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 格式:ppt
- 大小:659.00 KB
- 文档页数:16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开门见山地介绍了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并在些基础上给出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
然后根据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特点,常识性地介绍了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简略地介绍了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以期引起学生对现代声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和关注。
本节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对“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有更具体更深入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人们通常是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来识别、认知客观世界的。
凡在人们感觉器官所能感觉到的事物,容易被人们承认、识别和接受,并产生印象,引起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研究的是人不能直接用听觉器官感知的声波段,如何使初中生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产生兴趣,关键的引导他们感知这些听不见的声音的存在。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过程:(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2)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2、能力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2)训练学生运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述观察到物理现象;(3)培养学生查找、整理相关资料以及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2)通过对次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的分析,加强学生的社会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学生平时都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因而他们对于感觉不到的、未知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
因此本节课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他们感知这些听不见的声音,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5课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课前导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而发生的,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但并非所有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都能被人听到,因为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2.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包括波和波.波可以传很远,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波可以用来清洗和焊接物体.3.西方人用一种叫做犬笛的口哨来呼唤爱犬.犬笛吹出的是频率为25 000Hz的声音,周围的行人茫然无所知,而小狗已经按照犬笛中传出的口令行动了是因为小狗能听到_________.4.下列事例中,属于次声波的应用的是()A.声呐测定海底深度B.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C.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D.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5.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动5~6次,蜜蜂每秒振动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A.能感到蝴蝶从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身后飞过【随堂检测】1.蝙蝠通常在夜间活动,并且能准确地判断方向,是因为它们在飞行时会发出,这些声波碰到障碍物会回来,根据其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就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方向了.人们把这种定位的方法叫做,科学家根据这种原理发明了用来等.2.利用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可以测出高速运动的网球的速度,该仪器是利用超声波的______效应而实现的.由此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推测此装置可以探测出高速公路上违章超速的汽车速度.3.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超声清洗B.超声波的穿透能力比较好,可以穿透任何物体C.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D.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4.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A.海的深度B.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离C.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D.很长的钢管的长度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C.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个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收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测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6.下列现象不属于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飞行时的定向B.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C.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D.优美的小提琴演奏声7.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B.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8.由于人类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因此地震发生时常导致很多人在灾害中丧生.但一些小动物对地震的预警却比人类要好的多,其原因是小动物()A.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较高B.能听到地震中的次声波C.能听到地震中的超声波D.能听到响度很小的声音9.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A.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超声波B.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不产生声波C.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次声波D.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声波,但声音太小【拓展训练】1.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神谜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设备及物品却完好无损.经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谜”.原来都死于风暴所产生的.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__Hz,人耳_____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__次.3.关于超声和次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BB.超声在水中比空气中传得快,传得远C.次声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先前传播4.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发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5.在地震或火山爆发之前,人通常没有任何感觉,而狗、猫等动物有反常行为,这是什么原因?利用这些行为对我们有什么用?6.由实验探究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小明同学说,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这种说法对吗?请举例说明.第5课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振动音调2.超声次声3.超声4.B 5.B【随堂检测】1.超声波反射回声定位声呐测量距离2.多普勒能3.A 4.C 5.D 6.D 7.C 8.B 9.C【拓展训练】1.次声波2.12 不能200 3.B 4.B5.因为猫、狗等小动物能够听到人耳听不到的这些灾难发生时产生的次声波.我们可能利用这些动物在灾难发生前的异常表现提前判断灾难的发生,减少生命及财产损失.6.这种说法不对.因为一方面,当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低于或高于一定的范围时,就成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另一方面,即使是可听声,人耳听到也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距离合适,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人耳没有毛病等等.。
8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整理资料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分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三、实验器材音频发生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加湿器手提电脑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大家听说过小狗会做算术吗?请大家看段视频,(播放视频)小狗真的这么聪明吗?想让你家的小狗也变的这么聪明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完本节课内容,你也可以训练小狗做算术。
板书课题: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2. 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大家看,这是音频发生器,用它可以发出各种频率的声音,请问同学们什么是频率,频率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好我们用音频率发生器发出声音,大家来听一听。
打开音频发生器,他有×100档,×10档,×1档,发出1500Hz的声音,同学们能听到吗?然后发出15Hz声音,同学们能够听到吗?(学生回答),那么它是不是还在发声呢?下面找一个同学来摸一摸纸盆,有什么感觉?(学生说出感受),(纸盆在振动,在发声)。
纸盆在振动说明它在发声,但是我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
有些频率声音是我们人耳听不到的,每个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并不相同,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是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是次声波。
板书:可听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1.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
2. 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
在我们生活中,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我们能听到谁飞行发出的声音?(学生回答),那为什么听不到蝴蝶发出的声音呢?(学生回答)。
人的听觉的范围是20~20000Hz,那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呢?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并思考: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学生阅读,回答)刚看到的小狗做算术视频,小狗肯定没有这么聪明,只是狗的主人向小狗发出了超声波信号,大家也可以用超声波训狗器训练你家的小狗。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学反思实验中学赵小锋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学校的和教研组的安排下,我上了一堂教学汇报课,汇报课的题目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这一课作为本章的最后一课,不是十分的重要,内容也不是太多,讲起来也很有难度,所以讲课中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时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接下来我就本次汇报课做一简单的反思。
可取之处1、我对本节课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有学生分组比赛,有PPT课件,将简单的内容充实了起来。
内容较课本要丰富的多,将许多课本上没有提到的知识通过课件加入到课堂中。
2、这节课的时间安排上比较合理,对课件的应用也是比较到位,详略得当,重点难点突出。
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也比较准确。
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也是比较好,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好。
不足之处1、对在黑板上讲课的两位同学没有专门指导,对他们所准备的内容也没有提前了解,使两位学生所讲的内容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给学生的课堂自主时间有些少,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本节课的讲解中,同时在幸运大转盘使用时没注意到大转盘最多加载人数,致使回答问题的全部是前三排同学。
3、板书的设计还不是很好。
我的板书虽条例清楚,但缺少艺术性。
课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一定得思考和总结,本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并且也让我了解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在以后的工作中首先,课前我会认真充分的准备上课所需要的知识和课件等东西,并认真的描摩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其次,我吃透课本上的知识点,更要将课本中的知识点熟记于心,多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交流;最后就是要对每节课做好课后反思。
将自己的不足之处一一改正,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完善自己。
初二物理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某某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二. 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人耳听觉的频率X围;2. 超声波的特点及其用途;3. 掌握次声波的特点、应用及危害三. 主要知识点分析1. 人耳听声的X围A. 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X围通常在20~20000Hz之间,我们称之为可听声。
2. 超声波及应用A.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B. 不同的动物听觉X围不同,有些动物,如蝙蝠、海豚、飞蛾等能听见频率高于20000Hz 的超声,而大象、鲸等能听到频率低于20Hz的次声。
C.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能量等特点,人们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了声纳装置。
D. 超声波能够成像,如B 超;超声波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的振动,有去污作用,据此人们制成了超声波清洗器。
超声波还能使塑料之间摩擦生热,从而黏合在一起,商店里的超声波焊接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 次声波知识A. 生活中的次声波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及汽车的奔驰,以及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台风、海啸等都能产生次声波B. 次声波的特点是可以传播得远,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预报地震、台风、海啸和监测核爆炸。
【典型例题】例1. 医生在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时,人们看到了电脑展示的一些图像却听不到一点声音,这是因为()A. 超声波的响度太小B. 声音的响度太大C. 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D. 声音的频率大于人所能听到的频率分析:医生用的“B超”是“B型多普勒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了人的听觉X围的声波,因而人们是听不到的。
其它如“A超”“彩超”也是超声波。
答案:D说明: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一般人的听觉无法听到,我们把这种声波叫做超声波,其特点是:波长短可聚集成狭小的线束,其次功率大,因为超声波频率高而介质振动比较快,能量大。
令人厌烦的噪声、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第一部分】知识点分布1.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重点)2.人耳听不见声音的频率范围, 超声波的应用.(难点)【第二部分】高频常考知识点总结1.什么是噪声和乐音?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噪声的来源和危害: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居民噪声。
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效应:耳茸、头疼、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损坏建筑物。
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3.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改造声源结构,减少噪声的强度,再声源处加防护罩等(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城市内种树,修隔音墙等.(3)在人耳处减弱.如戴上防噪声耳塞,用双手捂住耳孔等.4.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Hz---20000Hz5.超声波(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2)性质: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传播距离远.(3)用途: 超声波的声呐测距、超声成像、超声测速(多普勒效应)、超声清洗、超声焊接及超声碎石.6.次声波(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2)用途: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课堂练习:(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声源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人们在某些场合_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初二物理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作业(9月12日)班级姓名学号设计人:施东试做人:何小峰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频率范围通常在 Hz至Hz;频率高于可听声的声波叫做,频率低于可听声的声波叫做2.蝴蝶每秒振翅五、六次,它所发出的声音低于20Hz,为声;而海豚能发出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声,上述两种频率的声音人耳都听见。
3.视觉很不发达的蝙蝠,主要靠发出的的回声来发现目标,捕捉飞行中的昆虫。
4.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观察母体内的胎儿,这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能力。
5.次声波可以传得,很容易绕过,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强度大的次声波还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等造成。
6.同学们在探究声音的特征时,把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当钢尺伸出桌外的长度不同时,用相同的力敲击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不同,当伸出的长度相同时,用不同的力敲击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7.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温度相同)()A、各种频率的声速相同B、超声波的声速最大C、次声波的声速最大D、只有在人耳能辨别的声音频率范围内的声速才相同8.关于超声波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A超声波可以用于医疗诊断B 超声波可以用于速度测定C超声波可以用于清除污迹D超声波可以用于地震预报9.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的是()A、用声呐测海底的深度 B、蝙蝠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防止海啸、台风10.下列关于声音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即使物体在振动,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到声音B、我们能区别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那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其它常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D、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11.下列声源发出的声音中,人耳能听到的是()A、医院里的“B超” B、旗帜在风中振动(约50Hz)C、蝴蝶飞行时扑翅D、风暴发出的声波(10~15Hz)12.春节晚会上,歌唱戴玉强吴雁泽和西部歌手阿宝分别用美声民族以及原生态唱法演唱《我的太阳》,当他们演唱相同的曲调时,我们仍能判别出他们每个人的歌声,主要是依据是()A音调 B响度C音色 D振幅1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了很多知识,对其中的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B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C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D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14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少汽车尾气排放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和多植树15.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
初中物理《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与觉动物的听觉范围。
(2)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3)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利用多媒体演示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引导与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科学的求知欲。
(2)使学生认知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难点】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征及应用解释。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对于听觉正常的人在空气中是不是都能听见物体振动发出的所有声音呢?导语二师: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能听见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呢?用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的片断。
[猜一猜](1)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2)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信息的呢?人为什么不能?学生讨论交流后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做一做]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你先闭上眼睛仔细听,当听见声音就兴起手,直到听不见声音就放下手臂,另一些同学根据你的动作记录相应的声音频率的数值,这就是你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
以同样方式测一测其他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
[点拨]师:每个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并不相同,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
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各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不同,像蝙蝠、海豚、飞蛾能听见超声波;而大象、鲸能听见次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