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2积极维护人身权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
如何维护人身权益人身权益是指个人在社会中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其保护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人身权益常常受到侵害或者威胁。
为了确保我们的权益得到保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维护人身权益。
第一,了解自己的权益。
只有了解自己的权益,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因此,我们应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自己在法律上享有的权益,同时了解相关的法律程序和保护机制。
此外,我们还应该了解一些常见的人身权益侵害和威胁,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识别并采取措施。
第二,维护人身权益需要依法维权。
如果我们的人身权益受到侵害,我们应该依法寻求保护。
首先,我们可以与侵权方进行沟通,尝试通过和解等方式解决问题。
如果无法通过和解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向相关机构或者法庭提出诉讼请求,依法维护我们的权益。
在维权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准备证据,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
第三,倡导人身权益保护意识。
维护人身权益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人身权益保护的活动中,倡导人身权益保护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传播人身权益保护的知识,促进社会对人身权益的关注和保护。
第四,加强国家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身权益,国家机构需要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对于侵犯人身权益的违法行为,国家机构应该依法进行打击和追究责任。
同时,国家机构还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对人身权益的保护力度。
维护人身权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权,倡导保护意识,以及加强国家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我们的人身权益。
只有当我们的人身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展个人能力,创造美好的生活。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是民法的重要内容。
科学精神:人们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法治意识: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公共参与:在社会生活中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互联网活动中善于依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二、重点难点:1.重点:人身权利的分类及内容2.难点:辨别不同的人身权利三、教学过程:导入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
校园欺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包含校园欺凌,而校园欺凌是最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
当前我国和全球的校园欺凌现象都十分严峻,各国政府和各国际组织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文件以应对校园欺凌。
那么,我国法律是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的呢?让我们议一议:校园欺凌中的民事法律关系。
在某些未成年人心里,欺辱同学只是同学之间的纠纷,不算什么大事,不受法律约束,故肆无忌惮!真是这样吗?议题一:校园欺凌违法吗?现实中校园欺凌太沉重,就让我们看看电影中的欺凌事件吧播放《校园欺凌电影混剪》得出具体议题:①视频中存在哪些校园欺凌的行为?②这些行为是否违法,如违法,侵犯了受害人哪些人身权利?③防范校园欺凌,保护人身权利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由学生讨论归纳,老师作总结。
违法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下面,我们看看上面提到的真实案例中,警方是如何依法处理的!议题二:如何依法处理和防范校园欺凌案例:媒体报道河南封丘一女生被多人逼着脱衣服拍照,不脱就用烟头烫。
河南封丘县公安局通报称,封丘县发生一起未成年人被欺凌案件,受害人报警后,我局王村派出所会同刑侦大队迅速组织警力进行调查,并将涉案违法行为人刘某(女,14岁)等6人全部予以行政拘留处罚,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随后,封丘公安局还发布警情通报,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对受害者进行安抚疏导,为防范二次伤害,对潜在违法行为进行告诫。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人格尊严,不容侵犯《积极维护人身权利:人格尊严,不容侵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格尊严如同空气一般,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至关重要。
它是我们作为人的核心价值之一,是我们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在体现。
然而,现实中,人格尊严被侵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因此,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捍卫人格尊严,成为了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人格尊严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指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所应享有的受到尊重和保护的权利。
这包括了我们的名誉、荣誉、隐私、肖像等多个方面。
当我们的名誉受到诋毁,荣誉被无端剥夺,隐私被肆意泄露,肖像被未经许可使用时,我们的人格尊严就受到了侵犯。
先来说说名誉权。
名誉是对一个人的品德、声望、信用等方面的社会评价。
一个良好的名誉是我们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资本。
然而,有些人却出于嫉妒、恶意或者其他不良动机,故意散布虚假的信息,对他人的名誉进行损害。
比如,在网络上恶意造谣,污蔑他人的品行;在工作场所中,故意传播不实的谣言,破坏他人的声誉。
这些行为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心理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交。
荣誉权同样不容忽视。
荣誉是对个人在特定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认可和表彰。
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荣誉,这是我们应得的尊重和肯定。
但如果有人恶意剥夺或者诋毁我们的荣誉,那就是对我们人格尊严的极大伤害。
比如,在评选过程中,通过不正当手段使他人失去应得的荣誉;或者在获得荣誉后,被他人恶意诽谤,称其荣誉来路不正。
隐私,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片净土。
它涵盖了我们个人的私密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
在如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隐私泄露的问题日益严重。
比如,个人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银行账号等信息被非法获取和贩卖;网络摄像头被黑客入侵,私人生活被曝光;甚至在一些公共场合,个人的私密行为被偷拍并传播。
这些都严重侵犯了我们的隐私权,让我们感到不安和恐惧。
肖像权也是人格尊严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一、课程标准要求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内容要求1.1:“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本课课程标准要求:明确各种人身权利的内容与法律规定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的第二框内容,与第一框内容构成总-分结构。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包括三目。
第一目“生命健康俱可贵”,阐述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讲述人身权利的体系,重点阐述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内容和重要性。
第二目“姓名肖像受保护”,阐述姓名的含义和姓名权的主要内容,阐述肖像的含义和肖像权的主要内容。
第三目“名誉隐私不可侵”,阐述名誉的含义和名誉权的主要内容,阐述隐私的含义和隐私权的主要内容。
三、学情分析关于人身权的相关知识,高二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一些内容,日常生活中也从电视新闻报道中看过有关民法和保护人身权的报道,这就为学习本课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人身权只有简单的了解,并没有深入的认识,知道的只是皮毛的东西,不能从深处分析问题。
从高二学生心理特点来看,现在的高中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泛,有很多特长,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本课设计的案例和社会问题,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学习目标明确人身权利的种类和法律依据判定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知道侵犯人身权利应该承担法律责任通过人身权利的学习,明确权利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各种人身权利的内容与法律保护(二)教学难点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六、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欢迎大家来到今日说法之校园特别节目:向阳而生、逐光而行!2021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这一年,孟晚舟女士在法律的保护下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身权利是最为基本和重要的权利之一。
它涵盖了我们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多个方面。
这些权利是我们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体现,也是我们能够自由、安全、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保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人身权利时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侵犯。
面对这些侵犯,我们不能选择沉默和忍受,而应该积极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生命权是一切权利的基础,是我们最宝贵的权利。
每个人都享有生命不受非法剥夺和侵害的权利。
然而,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令人痛心的新闻,比如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导致生命的消逝。
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是由于他人的过错或违法行为造成的,受害者的家属就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赔偿,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健康权同样至关重要。
它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当我们在工作中遭遇职业病、在食品中吃到有害物、在环境污染中受到损害,或者因为他人的侵权行为导致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时,我们应当坚决维护自己的健康权。
比如,在一些工厂,如果工人长期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工作,患上了职业病,那么工厂就有责任为工人提供治疗和赔偿。
身体权则是指我们对自己身体的完整和支配的权利。
常见的侵犯身体权的行为包括非法搜查身体、殴打他人、非法拘禁等。
曾经有这样的案例,某人在商场被怀疑偷东西,保安未经允许对其进行搜身,这就是对身体权的严重侵犯。
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完全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要求商场和保安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姓名权是我们每个人独有的标识。
他人不得盗用、假冒我们的姓名。
比如,在一些假冒签名、冒用他人姓名进行违法活动的案件中,受害者有权通过法律手段来恢复自己的名誉,并要求侵权者给予赔偿。
肖像权也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现在的网络时代,有些不良商家会擅自使用他人的照片进行广告宣传,这就侵犯了肖像权。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维权之路,法律伴我行《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维权之路,法律伴我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身权利是最为基本和重要的权利之一。
它涵盖了我们的生命、健康、身体、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多个方面。
这些权利如同我们生活的基石,保障着我们能够自由、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然而,现实中,人身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
当我们的人身权利遭受侵犯时,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就显得至关重要。
而在这条维权之路上,法律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先来说说生命权。
生命是一切的基础,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每个人的生命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任何人都无权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
然而,一些极端的犯罪行为,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却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
当这样的悲剧发生时,法律会对犯罪者进行严厉的制裁,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也是对生命权的坚决捍卫。
健康权同样不容忽视。
健康是我们能够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保障。
比如,在食品领域,如果一些不良商家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或者有毒有害的食品,导致消费者食物中毒或者患上其他疾病,这就是对消费者健康权的侵害。
再比如,在医疗领域,如果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或者身体损伤,也是对患者健康权的侵犯。
面对这些情况,受害者有权依据法律要求赔偿损失,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身体权则体现在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支配和保护上。
未经我们的同意,任何人不得非法搜查、侵扰我们的身体。
想象一下,如果有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对我们进行搜身,这是多么令人愤怒和不安的事情。
还有,在一些劳动场所,如果雇主强迫员工从事超出身体承受能力的高强度劳动,导致员工身体受到损伤,这也是对员工身体权的侵犯。
除了生命、健康和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也是我们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姓名权赋予了我们自主决定、使用和变更自己姓名的权利。
如果有人冒用、盗用我们的姓名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故意干涉我们使用姓名,就侵犯了我们的姓名权。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人身权利的含义和内容,理解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人人身权利的认识,培养积极维护自身和他人的权利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人身权利的含义、内容以及如何积极维护。
2. 教学难点:如何将人身权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维护自身和他人的权利。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室讲解。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准备教室互动环节,活跃教室气氛。
4. 准备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身权利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案例或事实引入人身权利的观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1. 人身权利的定义和种类通过讲解人身权利的观点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人身权利的基本含义和内容。
2. 重点讲解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让学生了解人身自由的含义和内容,以及如何珍爱人身自由。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人身自由的重要性。
3. 重点讲解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让学生了解生命健康权的含义和内容,以及如何珍爱生命健康。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
4. 讲解其他重要的人身权利如隐私权、光荣权、姓名权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权利的含义和内容,以及如何珍爱这些权利。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权利的重要性。
(三)教室互动1.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回答。
2.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人身权利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2 积极维护人身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2.能力目标:学会用法律思维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类纠纷,提高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能够自觉维护自己及他人的人身权。
二、教学重点理解人身权的具体表现。
三、教学难点引述侵害人身权的案例,讨论侵害人身权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法学天地:知识铺垫(一)正确认识人身权人身权与财产权共同构成了民法中的两大类基本民事权利。
1.人身权的含义人身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2.人身权的类别和内容人身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人格权和身份权。
(1)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维护其人格和尊严的民事权利,分为一般人格权(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人格独立平等)具体人格权(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
(2)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基于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维护其一定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的权利,它包括亲权、亲属权和配偶权、荣誉权。
①亲权,即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所行使的权利。
②亲属权,是指民事主体因血缘、收养等关系产生的特定身份而享有的民事权利。
③配偶权,是指在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其间,夫妻双方基于夫妻身份所互相享有的民事权利。
讲授新课活动设计一:我是大律师——我的团队组建一支律师团队,并为自己的团队起一个名称,设计一个宣传口号。
活动设计二:我是大律师——生命健康俱可贵案例分析:6岁男童小区被狗咬身亡,谁该为孩子的死负责?(播放视频)学生律师团队讨论公布案件审判结果(二)生命健康俱可贵1.生命健康权(1)地位:生命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生命只有一次,身体和健康是每个人从事一切活动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
(2)生命健康权法律规定: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侵权责任法规定了这些权利的民事法律责任,其中包括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生活辅助费、残疾赔偿金、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