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因病机:
病因:感受外邪(风寒、风热或时邪)。病 位在肺脾。
病机:肺脾受累而后病。①感受外邪(主要 为风邪)壅阻肺络,肺气失宣;②痰浊内生, 阻碍肺气;③气阴两虚,因禀赋不足、素体 虚弱或病久不愈所致。 外感咳嗽——起病于肺;内伤咳嗽——他脏 先病,累及于肺。
3.本病包括现代医学的气管炎、支气 管炎。西医认为本证病原是多种病毒或 细菌,可单独感染,也可合并发病。可 引起上呼吸道炎的病毒,全都可以成为 本证病原体。营养不良,佝偻病,变态 反应以及慢性鼻炎,咽炎等均可为本病 的诱因。
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 对中医 气本质 ,经络 实质, 阴阳, 五行, 藏象, 中医哲 学观等 都有了 新的全 面整体 创造性 的认识 和解说 。如, 邓宇等 发现的 :气是 流动着 的‘信 息-能 量-物 质’的 混合统 一体; 分形分 维的经 络解剖 结构; 数理阴 阳;中 医分形 集:分 形阴阳 集-阴 阳集的 分形分 维数, 五行分 形集- 五行集 的分维 数;分 形藏象 五系统 -暨心 系统、 肝系统 、脾系 统、肺 系统、 肾系统 ;中医 三个哲 学观- 新提出 的第三 哲学观 :相似 观-分 形论等 。
5.其他疗法:
(1)辨证使用中成药:双黄连、 鱼腥草、猴枣散、抗病毒口服液等。
(2)外治法:滴鼻、敷背等。
(3)针灸:耳穴、拔火罐等。
6.辨证施食:
陈皮粥、皮蛋瘦肉粥、生菜瘦肉粥、 黄瓜鸭肉汤、太子参兔肉汤等。
五、临证心得:
1.本病多发,故防治研究是主要课题 之一。
2.肺脾不足,寒性咳嗽多见,故慎用 寒凉清热之剂及抗生素。
者有机结合,互相借鉴、补充,避免 各自的 片面性 、局限 性,这 将有利 于中西 医学的 优势互 补,“ 和而不 同”, 多元发 展。近 年来, 中医药 在防治 非典、 禽流感 和艾滋 病方面 发挥的 独特作 用也证 实了二 者的有 机结合 ,具有 肯定的 临床疗 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