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稳定的Ⅴ、Ⅷ因子
可保存一年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24
适应症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大量输血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如Ⅱ、Ⅴ、Ⅶ、Ⅷ、 Ⅸ、Ⅹ、Ⅺ、Ⅻ因子,血管性血友病。 抗凝血因子Ⅲ、蛋白C或蛋白S缺乏者 TTP、溶血尿毒综合症等
现已不再将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营养辅 助剂、蛋白质补充、增强免疫等治疗。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13
年轻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指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 之间的红细胞 半存活期为45.2± 8.2天 常用于重型地中海贫血或需长期输红细 胞者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14
粒细胞输注
多采用白细胞单采术收集大量粒细胞 一般采集10升血液中的粒细胞 ,约4~8 ×1010,在采集后6小时输注,连续3~4天。 适用于粒细胞功能异常和新生儿败血症 一般情况下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取代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3
成分输血的应用概况
成分输血在输血中所占比例作为衡量技 术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八十年代后期 国外已改为红细胞输血率代替成分输血 率。
到八十年代末发达国家成分输血率一般
在90%以上。而我国到2000年成分输血 率也只有20 %~35 %。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4
成分输血的优越性
提高疗效 减少输血反应 合理使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31
过 敏 反应
原因 有IgA抗体、过敏体质、被动获得性抗体、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 临床表现 轻者有风团、红斑、发痒,重者荨麻疹 可遍及全身、关节疼痛、血管水肿、窒 息、休克和神志不清。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32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原因 热原(蛋白质、死细菌、细菌产物)、免疫反 应(白细胞抗体、血小板抗体) 临床表现 输血后短期内即发生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8 ℃ ~41 ℃ ,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 发热持续15分钟至1~2小时,有的达8~10小时, 重者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