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师查房制度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18.00 KB
- 文档页数:6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目的:明确临床各级医师职责,以保证对患者进行更准确、及时的诊断与治疗,使患者得到最佳的诊疗服务。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医院。
(S)参考文件《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医疗质量与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四)定义:1.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2.三级医师包括但不限于:(1)初级别医师:住院医师;(2)中级别医师:主治医师;(3)高级别医师:主任(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
各级医师职称可比上述规定职称高,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五)基本要求:1科主任、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科主任、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2次,2.主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3次,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查房每日至少2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危重患者入院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中级、高级医师、科主任临时查房。
3.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
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
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示。
各级医师查房应注意仪表,尊重患者,保护隐私,有效沟通。
4.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5.查房的内容:(1)住院医师查房(初级别):1)每日上下午至少各1次。
系统巡视分管患者病情,掌握病情变化。
重点巡视,检查重危、抢救、疑难、待诊断、新入院及手术后患者。
2)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开写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检查患者饮食情况。
2023三级医师查房制度contents •制度简介•查房规范•各级医师职责•查房制度实施•常见问题与对策•制度与其他医疗制度的关系•结论与展望目录01制度简介定义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是指不同级别的医师在一定时间内对住院患者进行分级查房的医疗管理制度。
目的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定义与目的起源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起源于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我国推广。
发展历程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建立和实施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现已成为全国医疗机构普遍实施的医疗管理制度之一。
历史与发展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中医院等。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住院患者,包括急诊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等。
适用对象适用范围与对象02查房规范正常情况住院医师每天查房1次,主治医师每周查房2次,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每周查房1次。
节假日节假日期间,值班医师负责查房,每天至少1次。
查房时间与频次查房内容与要求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初步诊断、治疗方案及病情变化。
新入院患者已有患者重危患者手术患者了解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康复程度及护理情况。
重点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抢救措施及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了解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制定下一步诊疗计划。
准备好病历及相关资料,了解患者情况。
查房流程与记录查房前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与患者沟通,听取护理人员意见,对诊疗计划进行调整。
查房中及时记录查房情况,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规范书写病历。
查房后03各级医师职责1一级医师职责23每日查房一次,及时查看入院病历及重点疑难病例,提出具体诊疗意见。
认真听取下级医师的病情汇报,检查医疗记录和病历质量,了解诊疗进度和医嘱执行情况。
指导下级医师进行医疗操作和合理用药,及时纠正下级医师的错误。
二级医师职责每日查房一次,及时查看入院病历及重点疑难病例,提出具体诊疗意见。
指导下级医师进行医疗操作和合理用药,及时纠正下级医师的错误。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两次,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当在患者48小时内完成,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
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
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2次以上,新病人入院两日内必须有一次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查房,查房时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上级医师应在查房后24小时内对查房记录进行修改,审阅后签名。
二、对危重病员,住院医生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诊查病员。
三、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
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可根据情况作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作出肯定性的指示。
四、查房内容1、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审查对新入院的重危病人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以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本科医护人员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分级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员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倾听病员的陈述,听取其他医师和护士的反映,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征求其对治疗、生活方面的意见;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的错误记录,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分析各种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效果,决定出、转院,进行临床教学工作。
3、住院医师查房,要求巡视一般病员,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病员;检查化验报告单及其他检查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对上级医师的指示要认真执行,如实记录,有疑难问题及病人病情突然恶化者,随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并及时处理及记录。
同时进行具体的临床带教。
五、院分管领导、医务科负责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参加各科的查房,每月一次,检查查房制度落实情况,了解对病员的治疗情况,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
三级查房制度一、三级查房制度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三、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四、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
(一)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每周对所管患者至少查房2次,常规查房在上午完成。
对于危重患者,住院期间24小时内应有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
入院3天未确诊的病例应有本医疗组最高职称医师的诊疗意见。
查房重点: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制订或修正诊断、治疗计划;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问题;决定重大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决定院内外会诊请求;指导危重患者的抢救;抽查病历和其他医疗文件的书写质量,发现缺陷,改正错误,指导实践;结合临床病例考核下级医师;组织病例讨论,分析病例,讲解有关的临床新进展;听取下级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的意见。
(二)中间级别的医师(包括但不限于主治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常规查房在上午完成。
对于新入院或新转入的患者,应在患者入院或转入48小时之内查房。
查房重点:新入院和新转入、手术前后、危重、诊断不明、疗效不佳的患者;听取住院医师的意见、分析病情;检查诊疗计划(医嘱)的执行情况;决定一般手术、一般检查、一般治疗;决定院内会诊请求;指导一般的抢救工作;有计划地检查住院医师病历和其他医疗文件的书写质量,纠正不准确的记录;决定患者的出院和转科。
(三)住院医师每日对所管患者查房至少2次,上、下午各一次。
查房内容:巡视危重、疑难、新入院、新转入、手术前后患者;主动向上级医师汇报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等情况;追踪、收集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单,提出进一步诊疗意见;开立医嘱,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四)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随时记录,必要时可请上级医师临时查房;征求患者对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三级查房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
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
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
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
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术者必须
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
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三级医师查房的内容:1、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查房每周二次。
主要是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审查新入院及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检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入院后72小时内应有其查房记录。
2、主治医师查房每周二次。
对所管病区的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解决病人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尤其对新入院、病重、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下级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倾听病员的陈述;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错误的记录;了解病情变化并征求对饮食、生活的意见;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院、转院、转科和请有关科室会诊问题。
3、住院医师查房住院医师对所管病人每日至少上、下午各查房一次并巡视三次。
全面检查所管的病人,重点巡视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病人;整理辅助检查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处理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写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检查病人饮食情况;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二、三级医师查房的要求1、各级医师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查房。
2、各级医师查房要注意病人的人格和隐私,为病人保密。
3、查房前要自下而上做好充分准备,查房中要自上而下严格要求,确保查房质量。
4、上级医师查房,尤其是主任医师(科主任)查房时,科内各级医师、护士长均要参加。
查房前经治医师、护士长及有关护士,应做好各种检查报告及所需检查器械、物品的准备,做好病房整理,保持室内安静。
整洁。
查房时先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主治医师加以补充和分析,主任医师(科主任)再深入询问病史和查体。
上级医师可逐级提问有关理论及临床诊疗中的问题,同时给予指导和完善。
结合病人的实际指出下级医师在诊疗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有指导性的诊治计划。
5、下级医师要将上级医师查房所做的病情分析、诊断和治疗意见归纳后如实的记录在病历中,并由查房的上级医师审核后签字。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一、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制。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应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二、住院医师工作日每天至少对分管的患者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特殊情况随时查房。
L重点巡视危重、新入院、疑难、待诊断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
2.应在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做好知情告知。
3.查看辅助检查报告单,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书写病程记录。
4.对上级医师的查房内容应准确记录,及时执行。
5.对诊断、治疗或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6.观察患者饮食情况。
三、主治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危重及紧急情况随时查。
1.新入院患者48小时内进行入院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
2.及时诊断、处理疑难、危重及有合并症的患者,并向主任(副主任)医师汇报。
对需MECT治疗及其他特殊治疗与检查的患者,应及时做出决定。
3.审改住院医师(含进修医生)的病历,检查医嘱执行情况,评估治疗方案、治疗效果。
4.决定转、出院问题。
四、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紧急情况随时查。
1.解决疑难问题;审查新入院、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特殊治疗及检查。
2.检查医嘱、病历质量;听取医师对诊疗的意见。
3.组织本病区的教学查房工作。
五、上级医师查房时下级医师必须到场,并备齐查房的病历及检查报告等,做好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六、医师查房时应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七、护理、药师查房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分为多个医疗组的科室,每个医疗组由组长医师(高级职称医师)、责任医师(高级或中级职称医师,也称质控医师,具体负责本组质量与安全管理)和住院医师(也称管床医师)组成。
实行组长医师负责制,由组长全面负责本医疗组的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只有一个医疗组的科室,由科主任兼任或指定高级职称医师为组长。
二、组长医师或责任医师查房时,应有下级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组长医师每周查房2次;责任医师每日查房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每日至少查房2次。
三、新患者入院后,住院医师应及时查看患者、询问病史、开具医嘱并在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随时观察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上级医师查看患者,并按要求及时书写查房记录及日常病程记录。
四、查房时下级医师应带病历及相关资料,汇报主要病史、重要体征、重要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诊疗方案。
上级医师应补充询问病史、复核体征,结合已有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提出进一步诊疗计划,同时对下级医师的治疗方案提出意见及建议。
五、责任医师首次查房应在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完成,查房时应进行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分析。
组长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急、危重症患者,入院后应有总住院医师/责任医师及以上医师即时查房,确定具体诊疗方案。
六、遇疑难、危重或特殊病例时,下级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
上级医师应随时听取报告,亲自查看、检查患者,决定诊疗方案,并对下级医师的诊疗工作进行指导。
七、查房内容(一)住院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
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诊断不明、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
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核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询问、检查患者饮食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意见。
(二)责任医师查房:要求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倾听患者的陈述;检查病历书写情况,完成对下级医师书写病历的修改和签名;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核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存在问题:
1、我科在日常查房中能够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低年资住院医生能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各项临床诊疗活动,但低年资住院医在收治危重患者时未能很好的把握病情,同时在没有上级医师指导的情况下独自开展诊疗活动,上级医师未及时查看新收患者,低年资住院医未能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导致延误治疗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2、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查房中缺乏指导诊断、指导治疗、介绍辅助检查的目的及意义等,对病情变化记录过于检查,医嘱及护理级别的更改无记录,无更改理由,各项检查无记录、分析及对策,特别是对辅助检查结果异常无分析,且对上级医院查房的内容未能详细记录。
整改措施:
1、采用分组制,低年资住院医师值班中安排高年资医生协同,对于新入患者上级医师
应严格把关,低年资医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收治新患者;
2、严格落实三级查房制度,对于危急重症患者上级医师每日至少查房一次,低年资住
院医至少两次,出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同时详细记录在查房记录中,并对相应的辅检及处理措施做好记录;
3、每周应进行医疗文书督查,通过对医疗文书的审查,检验医疗文书的真实性、规范
性和及时性,督促临床医生按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完成医疗文书的书写。
4、强化业务学习,通过业务学习强化基础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诊疗水平。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
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1、三级医师查房规定(1)每周查房1-2次,应由二级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2)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及危重病人的诊疗计划,决定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案及参加全科会诊。
(3)抽查医嘱、病历(特别检查是哪级医师查房,记录书写的质量)、护理质量、发现缺陷、纠正错误、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4)利用典型、特殊病例,进行教学查房,以提高教学水平。
(5)听取医师、护士对医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以提高管理水平。
2、二级医师查房规定(1)一般患者每周查房3次,一般患者入院后,二级医师首次查房不得超过48小时。
应有本病房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责任护士参加。
(2)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检查措施,了解病情变化以及疗效判定。
(3)对危重病人应每日随时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晚查房。
(4)对新入院病人,如一周后仍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应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
(5)疑难危急病例或特殊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上级医师查房。
(6)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其他典型病例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下级医师的业务水平。
(7)负责修改和指导一级医师书写的各种医疗记录,以提高书写水平。
检查病历、各项医疗记录、诊疗进度及医嘱执行情况、治疗效果,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8)检查指导住院医师工作,避免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签发会诊,特殊检查申请单,审查特殊药品处方及病历首页并签字。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
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1、三级医师查房规定(1)每周查房1-2次,应由二级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2)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及危重病人的诊疗计划,决定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案及参加全科会诊。
(3)抽查医嘱、病历(特别检查是哪级医师查房,记录书写的质量)、护理质量、发现缺陷、纠正错误、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4)利用典型、特殊病例,进行教学查房,以提高教学水平。
(5)听取医师、护士对医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以提高管理水平。
2、二级医师查房规定(1)一般患者每周查房3次,一般患者入院后,二级医师首次查房不得超过48小时。
应有本病房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责任护士参加。
(2)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检查措施,了解病情变化以及疗效判定。
(3)对危重病人应每日随时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晚查房。
(4)对新入院病人,如一周后仍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应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
(5)疑难危急病例或特殊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上级医师查房。
(6)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其他典型病例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下级医师的业务水平。
(7)负责修改和指导一级医师书写的各种医疗记录,以提高书写水平。
检查病历、各项医疗记录、诊疗进度及医嘱执行情况、治疗效果,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8)检查指导住院医师工作,避免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签发会诊,特殊检查申请单,审查特殊药品处方及病历首页并签字。
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三级查房制度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查房是指医护人员在病房里对住院患者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其核心是检查患者,了解、分析与预测患者疾病相关的信息,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信息,旨在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开展医患沟通等医疗活动。
二、基本要求(一)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所有本科室的诊疗活动应在科主任领导下完成,实行分级分层管理。
(二)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三)科主任可根据科室/病区床位、工作量、医师的专业资质层次和能力等要素组建若干医疗组,指定医疗组的负责人作为高级别医师,中间级别和最低级别的医师参照职称认定。
(四)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五)所有住院患者必须有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实施查房等诊疗管理。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六)由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或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卫生技术人员实施对患者的评估工作。
患者评估的重点范围至少包括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风险评估、危重患者评估、危重患者营养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查房是最常见的患者评估方式。
(七)查房过程或结果原则上应当在当天的病历记录中有所体现,病情稳定每2-3天合并记录一次,除了上级医师履行管理职责、审核病历中补录或修改的内容外,不允许倒记和随意补录(抢救记录除外),病情不稳定时应随时记录。
重要的医嘱如抢救患者、主要诊疗措施、与诊疗规范不一致的医嘱应当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其合理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