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爱的奉献》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1.07 KB
- 文档页数:5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五下《爱的奉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的奉献》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歌曲,它传达了人间大爱的主题,歌词朴实感人,旋律优美动听。
本节课我们将使用人音版五线谱教材,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爱的力量。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五线谱的基础知识、音符的时值、节拍、旋律线等,以及歌曲《爱的奉献》的解析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五线谱知识,如五线谱的构成、音符的时值等。
但部分学生对旋律线的理解和演唱技巧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同时,学生对《爱的奉献》这首歌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还有待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地识读五线谱,理解音符的时值、节拍,掌握旋律线的演唱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爱的奉献》,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线谱的识读、音符的时值、节拍、旋律线的演唱。
2.教学难点:旋律线的演唱技巧,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五线谱基础知识、音符时值、节拍等。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五线谱教材、乐谱、《爱的奉献》相关资料。
2.教学设备:钢琴、音响、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爱的奉献》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爱的奉献》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五线谱基础知识,如五线谱的构成、音符的时值等。
然后,教师示范演唱《爱的奉献》,学生跟随模仿。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爱的奉献》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爱的奉献》是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感染力,旨在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适合学生学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识简谱,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
但部分学生音准、节奏把握仍有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指导。
此外,学生对爱心主题的理解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爱的奉献》,感受歌曲的美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讨论法: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
4.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爱心主题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爱的理解。
教师总结: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爱的歌曲《爱的奉献》。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音准和节奏,遇到难点适时停下来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每个小组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其余学生伴奏。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提高自信心。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谈论歌曲中的爱心主题,分享生活中关爱他人的例子。
教师总结:爱心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让我们用歌声传递爱心。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音准和节奏,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熟唱《爱的奉献》,家庭成员一起演唱,感受爱的力量。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五下《爱的奉献》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的奉献》是一首广泛传唱的经典歌曲,它以深情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展现了爱的力量。
本首歌曲节奏简单,旋律优美,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能理解到爱的奉献精神,提升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五线谱的基础知识,能够识谱和简单演奏。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歌唱技巧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爱的奉献》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爱的力量。
4.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歌曲情感的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唱技巧。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情感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主题,理解爱的奉献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爱的奉献》的五线谱和歌词。
2.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3.准备教学课件。
4.准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的五线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阅读并熟悉。
然后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唱,注意观察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演唱,每组选择一段歌词进行表演。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情感的投入,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
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提高歌唱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去奉献爱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培养道德品质。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爱的奉献》教案(1)一. 教材分析《爱的奉献》是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爱的力量。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丽,理解爱的真谛,并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和演唱简单的歌曲。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达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爱的奉献》,理解歌曲的含义,感受爱的力量。
2.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准确演唱。
2.理解歌曲歌词的含义,感受爱的力量。
3.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爱的力量;运用情感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爱的奉献》的简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合唱团服装,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归属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歌曲《爱的奉献》的简谱和歌词,引导学生关注歌曲。
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法和节奏。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演唱。
4.巩固(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团队做出贡献。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反馈。
5.拓展(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爱的故事,让学生用音乐表达出来。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爱的奉献》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的奉献》是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感染力,旨在让学生感受爱的力量,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谱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爱的奉献》。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体会歌曲所传达的爱的力量。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歌曲中有一些音程较宽,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2.节奏:歌曲中有一些复杂的节奏,学生需要加强练习。
3.情感表达: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歌声传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模仿对象。
2.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4.情感教育法: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钢琴:教师伴奏使用。
4.简谱教材:供学生学习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爱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模仿对象。
学生在听唱过程中,注意观察教师的演唱动作,跟随教师学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存在的音准、节奏等问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建议。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独唱《爱的奉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的奉献》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鼓舞人心的歌曲,歌词充满了对爱的呼唤和奉献精神。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感强,适合五年级学生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爱的力量,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和热情。
然而,部分学生在唱歌时可能会遇到音准、节奏和呼吸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唱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爱的奉献》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4.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2.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理解歌曲的内涵,感受爱心和奉献精神。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唱歌技巧。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和乐谱。
2.准备音响设备。
3.准备桌子、椅子等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播放有关爱的故事、歌曲,引导学生关注爱心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爱的奉献》,展示乐谱,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唱歌时的音准、节奏和呼吸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可学生进行歌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内涵,让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爱心和奉献故事。
教师可学生进行创意表演,展示爱心和奉献精神。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中的爱心和奉献精神,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爱的奉献-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
2.能够听懂《爱的奉献》的旋律和主旋律。
3.能够演唱《爱的奉献》歌曲,并了解该歌曲的意义和背景。
4.能够通过学习合唱团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表达友情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交响乐的基本知识2.合唱团歌曲《爱的奉献》3.合唱团歌曲《友谊地久天长》三、教学重点1.《爱的奉献》的旋律和主旋律的理解和演唱。
2.歌曲背后的情感和意义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表达歌曲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2.如何让学生充分发挥合唱团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交响乐的基本知识1.讲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
2.播放交响乐,并让学生听辨基本元素。
3.分小组合作,编排自己的交响乐曲目。
第二课:歌曲《爱的奉献》的演唱1.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在听觉上熟悉旋律和主旋律。
2.学习歌词和歌曲的意义。
3.教唱歌曲,并在教唱中加入情感渲染和表现技巧,让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4.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第三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的演唱1.学习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并理解歌曲背后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合唱练习中表现出团队精神。
3.分小组练习《友谊地久天长》,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和互动。
六、课后作业1.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意义。
2.探索并挑选自己喜欢的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七、教学总结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学习歌曲《爱的奉献》和《友谊地久天长》表达友情与爱的奉献等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爱的奉献-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爱的奉献”的歌词、曲调和节奏;2.学习打拍子,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3.学习唱歌,掌握歌曲的基本歌唱技巧;4.发扬奉献精神,懂得爱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1.歌曲“爱的奉献”歌词、曲调和节奏;2.打拍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唱歌的基本技巧,如气息控制和发声技巧;4.奉献精神以及爱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1.歌曲“爱的奉献”的歌词、曲调和节奏;2.基本的打拍子技巧;3.正确的唱歌技巧。
3. 教学难点1.正确的唱歌技巧;2.奉献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1. 热身活动1.身体放松操:学生跟着老师完成一些简单的放松运动,如抬手、转腰、扭腿等。
2.口腔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口腔练习,如吹气球、绷紧嘴唇等,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唱歌技巧。
2. 歌曲学习1.聆听歌曲:让学生先聆听歌曲,熟悉歌词、曲调和节奏。
2.打拍子:老师示范基本的打拍子技巧,让学生跟着练习,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
3.歌曲练习:老师分段教唱,先让学生跟着唱,然后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练习,最后全班合唱。
在练习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掌握好节奏和唱歌技巧。
3. 调整情绪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爱的理解和感受,让他们了解爱的意义和重要性。
2.老师讲述一些真实的关于奉献和爱的故事,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效果评估1.老师观察学生在唱歌时的姿势、呼吸和发音等基本技巧是否掌握到位;2.整合全班表现,根据唱歌声音和节奏是否规范判断教学效果;3.如果有条件,可以录制学生演唱的视频进行评估和反复纠正。
五、教学建议1.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让学生事先了解歌曲;2.在教唱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3.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的重要性和奉献精神的体会。
1.整个教学活动氛围活泼,学生积极参与;2.学生的打拍技巧还需加强,需要在教学中更加细致耐心;3.学生目前对爱的理解较浅,需要通过丰富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的真谛。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五下《爱的奉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爱的奉献》是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的同时,也能够理解并体会到爱的力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希望能够掌握音乐知识,更希望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唱出《爱的奉献》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旋律、节奏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爱的奉献》这首歌曲,理解其歌词含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到爱的力量,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首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爱的奉献》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等基本音乐知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水平。
5.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情感,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爱的力量。
6.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演唱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7.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爱的力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爱的奉献》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基本音乐知识,以及爱的力量等内容。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爱的奉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爱的奉献》是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富有感染力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爱,无私奉献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步提高。
但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简谱阅读和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理解歌曲《爱的奉献》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认识相关的音乐符号。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掌握简谱的阅读和书写。
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演唱歌曲《爱的奉献》,掌握简谱的阅读和书写。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以及简谱的阅读和书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简易乐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歌曲《爱的奉献》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所传达的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2.教授:教师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讲解相关的音乐符号,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歌曲。
3.示范: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5.展示: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歌曲所传达的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爱的奉献》教案文化街小学苏毓骁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爱的奉献》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的歌谱,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音乐知识。
2、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深情地演唱,根据歌曲的情绪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3、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理解“爱”的含义,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一次爱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深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音乐知识,能根据歌曲的情绪划分乐段,启发学生对“爱的奉献”的理解。
教学用具:百度搜索、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把学生带入课堂。
2、播放以“爱”为背景音乐的视频。
要求学生找出让你最感动的一个画面,并说出理由。
3、一幅幅画面体现出中国的抗疫专家、医护人员为了人民的安全而奋不顾身;军人叔叔为救援地震的汶川人民的不眠不休:我们中国人为了全世界的抗疫胜利而无私奉献……这就是爱。
是啊!如果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能够伸出援手,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那么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中国有一位作曲家,他也被这种大爱给感动了,他想把这种大爱的精神传递给世间的每一个人,于是《爱的奉献》这首歌就诞生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共同欣赏——《爱的奉献》。
二、新课教学(1)播放视频,听完后,师介绍歌曲的背景。
这首歌曲是由黄奇石作词,刘诗召作词,中国著名女歌手韦唯演唱的,她的代表作有《爱的奉献》,《亚洲雄风》,《黄土高坡》等,《爱的奉献》是她在1989年春晚上首唱,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唱响了中国大江南北。
《爱的奉献》这首歌,朴素的歌词、流畅的旋律,洋溢着人间最美的温情,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并很快传唱开来。
歌曲讲述了那动人的故事,但歌词并没有具体都讲述情节,而是概括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样的词句,令人深(2)歌曲分为两个情绪不同的乐段(在课本中称“段落”)。
第一乐段音乐是叙述性的,优美而深情。
第二乐段音乐是呼唤性的,在较高的音区进行,是激动的倾诉,这也正是歌曲的主题所在,听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爱的奉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2、通过歌曲教学歌颂爱心,培养学生的爱心。
3、激发学生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教材分析:这首歌曲在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首次演唱。
歌曲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家庭帮助当小保姆的姑娘战胜病魔的动人故事,但歌词并没有具体地讲述情节,而是概括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样的词句,发人深省。
歌曲分为两个情绪不同的段落。
第一乐段16小节,音乐是叙述性的,优美而深情;第二乐段10小节,音乐是呼唤性的,在较高的音区进行,是激动的倾诉,这也正是歌曲的主题所在,听后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和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及十六分休止符构成的节奏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教师导课:观看视频创设情境三、歌曲教学:1、师导:提到“爱”,有“大爱”和“小爱”之分。
我觉得“小爱”更多的是表现恋人、夫妻之间、家人之间的情爱,比较狭隘;而“大爱”却是无私广漠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词曲作家们创作出了大量的歌颂“大爱”的作品。
象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等。
谁还知道其它作品?学生自由回答:《爱的奉献》《我和你》《爱我中华》《我爱你,中国》等等。
2、初听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歌曲《爱的奉献》。
尽管大家对这首歌并不陌生,但我还是希望大家静下心来,完完整整的聆听一遍这首歌。
介绍创作背景。
3、复听歌曲,提问:你们觉得这两个段落分别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学生自由回答:第一乐段:优美深情;第二乐段:激动倾诉。
4、提问:谁愿意自告奋勇来带着感情朗诵一遍歌词? (学生自由完成)5、通过聆听、感受、朗诵歌曲,你们透过歌曲都看到些什么?师答:我看到有一对教师夫妻,19年始终如一的在悬崖边接送自己的学生上下学,他们牺牲了自己的青春,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
第七单元爱满人间
第__1_课时
教学内容:《爱的奉献》
内容来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
课型:欣赏课
目标依据: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及解读】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
1.音乐表现要素: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教材分析】
《爱的奉献》创作于1988年,由黄奇石作词,刘诗召谱曲,最早是为中央电视台《人与人》栏目中的一个故事而作。
198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凭借浅显易懂的歌词。
舒缓温暖的旋律和高尚大气的主题,以及女歌手韦唯深情动人的演唱,一时传遍全国。
歌曲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家庭帮助当小保姆的姑娘战胜病魔的动人故事,但是歌词并没有具体讲述情节,而是概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样的词句,发人深省。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16小节,音乐是叙述性的,优美而深情;第二乐段10小节,音乐是呼唤性的,在高的音区进行,是激动的倾诉,这也是歌曲的主题所在,听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音乐知识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具有初步音乐欣赏和比较浅显的音乐表演能力。
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与预期的目的。
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悉旋律,再做欣赏。
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喜欢听流行音乐,而《爱的奉献》也是一首风靡全国的流行音乐,且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会经常听到这首歌,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引起共鸣。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老师讲解,了解《爱的奉献》的创作背景。
2.通过朗诵歌词,对比聆听,区分歌曲的二段体结构,能用音乐要素表述出两段的不同。
3.通过聆听,哼唱,能用真挚的感情模唱歌曲。
4.通过观看图片、教师讲授,举例说出爱奉献、爱传递的方式。
评价设计:
1.在导入环节,受微电影启发,能说出“爱”“奉献”“传递”“帮助”等关键词。
了解歌曲背景及作者。
2.完成表格内容,达到解析乐曲的目的。
3.会跟着音乐进行简单的模唱。
4.举例说出自己在奉献方面,可以做哪些事,填写心愿帖,说出自己的感想。
教学设计:
爱的奉献
歌词速度力度音区情绪第一乐段叙述性中速 p 低音区抒情第二乐段呼唤性中速 f 高音区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