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 格式:ppt
- 大小:659.00 KB
- 文档页数:16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开门见山地介绍了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并在些基础上给出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
然后根据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特点,常识性地介绍了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简略地介绍了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以期引起学生对现代声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和关注。
本节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对“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有更具体更深入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人们通常是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来识别、认知客观世界的。
凡在人们感觉器官所能感觉到的事物,容易被人们承认、识别和接受,并产生印象,引起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研究的是人不能直接用听觉器官感知的声波段,如何使初中生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产生兴趣,关键的引导他们感知这些听不见的声音的存在。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过程:(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2)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2、能力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2)训练学生运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述观察到物理现象;(3)培养学生查找、整理相关资料以及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2)通过对次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的分析,加强学生的社会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学生平时都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因而他们对于感觉不到的、未知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
因此本节课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他们感知这些听不见的声音,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5课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课前导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而发生的,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但并非所有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都能被人听到,因为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2.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包括波和波.波可以传很远,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波可以用来清洗和焊接物体.3.西方人用一种叫做犬笛的口哨来呼唤爱犬.犬笛吹出的是频率为25 000Hz的声音,周围的行人茫然无所知,而小狗已经按照犬笛中传出的口令行动了是因为小狗能听到_________.4.下列事例中,属于次声波的应用的是()A.声呐测定海底深度B.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C.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D.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5.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动5~6次,蜜蜂每秒振动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A.能感到蝴蝶从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身后飞过【随堂检测】1.蝙蝠通常在夜间活动,并且能准确地判断方向,是因为它们在飞行时会发出,这些声波碰到障碍物会回来,根据其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就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方向了.人们把这种定位的方法叫做,科学家根据这种原理发明了用来等.2.利用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可以测出高速运动的网球的速度,该仪器是利用超声波的______效应而实现的.由此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推测此装置可以探测出高速公路上违章超速的汽车速度.3.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超声清洗B.超声波的穿透能力比较好,可以穿透任何物体C.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D.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4.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A.海的深度B.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离C.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D.很长的钢管的长度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C.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个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收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测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6.下列现象不属于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飞行时的定向B.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C.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D.优美的小提琴演奏声7.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B.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8.由于人类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因此地震发生时常导致很多人在灾害中丧生.但一些小动物对地震的预警却比人类要好的多,其原因是小动物()A.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较高B.能听到地震中的次声波C.能听到地震中的超声波D.能听到响度很小的声音9.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A.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超声波B.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不产生声波C.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次声波D.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声波,但声音太小【拓展训练】1.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神谜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设备及物品却完好无损.经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谜”.原来都死于风暴所产生的.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__Hz,人耳_____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__次.3.关于超声和次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BB.超声在水中比空气中传得快,传得远C.次声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先前传播4.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发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5.在地震或火山爆发之前,人通常没有任何感觉,而狗、猫等动物有反常行为,这是什么原因?利用这些行为对我们有什么用?6.由实验探究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小明同学说,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这种说法对吗?请举例说明.第5课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振动音调2.超声次声3.超声4.B 5.B【随堂检测】1.超声波反射回声定位声呐测量距离2.多普勒能3.A 4.C 5.D 6.D 7.C 8.B 9.C【拓展训练】1.次声波2.12 不能200 3.B 4.B5.因为猫、狗等小动物能够听到人耳听不到的这些灾难发生时产生的次声波.我们可能利用这些动物在灾难发生前的异常表现提前判断灾难的发生,减少生命及财产损失.6.这种说法不对.因为一方面,当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低于或高于一定的范围时,就成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另一方面,即使是可听声,人耳听到也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距离合适,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人耳没有毛病等等.。
8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整理资料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分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三、实验器材音频发生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加湿器手提电脑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大家听说过小狗会做算术吗?请大家看段视频,(播放视频)小狗真的这么聪明吗?想让你家的小狗也变的这么聪明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完本节课内容,你也可以训练小狗做算术。
板书课题: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2. 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大家看,这是音频发生器,用它可以发出各种频率的声音,请问同学们什么是频率,频率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好我们用音频率发生器发出声音,大家来听一听。
打开音频发生器,他有×100档,×10档,×1档,发出1500Hz的声音,同学们能听到吗?然后发出15Hz声音,同学们能够听到吗?(学生回答),那么它是不是还在发声呢?下面找一个同学来摸一摸纸盆,有什么感觉?(学生说出感受),(纸盆在振动,在发声)。
纸盆在振动说明它在发声,但是我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
有些频率声音是我们人耳听不到的,每个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并不相同,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是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是次声波。
板书:可听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1.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
2. 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
在我们生活中,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我们能听到谁飞行发出的声音?(学生回答),那为什么听不到蝴蝶发出的声音呢?(学生回答)。
人的听觉的范围是20~20000Hz,那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呢?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并思考: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学生阅读,回答)刚看到的小狗做算术视频,小狗肯定没有这么聪明,只是狗的主人向小狗发出了超声波信号,大家也可以用超声波训狗器训练你家的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