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 格式:pptx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3
【管理制度】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管理制度】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一、前言为了贯彻落实中国的环境保护方针,落实环保法律法规,进一步改善环境,保护生命健康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主要介绍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制度,包括环境战略、规划、监管、教育和执法等各方面。
旨在匡助相关机构和企业了解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制度,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由以下机构和职能部门组成:(一)国家环境保护部门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是最高环境保护机构,负责全国环境保护的统一规划和协调、政策研究、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信息发布和环境监测、监察和监督管理等职能。
(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部门,是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具体承担机构。
负责环境保护方针和政策的实施、环境监测和监管、环境伤害管理、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环境管理的督导等职能。
(三)环保执法部门环保执法部门是环境保护的司法执行机构。
负责加强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和调查、处罚环境犯罪和管理、促使企业合法合规等职能。
(四)环保科研机构环保科研机构是负责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检测、实验、应用和推广等职能的机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五)企业环保部门企业环保部门是企业的具体承担机构,负责企业环保工作的规划、落实、检查和调解等职能。
三、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主要由以下几个部份组成:(一)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中国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系统涉及环保方面的移民、大气、土壤、水、声、光、辐射等多方面,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二)环境规划中国将环境规划与经济规划并列并重视,在国家、地方和企业层面有严格的环境规划体系,其中主要包括全国环境保护规划、地方环境保护规划和企业环境管理规划。
第一章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内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4.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其后哈罗协?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5. 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及措施环境保护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实施。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监测、评估、公民参与和责任追究等方面。
各国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其中包括了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规定,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政策则是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目标而出台的具体措施。
标准则是为了规范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行为,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监测是为了了解环境质量、污染源和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的变化情况,为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评估则是为了评估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研究环境变化趋势和预测环境问题的未来发展。
公民参与则是为了促进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参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责任追究则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对责任人进行追究,形成有效的惩戒机制。
除了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以外,我们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实施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是治理工业污染,工业生产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对于工业排放的污染物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理和控制。
其次是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需要加强对水源、空气和土地的保护,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
还需要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鼓励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绿色生产等方式来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最后是推动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以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支持,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总之,环境保护是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实施环境保护工作,才能真正保护好自然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一、前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相继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循的一套规范与规定,其目的是通过制度化管理手段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履行环境责任,减少环境风险,保护生态环境。
二、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要素1.环境管理政策:企业应明确环境管理政策,并将其贯彻于各级管理决策中。
环境管理政策应包括企业的环境保护理念、环境目标与方针、环境管理责任等内容。
企业领导应根据环境管理政策的要求,将环境保护列为企业的首要任务,切实履行环保责任,推动企业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环境管理组织: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环境管理职责、权限和责任,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企业应设立环境管理部门或专职环保人员,负责环境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同时应建立环保委员会或环保小组,加强内部环保协调。
3.环境管理方案:企业应对环境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
环境管理方案应包括风险评估、环境监测、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环境应急预案等内容,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
4.环境管理程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程序,明确环境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要求。
环境管理程序应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环境监测方法的确定、环境管理信息的收集与报告等内容,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5.环境管理措施:企业应采取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环境管理措施包括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物排放等内容,促进企业实现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6.环境管理监督:企业应建立环境管理监督体系,加强对环境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环境管理监督包括监测环境指标、检查环保设施、评估环境风险等内容,确保环境污染和破坏得到及时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