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意见和建议(8篇)
- 格式:docx
- 大小:25.85 KB
- 文档页数:23
关于教学意见和建议(8篇)
教学意见和建议 篇1
经我组织,各寝室长收集到的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汇总如下:
一、对教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
大局部教师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局部教师上课只对着课件读,与学生的互动很少,或者说没有。如,嵌入式系统课程,微波技术课程。
建议:实行多样形式和学生互动(提问,分组争论等),这样能催促学生积极学习,信任效果比拟好。
2、局部教师认为许多学问我们都已经学过,故而略去不讲,殊不知,我们急需教师给我们提点,带我们会回忆。
建议:教师上课时尽量花点时间,带着我们复习以前学过的学问。
二、对学生学习的意见和建议:
1、当前学生学习兴趣低,许多同学没有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来,而是花在了自认为熬炼自己的活动中去。
建议:营造考级考证的气氛(比方召开专题讲座,教师上课
多指明其重要性等),这样可以提高班风学风,影响四周同学共同进步。
2、做试验不仔细,不积极熬炼试验动手力量,对试验只了解怎么做,却不知为什么这样做。
建议:上试验课时,教师应当多说明试验原理,并且,结合课本,举出实例,以利于同学消化汲取。
三、对教学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1、课程设置不合理,我们许多前期课程未开,就开头学习要求更高的专业课。如:嵌入式系统课程,从前的单片机类课程没学过;JAVA ME 从前根本的JAVA学问为零,这样,直接导致了许多同学上课听不懂,进而不听课。
2、试验设备问题,我们通信工程专业试验室里面的最重要的仪器之一,示波器质量就很差,许多时候,不是我们同学调不出来,而是,试验设备问题导致调不出来,试验效果可想而知。
3、课程设计问题,课程设计原来能够很好地熬炼我们自己,真正把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去,可是,由于学生根底学问把握不扎实,带课程设计的教师供应的帮忙又很少,直接导致最终同学们从网上下载现成文章完成任务。
教学意见和建议 篇2
1、课程构造单一,内容陈旧,脱离实际
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构造进展了重大的调整,在保存了传统学科课程的同时,加强了旨在培育学生素养和有用技能方面的课程,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小学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教学内容呈综合化的趋势,而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仍旧是以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实践课程明显缺乏。由于课程构造单一,尤其是实践性课程缺乏,教学实习时间短,导致师范生敏捷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明显欠缺,难以胜任小学教学工作;学科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小学实际,尤其是教育理论的有关课程在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多样化学习方面的建构亟待完善。
2、教学技能培育观念落后,形式封闭
目前的教学技能培育观念落后,强制性的要求(有的学校明确规定,不达标则不发毕业证等)、一刀切、整齐划一的做法,与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共性化的培育要求相冲突,难以真正调动师范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技能培育难以收到实际的效果。教学技能培育以课堂教学、单一技能培育为主,情景性、实践性、综合性缺乏,是导致师范生教学力量不高的主要缘由。
3、教学技能培育目标及内容定位低,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家对本科水平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育目标及相应的培育内容没有一个根本设定。我国职前本科教师教育教
学技能培育应到达怎样的专业水准,在实施中缺少可依据的文本参照。随着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目前的教学技能目标的缺乏也日渐显露出来。培育目标定位水准偏低(目前的教学技能训练仍旧以教学根本功为主),教学技能培育内容单一,专业教学技能训练缺乏,这些已明显不适应学生及小学教育的需要。因此,提出科学有效的培育目标是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4、学生素养不高,学习动力缺乏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生源根本上是由各中学学习成绩居于中等的高中生构成,而且进入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有些对专业选择并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出于无奈。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进展,教师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善,但相比之下,教师的实际收入还是较低,尤其是小学教师的工作繁重而又简单,教师的付出和他们的实际待遇很不相称。笔者近几年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作了将来职业选择调查,结果发觉,只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真正愿做小学教师。因此,大局部学生进人大学后,学习动力缺乏,对专业技能培育不感兴趣;虽然是高中毕业生源,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力量进展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受就业选择市场化、选择多元化等(一些学生有考研准备或考公务员等其他想法)的影响,学生一入学,就为就业做预备,忙于各种过级,对教学技能训练热忱不高,对教学技能训练时间投入缺乏,这些不
利因素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育带来肯定的困难。
5、高师教学重学术、轻培育,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目前在高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主要还是讲授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缺少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与沟通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思维力量、讨论力量、创新力量和实践力量。由于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一方面难以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育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在培育学生力量方面缺少有效的方法和对策。高校教师缺乏对根底教育的感性熟悉及经受,课堂教学脱离根底教育实际,脱离当前根底教育课程改革。
教学意见和建议 篇3
根柱校长:
您好!你的来信已看到,感谢你带给我的祝愿,同时也祝您工作顺当,生活开心!
作为教育主任,我深知道自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治理者和组织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看校长和主任是怎么抓教学的,中心校的想法和思路是特别正确的,对于我来说我最想得到的就是出去多学习的时机,包括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还不能很好的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也不能很好的应用新课标的思想去进展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就更无
从谈起,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往往还是教学成绩为主,所以教师更多的时间则是去练学生,而不是教学生。我想,要想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改革,势必对转变考核方法。
我们的教育是要为孩子们的终身进展奠基,但我感觉我们的孩子是一些书呆子,动手力量太差了,孩子们每天语文数学,数学语文,真是枯燥,教师也是每天语文数学,数学语文,教的也没有激情,更别说创新了,说到这儿,我到想请中心校组织一些综合课的培训,包括我们现在音体美教师的培训,科学教师的培训等。
以上是我想到的,盼望根柱校长多提意见。
教学意见和建议 篇4
青少年是祖国的将来、民族的盼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性工程,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立的百年大计。面对21世纪国内形状势的新变化以及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必需充分发挥学校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阵地作用,加强和改良学校道德教育工作,这对于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现状
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下发了一系列关于改革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文件,学校
德育工作总的态势是积极向上的,成效也是显著的。但是,也必需看到,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道德教育工作仍旧存在地位较“低”、内容较“空”、途径较“窄”、方法较“旧”、效果“虚”的通病,不良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仍很严峻。一是重“智”轻“德”,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旧存在,”德育首位”的思想没有真正落实,很多学校的工作仍旧是“智育第一”,“升学第一”;二是学校道德教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特点,针对性不强,致使学生认为德育就是讲大道理,谈空理论,不能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渐渐形成了“德育空泛”的思维定势;三是德育师资队伍建立重视不够,人员素养不高,职业思想不稳定,制约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四是当前国际国内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外来文化和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对学生思想产生了肯定的负面影响,特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价交换’’等思想观念严峻影响青少年学生,因而导致学生心理失衡、行为失准、价值取向功利化。近年来,中小学生离家出走、厌世轻生、偷盗抢劫、群体斗殴等悲剧时有发生。这些状况说明,加强和改良学校道德教育工作非常紧迫和重要。
二、加强和改良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建立健全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各级党委和政
府要把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作为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立的总体规划,与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统一讨论、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要成立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特地机构,落实专职人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要想方设法加大道德教育投入,逐步建立一批道德教育基地。要把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做到与学校“智育”成效同等对待、同等奖罚。
2、切实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队伍建立。首先以师德、师风建立为重点,塑造师魂,树立师表形像。教师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崇高责任,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体,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练好“内功”,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养、教学业务素养,要在传授科学文化学问的同时,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力气和榜样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以自身良好的道德示范,促进青少年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的德育功能,打破学校德育只是班主任、政教处(室)的事的观念,建立全员参加,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第三要完善竞争鼓励机制,制定和出台一些详细措施,对德育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进展大力表彰、嘉奖,优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第四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气氛,要优化环境吸引
人才,制定优待政策,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就业、夫妻两地分居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3、努力提高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第一,要把握目标的层次性。要针对不同年龄及学习阶段的理解和承受力量,设置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要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开头,根据学生身心进展阶段,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从最根本的`道德标准要求着眼,从身边的小事和详细的规章、步骤做起,循序渐进地进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育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习惯,进而到达润物无声的效果。其次,要改良方式方法。开展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应在”创新”二字上做文章,要进一步破除“强制性”、“指令性”、“单向灌输式”、“说教式”的旧模式,实现向“参加性”、“指导性”、“双向沟通式”、“诱导式”的方法转变;要坚持实践育人的根本途径,发挥青少年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符合青少年身心进展规律、具有时代气息的道德实践活动,把根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青少年的内在品德,使道德教育在青少年详细的实践活动中完成,到达让青少年自我参加,自我消遣,自我教育,自我体会,自我提高的目的。第三,要与时俱进,表达时代的全面要求。学校道德教育不仅要引导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道德,同时,更要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着力培育青少年的独立人格、自办法识、效率意识、公平观念、民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