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

一、课题研究背景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学生对文本认知和文本理解、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新课改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最要紧的不是读出感情,而是把字、句读正确。所谓读正确,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仅是生字的字音,还包括轻声、儿化和变调;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读字句;还要读出句中、句间以及自然段之间的停顿。上述每一项要求,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

二、研究对象

一年级的全体学生。

三、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小学一年级学生朗读感情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2、研究纠正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策略。

3、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到位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内容究的意义就在于从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成为较好的阅读者,为他们建立语言发展的坚实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就成功之路。

意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出适当的语气。针对这一要求,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低年级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并不能够真正落实,如:

有些学生不会读书,常常会出现读天书、唱读、读破句、丢字、添字等现象。究其原因,归纳如下:

1、教师分析讲解多、提问多,学生读书时间少。

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和朗读教学。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课标对课文内容的要求只是了解,而教师往往把一篇课文问得支离破碎,讲的头头是道,教师的“辛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挤掉了学生思维的时间。

2、朗读训练学生陪衬多,学生参与读书少。

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不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在有的课堂上,朗读训练只是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环节服务,一两个学生读正确了,读流利了,读的有语气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朗读情况。

3、教师对低年级朗读的要求并不明确。

有的教师的课堂上,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不够明确,表现在对“读正确”概念不清,教材中出现的轻声、儿化和变调落实不好,朗读的层次性不强,看不到训练的过程。

4、教师朗读认识到位,朗读指导方法少。

五、在课题研究方法上更为有效

如何落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呢?我认为朗读方法上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这样教师就必须从繁琐的、没有必要的讲解中摆脱出来。低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琅琅上口,对课文内容的要求只是了解。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要求,不拔高,对课文内容不做过多地讲解、分析,真正潜下心来带领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直到读正确为止。

2、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限于少数几个学生的读,听别人读三遍不如自己动口读一遍,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读书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朗读中去。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自读、同桌互读、座位前后四人结成小组轮流读、齐读等。对于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还要反复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记得有一位有名望的老师说过:“我们当教师的,上课应带来两样东西,即一把扇子和一顶帽子,把学生勤学的欲望扇的旺旺的,给乐于上进的学生戴上高高的帽子,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将个体体验、思考与文本连接起来,让他们的心走进文本。”这话说的多形象,一个好教师的确应该如此的,这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激趣、赏识教育吧。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①、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②、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③、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④、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中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讲故事。

⑤、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读物,激发他们读的欲望。

除了在读的形式上加以指导,教师还要注意用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比如在听《阳光》一课时,当学生读到阳光跳进了我的家,适时进行评价:老师仔细听了你读的,听出来你把“跳”字读重了,我仿佛看到一个顽皮的孩子在玩耍,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这样既能激发这个孩子朗读的兴趣,同时还教给了其他同学读书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3、要打好朗读基本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具体到一课书,学生也要经历一个逐步读通、读熟、读懂的过程。就年级要求来说,一年级朗读课文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训练下,能够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不唱读、不丢字、不添字、不读天书。二年级学生则要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气,读好长句间的停顿,不读破句,读好句间、自然段间的停顿。以后随着年级的升高,朗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朗读的重点也

有所不同。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

“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在读书时,我要求学生做到左手压书,右手点字,的字预先提出,引起学生的注意,防止错误。由于我们是湖南人,在发音上地域有的对“in、ing ”组成的音节难以分清,有的对“n、l”不分,针对这些,我在拼音教学时,没有平均用力,而是花相对大的力气对易错进行教学,做到正确读字音。

坚持长期练,区别对照。尤其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发音不同,要根据词的意思定音。如:快乐(le)、音乐(yue),声母、韵母都不同。兴旺(xing)、高兴(xing),声母、韵母虽同,但声调不同。长(chang)处、长(zhang)大,虽是同一个字,读音不同时,意思完全不一样,学生容易读错。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读音,使学生切实做到读音正确,吐字清楚。

六、选择适当的朗读方式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达到朗读要求和“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但不能很枯燥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范读

范读是指导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朗读的最快捷的方法。一年级学生由于受识字量的制约,朗读的文章少,学生不会连词、断句,掌握不好语速、语调,读不出句子的语气和表达不出相应的感情。因此,课堂上教师必要的范读非常重要,通过教师的示范,才能指导学生怎样读好课文,在教师范读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四到”。即耳朵听到,眼睛看到,心里想到,嘴巴读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2、评读

重视朗读后的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享受朗读的乐趣,体验朗读成功的喜悦之情。课堂上,教师请一名学生读书时,要求其他孩子用心看书,认真听同学读书,读后评一评,说说哪里读的好,哪里有丢字、漏字、读错字现象,评完后,再进一步进行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读书认真、会听、会评价的的学生进行表扬,持之以恒,促进学生用心读书、认真倾听良好习惯的形成。

3、教读

小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喜欢得到别人的夸奖,针对这一特点,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让他们当小老师教读。这样,老师既可以有时间去巡视,督促孩子们是否做到“四到”,还可以随时纠正教读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同时选“小老师”这个做法也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他们眼里,老师是那么神圣,能当上“小老师”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肯定!人人都会为之而努力。

4、自读

自读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有利于学生反复练习朗读,学生人人都能参与。这种方法在初读课文和练习用自己的体会读课文时经常用到。学生自读时,教师可以巡视指导,表扬读书认真专注、读书姿势正确的同学,适时帮助、指导读书有困难的同学。

5、分角色读

分角色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读书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低段课文文字兼美,有的故事性强,人物对话多,比较适合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要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时,首先要弄清每个角色的身份、年龄和特点。然后讨论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角色的特点,接着指名试读----师生评议---练读---指生分角色读,最后还可以按小组分角色读,人人参与,提高课堂效率,朗读水平逐步提高。

6、表演读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头饰、做动作进行表演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表演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先让大家去记记每个角色说的话,想想每个角色的表情、动作,然后分别选了几组孩子进行表演,请其他孩子当旁白。演了评,评了又演。孩子们一次比一次演得精彩,逼真,热烈的掌声久久在教室回荡……通过演,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其中的每个角色。把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童话故事中……

7、齐读

齐读训练面大,读起来比较有气势,适合短小精悍的课文,但齐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不唱读,学生不能有口无心的读,不能只用口,不用眼。

8、比赛朗读。

采取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赛读之前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内全体同学给予指导,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9、配乐朗读。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

10、想象朗读。

让学生闭上眼睛,对已熟读的文章内容边想象边听课文,既可丰富学生想象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1、展示朗读。

借助“展示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读的段篇,组织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注意要引导学生进行鼓励式评价。

12、分小组读。

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指导调控工作。

总之,低年级的阅读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精心地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我在课堂上要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朗读,同时要用心指导,扎实训练,如此持之以恒,定能卓有成效。

七、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有序展开:

第一阶段( 2014年9月-10月)

通过观察与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所学生字掌握的情况,文献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把握当前关于“均衡性”、“差异性”研究的理论动态,确定试验计划。

第二阶段(2014年11月~20143年12月)

1.根据课题实验预案实施课题研究,围绕课题研究各阶段的具体目标有的放矢,确保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为实现课题实验总目标奠定基础。

2.强化课题实验过程管理,充分发挥管理的规范和引领功能,促进教师在实践、交流、合作、反思中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增进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阶段(2015年1月)

在第二阶段课题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汇总、整理课题实验资料,审察、聚合课题实践经验,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完成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研究方法:

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观察法。

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同时结合使用观察法、调查法等。

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八、调查结果分析

师生问卷调查分析显示,喜欢朗读的学生占36.13%,非常喜欢朗读的学生占23.0%,表明学生还是很喜欢朗读的。68.5%的师生认为朗读非常重要,只有31.5%

的同学认为朗读不是那么重要,师生对朗读的重视程度还是相对较高的。但在课堂上,喜欢主动举手给大家朗读的学生占17.8%,非常喜欢主动给大家朗读的占28.4%。说明学生还是不愿意主动表现自己,而更习惯于被动表现自己。能经常陶醉在自己的朗读声中的学生只占13.6%,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表明学生目前并没有完全达到或大多数学生没有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所要求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朗读是一项复杂的语言艺术,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求基础知识扎实,语言表达能力强。而这两方面,一是需要语文知识的积累储备,二是需要一定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练习。通过调查显示,学生读错字的情况还是很普遍,说明基础知识还是不十分扎实,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另外练习少也是一个原因,课下学生很少练习朗读,这就使学生很难读得流利、有感情。从客观原因上来看,课上由于班额的限制不可能很多同学得到朗读课文的机会,加上大多数学生是不愿主动举手要求朗读的,更希望老师点名,所以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是当被点名叫到给同学们朗读,学生还是很希望读得好的,并希望老师给一些评价,但大多数老师更多地给予表扬,没有更多地在朗读技巧方面给予指导,而且课堂上更多地侧重阅读教学,这些原因综合起来使得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很高。

(2)、学生的朗读兴趣浓厚,并愿意提高朗读水平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很喜欢朗读语文课文,可能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比其他学科教材内容更有可读性,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教材发下来首先把语文书翻开,读一下自己喜欢的课文。因为语文书中有一些课文是故事或童话,这是小学生比较愿意看的,很吸引他们去阅读,所以学生读的兴趣很浓厚,而其他学科就没有这个特点。因此建议老师能够在朗读教学方面多给学生加以指导,并要求学生在课下多做一些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加强朗读训练的重要性表现在:

1、“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2、朗读是我国学习文学的传统方法,古时就有吟咏。在今天则是现代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朗读是学生认知文字、体味语词、领会语感、体悟情感、品味意境、发展情致的重要实践活动。对于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首先要做到“喜欢”和“能读”,其次是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最终达到一种“美读”。

3、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强调读的重要性。朗读是用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把书面文字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朗读者要把对书面语言的理解用声音表现出来,同时达到自我情感与作者发生共鸣。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值,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4、朗读训练有诸多功能,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有助于学生自我情感的表达,有助于学生自信的形成。

5、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要都能够正确认识朗读训练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自身有了正确的认识,才可能为教育教学服务;才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精心组织朗读,认真指导每一次朗读;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及能力。

这不难看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重要性。

(三)、小学语文朗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研究性分析

教学中笔者对小学语文朗读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达到最佳朗读效果。

1、深入备课,理解课文。

首先要反复阅读课文,把感受记录下来。确定朗读指导的要点、重点、难点。明确在教学中读到什么程度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做,指明训练方向。同时要研读教学参考,把握教材。其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落实训练要点,全面解读课文时应思考如何将朗读训练要点落实到教学之中。以利把握课文内容,确定朗读基调。

2、根据教材内容探究朗读问题。

朗读问题的设定,要根据教材特点安排课前的预习,教学中检查预习,并根据本课中生字、词的特点,指导发音、理解意思,为课文理解做好前期工作。在感知课文内容时,要做到重点探究和感悟朗读相结合。如:词句用意揣摩,自读自悟,自主探索实践,多层次朗读,情境朗读,转换角色,通过朗读形式的多元

化使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3、注重朗读兴趣的培养。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现:有些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给了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机械、反复地朗读,他们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对朗读产生了极强的反感,每次朗读都是强压式的,造成学生渎书时要不是不想张嘴,要不就是读得声音太小,再有就是读书时面无表情……整个朗读过程学生没有主动性,读的过程中没有思考,没有感想,朗读效果可想而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好的范读,可以引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在教学《雨点儿》第一自然段时,我以动画和声情并茂的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朗读欲望。随后我顺势利导,放手让学生自由读,在学生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朗读品味,让学生有了最直接的感受。

当然,教师还可通过创设情境想像朗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创设恰当的情境,营造氛围,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当小导游,也可请学生进行表演朗读等等。这样可以把学生快速地带到课文中去,再启发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采用导语激趣、多元评价激趣、分角色朗读激趣等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方法多样,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灵活恰当地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朗读教学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4、朗读时间的问题。

一节课40分钟,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及繁重的教学内容不得不挤占朗读时间,朗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朗读的时间少了,教师用的朗读方法也通常是齐声朗读。学生被教师

“牵引”着读,没有用心去读,用情去读;甚至有的学生只是做样子,动动嘴唇,根本没出声。长此以往,学生在朗读上缺乏训练,没有了自信心,朗读水平可想而知。所以教师要解决好朗读时间的问题,根据教材、学情、课时等具体安排。朗读的时间要充分,不能做样子,走过场。

5、朗读训练要讲究方法、策略。

好的手段和方法有利达成教学效果,因此,在朗读训练中有必要讲究方法、策略。比如我在朗读训练中尝试了一些方法:如范读引路法,循序渐进法,点拨先行法,举一反三法,点评促读法。在笔者的实践与研究中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教学方法做了一些不同的教学尝试。下面是教学的实例:<平平搭积木>本课语句浅显易懂,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含义,尽量避免抽象的说教,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当成文中角色读好课文。

1、从插图上看,平平正在和奶奶对话。启发学生回忆长辈平时是怎么和自己说话的,练习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第二和第四节。读平平的话时,先让学生自读,体会意思,要表达出喜悦、自豪的心情。最后一节中的“很多很多”和“大家”要突出,表达出平平的美好心愿。通过讨论“你喜欢平平吗?为什么?你想对平平说些什么?”来感悟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

2、“呢”是助词,一般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你怎么不去洗澡呢?”“你是写字还是画画呢?”“啊”也是助词,一般用在句末表示赞叹的语气。本课“还有一间啊”,是将“啊”用在句中作停顿,让人注意听下面的话。通过读带有“呢、啊”的句子,体会助词的用法。基础较好的班级,可指导学生用“呢、啊”练习说话。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精编版

篇一:小学语文科小课题研究 课外阅读的研究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成就理想的翅膀。人类从有文字以来,人们便通过阅读,承载传递信息,不断创造新的世界文明。作为学生,课内阅读不可或缺,然而,真正阅读的源泉来自于课外。语文课外阅读是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生长的需要,诚如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般;健康有益的书籍,是对生命语文素养的孕育、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快乐的阅读方式,是符合阅读主体--学生--的接受的活动因此,我们应该营造一个符合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的人文环境。 一、课题的目标及要求: (一)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二)相关要求: (1)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 (2)阅读浅显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历史名著; (3)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 (4)会做摘录笔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加大学生阅读量,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具体分述如下: (1)小学生阅读目的的研究 (2)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3)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 (4)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 (5)如何进行亲子共读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图书建设 1.建议学校图书室适量增加图书; 2.班级图书角有针对性地安排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及教辅读物等; 3.欢迎学生购买图书,建议学生订阅报刊一份或以上,经典图书10本或以上; 4.教师要带头阅读,教师每人应有图书20册,报刊2种。 (二)加强时间保障 1.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2.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40分钟以上; 3.每节语文课,安排课前3-5分钟诗文诵读或演讲,并由学生点评; 4.公众假期期间,可安排学生自由阅读,读名著一部或5篇精美文章,或者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三)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指导1.每周组织1次"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好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我喜爱的一位作家"等活动。形式可以是故事会、书评会、演讲会、朗诵比赛、阅读知识竞赛等; 2.每周,教师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著讲座"; 3.教师每周上一节课内阅读指导课,指导课有教案,教案要备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内容、阅读要求等;

word完整版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 一、课题研究背景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学生对文本认知和文本理解、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新课改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最要紧的不是读出感情,而是把字、句读正确。所谓读正确,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仅是生字的字音,还包括轻声、儿化和变调;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读字句;还要读出句中、句间以及自然段之间的停顿。上述每一项要求,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 二、研究对象 一年级的全体学生。 三、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小学一年级学生朗读感情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2、研究纠正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策略。 3、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到位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内容究的意义就在于从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成为较好的阅读者,为他们建立语言发展的坚实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就成功之路。 意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出适当的语气。针对这一要求,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低年级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并不能够真正落实,如: 有些学生不会读书,常常会出现读天书、唱读、读破句、丢字、添字等现象。究其原因,归纳如下: 1、教师分析讲解多、提问多,学生读书时间少。 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和朗读教学。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课标对课文内容的要求只是了解,而教师往往把一篇课文问得支离破碎,讲的头头是道,教师的“辛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挤掉了学生思维的时间。 2、朗读训练学生陪衬多,学生参与读书少。 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不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在有的课堂上,朗读训练只是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环节服务,一两个学生读正确了,读流利了,读的有语气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朗读情况。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研究》课题成果报告 Word 文档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研究》课题成果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新课标为我们确定识字教学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但在新课标教材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反映一年级孩子面对大量的生字回生极快,变化环境后不能灵活认读。由此可以看出,识字既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一年级教学的难点。虽然新课标教材识字部分编排特点鲜明,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结构复杂多变,识字量与以往相比又大大增加,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如学生识字量大、识字层次不一、识字环境不一,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乏味等。如果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所以,如何领会课标理念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最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一年级儿童认知规律 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因此,在识字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使学生对汉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如果有多种趣味的识字方法,识字教学就不会走向模式化,课堂也就更加轻松而富有活力。 2.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理论 首先,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某种识字方法的适应性。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特点,教材中采取一种识字方法是不够科学的,采取多种识字方法,是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和个性发展的。其次,识字教学中要注意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合理安排与之相适应的识字方法。如一年级上学期,儿童的形象思维方法占主要优势,对图象感知接受优于文字和图表,这时安排看图识字是符合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但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儿童机械识记处于优势,并开始逐步向意义识记过渡,对字形分析能力明显提高,这时安排大量的韵文识字和各种归类集中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反之,如果采用单一的识字方法,就不能充分利用儿童的智力发展优势,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遵循儿童认知规,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拓宽识字渠道,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扩大识字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快乐识字,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习惯。有机地提早阅读,扩大阅读,改进阅读,从而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推进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为使课题研究扎实深入的开展,我首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并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学习先进的识字教学经验,同时研究制定了实施策略。一年级是识字的关键时期,也是

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

编号:FS-DY-20664 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法也应得到重视和改善。教师要使学生成为阅读课当中的主人,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看来,教师在教学时,都会不自觉地陷入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容易造成“满堂问”的模式,表面上看起来是学生自己在读、在解决问题,实际上就形成一支无形之手,紧紧地限制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重在讲解,学生只是会回答问题的机器,不用去探究问题的渊源,只需要怎么回答教师的问题就行了;这让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形成被动阅读,逐渐产生学习厌恶感,最后将事倍功半。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性

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是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等,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解剖了阅读作品,没有形成让学生自主分析的习惯。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教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体验。而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 三十四团中学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姚子淑 一、课题研究背景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学生对文本认知和文本理解、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对朗读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崔峦老师在“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若干问题的问答: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最要紧的不是读出感情,而是把字、句读正确。所谓读正确,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仅是生字的字音,还包括轻声、儿化和变调;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读字句;还要读出句中、句间以及自然段之间的停顿。上述每一项要求,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 二、研究对象 一年级的全体学生。 三、研究的内容、目标与重点 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小学一年级学生朗读感情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2、研究纠正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策略。 3、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到位的能力。 意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出适当的语气。针对这一要求,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低年级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并不能够真正落实,如:有些学生不会读书,常常会出现读天书、唱读、读破句、丢字、添字等现象。究其原因,归纳如下: 1、教师分析讲解多、提问多,学生读书时间少。 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和朗读教学。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课标对课文内容的要求只是了解,而教师往往把一篇课文问得支离破碎,讲的头头是道,教师的“辛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挤掉了学生思维的时间。 2、朗读训练学生陪衬多,学生参与读书少。 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不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在有的课堂上,朗读训练只是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环节服务,一两个学生读正确了,读流利了,读的有语气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朗读情况。 3、教师对低年级朗读的要求并不明确。 有的教师的课堂上,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不够明确,表现在对“读正确”概念不清,教材中出现的轻声、儿化和变调落实不好,朗读的层次性不强,看不到训练的过程。 4、教师朗读认识到位,朗读指导方法少。 有的老师课下交流的时候已经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但是在课堂上,朗读指导的方法单调,一遇到指导朗读就不知如何是好,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朗读效果也不好。 五、在课题研究方法上更为有效 如何落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呢?我认为朗读方法上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doc

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 大家对于语文学科方面的课题有什么研究呢?下面就随我一起去 阅读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法也应得到重视和改善。教师要使学生成为阅读课当中的主人,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看来,教师在教学时,都会不自觉地陷入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容易造成“满堂问”的模式,表面上看起来是学生自己在读、在解决问题,实际上就形成一支无形之手,紧紧地限制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重在讲解,学生只是会回答问题的机器,不用去探究问题的渊源,只需要怎么回答教师的问题就行了;这让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形成被动阅读,逐渐产生学习厌恶感,最后将事倍功半。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性 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是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等,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解剖了阅读作品,没有形成让学生自主分析的习惯。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教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

主阅读体验。而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和打基础。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好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微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微课题报告 课题研究背景: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成就理想的翅膀。人类从有文字以来,人们便通过阅读,承载传递信息,不断创造新的世界文明。作为学生,课内阅读不可或缺,然而,真正阅读的源泉来自于课外。语文课外阅读是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生长的需要,诚如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般;健康有益的书籍,是对生命语文素养的孕育、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快乐的阅读方式,是符合阅读主体——学生——的接受的活动因此,我们应该营造一个符合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的人文环境。 课题的目标及要求: (一)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二)相关要求: (1)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 (2)阅读浅显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历史名著; (3)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 (4)会做摘录笔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

的习惯,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加大学生阅读量,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具体分述如下: (1)小学生阅读目的的研究 (2)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3)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 (4)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 (5)如何进行亲子共读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图书建设 1.建议学校图书室适量增加图书; 2.班级图书角有针对性地安排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及教辅读物等; 3.欢迎学生购买图书,建议学生订阅报刊一份或以上,经典图书10本或以上; 4.教师要带头阅读,教师每人应有图书20册,报刊2种。 (二)加强时间保障 1.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2.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40分钟以上; 3.每节语文课,安排课前3-5分钟诗文诵读或演讲,并由学生点评;

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课题

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课题 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对低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正是适应时代,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产生,它的活动化、实践化趋势已日益成为我们研究的主导地位,我们将以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为基点,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活动与实践中、在怎样的活动与实践中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职责,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有利于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课标指出“让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有助于他们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其效果直接对以后中、高年级的习作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口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或者思维的实践活动。”口语交际”指的就是人们运用语言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听说读写活动。说和写是表达,听和读是理解,表达和理解互为依存,是一个言语交际过

程中的两个方面。”言语交际”是表达训练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 语文教学中,语文的特殊矛盾性是思想内容交际的实际需要与运用并通过外部语言以实现交际的矛盾。那么,我们教语文、学语文,语文教学的特殊的本质也就可以明确了,这就是口语的交际性。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要从言语交际的需要出发,为言语交际的需要服务,这正是语文的特殊矛盾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众所周知,只要生活在社会上,人们之间随时随地都离不开言语交际。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小学生最初的作文基础就是要从“说”开始,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科实际,达到“说”得正确、有序。这样,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2.口语交际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无论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或者班级的小环境中,都能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 3.口语交际使学生在相互的说、练、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同时也学会了去关爱被人。这样的交流,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三、研究的内容 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题目参考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信息能力的研究 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难点的分析及对策思考 探索小语综合性作业的设计方法 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观察与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 真实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的研究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顽童在语文学习中的优势及发展的研究 作文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化生活 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生语感适应性障碍及对策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 个性化“习作——写作”实践与研究 小学诗化语文教学的探究 实施大语文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动态生成性”的研究 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建构 在情境中作业,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 语文课堂学习中培育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的研究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生“两真”作文实践 重视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的构建 小学“观察作文”教学探究 开发学校语文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中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体验教育的探索

小学生想象作文教学研究 小学生划范围自主拟题作文实验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非语言应用的研究 低年级儿童口语能力初探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小语教学与网络资源整合的研究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基本方式的探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究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研究 “主动探究,个性发展”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操作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的现状及设想 小学语文课程审美教育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

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3篇

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3篇 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一: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学会欣赏与修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习作评改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

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武夷山市岚谷中心小学:彭小英 一、课题的提出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种种原因使得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仍然存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读不连贯,特别是长句;第二、一字一拍、拖腔拉调地唱读;第三、容易读错字,或添字、漏字;第四、诗歌、儿歌容易读成快板;第五、齐读中跟着人家节奏读,造成严重拖音;第六、有畏难情绪,不喜欢朗读;第七、朗读时缺乏感情。 所以,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刻不容缓。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到有感情朗读,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才是真正的"情动于衷而发与言".其研究成果,对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致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及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2.许多名家有关朗读的论述。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三、研究的内容 1、以语文课堂为实践基地,探索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https://www.doczj.com/doc/1c8117587.html,)形成一套更加科学、有效的课堂朗读指导方法,使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学好语文。 2、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较成熟的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3、制定一套有效朗读的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论文

小课题研究论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革。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呼唤生本课堂的到来,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到以生为本、还学于生呢?在此,我想结合自己教育教学,谈以下几点做法。首先,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视为语文课的灵魂。 一、从趣入手,让学生产生自学学习意识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语文学习,小学生学会了练字、造句、看图说话、鉴赏美的事物、体验生活等等。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启发、想象等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小学语文课程有趣味丰富、知识性强、情感丰富的特点。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达到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目的,就必须将语文课上得活泼,思想性、知识性要深挖,要融为一体去讲授和训练,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知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应该多下功夫。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贵在疑,只有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真正主动地去寻找其中的知识。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二、创设情境,形成自主学习良好氛围 语言存在于特定的情景中。如果离开了情景,语言将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

2017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语文主题教学探究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题的提出基于教材编排特点的需要。 现在教材的编排是一个单元的文章就是一个大的主题,用不着每篇文章都去归纳主题思想,只是每篇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学习每篇文章时只要找出这些不同就可以了。课本的编排体例变了,教学的方式也要变。教师要改变那种传统的教学思路,每篇文章都去总结主题思想、开发课程资源,要根据新教材的编排特点,进行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 2.课题的提出基于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之下,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而得以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换言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上,“学”比“教”更受重视,由于知识建构的主体在学生个人,如何学习就成为教学思考的重要课题。依据新课程理念,深入开展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提速”,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实现厚积薄发;让生活走进课堂,把学习语言与体验生活结合起来。 3.课题的提出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语文主题教学探究”是依据语文学习需要大量阅读的规律,以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以单元主题为一个学习整体,实现课内外的拓展阅读,从而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供一良好的知识建构的学习情境,同时此一形式兼

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学习者;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通常采取小组教学,十分重视合作学习,而小组成员被认为是异质性的团体成员,也就是学习者本质上各有不同能力水平、学科成就及学趣,成员的互动、对话,不仅有利于思考的激荡也有助于团体凝聚的形成,团队合作是未来社会工作生涯的主流形态,在学校的学习情境中就应该有这样的学习经验;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领域的学习形式也较契合人类智能的本质,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即视人类智能包含语文、逻辑、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及自然探索等八项智能,从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形式来看,其学科内容及学习方法整合的特性较能兼顾人类多元智慧的发展。 我校大部分学生为寄宿生,学校学习资源较为丰富,拥有大量的图书资源。而一些学生课外语文的学习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浪费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本课题的研究就要充分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水平和兴趣等,整合单元内的教学内容,并将课堂和生活世界结合起来,向课外拓展,促进学生充分的发展。 4.国内外研究现状 传统教学常常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生硬地灌输知识,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不仅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还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近年来,“主题单元”这个词逐渐走进了语文教学领域,“主题单元教学”也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们的重视。主题单元教学自产生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本课题在充分吸收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对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作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 究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小课题”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实施方案如何落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呢我认为朗读方法上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这样教师就必须从繁琐的、没有必要的讲解中摆脱出来。低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琅琅上口,对课文内容的要求只是了解。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要求,不拔高,对课文内容不做过多地讲解、分析,真正潜下心来带领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直到读正确为止。 2、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限于少数几个学生的读,听别人读三遍不如自己动口读一遍,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读书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朗读中去。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自读、同桌互读、座位前后四人结成小组轮流读、齐读等。对于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还要反复读。 除了在读的形式上加以指导,教师还要注意用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比如在听《画风》一课时,当学生读到赵小艺画了空中飘的旗子时,老师适时进行评价:老师仔细听了你读的,听出来你把“飘”字读重了,我仿佛看到风吹过,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这样既能激发这个孩子朗读的兴趣,同时还教给了其他同学读书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3、要体现朗读训练的层次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具体到一课书,学生也要经历一个逐步读通、读熟、读懂的过程。就年级要求来说,一年级朗读课文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训练下,能够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不唱读、不丢字、不添字、不读天书。二年级学生则要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气,读好长句间的停顿,不读破句,读好句间、自然段间的停顿。以后随着年级的升高,朗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朗读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最新四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四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龙山小学王洪丽 一、研究问题: 本学期继续围绕:“读写结合,轻松习作”学习活动设计”进行课堂活动设计的探索,如多角度读写点的确立与优化、教学流程与教学策略的优化、读写指导的有效评价等方面入手思考。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截然有别于“创作”,要求不宜过高。崔峦老师说得好:“习作课,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门作。低年级重在乐于表达,愿意写话;中年级重在自由表达,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高年级重在个性的表达、在内容上有自己的观察、发现,有自己的认识、情感,在语言上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这样说来,小学生作文着眼点不仅仅是作文本身,而主要是学生作文的态度。而目前很多学生都惧怕作文,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更别说爱作文了。我们认为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 三、采取的方法: 1、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尊重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

的话。 2、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到小学中年级的习作,到中学的写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超越阶段作文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 (2)、超越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引导学生不为文而文,生树立为读者写作、为交流写作的意识 四、措施: 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光盯着结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芦”,而应该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所要做的应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的自由,多引导,多激励,少限制,少指责”,使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不怕作文,写起来轻松自如。 参考规范下载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_______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识字能力 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 二、课题研究目的 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 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 3、不同教师同类型课堂教学观察比较法;5、综合试验教师对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设想和设施 八月份: 1、制定本组小课题研究计划,各研究教师根据分工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导读:本文《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武夷山市岚谷中心小学:彭小英 一、课题的提出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种种原因使得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仍然存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读不连贯,特别是长句;第二、一字一拍、拖腔拉调地唱读;第三、容易读错字,或添字、漏字;第四、诗歌、儿歌容易读成快板;第五、齐读中跟着人家节奏读,造成严重拖音;第六、有畏难情绪,不喜欢朗读;第七、朗读时缺乏感情。 所以,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刻不容缓。通过朗

读训练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到有感情朗读,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才是真正的"情动于衷而发与言".其研究成果,对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致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及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2.许多名家有关朗读的论述。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三、研究的内容 1、以语文课堂为实践基地,探索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形成一套更加科学、有效的课堂朗读指导方法,使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学好语文。 2、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较成熟的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3、制定一套有效朗读的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论 文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课题研究论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革。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 我们的教学呼唤生本课堂的到来,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 生。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到以生为本、还学于生呢在此,我 想结合自己教育教学,谈以下几点做法。首先,教师必须确立“以人 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视为语文课的灵魂。 一、从趣入手,让学生产生自学学习意识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语文学习,小学生学会了练字、造句、看图说话、鉴赏美的事物、体验生活等等。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启发、想象等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小学语文课程有趣 味丰富、知识性强、情感丰富的特点。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达到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目的,就必须将语文课上得活泼,思想性、知识性要深挖,要融为一体去讲授和训练,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培 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知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应该多下功夫。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贵在疑,只有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真正主动地去寻找其中的知识。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重要。”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二、创设情境,形成自主学习良好氛围 语言存在于特定的情景中。如果离开了情景,语言将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