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 格式:pptx
- 大小:6.61 MB
- 文档页数:4
王国维:《⼈间词话》全⽂余念收藏于2019-03-02《⼈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部词话著作。
他⽤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然地融进了⼀些新的观念和⽅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了重⼤反响,在中国近代⽂学批评史上具有崇⾼的地位。
《⼈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很⾼的⽔平,⼀些问题上颇有创见。
王国维:《⼈间词话》全⽂〔⼀〕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成⾼格,⾃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派之所由分。
然⼆者颇难分别,因⼤诗⼈所造之境必合乎⾃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鞦韆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寒波澹澹起,⽩鸟悠悠下」,⽆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彩。
⽆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我之境,此在豪杰之⼠能⾃树⽴⽿。
〔四〕⽆我之境,⼈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优美,⼀宏壮也。
〔五〕⾃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然,⽽其构造亦必从⾃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中之⼀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境界。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着⼀「闹」字⽽境界全出;「云破⽉来花弄影」,着⼀「弄」字⽽境界全出矣。
〔⼋〕境界有⼤⼩,不以是⽽分优劣。
「细⾬鱼⼉出,微风燕⼦斜」,何遽不若「落⽇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迷津渡」也?〔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挂⾓,⽆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相中之⾊,⽔中之影,镜中之象,⾔有尽⽽意⽆穷。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人间词话》七则》清·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④。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⑤”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⑥”。
“宝帘闲挂小银钩⑦”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⑧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⑨置诸温⑩、韦(11)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3)”,《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4)。
”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5)。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6)。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17)能入而不出,白石(18)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注释】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源自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译文《人间词话七则》鉴赏《人间词话七则》是由王国维所创作的,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
一首词如果有境界,自然显得格调高迈、超逸不群。
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间的词之所以独到绝妙的地方啊。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间词话七则》近现代: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王国维《⼈间词话七则》原⽂|译⽂|作者简介 《⼈间词话七则》是著名国学⼤师王国维创作的⼀部⽂学批评著作,作者在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学所作的评论。
下⾯就和⼉童⽹⼩编⼀起来欣赏这⾸古诗吧。
《⼈间词话七则》原⽂ 清代:王国维 有有我之境,有⽆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寒波澹澹起,⽩鸟悠悠下。
”⽆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彩。
⽆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我之境,此在豪杰之⼠能⾃树⽴⽿。
境⾮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中之⼀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境界。
境界有⼤⼩,不以是⽽分优劣。
“细⾬鱼⼉出,微风燕⼦斜”何遽不若“落⽇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迷津渡”也。
词⾄李后主⽽眼界始⼤,感慨遂深,遂变伶⼯之词⽽为⼠⼤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矣。
“⾃是⼈⽣长恨⽔长东”、“流⽔落花春去也,天上⼈间”,《⾦荃》《浣花》,能有此⽓象耶? 古今之成⼤事业、⼤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境界也。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
”此第⼆境界也。
“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词⼈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家之作,其⾔情也必沁⼈⼼脾,其写景也必豁⼈⽿⽬。
其辞脱⼝⽽出,⽆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误也。
诗⼈对宇宙⼈⽣,须⼊乎其内,⼜须出乎其外。
⼊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乎其内,故有⽣⽓。
出乎其外,故有⾼致。
美成能⼊⽽不出。
⽩⽯以降,于此⼆事皆未梦见。
译⽂及注释 译⽂ 境界有“有我之境”和“⽆我之境”。
人间词话40则1.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要演好自己的角色。
2. 世事无常,人间有离合聚散之别。
3. 平凡的生活也能有不平凡的快乐。
4. 时光荏苒,珍惜眼前人和事。
5. 忠诚和真实是人间最宝贵的品质。
6. 道德和良知是人处世的准则。
7. 自律和自德是成功的关键。
8. 人生是一场修行,要不断追求内心的成长。
9. 善良的心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10. 与人为善,给予爱和关怀。
11. 困难和挫折是生活中的常态,要勇敢面对。
12. 成功与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不懈。
13. 信任和尊重是人际关系的基石。
14. 懂得理解和倾听别人,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
15. 时刻保持谦逊和学习的心态。
16. 健康和平安是最大的财富。
17. 通过艰苦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18. 知足常乐,心态决定幸福与否。
19.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
20. 生活的意义在于服务他人和回馈社会。
21. 家庭是最温暖的港湾,要珍惜家人。
22. 信仰和希望是战胜困难的力量。
23. 人生需要空间和自由,但也需有责任感。
24. 知识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25. 让过去成为经验,未来充满希望。
26.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这个世界。
27.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28. 勇敢追求梦想,不受他人的限制和嘲笑。
29. 心怀感恩,感恩身边的一切。
30. 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要半途而废。
31. 知错就改,不要固执己见。
32. 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自己的理想。
33. 壮志凌云,勇往直前。
34. 人生道路上会有疲惫和挫折,但要坚持走下去。
35. 宽容和原谅是心灵的净化剂。
36. 人生犹如舞台,不管多艰难,都要坚强面对。
37. 与时间赛跑,珍惜每一分钟。
38. 心灵的豁达能让人生更开阔。
39. 生命的价值在于为别人带来快乐和帮助。
40. 人间词话,情感真挚,温暖人心。
《人间词话》原文及白话翻译【卷上】〔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
有境界的词,就自然而然会有很高的格调品位,自然而然出现著名的诗句。
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那么独创绝世的原因就在这里。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词中既有诗人想象造出的虚拟意境,又有描写现实的真实意境,这就是理想派和写实派这两个词派相互区分的地方。
但是这两个词派很难完全区分开,这是因为大诗人所想象出的虚拟意境一定符合自然规律,而描写的现实意境同样必然接近诗人的理想信念。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有的诗词表达出诗人自我的情感,也有的诗词表现出诗人忘我的境界。
例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是写出的景物带有诗人自己的情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就是没有写到自己的情感经历,纯粹写景物。
写有我境界的诗人,从主观去看事物,所以写出来的景物都带有作者情感的主观色彩。
写忘我境界的诗人,客观地看待事物,所以诗词中分不出哪句抒写自我感情,哪句描写事物。
以前的诗人作词,写有我境界的主观诗比较多,却不一定有能力写出无我境界的客观诗,所以能写出无我境界的诗人在众多文人墨客之中能独树一帜。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无我境界只有在诗人心境澄明、自由静穆、超越欲念之时才能获得。
王国维〔近现代〕人间词话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作品简介:《人间词话七则》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原文:人间词话七则王国维〔近现代〕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译文:境界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注释、译文原文:《《人间词话》七则》清·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④。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⑤”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⑥”。
“宝帘闲挂小银钩⑦”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⑧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⑨置诸温⑩、韦(11)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3)”,《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4)。
”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5)。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6)。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17)能入而不出,白石(18)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注释】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源自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王国维人间词话原文及译文《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评论著作,全书共一百四十二则。
1.原文: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1.译文: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
有境界的词,就自然而然会有很高的格调品位,自然而然出现著名的诗句。
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那么独创绝世的原因就在这里。
2.原文: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 与“写实” 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1.译文:词中既有诗人想象造出的虚拟意境,又有描写现实的真实意境,这就是理想派和写实派这两个词派相互区分的地方。
但是这两个词派很难完全区分开,这是因为大诗人所想象出的虚拟意境一定符合自然规律,而描写的现实意境同样必然接近诗人的理想信念。
3.原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1.译文:有的诗词表达出诗人自我的情感,也有的诗词表现出诗人忘我的境界。
例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就是写出的景物带有诗人自己的情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和“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就是没有写到自己的情感经历,纯粹写景物。
写有我境界的诗人,从主观去看事物,所以写出来的景物都带有作者情感的主观色彩。
写忘我境界的诗人,客观地看待事物,所以诗词中分不出哪句抒写自我感情,哪句描写事物。
以前的诗人作词,写有我境界的主观诗比较多,却不一定有能力写出无我境界的客观诗,所以能写出无我境界的诗人在众多文人墨客之中能独树一帜。
4.原文: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人间词话》第一部分一~十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4)"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释:(1)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秦观【踏沙行】:"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3)陶潜【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
人间词话七则王国维原文阅读《人间词话七则》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全文如下: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间词话原⽂及翻译
《⼈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部⽂学批评著作。
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学所作的评论。
下⾯就是⼩编整理的⼈间词话原⽂及翻译,⼀起来看⼀下吧。
原⽂:〖⼀〗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成⾼格,⾃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翻译: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标准。
⼀⾸词如果有境界,⾃然显得格调⾼迈、超逸不群。
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间的词之所以独到绝妙的地⽅啊。
原⽂:〖⼆〗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派之所由分。
然⼆者颇难分别。
因⼤诗⼈所造之境,必合乎⾃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翻译:从词⼈的表现⼿法上看,境界可以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这也是西⽅“理想
派”和“写实派”得以区分的缘由。
但两种境界⽐较难以分别。
因为⼤诗⼈通过想像所构造出来的境地,是⼀定要与现实⽣活相符的;⽽通过写实所描摹出来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于理想化的。
原⽂:〖三〗有有我之境,有⽆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寒波澹澹起,⽩鸟悠悠下。
”⽆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彩。
⽆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我之境,此在豪杰之⼠能⾃树⽴⽿。
翻译:从创作的主体关系上看,境界⼜可以分为 ..........。
人间词话名句
1、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2、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3、几度烛花开又落,人间须信思量错。
4、自是思量渠不成,人间总被思量误。
5、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
6、时人间方究哲学,静观人生哀乐,感概系之。
7、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8、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9、唐五代北宋词,可谓生香真色。
若云间诸公,则彩花耳。
10、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11、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12、稼轩之词,多见炫目之色、发聩之声,以辅拔峭之言,慷慨之气。
13、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14、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15、有时候,想从天空扯一缕云,捻成画笔,在世间留下我曾来过的痕迹。
16、此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者也。
然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
17、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18、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纵使盟誓终不复,人间只有相思份。
19、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
20、粗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
创者易工,而因者难巧欤?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则原文及赏析原文:《人间词话》三则近代·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赏析:作为王国维“境界”说所标举的“境界”有其特殊的含义,有三层意思:第一,“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
这与他1906年《文学小言》中所说的完全一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
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
故前者客观的也,后者主观的也。
前者知识的也,后者感情的也。
……要之,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
苟无锐敏之知识与深邃之感情者,不足与于文学之事。
”第二年,署名“樊志厚”的《人间词乙稿序》亦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樊志厚其人,有人说是王国维自己的托名,有人说是与王国维“同学相交垂三十年”的樊少泉(樊少泉《王忠悫公事略》)。
假如是后者,也应该说与王国维的观点十分接近,因为序称王国维“诒书告余曰”:“知我词者莫如子,叙之亦莫如子宜。
”在《此君轩记》中王国维又借绘画阐述艺术创作中情景交融、物我冥合的特征曰:“如屈子之于香草,渊明之于菊,王子猷之于竹,玩赏之不足以咏叹之,咏叹之不足而斯物遂若为斯人之所专有,是岂徒有托而然哉!其于此数者,必有相契于意言之表也。
善画竹者亦然。
彼独有见于其原,而直以其胸中潇洒之致,劲直之气,一寄之于画,其所写者,即其所观;其所观者,即其所蓄者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译文|鉴赏《人间词话七则》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下面一起欣赏这篇古文吧!《人间词话七则》原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译文及注释译文境界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人间词话》全文及名家点评原文及翻译〔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鞦韆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像已不逮矣。
〔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人间词话35则1. 出门在外,要多加小心,保持警惕,避免被骗。
2. 以诚待人,做到言行一致,不说谎话。
3. 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
4. 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自大,不傲慢。
5. 听取他人的建议,取长补短,不固执己见。
6. 帮助他人时,要无私奉献,不图回报。
7. 与人交往,要相互包容,不要过分挑剔他人的缺点。
8. 约定的事情要守信,遵守承诺,不轻易食言。
9. 尊重他人的隐私,不窥探他人的秘密。
10. 遇到困难时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11. 接受失败时要勇于面对,不怨天尤人。
12. 感恩他人的帮助和付出,不忘记感恩之心。
13. 学会原谅他人的错误,不存怨恨之心。
14. 处事要公正,不偏袒偏心。
15. 懂得分享,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财富。
16. 尊重老人、孩子和弱势群体,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
17. 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不妄加评论和批评。
18. 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不随意破坏。
19. 尽力避免争吵和冲突,保持和平的人际关系。
20. 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不违法乱纪。
21. 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22. 学会自律,不做懒散和拖延的人。
23. 明智理财,不铤而走险和铺张浪费。
24. 保护个人隐私,不将个人信息随意泄露。
25. 爱护动物,不虐待和伤害它们。
26. 学会倾听他人,不打断别人的发言。
27. 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时间,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28. 勤奋学习,不断进取,追求知识的增长。
29. 维护家庭和睦,关心家人的需求和感受。
30. 有所承诺时要兑现诺言,不让他人失望。
31. 做事讲求效率,不拖拖拉拉、敷衍塞责。
32. 学会自省,及时反思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33. 尊重不同职业和工作的人,不歧视他人的职业。
34. 保持良好的作息,充足的休息,不过度劳累。
35. 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珍惜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