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防火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新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全文1.0.1 为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不适用于古建筑和木结构建筑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1.0.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应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避免采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建筑内部装修in terior decoration of buildings为满足功能需求,对建筑内部空间所进行的修饰、保护及固定设施安装等活动。
2.0.2装饰织物decorative fabric满足建筑内部功能需求,由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及其他合成纤维制作的纺织品,如窗帘、帷幕等。
2.0.3 隔断partition建筑内部固定的、不到顶的垂直分隔物。
2.0.4固定家具fixed furniture与建筑结构固定在一起或不易改变位置的家具。
如建筑内部的壁橱、壁柜、陈列台、大型货架等。
3、装修材料的分类和分级3.0.1装修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和功能,可划分为顶棚装修材料、墙面装修材料、地面装修材料、隔断装修材料、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他装修装饰材料七类。
注:其他装修装饰材料系指楼梯扶手、挂镜线、踢脚板、窗帘盒、暖气罩等。
3.0.2装修材料按其燃烧性能应划分为四级,并应符合本规范表3.0.2的规定。
3.0.3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的有关规定,经检测确定。
3.0.4安装在金属龙骨上燃烧性能达到B1级的纸面石膏板、矿棉吸声板,可作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
3.0.5 单位面积质量小于300g/㎡的纸质、布质壁纸,当直接粘贴在A级基材上时,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
3.0.6施涂于A级基材上的无机装修涂料,可作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施涂于A级基材上,湿涂覆比小于1.5kg/㎡,且涂层干膜厚度不大于1.0mm的有机装修涂料,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
新版防火规范讲解汇报人:2023-12-24•新版防火规范概述•新版防火规范主要内容•新版防火规范与旧版对比目录•新版防火规范实施影响•新版防火规范实施建议01新版防火规范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火灾风险也随之提高。
社会经济发展旧版规范不足国际经验借鉴原有防火规范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难以满足当前消防安全的需求。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防火规范的水平和实用性。
030201规范背景规范目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防火规范,降低火灾风险,减少火灾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消防科技进步推动消防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高消防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效率。
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完善消防安全制度,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防火设计、施工及验收。
建筑领域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的防火设计、施工及验收,如商场、酒店、医院等。
公共场所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的防火设计、施工及验收,如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
工业领域规范适用范围02新版防火规范主要内容防火分区与安全出口规定建筑物内应设置合理的防火分区和安全出口,确保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防火门与防火墙要求建筑物内部应安装防火门和防火墙,以阻止火势蔓延。
建筑耐火等级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火灾危险性,确定不同的建筑耐火等级,如一、二、三级耐火等级。
建筑防火设计根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灭火器。
灭火器配置建筑物内部应设置消火栓系统,包括消防水箱、消防泵和消火栓等设备。
消火栓系统对于高火灾危险性的场所,应配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实现早期灭火。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03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和培训,提高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01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建筑物产权方、使用方和管理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
02消防安全检查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包括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保养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新版《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图文解读新版《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图文解读新版《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即将在2023年5月1日执行。
与《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相比,新版的变动较大,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必须注意了!至于新版到底进展了哪些变化和调整?进展了详细整理:一、增加了两个章节,补充了建筑外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新版《建规》合并了旧版《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将住宅建筑的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划分;同时,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和木构造建筑两章,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的要求,系统标准了木构造建筑的防火要求,并补充了建筑外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不仅如此,新《建规》将消防设施的设置独立成章并完善有关内容,还适当进步了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技术要求,并补充了利用有顶步行街进展平安疏散时的防火要求,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程度蔓延的相关要求。
二、外保温系统的5个关注点1.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其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注释:A级材料属于不燃材料,火灾危险性很低,不会导致火焰蔓延,因此在建筑内外保温系统中,尽量选用A级保温材料。
2.对于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无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3.对于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有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4.当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燃烧性能为B1、B2级的保温材料时,除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的公共建筑或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外,建筑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好性不应低于0.5小时。
5.在保温系统中每层应设置高度不小于300毫米且燃烧性能为A级的程度防火隔离带。
防护层厚度首层不应小于15毫米,其它层不应小于5毫米。
三、独设的“灭火救援设施”专章,补充了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供消防人员救援进入的窗口等内容1.以下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2.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并对消防电梯的技术指标等提出要求;3.补充的`灭火救援设施内容:1)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l/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米;2)建筑高度不大于50米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确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间隔和场地的总长度要符合标准规定。
最新版: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1. 总则1.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境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
对于已建的高层民用建筑,可根据本规范进行防火设计改造。
1.2 规范依据本规范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估规范》(GB)等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制定。
1.3 防火设计原则1.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3. 保障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4. 科学先进,易于操作。
2. 高层民用建筑定义及分类2.1 高层民用建筑定义本规范所称高层民用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4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住宅类民用建筑。
2.2 高层民用建筑分类高层民用建筑分为一类和二类。
一类高层民用建筑指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二类高层民用建筑指建筑高度大于24m,但不大于100m的建筑。
3. 防火分区与防火间距3.1 防火分区高层民用建筑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火灾危险性、建筑高度等因素,合理划分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火分区面积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火灾危险性、建筑高度等因素确定。
2. 防火分区应采用防火墙、防火门等防火分隔设施进行分隔。
3. 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分隔设施应具有足够的防火性能和耐火极限。
3.2 防火间距高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火灾危险性、建筑高度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火间距应不小于表3.2.1的规定。
2. 防火间距应采用实体防火墙进行分隔。
3. 防火间距内的空地应设置消防车道、消防水源等消防设施。
4. 防火构造要求4.1 防火墙防火墙应符合下列要求:1. 防火墙应采用不燃材料建造,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2. 防火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3. 防火墙应严密,不应有裂缝、空洞等缺陷。
4.2 防火门防火门应符合下列要求:1. 防火门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最新版在现代社会中,民用建筑的防火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防火规范一直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
本文将介绍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最新版的主要内容。
一、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根据新版防火规范,民用建筑在选择建筑材料时需符合一定的防火等级标准,特别是在易燃材料的选择上要特别谨慎。
建筑外墙、屋顶和内饰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防火标准,以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
二、疏散通道和应急设施的设置新版防火规范对疏散通道和应急设施的设置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建筑内部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通道,通道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应安装照明设施和标识,以便在火灾发生时有效疏散人员。
三、消防设施和器材的配置为提高民用建筑的防火安全性能,新版防火规范要求建筑内部应配置足够数量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器、消防栓等。
这些设施和器材的设计和布局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以便有效应对火灾风险。
四、建筑结构和防火隔离新版防火规范对建筑结构和防火隔离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要求。
建筑结构应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以延缓火势蔓延的速度。
同时,建筑内部应设置防火隔墙、防火门等设施,以遏制火势扩散,保障人员的疏散安全。
五、防火演练和培训为了提高人员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新版防火规范还对防火演练和培训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建筑单位应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活动,让员工熟悉火灾逃生的程序和技巧,提高在火灾发生时的自救能力。
综上所述,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为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建筑设计者和使用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最新版防火规范的要求,确保建筑的防火安全性能达到最佳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造更加安全可靠的民用建筑,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24修订版)建筑设计的防火规范是为了确保建筑安全,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其中对防火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定。
2024年修订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之前的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新版防火规范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修订:首先,针对建筑构造的防火规定进行了调整。
新版规范要求建筑结构的耐火极限等级必须符合建筑性质和高度的相关要求。
此外,在各个区域的防火区划和防护要求上有了更加详细的规定,保证了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减少因火灾而造成的损失。
其次,新版防火规范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进行了规范。
规范中列举了各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对于需要使用可燃材料的部位,规范明确了防火涂料、防火隔离墙等措施的要求。
此外,对于使用可燃材料的建筑,规范提出了限制其使用的条件和要求,确保了建筑在遭遇火灾时的安全性。
再次,新版规范加强了对建筑内外部消防设施的设计要求。
规范明确了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的数量、位置、功能等要求,确保火灾时人员的疏散和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建筑外部消防设施,规范要求建筑物外墙的防火等级、逃生通道的规划和设计、消防通道和应急出口的设置、消防水源和消防设备的配置等,保证了建筑外部的消防安全性。
最后,新版规范对建筑物的火灾高度和疏散的要求进行了修订。
规范确定了不同类型建筑的最高火灾高度限制,以及疏散门窗和楼梯的数量和尺寸,以确保火灾发生时人员的快速疏散和逃生。
此外,规范还明确了建筑物对外开口的限制,要求在建筑外墙上设置防火带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火势蔓延的可能性。
总之,2024年修订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保持以往版本的基础上,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和技术发展的要求,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和修改。
这些修改和完善使得规范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更好地确保建筑的防火安全,保护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新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全文1.0.1 为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不适用于古建筑和木结构建筑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1.0.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应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避免采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建筑内部装修in terior decoration of buildings为满足功能需求,对建筑内部空间所进行的修饰、保护及固定设施安装等活动。
2.0.2装饰织物decorative fabric满足建筑内部功能需求,由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及其他合成纤维制作的纺织品,如窗帘、帷幕等。
2.0.3 隔断partition建筑内部固定的、不到顶的垂直分隔物。
2.0.4固定家具fixed furniture与建筑结构固定在一起或不易改变位置的家具。
如建筑内部的壁橱、壁柜、陈列台、大型货架等。
3、装修材料的分类和分级3.0.1装修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和功能,可划分为顶棚装修材料、墙面装修材料、地面装修材料、隔断装修材料、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他装修装饰材料七类。
注:其他装修装饰材料系指楼梯扶手、挂镜线、踢脚板、窗帘盒、暖气罩等。
3.0.2装修材料按其燃烧性能应划分为四级,并应符合本规范表3.0.2的规定。
3.0.3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的有关规定,经检测确定。
3.0.4安装在金属龙骨上燃烧性能达到B1级的纸面石膏板、矿棉吸声板,可作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
3.0.5 单位面积质量小于300g/㎡的纸质、布质壁纸,当直接粘贴在A级基材上时,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
3.0.6施涂于A级基材上的无机装修涂料,可作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施涂于A级基材上,湿涂覆比小于1.5kg/㎡,且涂层干膜厚度不大于1.0mm的有机装修涂料,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
新版《建筑设计防火标准》解读新版《建筑设计防火标准》解读新规施行后的住宅建筑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必须按照新规执行,假设之前已通过消防机构审核或者备案的工程可按照原来的旧标准执行。
与《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016-2023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045-95(2023年版)相比,本标准主要有以下变化:1.合并了《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将住宅建筑的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划分;2.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和木构造建筑两章,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的要求,系统标准了木构造建筑的防火要求;3.补充了建筑外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4.将消防设施的设置独立成章并完善有关内容;取消消防给水系统和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要求,分别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5.适当进步了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技术要求;6.补充了利用有顶步行街进展平安疏散时的防火要求;调整、补充了建材、家具、灯饰商店和展览厅的设计人员密度;7.补充了地下仓库、物流建筑、大型可燃气体储罐(区)、液氨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的防火要求,调整了液氧储罐等的防火间距;8.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程度蔓延的相关要求。
专家对于新标准的解读如下:1、关于《建筑设计防火标准》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的合并,两本标准的某些条文规定不一致,有的是合理的,因为《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强调“外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强调“自救”。
如:屋顶消防水箱的容积、水箱的设置高度,《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强调水箱储存10分钟消防用水量;《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是按照建筑物的性质和标准确定水箱容积。
《建筑设计防火标准》规定水箱设在建筑物最高位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强调最不利点消火栓的静水压力。
2、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设置,《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强调设置;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对超过消防车供水才能的楼层不强调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设置。
新版《建筑防火规范》图文解读+旧版对比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已经在2015年5月1日正式执行。
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比,新版的变动较大,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必须注意了!
至于新版到底进行了哪些变化和调整?
一、增加了两个章节,补充了建筑外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新版《建规》合并了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将住宅建筑的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划分;
同时,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和木结构建筑两章,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的要求,系统规范了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并补充了建筑外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不仅如此,新《建规》将消防设施的设置独立成章并完善有关内容,还适当提高了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技术要求,并补充了利用有顶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的防火要求,完善。
新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全文1.0.1 为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合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不合用于古建筑和木构造建筑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1.0.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应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避免采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合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原则的规定。
2.0.1 建筑内部装修 in terior decoration of buildings为满足功能需求,对建筑内部空间所进行的修饰、保护及固定设施安装等活动。
2.0.2装饰织物 decorative fabric满足建筑内部功能需求,由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及其她合成纤维制作的纺织品,如窗帘、帷幕等。
2.0.3 隔断 partition建筑内部固定的、不到顶的垂直分隔物。
2.0.4固定家具 fixed furniture与建筑构造固定在一起或不易变化位置的家具。
如建筑内部的壁橱、壁柜、陈列台、大型货架等。
3、装修材料的分类和分级3.0.1装修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和功能,可划分为顶棚装修材料、墙面装修材料、地面装修材料、隔断装修材料、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她装修装饰材料七类。
注:其她装修装饰材料系指楼梯扶手、挂镜线、踢脚板、窗帘盒、暖气罩等。
3.0.2装修材料按其燃烧性能应划分为四级,并应符合本规范表3.0.2的规定。
3.0.3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级别应按现行国标《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的有关规定,经检测拟定。
3.0.4安装在金属龙骨上燃烧性能达到B1级的纸面石膏板、矿棉吸声板,可作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
3.0.5 单位面积质量不不小于300g/㎡的纸质、布质壁纸,当直接粘贴在A级基材上时,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
3.0.6施涂于A级基材上的无机装修涂料,可作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施涂于A级基材上,湿涂覆比不不小于1.5kg/㎡,且涂层干膜厚度不不小于1.0mm的有机装修涂料,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
新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全文1.0.1 为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1.0。
2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不适用于古建筑和木结构建筑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1。
0。
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应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避免采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
4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建筑内部装修in terior decoration of buildings为满足功能需求,对建筑内部空间所进行的修饰、保护及固定设施安装等活动。
2.0。
2装饰织物decorative fabric满足建筑内部功能需求,由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及其他合成纤维制作的纺织品,如窗帘、帷幕等。
2。
0。
3 隔断partition建筑内部固定的、不到顶的垂直分隔物。
2.0。
4固定家具fixed furniture与建筑结构固定在一起或不易改变位置的家具。
如建筑内部的壁橱、壁柜、陈列台、大型货架等。
3、装修材料的分类和分级3.0。
1装修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和功能,可划分为顶棚装修材料、墙面装修材料、地面装修材料、隔断装修材料、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他装修装饰材料七类。
注:其他装修装饰材料系指楼梯扶手、挂镜线、踢脚板、窗帘盒、暖气罩等。
3。
0.2装修材料按其燃烧性能应划分为四级,并应符合本规范表3.0.2的规定。
3.0.3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的有关规定,经检测确定。
3。
0.4安装在金属龙骨上燃烧性能达到B1级的纸面石膏板、矿棉吸声板,可作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3.0.5 单位面积质量小于300g/㎡的纸质、布质壁纸,当直接粘贴在A级基材上时,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
3。
0。
6施涂于A级基材上的无机装修涂料,可作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施涂于A级基材上,湿涂覆比小于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最新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最新版《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 50016-2023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 50045-95(2023年版)的根底上,经整合修订而成。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遵循国家有关根本建立的方针政策,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深化汲取近年来我国重特大火灾事故教训,认真总结国内外建筑防火设计理论经历和消防科技成果,深化调研工程建立开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标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认真研究借鉴兴隆国家经历,开展了大量课题研究、技术研讨和必要的试验,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消费、建立、科研、教学和消防监视等单位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2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消费和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高层建筑的分类要求,厂房、仓库、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等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耐火等级分级及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平面布置、防火分区、防火分隔、建筑防火构造、防火间距和消防设施设置的根本要求,工业建筑防爆的根本措施与要求;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疏散间隔、疏散宽度、疏散楼梯设置形式、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以及平安出口和疏散门设置的根本要求;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成组布置和储量的根本要求;木构造建筑和城市交通隧道工程防火设计的根本要求;满足灭火救援要求设置的救援场地、消防车道、消防电梯等设施的根本要求;建筑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电气等方面的防火要求以及消防用电设备的电与配电线路等根本要求。
1.合并了《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
将住宅建筑统一按照建筑高度进展分类。
2.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和木构造建筑两章,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的要求,系统规定了木构造建筑的防火要求。
3.补充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4.对消防设施的设置作出明确规定并完善了有关内容;有关消防给水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和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要求分别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
新版防火规范的变更内容和难点分析
附录A
A.0.1.1 坡屋面的建筑高度: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
2 术语、符号
2.1.1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
2.1.2裙房:高层主体投影之外
2.1.3重要公共建筑:见条文说明
3 厂房和仓库
3.3.10 物流建筑:当以分拣、加工为主时,按厂房定性;当以仓储为主或难以区分
主要功能时,按仓库定性。
储存区在满足一定条件时,防火分区可增加3倍。
3.4.7 U形或山形厂房两翼间的防火间距(也应包括口字型):当占地面积小于最大
允许防火分区面积时,防火间距可为6m;否则,应按两栋间距计。
5 民用建筑
5.1-5.4 建筑分类、防火间距、防火分区、平面布置
5.1.1 建筑分类
住宅:27m以上二类,54m以上一类
公建:24m以上任一层>1000㎡,高层的重要公共建筑,一类
注2:宿舍、公寓防火按公建规定
5.2.6 >100m的民用建筑,防火间距不应减小
5.3.1 防火分区:高层均1500㎡,地下设备用房1000㎡
注2:裙房设防火墙分隔时,防火分区可按多层
5.3.4 设有双自动的商店营业厅、展览厅的防火分区:
在高层内,≤4000㎡
在多层内,≤5000㎡
在单层或仅在多层的首层内,≤10000㎡
在地下,≤2000㎡
5.3.6 有顶棚的商业步行街(具体详条文)
5.4.7-9 剧场、电影院、礼堂、会议室、多功能厅在四层及以上时,应≤400㎡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在四层及以上时,应≤200㎡
5.4.10 住宅与其他功能的合建建筑:当防火分隔完善时,住宅和非住宅的安全疏散、
防火分区、室内消防设施配置,可根据各自的高度分别执行。
如多层商业和高层住宅。
但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救援场地、室外消防等,应按总高度的公建来确定。
(看条文说明)
5.4.11 商业服务网点:任一层≥200㎡,应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门。
任一点到室外出口的距离应≤22m,室内楼梯,按1.5倍计。
(看条文说明)
5.4.13 柴油发电机房:可设在一层及地下一二层,不应与人员密集场所贴邻。
5.4.17 公用厨房应明确燃料类别。
液化石油气应设单独瓶组间且≤1立方。
5.5 安全疏散和避难
5.5.2 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5m
5.5.3 多层、高层楼梯间宜通至屋顶
5.5.5≤200㎡的地下设备间或≤50㎡的其他地下室,可一部楼梯或一个疏散门。
>200㎡的地下防火分区是否可以利用相邻防火分区做第二安全出口?
(公共建筑)
5.5.8 三层及以下的公建设一部楼梯的条件,由500㎡改为200㎡,由100人改为
50人。
5.5.9 地上和地下当防火分区≤1000㎡时,均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借用
口的宽度≤30%的所需宽度。
5.5.13 设封闭楼梯间的多层公建范围:医疗、旅馆、老年、娱乐、商店、图书馆、
展览、会议等建筑,不论几层均应封闭楼梯间。
其他建筑≥6层应封闭楼梯间。
多层敞开式外廊建筑可不必封闭楼梯间。
5.5.15 房间设一个疏散门的条件(高层和多层改为一致):
1、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幼儿园、老年建筑≤50㎡,医
疗、教学建筑≤75㎡,其他建筑≤120㎡,可一个门。
2、走道尽端的房间,<50㎡,可一个0.9m的门;≤200㎡且≤15m,可一个
1.4m的门。
3、娱乐场所,≤50㎡且≤15人,可一个门。
5.5.17 疏散距离计算的两种方式(高层和多层一致):
1、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分高层和多层,托幼老年建筑、
娱乐场所、医疗建筑、教学建筑、高层旅馆展览建筑、其他建筑各不相同,具体详表格。
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门的距离按袋形走道计(设喷淋不可增加)。
2、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会议厅、开敞式办公区等大空
间厅室的疏散距离:室内最远点至安全出口的距离≤30m或37.5m,并可增加一条≤10m或12.5m的疏散走道。
(和办公建筑规范不一致处,按严格的执行)5.5.21 百人疏散宽度指标及人员密度:
1、地上按总的建筑层数,地下按总的建筑埋深统一确定,每层指标相同。
2、展览厅内的人员密度不宜小于0.75人/㎡。
(注意,此密度相当高,因此除
真正的展览建筑外,不要在普通建筑内出现展厅、展示厅等字眼。
)
3、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和人员密度表合并了,人员密度为一区间值。
当商店面积
<3000㎡时取上限,规模较大时,可取下限。
4、建材、家具和灯饰商店,人员密度可按30%确定。
(住宅建筑)
5.5.25-26 总结:27-54m住宅,单元可一部楼梯,楼梯应通至屋面,并相互连通,
户门乙级防火门。
>54m住宅,单元应两部楼梯,对出屋面无要求。
5.5.27 总结:≤33m的有电梯住宅,应封闭楼梯间,当户门为乙级门时,可敞开楼
梯间。
>33m的住宅应防烟楼梯间,开向同一前室的门不应大于3樘。
5.5.28 可设三合一前室,使用面积≥12㎡,短边≥2.4m,两个入口位于不同方位且
间距≥5m,当首层前室内无户门时,剪刀梯出口可共用。
(见条文说明)
5.5.29 跃层住宅内任一点至户门的距离,高层≤20m,多层≤22m,户内楼梯按1.5
倍距离计算。
5.5.32>54m的住宅,每户设一间避难间,可开启外窗,乙级门。
6 建筑构造
6.1-6.3
6.2.3 用不小于2小时防火隔墙分隔的场所,取消了门厅,增加了附属库房、机动
车库。
6.2.5 上下层之间应设≥1.2m的实体墙,有喷淋时应≥0.8m。
6.2.6 建筑幕墙在楼板外沿应设≥1.2m的实体墙,有喷淋时应≥0.8m。
6.2.7 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变配电室开向建筑的门应为甲级门;消控室和其他设
备房开向建筑的门应为乙级门。
6.3.7 屋顶上的开口距相邻较高建筑应≥6m,或用防火采光顶。
(见条文说明)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
6.4.1 疏散楼梯间窗口与相邻洞口的距离应≥1m,楼梯间及前室不得设置卷帘。
6.4.2 不能自然通风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6.4.11 门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6.4.12-14 下沉式广场、防火隔间、避难走道的设计要求
6.5 防火门、窗和防火卷帘
6.5.3 除中庭外的防火卷帘的设置宽度限制:1/3,20m
6.7 建筑保温和外墙装饰
对于用A级以外的保温和装饰材料有较多使用上的限制,具体详条文。
7 灭火救援设施
7.1.2 高层住宅、高层山地建筑、高层临水建筑可一个长边设消防车道。
其他高层民
用建筑及大型体育馆、会堂、商店、展览建筑均应两个长边或环形消防车道。
7.2.1 高层建筑应至少一个长边连续布置消防登高操作场地(非消防登高面),该范
围内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m(取消了高度限制)。
≤50m的高层,可间隔布置。
7.2.2 登高操作场地要求:高度≤50m,应≥15mX10m
高度>50m,应≥20mX10m
7.2.4-5 除住宅外,建筑每层均应设消防救援窗口。
≥1mX1m,距地≤1.2m,间距
≤20m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小于2个。
7.3.1 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和防烟楼梯间一致。
注意消防电梯必须下至地下室。
7.3.2 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一台消防电梯。
注:
1、认真阅读P157的修订说明,可帮助理解修订原则和精神。
2、条文说明同样很重要,可帮助理解防火原理,并掌握具体做法。
3、P179和P189为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4、P409为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其中P436的甲、乙、丙级防火门的耐
火等级分别改为1.5、1.0、0.5小时。
5、本讲义为便于大家理解和归纳记忆,在文字表达上不尽全面详尽,应以规范为准。
可能对部分条文的理解也不尽准确,欢迎大家质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