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正式样本
- 格式:docx
- 大小:143.33 KB
- 文档页数:6
安全人机工程学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作为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将以安全为目标,工效为目标的工效人机工程学并驾齐驱,并成为安全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
2.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的特性的研究,机的特性的研究,环境特性的研究,人-机关系的研究,人-环关系的研究,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研究,事故预防以及事故致因的研究。
3.生理节律性:人体生理功能所显示出的周期性变化。
4.人机结合面(人机界面):在人机系统中,存在着一个人与机相互作用的面,所有的人机交流都发生在这个面上,通常人们称这个面为人机界面。
5.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疲劳的措施:(1)改进作业方法,合理使用体力:1、2、3、4(2)合理地确定作业休息制度6.克服单调感,合理调节作业速率p1147.疲劳发生机理:(1)疲劳物质的累积机理(2)糖原耗竭机理(3)中枢变化机理(4)生化变化机理(5)局部流血阻断机理7.显示器设计基本原则:准确性原则:要求显示装置的设计,尤其是数字认读的显示装置的设计应尽量使读数准确。
简单性原则:应使传递信息的形式尽量直接表达信息内容,尽量减少编码错误。
一致性原则:应使显示器指针运动的方向与机器本身或者控制器运动方向一致。
排列性原则:( 1) 最常用和最主要的尽可能放在视野中心3?范围之内(2)当显示器很多时,应按它们的功能分区排列,区与区之间应有明显界限。
(3)显示器应尽量靠近,以缩小视野范围。
(4)显示器的排列要符合人的视觉特征。
8.疲劳动态特征:(1)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2)作业能力下降(3)疲倦的自我体验9.作业过程中人的代谢过程:ATP-CP系列:CP+ADP Cr+ATP需氧系列:葡萄糖或脂肪+氧氧化磷酸化 ATP乳酸系列:葡萄糖(糖原)糖酵解 ATP+乳酸10.人机工程学: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它广泛地运用了人体科学、系统科学、社会学、管理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知识,主要研究人、机和人机界面之间的关系,探讨通过适当的设计使人机系统达到高功效和安全地工作。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湖南工学院2012年3月目录实验六深度知觉测定实验七手指灵活性、手腕动觉方位能力测定实验八记忆广度测量实验实验九动作速度测定实验实验六深度知觉测定一实验目的深度知觉测试是测试人的视觉在深度上的视锐程度,通过测试可以了解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也可以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
二实验仪器简介采用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
(一)主要技术指标:1 比较刺激移动速度分快慢二档:快档50mm/s 慢档25mm/s2 比较刺激移动方向可逆。
±200mm3 比较刺激移动范围:400mm。
4 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横向距离为55mm5 工作电压220v 50HE(二)工作原理:1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结构如图2所示:图2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结构移动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在实验过程中,可测出被试者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性。
2 遥控键如图3所示:图3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遥控器面板示意3 面板布置如图4所示:图4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面板示意三实验步骤1、被试在仪器前,视线与观察窗保持水平,固定头部,能看到仪器内两根立柱中部。
2、以仪器内其中一根立柱为标准刺激,距离被试2米,位置固定。
另一根可移动的立柱为变异刺激,被试可以操纵电键前后移动。
3、正式实验时,先由主试将变异刺激调至任意位置,然后要求被试仔细观察仪器内两根立柱,自由调整,直至被试认为两根立柱在同一水平线上,离眼睛的距离相等为止。
被试调整后,主试记录两根立柱的实际误差值,填入下表中。
4、正式实验时,先进行双眼观察20次,其中:有10吃是变异刺激在前,由近到远调整;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后,由远到近调整。
顺序和距离随机安排。
5、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20次单眼观察。
四 实验数据及分析表1观察条件次数双眼观察单眼观察远→近 近→远 远→近 近→远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数五 实验结果及处理1、计算双眼和单眼20次测量误差的平均数。
第一章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以安全科学,系统科学与行为科学为基础,运用安全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方法去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与机以及环境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1、事故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7性,因偶必规潜再预)2、(理解16)多米诺骨事故模型:海因里希认为,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而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先天遗传因素所造成。
他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
这些事件就好像5块平行摆放的骨牌,第一块倒下后将引起后面的骨牌连锁式的倒下。
3、能量引起的伤害可以分为两大类:(1)由于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过了局部或者全身损害阈值而产生的(2)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的交换而引起的。
能量转移过程中的另一个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与产生对人体的伤害,除了与能量大小有关外,还与人体接触能量的时间长短、效率的高低、身体接触能量的部位以及能量的集中程度有关。
轨迹交叉理论的基本思想:伤害事故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联系的时间顺序发展的结果。
这些事件概括起来可分为人与物两大系列。
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时,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两者发生了接触(或者交叉),于是导致能量转移到人体,便发生了伤害事故。
4、事故的预防原则①、技术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因此要预防事故的发生,就需要针对危险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治理,其基本原则是:(1)消除潜在的危险原则。
如用不可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
(2)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
如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手电钻工具采用双层绝缘措施等。
(3)闭锁原则。
如冲压机械的安全互锁器,煤矿上使用电闭锁装置等。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标准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标准版)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讨论人、机和人机相互关系的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方式,通过设计使人一机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安全、准确、高效、舒适的目的。
机械系统过程的任何阶段都必须有人参与,人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是最活跃、最难把握,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
由于机械设计违反安全人机学原则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据国外资料统计,生产中有58%一70%的事故是与忽视人的因素有关。
因此,机械设计应考虑与人体有关的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知特性、反应特性及人在劳动中的心理特征,以减少人为差错,最大限度地减轻体力、脑力消耗及精神紧张感。
1.忽略安全人机学可能产生的危险(1)由于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
不利于健康的操作姿势、用力过度或重复用力等体力消耗产生的疲劳所导致的危险。
(2)由于心理-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
在对机器进行操作、监视或维护时,由于精神负担过重、缺乏思想准备以及过度紧张等原因,造成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危险。
(3)由于人的各种差错产生的危险。
受到环境不利因素的干扰或由于人-机配合、协调不当,使人产生各种错觉而引起误操作所造成的危险。
2.机械设计中安全人机学的应用原则在机械设计中,根据安全人机学原则,通过减小操作者心理和生理的不利影响,协调好人、机的功能分配和相互作用来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从而减少机器使用各阶段的差错概率,以保障安全。
编号:AQ-JS-00233(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Safety ergonomics principles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讨论人、机和人机相互关系的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方式,通过设计使人一机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安全、准确、高效、舒适的目的。
机械系统过程的任何阶段都必须有人参与,人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是最活跃、最难把握,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
由于机械设计违反安全人机学原则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据国外资料统计,生产中有58%一70%的事故是与忽视人的因素有关。
因此,机械设计应考虑与人体有关的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知特性、反应特性及人在劳动中的心理特征,以减少人为差错,最大限度地减轻体力、脑力消耗及精神紧张感。
1.忽略安全人机学可能产生的危险(1)由于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
不利于健康的操作姿势、用力过度或重复用力等体力消耗产生的疲劳所导致的危险。
(2)由于心理-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
在对机器进行操作、监视或维护时,由于精神负担过重、缺乏思想准备以及过度紧张等原因,造成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危险。
(3)由于人的各种差错产生的危险。
受到环境不利因素的干扰或由于人-机配合、协调不当,使人产生各种错觉而引起误操作所造成的危险。
2.机械设计中安全人机学的应用原则在机械设计中,根据安全人机学原则,通过减小操作者心理和生理的不利影响,协调好人、机的功能分配和相互作用来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从而减少机器使用各阶段的差错概率,以保障安全。
第一章概论人机工程学是运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知识,使机器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工作与环境,从而提高工效的一门科学。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安全人机工程学得研究对象是人、机和人机结合面三个安全因素。
第二章人体的人机学参数耗氧量:人体用过循环、呼吸系统所能摄入的氧气量称为摄氧量。
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氧气量称为耗氧量。
人体在从事高度反正体力劳动时,循环、呼吸(氧运输)系统的功能经1~2min后达到人体极限摄氧能力,这时,人体单位时间内的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最大耗氧量可以作为允许最大体力消耗的标志,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海波高度、体能训练、劳动强度、持续时间等。
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准则:1.最大最小准则2.可调性准则3.平均准则4.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5.地域性准则6.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7.标准化准则8.姿势与身材相关联准则9.合理选择百分位和适应度准则第三章人的生理和心理及人体生物力学特性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包括触觉、温度觉、痛觉)、味觉、运动觉、平衡觉、空间知觉以及时间知觉等。
感觉适应性:对感觉器官持续刺激,假若刺激强度固定,则作用时间的长短将决定该刺激是否能引起反应,时间过短不能引起反应:时间过长,反应逐渐减小,以致消失。
人能够产生视觉是由三个要素决定的:视觉对象、可见光和视觉器官。
视觉运动的规律:1.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疲劳2.视线的变化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反响运动。
3.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4.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左上限,而右下限最差。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4 页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讨论人、机和人机相互关系的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方式,通过设计使人一机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安全、准确、高效、舒适的目的。
机械系统过程的任何阶段都必须有人参与,人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是最活跃、最难把握,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
由于机械设计违反安全人机学原则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据国外资料统计,生产中有58%一70%的事故是与忽视人的因素有关。
因此,机械设计应考虑与人体有关的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知特性、反应特性及人在劳动中的心理特征,以减少人为差错,最大限度地减轻体力、脑力消耗及精神紧张感。
1.忽略安全人机学可能产生的危险(1)由于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
不利于健康的操作姿势、用力过度或重复用力等体力消耗产生的疲劳所导致的危险。
(2)由于心理-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
在对机器进行操作、监视或维护时,由于精神负担过重、缺乏思想准备以及过度紧张等原因,造成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危险。
(3)由于人的各种差错产生的危险。
受到环境不利因素的干扰或由于人-机配合、协调不当,使人产生各种错觉而引起误操作所造成的危险。
2.机械设计中安全人机学的应用原则在机械设计中,根据安全人机学原则,通过减小操作者心理和生理的不利影响,协调好人、机的功能分配和相互作用来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从而减少机器使用各阶段的差错概率,以保障安全。
机械第 2 页共 4 页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分配人机功能。
在机械的整体设计阶段,要分析、比较人和机的各自特性,合理分配人机功能。
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通过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少操作者干预或介入危险的机会。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人机功能分配出现向机器转移,人从直接劳动者向监控或监视转变的趋势,向安全化生产迈进。
第一章1.人机工程学发展阶段:经验人机工程学一科学人机工程学一现代人机工程学2.三大实验:肌肉疲劳试验、铁锹作业试验、砌砖作业试验3.安全人机工程学立义:从安全的角度,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研究目的:对人机系统建立合理可行的方案,根据人和机的功能特点和需求合理分配,是两者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最大功效,创造安全、髙效、舒适、健康的工作和生产环境。
研究内容:人的因素、机的因素、环境因素、人机系统综合研究研究方法:调査法、实验法、模拟法研究任务:为人机系统设计者提供系统安全性设计,特别是确保人员安全的理论、方法、准则和数据。
4.人机结合而: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区域。
第二章1•人体测量的内容:形态测量、生理测戢、运动测量生理测量:知觉反应、疲劳程度、出力大小2.基准轴:铅锤轴、纵轴、横轴基准而:正中而(矢状而)、冠状而、水平而、眼耳平而3.测量的主要仪器:人体测量仪、人体测量用直角规、人体测量用弯角规、软尺测量的主要方法:普通测量法、摄影法、三维数学测量法4•人体测量常用的统计函数:均值、方差、标准差、抽样误差、百分位数百分位数:P5 (小百分位数)、P50 (小百分位数)、P95 (大百分位数)5.标准差与百分位数P,的关系:1%—50%的数据时:P K =x-S n K1%—50%的数拯时:P K =X +S D KK…-变换系数6.人体参数:人体构造尺寸(静态尺寸)、人体功能尺寸(动态尺寸)7.人体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1 •数据分组2.作频数分布图3.确左假定平均数(频数较大的那一组的组中值)G -G4.计算离均差—b其中G,…各组的中值,b--组距,G。
…假左平均数5.计算并列表&人体测量数据的一般应用原则:1.合理选用百分位原则2.可调性原则3.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原则4.地域性原则5.功能修正与心理修正原则6.姿势与身材尺寸相关联原则9.最小功能尺寸S mm=S a+/\f最佳功能尺寸S°pm =s a +A/- +Ap 其中,Sa…第a百分位人体尺寸数据A/'…功能修正量A/?…心理修正量10•人体尺寸的应用步骤:1.确定产品的类型2.选择人体尺寸的百分位数3.确建功能修正量4.确左心理修正量5•弄淸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第三章1.人体的九个系统:呼吸、消化、运动、泌尿、生殖、内分泌、感觉、神经、循环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2.感觉: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外部感觉:通过眼耳鼻舌肤产生的感觉内部感觉:运动感和平衡感感觉的基本特征:1•适宜刺激。
文件编号:TP-AR-L2494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正
式样本
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讨论人、机
和人机相互关系的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各
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
方式,通过设计使人一机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安全、
准确、高效、舒适的目的。
机械系统过程的任何阶段都必须有人参与,人始
终起着主导作用,是最活跃、最难把握,同时也最容
易受到伤害的。
由于机械设计违反安全人机学原则导
致的事故时有发生,据国外资料统计,生产中有
58%一70%的事故是与忽视人的因素有关。
因此,
机械设计应考虑与人体有关的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
知特性、反应特性及人在劳动中的心理特征,以减少人为差错,最大限度地减轻体力、脑力消耗及精神紧张感。
1.忽略安全人机学可能产生的危险
(1)由于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
不利于健康的操作姿势、用力过度或重复用力等体力消耗产生的疲劳所导致的危险。
(2)由于心理-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
在对机器进行操作、监视或维护时,由于精神负担过重、缺乏思想准备以及过度紧张等原因,造成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危险。
(3)由于人的各种差错产生的危险。
受到环境不利因素的干扰或由于人-机配合、协调不当,使人产生各种错觉而引起误操作所造成的危险。
2.机械设计中安全人机学的应用原则
在机械设计中,根据安全人机学原则,通过减小操作者心理和生理的不利影响,协调好人、机的功能分配和相互作用来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从而减少机器使用各阶段的差错概率,以保障安全。
机械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分配人机功能。
在机械的整体设计阶段,要分析、比较人和机的各自特性,合理分配人机功能。
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通过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少操作者干预或介入危险的机会。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人机功能分配出现向机器转移,人从直接劳动者向监控或监视转变的趋势,向安全化生产迈进。
(2)适应人体特性。
在确定机器的有关尺寸和运动时,应考虑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知反应特性以及人在工作中的心理特征,避免干扰、紧张、生理或
心理上的危险。
(3)友好的人机界面设计。
人机界面,即在机器上人、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界面。
人、机相互作用的所有要素,如操纵器、信号装置和显示装置,都应使操作者和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清楚、明确,信息沟通快捷、顺畅。
(4)作业空间的布置。
这是指显示装置和操纵装置的位置,以及确定合适的作业面。
它对操作者的心理和行为可产生直接影响。
作业空间布置应遵从重要性原则、使用顺序原则、使用频率原则、使用功能原则。
其中,重要性原则是第一位的,首先应考虑对安全关系重大的、对实现系统目标有重要影响的操纵器和显示器,即使使用频率不高,也要将其布置在操作者操作和视野的最佳位置,这样可以防止或减少因误判断、误操作而引起的意外伤害事故。
显示装置、操纵装置,以及与人的劳动姿势有关的工作空间和操作行为等,是人机要求集中体现之处,应满足人体测量参数、人体的结构特性和机能特性、生理和心理条件,合乎卫生要求。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