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区别
- 格式:pptx
- 大小:278.45 KB
- 文档页数:3
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异同最近,语文教学一线盛行一个名词,叫做“任务驱动型作文”。
大到省级的教研会议,小到普通的语文课堂,谈及这个名词,有人深感莫名其妙,有人说得神神叨叨,大有高考作文已然变天的架势。
那么,任务驱动型作文究竟是个什么鬼,跟以往的作文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种作文究竟该怎么写?为了跟大家在同一个语境里说话,老徐最近对这个名词进行了一点研究,综合自己对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考和理解,以及这些年的教学经历,就这个名词聊聊我的一点见解,仅供参考,以待抛砖引玉。
任务驱动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XX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在里,作者通过分析XX年高考作文尤其是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从以上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确认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要写作的任务。
比如XX年课标1卷,在叙述完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件事以后,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对象,写一封书信;再比如XX 年课标2卷,列了三个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要求表达更赞扬哪一种人的看法。
这两道作文题的材料叙述和往常的材料作文无异,只不过加了一个任务性的写作要求而已。
可见,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一种独立于材料作文之外的作文命题形式,高考作文没有变天。
那么什么叫“增加任务指令”,增加了任务指令的材料作文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要从高考作文的本质说起。
高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它的根本功能在于为大学选拔具备学术潜质的人才,这个根本性的目标决定了,高考作文的命题是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的,大学当然希望自己招进来的学生具备好的做学术论文的潜质。
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的区别及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材料引起考生思量、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正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具体解析、写作六法和常用模式如下: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下达一个指令性任务,让考生更好地环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明确的要求来写作文。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
(二)增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
(三)明确要写作的任务。
作文类型进行了如下划分:从呈现形式上看,高考作文时常采用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基本题型;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
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
二、特点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浮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型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
最好角度是什么?往往见仁见智,导致阅卷者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指令性任务,就为阅卷树立了一个标准,避免阅卷的随意性。
精选材料内容,从熟悉的题材或者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量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也是我们的初衷之一。
做这种作文题,无非是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的要求,完成其指令、任务。
这种作文通常叫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
这个提法有三个关键词,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我们在评判一个作文题目是否与当今全国卷精神合拍时,应该从这三个关键词入手。
叙事体,这是相对于以往的一些以名言名句、诗词漫画等而言的作文材料呈现形式,基本就是描叙当前社会上存在的热点人事。
新材料强调的是五性(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索性、防套性)和五特征(事件有过程、有发展、有多方人员参预、有争议性、十八九岁青年学生有表达欲望),这是作文题材料内容的要求。
如何区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异同作者:周欣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9年第12期纵观高考作文命题,大致经历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等多个阶段。
为了防止宿构、套作,并明确考查考生的某种能力,在新材料作文中增加了“任务指令”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则成为一种必然的命题趋势,并将逐渐发挥更大的功效,这也是2018年高考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让学生准确区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我们以近几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为例,引导学生精准识别“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一、选材的角度不同新材料作文的试题材料取向是多元的,命题思想内容是较为广泛的,它可以是寓言故事、哲理材料、名言警句、时事新闻、漫画等。
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针对性更强,材料是能引起纸质媒体、网络媒体关注的热点新闻,材料时代感、思想性都较强,思想内容上更接近、更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高考中心对高考命题的新要求。
2017年全国卷(一)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的主题“中国关键词”,切合了时代热点,材料共涉及十二个关键词,内容看似驳杂,却有其内在规律,其中有传统方面,也有科技前沿方面;有正向积极方面;也有反映社会尖锐问题方面,体现了命题者广阔的视野、包容的胸怀、胆识和魄力。
题目要求自由选取其中三个,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样能体现高考作文封闭性和开放性兼备的特点,同时也能体现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启发学生对当今的中国有一个更为真切的认识,这体现了对当代学子勇做时代担当的期望。
引导学生要注意“任务指令”是在这些关键词中选取三个,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我们在分析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关键词语之间的关联,比如说长城是我国古代对外族的一种防御,而一带一路是我国当今对外发展、实现和谐共处、互惠互利的一个重要政策。
当把这些元素整合之后,便可以确定整体立意。
二、立意要求不同新材料作文只要立足于材料,选取任何一个立意点都可以。
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异同1、来源区别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是从新材料作文中发展变化而来的,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或者丢掉新材料作文的一些基本的方法。
同时我们又要注意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指向、命令、导向与新材料作文写法的基本区别。
2、区分要点区分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关键点载在题干的要求上。
新材料作文材料要求中,没有明确的任务指向,只有综合材料中各个对象的关系整体立意。
“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去除“新材料作文”中的联想部分,要求考生集中针对材料中的“这件事”,说出独到的多层次的道理来,让读者感动与信服。
3、要求限制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广,“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范围要求更加明确。
4、考察难度“任务驱动型作文”更强调理性思维的训练与理性表达的能力,这种作文题型难度要求显然比“新材料作文”更高。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任务驱动型作文: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新材料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如何辨别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材料作文如何辨别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不了解,把“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误当做“传统”材料作文来写,那么,如何辨别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材料作文?下面店铺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如何辨认是材料作文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第一点看作文材料,所给写作材料——提供一个争议性大,具有真实性、对立性、现场感和层级发展的叙事体事件。
如取材于新闻事件的甲卷,由女儿小陈迫于无奈举报父亲开车接电话,到警方查实并依法教育和处罚老陈,再到警方官方微博引众多网友点赞与质疑,最后到媒体报道激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事件一波三折,提供了极具现场感的真实语境下颇具争议性甚至是对立性的讨论空间。
第二点是“给驱动任务”——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一般带“谁”“怎么”“哪一个”等疑问词,或者“元芳,你怎么看?”这样语意的问句。
它往往指向“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考生写作时不能离开此项要求,否则属离题;明确给定写作内容及有限的写作角度。
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的区别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新材料作文”(提供开放性的材料,解构单向性的命意)有何不同呢?通俗地说,“任务驱动型作文”是针对材料中的事件,“就事论理,说深论透”,多层次地说出事理的鲜度、深度与温度来,拒绝塞进大段的古今中外的名事、名言论证(如果要引用名事名言,也只是以句子的形式而不是段落的形式,自然生成)。
而以前的“新材料作文”,是按“引(引述材料,提出观点)——议(议论材料,论证观点)——联(联想名事,强化观点)——结(归结全文,重申观点)”结构来写的,甚至可以提炼观点后,抛弃材料,展开联想来论证观点,这样不可避免地“绕开材料”,无意中为宿构套作打开了方便之门,与宽泛无边的“话题作文”类似。
所以,简单地说,“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去除“新材料作文”中的联想部分,要求考生集中针对材料中的“这件事”,说出独到的多层次的“道理”来,让读者感动与信服。
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区别一、“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的区别是什么,主要在于:一是如何对待题目材料;二是如何对待题外素材。
1.“新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之后,可以淡化题目材料,甚至舍弃材料;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之后,却强调“就事论理”,对题目材料说深论透。
2.“新材料作文”,对待题外素材,可以联想开去,旁征博引,分段论证中心观点;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对待题外素材,却强调适度引用,一般以句子的形式自然插入,而忌讳以“段落论证”的形式出现。
目的就是让考生将“议论焦点”回归到“叙事题目”中来,就事论事,就事说理,说出你思辨的厚度、深度、温度来。
一句话,从理性思维的质量,来评判作文的优劣。
同时,也较有效地防止了考生熟背课外素材后的套作。
通俗地说,要求考生针对作文题目谈出道道来,特别是测试你的思辨能力。
新材料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前者更注重“借事说理”,后者更强调“就事论理”。
至于要求立意新颖,结构完整,二者是相同的。
须注意的是:立意有核心立意、重要立意、次要立意与沾边立意之别。
核心立意是指紧扣材料含义且有独到见解的新鲜意韵。
二、如何写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何写,它与时评的写法相似,大致可以按“引——议——结”的结构来写。
它抛弃了“新材料作文”的“联想名事”部分,但它的“议”部分比“新材料作文”的“议”更复杂些:新材料作文的“议”是简单的议论分析材料,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议”,要求多层次、多维度地提出独到的论断,并展开深入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
具体来说,开头“引”,即:概述材料,提出观点有鲜度(新颖独特)。
中间“议”(可分三段),即:就事论理,分层论述有深度(分论点清晰独到,阐释理由合理合情)。
结尾“结”,即:引用名言,归结全文有力度(引用名言,点到为止,不展开论证)。
三、评论的表达效率:几个具体要求:引述新闻时要尽可能简洁,当然,不能为了简洁而断章取义。
1追答2铺垫部分要尽可能短,快节奏地进入主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的区别及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具体解析、写作六法和常用模式如下: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下达一个指令性任务,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明确的要求来写作文。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
(二)增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
(三)明确要写作的任务。
作文类型进行了如下划分:从呈现形式上看,高考作文经常采用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基本题型;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
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
二、特点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型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
"最好角度"是什么?往往见仁见智,致使阅卷者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指令性任务,就为阅卷树立了一个标准,避免阅卷的随意性。
精选材料内容,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也是我们的初衷之一。
做这种作文题,无非是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的要求,完成其指令、任务。
这种作文通常叫"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
这个提法有三个关键词,"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我们在评判一个作文题目是否与当今全国卷精神合拍时,应该从这三个关键词入手。
"叙事体",这是相对于以往的一些以名言名句、诗词漫画等而言的作文材料呈现形式,基本就是描叙当前社会上存在的热点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