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极限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442.00 KB
- 文档页数:14
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则人机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一门探究如何使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更加高效、安全和用户友好的学科。
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人机工程学原则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设计。
人机工程学原则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考虑用户的特征和需求。
设计师应该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年龄、性别、技能水平和身体状况,以此来调整产品的设计和功能。
例如,对于年长的用户,应该考虑他们的视力和听力状况,设计更大、更明显的图标和按钮,以便他们更轻松地使用产品。
人机工程学原则强调用户界面的可用性。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使用户能够直观地理解产品的功能,并轻松地完成所需的操作。
设计师应该简化用户界面,避免过多的复杂选项和功能,以减少用户的认知负荷。
应该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反馈,让用户了解他们的操作是否成功,并在出错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人机工程学原则强调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安全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工业设备设计中,应该设置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以防止工人受伤。
在家用电器设计中,应该采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材料,并确保产品不会对用户造成伤害。
人机工程学原则还要求设计师考虑用户的舒适性和健康问题。
设计师应该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产品,以减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不适和疲劳感。
例如,在座椅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用户的体型和脊柱曲度,采用合适的坐姿和支撑方式,以提供舒适的坐姿。
人机工程学原则要求设计师进行用户测试和评估。
设计师应该与用户互动,了解他们对产品的看法,并通过实际的测试和模拟来评估产品的性能和可用性。
通过与用户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设计师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并不断改进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总之,人机工程学原则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设计。
通过考虑用户的特征和需求、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强调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进行用户测试和评估,设计师可以设计出更加人性化、高效和用户友好的产品。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则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与计算机系统之间互动关系,如人类使用计
算机的技能、能力、需求、限制等方面的学科。
它包含以下几个基本
原则:
第一,一致性原则。
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应该保持统一,相互之
间应该协调一致。
比如,界面的布局和组成都要符合用户的习惯,并
且各功能模块之间的交互方式也要保持一致。
第二,反馈原则。
在计算机系统中,每一次用户的操作都应该得
到及时的反馈,例如提示声音或者弹出的提示框。
这样可以提高用户
的使用便捷性,也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第三,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是指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例如,提供自定义的选项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或者提供
不同的工作模式,让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
第四,可视化原则。
将信息以图形、图像等形式呈现给用户可以
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信息,并且提高用户操作效率。
例如,在制图软
件中,使用颜色、线条等元素表示不同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加方便地
展示和分析数据。
第五,可预期性原则。
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时,应该能够理解和
预测系统的行为。
例如,当用户点击某个按钮时,应该知道这个按钮
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从而可以避免误操作。
总之,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则可以为我们设计和使用计算机系统
提供指导,帮助我们提高计算机系统的人机交互效率和用户使用感受。
因此,在系统设计和开发中,我们应该始终牢记这些原则,以便满足
用户的需求,并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便捷性。
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述1.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对象,目标,核心;人机工程学的特点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国际人机工程学会的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1)研究对象人、机器、环境。
人是最主要的,强调以人为本。
2)研究的核心着重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试图改变人们所用物品和所处的环境,从而使机器和工作环境更好的适应人的需要。
3)研究目标一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是提高工作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4)特点A.强调以人为本,客户满意为准则(designing for humanuse );B.必须意识到个体在能力和限制上的差异;C.用系统的观点考虑问题;D.强调设计过程经验数据和评价的重要性。
2.人机工程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应用领域,人机工程学体系。
人机工程学的主要任务----------把人、机和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使机器设计和环境条件的控制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从而达到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建立一个合理的可行的方案,使人--机--环境系统达到最优化的配合,充分发挥人与“机”的作用,做到人尽其力,“机”尽其用,环境尽其美,经济效益尽其好。
研究内容1. 研究人体形态特征,即人体测量;2.研究人的生理特性3. 研究人的心理学4. 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5.研究工作场所的设计和改善6. 研究作业环境对操作者的影响7. 研究人机界面设计,即控制器与显示器的设计8.研究人机系统的设计人机工程体系指-------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但它有本身的理论体系,同时又从许多基础学科中吸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手段,使它具有现代交叉学科的特点。
•它是以人体科学中的人体解剖学、劳动心理学、劳动生理学、人体测量学和人体力学等学科为“一肢”;以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保护学、环境医学、环境卫生学、环境心理学和环境检测学等学科为另“一肢”。
人机工程学1、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机械、人与环境以及机械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因此,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发展史(阶段和时间):第一阶段,经验人机工程学(20世纪初—二战前,美国学者F.W.泰罗首创新管理方法和理论);第二阶段,科学人机工程学(二战期间---20世纪50年代末);第三阶段,现代人机工程学(20世纪60年代)3、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1)人的特性研究;2)机器特性研究;3)环境的特性研究;4)人—机关系的研究;5)人—环境的研究;6)机—环境的研究;7)人—机—环境系统性能的研究;对于工业设计师:1)人体特性的研究(对象:在工业设计中与人体有关的问题);2)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包括:工作空间设计、座位设计、工作台或操作台设计、作业场所的总体布置);3)环境控制(照明、微小气候、噪声、振动)和安全保护设计;4)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4、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1)观察分析法(瞬间操作分析法、知觉与运动信息、动作负荷、频率、危象、相关);2)实测法;3)实验法;4)模拟和模型实验法;5)计算机数值仿真法;第二章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1、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1)、被测者姿势:1)立姿2)坐姿;(2)、测量基准面:1)矢状面;2)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两面);3)冠状面(分成前、后两面);4)横断面(分成上、下两面);5)眼耳平面。
(3)测量方向:1)在人体上、下方向上,将上方称为头侧端,将下方称为足侧端。
2)在人体左、右方向上,将靠近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内侧,将远离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外侧。
3)在四肢上,将靠近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近位,将远离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远位。
4)对于上肢,将挠骨侧称为挠侧(前臂大拇指一侧),将尺骨侧称为尺侧(前臂小指一侧)。
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则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是研究人类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在工业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原则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介绍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则,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人机工程学原则的基本概念人机工程学原则是建立在对人类生理、心理及行为学的研究基础上的设计准则。
它不仅关注产品的功能和美观,更注重人与产品之间的交互作用,使产品符合人类的特性和需求。
人机工程学原则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产品的易用性、舒适度和安全性。
二、1. 界面设计原则界面设计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涉及产品的控制界面和交互方式。
遵循人机工程学原则的界面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1) 易学易用原则:界面应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减少用户学习成本;(2) 易识别原则:界面元素应具有明显的识别特征,方便用户辨识和操作;(3) 易反馈原则:及时和准确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确保用户的操作被正确执行;(4) 易记忆原则:界面应具有良好的记忆性,方便用户在再次使用时迅速回忆起操作流程。
2. 人体工学设计原则人体工学设计关注产品与人体的适应性和舒适度。
在工业设计中,遵循人体工学设计原则可以改善产品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具体包括:(1) 符合人体工学的尺寸和比例:考虑人体特征的差异,合理确定产品的尺寸和比例;(2) 良好的操作性和可访问性:产品的控制部件应易于操作和到达,使用户能够舒适、方便地使用产品;(3) 舒适的人机交互界面:产品表面的形状、角度、曲线等要符合人体工学原则,提供舒适的接触和操作体验。
3. 环境设计原则环境设计原则考虑产品所处环境对用户的影响,充分考虑人类感官和行为的特点,确保产品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可用性。
具体原则包括:(1) 充分考虑视觉因素:产品的颜色、亮度、对比度等应符合视觉习惯,方便用户识别和操作;(2) 合理利用声音和声音提示:产品的声音设计应清晰、有辨识度,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并便于用户理解;(3) 考虑人的感知和认知:合理安排产品的布局和位置,以方便用户获取和处理信息。
人机工程学的50条原则0 观点 FCeditor 发表于 2014-10-9 23:09 查看: 110(Ergonomics)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
它起源于欧洲,形成和发展于美国。
人机工程学在欧洲称为Ergonomics,这名称最早是由波兰学者雅斯特莱鲍夫斯基提出来的,它是由两个希腊词根组成的。
“ergo”的意思是“出力、工作”,“nomics”表示“规律、法则”的意思,因此,Ergonomics的含义也就是“人出力的规律”或“人工作的规律”,也就是说,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生产或操作过程中合理地、适度地劳动和用力的规律问题。
人机工程学在美国称为“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或“Human Factor Engineering”(人类因素工程学)。
日本称为“人间工学”,或采用欧洲的名称,音译为“Ergonomics”,俄文音译名“Эргнотика”在我国,所用名称也各不相,,有“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工效学”、“机器设备利用学”和“人机工程学”等。
为便于学科发展,统一名称很有必要,现在大部分人称其为“人机工程学”,简称“人机学”。
“人机工程学”的确切定义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知识,根据人和机器的条件和特点,合理分配人和机器承担的操作职能,并使之相互适应,从而为人创造出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使工效达到最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 人—机系统(Man-Machine systems)“人—机系统”,就是人和一些机器、装置、工具、用具等为完成某项工作或生产任务所组成的系统。
更确切地说,这种系统还应包括环境条件在内。
所以,人—机系统实际上是指人—机—环境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机系统的范围是很广阔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如人用铅笔书写,就是一个简单的人—机系统;又如船员驾驶轮船,飞行员驾驶飞机,司机开动汽车,就是一些较复杂的人—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