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检验详细流程图
- 格式:ppt
- 大小:6.75 MB
- 文档页数:1
沙门氏菌的检验因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细菌病原体,因此在本节中重点介绍沙门氏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是食物传播病原菌中研究最活跃的细菌。
从食品中分离和鉴定沙门氏菌,当前通用的方法学分5个步骤:1.前增菌-第一步使食物样品在含有营养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中增菌,使受损伤的沙门氏菌细胞恢复到稳定的生理状态。
2.选择性增菌-在含选择性抑制剂的促生长培养基中间,样品进一步增菌的一个步骤。
此培养基允许沙门氏菌持续增殖,同时阻止大多数其他细菌的增殖。
3.选择性平板分离-这一步采用固体选择性培养基,抑制非沙门氏菌的生长,提供肉眼可见的疑似沙门氏菌纯菌落的识别。
4.生物化学筛选-排除大多数非沙门氏菌。
也提供了沙门氏菌培养物菌属的初步鉴定。
5.血清学技术提供了培养物菌种的鉴定。
这五个步骤代表理想状况。
不过一个有经验的检验员,可能在一个或几个步骤中看出特性和差别。
目前检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是按统计学取样方案为基础,25g食品为标准分析单位。
三、从食品中分离沙门氏菌样品的制备下面的方法是以25g样品为检测单位,样品:肉汤为1∶9的比例。
除非另有说明,根据混合程度,加足够的肉汤保持1∶9的比例。
对不需准确称量检测的样品,例如:田鸡腿,可参看特定方法说明。
1、干蛋黄、干蛋白、干全蛋、液奶(去脂牛奶,含2%脂肪牛奶,全脂奶,和脱脂奶)、粉状调制食品(蛋糕,甜饼,炸面圈,饼干和面包)、婴儿食品、口食或软管进食含蛋的食品:检验前的冷冻样品最好不要解冻。
如果冷冻样品必须软化以获取待检测部分,则尽可能迅速的解冻所需部分,使竞争菌数少增加或降低沙门氏菌的可能损伤。
解冻需在45℃以下,有自动调温器自控的水浴锅内不断搅拌进行15min或在2�5℃,18小时内解冻。
无菌操作称取25g样品,放入灭菌带螺旋帽的广口瓶中(500mL)或其他合适的容器内。
非粉状的样品,加入225mL灭菌乳糖肉汤。
如果制品是粉状,加入约15mL灭菌乳糖肉汤,用灭菌玻璃棒,匙或灭菌压舌器搅拌,使成均匀悬液。
沙门氏菌检测操作规程1 原理沙门氏菌的检测需要四个连续的阶段见下图:1.1 用非选择性液体培养基预增菌将试料接种到缓冲蛋白胨水(BPW),在36℃±1℃下培养16~20h。
(样品中可能存在少量的沙门氏菌却含大量的肠杆菌科的其他菌,所以选择性增菌是必须的;为了检测受伤的沙门氏菌,常须进行预增菌。
)1.2 在选择性液体培养基上增菌将1.1中的培养物接种到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和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中。
于TTB增菌液内42℃±1℃培养18h~24h;SC 增菌液内36℃±1℃培养18h~24h。
1.3 初步筛选将1.2的培养物接种到以下两个选择性培养基:亚硫酸铋(BS)琼脂、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于36℃±1℃分别培养40h~48h(BS 琼脂平板)或18h~24h(XLD 琼脂平板),根据菌落特性,辨别可疑沙门氏菌菌落。
1.4再次筛选挑出1.3中的可疑沙门氏菌菌落,在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中培养再次筛选,再用合适的生化和血清学试剂进行鉴定。
2 试剂与仪器2.1所用器具三角烧瓶、玻璃珠、具塞试管、培养皿、1000μL枪头、5mL枪头、称量勺、接种环、接种针2.2 仪器:分析天平、恒温培养箱、微型振荡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2.3 所用试剂和培养基2.3.1缓冲蛋白胨水培养基(BPW)称取BPW培养基20.1g,加入蒸馏水1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以90mL/瓶分装到各锥形瓶,并于121℃灭菌15 min,冷至常温。
2.3.2 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取TTB增菌液基础93.6g,加入蒸馏水1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于锥形瓶中,每瓶100mL。
将锥形瓶放入灭菌锅中,121℃灭菌20min;冷至30℃,每100mL基础培养基中加入TTB配套试剂碘液和煌绿各一支(开启前用75%酒精棉消毒西林瓶表面),混合均匀。
2.3.3 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取SC培养基23g,加入蒸馏水1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锥形瓶,冷至常温备用。
沙门氏菌的鉴定流程
沙门氏菌的鉴定流程一般如下:
1. 根据临床病例的表现和样品来源等信息,初步判断可能为沙门氏菌感染。
2. 采集患者样品,包括血液、尿液、粪便、呕吐物等,或者食品、水等环境样品。
3. 进行细菌分离和培养,采用通常的细菌培养基,如MacConkey培养基、血液琼脂培养基等,在37℃下培养24小时以上。
4. 进行生化鉴定,根据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进行鉴定,常用的包括氧化氢酶试验、半胱氨酸脱脲酶试验、甲基红反应等。
5. 检测血清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血凝试验(Widal试验)等,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水平的变化和滴度。
6. DNA分型鉴定,通过PCR技术扩增沙门氏菌的特定片段进行分型鉴定。
综合上述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等信息,可以初步确认是否为沙门氏菌感染,进一步确定病情和治疗方案。
沙门氏菌检验1.范围本法适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2.设备和材料处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2.1 冰箱:2℃~5℃。
2.2 恒温培养箱:36℃±1℃,42℃±1℃。
2.3 均质器。
2.4 振荡器。
2.5 电子天平:感量0.1g。
2.6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250mL。
2.7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2.8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2.9 无菌试管:3mm×50mm、10mm×75mm。
2.10 无菌毛细管。
2.11 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2.12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3.培养基和试剂3.1 缓冲蛋白胨水(BPW)。
3.2 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
3.3 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
3.4 亚硫酸铋(BS)琼脂。
3.5 HE琼脂。
3.6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
3.7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
3.8 三糖铁(TSI)琼脂。
3.9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
3.10 尿素琼脂(pH7.2)。
3.11 氰化钾(KCN)培养基。
3.12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
3.13 糖发酵管。
3.14 邻硝基苯β-D-半乳糖苷(ONPG)培养基。
3.15 半固体琼脂。
3.16 丙二酸钠培养基。
3.17 沙门氏菌O和H诊断血清。
3.18 生化鉴定试剂盒。
4.检验程序沙门氏菌检验程序见图1。
42℃±118h~24h 36℃±1℃,18h~24h5.操作步骤5.1 前增菌称取25g(mL)样品放入盛有225mL BPW 的无菌均质杯中,以8000r/min~10000r/min均质1min~2min,或置于盛有225mL BPW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
若样品为液态,不需要均质,振荡混匀。
如需测定pH值,用1mol/mL无菌NaOH或HCl调pH至6.8±0.2.无菌操作将样品转至500mL锥形瓶中,如使用均质袋,可直接进行培养,于36℃±1℃培养8h~18h。
国家⾷品沙门⽒菌检测(内含简图很有⽤)国家⾷品沙门⽒菌检验前⾔沙门⽒菌是肠杆菌科中⼀种重要的⼈畜共患病原菌,⾰兰⽒阴性,是细菌性⾷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
⾎清型种类繁多,⽬前全世界已分离出2523 个⾎清型,我国已发现216个[1].。
与⼈类疾病有关的⾎清型主要集中于A~E 群,包括伤寒沙门⽒菌、(甲、⼄、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其中以⿏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及猪霍乱沙门⽒菌最为常见。
它不仅能导致鸡⽩痢、鸡伤寒、副伤寒、仔猪副伤寒等动物疾病,还能使⼈类发⽣伤寒、副伤寒、败⾎症、胃肠炎和⾷物中毒[2]。
根据国际惯例, 要求对易受沙门⽒菌污染的⾷品进⾏分类管理, 以使⼤多数⾷物不含沙门⽒菌, 从⽽有效预防沙门⽒菌引发的各种疾病。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进⾏了⼤量的研究, 从以传统⽅法为基础发展到以免疫学为基础的或以分⼦⽣物学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法, 并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取得新进展。
这些⽅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免疫磁珠法、免疫荧光标记法、噬菌体裂解试验法、核酸探针法等[3]。
本实验采⽤的是传统标准检测⽅法,包括前增菌,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平板分离,⽣化试验,⾎清学分型鉴定五个步骤。
1材料与⽅法1.1设备和材料1.1.1 恒温培养箱:36℃±1℃,42℃±1℃1.1.2 拍击式均质器。
1.1.3 电⼦天平:感量0.1g。
1.1.4 ⽆菌锥型瓶:容量500ml,250ml。
1.1.5 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1.1.6 ⽆菌培养⽫:直径90mm。
1.1.7 ⽆菌试管:3mm×5mm、10mm×75mm。
1.1.8 ⽆菌⽑细管。
1.1.9 三⾓烧瓶。
1.2培养基和试剂1.2.1缓冲蛋⽩胨⽔(BPW):称取蛋⽩胨10g,NaCl 5g,Na2HPO4`12H2O 9g,KH2PO41.5g,加蒸馏⽔1L,搅拌加热煮沸⾄完全溶解,分装三瓶,121℃,灭菌2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