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自我效能水平提升的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749.86 KB
- 文档页数:4
卒中偏瘫患者给予SMG健康管理模式护理的效果及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卒中偏瘫患者接受SMG健康管理模式护理的效果及对其自我效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580例(男女比例为320:260)卒中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290例。
给予对照组常规健康管理护理,给予观察组SMG健康管理模式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的评估结果。
结果实施对应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结果均优于干预前,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为卒中偏瘫患者实施SMG健康管理模式护理后,更能改善患者群体的自我效能,有利于推动患者的机体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卒中偏瘫;SMG;健康管理;护理模式;护理效果;自我效能在临床治疗中,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系统疾病,此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大大降低了患者群体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脑卒中的防治越来越全面,其中涉及到了预防、治疗、康复及健康促进等多个不同的领域,而为了提升卒中偏瘫的健康管理及护理质量,有必要对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深入研究[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580例(男女比例为320:260)卒中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290例。
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57:133,年龄为43~76岁,平均年龄为(59.16±5.12)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60:130,年龄为44~77岁,平均年龄为(60.09±5.13)岁。
两组间一般资料等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模式的护理干预:开展疾病及其防治工作的宣教,对患者的病情实施专业评估,为患者制定治疗性作业活动,引导患者开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平衡训练对中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近年来,中老年人跌倒事故不断增加,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平衡训练被广泛认为是降低跌倒风险和维持身体平衡的有效干预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平衡训练对中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
首先,平衡训练作为一种针对身体平衡的训练方法,通过提升肌肉力量、改善姿势控制和增加反应速度,可以显著降低中老年人跌倒风险。
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平衡训练,中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们的步态变得更加稳定,行走速度加快,腿部力量增加,身体姿势得到了调整,从而降低了跌倒的可能性。
其次,平衡训练对中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与其激活神经系统有关。
平衡训练通过刺激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提高身体感知能力和身体对外界变化的响应能力。
这种神经系统的激活,使得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敏捷,更能够及时调整身体姿势,避免发生意外跌倒。
平衡训练还可以增加中老年人的空间感知能力,提高协调性,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动作。
最后,平衡训练对于中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还与其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中老年人常常因为年龄的增长和生活上的限制而出现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影响身体平衡和步态控制的精细度。
平衡训练不仅可以通过改善身体机能,还可以提升中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在平衡训练中,中老年人获得身体的掌控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减少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增强信心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平衡训练对中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提升身体平衡能力、激活神经系统和改善心理健康,平衡训练能够有效降低中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然而,在进行平衡训练时,我们也要注意个体差异,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都不尽相同。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平衡训练的干预效果,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专业指导必不可少。
通过综合应用多种干预手段,我们可以让中老年人在迈入晚年的同时,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享受愉快而安全的生活。
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一、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及跌倒风险脑卒中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急性脑组织损伤,其后遗症主要包括肢体活动障碍、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及平衡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脑卒中患者在站立、行走、转身等动作中常常出现不稳定、摇摆和摔倒等问题。
脑卒中患者还存在着增加的跌倒风险,据统计,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是正常老年人的2-7倍。
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障碍和跌倒风险已成为临床上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平衡仪是一种专门用于康复训练的设备,通过其中的传感器可以监测患者的身体平衡情况,及时发现并记录平衡不稳定的情况。
平衡仪训练是一种全新的康复方法,主要通过利用平衡仪进行立体平衡训练,促进患者的平衡系统适应性改善,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运动控制能力。
研究表明,平衡仪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三、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1. 提高躯干稳定性脑卒中后患者容易出现躯干的不稳定情况,平衡仪训练可以通过不同的平衡评估和训练模式,全面提高躯干的稳定性。
研究发现,平衡仪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减少躯干摇摆的情况,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2. 提升步态稳定性步态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问题之一,平衡仪训练可以通过模拟和训练不同的步态模式,有效提升患者的步态稳定性。
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在接受平衡仪训练后,步态异常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步态的稳定性和流畅性得到提升。
3. 增强平衡适应性平衡仪训练可以通过模拟和训练不同的平衡环境,促使患者的平衡系统适应性得到全面提升。
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在接受平衡仪训练后,对于不同的平衡环境能够做出更快速和准确的平衡调整,平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的影响1. 减少跌倒次数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在接受平衡仪训练后,跌倒次数显著减少,跌倒率明显下降。
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老年病房中的应用效果一、护理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护理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控制,减少或消除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
护理风险管理通过预防、早期干预和处理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来提高患者的安全及满意度。
而在精神科老年病房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这些患者多为多病合并,易发生各种风险事件。
1. 风险事件的识别和评估在精神科老年病房中,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和评估。
针对老年患者常见的跌倒、烫伤、自伤、抑郁等风险事件,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个性特点、家庭情况等信息,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2.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在识别和评估风险事件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和病情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
对于跌倒风险较高的老年患者,可以通过加强患者的监护、提供辅助器具、营造安全环境等方式来减少跌倒的风险。
而对于自伤、抑郁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通过心理护理、言语安慰、定期访谈等方式来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3. 实施风险管理措施一旦制定了风险管理计划,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将其付诸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指导,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在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通过总结,可以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经验教训,提高护理质量。
1. 提高患者的安全性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伤害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通过及时识别和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加全面和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风险因素,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增强患者的满意度。
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引言:老年脑卒中患者是一群高危人群,其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跌倒事件,而跌倒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和生命危险。
因此,构建一种能够准确预测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的模型,对其长期照护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方法。
方法:首先,我们选取了一批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身体和认知功能评估。
我们记录了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史、药物使用情况、日常活动能力、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等指标,并设置了长期随访。
随后,我们将这些指标与发生跌倒事件的次数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出与跌倒风险相关的因素。
接着,根据传统统计学以及机器学习的方法,使用逐步回归和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了跌倒风险预测模型。
结果:在初步筛选后,我们发现年龄、性别、疾病史、药物使用情况、平衡能力和步态稳定性等因素与跌倒风险有显著关联。
进一步分析发现,步态稳定性是影响跌倒风险的最重要因素。
通过逐步回归和支持向量机算法,我们构建了跌倒风险预测模型,并将其与实际跌倒事件进行了对比验证。
结果显示,我们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跌倒风险,其准确度为84%,敏感性为72%。
讨论:本研究构建了一种能够预测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的模型,并验证了其准确性。
通过分析发现,步态稳定性是最为重要的预测因素,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
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在评估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时,应重点关注步态稳定性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此外,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年龄、性别、疾病史和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也对跌倒风险有一定影响,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工作。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步态稳定性是预测跌倒风险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疾病史和药物使用情况也需要考虑。
未来,我们将继续扩大样本规模,进一步完善模型的预测能力,并探索更多的预测因素和方法,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和干预提供更有效的依据本研究通过构建和验证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模型,发现步态稳定性是预测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
风险分级管理在康复科患者跌倒护理管理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采取风险分级管理对康复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的效果影响。
方法:研究样本选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并护理的8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
结果: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组在患者发生跌倒事件方面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结论:将风险分级管理应用于康复科患者护理中,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跌倒事件发生,此方法应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康复科;风险分级管理;跌倒护理管理;应用效果康复科是医院中将医疗、康复、保健、科研等集中于一体的主要科室,康复科患者普遍年龄偏大,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住院期间容易出现意外跌倒的风险事故。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意外跌倒是造成其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1】。
为了更好地防止患者出现意外跌倒,在对康复科患者治疗的同时,要不断的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质量,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康复速率,且还要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需要对康复科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前提下运用跌倒风险分级管理,按照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高度跌倒危险、中度跌倒危险、低度跌倒危险,并施予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对跌倒风险预防的认识并提高护理质量【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样本选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并护理的80例患者,将入组样本按照数字随机法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常规护理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措施,患者男性/女性为22/18,平均年龄(64.41±5.03)岁,另40例患者采用风险分级管理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纳为风险分级组,患者男性/女性为21/19,平均年龄(64.35±5.19)岁,所有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干预,一般病历资料完整,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认知和语言沟通障碍及传染性疾病、以及临床配合度较低和由于个人原因或家属原因和因各种不可控原因,不能全程参与者,指标间P>0.05,具备可比性。
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平衡功能障碍和跌倒风险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问题。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平衡仪训练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康复中。
本文将探讨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
平衡仪训练是一种利用平衡仪进行的物理康复训练。
平衡仪是一种测量和评估人体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的工具。
它可以测量人体在坐立或站立状态下的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以及检测患者的动态姿势控制和判断能力。
通过平衡仪训练,脑卒中患者可以进行姿势调整、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平衡功能和降低跌倒风险。
研究表明,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在平衡仪训练后,脑卒中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显著提高,站立稳定性显著增加。
另一项研究发现,在平衡仪训练后,脑卒中患者的步态和动态平衡能力显著改善。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平衡仪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
平衡仪训练还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跌倒风险。
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平衡仪训练,脑卒中患者的跌倒风险可以减少30%以上。
平衡仪训练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提高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增强他们的动态平衡能力,从而降低跌倒风险。
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跌倒风险的改善机制包括:改善肌肉力量和肌肉协调性、改善感觉功能和闭环控制、增强神经适应性和易化现象、提高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等。
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跌倒风险的改善。
虽然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跌倒风险有很好的影响,但是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平衡仪训练需要有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指导和监督,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有效地执行训练。
训练的难度和强度需要逐渐增加,以适应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
平衡仪训练的效果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老年住院病人预防跌倒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内容
老年住院病人预防跌倒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老年住院病人预防跌倒的自我管理现状调查:调查老年住院病人对于预防跌倒的认识和意识,是否有执行预防措施的自主能力,以及实际执行的情况。
2.老年住院病人预防跌倒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调查:调查影响老年住院病人执行预防措施的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等)、社会支持(如家庭支持、医护人员支持等)、认知能力(如认知功能、自我效能感等)、院内环境(如病房设施、医护人员行为等)等因素。
3.老年住院病人对于预防跌倒的自我管理行为评估:评估老年住院病人对于预防跌倒的具体行为,包括使用助行器、保持床旁无障碍、穿着合适的防滑鞋等。
4.老年住院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与跌倒风险的关联分析:分析老年住院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与跌倒风险的关系,比较执行预防措施的病人与不执行预防措施的病人的跌倒情况。
5.老年住院病人预防跌倒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评价老年住院病人执行预防跌倒措施的效果,比较跌倒发生率和跌倒后的损伤情况等。
通过以上调查研究内容,可以了解老年住院病人预防跌倒自我
管理的现状、影响因素,并且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引言跌倒是老年人和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于精神科患者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行为特点,跌倒的风险更加突出。
而跌倒带来的伤害不仅可能造成身体的伤害,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有效的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对于精神科患者的健康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一、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1.1 防跌倒护理的重要性跌倒而受伤对精神科患者的康复意味着更长时间的住院和更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伤害。
防跌倒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和减少医疗费用是非常重要的。
1.2 防跌倒护理的原则防跌倒护理的原则包括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安全的环境、加强监护和定期评估等。
这些原则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防跌倒护理的具体措施防跌倒护理的具体措施包括提供安全的环境、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进行定期的跌倒风险评估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
二、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2.1 对精神科患者跌倒风险的认识精神科患者由于其认知能力和行为特点的特殊性,跌倒风险更高。
加强对精神科患者跌倒风险的认识,对于科学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实际效果观察在实际护理过程中,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患者的跌倒次数和跌倒相关的伤害均明显减少,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3.1 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由于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护士对患者跌倒风险的认识不够充分,护理计划的执行不够精准等。
3.2 解决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精神科患者跌倒风险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和护理水平;建立完善的跌倒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防跌倒分级指标管理对老年病科患者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病科患者护理中采用防跌倒分级指标管理对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患者9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入研究组(防跌倒分级指标管理)和参照组(常规防跌倒护理),对比护理结果。
结果:对护理后的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接受防跌倒分级指标管理后满意度(97.78%)>常规护理管理参照组(84.44%),存在明显的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老年病科患者护理中采用防跌倒分级指标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并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老年病科;防跌倒分级指标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引言:在老年病科由于收治的患者特殊性,大部分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处于衰退阶段,意义产生较多风险问题,其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跌倒,导致跌倒发生的原因较多,除了老年人功能衰退、脑细胞减少导致的反应迟缓外,还有大部分老年患者伴有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长期服用相关药物后,导致跌倒的风险进一步增加[1]。
据相关研究表明,合并慢性疾病患者发生得到的风险较高。
因此老年病科患者应该加强跌倒的预防,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管理[2]。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防跌倒分级指标管理,并选择部分患者分别接受该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统计不同结果后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2年1月-2023年1月从本院老年病科收治患者中选择90例分入防跌倒分级指标管理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各组45例患者。
所有患者的最小年龄61岁,最大年龄86岁,平均(71.95±6.37)岁,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分入参照组的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常规方案指导下的防跌倒护理措施,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帮助患者熟悉病区环境,并讲解跌倒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
2018年第22卷第2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15 •
风险管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 跌倒自我效能水平提升的效果
谢艳1周海英1田冉1,孙蜜梨1,吴云英1,杜春萍2(1.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610500;
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四川成都,611135)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提升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自我效能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住院脑卒中患者 1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跌倒原因进行风险管理,对比2组患 者出院时防跌倒知识知晓率、跌倒状况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脑卒中预防跌倒知识知晓率、自我效 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期间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率优于 对照组(P <0.05)。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脑卒中患者预防跌倒知识的知晓率与自我效能水平,降低住院期间跌倒意 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脑卒中;跌倒;自我效能;风险管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8)02-015-04 D0I: 10. 7619/jcmp. 201802005
M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improvement of self-efficacy level of elderly stroke patients
XIE Yan 1 , ZHOU Haiying 1,TIAN Ran 1 , SUN Mili 1,
WU Yunying1, DU Chunping2
(1. Neurology Department,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Chengdu,Sichuan,6 1 0500;
2. Nursiny Department,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 1 1 35)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improve
ment of self-efficacy level of elderly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86 strok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93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93 cases) ,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while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management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The fall prevention awareness rate,fall statusof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Prevention awareness knowledge and self-effi
cacy level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
Fall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family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0. 05) . Con
clusion Risk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awareness rate of fall knowledge and the level of
self-efficac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falls in hospital,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so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stroke ; fall ; sel-efficacy ; risk management ; nursing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属急性 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 阻塞使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 种疾病,包括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75%的脑卒 中患者留有不同程度残疾,重度致残占40%以
上,患者多有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 调、认知障碍等多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和自理能力[1]。脑卒中发作后,大多患者的平衡 能力会受不同程度影响,一旦跌倒,可因股骨或髋 骨不堪重负导致骨折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收稿日期:2017 -05 -24 录用日期:2017 -08 -26基金项目: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6ZR0084)• 16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第22卷自我效能指个体达成某种目标或应对某种困难的 信念,是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评价和认知。本研究 探讨了风险管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自我效能 水平提升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一2017年1月收治住 院的18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 国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或MRI等确诊。 根据患者或家属的意愿将1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和观察组,各93例。观察组中,男46例、女 47例,年龄61 ~76岁,平均(65. 13 ±3.63)岁,缺 血性脑卒中61例、出血性脑卒中32例;对照组 中,男45例、女48例,年龄53 ~ 77岁,平均 (66.78 ±5. 51)岁,缺血性脑卒中59例、出血性 脑卒中34例。2组患者均具有一定阅读能力和 交流能力,且在年龄、性别、脑卒中发病状况等方 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符 合本院伦理委员会规定。1.2 方法1.2.1常规护理:对照组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常 规的药物指导、健康教育和护理等。1.2.2风险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 础上根据患者跌倒相关因素进行自体效能感提升 和风险管理。采用国际版跌倒效能感量表(FES- I和脑卒中自我效能问卷(SSEQ)对患者进行问 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自我效能感提升计划 并实施。科室成立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管理 小组,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模 拟演习,提升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思维能力及敏锐 的观察力,并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以减 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应用科室专门的老年脑卒 中患者跌倒高危因素表格记录跌倒高危因素:① 意识状态混乱或存在认知异常;②活动能力受 限,1个月内做过骨折手术或下肢植皮手术等, 双侧下肢或单侧下肢肌力矣4级;③入院前1年 内在医院或家中有过跌倒情况发生;④存在重 度贫血、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病症;⑤有 服用或注射镇静安眠药物、利尿剂、降压药和止痛 药等病史;⑥自我照顾程度欠佳,日常生活需他 人协助;⑦存在视力障碍;⑧年龄> 60岁。以 上8项中,存在3项以上者应当视为跌倒照护高危人群。针对以上高危因素,护理人员应在风险 管理中采取以下措施:①针对意识状态换乱或 存在认知异常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 状况或给予特别护理;②对于活动能力受限, 1个月内做过骨折手术或下肢植皮手术等,双侧 下肢或单侧下肢肌力矣4级的患者,应确保患者
病房周围物品摆放合适,保持病房通道通畅和地 面干燥,必要时给予轮椅或拐杖辅助活动;③对 于入院前1年内在医院或家中有过跌倒情况者, 应指导患者自我平衡能力自测和平衡训练,以防 再次跌倒;④对于存在重度贫血、体位性低血 压、心律失常等病症者,应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密 各 是 常; ⑤ 对于 用或 镇静安眠药物、利尿剂、降压药和止痛药等药物 者,应安排陪护人员或家属陪护,告知药物的作用 机制和导致跌倒的原因,防止用药造成的意识障 碍导致跌倒;⑥对于自我照顾程度欠佳,日常生 活需他人协助的患者,应重点看护和巡视,床头张 贴“跌倒风险”的警示标识,同时加强病房环境的 安全管理;⑦对于存在视力障碍的患者以及高 龄患者,必要时申请24 h陪护。1.3观察指标应用科室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预防跌倒知 识知晓率问卷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总 计10项,每项10分,总分100分,根据得分对比 2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知晓状况,并对比2组患 者住院期间跌倒次数。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根据患 者运动功能的评价和ADL评价结果进行评估: 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i•评分法;ADL采用 Barthel index评分法。患者满意度应用自制调查
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健康 指导技巧、服务态度等,总分100分,>90分以上 为非常满意,满意为80 ~ 90分,一般为60 ~ <80分,不满意为<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 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x 100%。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 量资料以(± d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正态性 检验和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 0. 〇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 f贞防跌倒知识知晓率入院时,2组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的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