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三大守恒定律
- 格式:docx
- 大小:407.97 KB
- 文档页数:3
化学三大守恒是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1、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2、物料守恒:含特定元素的微粒守恒;不同元素间形成的特定微粒比守恒;特定微粒的来源关系守恒。
3、质子守恒就是酸失去的质子和碱得到的质子数目相同。
三大守恒定律的规律:
1、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电子守恒法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及电解过程中电极产物的有关计算等。
2、元素守恒即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的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3、电荷守恒的意思就是任一电中性的东西比如化合物、混合物、单质、胶体等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其研究的基础是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有三个重要的守恒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这个定律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例如,当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时,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
这个定律的实质是质量不会凭空消失或增加,只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总能量不变。
这个定律是热化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不变。
例如,当燃烧木材时,木材的化学能被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但总能量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电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总电荷不变。
这个定律是电化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在电化学反应中,电荷可以从一种电极转移到另一种电极,但总电荷不变。
例如,当锌在硫酸中被氧化时,锌离子的电荷被转移到了另一种电极上。
这三大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原理,它们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验中,这些定律可以用来验证反应的正确性和计算反应的产物量,而在工业生产中,这些定律可以用来控制反应的质量和节约资源。
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原理,它们的应用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反应实验,才能使实际称量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前反应物的质量。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
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2.成立的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改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3.在化学变化中,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
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⑵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原子之比。
⑶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与系数的乘积之比。
nahso3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在化学的世界里,对于各种溶液中离子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涉及到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这三大守恒定律更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溶液中离子行为的关键工具。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NaHSO₃溶液中的这三大守恒。
首先,咱们来谈谈电荷守恒。
电荷守恒的核心思想就是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
对于NaHSO₃溶液来说,其中存在着钠离子(Na⁺)、氢离子(H⁺)、亚硫酸氢根离子(HSO₃⁻)以及亚硫酸根离子(SO₃²⁻)和氢氧根离子(OH⁻)。
那么,电荷守恒的表达式就是:c(Na⁺)+ c(H⁺)=c(HSO₃⁻)+ 2c(SO₃²⁻)+ c(OH⁻)。
为啥是这样呢?钠离子带一个正电荷,氢离子也带一个正电荷,所以它们所带正电荷的浓度相加。
而亚硫酸氢根离子带一个负电荷,亚硫酸根离子带两个负电荷,氢氧根离子带一个负电荷,所以它们所带负电荷的浓度要按照电荷数进行相应的计算后相加。
接下来,咱们说说物料守恒。
物料守恒是指在溶液中,某种元素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对于NaHSO₃溶液,钠元素和硫元素的比例是 1:1 。
钠元素只有一种存在形式,就是钠离子(Na⁺),其浓度为 c(Na⁺)。
硫元素有亚硫酸氢根离子(HSO₃⁻)和亚硫酸根离子(SO₃²⁻)这两种存在形式,所以物料守恒的表达式就是:c(Na⁺)= c(HSO₃⁻)+ c(SO₃²⁻)+c(H₂SO₃) 。
再讲讲质子守恒。
质子守恒就是溶液中得质子的微粒所得到的质子总数等于失质子的微粒所失去的质子总数。
在 NaHSO₃溶液中,得质子的微粒有 H₂O 和 HSO₃⁻,失质子的微粒也有 H₂O 和 HSO₃⁻。
H₂O 得质子生成 H₃O⁺(也就是 H⁺),失质子生成 OH⁻。
HSO₃⁻得质子生成 H₂SO₃,失质子生成 SO₃²⁻。
三大守恒定律化学三大守恒定律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这些定律在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三大守恒定律的内容。
首先是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换句话说,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增加。
这个定律的实质是质量的守恒,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它在化学反应中不会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适用于化学反应,也适用于物理变化和核反应等各种情况。
接下来是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或物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化学反应是在分子层面上发生的,当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总能量应该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无论是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还是化学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能量的守恒都是一个基本原则。
最后是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物理或化学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电荷是物质带有的一种基本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总电荷在任何过程中都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在化学反应中,任何产生或消失的离子或电子数目必须满足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反应,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以推导出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平衡方程式。
这三大守恒定律是化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原则,它们贯穿于化学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使得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过程可以被准确描述和预测。
无论是实验室中的化学合成,还是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反应,这些守恒定律都是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总结起来,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三大守恒定律。
它们分别描述了物质质量、能量和电荷在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守恒规律。
电荷守恒--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
例:NH4Cl溶液:c(NH4+)+ c(H+)= c(Cl-)+ c(OH-)写这个等式要注意2点:1)要判断准确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不能漏掉。
2)注意离子自身带的电荷数目。
如:Na2CO3溶液:c(Na+)+ c(H+)= 2c(CO32-)+ c(HCO3-)+ c(OH-)NaHCO3溶液:c(Na+)+ c(H+)= 2c(CO32-) + c(HCO3-)+ c(OH-)NaOH溶液:c(Na+) + c(H+) = c(OH-)Na3PO4溶液:c(Na+) + c(H+) = 3c(PO43-) + 2c(HPO42-) + c(H2PO3-) + c(OH-)总结:电荷守恒式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之和等于所有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之和。
2、物料守恒--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也就是元素守恒,即变化前后某种元素的原子或原子团个数守恒。
物料守恒实际属于原子个数守恒和质量守恒。
例:NH4Cl溶液:化学式中N:Cl=1:1,即得到,c(NH4+)+ c(NH3•H2O) = c(Cl-)Na2CO3溶液:Na:C=2:1,即得到,c(Na+) = 2c(CO32- + HCO3- + H2CO3)NaHCO3溶液:Na:C=1:1,即得到,c(Na+) = c(CO32-)+ c(HCO3-) + c(H2CO3)写这个等式要注意,把所有含这种元素的粒子都要考虑在内,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分子。
3、质子守恒——即H+守恒,溶液中酸失去H+总数等于碱得到H+总数,利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推出。
1)Na2CO3溶液:水电离出的c(H+)=c(OH-),在碳酸钠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以H+、HCO3-、H2CO3三种形式存在。
所以c (OH-)= c(HCO3-) + 2c(H2CO3) + c(H+)水电离出的c(H+)=c(OH-)在碳酸钠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以(H+,HCO3-,H2CO3)三种形式存在,其中1mol碳酸分子中有2mol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所以c(OH-)=c(H+)+c(HCO3-)+2c(H2CO3)此外质子守恒也可以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两个式子相减而得到(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2)NaHCO3溶液方法一: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联立得到。
高中化学三大守恒定律!今天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三大守恒定律。
三大守恒定律是解决高考大题必不可少的技巧!那么,如何写化学中三大守恒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这三个守恒的最大应用是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
电荷守恒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
例:NH4Cl溶液:c(NH+ 4)+c(H+)= c(Cl-)+ c(OH-)写这个等式要注意2点:1、要判断准确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不能漏掉。
2、注意离子自身带的电荷数目。
如:Na2CO3溶液:c(Na+)+ c(H+)= 2c(CO32-)+ c(HCO3-)+ c(OH-)NaHCO3溶液:c(Na+)+ c(H+)= 2c(CO32-) + c(HCO3-)+ c(OH-)NaOH溶液:c(Na+) + c(H+) =c(OH-)Na3PO4溶液:c(Na+) + c(H+) = 3c(PO43-) + 2c(HPO42-) + c(H2PO4-) + c(OH-)物料守恒即加入的溶质组成中存在的某些元素之间的特定比例关系,由于水溶液中一定存在水的H、O元素,所以物料守恒中的等式一定是非H、O元素的关系。
例:NH4Cl溶液:化学式中N:Cl=1:1,即得到,c(NH4+)+ c(NH3•H2O) = c(Cl-)Na2CO3溶液:Na:C=2:1,即得到,c(Na+) = 2c(CO32-+ HCO3-+ H2CO3)NaHCO3溶液:Na:C=1:1,即得到,c(Na+) = c(CO32-)+ c(HCO3-) + c(H2CO3)写这个等式要注意,把所有含这种元素的粒子都要考虑在内,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分子。
质子守恒即H+守恒,溶液中失去H+总数等于得到H+总数,或者水溶液的由水电离出来的H+总量与由水电离出来的OH-总量总是相等的,也可利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推出。
实际上,有了上面2个守恒就够了,质子守恒不需要背。
硫化钠三大守恒式
硫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化学符号为Na2S,是一种白色固体,具有较强的溶解性。
它在许多工业和医疗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硫化钠三大守恒式是指硫化钠反应过程中所满足的三条守恒定律。
这三条定律分别是物质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物质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总量是不变的。
这意味着,在反应的输入物质和输出物质的数量之和相等。
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这意味着,在反应的输入能量和输出能量的数量之和相等。
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
这意味着,在反应的输入电荷和输出电荷的数量之和相等。
硫化钠反应过程中需要满足这三条守恒定律,以确保反应的正确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高中化学电解质溶液专题三大守恒定律I.电荷守恒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例如:NH4Cl溶液:c(NH+4)+c(H+)= c(Cl-)+ c(OH-)写这个等式要注意2点:1、要判断准确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不能漏掉。
2、注意离子自身带的电荷数目。
例如:Na2CO3溶液:c(Na+)+ c(H+)= 2c(CO32-)+ c(HCO3-)+ c(OH-)NaHCO3溶液:c(Na+)+ c(H+)= 2c(CO32-) + c(HCO3-)+ c(OH-)NaOH溶液:c(Na+) + c(H+)=c(OH-)Na3PO4溶液:c(Na+) + c(H+) = 3c(PO43-) + 2c(HPO42-) + c(H2PO4-) +c(OH-)II.物料守恒即加入的溶质组成中存在的某些元素之间的特定比例关系,由于水溶液中一定存在水的H、O元素,所以物料守恒中的等式一定是非H、O元素的关系。
例如:NH4Cl溶液:化学式中N:Cl=1:1,即得到,c(NH4+)+ c(NH3•H2O) = c(Cl-)Na2CO3溶液:Na:C=2:1,即得到,c(Na+) = 2c(CO32-+ HCO3-+ H2CO3)NaHCO3溶液:Na:C=1:1,即得到,c(Na+) = c(CO32-)+ c(HCO3-) + c(H2CO3)写这个等式要注意,把所有含这种元素的粒子都要考虑在内,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分子。
III.质子守恒即H+守恒,溶液中失去H+总数等于得到H+总数,或者水溶液的由水电离出来的H+总量与由水电离出来的OH-总量总是相等的,也可利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推出。
实际上,有了上面2个守恒就够了,质子守恒不需要背。
例如:NH4Cl溶液:电荷守恒:c(NH4+) + c(H+) = c(Cl-) + c(OH-)物料守恒:c(NH4+)+ c(NH3•H2O)= c(Cl-)处理一下,约去无关的Cl-,得到,c(H+) = c(OH-) + c(NH3•H2O),即是质子守恒。
题目:(NH4)2SO4三大守恒方程式随着化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也日渐深入。
在化学反应中,许多物质的转化都是符合某些守恒定律的,其中包括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以及电荷守恒定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铵硫酸((NH4)2SO4)化学反应中的三大守恒方程式。
一、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不能被创造或者被销毁,只能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在铵硫酸的化学反应中,也同样符合这一定律。
以铵硫酸分解反应为例:(NH4)2SO4 -> 2NH3 + SO3 + H2O 。
在这个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导致了反应物原有的化学能被转化为产物的化学能,但总的化学能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在铵硫酸化学反应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所涉及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在铵硫酸的化学反应中,同样可以观察到这一定律的表现。
以铵硫酸溶液的蒸发结晶为例:(NH4)2SO4(aq) ->(NH4)2SO4(s) + H2O(g) 。
在这个反应过程中,虽然溶液中的水被蒸发,但是溶液中的铵硫酸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变化。
而在溶液结晶后,所得的固体产物与原溶液中的铵硫酸质量之和仍然保持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同样被铵硫酸化学反应所遵循。
三、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一个封闭系统内,总电荷的数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在铵硫酸化学反应中,同样可以发现电荷守恒定律的体现。
以铵硫酸的电解反应为例:(NH4)2SO4 -> 2NH4+ + SO4^2- 。
在这个反应中,虽然铵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数量发生了改变,但总电荷的数量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在反应前后,离子的总电荷量是相等的。
电荷守恒定律同样在铵硫酸化学反应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总结起来,铵硫酸((NH4)2SO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以及电荷守恒定律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大守恒定律的内容
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超重要的三大守恒定律呀!
先说说能量守恒定律吧。
就好像你去爬山,你努力往上爬消耗了体力,但是到达山顶后你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这能量可没消失,只是从你的体力转化成了你眼中的美景呀!能量它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总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比如灯泡发光,电能就变成了光能。
再讲讲质量守恒定律。
想象一下你在做蛋糕,你把各种材料加在一起进行搅拌、烘烤,最后得到的蛋糕质量和你刚开始放进去的所有材料质量是一样的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也是不变的哟!就像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前后质量一点儿没少呢。
最后说说电荷守恒定律哈。
这就好比你有一堆红苹果和青苹果,不管你怎么摆弄,红苹果和青苹果的总数是不变的。
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电荷的代数和是始终保持不变的哦!比如在电路中,电流流进流出,电荷的总量可一直是那么多呀!
哎呀,这三大守恒定律是不是超级神奇呀!它们就像自然的基本法则,一直默默守护着我们这个奇妙的世界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三大守恒定律真的太重要啦,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呀!。
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性质之一,它规定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量
是不变的,即物质审清调节损失或增益,物质总量不变。
在物理和化
学实验中,守恒定律是确保实验精确的重要因素,否则实验结果可能
会失真。
我们今天来讨论的是体积相等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物的三大
守恒。
第一,质量守恒定律是这次实验的核心定律,即反应中的质量总和不变。
因为混合物的体积一定,所以其中化学反应所涉及的物质的质量
一定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反应期间原料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不变的。
其次,能量守恒定律是另一个重要的定律,即反应中的能量总和不变。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释放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吸收的能量总和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在反应期间,释放的能量等于吸收的能量。
最后,时间守恒定律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定律,即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物质的变化速度是固定的,也就是在同一条件下,化学反应的速
度是不变的。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反应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以上是体积相等的醋酸-醋酸钠混合物实验中最重要的三大守恒定律,
它们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指导原则。
在进
行物理和化学实验的时候,实验室人员必须熟知这些定律,确保实验
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得出精确有效的实验结果。
碳酸铵的三大守恒方程式
碳酸铵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化学化合物,其守恒方程式构成了一些有用的基础。
第一个守恒方程式是质量守恒定律,即物质量不变,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所有化学反应中,哪些原料物质及其生成的产物物质的总量和数量是不变的。
碳酸铵的质量守恒方程式为:NH4NO3=N2+H2+2O2。
第二个守恒方程式是电荷守恒定律,即电荷总量不变,它指出,表示每一类离子含有电荷数量总和不变,碳酸铵的电荷守恒方程式为:2NH4+ +2NO3- →
N2+2H2O。
最后一个守恒方程式是动能守恒定律,即动能总和不变,它表明,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当一系列反应发生时,总动能在反应前后不变。
碳酸铵的动能守恒方程式为:NH4NO3→N2+2H2O,其中N2的发生反应是动能的消耗,而H2O的生成和放出蒸汽是动能的增加。
以上就是碳酸铵的三大守恒方程式,三大守恒方程式不仅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中对钠盐的利用,也有助于科学家们对化学反应机制的理解。
而且,这三大守恒方程式更是总结了自然界的基本定律,是未来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
溶液中的三大守恒溶液是一种化学系统,是由溶解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有一些被称为守恒定律的定律和原理,它们决定着在溶液中所发生的反应。
它们是分子动力学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首先,有质量守恒定律。
它规定,任何化学反应都必须在质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完成,任何物质都不能在反应中出现或者消失。
例如,在铜和硫酸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都是不变的:Cu+S04=CuSO4。
其次,还有电荷守恒定律。
它规定,在反应中,电荷的总量必须保持不变。
例如,在乙烯和氯气反应中,电荷总和需要保持不变:C2H4+Cl2=C2H4Cl2,该反应物质产生1基硫的总量是不变的。
最后,还有能量守恒定律。
它规定,在反应过程中能量总量是不变的,即反应中所有反应物的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应当相等。
例如,在甲烷和氧化氢反应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CH4+2O2=CO2+2H2O,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都是不变的。
注意,上述三大守恒定律仅适用于化学反应,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如显示和溶解。
溶液的组成说明了溶液中活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溶质在溶解时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溶液中,溶质一般是溶解剂中的离子或原子,而溶解剂是溶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是水,乙醇等无机溶解剂,也可以是有机溶剂。
溶质必须被溶解剂完全溶解,并且必须遵守上述三大守恒定律。
因此,为了保证溶液中所有反应的准确性,质量、电荷和能量守恒定律都必须遵守,以确保溶液的稳定性。
溶液的组成不仅影响着溶液中反应物的分布,也影响着溶液的稳定性。
如果某一定律被破坏,溶液中可能会发生不稳定的反应,从而影响溶液的性质。
对于某些特殊的溶液,如氧化剂和还原剂,这种稳定性要求更高,因此破坏守恒定律的后果就更加严重了。
因此,守恒定律是溶液的基本原则,破坏它们就会影响溶液的稳定性,从而导致混乱。
掌握这三大守恒定律,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的性质,改善反应的效率,提高溶液的稳定性,并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溶液。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
理解:1、质量守恒定律适是解释于化学变化的,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2、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生成物的总质量中还应包括这些气体或沉淀。
(不要误认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和个数不变。
一、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2H2+O22H2O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质的方面)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各粒子的数量关系(粒子个数比)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质量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量的方面)二、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五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一个可能变——分子总数可能变如:2H2+O22H2O;H2+Cl22HCl例1、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提供。
高氯酸铵分解有可能排入大气的物质是()A.H2O B.SO2C.CO2D.CO1、下列装置不能用做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是()2、a 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 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A.(a+b)g B.(a-b)g C.(b-a)g D.无法判断3、将mg硫放在ng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A.=(m+n)g B.>(m+n)g C.<(m+n)g D.≤(m+n)g5、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 + 9O24CO2+ 2X + 6H20,则X 的化学式为()A.SO3 B.SO2 C.CO D.H2SO46、如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7、手电筒中使用的锌―锰干电池,在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NH4Cl+2MnO2=ZnCl2+2NH3+X+H2O,则X的化学式为()A. MnOB. Mn2O3C. Mn3O4D. HMnO48、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见下表。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对于溶液中微粒浓度(或数目)的比较,要遵循两条: 一是电荷守恒,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总数;
二是物料守恒,即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物料守恒实际属于个数守恒和。
)
★电荷守恒
1.化合物中元素正负代数和为零
2.溶液呈电中性: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3.除六大,四大外都,部分水解。
产物中有部分水解时产物
4.这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多少,离子前写几。
例如:NaHCO 3:c(Na +
)+c(H +
)=c(OH -)+c(HCO 3-)+2c(CO 32-
)
★物料守恒
物料守恒可以理解为原子守恒的另一种说法,即“任一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指原子核中相等的原子,就是)和数量分别保持不变”。
⒈含特定元素的微粒(离子或分子)守恒 ⒉不同元素间形成的特定微粒比守恒 ⒊特定微粒的来源关系守恒 【例1】在0.1mol/LNa3PO4溶液中: 根据P 元素形成微粒总量守恒有: c[PO 4
3-]+c[HPO 42-]+c[H 2PO 4-]+c[H 3PO 4]=0.1mol/L
根据Na 与P 形成微粒的关系有:
c[Na +
]=3c[PO 43-]+3c[HPO 42-]+3c[H 2PO 4-
]+3c[H 3PO 4]
根据H2O 电离出的H+与OH-守恒有:c[OH -]=c[HPO 42-]+2c[H 2PO 4-]+3c[H 3PO 4]+c[H +
] 【例2】以NaHCO 3溶液为例
若HCO 3-没有和水解,则c (Na +)=c (HCO 3-
)
现在HCO 3-会水解成为H 2CO 3,电离为CO 32-(都是1:1反应,也就是消耗一个HCO 3-
,就产生一个H 2CO 3或者CO 32-),那么守恒式中把Na +
浓度和HCO 3-
及其产物的浓度和画
等号(或直接看作钠与碳的守恒): 即c(Na +
)==c(HCO 3-)+c(CO 32-
)+c(H 2CO 3)
【例3】在0.1mol/L 的H 2S 溶液中存在如下过程:(均为) H 2S=(H +
)+(HS -) (HS -)=(H +
)+(S 2-) H 2O=(H +
)+(OH -)
可得物料守恒式c(S 2-)+c(HS -
)+c(H 2S)==0.1mol/L,(在这里物料守恒就是S--描述出有S 元素的和分子即可)
【例4】Na 2CO 3溶液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电荷守恒
c(Na+)+c(H+)=2c(CO 32-)+c(HCO 3-)+c(OH-)
上式中,阴阳总要相等,由于1mol 电荷量是2mol 负电荷,所以碳酸根所带电荷量是其的2倍。
·物料守恒
c(Na+)是离子物质的量的2倍,电离水解后,碳酸根以三种形式存在所以
c(Na+)=2[c(CO 32-)+c(HCO 3-)+c(H 2CO 3)] ·质子守恒
水电离出的c(H+)=c(OH-)
在碳酸钠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以(H+,HCO 3-,H 2CO 3)三种形式存在,其中1mol 碳酸分子中有2mol 水电离出的氢离子 所以c(OH-)=c(H+)+c(HCO 3-)+2c(H 2CO 3)
此外,质子守恒也可以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两个式子相减而得到。
即: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质子守恒
质子守恒就是酸失去的质子和碱得到的质子数目相同。
守恒式可由得到。
如在NaHCO 3溶液中 原始物种:HCO 3-
,H 2O
消耗质子产物H 2CO 3,产生质子产物CO 32-,OH-
c (H +
)=c (CO 32-)+c(OH -)-c (H 2CO 3)即c (H +
)+c (H 2CO 3)=c (CO 32-)+c(OH -) 关系:剩余的质子数目=产生质子的产物数目-消耗质子的产物数目 又如NaH 2PO 4溶液 原始物种:H 2PO 4-,H 2O
消耗质子产物:H 3PO 4,产生质子产物:HPO 42-(产生一个质子),PO 43-(产生二个质子),OH-
∴c (H +
)=c(HPO 42-)+2c(PO 43-)+c(OH -)-c (H 3PO 4) 快速书写质子守恒的方法:
第一步:定基准物(能得失氢离子的物质)(若为溶液则包括水)利用电离和水解得到得质子产物和失质子产物。
第二步:看基准物、得质子产物和失质子产物相差的质子数 第三步:列出质子守恒关系式得质子数=失质子数 第四步: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加以验证 如碳酸氢钠溶液(NaHCO 3):
溶液中的基准物为H 2O 和HCO 3-;H 2O 得到1个质子为H 3O +
(即为H +
),失去1个质子得到OH -;HCO 3-得到1个质子为H 2CO 3,失去1个质子为CO 32-;然后根据得失质子守恒列出关系式:C (OH -)+C(CO 32-)=C(H 2CO 3)+C(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