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光学近代物理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921.00 KB
- 文档页数:9
高考物理光学专题浙江卷历年真题及答案点评一、真题回顾光学作为高考物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一直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浙江卷的历年真题中,光学专题出现频率较高,题目涉及到光的反射、折射、干涉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部分光学相关问题进行回顾和解析,供考生们参考。
1. (2019年浙江卷)题目内容通过利用凸透镜将平行光束聚焦到焦点处,实现光的集中。
图示了一个将平行光线聚焦到焦点 F 处的放大镜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1)凸透镜的焦距 f 是多少?(2)已知物体 O 的高度为 2 cm,通过凸透镜的物距是 6 cm,求像的高度。
2. (2018年浙江卷)题目内容如图所示,右侧的杆截面积较左侧大,管材内具有小颗粒杂质,入口和出口都可以看成是平面波。
在入口水波的侵蚀作用下,管材中心部位杂质少,密度相对较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1)沿 x 方向传播的水波速度u_1与沿 y 方向传播的水波速度u_2的大小关系是什么?(2)水波传播过程中,沿 y 方向的波长λ_2与沿 x 方向的波长λ_1的关系是什么?二、答案解析1. (2019年浙江卷)解析(1)根据凸透镜的定义可知,凸透镜的焦距 f 等于其两侧焦点之间的距离。
由图可知,光线在透镜经过折射后汇聚在焦点处,因此焦距 f 等于透镜中央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偏折距离,即2 cm。
(2)利用透镜公式可以求出像的高度 h_1,即1 cm。
2. (2018年浙江卷)解析(1)根据水波的传播特性,沿 y 方向传播的水波速度 u_2 可由入口和出口的波长比值决定。
考虑到入口和出口都可以看成是平面波,由波长与波速的关系可知,沿 y 方向传播的水波速度 u_2 大于沿 x 方向传播的水波速度 u_1。
(2)由波的传播特性可知,波长与波速成反比,因此沿 y 方向的波长λ_2 小于沿 x 方向的波长λ_1。
三、点评与建议:光学作为物理科目的一部分,涉及到抽象概念和实际应用的结合。
在解答光学题目时,考生们应该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以及光的折射、干涉等基本概念和公式。
【2018年高考考点定位】作为选择题和填空题,本考点的涉及面广,选项可能涉及近代物理学史,波尔模型,光电效应和原子核结构,而填空题可能涉及衰变、核反应方程的书写、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和最大初动能等,既是备考的重点也是命题的热门选项。
【考点pk 】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波粒二象性【名师点睛】1. 量子论: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νεh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3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即:νεh =. 其中是电磁波的频率,h 为普朗克恒量:h=6.63×10-34s J ⋅2.黑体和黑体辐射:○1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2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3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3.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发射出来的电子就叫光电子,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极限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④ 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9秒。
波动说认为:光的能量即光的强度是由光波的振幅决定的与光的频率无关。
所以波动说对解释上述实验规律中的①②④条都遇到困难考点二、原子结构1. 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揭示出原子也有复杂的结构。
汤姆生的原子模型: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高三近代物理练习题1. 问题描述:在一个实验室中,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组关于光电效应的实验。
实验设置如下:使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观察光电流的变化情况。
实验中,金属表面的逸出功为φ,对于不同波长的光,当入射光的频率为ν时,光电流刚好为零。
现在要求解决以下问题:(1)当光的频率ν为多少时,光电流刚好为零?(2)当光的频率ν为多少时,光电流才能达到最大值?(3)假设金属表面的逸出功为2eV,入射光的频率为5.0×10^14Hz,求解光电子的最大动能。
2. 解题思路:根据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当光的频率大于一定值时,光电流才能产生。
该频率称为临界频率。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光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光电流的最大值与光的能量成正比,与光的强度无关。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光的能量应等于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加上金属表面的逸出功。
3. 解答:(1)根据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当光电流刚好为零时,入射光的频率即为临界频率。
根据基本原理可得:光电流刚好为零时,光的频率ν等于临界频率ν0。
(2)当光电流达到最大值时,光的频率即为最大频率。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光的能量等于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加上金属表面的逸出功。
由此可以推导出最大频率的表达式:hν = φ + Emax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约等于6.626×10^-34 J·s;φ为金属表面的逸出功;Emax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
由上式可知,Emax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因此,入射光的频率为最大频率νmax时,光电流才能达到最大值。
(3)已知金属表面的逸出功为2eV,入射光的频率为5.0×10^14Hz。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可得:hν = φ + Emax代入已知数据,得:6.626×10^-34 J·s × 5.0×10^14 Hz = 2 eV + Emax将6.626×10^-34 J·s转换成eV的单位:6.626×10^-34 J·s = 6.626×10^-34 × 6.242×10^18 eV≈ 4.1357 ×10^-15 eV·s代入计算得:4.1357 ×10^-15 eV·s ×5.0×10^14 Hz = 2 eV + Emax整理得:2.0679 eV = 2 eV + Emax移项得:Emax = 2.0679 eV - 2 eV≈ 0.068 eV因此,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约0.068 eV。
A 考点42物理光学和近代物理知识一。
选择题1.能产生干涉现象的两束光是【 】A .频率相同、振幅相同的两束光B .频率相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束光C .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发出的光D .同一光源的两个发光部分发的光2.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太阳光谱和白炽灯光谱都是明线光谱B .霓虹灯和煤气灯火焰中燃烧的钠蒸气产生的光谱都是明线光谱C .进行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明线光谱,不能用连续光谱D .我们观察月亮射来的光谱,可以确定月亮的化学组成 3.用频率为f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上P 点出现第三条暗条纹,已知光速为c ,则P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r 2—r 1应为【 】A .c/2fB 。
3c/2fC 。
3c/fD 。
5c/2f 4.下列属于光的干涉现象的是【 】A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B .红光比紫光更容易透过云雾尘C .人们在研究光的波动性时,观察到泊松亮斑D .在透镜的表面镀上一层氟化镁薄膜,这样可以增加光的透射强度减小反射光的强度5.如图所示,用一束光照射光电管,电流表G 有一定的读数,下面哪种措施能使是流表G 的示数增加【 】A .增大入射光的频率B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C 。
减小入射光的频率D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6.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显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B .光在传播时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光在跟物质相互作用时往往表现出粒子性C .频率大的光粒子性显著,频率小的光波动性显著D .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两者相互矛盾,是不统一的7.用单色光通过小圆盘与小圆孔传做衍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衍射图形,它们的r 1r 2P S 2S 1特点是【】A.用小圆盘时中央是暗的,用小圆孔时中央是亮的B.用小圆盘时中央是亮的,用小圆珠笔孔时中央是暗的C.中央均为亮点的同心圆形条纹D.中央均为暗点的同心圆形条纹8.一细束平行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a、b、c上,如图所示。
光学量子论近代物理测试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每小题5分,共12个小题合计60分。
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不选或有错选不得分。
1.红色、绿色和黄色的三束平行光分别沿主光轴射向同一个玻璃凸透镜,通过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主轴上,会聚点到光心的距离分别是f红、f黄、f绿,则( )A.f红=f绿=f黄B.f红<f黄<fC.f绿<f黄<f红D.f红>f绿>f黄2.如图所示,a、b、c是三块折射率不同的透明介质平板玻璃,彼此平行放置,且有n a<n b<n c,一束单色光线由空气中以入射角i射到介质a中,当光线由介质c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为r,则有( )A.i>rB.i=rC.i<rD.无法确定3.一种电磁波入射到一个直径为1m的圆孔上,所观察到的衍射现象是明显的,这种波属于电磁波谱中的哪个区域( )A.γ射线B.可见光C.x射线D.无线电波4.肥皂泡呈现的彩色,露珠呈现的彩色,通过狭缝看到的白光光源的彩色条纹,它们分别属于( )A.光的色散、干涉、衍射现象B.光的干涉、色散、衍射现象C.光的干涉、衍射、色散现象D.光的衍射、色散、干涉现象5.用某单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飞出,若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不变,则()A、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最低数值时,就没有光电子飞出B、单位时间内飞出的光电子数目减少C、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D、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和最大初动能都减小6.某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现光以入射角i由真空射入水中,折射角为r,则( )A.i<rB.光在水中的波长为λ1=(sini/sinr)λC.每个光子在水中的能量E=(hcsinr) /(λsini)D.每个光子在水中的能量E=(hc)/λ7.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处于基态的一些氢原子上。
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辐射出频率υ1、υ2、υ3三种不同光子,且υ1<υ2<υ3。
专题14光学一、单选题1(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所示为一种干涉热膨胀仪原理图。
G为标准石英环,C为待测柱形样品,C的上表面与上方标准平面石英板之间存在劈形空气层。
用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上方石英板,会形成干涉条纹。
已知C的膨胀系数小于G的膨胀系数,当温度升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劈形空气层的厚度变大,条纹向左移动B.劈形空气层的厚度变小,条纹向左移动C.劈形空气层的厚度变大,条纹向右移动D.劈形空气层的厚度变小,条纹向右移动【答案】A【详解】由题知,C的膨胀系数小于G的膨胀系数,当温度升高时,G增长的高度大于C增长的高度,则劈形空气层的厚度变大,且同一厚度的空气膜向劈尖移动,则条纹向左移动。
故选A。
2(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阳光下的肥皂膜呈现彩色条纹,这种现象属于光的()A.偏振现象B.衍射现象C.干涉现象D.全反射现象【答案】C【详解】阳光下的肥皂膜呈现彩色条纹,这种现象属于光的薄膜干涉现象。
故选C。
3(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地球表面附近空气的折射率随高度降低而增大,太阳光斜射向地面的过程中会发生弯曲。
下列光路图中能描述该现象的是()A. B.C. D.【答案】A【详解】根据折射定律n 上sin θ上=n 下sin θ下由于地球表面附近空气的折射率随高度降低而增大,则n 下>n 上,则θ下逐渐减小,画出光路图如下则从高到低θ下逐渐减小,则光线应逐渐趋于竖直方向。
故选A 。
4(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用某种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甲所示,改变双缝间的距离后,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图中虚线是亮纹中心的位置。
则双缝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A.13倍 B.12倍 C.2倍D.3倍【答案】B【详解】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关系有Δx =L dλ由题图知Dx 乙=2Dx 甲则d 乙=12d 甲故选B 。
高考物理光学专题云南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光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对于高考物理考试来说,光学专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云南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物理光学。
一、云南卷历年真题解析云南卷历年的物理光学题目主要涵盖光的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内容。
下面,我们选取几道典型的真题进行解析。
1.【云南卷2020】从物理学原理来看,光在介质中折射的现象,是由于光的( )。
A. 速度的改变B. 颜色的改变C. 方向的改变D. 波长的改变解析: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物理原理,我们知道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会因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
因此,选项C“方向的改变”是正确的答案。
2.【云南卷2019】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与频率( )。
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没有关系D. 以上都不对解析:根据光的波动理论,我们知道在真空中,光在任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恒定的,与光的频率无关。
因此,选项C“没有关系”是正确的答案。
3.【云南卷2018】一个凸透镜对平行光作照射,能使光线集中到一个点上,这个点被称为( )。
A. 焦点B. 照明点C. 顶点D. 物点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我们知道凸透镜能使平行光线经过折射后集中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焦点。
因此,选项A“焦点”是正确的答案。
二、答案解析1. 第一道题的正确答案是C。
“光的折射现象”是由于光的“方向的改变”。
光线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产生方向的改变。
2. 第二道题的正确答案是C。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的“频率”没有关系。
根据物理学中的光的波动理论,光在任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恒定的,与光的频率无关。
3. 第三道题的正确答案是A。
“焦点”是一个凸透镜将平行光线经过折射后集中到的一个点。
凸透镜成像时,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在透镜的一侧通过后会汇聚到焦点上。
通过以上的真题解析,我们可以发现,物理光学专题在高考中的考查形式多样,既有理论知识的考察,也有实际问题的应用。
高三物理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用光子能量为E的单色光照射容器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
停止照射后,发现该容器内的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它们的频率由低到高依次为ν1、ν2、ν3,由此可知,开始用来照射容器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①hν1;② hν3;③h (ν1+ν2);④h (ν1+ν2+ν3)以上表示式中()A.只有①③正确B.只有②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④正确【答案】C【解析】该容器内的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说明这时氢原子处于第三能级。
根据玻尔理论应该有hν3="E3-" E1,hν1="E3-" E2,hν2="E2-" E1,可见hν3=" hν1+" hν2= h(ν1+ν2),所以照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②或③,2.入射光照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保持频率不变,那么()A.从光照至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小;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C【解析】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A错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由频率决定,B错误;光照强度减弱,则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C正确;发生光电效应是由频率决定的,D错误3.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上的遥控器发出的“光”用来控制电视机、空调器,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②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③红外线是由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④红外线是由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①错;红外线是由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③错;B对;4.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是光的现象,都可用光的波动性去解释,也可用光的粒子性去解释B.波粒二象性就是微粒说与波动说的统一C.一切粒子的运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D.大量光子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少量光子往往表现出粒子性【答案】CD【解析】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在不同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具有统一性;光子数量少时,粒子性强,数量多时,波动性强;频率高粒子性强,波长大波动性强,所以CD正确。
专题14光学B.换用红色激光照双缝增大纸板与墙面的距离D.减小光源与纸板的距离C.甲中光线的传播速度大 D.甲临界角大,根据折射定律可知>n n 甲乙,故甲浓度大;根据可知折射率越大临界角越小,故甲临界角小。
故选B.滚珠b、c均不合格D.滚珠b不合格,滚珠c合格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平板玻璃,上、下玻璃上表面的反射光在上玻璃上表面发生干涉,点B.θ逐渐增大时,红光的全反射现象先消失面发生全反射D.θ逐渐减小时,两束光在【解析】红光的频率比绿光的频率小,则红光的折射率小于绿光的折射率,在A.光屏上相邻两条亮条纹的中心间距为2l aλB.光屏上相邻两条暗条纹的中心间距为l aλn 的蔗糖溶液中此时单色光的波长变为D.若将整套装置完全浸入某种透明溶液中,光屏上相邻两条亮条纹的中心间距为θ=︒,光线c消失B.若45D.若入射光a变为紫光,光线【解析】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从材料内发生折射时光线的折射角为6011<H光的中央明条纹宽度宽照射同一单缝衍射装置,δH光的侧移量小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同一平行玻璃砖,δ向左略微平移平面镜,干涉条纹不移动向右略微平移平面镜,干涉条纹间距减小向右略微平移平面镜,干涉条纹间距不变向左略微平移平面镜,干涉条纹向A处移动发出的光与通过平面镜反射光(可以等效成虚像S′发出的光)是同一列光分成的,满足相干光条件。
所以实验中的相干光源之一是通过平面镜反射的光,且该干涉可看成双缝干涉,设,代入双缝干涉公式lxdλ∆=,可得2lxλ∆=向左)略微平移平面镜,对l和d均没有影响,则干涉条纹间距不变,也不错误;同理再次画出光路图有向右略微平移平面镜,即图中从①位置→②位置,由图可看出双缝的间距增大,则干涉条纹间距减小,向左略微平移平面镜,即图中从②位置→①位置,由图可看出干涉条纹向上移动,故某同学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包括毛玻璃、游标尺、分划板、手轮、目镜等。
该同学调整好实验装置后,分别用红色、绿色滤光片,对干涉条纹进行测量,并记录第一条和第六条亮纹中心位置对应的游标尺读数,如表所示:单色光类别1/mm x 6/mm x 单色光110.6018.64①平铺白纸,用铅笔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AA'和BB',交点为O。
近代物理初步高考真题答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近代物理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近代物理的高考题目通常会涉及到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和实际问题,对学生的理解和解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下面我们来看看近年来高考近代物理部分的一些典型题目及其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1. (2019年江苏高考试题)反常色散现象指的是:()A.光速在各种介质中都相等B.光速在不同介质中都相等C.光的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D.光的折射率与介质的绝对折射率成正比答案:C.光的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2. (2018年北京高考试题)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不能放大物体的光学仪器是:()A.显微镜B.望远镜C.放大镜D.相机答案:B.望远镜3. (2017年全国I卷高考试题)真空中光的速度是:()A.0B.3.0 x 10^8m/sC.1.5 x 10^8m/sD.1.0 x 10^8m/s答案:B.3.0 x 10^8m/s二、填空题部分1. (2016年浙江高考试题)在真空中波长λ的某种波以v的速度传播,波长为2λ的同种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答案:2v2. (2015年天津高考试题)一束波长为400nm的单色光通过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入射角为30°时,折射角的大小为()。
答案:sin^(-1)(nsin30°)三、综合解答题部分(2015年北京高考试题)我国很多海岸地区利用潮汐能发电,某港口一处300米宽的出海口形成了潮汐发电站。
潮汐发电的原理是利用海水的涨落运动改变机械装置的高度,从而产生动能。
如图所示,海水的高处表示为源能位置,横向长度记为d,下处记为盐能位置。
每日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每次涨落潮的运动时间假设相等,取此时间为T。
为满足发电需要,发电站可改变涨潮时的抬水高度△h 和涨潮运动的总长度d,实现发电,并最终回运到海水高位。
D.12A单色光,且 「> J 〉’3,则照射光的波长为近年高考(及模拟)光学、近代物理试题1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光子射到金属表面时,可能有电子发出B. 光子射到金属表面时,一定有电子发出C. 电子轰击金属表面时,可能有光子发出D. 电子轰击金属表面时,一定没有光子发出2.处于基态的一群氢原子受某种单色光的照射时, 只发射波长为-1、■ 2、- 3的三种3. K 「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 — n 「+ n °,其中介子和n 「介子带负的基元电荷,n介子不带电。
一个K -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xXXX其轨迹为圆弧 AP ,衰变后产生的n 「介子的轨迹为圆弧 PB ,两轨 迹在P 点相切,它们的半径 R K -与R n -之比为2: 1。
n °介子的轨 迹未画出。
由此可知 n 「的动量大小与n °的动量大小之比为A .. 1B .. 1+ ;. 2 +,. 3 C15°,如图中虚线所示,则A 光束1转过15°A 1 : 1B 1 : 2C 1 : 3D 1 : 6 4.如图,当电键K 断开时,用4次B 衰变 2次a 衰变,2次B 衰变 7. 9°5. A B C D6.AC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少D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是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1.9eV B °.6eV C2.5eV D3.1e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质子与中子的质量不等,但质量数相等 两个质子间,不管距离如何,核力总是大于库仑力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有相同的质量数,但中子数可以不同 除万有引力外,两个中子之间不存在其它相互作用力用某种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现将该单色光的光强减弱,则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减少 90铀裂变的产物之一氟 90 ( 36 Kr )90 ( ;0 Zr ),这些衰变是A 1次a 衰变,6次B 衰变 BC 2次a 衰变D&如图,一玻璃柱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细的单色光束从空气 射向柱体的0点(半圆的圆心) 知玻璃折射率为• 3,入射解为 持入射光不变,将半圆柱绕通过,产生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已 45°(相应的折射角为24 ° ),现保 O 点垂直于图面的轴线顺时针转过B 光束1转过30°/. 1 /. 2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C 光束2转过的角度小于15°D 光束2转过的角度大于15°9.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 有可能不发射光子, 例如在某种条件下, 铬原子的n =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 n = 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 n =4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能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做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了原子的 电子叫做俄歇电子, 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 E n =- A/n 2,式中n = 1, 2, 3… 表示不同能级, 3 A A 16 10. 如图, 0从P 点射入, 束透过A B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 A 是正的已知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 7 11 13 B A C A D A16 16 16a 和b 都是厚度均匀的平玻璃板,它们之间的夹角为 0 >「已知此光束由红光和蓝光组成,则当光 b 板后,传播方向相对于入射光方向向左偏转 传播方向相对于入射光方向向右偏转红光在蓝光的左边 红光在蓝光的右边42「角 ;:角 C D 11.在核反应方程:He*7NT 17O+(X)的括弧中,X 所代表的粒子 ①,一细光束以入射角 " 1 _ 2, , — 0 A . 1H B . 1H C .二 e D . 0n 12. 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A .等效替代 B .控制变量 13. 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 1所示, 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 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
高考物理光学专题贵州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在高考物理中,光学专题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为大家整理贵州卷历年真题,并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
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高考备考有所帮助。
1. 第一年真题题目:以下属于光学现象的是()A. 干涉B. 析光C. 差别D. 电离答案:A. 干涉解析:干涉是光学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指两束或多束光波在空间中叠加、相互影响形成明暗条纹或彩色条纹的现象。
2. 第二年真题题目:下列说法中,关于凸透镜的焦距和物体距离的关系,正确的是()A. 物体距离越大,焦距越大B. 物体距离越大,焦距越小C. 物体距离越小,焦距越大D. 物体距离与焦距无关答案:C. 物体距离越小,焦距越大解析:凸透镜的焦距与物体距离有一定的关系,当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时,焦距会相应增大。
3. 第三年真题题目:光纤是利用()的反射原理工作的。
A. 光的散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反射D. 光的干涉答案:C. 光的反射解析:光纤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传输光信号的,通过将光信号沿着光纤内壁发生多次反射,从而实现信号的传输。
4. 第四年真题题目:在空气中,光速的大小约为()A. 3×10^8 m/sB. 3×10^5 m/sC. 3×10^6 m/sD. 3×10^7 m/s答案:A. 3×10^8 m/s解析:根据物理常识,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近似为每秒3×10^8米,是一定值。
5. 第五年真题题目: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干涉现象的是()A. 彩虹B. 薄膜干涉C. 物体的反射D. 光的衍射答案:C. 物体的反射解析:物体的反射是光的基本现象之一,与光的干涉无直接关系。
总结:通过以上几年的贵州卷真题,我们可以看到物理光学专题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应该熟悉光学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各种光学现象的特点和解释原理。
光学 历年高考题(99年)某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述措施中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C(A )延长光照时间,(B )增大光的强度,(C )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D )换用频率较低的光照射。
[99年]14 古希腊某地理学家通过长期观察,发现6月21日正午时刻,在北半球A 城阳光与铅直方向成7.5︒角下射,而在A 城正南方,与A 城地面距离为L 的B 城,阳光恰好沿铅直方向下射,射到地球的太阳光可视为平行光,据此他估算出了地球的半径,试写出估算地球半径的表达式R =___24L /π_____。
(00年)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D(A )在真空中红光波长比紫光波长短,(B )红光光子能量比紫光光子能量小,(C )红光和紫光相遇时能产生干涉现象,(D )红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紫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也有电子向外发射。
(01年)单色光源发出的光经一狭缝,照射到光屏上,可观察到的图象是 ( A) (A)(B) (C)(D)(01年) A 、B 两幅是由单色光分别入射到圆孔而形成的图象,其中A 图是光的______(填干涉或衍射)图象,由此可以出图A 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____(填大于或小于)图B 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
衍射,小于(01年)光电效应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D )(A )用紫外线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B )用红外线照射锌板,(C )锌板带的是负电荷,(D )使验电器指针发生偏转的是正电荷。
(02年)(5分)如图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p 是附有肥皂膜的铁丝圈,S 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象应是下图中的( D)(03年)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A )等效替代,(B )控制变量, (C )科学假说, (D )数学归纳。
高考物理光学专题重庆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解读光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一直是高考物理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了解历年真题,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对于应对高考光学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高考物理光学专题的重庆卷历年真题进行解析和答案解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物理卷面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也是考察光学知识点的常用方式。
下面列举了几个历年高考光学选择题,并进行答案解析。
1. 【2018年高考重庆卷】题目: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在一氧化二氮(n=1.2)中以正交于表面的方向射入玻璃(n=1.5),若反射的光线的角度为θ,则折射的光线的角度为()。
A. 60°B. 45°C. 36°D. 30°解析: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入射角i、折射角r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n的关系为sin i/sin r = n2/n1。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n1=1.2,n2=1.5,i=90°(平行于光轴射入),代入公式计算得折射角r=36°。
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
2. 【2017年高考重庆卷】题目:平行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加大透镜曲率半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会使光线折射的角度变大B. 会使光线的折射方向不变C. 会使光线的折射方向向外偏转D. 会使光线的折线方向向内偏转解析:凸透镜的曲率半径越小,其作用越强,会使入射光经透镜后更加集中,光线会向内偏转。
所以,选项D为正确答案。
二、计算题计算题在光学专题中较为常见,涉及到对公式和定律的灵活运用。
下面列举了一道历年高考光学计算题,并进行解析。
【2016年高考重庆卷】题目:如图所示,已知平行光经过半径为R的半球面玻璃透镜后,使一点照到半球壁上,作图可知光线在半球面产生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θ,下列关于θ角的大小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 若入射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大于R,则θ<0;B. 当入射点在透镜中心时,θ=0;C. 若入射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小于R,则θ为锐角;D. 若入射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等于R,则θ=45°。
光学高考专题一、单项选择题1、(93年)图中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的装置。
所用单色光是用普通光源加滤光片产生的。
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而成的?()(A)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B)a的上表面和b的上表面(C)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D)a的下表面和b的下表面2、(93年)一物体经凸透镜在屏上成一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主轴沿水平方向。
今将凸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则()(A)屏上像的位置向上移动(B)屏上像的位置向下移动(C)屏上像的位置保持不动,但像变大(D)屏上像的位置保持不动,但像变小3、(94年)太阳的连续光谱中有许多暗线,它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
产生这些暗线是由于( )。
(A)太阳表面大气层中缺少相应的元素(B)太阳内部缺少相应的元素(C)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D)太阳内部存在着相应的元素4、(95年)在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的实验中,通过紧靠眼睛的卡尺测脚形成的狭缝,观看远处的日光灯管或线状白炽灯丝(灯管或灯丝都要平行于狭缝),可以看到( )A、黑白相间的直条纹;B、黑白相间的弧形条纹;C、彩色的直条纹;D、彩色的弧形条纹、5、(95年)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如图2所示,这时( )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6、(96年)红、橙、黄、绿四种单色光中,光子能量最小的是( )。
(A)红光(B)橙光(C)黄光(D)绿光7、(96年)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和水平的x轴重合。
x轴上有一光点位于透镜的左侧,光点到透镜的距离大于f而小于2f。
若将此透镜沿x轴向右平移2f的距离,则在此过程中,光点经透镜所成的像点将( )。
(A)一直向右移动(B)一直向左移动(C)先向左移动,接着向右移动(D)先向右移动,接着向左移动8、(97年)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D)屏上无任何光亮9、(98年)一细束平行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互相分离的三束光,分别照射到相同的金属板a、b、c上,如图所示。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高考真题1、(2022·山东卷·T10)某同学采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狭缝1S,2S的宽度可调,狭缝到屏的距离为L。
同一单色光垂直照射狭缝,实验中分别在屏上得到了图乙,图丙所示图样。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图乙是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当光通过狭缝时,也发生了衍射B. 遮住一条狭缝,另一狭缝宽度增大,其他条件不变,图丙中亮条纹宽度增大C. 照射两条狭缝时,增加L,其他条件不变,图乙中相邻暗条纹的中心间距增大D. 照射两条狭缝时,若光从狭缝1S、2S到屏上P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P点处一定是暗条纹2、(2022·山东卷·T7)柱状光学器件横截面如图所示,OP右侧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14圆,左则是直角梯形,AP长为R,AC与CO夹角45︒,AC中点为B。
a、b两种频率的细激光束,垂直AB面入射,器件介质对a,b光的折射率分别为1.42、1.40。
保持光的入射方向不变,入射点从A向B移动过程中,能在PM面全反射后,从OM面射出的光是(不考虑三次反射以后的光)()A. 仅有a光B. 仅有b光C. a、b光都可以D. a、b光都不可以3、(2022·全国乙卷·T17)一点光源以113W的功率向周围所有方向均匀地辐射波长约为6 × 10 - 7m的光,在离点光源距离为R处每秒垂直通过每平方米的光子数为3 × 1014个。
普朗克常量为h = 6.63 × 10 -34J⋅s。
R约为()A. 1 × 102mB. 3 × 102mC. 6 × 102mD. 9 × 102m4、(2022·浙江6月卷·T8)如图所示,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演示了水球光学实验,在失重环境下,往大水球中央注入空气,形成了一个空气泡,气泡看起来很明亮,其主要原因是()A. 气泡表面有折射没有全反射B. 光射入气泡衍射形成“亮斑”C. 气泡表面有折射和全反射D. 光射入气泡干涉形成“亮斑”5、(2022·浙江6月卷·T4)关于双缝干涉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复色光投射就看不到条纹B. 明暗相间条纹是两列光在屏上叠加的结果C. 把光屏前移或后移,不能看到明暗相间条纹D. 蓝光干涉条纹的间距比红光的大6、(2022·浙江1月卷·T11)如图所示,用激光笔照射半圆形玻璃砖圆心O点,发现有a、b、c、d四∆时,b、c、d 条细光束,其中d是光经折射和反射形成的。
高考物理光学专题北京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题目解析根据题目要求,我们整理了历年高考物理光学专题的选择题,并提供详细解析。
以下是其中一道题目的解析示例:题目:下列关于光的经典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 菲涅尔双缝实验可用来证明光具有波动性B.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实验证明光是由光子组成C. 夫琅禾费衍射实验可用来解释光的干涉现象D. 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定律证实光是由电磁波组成解析:正确答案是B。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实验证明光是由光子组成,而不是波动性。
选项A中的菲涅尔双缝实验是用来证明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
选项C中的夫琅禾费衍射实验证明光的干涉现象。
选项D中的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定律解释了物体辐射能量与频率的关系,但与光的组成无关。
二、填空题2. 题目解析在高考物理光学专题的填空题中,往往涉及到公式的运用和对基本光学原理的理解。
以下是一道题目的解析示例:题目:在真空中,当一束波长为600n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玻璃介质中,折射角为30°,则玻璃的折射率为________。
解析:根据折射定律,我们可以得到公式:n₁*sinθ₁= n₂*sinθ₂。
已知波长λ = 600nm,入射角θ₁= 0°(垂直入射),折射角θ₂= 30°,代入公式得到n₂*sin30° = 1*sin0°,可得n₂ = 1。
因此,玻璃的折射率为1。
三、解答题3. 题目解析解答题是高考物理光学专题中的较难类型,要求考生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进行综合分析。
以下是一道题目的解析示例:题目:一束光垂直入射到玻璃板上,入射光的波长为650nm。
已知玻璃板的折射率为1.5,玻璃板的两侧都有一层光滑的薄膜(薄膜厚度为1.2μm,折射率为1.4)。
求光线从薄膜上反射出来时的相位差和干涉条纹的移动情况。
解析:首先,根据反射定律,当光线从玻璃板上反射出来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由此可以计算出反射光的角度。
高考物理全国甲、乙卷3年(2021-2023)真题汇编-06光学、近代物理一、单选题A.67.3d B.101.0d C.115.1d D.124.9d 6.(2021·全国·高考真题)如图,一个原子核X经图中所示的一系列α、β衰变后,生成稳定的原子核Y,在此过程中放射出电子的总个数为( )A.6B.8C.10D.14二、多选题7.(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等腰三角形△abc为一棱镜的横截面,ab=ac;一平行于bc边的细光束从ab边射入棱镜,在bc边反射后从ac边射出,出射光分成了不同颜色的两束,甲光的出射点在乙光的下方,如图所示。
不考虑多次反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光的波长比乙光的长B.甲光的频率比乙光的高C.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甲光比乙光的大D.该棱镜对甲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乙光的折射率E.在棱镜内bc边反射时的入射角,甲光比乙光的大三、填空题8.(2021·全国·高考真题)如图,单色光从折射率n=1.5、厚度d=10.0cm的玻璃板上表面射入。
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8⨯m/s,则该单色光在玻璃板内传播的速度为310___________m/s;对于所有可能的入射角,该单色光通过玻璃板所用时间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s≤t<___________s(不考虑反射)。
四、解答题10.(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如图,为AB边的中点。
在截面所在的平面,一光线自后在BC边的N点恰好发生全反射,率以及P、C两点之间的距离。
11.(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中内有与纸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的一端与M固连且与镜面垂直、另一端与弹簧下端相连,度的透明读数条,PQ的圆心位于M 竖直且与纸面垂直;入射细光束沿水平方向经12.(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一细束单色光在三棱镜D点入射(入射面在棱镜的横截面内)所示,逐渐减小i,E点向B点移动,当且DE DA=。
近年高考(及模拟)光学、近代物理试题选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光子射到金属表面时,可能有电子发出B.光子射到金属表面时,一定有电子发出C.电子轰击金属表面时,可能有光子发出D.电子轰击金属表面时,一定没有光子发出2.处于基态的一群氢原子受某种单色光的照射时, 只发射波长为1λ、2λ、3λ的三种单色光,且 1λ>2λ>3λ,则照射光的波长为A .1λB .1λ+2λ+3λC .3232λλλλ+D .2121λλλλ+ 3.K -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 -→π-+π0,其中K -介子和π-介子带负的基元电荷,π0介子不带电。
一个K -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 ,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 ,两轨迹在P 点相切,它们的半径R K -与R π-之比为2︰1。
π0介子的轨迹未画出。
由此可知π-的动量大小与π0的动量大小之比为A 1︰1B 1︰2C 1︰3D 1︰64.如图,当电键K 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eV 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 ,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
合上电键,调节滑线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V 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V 时,电流表读数为零。
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A 1.9eVB 0.6eVC 2.5eVD 3.1eV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子与中子的质量不等,但质量数相等B 两个质子间,不管距离如何,核力总是大于库仑力C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有相同的质量数,但中子数可以不同D 除万有引力外,两个中子之间不存在其它相互作用力6.用某种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现将该单色光的光强减弱,则A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少C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减少D 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7.铀裂变的产物之一氪90(9036Kr )是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90(9040Zr ),这些衰变是A 1次α衰变,6次β衰变B 4 次β衰变C 2次α衰变D 2次α衰变,2次β衰变8.如图,一玻璃柱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细的单色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O 点(半圆的圆心),产生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已知玻璃折射率为3,入射解为45°(相应的折射角为24°),现保持入射光不变,将半圆柱绕通过O 点垂直于图面的轴线顺时针转过15°,如图中虚线所示,则A 光束1转过15°B 光束1转过30°C 光束2转过的角度小于15°D 光束2转过的角度大于15°9.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的n =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n =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n =4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能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做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了原子的电子叫做俄歇电子,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E n =-A/n 2,式中n =1,2,3……表示不同能级,A 是正的已知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 A 163 A B 167 A C 1611A D 1613A 10.如图,a 和b 都是厚度均匀的平玻璃板,它们之间的夹角为Φ,一细光束以入射角θ从P 点射入,θ>ϕ已知此光束由红光和蓝光组成,则当光束透过b 板后,A 传播方向相对于入射光方向向左偏转ϕ角B 传播方向相对于入射光方向向右偏转ϕ角C 红光在蓝光的左边D 红光在蓝光的右边11.在核反应方程)X (O N He 17814742+→+的括弧中,X 所代表的粒子A .H 11 B .H 21 C .e 01- D .n 0112.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A .等效替代B .控制变量C .科学假说D .数学归纳13.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
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2所示。
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明条纹和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
现若在图1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A .变疏B .变密C .不变D .消失14.在右图所求的光电管的实验中,发现用一定频率的A 单色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B 单色光照射时不发生光电效应,那么A .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B .B 光的频率大于A 光的频率C .用A 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 的电流方向是a 流向bD .用A 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 的电流方向是b 流向a15.抽制细丝时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所示,激光束越过细丝时产生的条纹和它通过遮光板上的一条同样宽度的窄缝产生的条纹规律相同,则①这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②这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③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粗了④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细了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16.在匀强磁场中,某一处于静止状态的原子核X A Z 进行α衰变,产生的α粒子的运动方向垂直于磁感线,并测得α粒子的运动轨道半径为R ,则反冲核运动的轨道半径为A .4)4(R A -B .22-Z RC .)2(2)4(--Z R AD .44-A R 17.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 夸克和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
u 夸克带电量为32e ,d 夸克带电量31-e ,e 为基元电荷。
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B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C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18.为了观察门外情况,有人在门上开一小圆孔,将一块圆柱形玻璃嵌入其中,圆柱体轴线与门面垂直。
从圆柱底面中心看出去,可以看到的门外入射光线与轴线间的最大夹角称做视场角。
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n ,圆柱长为l ,底面半径为r ,则视场角是A .arcsin22l r nl + B .arcsin 22l r nr + C .22arcsin l r n r+ D .22arcsin lr n l + 19.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 .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B .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C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20.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典型电压为2.0×104V ,质量为m 0,电荷量为e ,初速为零的电子,经此电压加速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普朗克常量为h )A .e m h02100 B .e m h0200 C .h em 02100 D . h em 020021.已知单色光甲在真空中的波长等于单色光乙在玻璃中的波长,则A .玻璃对甲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乙光的折射率B .甲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大于乙光C .甲光在玻璃中的波长大于乙光D .甲光子的能量大于乙光子22.光电效应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紫外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B.用红色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C.锌板带的是负电荷D.使验电器指针发生偏转的是正电荷23.如图所示,两块同样的玻璃直角三棱镜ABC,两者的AC面是平行放置的,在它们之间是均匀的未知透明介质。
一单色细光束O垂直于AB面入射,在图示的出射光线中A.1、2、3(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B.4、5、6(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C.7、8、9(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D.只能是4、6中的某一条24. 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
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
以λ表示此红外线在膜中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A. λ81B. λ41C. λ21D. λ25.一束光线从折射率为1.5的玻璃内射向空气,在界面上的入射角为45°。
下面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26.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小球直径时,示数如图所示,这时读出的数值是,单位是。
27.A、B两幅图是由单色光分别射到圆孔而形成的图象,其中图A是光的(填干涉或衍射)图象。
由此可以判断出图A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填大于或小于)图B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
28.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原子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右面平面示意图中的四条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可能轨迹,在图中完成中间两条α粒子的运动轨迹。
29.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作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其角速度ω=;电子绕核的运动可等效为环形电流,则电子运动的等405545图A 图B效电流I = 。
(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电量为e ,静电力常量用k 表示)30.如下一系列核反应是在恒星内部发生的,p + C 126 −→− N 137N 137 −→− C 136 + e++ ν p + C 136 −→− N 147p + N 147−→− O 158O 158−→− N 157 + e++ ν p + N 157−→− C 126 + α其中p 为质子,α为α粒子,e +为正电子,ν为一种中微子。
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 p =1.672648×1027-kg ,α粒子的质量为m α=6.644929×1027-kg ,正电子的质量为m e =9.11×1031-kg ,中微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
试计算该系列核反应完成后释放的能量。
31.雨过天晴,人们常看到天空中出现彩虹,它是由阳光照射到空中弥漫的水珠上时出现的现象。
在说明这个现象时,需要分析光线射入水珠后的光路。
一细束光线射入水珠,水珠可视为一个半径为R 的球,球心O 到入射光线的垂直距离为d ,水的折射率为n 。
(1)在图上画出该束光线射入水珠内 经一次反射后又从水珠中射出的光路图。
(2)求这束光线从射向水珠到射出水珠每一次偏转的角度。
32.如图所示,透明介质球的半径为R ,光线DC 平行于直径射到介质球的点,DC与AB 的距离R H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