。
因此,对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应选择适宜的染色温度和固色剂。
二、实验1.实验设备:恒温水浴锅2.实验材料与试剂:棉织物约2克6块、硫酸钠、碳酸钠、磷酸钠、氢氧化钠、洗涤剂、活性红X-3B、活性蓝K-GL。
3.实验步骤:实验准备:由值日生同学配制下列染料的水溶液,放在试剂瓶里供全班同学使用:(用常温水配制)(1)活性红X-3B 1%250ml(2)活性蓝K-GL 1%250ml(一)温度影响实验提供:活性红X-3B溶液、活性蓝K-GL溶液,4块2g重棉织物,恒温水浴锅要求:设计染色处方和染色工艺步骤,实验结果能体现温度对活性红X-3B、活性蓝K-GL染色效果的影响。
(1)处方和工艺条件1A 1B 2A 2B活性红X-3B溶液(o.w.f) 1 1 ---- ---活性蓝K-GL溶液o.w.f) ---- ---- 1 1元明粉(g/L) 50净洗剂(g/L) 1碳酸钠(g/L) 1温度20 60 20 60浴比1:30(2)实验步骤①根据实验处方称量织物质量和各试剂量,并配好染浴。
②织物用水润湿后挤干,分别投入到对应染浴中,且1A、1B置于常温染色,2A、2B置于60℃的恒温水浴锅中染色,经常搅拌,防止染色不匀。
③上染5min后,向染浴中一次性加入所有的硫酸钠,加入硫酸钠时充分搅拌。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3837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实验报告Experimental report on wool dyeing with reactive dyes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自行选取染料及设计工艺,掌握活性染料对棉的染色过程,巩固所学的活性染料对棉纤维染色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自己设计工艺处方和工艺条件,并进行染色试验。
(2)学会活性染料吸尽率和固色率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染色原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含有能与纤维起反应形成共价键的活性基团的染料,常见的活性基团有二氯均三嗪型、乙烯砜型和一氯均三嗪型等三种,它们的反应能力各不相同,所以采用的工艺条件也不同,分别采用低温、中温和高温进行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时通过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达到上染平衡,加入碱后,染料开始与纤维发生反应而固着,并重新达到一个平衡。
染后进行皂煮,除去并未与纤维固着的染料或水解染料,提高色泽的鲜艳度。
活性染料浸染的上染曲线
由于活性染料在水溶液中要发生水解,从而影响活性染料的利用率,为了改善上述情况,现在开发出双活性基团甚至三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可以使活性染
料的固色率达到80%以上。
双活性基染料常见的有:含两个相同的一氯均三嗪型如国内KE型活性染料;含一个一氯均三嗪、一个为乙烯砜型的染料如国内M型活性染料。
(2) 固色原理: 活性染料与棉纤维的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纤维素能形成纤维素负离子,能和活性染料发生亲核取代、加成反应,进而形成染料--纤维共价键,二氯均三嗪型较活泼,只需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反应,而一氯均三嗪型则需在温度较高、碱性较强条件下才能反应。
影响此反应的因素有很多。
染料与纤维与水的反应为平行反应,因为水也是亲核试剂,反应条件机理相同。
染料一经水解即失去与纤维的反应能力,固色率大为降低。
从反应动力学研究得到,固着反应比水解反应快40倍左右,染色时PH一般为10~11为宜,X型可用碱性较弱的小苏打,对K型,则采用Na2CO3、Na3po4,甚至NaOH。
染色温度具体根据不同染料性能而定。
促染用元明粉,加入要掌握一多二早,分批加入的原则。
浴比尽可能小些,以提高固色率。
水解染料的存在,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但不够大,它会染着于纤维上,皂煮时不能完全煮下来,有时还会污染到其它纤维,特别是KN型染料耐碱牢度不高,易造成污染现象。
水解染料的存在也是湿摩牢度较低的重要原因
( 3 ) 加盐促染原理:
三、给定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材料:丝光漂白棉布(各2g、8块)
药品:活性艳蓝K--GR,无水硫酸钠、碳酸钠、净洗剂EL-C
仪器:HH-4型数显式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烘箱、锥形瓶250mL、移液管10ml、5ml,滴管、小吸球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染色工艺的设计
活性艳蓝K—GR 1%(owf)
无水硫酸钠30g/l
纯碱15g/L
吸附温度50度
固色温度90度
浴比20;1
净洗剂EL-C 20;1
(二)工艺曲线
(三)水洗工艺
水洗目的——除去未经固着的染料、盐及碱,使染色织物的pH接近中性。
工艺流程:皂煮洗(加入净洗剂EL-C,90 ℃,10min )——皂洗——热水洗
——冷水洗。
(四)操作步骤
1、称取织物小样2.0±0.1g;
2、选择活性染料活性艳蓝K—GR
3、准确称取染色工艺中的各种材料
4、准备4个锥形瓶,一个放40ml的标准染液(注:与染色的放入同样的盐和同样的碱用来做对比。
)一个40ml的染液准备染色,一个放40ml标准的皂液,一个放40ml准备洗的皂液(注:用来做对比)。
4个瓶放置在同一个水浴
锅中
5.按照染色工艺曲线的步骤进行染色。
6 .测出该染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02
7.吸色率的计算
(2)标准染液A的光密度计算:
将标准染液用250ml的容量瓶定容,再从中用滴定管取25ml染液滴定50ml的容量瓶、测光密度(注;在定容过程中要反复地把原锥形瓶中的残液到250ml的锥形瓶中)
A=0.436*250/40*2=5.45
(2)残液的光密度计算:
将染色残液用250ml的容量瓶定容(注;在定容过程中要反复地把原锥形瓶中的残液到250ml的锥形瓶中)
B=0.454*250/40=2.8375
(3)吸色率计算
E=100-B/A*100=52.7
8.
(二)实验操作步骤
1、配制浓度为2g/L~5 g/L的染料母液;
2、称取必要助剂的量;
3、根据染料的浓度、浴比的大小来配制染液,投入小样,按工艺要求及染色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染色。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本次实验和“实验五活性染料吸尽率和固色率的测定”实验,实验报告合并为一份,按论文格式书写,A4纸打印。
内容包括:
1、中文题目“棉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宋体,小四字体,居中)
2、中文作者:姓名×××,单位(学号、班级),同组者(宋体,小四字体,居中)
3、中文摘要:说明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宋体,五号字体,首行缩进两字符)
关键词:3-5个(宋体,五号字体,首行缩进两字符)
4、英文题目:Dyeing of cotton with active dyes(times new roman,五号,首行缩进两字
符)
5、英文摘要abstracts及关键词Key words(times new roman,五号,首行缩进两字符)正文部分包括:
1、前言(说明本实验的意义及目的)(宋体,小四字体,顶格)
(宋体,五号字体,首行缩进两字符)
2、实验原理
2.1染色原理
2.2固色原理
2.3加盐促染原理
3、实验部分
3.1实验材料、染化药剂及仪器:
3.2实验内容及步骤
(1)染色处方
(2)染色工艺曲线
(3)操作步骤
操作注意事项:
4、结果与讨论
附上实验结果即染色小样,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5、结论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