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7
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利川一中高三物理备课组 2008.11搞好高考真题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分析试题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1)历年试题抽样分析——找共性;(2)近期试题重点分析——找趋势;(3)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分析——找变化;(4)不同模式的试题分析——找差别。
下面对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卷(以下简称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09年高考提供一些预测依据。
一、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知识点的分布,预测09年物理高考湖北省近五年高考,理综卷用的都是全国Ⅰ卷,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但物理核心内容重点考查,力学和电学两大块所占比例约为48.3%和36.7%,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三块所占比例均为5%,即各占一道选择题。
下面按题型具体分析。
1.选择题近五年在高考理综卷物理试题(全国卷Ⅰ)中,选择题数量均为8个,分值共48分,占物理试题总分的40%。
选择题的考查内容较为稳定,题目数量为力学3个(08年力学4个,其中1个内容为振动和波),电学2个(08年电学1个),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各1个。
选择题具体知识点分布见附表一。
五年中,最近四年都考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考查有三年都是以图像的形式;单独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有三次(04、05、08);热、光、原、波几乎每年都以一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可以预测,在09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相结合,万有引力与航天,原子物理中的核反应方程和原子能级及跃迁等问题仍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电荷在电场中的动力学及功能关系问题,动量和能量问题,一些科普知识和物理学史等问题也有可能出现,以体现对新课标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考查。
2.实验题从近五年高考实验题来看,已从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过渡到要求考生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强化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2016-2020五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总-交流电和变压器(原卷版)【2020年】1.(2020·新课标Ⅱ)特高压输电可使输送中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大幅降低。
我国已成功掌握并实际应用了特高压输电技术。
假设从A 处采用550 kV 的超高压向B 处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P ,到达B 处时电压下降了∆U 。
在保持A 处输送的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都不变的条件下,改用1 100 kV 特高压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变为∆P ′,到达B 处时电压下降了∆U ′。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 )A. ∆P ′=14∆P B . ∆P ′=12∆P C. ∆U ′=14∆U D. ∆U ′=12∆U 2.(2020·新课标Ⅲ)在图(a )所示的交流电路中,电源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R 1、R 2、R 3均为固定电阻,R 2=10Ω,R 3=20Ω,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
已知电阻R 2中电流i 2随时间t 变化的正弦曲线如图(b )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B. 电压表的示数为100VC. 电流表的示数为1.0AD. 变压器传输的电功率为15.0W3.(2020·浙江卷)如图所示,某小型水电站发电机的输出功率100kW P =,发电机的电压1250V U =,经变压器升压后向远处输电,输电线总电阻8ΩR =线,在用户端用降压变压器把电压降为4220V U =。
已知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5kW P =线,假设两个变压器均是理想变压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电机输出的电流140AI =B. 输电线上的电流625AI =线C. 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34:190:11n n =D. 用户得到的电流4455AI =4.(2020·天津卷)手机无线充电是比较新颖的充电方式。
如图所示,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的原理与变压器类似,通过分别安装在充电基座和接收能量装置上的线圈,利用产生的磁场传递能量。
2016-2018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 直线运动 (2)专题02 相互作用 (8)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 (19)专题04 曲线运动 (26)专题05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 (38)专题06 功和能 (51)专题07 动量 (70)专题08 静电场 (82)专题09 稳恒电流 (102)专题10 磁场 (106)专题11 电磁感应 (119)专题12 交流电 (137)专题13 原子结构、原子核和波粒二象性 (147)专题14 选修3-3 (162)专题15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92)专题16 光学电磁波相对论 (207)专题17 力学实验 (233)专题18 电学实验 (264)专题19 力学计算题 (290)专题20 电学计算题 (317)专题01 直线运动20181.【2018·全国新课标I卷】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答案】 B2.【2018·浙江卷】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
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A. 13sB. 16sC. 21sD. 26s【答案】 C【解析】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在加速阶段,所需时间,通过的位移为,在减速阶段与加速阶段相同,在匀速阶段所需时间为:,总时间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求得总时间。
3.【2018·全国新课标II卷】(多选)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
2017-2022年近6年全国卷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牛顿运动定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1.(2022·全国·高考真题)如图,一不可伸长轻绳两端各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初始时整个系统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两球间的距离等于绳长L。
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轻绳的中点,方向与两球连线垂直。
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35L时,它们加速度的大小均为()A.58FmB.25FmC.38FmD.310Fm2.(2019·全国·高考真题)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向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F2>0).由此可求出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3.(2019·全国·高考真题)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 的足够长的光滑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A.v B.v C.v D.v4.(2018·全国·高考真题)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的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5.(2018·全国·高考真题)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D.6.(2018·全国·高考真题)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A .B .C .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7.(2021·全国·高考真题)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 拉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0s 时,速度的大小为0v ,此时撤去F ,物体继续滑行02s 的路程后停止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 )A .在此过程中F 所做的功为2012mv B .在此过中F 的冲量大小等于032mvC .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2004v s gD .F 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的2倍8.(2021·全国·高考真题)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1m 的长木板,木板的左端上有一质量为2m 的物块,如图(a )所示。
高中物理近5年高考全国卷真题分类汇编01 直线运动一、单选题(共3题;共6分)1.(2分)如图,将光滑长平板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挡板P处,上部架在横杆上。
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使得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θ可变。
将小物块由平板与竖直杆交点Q处静止释放,物块沿平板从Q点滑至P点所用的时间t与夹角θ的大小有关。
若由30°逐渐增大至60°,物块的下滑时间t将()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2.(2分)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H4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H4所用的时间为t2。
不计空气阻力,则t2t1满足()A.1< t2t1<2B.2<t2t1<3C.3< t2t1<4D.4<t2t1<53.(2分)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二、多选题(共7题;共21分)4.(3分)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
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 s时撤去外力。
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
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
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A.木板的质量为1 kgB.2 s~4 s内,力F的大小为0.4 NC.0~2 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3分)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
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表示他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v-t 图像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道上的时刻。
近五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物理选考试题分析江西省全南中学李红伟一、近五年理综试卷物理选考试题知识点考查情况分析:二、近五年理综试卷物理选考试题特点:1.选考试题从三个模块进行命题,要求学生任选一个模块答题,不得跨模块选做或多选多做,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
选考模块可涉及必考内容,三个选考模块内容之间不横向联系,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2.难度进一步降低,努力均衡选考模块难度,不出难题。
为了使考查的模块知识覆盖面增大,选考题采用每个模块两题并列的方式,一大一小,大题为计算题,9-10分,小的为选择题、填空题,5-6分,选考内容约占总分的13.6%。
3.突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每个模块的核心知识不会改变。
选修3-3选择题多在分子动理论、内能、晶体与非晶体等基础知识上设问,以加大知识的覆盖面。
计算题都是考气体实验定律,常与热力学定律、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等多个知识点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考题设置的情景多为气缸模型,其中压强的力学分析是计算题解题的关键。
选修3-4考查重点之一为机械振动和波的知识;其二为几何光学的知识,如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全反射等,画光路图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考查对物理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新增内容如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质速关系、质能关系等近五年都没有体现,物理光学如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等近五年也没有涉及。
选修3-5计算题都是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常与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相结合,综合性强,情景多以碰撞的形式呈现,但难度不及旧高考。
对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中的内容考查形式较为广泛,如玻尔理论、原子核衰变、核反应方程、结合能、质量亏损、光电效应等在5套度卷都有考查反映。
三、物理选考模块备考建议:1.备考复习要重视研究《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明确考试大纲没有的内容高考不考,把握好深度、难度,以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
历年(2020-2023)全国高考物理真题分类(物理常识)汇编一、单选题1.(2023ꞏ辽宁ꞏ统考高考真题)安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若两段长度分别为1l ∆和2l ∆、电流大小分别为I 1和I ₂的平行直导线间距为r 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表示为21221I I l l F k r ∆∆∆=。
比例系数k 的单位是( )A .kgꞏm/(s²ꞏA )B .kgꞏm/(s²ꞏA²)C .kgꞏm²/(s³ꞏA )D .kgꞏm²/(s³ꞏA³)2.(2023ꞏ浙江ꞏ高考真题)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的是( )A .JB .KC .WD .Wb3.(2022ꞏ浙江ꞏ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属于力的单位是( )A .2kg m/s ⋅B .kg m/s ⋅C .2kg m /s ⋅D .2kg s/m ⋅4.(2021ꞏ海南ꞏ高考真题)公元前4世纪末,我国的《墨经》中提到“力,形之所以奋也”,意为力是使有形之物突进或加速运动的原因。
力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符号来表示,正确的是( ) A .1kg m s -⋅⋅ B .2kg m s -⋅⋅ C .2Pa m ⋅ D .1J m -⋅5.(2021ꞏ天津ꞏ高考真题)科学研究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意义深远,实验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理想实验法等对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十分重要。
下列哪个成果是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到的( )A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B .库仑发现“库仑定律”C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D .伽利略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6.(2021ꞏ河北ꞏ高考真题)普朗克常量346.62610J s h -=⨯⋅,光速为c ,电子质量为e m ,则e h m c在国际单位制下的单位是( ) A .J/s B .m C .J m ⋅ D .m/s7.(2020ꞏ浙江ꞏ高考真题)以下物理量为矢量,且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 )A .电流、AB .位移、mC .功、JD .磁感应强度、T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023ꞏ辽宁ꞏ统考高考真题)安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全国卷1)25.(18分)如右图,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个星球A 和B 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 点做匀速周运动,星球A 和B 两者中心之间距离为L 。
已知A 、B 的中心和O 三点始终共线,A 和B 分别在O 的两侧。
引力常数为G 。
⑴ 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⑵ 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它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 和B ,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为的周期记为T 1。
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T 2。
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5.98×1024kg 和 7.35 ×1022kg 。
求T 2与T 1两者平方之比。
(结果保留3位小数)【答案】⑴)(23m M G L T +=π⑵1.01 【解析】 ⑴A 和B 绕O 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A 和B 的向心力相等。
且A 和B 和O 始终共线,说明A 和B 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
因此有R M r m 22ωω=,L R r =+,连立解得L M m m R +=,LM m Mr +=对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L m M M T m LGMm +=22)2(π化简得)(23m M G L T +=π⑵将地月看成双星,由⑴得)(231m M G L T +=π将月球看作绕地心做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LT m L GMm 22)2(π=化简得GM L T 322π=所以两种周期的平方比值为01.11098.51035.71098.5)(242224212=⨯⨯+⨯=+=M M m T T(新课标卷)20.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像.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O T T ,纵轴是lg(/)O R R ;这里T 和R 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O T 和0R 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根据开普勒周期定律:周期平方与轨道半径三次方正比可知23T kR =,320kR T =两式相除后取对数,得:303202lglgR R T T =,整理得:00lg3lg2R RT T =,选项B正确。
第一章 直线运动(2011)24.(13分)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
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2013)24.(13分)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 和B ,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 。
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 、B 和R 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 )、(0,-l )和(0,0)点。
已知A 从静止开始沿y 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加速运动;B 平行于x 轴朝x 轴正向匀速运动。
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 在某时刻通过点(l ,l )。
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 运动速度的大小。
(2014)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当前车突然停止后,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来而不会与前车相碰。
同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 。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18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 。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未120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2013)19.如图,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时间(x-t )图线。
由图可知A .在时刻t 1,a 车追上b 车B .在时刻t 2,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的大第二章 力与物体的平衡(2012)24.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
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 ,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 ,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
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
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 θ0。
(2012)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1N ,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2N 。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 )A. 1N 始终减小,2N 始终增大B. 1N 始终减小,2N 始终减小C. 1N 先增大后减小,2N 始终减小D. 1N 先增大后减小,2N 先减小后增大O x tt 1 t 2 ab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2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2015)25.(20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 ,如图(a)所示。
0t =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1t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
已知碰撞后1s 时间内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
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210m s 。
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μ; (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2012)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 .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 .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 .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2013)21.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
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
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 =0.4s 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
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I000m 。
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 。
则 A .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 B .在0.4s~2.5s 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C .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D .在0.4s~2.5s 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儿乎不变(2013)14.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
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
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物体具有惯性B .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 .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2014)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的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高度A 一定升高B 一定降低C 保持不变D 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第四章 曲线运动(2012)15.如图,x 轴在水平地面内,y 轴沿竖直方向。
图中画出了从y 轴上沿x 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 、b 和c 的运动轨迹,其中b 和c 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A .a 的飞行时间比b 的长 B .b 和c 的飞行时间相同 C .a 的水平速度比b 的小 D .b 的初速度比c 的大(2014)20.如图,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a 和b (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 与转轴OO ′的距离为l ,b 与转轴的距离为2l 。
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一定比a 先开始滑动 B .a 、b 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 C .ω=lkg2是b 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 D .当ω=lkg32时,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飞机阻拦索 定滑轮 图(a)70 60 50 40 30 20 10 00.5 1.0 1.5 2.0 2.5 3.0 3.5 t /sv /(m s -1)图(b) 11 32 4 2 130 93 298 164 526 25 5 824 36 6 1192 497 1600 6482104(2015)18.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
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1L 和2L ,中间球网高度为h.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 。
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v 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 的最大取值范围是A. 11266L g g v L h h ∠∠ B. ()22121446LL g L gv hh+∠∠C. ()22121412626LL g L g v h h+∠∠ D. ()2212141426L L g Lg v h h+∠∠第五章 万有引力(2011)19.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过地球同步卫星传送。
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3.8×105km ,运行周期为27天,地球半经为6400km ,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 A.0.1s B.0.25s C.0.5s D.1s(2012)21. 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一矿井深度为d 。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
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R d -1 B . R d +1 C. .2)(R d R - D .2)(dR R - (2013)20.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 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 .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 .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D .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2014)19.太阳系个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个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成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6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轨道以外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半径(AU )1.01.55.29.51930A B.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C.天王星相邻两次的冲日的时间是土星的一半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间隔时间最短(2015)21.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现在月球表面的附近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再离月面4m 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
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x 310Kg ,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大约为9.8m/s ,则此探测器 A .在着陆前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m/s B .悬停时受到 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x 310NC .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D .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第章 机械能(2011)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