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概论复习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0.01 KB
- 文档页数:22
《水利工程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地球上及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地球上 138.6×108亿m³;我国 2.77万亿m³二、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低2、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平衡3、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平衡4、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布局不相适应三、水利工程的分类河道整治与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航运工程四、水力发电工程的两个基本要素落差、流量第二章水库、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一、水库的概念及分类(按库容,径流调节周期)水库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
按库容大小水库分为:大(1)型水库<库容不小于10×108m3>;大(2)型水库<库容为(1.0~10)×108m3>;中型水库<库容为(0.10~1.0)×108m3>;小(1)型水库<库容为(0.01~0.10)×108m3>;小(2)型水库<库容为(0.001~0.01)×108m3>。
按径流调节周期长短分为:无调节、日调节、周调节、年调节和多年调节水库。
二、水库的径流调节水库的径流调节是指利用水库的蓄泄功能有计划地对河川径流在时间上和数量上进行控制和分配。
三、水库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的概念特征水位:水库工程为完成不同任务,在不同时期和各种水文情况下,需控制达到或允许消落的各种库水位。
特征库容:相应于水库的特征水位以下或两特征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四、水工建筑物的分类1、挡水建筑物2、泄水建筑物3、输水建筑物4、取水建筑物5、整治建筑物6、专门性水工建筑物五、水利枢纽布置水利枢纽布置是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首要的主要内容。
在选择水利枢纽布置方案时,既要满足枢纽的各项任务和功能要求,又要适应枢纽工程区的自然条件,还要便于施工布置,有利于节省投资和缩短工期,因此应在保证运行方便和安全可靠地前提下,力求做到节省工程量、便于施工、缩短工期。
长短来分5. 水库的特征水位与库容的关系:⑴正常蓄水位⑵.死水位与死库容⑶.兴利库容⑷防洪限制水位⑸防洪高水位和防洪库容⑹.设计洪水位和拦洪库容⑺.校核洪水位和总库容⑻水库的动库容6.合理的兴利调度:第三章:1.水利水电工程的等级2.水工建筑物的特点和分类:A、特点:⑴受自然条件约束⑵受水的影响大⑶施工复杂⑷失事后果严重B、分类:〔1〕按其作用分类①.挡水建筑物②.泄水建筑物③取水、输水建筑物④.专门建筑物〔2〕按其使用时间长短分类①永久性建筑物〔又分为主要建筑物和次要建筑物〕②.临时性建筑物第四章1.重力坝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A、原理:重力坝是主要依靠自身重量在地基上产生的摩擦力和坝与地基之间的凝聚力抵抗坝前巨大的水推力,来维持自身稳定的一种坝型B、优点:⑴平安可靠⑵容易解决泄水问题⑶对地质、地形条件适应性强⑷便于施工⑸适用于各种气候条件C、缺点:⑴水泥用量大,材料强度没用充分发挥⑵坝体场压力大⑶施工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大2.重力坝的可能破坏形式和平安运行的三个根本条件:A、破坏形式:⑴滑动⑵倾覆⑶坝址压碎B、三个根本条件:⑴抗滑稳定⑵上游面无拉应力⑶下游面不超过材料〔或坝基〕的允许压应力3.荷载的分类:⑴按作用方式可分为:①直接荷载②间接荷载;⑵按作用在建筑物上随时间变异情况可分为:①永久荷载②可变荷载③偶然荷载4.重力坝的消能方式、原理及特点:A、体形式有底流消能、挑流消能、面流消能和戽流消能。
坝体消能的形式有宽尾墩、阶梯效能工、联合效能工B、a底流消能的原理:①通过水跃将急流转变为缓流而消能;②主要靠水跃产生的外表旋滚与底流间的强烈紊动、剪切和掺混消能。
b挑流消能的原理:利用泄流建筑物出口处设置的挑流鼻坎,将急流挑向空中,再落入离建筑物较远的下游河道。
主要靠急流沿固体边界摩擦而耗能,射流在空中与空气摩擦、掺气和扩散等耗能,射流落入尾水中淹没紊动扩散耗能。
c面流消能的原理:利用鼻坎将急流挑至水面,在主流下面形成旋滚而消能。
第一章 绪论 一、地球上及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地球上138.6 XI08亿m3;我国2.77万亿m3二、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 、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低2、 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平衡3、 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平衡4、 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布局不相适应三、 水利工程的分类 河道整治与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航运工程四、水力发电工程的两个基本要素落差、流量第二章 水库、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一、水库的概念及分类(按库容,径流调节周期) 水库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
按库容大小水库分为:大( 1)型水库 <库容不小于 10X 108m 3>;大( 2)型水库 <库容为( 1.0~10)X 108m 3>;中型水库 <库容为( 0.10~1.0)X 108m 3>;小( 1 )型水库 <库容为( 0.01~0.10)X 108m 3>;小( 2)型水库 <库容为( 0.001~0.01)X 108m 3>。
按径流调节周期长短分为:无调节、日调节 、周调节、年调节和多年调节水库。
二、水库的径流调节水库的径流调节是指利用水库的蓄泄功能有计划地对河川径流在时间上和数量上进行 控制和分配。
三、水库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的概念 特征水位: 水库工程为完成不同任务, 在不同时期和各种水文情况下, 需控制达到或允 许消落的各种库水位。
特征库容:相应于水库的特征水位以下或两特征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四、水工建筑物的分类1 、挡水建筑物2、泄水建筑物3、 输水建筑物4、 取水建筑物5、整治建筑物6、专门性水工建筑物五、水利枢纽布置 水利枢纽布置是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首要的主要内容。
在选择水利枢纽布置方案时,既要 满足枢纽的各项任务和功能要求, 又要适应枢纽工程区的自然条件, 还要便于施工布置, 有 利于节省投资和缩短工期, 因此应在保证运行方便和安全可靠地前提下, 力求做到节省工程 量、便于施工、缩短工期。
水利工程概论第三章水利工程概论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水利工程的工作原理和流量计算方法。
水利工程是人类利用水资源建设水利设施的工程学科,其中水流的测量和流量的计算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章主要涉及到了流量计算的方法和测流器具的介绍。
首先,本章介绍了流量计算的基本原理。
流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流体截面的体积或质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流体的体积来表示。
流量计算是根据流体流经截面时的流速和截面的面积来计算的。
根据流速的测量方法不同,流量计算可分为流速法和比例法。
流速法是通过测定流速然后乘以截面面积来计算流量。
比例法则是根据所测得的流速与实际流速之间的比例关系,来估算实际流速和流量。
其次,本章介绍了常用的流速测量方法。
常用的流速测量方法有测流船、测流桥、测流船和距离测算法。
测流船是通过一艘船在一定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来计算流速和流量的。
测流桥是通过测量流经桥下游的溢流深度来计算流速和流量的。
测流船则是通过测量船身在水流中被推离的距离来计算流速和流量的。
而距离测算法是通过测量两点之间的水流距离和时间来计算流速和流量的。
接着,本章介绍了常用的流量计算方法。
常用的流量计算方法主要有容积法、剖面法和微量法。
容积法是通过测量流经截面的体积和时间来计算流量的。
剖面法则是通过测量流经截面位置高度不同的水位和对应的流速来计算流量的。
微量法则是通过测量流体通过截面时的流速和时间来计算流量的。
最后,本章介绍了常用的流量计算仪器。
常用的流量计算仪器包括测流船、测流桥、测流船、流速计、发条式测流器等。
测流船是一种通过船在水流中行驶的距离和时间来计算流量的仪器。
测流桥是一种通过测量桥下游的溢流深度来计算流量的仪器。
测流船则是一种通过船身在水流中被推离的距离来计算流量的仪器。
流速计则是一种通过测量流体流经截面时的流速来计算流量的仪器。
而发条式测流器则是一种通过测量流体通过截面时被装置推离的距离和时间来计算流量的仪器。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概论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流量计算的方法和测流器具的使用。
第一章1.水利工程主要是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治理、调配、保护、开发利用,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按服务对象可分为:防洪工程、灌溉排水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城镇供水和排水工程、环境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海涂围垦;按功能分类: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调水工程、地下水源工程。
2.水利枢纽工程:按装机容量:大型(>250MW)、中型(50~250MW)、小型(<50MW);按水头分类;按水源利用性质:常规式水电站、抽水蓄能水电站、潮汐电站、波能电站3.抽水蓄能:蓄能、调峰填谷、事故备用、调频、调相(调节系统无功功率)、黑启动等多种功能,是当前最成熟、最经济的大规模电能储存工具。
4.按厂房与拦河坝位置关系:河床式(水电站厂房直接挡水,厂房本身承受上游水压力厂房成为挡水建筑物的一部分,适用低水头水电站,如葛洲坝水电站)、坝后式(厂房布置在坝后,适用于高中水头水电站,如三峡水电站)、引水式(用较长的引水道将水引到下游落差较大的地方集中水头发电)、混合式(是坝后式和引水式两种方式的结合,拦河大坝较高、上游形成有调节能力的水库,既可以布置在紧靠大坝的下游处,又可以用压力引水道将水电站厂房布置在距离水库较远处5.河床式水电站发电径流量大,坝后式水电站径流调节能力强,引水式水电站水库调节能力差,混合式水电站水库调节能力较强。
6.水工建筑物的分类:挡水建筑物:截拦河流、抬高水位、形成水库,坝,闸;泄水建筑物:泄放库水,或调节上游水位,如溢流坝、溢洪道、泄洪洞、泄水闸;进水建筑物:将水由水库/河道取出并导入引水建筑物,如进水口和渠首;引水建筑物:连接水库和水电站厂房(动力渠道、引水管、引水隧洞);平水建筑物:平稳引水建筑物中的流量及压力波动,如调压室,调压井,压力前池;发电厂:主厂房和副厂房;升压变电站:将发电厂发电升压入网,如升压变电站、开关站;过坝建筑物:过船、过鱼、过木,如船闸、升船机。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重点水利水电工程是指使用水作为动力源,利用水流和水能进行能源开发和供应的工程。
它是综合水文学、水力学、水工结构学、土力学和电力工程学等多学科的工程学科,涉及到水资源利用、水工建筑、水能发电、治理水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重点。
一、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资源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因此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水文观测、水文数据分析、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规划、水资源分配和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在水力发电中,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准确的测算和评估,以保证发电厂的正常运行和发电功率的稳定输出。
二、水工建筑与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离不开水工建筑和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水工建筑主要包括水坝、渠道、水库、闸门等各种水利设施的建造和维护。
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排水工程、灌溉工程、堤防工程等,旨在提高农田灌溉和水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水工建筑和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需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三、水力发电技术与应用四、水环境治理与水质保护水利水电工程还涉及到水环境治理和水质保护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水质也日益恶化。
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必须注重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和保护。
水环境治理包括水体净化、河道治理、湖泊修复等内容,旨在提高水质和水生态环境的健康水平。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门涉及广泛、综合性强的学科,包括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工建筑与水利工程、水力发电技术与应用以及水环境治理与水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学习和实践中,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灵活应用各种技术手段,以满足社会对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并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大一水利工程概论知识点水利工程是使用自然水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的工程领域。
大一水利工程概论是水利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介绍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从水利工程的定义、分类、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水文学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水利工程的定义和分类水利工程是指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的工程领域,包括水库、水电站、灌溉系统、排水系统、泵站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根据水利工程的用途和目的,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水库工程:主要用于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水库能够储存水量,在干旱季节均衡供给水资源,同时还可以防止洪水和土壤侵蚀。
2. 水电站工程:将水能转化为电能的工程。
通过水的流动驱动涡轮,控制发电机的转动,产生电能。
水电站是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
3. 灌溉工程:用于人工给植物供水,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灌溉工程包括渠道、喷灌、滴灌等,可以根据不同作物需水量进行灌溉。
4. 排水工程:用于排除田地、城市等地区的积水,防止洪涝灾害。
排水工程包括排水渠道、水泵和污水处理设施等。
二、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水资源至关重要。
以下是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的几个方面:1. 水资源评价:通过对水文数据、降水量和水资源供需等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水资源的量和质。
2. 水资源开发利用:根据水资源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如建设水电站、灌溉系统等。
3. 水资源保护:通过合理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环境保护等措施,保护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4. 水资源管理:建立水资源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进行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分配和监测,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水文学水文学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学科,研究水的分布、循环和变化规律,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水文学的主要内容:1. 降水学:研究降水量、降水分布和降水规律。
降水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通过降水学的研究可以预测和评估降水的变化和趋势。
《水利工程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地球上及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地球上138.6×108亿m³;我国2.77万亿m³二、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低2、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平衡3、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平衡4、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布局不相适应三、水利工程的分类河道整治与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航运工程四、水力发电工程的两个基本要素落差、流量第二章水库、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一、水库的概念及分类(按库容,径流调节周期)水库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
按库容大小水库分为:大(1)型水库<库容不小于10×108 m3>;大(2)型水库<库容为(1.0~10)×108m3>;中型水库<库容为(0.10~1.0)×108m3>;小(1)型水库<库容为(0.01~0.10)×108m3>;小(2)型水库<库容为(0.001~0.01)×108m3>。
按径流调节周期长短分为:无调节、日调节、周调节、年调节和多年调节水库。
二、水库的径流调节水库的径流调节是指利用水库的蓄泄功能有计划地对河川径流在时间上和数量上进行控制和分配。
三、水库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的概念特征水位:水库工程为完成不同任务,在不同时期和各种水文情况下,需控制达到或允许消落的各种库水位。
特征库容:相应于水库的特征水位以下或两特征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四、水工建筑物的分类1、挡水建筑物2、泄水建筑物3、输水建筑物4、取水建筑物5、整治建筑物6、专门性水工建筑物五、水利枢纽布置水利枢纽布置是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首要的主要内容。
在选择水利枢纽布置方案时,既要满足枢纽的各项任务和功能要求,又要适应枢纽工程区的自然条件,还要便于施工布置,有利于节省投资和缩短工期,因此应在保证运行方便和安全可靠地前提下,力求做到节省工程量、便于施工、缩短工期。
一般应进行多方案比较,优选技术经济效益最佳的方案。
在进行水利枢纽布置时,应全面考虑设计、施工、运用、管理、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第三章挡水建筑物一、重力坝的特点及分类特点:①筑坝材料抗冲击能力强,工作安全,运行可靠。
②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强。
③泄洪布置方便,施工导流容易。
④施工方便,运行维护简单。
⑤结构受力明确,构造简单。
缺点:①坝体剖面尺寸大,材料用量多,内部压应力小,材料的强度不能得到充分发挥;②坝基面面积大,坝底扬压力大,对坝体稳定不利;③坝体体积大,水泥用量大,水化热高,散热差,需要采取严格的温度控制措施。
按泄水条件分:溢流重力坝、非溢流重力坝;按坝体结构形式分:实体重力坝、宽缝重力坝、空腹(孔腹)重力坝;按筑坝材料分:混凝土重力坝、浆砌石重力坝。
二、提高重力坝抗滑稳定的工程措施除了增加坝体自重外,提高坝体抗滑稳定的工程措施,主要按照增加阻滑力、减少滑动力的原则,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方案组合。
常用的工程措施有:①利用水重;②采用有利的坝基开挖轮廓线;③设置齿墙;④防渗排水措施;⑤加固地基;⑥横缝灌浆;⑦预加应力措施;⑧空腹抛石。
三、重力坝应力分析的方法重力坝的应力分析主要有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两种方法,后者包括材料力学法、弹性力学法和有限单元法等。
设计规范推荐采用材料力学法,但是,对于高坝,必须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分析复核。
【材料力学法:沿坝轴线取单位长度的坝体作为固接在地基上的变截面悬臂梁,按平面形变问题考虑,并假定坝体水平截面上的垂直正应力呈直线分布,按材料力学的偏心受压公式计算。
该法计算结果在坝体上部2/3~3/4坝高范围内较为准确,靠近坝基部分不能反映地基对坝体应力的影响,复杂部位也不能反映真实的应力状态。
有限元法:可以较好地反映复杂边界、坝体和坝基的材料不均匀性、材料应力应变的非线性、坝基断层破碎带的影响等,还可以考虑温度应力、地震作用等。
】四、重力坝地基加固处理的目的①提高基岩的整体性和弹性模量;②减少基岩受力后的不均匀变形;③提高基岩的抗压、抗剪强度;④降低坝基的渗透性。
五、拱坝的特点①受力条件好;②坝体的体积小;③超载能力强,安全度高;④抗震性能好;⑤施工技术要求高。
六、拱坝的分类按坝体厚高比可分为:厚拱坝或重力拱坝(T/H>0.35)、中厚拱坝、薄拱坝(T/H<0.2);按其坝体形态可分为:单曲拱坝、双曲拱坝。
七、拱坝的体形设计当坝高已定时,坝体待定的基本尺寸主要是:拱圈的平面形式及各层拱圈轴线的半径和中心角,拱冠梁上下游面的形式以及各高程的厚度。
首先要拟定的是平面拱圈的形式及其中心角、半径和厚度,以及拱冠梁的尺寸。
八、拱坝稳定分析的内容1、局部稳定分析,即取任一高程单位高度的拱圈,分析其稳定性;2、拱座整体沿滑动面向下游滑动的整体稳定分析,即由拱座上游裂开面、侧裂面、底裂面等构造面和临空面组成“楔形体”,分析其稳定性;3、坝体绕一岸旋转滑动的整体稳定分析,即当河谷两岸地质情况差异较大时,分析坝体可能绕另一岸旋转滑动稳定性。
九、拱坝应力分析的方法①圆筒法②纯拱法③拱梁分载法④壳体理论计算方法⑤有限单元法十、土石坝的分类按施工方法分为:碾压式土石坝、水力冲填坝、水坠坝、水中填土坝或水中倒土坝、土中灌水坝、定向爆破堆石坝。
按坝体材料和防渗结构分:碾压式土石坝可分为均质坝和分区坝(如心墙坝、斜墙坝、斜心墙坝、土石混合坝、面板坝等)十一、土石坝的设计要求1.不允许水流漫顶2.满足渗流控制要求3.坝体坝基稳定可靠4.抵抗其他自然界的破坏作用十二、土石坝的防渗体①土质心墙②土质斜墙③人工材料防渗体十三、土石坝的排水设施①贴坡排水②棱体排水③褥垫排水④管式排水⑤综合式排水十四、土石坝失稳破坏的几种形式1、滑动:坝或坝基材料的抗剪强度不够,沿某一滑动面向下坍塌;2、液化:细砂或均质砂料,地震、打桩振动、爆炸;3、塑性流动:坝体或坝基剪应力超过了土料抗剪强度,变形超过弹性极限值,坝坡或坝脚地基土被压出或隆起,坝体产生裂缝或沉陷。
第四章泄水建筑物一、溢洪道的类型和布置原则类型:按照在水利枢纽中的位置,溢洪道分为河床溢洪道和河岸溢洪道。
河床溢洪道又分为溢流坝、滑雪道、坝身泄水孔;河岸溢洪道在布置和运用上分为正常溢洪道(包括正槽、侧槽、井式、虹吸式溢洪道)和非正常溢洪道。
布置原则:溢洪道的布置应综合考虑泄流量、坝型、地形地质、水流条件及施工因素。
地形方面——路线短、土石方开挖量少;地质方面——位于较坚硬的岩基,减少衬砌;水流条件——水流顺畅、避免水头损失及冲刷;施工方面——合理安排出渣路线及弃渣场。
二、正槽溢洪道的组成结构1.进水渠、2.控制段、3.泄槽、4.出口消能段、5.尾水渠三、四种溢流重力坝常用坝后消能设施1.底流消能、2.挑流消能、3.面流消能、4.戽(hù)流消能四、水闸的组成1.上游连接段、2.闸室、3.下游连接段第七章过坝建筑物一、过坝建筑物的类别以及各类别过坝建筑物的主要类型及工作原理【通航建筑物】1.船闸:利用闸室中水位的升降将船舶浮运过坝。
按船闸级数分为:单级船闸、多级船闸;按船闸线数分为:单线船闸、多线船闸;按闸室的类型分为:广厢船闸、具有中间闸首的单级船闸、井式船闸。
2.升船机:利用水力或机械力使船舶连同它的运载设备(也称承船设备)一起沿垂直或斜面方向的固定轨道升降,以运送船舶过坝。
按其运行方向分为:垂直升船机、斜面升船机;按运载设备内是否用水浮托船舶,可分为湿运式和干运式。
【过鱼建筑物】1.鱼道:用水槽或渠道做成水道,水流顺着水道由上游流向下游,鱼在水道中逆水而上或顺水而下。
按其结构型式分为:水池式鱼道、槽式鱼道(简单槽式鱼道、加糙槽式鱼道、隔板式鱼道)2.鱼闸:采用控制水位升降的方法来输送鱼类通过拦河闸(坝)。
主要有竖井式和斜井式两种类型。
3.升鱼机:利用机械设施将鱼输送过坝。
有“湿式”和“干式”两种。
4.集运鱼船:利用水流通过船身以引诱鱼类进入船内,再通过驱鱼装置将鱼驱入运鱼船,经船闸过坝后,将鱼投入上游水库。
【过木(竹)建筑物】1.筏道:利用水力输运木排(又称木筏)过坝的陡槽。
2.漂木道:用于浮运散漂的木材过坝。
按木材通过的方式可分为全浮式、半浮式和湿润式三种。
3.过木机:一种运送木材过坝的机械设备。
我国一些水利枢纽采用的过木机有链式传送机、垂直和斜面卷扬提升式过木机、桅杆式和塔式起重机、架空索道传送机等。
二、各种过坝建筑物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船闸】a.闸室:供过坝(闸)船队(舶)临时停泊的场所。
b.闸首:将上下游引航道隔开,使闸室内维持上游或下游水位以便船队(舶)通过。
c.输水系统:供闸室灌水和泄水,使闸室内的水位能上升或下降至与上游或下游水位平齐。
d.引航道:保证船队(舶)顺利地进出船闸,并为等待过闸的船队(舶)提供临时的停泊场所。
【升船机】a.承船厢:用于装载船舶。
b.垂直支架或斜坡道:前者用于垂直升船机的支撑并起导向作用,后者用作斜面升船机的运行轨道。
c.闸首:用于衔接承船厢的上下游引航道。
d.机械传动机构:用于驱动承船厢升降和启闭承船厢的厢门。
e.事故装置:当发生事故时,用于制动并固定承船厢。
f.电气控制系统:用于操纵升船机的运行。
【鱼道】a.进口;b.槽身;c.出口;d.诱鱼补水系统:利用鱼类逆水而游的习性,用水流来诱导鱼类进入鱼道,也可以根据不同鱼类的特性,利用光线、电流及压力等对鱼类施加刺激,诱引鱼类进入鱼道,提高过鱼效果。
【鱼闸】组成部分包括上、下游闸室和闸门,充水管道及其阀门,竖(或斜)井等。
【筏道】a.上下游引筏道:河道与筏道之间的过渡段,用以引导木排顺利进入筏道进口和进入枢纽下游河道的主流区。
b.进口段:准确调节筏道流量以节省水量和安全过筏。
c.槽身段:安全浮运木排。
d.出口段:保证在下游水位变化的范围内顺利流放木排,不搁浅并尽量减少木排钻水现象。
第九章水力发电一、水电站的概念及工作原理水电站又称水电厂,是利用水能生产电能的综合工程设施。
它包括为利用水能生产电能而兴建的一系列水工建筑物及装设的各种机械、电气设备。
其水工建筑物集中天然水流的落差形成水头,汇集、调节天然来水的流量,将水流输送到水轮发电机组,然后由机组将水能转换为电能,通过变压器、开关站和输电线路送入电网,供用户使用。
二、水电站的分类按水头可以分为高水头(水头大于70m)、中水头、低水头(水头小于30m)水电站;按照装机容量,水电站可分为大型(总装机容量10万~100万kw)、中型(5~10万kw)、小型(小于5万kw)水电站;按水库是否能进行径流调节,分为无调节(亦称径流式)、有调节(又分日调节、年调节、多年调节)水电站;根据机组在电网中担任负荷的种类和发挥的作用,可分为基荷、腰荷、峰荷;按其组成建筑物及其结果特点,分为坝式水电站、河床式水电站、引水式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