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交通标准化以内,杜绝在公路用地红线以外乱砍乱伐。
3.2.7严格按设计要求取土和弃渣,避免在地质公园规划的核心遗迹控制区范围内取土、弃渣。
3.2.8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勘察未查明的地质异常现象(如岩洞通道等),应及时与业主、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联系,以便妥善解决。
3.2.9对公路沿线包括中央分隔带、路基边坡等用地范围进行绿化,按生态学原理和近自然恢复原理,利用乡土植被进行自然绿化,与自然景观协调一致。
沿线景观恢复与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密切结合、统筹兼顾。
4结语依据目前交通环境保护发展要求,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的力度,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使公路环境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公路环境工作的管理,使我国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1]JTG B04—2010,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2]王松根.山区路段升级改造谈———解构G108[J].设计院,2011,(5):87.作者简介:严锋(1980—)男,陕西西安人,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路线与总体勘察设计工作。
收稿日期:2012-07-03新疆公路交通建设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徐卫华(新疆道路桥梁工程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44000)摘要:结合新疆公路交通建设情况,通过分析目前公路交通建设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提出自治区在公路交通建设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公路交通建设;影响;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U412.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4786(2012)23-0062-03Influence on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of XinjiangHighway Traffic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XU Wei-hua(Xinjiang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Urumqi 844000,China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Xinjiang highway traffic construct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urrent highway traffic construction process on the environment,the author proposes environmen -tal protection measures during highway construction period in Xinjiang.Key words:highway traffic construction;influence;protection measure 1自治区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情况党的十六大后,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今后20年GDP 翻两番半的战略目标。
城市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者:李晓宁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48期[摘要]城市公路交通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路交通迅速推进,公路交通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人们对公路交通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从探讨公路交通中的生态环境概念入手,引入了城市公路交通中的廊道效应、迫近效应、诱导效应等生态效应原理,分析了当前城市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具体表现,探讨了城市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本原则、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为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积极借鉴。
[关键词]城市公路交通;生态环境;影响中图分类号:C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8-0325-01一、城市公路交通中的生态环境概念城市公路交通中的生态环境,是专指公路沿线与公路密切相关的、受到公路项目施工及运营过程影响的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
城市公路交通中的生态环境,包含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主要指植物和动物,既包括人工植被,又包括天然植被;既包括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和植物,又包括家养畜禽、水产鱼类等。
非生物成分则主要包括地表和地下水、各类土壤、自然景观等地形地貌以及温度、湿度、气候、风俗等自然气候条件。
二、城市公路交通中的生态效应(一)廊道效应公路是人类实现互联互通的廊道,是实现城市之间、城乡之间资源和信息流动的重要通道。
然而,对于地面行走的动物而言,每一条公路的新建都意味着是对它们生活环境和地域新的分割和分离,为其相互之间流动和沟通造成阻隔和障碍,迫使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孤立化、片区化和岛屿化,对动物觅食、求偶等造成影响,且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迫近效应公路的新建和开通,使得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沿线区域的人流和物流数量增多、频率加快,人类能够进入更深、更广的领域开展活动,容易导致一个地区人口迅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增大,资源开发利用速度加快,对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加深。
公路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一、引言公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公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和重要性。
二、公路对交通运输的改善1. 提高交通效率:公路的建设和发展能够缩短城市间、地区间的距离,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加速货物和人员的流动,促进产业发展和市场繁荣。
2. 便利人民出行:公路的建设能够方便人民的出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化进程,增加人们的活动范围和交流机会。
三、公路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 促进产业发展:公路的建设和改善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2.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公路的延伸和改善能够打破农村的交通壁垒,加速农产品的流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3. 促进城市化进程:公路的建设能够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间的资源共享和经济合作。
4. 促进旅游业发展:公路的改善能够方便游客的出行,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增加旅游收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四、公路建设对就业的促进公路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减少就业压力,改善社会福利。
五、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 减少交通拥堵:公路的建设和改善能够减少交通拥堵,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空气质量。
2. 降低能源消耗:公路的建设和改善能够缩短行驶距离和时间,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促进节能减排:公路的建设和改善能够推动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六、公路建设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资金投入不足:公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2. 土地征用问题:公路建设需要大量土地,政府应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征用土地,保障农民的权益。
3. 环境保护问题:公路建设应注重环境保护,采取科学的建设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七、结论公路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高交通效率,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也需要解决资金投入不足、土地征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高速公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什么?高速公路是现代化交通运输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会看到高速公路建设对城市的影响。
一、经济方面1. 刺激经济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一般需要大量的投资,这些资金主要用于道路建设、设备采购、职工工资等方面,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通过建设高速公路,不仅可以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周围产业的发展,比如路边的加油站、餐厅、宾馆等。
2. 促进地区间经济往来高速公路作为一种高速、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可以缩短城市间的距离和时间,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
这对于经济繁荣地区尤为重要,可以直接提高当地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 加快市场的形成高速公路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原材料和产品的流通,并且使市场更加活跃。
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市场成交速度更快,进货成本更低。
二、社会方面1. 改善交通状况高速公路的存在可以使交通更加顺畅,缓解市区交通拥堵情况。
特别是在高峰时刻,高速公路可以减少人员交通成本、节约我们的时间。
2. 提高城市形象高速公路不仅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水平,也是城市形象提高的重要标志。
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符合人们对于现代化城市的内在需求,开阔的道路、绿化的景观,都能让城市多一份美感。
3. 促进城乡交流高速公路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往往也会带动附近的乡村经济发展。
透过交通的便捷,城市和乡村之间更容易交流和互通有无,可以促进城乡间的联系和发展。
三、环境方面1. 减少污染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强,一般不会遇到交通拥堵等情况,从而减少堵车排放的污染物。
2. 保障生态平衡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和森林,会影响生态平衡。
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林区植树造林,保障生态平衡与森林资源。
3. 降低资源浪费高速公路建设是对自然资源的高消耗,但是,高速公路的规划和建设可以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
比如,采纳大力利用太阳能等用来获得动力等技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公路调研报告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公路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路调研报告1摘要: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不论是环境污染及资源破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即造成生态破坏。
公路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破坏也必将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关键词:公路立交;景观设计;线形;桥跨结构。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公路建设与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明显。
所以,只有科学评价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公路交通的建设、管理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公路交通与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1、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公路施工、运营与养护过程中,有害物质进入土中,污染地下水,导致饮用水和农业用水质量下降;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和土壤遭到污染,可能使农作物减产,使用消冰雪的盐对水、土壤和农作物都有不良影响;汽车尾气和盐类有害物质影响公路沿线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公路附近的动物容易被汽车撞伤、压死;公路选线不当,会破坏地貌、休息场所、风景名胜、文化古迹和自然保护区等。
公路建设与营运过程中,对沿线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常,山区公路建设难度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远比平原地区大。
而平原地区公路建设对人工生态系统影响明显。
选线不当及施工中引起局部自然生态失调,会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公路建成营运后,沿线经济带开发引起人类活动的增加,也将成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失调的新的诱发因素。
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占用耕地,拆迁房屋和其它附属设施,影响沿线生物和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高速公路延伸长达数十到数百公里,穿越不同的省、市、县,路线对现有的行政区划、城镇布局、农业用地及其排灌系统、林场及水产养殖区等,会造成分割从而影响路线两侧的生物交往及人际交往、信息传递、原料及成品的交流等社会活动。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速公路建设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估和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本文将就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以期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介绍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景观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失、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方面。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道路建设和设施建设,这将导致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减少,对当地的动植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潜在威胁。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会带来噪音、振动、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二、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 土地利用变化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土地用于建设和设施的设置,这将对原有的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影响。
在建设中,原有的耕地、林地、草地等可能会被征用或破坏,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和破坏,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带来不利影响。
2. 生物多样性损失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会破坏周边植被和动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动植物种群的破坏。
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有物种和濒危物种来说,这种影响可能会更为显著。
3. 水土流失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会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水土流失的加剧。
道路的开挖和挖填、路基和边坡的工程施工等过程都会导致土壤的流失和侵蚀,对周边的水质和水资源产生负面影响。
4. 环境污染高速公路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对周边的空气质量和环境噪音产生重要影响。
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通过的山区和水域地带,由于地形与气候的特殊性,环境污染会更为显著。
三、保护和修复措施1. 土地保护和复垦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前,应对周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划定,保护好原有的耕地、林地和草地等重要土地资源。
在征地用地后,应采取相应的复垦措施,保护和恢复原有的植被和土壤。
农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要求摘要: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农村公路的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农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要求做了分析,从而更好的减少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影响;要求1 农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由于农村公路建设分散,范围广,会涉及到鱼塘、农田占用等问题,因此,它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大,涉及面广,这也就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如工程地质、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工程等。
综合各个学科,可以将农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大致分为两类: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⑵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1.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或破坏农村公路生态环境,主要指保护自然风貌、生态系统生物物种等。
农村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主要问题是对土壤植被、水土保护、野生物资源以及土资源等的损坏。
一般来说,路线越长,通过地区生态系统越复杂,植被覆盖越高,其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就越大。
农村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主要包括:(1)阻隔作用:农村公路建设以后,对生物和动物来讲是一道屏障,起着分离和阻隔作用,将自然的生态环境切割成孤立的块状,有可能发生种内分化,不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农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污染:行驶的车辆排的废气、交通噪声、路面雨天径流,以及危险品运输的交通事故都给两侧环境带来影响,使人类活动区域的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3)农村公路建设用地破坏植被,影响自然资源的利用:农村公路建设占用大量土地,由于高速农村公路工程量大、施工期长,路基两侧的植被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植被的破坏加剧荒漠化或水土流失、对森林草地的破坏及影响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此外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均产生不利影响;(4)农村公路建设易引发地质灾害:路基的开挖或堆填改变了局部地貌,在地质构造脆弱地带易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有时影响河流的稳定性。
公路发展现状以及意义公路是现代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
随着交通需求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路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我国公路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到数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15万公里,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网络。
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大大缩小了地区之间的交通断桥,促进了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和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
公路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公路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血脉。
它能够方便快捷地运输人员和物资,为产业发展提供交通基础,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其次,公路的发展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有着重要作用。
在农村地区,公路可以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条件,带动农产品销售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公路的连通,农村居民也能够更方便地进入城市,享受城市的优质资源和服务,缩小城乡差距。
另外,公路的发展对于促进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也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公路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同时,公路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然而,公路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公路建设投资庞大,很多地区财力有限,难以满足公路建设的需求。
其次,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何在发展公路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此外,公路交通的拥堵问题也亟待解决,需要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加强公共交通建设。
综上所述,公路作为基础设施,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公路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公路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对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还需要加强公路建设的科学规划和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公路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
本文将详细探讨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
一、经济效益1. 促进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交通网络的发展可以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
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的便利性,使得货物和人员能够更快速地在城市之间流动,刺激了贸易和产业的发展。
2. 促进物流和供应链的畅通:良好的交通系统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商品的流通和供应链的畅通。
这对于城市的商业和创造业发展至关重要。
3. 促进旅游业的繁荣:交通的便利性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交通系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收入,推动城市的经济增长。
二、社会效益1.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交通的便利性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居民可以更方便地出行,减少通勤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交通的发展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 促进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共享:交通的发展可以促进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共享。
居民可以更容易地获得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提高整体的社会福利水平。
3. 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融合:交通的便利性可以促进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到达其他城市,了解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三、环境效益1. 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污染:交通的发展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污染。
良好的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交通流畅度,减少交通阻塞,降低车辆排放的污染物,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2. 促进可持续发展:交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3. 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的交通规划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例如,保留绿地和自然景观,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枢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综上所述,交通对城市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还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项目调研工作报告(7篇范文)项目调研工作报告篇1 摘要: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不论是环境污染及资源破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即造成生态破坏。
公路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破坏也必将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关键词:公路立交;景观设计;线形;桥跨结构。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公路建设与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明显。
所以,只有科学评价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公路交通的建设、管理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公路交通与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1、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公路施工、运营与养护过程中,有害物质进入土中,污染地下水,导致饮用水和农业用水质量下降;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和土壤遭到污染,可能使农作物减产,使用消冰雪的盐对水、土壤和农作物都有不良影响;汽车尾气和盐类有害物质影响公路沿线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公路附近的动物容易被汽车撞伤、压死;公路选线不当,会破坏地貌、休息场所、风景名胜、文化古迹和自然保护区等。
公路建设与营运过程中,对沿线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常,山区公路建设难度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远比平原地区大。
而平原地区公路建设对人工生态系统影响明显。
选线不当及施工中引起局部自然生态失调,会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公路建成营运后,沿线经济带开发引起人类活动的增加,也将成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失调的新的诱发因素。
1.1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占用耕地,拆迁房屋和其它附属设施,影响沿线生物和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高速公路延伸长达数十到数百公里,穿越不同的省、市、县,路线对现有的行政区划、城镇布局、农业用地及其排灌系统、林场及水产养殖区等,会造成分割从而影响路线两侧的生物交往及人际交往、信息传递、原料及成品的交流等社会活动。
还有的会给一些文物、古迹地的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公路建设会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生物和种群向偏僻地方或其他地区迁移。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现代社会,公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地区联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公路建设项目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进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生态方面。
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包括耕地、林地等,这会直接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
植被的破坏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结构,进而影响周边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对于一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公路的建设可能会造成它们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影响其迁徙和繁殖,甚至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濒危。
其次是水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如果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附近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这些废水中可能含有泥沙、油污、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对水体的水质造成严重破坏。
而且,公路建成后,路面的雨水径流也可能携带污染物进入水体。
再者是大气环境。
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开挖、运输,以及建筑材料的搅拌等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影响周边空气质量。
同时,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尾气排放也会增加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在公路运营期间,车辆行驶产生的尾气排放同样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噪声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施工阶段的各种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干扰。
公路通车后,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会长期影响沿线居民,尤其是在夜间,可能会影响居民的睡眠质量。
此外,公路建设还可能对景观造成影响。
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性,影响地区的整体美感。
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估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需要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首先是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规模、路线走向、周边环境敏感区等因素,确定评价的空间范围和需要重点关注的环境要素。
其次是进行现状调查与监测。
对评价范围内的生态、水、大气、声等环境要素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监测,了解其本底情况,为后续的影响预测提供基础数据。
上海港口公路集疏运带来的交通影响和环境影响1.上海港口集疏运体系现状1.1港口吞吐量这个图描述的是上海港从2001-2006年的港口吞吐量变化。
可以看到,近些年来,上海港的港口吞吐量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说明整个集装箱集疏运体系处于一个较为健康的发展状况。
根据数据显示,从1990 年至2008 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25.7%;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1.3%。
这种稳定的增长也使得上海港在2007年成为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位,集装箱吞吐量位世界第二的港口。
1.2集疏运体系的组成下图是2008年上海港集疏运体系的组成:可以看到,上海港的集疏运体系以公路为主,水路次之,而铁路所占比例几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对比全球其他港口,我们会发现巨大的不同:*汉堡港吞吐的集装箱货物中,约有25%通过铁路,通过内河的略高于10%,公路约为60%。
*鹿特丹港吞吐的集装箱货物中,约有13%通过铁路,通过内河的约为40%,公路约为47%。
*鹿特丹港吞吐的集装箱货物中,约有13%通过铁路,通过内河的约为3%,公路约为84对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结论:(1)国外相类似的港口,如鹿特丹港等,它们的公路/铁路/水运集装箱运输比例一般都在15/20/65 比例附近;(2)各个港口所在地理位置不同,集疏运系统有所差异;(3)各个港口集疏运系统均是多种运输方式组合,且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比例;1.3集装箱吞吐量分布2008 年上海港完成的2 800 万TEU 集装箱吞吐量中,浦东的外高桥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占54%,洋山港区占29%;浦西的集装箱港区(含张华浜、宝山、军工路码头)占总量的17%。
上海港集装箱以外地箱源为主,约占72%,本地只占28%。
占集疏运比重62.3% 的公路系统,其箱源则是以上海本地为主,占45%;江苏占37%;浙江占12%;国内其他区域占6%。
2.上海港公路集疏运体系发展状况2.1 省界道口集卡交通分布目前,上海进出省界的23 条主要出省道口(包括高速公路和地面道路)的日均交通总量约达34.5 万pcu,其中,集卡占总量的17%,其他货运车辆占总量的28%。
论文关键词:公路环境保护;城市机动车;污染;现状;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公路建设以及公路运营对环境地影响和破坏,阐述了公路绿化对公路环境改善的重要作用。
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世界上工业化国家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介绍中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与现状,进而提出了现阶段适合中国国情的机动车尾气控制措施。
近几年来,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公路交通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也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因此,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措施已迫在眉睫。
公路对环境地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社会经济地影响、对生态环境地影响、对大气环境地影响、对声音环境地影响、对自然景观地影响等。
在以上几个方面地影响当中,公路除了对社会经济环境有所贡献之外,如果采取措施不当,会对其他几个方面造成严重的后果。
公路对生态环境地影响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新建公路对动、植物生活环境地影响、对占用土地造成的土壤流失地影响、对农作物环境地影响以及公路对水环境地影响,尤其是对饮用水源地影响。
公路对大气环境地影响主要是指公路在建设当中产生的扬尘和在道路通车以后车辆排放地污染。
在施工期间,公路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大量开挖土基,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重的。
在公路运营期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的尾气。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黑烟、碳氢化合物、醛及含铅颗粒物等。
汽车排放污染与车速、运行状态以及车辆位置到受到污染的地点的距离等因素有关,当汽车匀速行驶时,一氧化碳(CO)的排放与车速成反比的关系,而氮氧化物(NOX)则相反,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汽车排放污染与道路服务水平有着密切地关系,在服务水平较高的路段车辆的排放污染要小于服务水平低的路段。
另外,排放的污染同车辆位置和受到污染的位置距离有关,例如:一氧化碳(CO)浓度的分布与路基高度及到路边的距离成反比。
根据资料显示,当路基高度在3米以下或路堑时,一氧化碳(CO)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路边外,随着离路边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当路基高度在3米以上时,一氧化碳(CO)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离路边20~25米左右,然后随离开路边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在平原地区的道路上,离路边25米处的一氧化碳(CO)的浓度为公路上的一半左右,而离路边150米处,浓度则减至公路上的10~20%。
公路对声音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公路产生的噪声影响。
噪声是一种公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受到伤害。
公路产生的噪音来自于两个方面: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音和运营期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所产生的噪声。
公路噪声除发动机和车体所产生的噪声以外,特别严重的是高速行车时车轮与路面强烈摩擦时产生的声音,加上路堤提高,噪声能波及很远的地区。
噪声的大小与车速成正比,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当车辆加速时,噪音增长约为2 ~9dB,重型汽车的噪声比轻型汽车大,因此,在公路交通中,噪声随大型车在总交通中的比重增大而增大。
另外,交通噪声还与道路纵坡和交通量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当交通量小于1000辆/小时,噪声与交通量近似的呈正比的关系。
因机动车行驶产生的噪声污染是非稳定的、长期的,其危害也是较大的。
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尤其是公路穿越旅游区或旅游景点时,如何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就更为重要。
因此,在公路设计中运用美学,提高公路现行设计质量,改善公路及其周围环境,增进交通安全和为司机、乘客提供舒适的旅行环境,减少对原来自然景观的平衡和谐地破坏,点缀和丰富道路两侧的自然景观是十分重要的。
地形情况不同,公路线形组合应该随之变化。
对于平原微丘区,地势比较平缓,路基的填、挖不大,平、纵曲线半径都很大,因此,视线不易受到限制,透视可以很远,不过容易形成视觉上的单调,这时应当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和美化处理来进行协调。
目前,在我国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还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例如在平原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中,为了便于设置横向通道而将高速公路设置成高路堤,这就对道路两侧的景观造成了一定程度地破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方法和时间效益要求日趋突出,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施工等所不能分离的工具,但与此同时,又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的物质——在用机动车尾气随之而来。
为了让人们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了解,共同行动起来,预防和减少机动车尾气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本文从机动车尾气的危害、产生、以及治理等方面略作分析。
1 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1.1 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
机动车排气污染是指机动车上路行驶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所造成的污染。
人们看到的各种机动车排气管里喷出的白色、黑色、浅兰色的烟气,这就是机动车尾气。
机动车尾气中含有12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
在1988~1998年的10年间,我国城市人口翻了1.1倍,从1988年的1.7亿增加到1997年的3.6亿。
机动车保有量由1988年的540万辆,猛增到1997年的1730万辆,翻了2.2倍。
预计201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5.8亿,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5900万辆。
这些车辆大多集中在城市,而且正以年均增长率10 %以上的速度增长。
此外,随着各地经济交流的日趋活跃,城市过境车数量也大幅度增加,无形之中加剧了过境城市的空气污染。
汽车总量的迅速增加,增加量相对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大城市过境车增多,由于这样一些特点,导致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大城市汽车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1.2 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的危害
由于机动车是低面污染源,基本是在离地面1m左右的层面排放。
正处在人的呼吸带附近,最易被人体吸入,对市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更直接、更严重。
1985~1990年,广州市卫生防疫部门对广州市城区抽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宽染区的疾病感染率为41.9%,窄街高污染区的疾病感染率为58.3%。
广州市交警在职人员平均寿命为38.4岁,死亡人员中患肺癌、肝癌的占55%。
汽车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碳氮化物(NOx)、铅(Pb)等。
一氧化碳(CO)是汽油燃烧不充分时的产物。
尾气中一氧化碳和人体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它的亲和力比氧强几十倍,亲和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从而削弱血液向组织输送氧的功能,造成人体内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氮氧化物(HC)主要指NO、NO2,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
在NO2浓度为9.4mg/m3(5ppm)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呼吸系统失调。
碳氢化合物目前还不清楚它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但是HC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造成严重的二次
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氮氧化物(NOx)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因此环境学中的氮氧化物一般就指这二者的总称。
NO排放到大气中,也会氧化成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在日光照射下与氧起光化学反应而形成一种有毒的烟雾,它刺激人的眼、鼻粘膜,从而引起病变,还会引起头痛。
当人们长期处于氮氧化合物含量过高的环境中就可能导致死亡。
NO2也是形成硝酸性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而酸雨对动植物、建筑及工业设备的腐蚀性和破坏性极强,每年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另外,汽车用油大多数掺有有机铅(四乙基铅或甲基铅)。
铅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
四乙基铅是铅的最重要的烷基化合物,挥发性特别强,易溶于有机溶剂和油脂中,有剧毒,可通过皮肤渗入人体,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严重的催化作用。
另外,汽车废气中还含有不少的致癌物质。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它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国家和政府陆续制定了减少公路对环境破坏的政策措施。
例如:北京市于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轻型汽车排放标准,这个标准相当于90年代初制定的欧洲一号标准。
其他一些城市也相继制定了新的尾气排放标准。
从2000年起,全国将禁止使用含铅汽油等等一系列措施,目的是降低车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另外,治理环境污染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例如:在噪音敏感点和噪音污染超标的地段修建隔音墙,将公路修建在远离环境敏感点的地区。
施工期间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减少施工机械的噪音扰民问题,采用多种措施防止扬尘污染等。
参考文献
[1]姚宝艳.锦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与防治.科技信息.2007,(7):227.
[2]孙强,赵丽,孙德岭.我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策略.环境保护.1999,(2):43.
[3]柳毅.沈阳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环境保护科学.2004,(4):3-4.
[4]卫百潮,李红光.机动车辆尾气污染及控制对策.山西化工.2002,(5):72.
[1]黄小骆、黄良然、温少玲《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中、德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报告集,1994年8月.
[2]赵宏生:《怎样绿化公路》,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8月.
[3]孙丙湘:《道路绿化和美化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1983年2月.
[4]李凤腾、易定安:《高等级公路绿化设计及体会》,中、德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报告集,199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