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关系图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唐朝诗人大全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余姚人先后经历了北周、隋、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温彦博(573——637年),字大临,唐初并州文水(今文水县东南)人。
王度(585——625年),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后迁绛州龙门(今河津县),唐初着名小说家。
裴行俭(619——682),唐朝官吏,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苏味道648—705赵州栾城人。
王勃(650——678),唐朝文学家。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张若虚,初唐诗人,扬州人。
存诗仅2首,尤以《春江花月夜》着名,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一名庭芝,汝州人。
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
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沈亻全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贺知章(659-744),字季真。
越州永州(今浙江萧山)人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张旭(675-750),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
王翰(约687-735后),字子羽。
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盛唐诗人的关系究竟如何?都别争了,大数据帮你精密还原真相!在我还念中学的时候,每当心情不好,就靠读诗词来排遣,慢慢读得多了,就发现唐朝诗人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
比如杜甫非常喜欢李白,到了做梦都想见李白的地步: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梦李白)。
而李白向孟浩然表过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
孟浩然的好基友则是王昌龄: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送王昌龄之岭南)。
出于好奇心,我一度想理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但是全唐诗一共四万多首,再加上诗人之间经常称呼对方的别称,整理起来非常麻烦,慢慢的也就绝了这个念头。
直到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了这张非常火的图,又让我想起来这段十五年前的心事。
事不宜迟,拖了这么多年的愿望,不能再拖了。
这次,我将编程完成这件事。
前面已经说过,这件事主要的麻烦在于以下两点:•全唐诗数量太多,一共四万多首。
•诗人的别称太多,比如杜甫:按字称为子美,按排行称为杜二,按官职称为杜工部。
至于第一点,我们现在用计算机来做,再多也无所谓。
第二点则稍微费事一点,我们使用哈佛大学编纂的《中国历代人物专辑资料库》(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 Project 以下简称CBDB),CBDB 记录了中国历代名人的传记资料,并保存在关系型数据库中。
1 利用CBDB查找诗人的别名CBDB由很多张表组成,每张表记录了人物的不同信息,我们只用到了其中两张表,人物的主要信息表:BIOG_MAIN和人物的别名表:ALTNAME_DATA首先从BIOG_MAIN中查询出人物编号c_personid,接着用c_personid从ALTNAME_DATA中查询出别名,如下图所示:下面我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从CBDB中查询杜甫的别称。
图中能够看到杜甫有三个别称:子美、杜二、杜工部。
当然也有很多重名的现象,比如我们查询王維。
会找出一堆叫王维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使用生卒年来判定:这个人物到底是不是唐朝的。
一张图遍历唐代主要诗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
正是因为这座高峰之高之远,使得常人“不识庐山真面目”。
那些伟大的诗人近在咫尺,又似雾里看花。
绘制这样的一幅图,划分唐诗发展的时期,旨在勾勒出诗人们生活年代所在背景和历史脉络,以期更好地理解诗人,读懂唐诗。
一、初唐时期唐初,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内容上沿袭宫体。
武后当政时期,唐诗开始呈现出自身的面貌,重要诗人有“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还有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陈子昂、张若虚等。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
四杰才气横溢,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气和壮烈的抱负,拓宽了诗歌的题材。
2、文章四友李峤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
四人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
但他们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其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沈宋沈佺期与宋之问并称沈宋,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
4、诗骨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
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风格高峻。
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开启了一代新风。
5、张若虚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其代表作《春江花月夜》沿用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这首诗脍炙人口,号称“孤篇压全唐”的名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具有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二、盛唐时期唐玄宗到唐代宗期间(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其中两大诗歌流派指“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双子星座”指李白和杜甫,二人合称“李杜”。
唐朝大诗人关系研究(一)白居易是元稹挚友,同科进士。
韩愈是孟郊死党。
柳宗元与刘禹锡是朋党。
(一)柳宗元(773---819)47岁卒21岁中进士(793年)。
805年,到永州。
写《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05到815年,永州期间,写《捕蛇者说》,《小石潭记》另,《黔之驴》,没查到创作时间。
815年,《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诗人当时路过衡州(今湖南衡阳),写给弟弟柳宗直,促其启程返乡(然而其弟当年就去世了。
)此诗洋溢着一种枯木逢春般的喜悦、期望之情。
十载谪居,终于等到了还京的诏命,虽然还不知道将有何新的任命,但总算有了希望,因而欣喜之情跃然纸上:首句写思归故乡的热切心情;次句以楚树新花象征人生有了新的机遇,新的希望。
三四句敦促弟弟也快点启程。
由于心情好,就觉得天气也好,路也好,而且恰逢大雁北归,是很好的兆头。
诗人用欢快的语气掩住了十年谪居的"酸楚"(蒋之翘《柳集辑注》引刘辰翁语)。
他不知道再贬柳州的命运正等着他。
在后人看来,诗人真是天真得太可爱了。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二)元稹(779---831)53岁卒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14岁擢第(793年),(803年),24岁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白居易为其写墓志铭。
《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
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就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从而作的。
创作时间没查到。
《遣悲怀三首》做于811年,一说822年。
诚知此恨人人有⑽,贫贱夫妻百事哀。
(三)白居易(772-----846)75岁卒,18岁中进士(800年)788年,16岁时,应考习作。
亦是成名作。
唐朝著名诗人24人(部分),以出生顺序排名1.骆宾王(619年~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卢照邻、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
为道王李元庆府属,曾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失败。
代表作《咏鹅》(7岁作)《帝京篇》《畴昔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等。
2.卢照邻(635年~685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初唐四杰”之一。
曾为王府典签,后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
代表作《卢升之集》《幽忧子集》等。
3.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
16岁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二次被贬。
27岁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
4.杨炯(650年~693年),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进士及第,历任詹事司直、梓州司法参军、盈川县令等,代表作《从军行》《战城南》等。
5.宋之问 (656年~712年)字延清,名少连,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初唐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仙宗十友之一。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历武则天、中宗、睿宗,数次被贬,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被赐死。
有《宋之问集》传世。
6.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仙宗十友之一。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考中状元,历任国子四门博士、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等职。
代表作《咏柳》《回乡偶书》等。
7.张九龄 (678年~740年)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
唐代文坛风云人物时间轴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出现了众多杰出的文人墨客。
以下是唐代文坛风云人物的时间轴。
618年-650年
- 王勃(650年去世):他是唐代初期的文坛风云人物,被誉为“天才少年”,代表作有《滕王阁序》。
650年-700年
- 杜郎中(649年-700年):他是唐代中期的文坛风云人物,擅长写作五言律诗和诗经体诗,代表作有《春夜喜雨》。
700年-750年
- 杜牧(803年-852年):他是唐代中晚期的文坛风云人物,以其豪放的诗风著称,代表作有《秋夕》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750年-800年
- 白居易(772年-846年):他是晚唐文坛的代表人物,以写实的手法和诙谐幽默的风格闻名,代表作有《琵琶行》和《长恨歌》。
800年-850年
- 杜甫(712年-770年):他是唐代末期文坛风云人物,被尊称为“诗圣”,擅长写作长篇叙事诗和豪放的自然写景诗,代表作有《月夜忆舍弟》和《赤壁怀古》。
850年-900年
- 李白(701年-762年):他是唐代末期的文坛奇才,以其豪放不羁的诗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而闻名,代表作有《将进酒》和《静夜思》。
这些文坛风云人物在唐代文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学地图新增李⽩、杜甫、苏轼及北宋14位诗⼈⾏迹图
⼤家最关⼼的李杜苏三家,终于上线了!这次同时增加的,还有:秦观丁谓保暹寇准富弼曾
⼏曾肇林逋程颐苏轼蔡伸陈与义陈师道陈康伯陈瓘
为增强⾏迹显⽰效果,诗⼈⾏迹已做成动态图形式。
如下李⽩⾏迹图,先⽤灰线勾勒李⽩⼀⽣
⾏迹,然后每隔2秒⼀个地点,动态演⽰李⽩⼀⽣经过的每⼀个地⽅:
如果你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没关系,你可点击暂停按钮(如下),查看上⼀个地点的详细信
息。
以苏轼为例,暂停之后,便可点击凤翔县,查看苏轼在凤翔的详细活动记录。
阅读完之后,点
击“继续”播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