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手卫生依从性监测方法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4.33 MB
- 文档页数:19
手卫生依从性直接观察法目的为明确手卫生依从性直接观察法的要求和方法,正确监测手卫生依从性。
范围适用于我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所有科室和部门。
内容一、定义五个手卫生指征①接触患者前:指仅与患者完整皮肤接触前;②清洁无菌操作前;指可能与患者粘膜与破损皮肤接触前;③接触患者后:指与患者完整皮肤接触后;④接触血液体液后:指直接或间接接触血液体液后;⑤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指接触患者住院期间供其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物品及医疗环境后。
手卫生指征:指在练习的医疗活动中风,在制定时刻做手卫生的理由,该时刻具有在不同表面直接传播病原菌的风险。
手卫生时机:指在连续的医疗活动中,在制定时刻需要做手卫生,该时刻需要有手卫生行动以切断通过手传播病原菌。
二、观察规则①采用WHO手卫生观察表进行观察②实行公开、匿名观察③观察行为不能妨碍正常的诊疗活动。
对被观察者有妨碍时,应停止观察。
④观察者必须时刻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⑤观察者最多科同时观察2个医务人员(如同一病房或给同一患者工作),以防操作较多时错过手卫生时机⑥在某些极端情形下,如抢救患者,被观察者处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压力时,不应该继续观察。
⑦观察者不应该将医务人员自身的习惯性或无意识动作视为手卫生指征,如调整眼镜或撩头发。
但无菌操作除外。
⑧观察重点在于识别手卫生指征,不在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即识别在末次接触前后是否应有一次手卫生行为。
⑨如果观察者识别到一个或连续多个手卫生指征且确认构成一次手卫生时机(即应有一次手卫生行为)时,记录实际是否有手卫生行为即可。
⑩如果观察者未识别到手卫生指征,则不构成一个手卫生时机,也就不用做任何记录。
⑪观察结束后可以现场进行反馈,最终结果在完成数据收集后,应尽早反馈给相关科室或人员。
三、观察对象①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为观察重点。
②对某个群体进行评估时,则须确保所选对象具有代表性:护士占50%,那么观察对象护士也应占50%四、观察地点正在或即将实施手卫生策略的地方。
卫生院手卫生的监测制度手卫生是医疗机构防控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卫生院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卫生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手卫生监测制度,以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符合规范和标准。
下面将介绍一套不含分段语句的卫生院手卫生监测制度,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结果的处理。
一、监测内容1. 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医务人员在不同环境下,如进入病房、接触患者前后等情况下的手卫生依从情况。
包括洗手、消毒液使用和戴手套等。
2. 手卫生操作规范:监测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操作的规范程度。
如洗手方法、使用消毒液的步骤、戴手套的正确方式等。
3. 手卫生设施使用情况:监测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池、消毒液等的使用情况。
包括设施的位置、数量、维护等。
二、监测方法1. 直接观察法:通过人工观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来进行监测。
监测员将观察对象、观察时间和地点提前确定,记录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并给予及时反馈。
2. 间接观察法:通过检查手卫生设施和相关记录,间接判断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操作规范。
例如,检查消毒液使用记录、洗手池周边的清洁程度等。
3. 问卷调查法:向医务人员发放问卷,询问他们对手卫生行为的认知和实践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医务人员的意识和建议,为改进手卫生质量提供参考。
三、监测结果的处理1. 数据统计和分析:将监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包括依从性率、操作规范程度、设施使用情况等指标的计算。
通过数据分析,找出问题和改善的方向。
2. 建立反馈机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向医务人员反馈监测结果,并与其进行交流和讨论,让他们了解自身情况,提高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定期培训和教育: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对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
包括手卫生操作规范、洗手技巧、消毒液正确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4. 定期复查和评估: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复查和评估计划,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护理实习生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及管理策略手卫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而保证手卫生依从性是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必要前提。
因此,对护理实习生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护理实践、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内容1. 调查目的:了解护理实习生的手卫生行为及依从性情况,发现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率。
2. 调查对象:全院实习生。
3. 调查时间:每月一次,连续三个月。
4. 调查方法:使用文献调查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重点分析实习生洗手的依从性情况,分别从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
5. 调查内容:(1)知识方面:选择有针对性的知识问题,了解实习生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手卫生的定义、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的步骤、手卫生的常见错误等。
(2)态度方面:通过观察的方式了解实习生对手卫生的态度,包括是否有意识强烈、是否认为手卫生是必要的、是否重视手卫生等方面。
(3)行为方面:观察实习生在实践中是否遵守手卫生规定,包括进入病房前后是否洗手、接触患者前后是否洗手、更换手套时是否洗手等。
二、问题分析经过调查,发现护理实习生在手卫生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知识方面:有些实习生对手卫生的定义、步骤不够清晰,往往缺乏对手卫生错误的认识。
(2)态度方面:部分实习生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知不足,认为手卫生不是必要的流程,以至于在实践操作中存在明显的依从率低下现象。
(3)行为方面:实习生在实践中存在着洗手时间不足、洗手方式不规范、不配合预防措施等问题。
三、管理策略(1)加强培训教育:完善手卫生培训计划,提高实习生对手卫生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讲座、视频展示、教材推荐等方式不断提高实习生对手卫生的知识水平。
(2)开展现场演示:对于手卫生流程等关键点,在现场开展演示,让实习生看到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实习生的操作规范性。
(3)制定标准操作指南:制定详细的手卫生操作指南,让实习生了解每个病人的手卫生要求,并且落实到实践中。
手卫生的依从性一、定义:1、手卫生: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5、依从性: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医务人员按规定进行洗手。
二、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指证:(一)洗手的指证: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二)手消毒的指证: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之后(三)外科手消毒的指证:1、每次大小手术前2、侵入性操作前3、接生或助产前4、诊疗护理特殊易感患者前三、洗手的方法——七步洗手法: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六步: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主持人:参加培训人员:2 0 1 6年月日。
2023年手卫生监测总结一、背景手卫生,作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年,我们针对手卫生情况进行了持续的监测与改进,旨在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进一步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
二、监测方法与过程1. 监测工具:我们使用了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包括七个关键时刻(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脱手套后)。
2. 监测人员:经过培训的感染控制专员及志愿者。
3. 监测频率: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完整的监测,全年共进行了XX次监测。
4. 数据收集与分析:每次监测后,监测人员会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医务人员在七个关键时刻的手卫生执行情况。
三、监测结果1. 手卫生执行率:在所有监测的医务人员中,手卫生执行率达到了XX%。
其中,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执行率最高,达到了XX%;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执行率最低,为XX%。
2. 手卫生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率达到XX%,但不同科室间存在差异。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1. 加强培训:定期开展手卫生培训,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度和执行力。
2. 增加手卫生设施:在重点区域增设洗手设施和干手设备,方便医务人员随时进行手卫生。
3. 制定激励措施:通过设立手卫生执行率高的科室或个人奖励,激励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执行率。
4. 定期监测与反馈:持续进行手卫生监测,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个人,指导其进行持续改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2023年的手卫生监测工作,我们发现医务人员在某些时刻的手卫生执行率仍有待提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手卫生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们也希望得到医院领导的支持与各科室的配合,共同推动手卫生工作的持续改进。
《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和统计表》使用说明在医疗环境中,手卫生是预防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为了有效地监测和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我们设计了《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和《手卫生依从性统计表》。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两份表格的使用方法,帮助您准确、有效地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的观察和统计。
一、《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的使用1、观察目的明确观察手卫生依从性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医务人员在日常医疗操作中对手卫生规范的执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观察人员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观察,如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的工作人员、科室护士长等。
3、观察时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进行观察,包括医疗操作前、中、后等关键环节。
4、观察内容医务人员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科室、岗位等。
观察的时间和地点。
医疗操作的类型:如注射、采血、换药等。
手卫生时机:包括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等。
手卫生方法:如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等。
手卫生是否执行:记录“是”或“否”。
5、填写方法观察人员在观察过程中,应如实、及时地填写观察表。
对于每个观察项目,应清晰、准确地记录相关信息。
如果有特殊情况或需要说明的事项,可以在备注栏中进行记录。
6、注意事项观察人员应保持客观、公正,不干扰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
观察过程应秘密进行,避免医务人员因知道被观察而改变行为。
对于不确定的情况,应及时与相关医务人员沟通确认。
二、《手卫生依从性统计表》的使用1、统计目的将观察表中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了解医院整体或各科室、各岗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情况,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2、统计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统计周期,如每周、每月、每季度等。
3、统计内容医务人员的分类统计:按照科室、岗位等进行分类。
手卫生时机的统计:分别统计不同手卫生时机的依从情况。
手卫生方法的统计:统计各种手卫生方法的使用频率。
2024年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调查分析总结引言:手卫生是防止传播病菌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是评价个体和机构对手卫生的重要指标。
为了了解2024年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的情况,本次调查对不同个体和机构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总结了相关结果。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2024年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的整体情况,并对个体和机构的表现进行比较和评估,为改进手卫生工作提供依据。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主要涵盖个体和机构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的情况,观察则重点观察机构的手卫生设施和操作流程是否规范。
二、调查结果1. 个体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根据问卷调查,个体手卫生依从性总体得分为70分,正确率总体得分为75分。
具体分析显示,男性的手卫生依从性得分较低,仅为60分;女性的手卫生依从性得分较高,为80分。
就正确率而言,女性的得分略高于男性。
2. 机构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观察发现,大部分机构的手卫生设施和操作流程较为规范,但仍有部分机构存在问题,如手卫生设施不完善、操作流程混乱等。
根据观察结果,机构的手卫生依从性得分为80分,正确率得分为85分。
三、问题分析1. 个体问题分析个体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忙碌、马虎等因素也会影响个体的手卫生行为。
2. 机构问题分析机构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机构管理不严格,对手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机构手卫生设施和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四、改进措施1. 对个体的改进措施(1)加强手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个体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
(2)开展定期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个体的手卫生技能。
(3)加强管理监督,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个体依从手卫生规范。
2. 对机构的改进措施(1)加强对手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
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本文档记录了对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的调查结果,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通过该调查结果,可以评估医疗机构内手卫生依从性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调查目的手卫生依从性是评估医疗机构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医疗机构内医护人员对手卫生规范的遵守情况,为改善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⒈调查对象:选择医疗机构内的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医生、护士、实习生等。
⒉调查工具:采用标准化的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进行调查,包括医护人员洗手前、洗手后、戴手套前后等情况的观察记录。
⒊调查过程:由专业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随机观察,记录手卫生依从性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数据分析根据观察记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手卫生依从性的整体情况、各项指标的遵守率、不同岗位的手卫生依从性等。
同时,对调查结果进行图表展示,以便直观查看。
四、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⒈医疗机构整体手卫生依从性较好,但仍存在一定改善空间。
⒉各项指标的遵守率存在差异,需要对低遵守率的指标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⒊不同岗位的手卫生依从性存在差异,需要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提高全体员工的手卫生意识。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调查数据统计表和图表等。
详细内容请参考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医疗机构:指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包括医院、诊所等。
⒉手卫生依从性:指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遵守手卫生规范的行为。
⒊感染控制:指预防和控制医疗机构内感染的措施和方法。
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调查方法一、方法和注意事项1、观察时间与范围:观察持续时间不宜超过20 min。
(根据观察内容调整,可上下浮动10min);观察结束后填写观察持续时间。
2、选择指征中“病人后”和“环境后”不能同时选择。
“接触病人后”与“接触环境后”之间应该有另外一个手卫生时机。
3、一次观察一名医务人员不宜超过 3 个手卫生时机。
4、只在医务人员未采取其他手卫生措施直接戴手套的情况下才记录手套的使用情况。
观察人员可同时最多观察 3 名医务人员。
5、判断手卫生正确与否需要考虑:主要是判断每个揉搓步骤是否做到位(内、外、夹、弓、大、立、腕),有没有遗漏项,揉搓时间(15s)是否达标,三者之中有一项错误,则判断为错误。
6、医生、护士每月至少观察15个时机,保洁员每月至少观察5个时机。
二、手卫生举例及说明举例一9月9日对医生甲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观察时间20分钟,观察结果如下:接诊患者A前,医生甲进行了手消毒,六步洗手法正确(第一个洗手时机) ;为患者A做侵入性无菌操作前进行了洗手,然后戴手套进行侵入性无菌操作(第二个洗手时机) ;操作完了脱手套、洗手,洗手方法正确(第三个洗手时机)。
《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填写情况举例二9月9日对护士乙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观察时间20分钟,观察结果如下:为患者C翻身、拍背前使用快速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第一个洗手时机);为患者C翻身、拍背结束后,没有进行手卫生(第二个洗手时机);10分钟后,戴一次性手套,为患者D进行口腔护理操作(第三个洗手时机)。
《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填写情况举例三7月7日下午15时对保洁丙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观察时间20分钟,观察结果如下:保洁丙戴手套为患者E清理呕吐物后脱手套进行洗手(第一个洗手时机),洗手方法错误,随后为E患者整理床单位,结束后未进行手卫生(第二个洗手时机)《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填写情况手卫生五个指征包括:1、接触患者前包括:(握手、为患者测生命体征、为患者吸氧、接触输液泵、放置支架、协助患者活动、喂食、操作心电图)2、清洁/无菌技术前包括:(口腔护理、鼻饲、吸痰、静脉穿刺及维护、配药、静脉导管冲管、测血糖、抽血、注射、为患者滴眼药、准备换药车、换药、准备导管、侵入性检查)3、体液暴露后包括:(口腔护理、鼻饲、吸痰、静脉穿刺及维护、配药、静脉导管冲管、测血糖、抽血、注射、为患者滴眼药、清空各种引流液、接触过使用的尿盆、便盆、清理患者的尿、便、呕吐物、插入导管、清洗义齿)4、接触患者后包括:(握手、为患者测生命体征、为患者吸氧、接触输液泵、放置支架、协助患者活动、喂食、操作心电图)5、接触环境后包括:(整理床单元、调整输液滴数、患者周围的物品(床头柜、床单位、电视遥控器、个人物品)。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与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以制定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方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采用直接观察法,于2022年1-3月对孕产期保健门诊的医师、护士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应执行手卫生时机280次,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次数193次,手卫生依从率为68.93%;结论:应加强对手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和手卫生执行监督力度,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效措施。
【关键词】手卫生;依从性;调查与分析;干预措施1.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观察日期:2022年1月1日至3月31日,观察时间:每次不超过20min;观察科室:孕产期保健门诊;观察对象:医生和护士;诊疗护理活动项目:接诊产检孕妇,为其进行“量体温、听心肺、测血压、量宫高、腹围、听胎心、作胎监”等操作。
(二)调查方法。
由院感科工作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随机跟踪暗访。
①院感科制定调查表格;②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人员随机跟随医护人员工作过程,现场观察工作人员每个手卫生时机实施手卫生情况,记录调查表每项内容;③汇总调查表,计算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二、结果观察期间,累计开展产检服务140例,应执行手卫生时机280次,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193次,手卫生依从率68.93%。
其中:接触患者前,执行手卫生66次,依从率47.14%;接触患者后,执行手卫生127次,依从率90.71%;接触患者前、后手卫生依从率有很大差别。
三、讨论约90%的医疗工作是由医务人员的手完成,由于接触各种病人,手部皮肤存在较多的细菌;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由手传播;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一)手卫生有关知识1.手部皮肤细菌情况手的细菌分为暂居菌和常居菌。
暂居菌位于皮肤的浅部,存活时间短但致病性很强,这种细菌通常在医务人员的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后获得,其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但易被常规的清洁机械方法清除;常居菌位于皮肤的深层,只有通过侵入性操作才能进入人体,常居菌很难被机械方法清除,但致病性较弱,手卫生可通过清洁消毒手来减少暂居菌群。
卫生院手卫生的监测制度范文概述:卫生院作为医疗机构,手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确保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符合规范,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制定手卫生的监测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卫生院手卫生监测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监测目标与原则1. 监测目标:本监测制度的目标是监测医务人员在不同环节的手卫生行为,包括洗手液使用情况、手卫生操作的正确性、遵守手卫生操作的频率等。
2. 监测原则:监测应该客观、准确、全面、连续。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医务人员,以便改进手卫生行为。
二、监测内容与方法1. 监测内容:(1) 手卫生操作的正确性:即医务人员在手卫生过程中是否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包括湿润双手、取适量洗手液、揉搓至少15秒后冲洗干净等。
(2) 洗手液的使用情况:即医务人员在洗手时是否使用规定的洗手液,并按照规定的用量使用。
(3) 遵守手卫生操作的频率:即医务人员在不同环节是否按规定的频率进行手卫生,如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体液后等。
2. 监测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医务人员实际操作过程来监测手卫生行为的正确性。
监测人员应事先培训,掌握观察技巧和标准,并根据事先确定的监测指标记录相关数据。
(2) 记录法:通过记录洗手液的使用情况和手卫生操作的频率来监测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
监测人员应事先培训,掌握记录方法和标准,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进行记录。
三、监测频率与人员选择1. 监测频率:(1) 首次监测:在制定监测制度后的一个月内进行首次监测,以了解医务人员当前的手卫生行为情况。
(2) 定期监测: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定期监测,以跟踪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改进情况。
(3) 不定期监测:根据需要,可以不定期地对某些特定的环节和人员进行监测,以解决特定问题或提高特定环节的手卫生行为。
2. 人员选择:监测人员应该由独立的专职人员或由多个人员组成的监测小组进行。
监测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医疗相关知识和监测技巧,并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
四、监测结果的处理与反馈1. 监测结果的处理:监测结果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手卫生行为的得分、问题的汇总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