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骨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分级护理制度一、分级护理标准特级护理: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患者;各种复杂或新开展大手术术后的患者;严重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一级护理:①重症患者,各种手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的患者。
②病情相对稳定,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③生活部分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级护理:①疾病恢复期患者。
②病情相对稳定,但病情需要限制性活动,仍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
③因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但又部分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协助完成部分生活护理的患者。
三级护理:①病情稳定恢复期患者。
②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的患者。
③择期手术的患者。
二、分级护理内容特级护理:(一)根据医嘱由重症监护室护士或特护护理人员护理。
(二)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三)保持呼吸道及各种管道通畅,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
(四)备齐必需抢救药品和器材,并保持性能良好。
(五)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准确对患者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并掌握患者的病情。
(六)及时记录,时间要准确到小时、分钟,必要时随时记录。
(七)为患者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做到六洁:面部、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
(八)对昏迷、肢体截瘫和骨科术后等患者要保持功能体位,防止肢体废用性功能障碍。
(九)根据患者整体需求及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一级护理:(一)30分钟巡视一次。
(二)根据医嘱及护理常规执行各项治疗性操作。
(三)按要求完成各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
(四)严密观察病情,随时掌握患者病情、主要化验结果及检查报告。
(五)对患者的各项护理及客观情况进行认真记录。
(六)根据患者需要按时完成健康教育指导。
二级护理(一)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针对患者存在护理问题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二)观察和掌握患者的病情,了解主要化验和检查结果。
(三)掌握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按常规给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四)协助患者进行生活护理,促进、检查、指导患者做到六洁:面部、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
(新)骨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骨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一级护理:护理指征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如颈髓损伤伴不全瘫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骨盆骨折患者、断指(肢)再植术后患者等;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点1、每1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心理状况、各种管路情况。
2、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执行各项治疗及用药。
4、根据医嘱,准确测量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5、关注患者安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6、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护理服务项目1、每日晨、晚间护理各1次,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次;留置尿管的给予尿道口护理每日1-2次;2、根据需要协助患者洗头,使用便器,更换被服,剪指(趾)甲等,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暂不做洗头和擦浴护理,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
3、防止压疮,协助卧床患者翻身及叩背促进有效咳嗽,床上移动等,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保持患者功能体位,卧位舒适。
3、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牵引护理、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4、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指导或康复训练:如围手术期用药及饮食指导、康复功能锻炼等5、实施安全措施,防坠床、防跌倒等有标识、有措施、有记录,危、重症病人检查时有专人护送。
6、评估患者心理需求,帮助疏导心理问题。
二级护理:护理指征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如骨科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等。
护理要点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执行各项治疗及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护理服务项目1、每日晨、晚间护理各1次,必要时协助会阴护理每日1次。
2、根据需要协助患者洗头,使用便器,更换被服,剪指(趾)甲等。
骨科手术分级标准骨科手术是一种复杂而精细的医疗操作,根据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程度,骨科手术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骨科手术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手术操作、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骨科手术分级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一级手术。
一级手术是指技术简单、风险较低的骨科手术。
这类手术通常包括骨折复位、简单骨折内固定、软组织修复等。
一级手术的特点是操作简单、风险小、术后恢复较快。
对于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来说,一级手术的成功率较高。
二、二级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技术较为复杂、风险适中的骨科手术。
这类手术可能涉及到关节置换、复杂骨折内固定、软组织修复重建等。
二级手术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操作要求精准、细致,术后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三级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技术复杂、风险较大的骨科手术。
这类手术包括骨肿瘤切除、关节重建、神经血管重建等。
三级手术需要医生具备极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操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力,术后恢复周期较长。
四、四级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技术极为复杂、风险极大的骨科手术。
这类手术包括复杂骨肿瘤切除重建、特殊骨折重建、神经血管修复等。
四级手术需要医生具备顶尖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操作需要极高的精准度和耐心,术后恢复周期较长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总结。
骨科手术分级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医院科室对手术进行合理分级,有利于医生根据手术难度和风险合理安排手术时间和手术人员,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
同时,也有利于医院对手术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管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因此,骨科手术分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骨科手术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骨科手术分级标准是医院骨科手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骨科手术分级标准,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手术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同时,医院还应该加强对手术设备和医疗器械的管理,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出入院管理制度一、入院制度1、入院患者须持门诊或急诊医师签发的入院证,按制度办理入院手续,危重患者应由医护人员护送,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2、病房护士准备好床位及用物,对急诊手术或危重患者须立即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3、病房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根据病情安排床位,主动向患者做自我介绍,讲解有关住院须知和病房制度,协助患者熟悉环境,主动了解病情和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体重,详细填写护理入院评估表,建立护理病历记录。
4、通知医师检查患者,及时正确的执行医嘱。
5、通知家属24小时内做好新农合登记。
二、出院制度1、病人出院,由主治医师或负责医师于出院前一日开出医嘱,写好出院小结(特殊情况除外),由护士将病历送住院处,并通知家属前来办理出院手续。
如为新农合参保患者,应告知48小时内办理出院结账3、做好出院前健康宣教,指导出院后家庭康复护理、注意事项,并征求患者对医院和护理工作的意见.4、关心病人的出院整理工作,清点收回病人住院期间所用的医院用品。
6、病人出院后按规定进行终末消毒,注销各种治疗卡,整理病历.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1、主班护士整理医嘱后正确转抄,并且由本人、护士长和其他护士3人进行核对,核对正确后方可执行,并做好登记工作.2、临时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查清后方可执行。
3、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当抢救病人时,口头医嘱执行者需复诵一遍,确定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瓶,经2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4、夜间临时医嘱应由主班护士晨间核对一次。
5、医嘱由医师负责重整,由护士加强核对,并签全名。
6、护士长每周组织并参加总对医嘱一次.二、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一注意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一注意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三查内容:查药物有效期、批号、有无沉淀查药物的配伍禁忌查注射器有效期、是否漏气,针筒刻度是否清楚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方法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2、对易致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类药物要经过详细核对,用后保留空瓶,经核对后弃去。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3.9骨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附件一: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1、月门诊人次;2、出院人次;3、平均住院床日;4、药品比例;5、床位使用率95%;6、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7、处方合格率达95%;8、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9、出入院诊断负符合率90%;10、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11、传染病报告率100%;12、甲级病历90%;13、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14、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1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符合率97%,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16、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三85%;17、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三60%。
附件二:科室重点监测指标:1、压疮发生率;2、跌倒发生率;3、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4、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5、24/48小时重返【在率;6、手术患者重点并发症(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择期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7、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例数;8.医院感染重点监测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致血行感染、留置导管致感染等);9、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10、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附件三:三级医院评审指标【三级重点专科】1.全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2.脊柱侧弯矫形术;3.带血管指(趾)再造术;4.特殊部位骨关节巨大肿瘤切除术;5.舐骨肿瘤根治术、半骨盆切除术(可选);6.断肢(指)再植术;7.脊弓根钉内固定术(可选);8.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可选)。
【三级医院一般科室】1.全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可选);2.断肢(指、趾)再植;3.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与手术;4.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术;5.骨、关节恶性肿瘤的治疗;6.创伤性截瘫的手术治疗。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骨外科专业2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
共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一)分级方法1、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2、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
3、根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4、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二)分级依据及护理要点1、特级护理(1)依据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特级护理:①维持生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如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
②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如:多发伤伴休克的患者。
应用有创呼吸机治疗,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如各种原因引起心跳骤停复苏的患者。
(2)护理要点:①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③根据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⑤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内容:1、晨间护理: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梳头、口腔护理每日1次。
2、晚间护理: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口腔护理、会阴护理、足部清洁每日1次。
3、协助患者进食、进水(禁食水患者除外)。
4、卧位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每2小时1次,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做好压疮预防及护理。
5、排泄护理:需要时协助患者床上使用便器,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进行护理,留置尿管患者尿管护理每日2次。
6、每周床上温水擦浴2次。
7、其他护理:需要时协助患者更衣及每周洗头1次、修剪指/趾甲1次。
8、患者安全管理:防范坠床、跌倒、压疮、烫伤、导管脱落等发生,对有潜在危险行为的住院患者(心理抑郁、自杀倾向等)采取措施,防止发生意外。
新骨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骨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一级护理:护理指征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如颈髓损伤伴不全瘫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骨盆骨折患者、断指(肢)再植术后患者等;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点1、每1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心理状况、各种管路情况。
2、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执行各项治疗及用药。
4、根据医嘱,准确测量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5、关注患者安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6、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护理服务项目1、每日晨、晚间护理各1次,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次;留置尿管的给予尿道口护理每日1-2次;2、根据需要协助患者洗头,使用便器,更换被服,剪指(趾)甲等,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暂不做洗头和擦浴护理,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
3、防止压疮,协助卧床患者翻身及叩背促进有效咳嗽,床上移动等,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保持患者功能体位,卧位舒适。
3、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牵引护理、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4、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指导或康复训练:如围手术期用药及饮食指导、康复功能锻炼等5、实施安全措施,防坠床、防跌倒等有标识、有措施、有记录,危、重症病人检查时有专人护送。
6、评估患者心理需求,帮助疏导心理问题。
二级护理:护理指征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如骨科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等。
护理要点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执行各项治疗及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护理服务项目1、每日晨、晚间护理各1次,必要时协助会阴护理每日1次。
2、根据需要协助患者洗头,使用便器,更换被服,剪指(趾)甲等。
骨伤科分级护理制度的介绍骨伤科分级护理制度的介绍在骨伤科医疗领域,为了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科学化的护理,骨伤科分级护理制度应运而生。
该制度通过对患者的伤情和护理需求进行分类和评估,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了患者个体化护理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骨伤科分级护理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并探讨其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积极影响。
一、骨伤科分级护理制度的基本原理骨伤科分级护理制度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患者伤情的严重程度和护理需求的差异,将患者分为不同等级,并为每个等级设计相应的护理方案。
该制度认为不同等级的患者需要不同的护理措施和关注重点,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可以更加科学地安排资源和人力。
二、骨伤科分级护理制度的操作流程1. 评估和分级: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伤情、病史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分级。
常见的分级标准包括伤情严重程度、活动能力、疼痛程度等。
2. 制定护理方案:根据分级结果,医护人员会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对于高级别患者,护理重点通常放在急救和疼痛缓解上;对于中低级别患者,护理重点可以适度转向康复训练和病情观察。
3. 实施护理措施:按照护理方案,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于高级别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准备、镇痛治疗等;对于中低级别患者,可能会进行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
4. 跟踪和调整: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会进行跟踪和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这可以有效地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和及时性,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三、骨伤科分级护理制度对患者的影响1. 个性化护理:通过分级护理制度,医护人员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患者的伤情和护理需求,从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2. 提高护理质量: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可以使医护人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工作,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这使得护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减少了疏漏和错误。
骨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
一级护理:
护理指征
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如颈髓损伤伴不全瘫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骨盆骨折患者、断指(肢)再植术后患者等;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点
1、每1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心理状况、各种管路情况。
2、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执行各项治疗及用药。
4、根据医嘱,准确测量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5、关注患者安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6、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护理服务项目
1、每日晨、晚间护理各1次,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次;留置尿管的给予尿道口护理每日1-2次;
2、根据需要协助患者洗头,使用便器,更换被服,剪指(趾)甲等,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暂不做洗头和擦浴护理,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
3、防止压疮,协助卧床患者翻身及叩背促进有效咳嗽,床上移动等,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保持患者功能体位,卧位舒适。
3、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牵引护理、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页脚内容1
4、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指导或康复训练:如围手术期用药及饮食指导、康复功能锻炼等
5、实施安全措施,防坠床、防跌倒等有标识、有措施、有记录,危、重症病人检查时有专人护送。
6、评估患者心理需求,帮助疏导心理问题。
二级护理:
护理指征
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如骨科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等。
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执行各项治疗及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护理服务项目
1、每日晨、晚间护理各1次,必要时协助会阴护理每日1次。
2、根据需要协助患者洗头,使用便器,更换被服,剪指(趾)甲等。
3、协助卧床患者翻身及叩背促进有效咳嗽,床上移动等,保持患者卧位舒适。
4、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牵引护理、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指导或康复训练:如围手术期用药及饮食指导、康复功能锻炼等;
6、评估患者心理需求,帮助疏导心理问题。
页脚内容2
三级护理:
护理指征
病情稳定,生活部分自理,可床边或室内活动的患者: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标准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各项治疗及给药措施。
4、督促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如洗脸、梳头、剪指(趾)甲,洗头等。
每日整理床单元1—2次。
每日开窗通风1次。
每周更换床单元一次。
5、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指导:如用药及饮食指导、康复功能锻炼、随访知识等;
6、评估患者心理需求,帮助疏导心理问题。
页脚内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