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目标管理的原则共66页
- 格式:ppt
- 大小:4.09 MB
- 文档页数:9
质量管理培训内容(14页)一、质量管理概述1. 质量管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通过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2. 质量管理的意义(1)提高企业竞争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
(2)降低成本:通过预防质量问题,减少不良品的产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4)促进员工成长: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与,有助于提升员工素质和技能。
二、质量管理原则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始终关注顾客需求,以满足顾客期望为目标。
2. 领导作用:领导者要树立质量意识,为质量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3. 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是全员的责任,要求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4. 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
5. 系统管理:识别、理解和管理相互关联的过程,实现组织目标。
6.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过程,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7. 事实依据的决策: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决策,减少主观臆断。
8. 供应商关系:与供应商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共同提升质量。
三、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1. 质量策划:运用FMEA(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等工具,预防潜在质量问题。
2. 质量控制:采用控制图、排列图、因果图等工具,监控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
3. 质量保证: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方式,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
4. 质量改进: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持续优化产品质量。
四、质量管理培训的核心内容1. 质量意识培养(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调质量对企业、员工和客户的重要性。
(2)案例分享: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让员工深刻体会质量意识的重要性。
2.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1)ISO 9001标准解读:详细介绍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步骤。
(2)体系文件编写:指导员工如何编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3. 质量管理工具实操(1)SPC(统计过程控制)应用:教授如何运用统计方法监控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行政法中的合理原则与比例原则摘要:行政裁量权的不断扩张和对行政裁量权控制的不断加强,构成了现代行政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脉络。
合理原则和比例原则就是两大法系各自发展起来的、实现对行政裁量权的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它们使行政法从形式法治走向了实质法治。
关键词:行政裁量权;合理原则;比例原则在早期的法治国中,行政权处于立法权的有效控制之下,“无法律则无行政”。
这种严格法治主义使传统的行政法把行政裁量视为暴政的同义词,“法律终结的地方,便是暴政开始的地方”(348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事务也日益繁杂,并越来越专门化、技术化。
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已无法及时、全面、科学地对社会现实加以规范,行政裁量不再被视为洪水猛兽,而被作为提高行政效率、实现个案公正的有效措施积极地发展起来了。
但行政裁量权的膨胀使传统的公法控制手段无法有效地制约行政权力,从而对行政法治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如何控制行政裁量权,便成为现代行政法中的一个核心内容。
可以说,行政裁量权的不断扩张和对行政裁量权进行控制的不断加强,构成了现代行政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脉络。
在谋求对行政裁量权进行有效控制的探索中,英美国家和大陆国家通过判例发展起了各具特色的审查原则,这就是英美法系的合理原则和大陆法系的比例原则。
这两大原则有着相似的目的和发展过程,却又带有各自的鲜明特点,共同为现代行政法理论的飞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合理原则(principleofreasonableness)合理原则存在的一个基本认识前提是:所有的权力均应受法律限制。
“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制度中,无约束的政府裁量权是自相矛盾的命题”(68页)。
在英国,合理原则的历史可追溯至16世纪,1598年的鲁克案首开其端。
水利委员会在修复泰晤士河的河堤后仅对原告鲁克课征修护费,鲁克因之提起诉讼,主张所有受益人应公平负担此修护费,而不能仅因原告的土地紧邻河流即令原告个人负担所有开支。
法院支持了原告的观点。
医院评审各项机制1.有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措施与动态管理机制。
(第4页、1.2.6.1框内【C】的第1项)2.有多部门、多科室的协调机制,保障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抢救治疗。
(第6页、1.3.4.1框内【B】符合“C”,并的第1项)3.有完备的应急响应机制。
(第7页、1.4.1.1框内【C】的第5项)4.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机制。
(第8页、1.4.2框内)5.有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协调机制,有明确的协调部门和协调人。
(第8页、1.3.4.1框内【B】符合“C”,并的第1项)6.有奖惩措施和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按时出诊率。
(第15页、2.2.2.1框内【B】符合“C”,并的第2项)7.有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机制。
(第15页、2.2.3.1框内【C】的第3项)8.有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第16页、2.2.3.2框内)9.有急诊医护人员培训考核机制。
(第17页、2.3.1.2框内【A】符合“B”,并框内项)10.有部门间协调机制,并有专人负责。
(第18页、2.4.1.1框内【C】的第2项)11.有完善的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协调处置机制。
(第22页、2.6.5.1框内【B】符合“C”,并的第2项)12.实行“首诉负责制”,科室、职能部门处置投诉的职责明确,有完善的投诉协调处置机制。
(第23页、2.7.1.1框内【B】符合“C”,并的第1项)13.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
(第34页、3.9.2.1框内【C】的第1项)14.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要有根本原因分析。
(第35页、3.9.3框内)15.有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第36页、4.1.1.2框内【B】符合“C”,并的第2项)16.建立医疗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的机制,按规定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不隐瞒和漏报。
2020年“质量月”活动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过程的质量,决定其合格与否的都是(D )。
A.材料的因素B.机器的因素C.环境的因素D.人的行为因素2.质量意识,就是对质量的认知及态度。
公司需要(B )具备质量意识。
A.管理者B.公司全体员工C.质检人员D.生产部员工3.PDCA循环模式中的P、D、C、A分别指(A )。
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B.实施、检查、计划、处理C.检查、计划、处理、实施D.检查、处理、计划、实施4.PDCA循环可以上升、前进的关键阶段是( D )。
A.P阶段B.D阶段C.C阶段D.A阶段5.质量改进项目始于质量改进机会的( B )。
A.组织B.识别C.实施D.计划6.国际标准化组织英文缩写为( D )。
A.CECC B.IEC C. CMC D.ISO7.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以( C )为中心。
A.产量B.利润C.质量D.效益8.标准作业指导书SOP文件,属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几级文件?(C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9.把办桌上各种文件进行清理,分类存放,属于5S中的(A )。
A. 整理B. 整顿C. 清扫D. 素养.在进行5S整顿工作时,要将每项物品放在一个特定的位置,其目的是(D )。
A.使工作场所一目了然B.营造整齐的工作环境C.清楚过多的积压物品D.缩短物品的寻找时间11.公司什么地方需要整理、整顿?(C )A. 工作现场B. 办公室C. 全公司的每个地方D. 仓库12.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主要目的是(D )。
A.识别不同的产品B.识别产品的状态C.防止不合格品流转D.A+B+C13.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不包括(C )。
A.全员参与B.领导作用C.质量改进D.过程方法14.在某公司的质量例会上,听完质量经理汇报后,就质量应该涉及的领域发生了争论,你认为哪个是不正确的?( B )A.所有的有形产品或服务B.质量就是质量部的事C.是各部门和全体人员的共同责任D.新员工也要有质量意识15.我国于1978年从(A )引进全面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