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机构重点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7
授课教案No任务3.1 凸轮机构的认识一、复习10分钟复习上次课学习内容二、教师导课与课程学习:(1)学习提示,教师介绍本任务的学习内容。
15分钟本项目以直动从动件的盘形凸轮机构为例,在从动件等速运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余弦加速度运动(简谐运动)规律条件下,分析了凸轮机构中存在的柔性冲击与刚性冲击。
教师介绍本任务的学习内容:凸轮机构的分类;常用术语;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结构形式;常用材料及热处理(2)分小组学习: 40分钟3.1.1常用设备中的凸轮机构1. 凸轮机构的组成如图所示的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等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机构。
2.凸轮机构应用实例自动钻床进给机构、冲床凸轮机构等。
3.1.2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机构的类型很多,按凸轮和从动件的形状及其运动形式的不同,凸轮机构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凸轮形状分类(1)盘形凸轮(2)移动凸轮。
(3)圆柱凸轮2.按从动件形式分类(1)尖顶从动件(2)滚子从动件(3)平底从动件从动件的结构形式3.按从动件的运动形式分类学生发言汇报、记录学习笔记学生发言汇报并记录学习笔记阅读教材和PPT、分组讨论、撰写发言提纲、学生发言汇报,课,记录学习笔记No(1)直动从动件直动从动件指相对于机架作直线往复移动的从动件,如图3.1.1中所示。
直动从动件又分为对心直动从动件和偏置直动从动件。
(2)摆动从动件:绕某一固定转动中心摆动的从动件。
4.按凸轮与从动件的锁合方式分类 (1)力锁合利用从动件的重力、弹簧力或其他外力使从动件与凸轮轮廓保持接触,(2)形锁合利用从动件和凸轮特殊的几何形状来维持接触,例如圆柱凸轮机构是利用滚子与凸轮凹槽两侧面的配合来实现形锁合。
3.1.3凸轮机构的常用术语如下:1.凸轮基圆与基圆半径b r2.凸轮的转角δ凸轮相对于某一位置转过的角度,称为凸轮转角δ。
具体包括推程运动角0δ、远停程运动角S δ回程运动角0′δ和近停程运动角Sδ'。
第3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3.1基本要求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其特点。
2.掌握从动件的几种常用运动规律及特点。
掌握从动件行程、从动件推程、推程运动角、从动件回程、回程运动角、从动件远(近)休程及远(近)休止角及凸轮的基圆、偏距等基本概念。
3.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反转法原理,应用这一原理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及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4.掌握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原则,根据这些原则确定凸轮机构的的压力角及其许用值、基圆半径、偏距、滚子半径等基本尺寸。
5.掌握凸轮机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学会用计算机对凸轮机构进行辅助设计的方法。
3.2内容提要一、本章重点本章重点是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及其特点,按预定从动件运动规律设计平面凸轮轮廓曲线和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涉及到根据使用场合和工作要求选择凸轮机构的型式、选择或设计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合理选择或确定凸轮的基圆半径、正确设计出凸轮廓线、对设计出来的凸轮机构进行分析以校核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 凸轮机构的类型选择选择凸轮机构的类型是凸轮机构设计的第一步,称为凸轮机构的型综合。
凸轮的形状有平面凸轮(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和空间凸轮,从动件的形状有尖顶从动件、滚子从动件、平底从动件,而从动件的运动形式有移动和摆动之分,凸轮与从动件维持高副接触的方法又有分为力锁合、形锁合。
故凸轮机构的类型多种多样,设计凸轮机构时,可根据使用场合和工作要求的不同加以选择。
(1)各类凸轮机构的特点及适用场合尖顶从动件凸轮机构:优点是结构最简单,缺点是尖顶处极易磨损,故只适用于作用力不大和速度较低的场合。
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优点是滚子与凸轮廓线间为滚动摩擦,摩擦较小,可用来传递较大的动力,故应用广泛。
平底从动件凸轮机构:优点是平底与凸轮廓线接触处极易形成油膜、能减少磨损,且不计摩擦时,凸轮对从动件的作用力始终垂直于平底,受力平稳、传动效率较高,故适用于高速场合。
第九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9.1本章知识点串讲本章的重要知识点在于:1.推杆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其选择原则;常用的运动规律有:多项式运动规律和三角函数运动规律。
其中多项式运动规律又可分为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等;三角函数运动规律又可分为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和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对于这些运动规律的特点,特别是冲击的情况大家要知道。
2.凸轮机构运动过程的分析;3.凸轮轮廓线的设计;凸轮廓线设计的反转法原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无论是用图解法还是解析法设计凸轮廓线,所依据的基本原理都是反转法原理。
该原理可归纳如下:在凸轮机构中,如果对整个机构绕凸轮转动轴心O加上一个与凸轮转动角速度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公共角速度(-ω),这时凸轮与从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并不改变。
4.凸轮机构压力角与机构基本尺寸的关系。
在偏距一定,推杆的运动规律已知的条件下,加大基圆半径r0,可减小压力角α。
对于平底垂直于推杆的凸轮机构,其压力角恒等于零。
5.设计凸轮时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设计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时,若发现其压力角超过了许用值,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增大凸轮的基圆半径rb。
(2) 选择合适的从动件偏置方向。
在设计凸轮机构时,若发现采用对心移动从动件凸轮机构推程压力角过大,而设计空间又不允许通过增大基圆半径的办法来减小压力角时,可以通过选取从动件适当的偏置方向,以获得较小的推程压力角。
即在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中,选择偏置从动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推程压力角。
当出现运动失真现象时,可采取以下措施:(1) 修改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2) 当采用滚子从动件时,滚子半径必须小于凸轮理论廓线外凸部分的最小曲率半径ρmin。
若由于结构、强度等因素限制,滚子半径r r不能取得太小,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又不允许修改时,则可通过加大凸轮的基圆半径r b,从而使凸轮廓线上各点的曲率半径均随之增大的办法来避免运动失真。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凸轮机构学习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主要涉及凸轮机构的相关知识。
教材的章节包括: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具体内容有:凸轮的形状、凸轮的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基圆半径的计算、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和分类,理解凸轮的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凸轮的运动规律,能够进行凸轮的设计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绘制凸轮轮廓曲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难点:凸轮的运动规律的计算和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圆规、橡皮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凸轮机构,如洗衣机脱水装置、汽车雨刷等,引导学生思考凸轮机构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凸轮机构的设计案例,讲解凸轮的运动规律的计算和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凸轮轮廓曲线,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凸轮机构1. 组成:凸轮、从动件、支撑件2. 分类:盘形凸轮、圆柱凸轮、球形凸轮3. 工作原理:凸轮的运动规律1. 线速度与角速度2. 加速度与减速度3. 压力角与基圆半径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设计一个盘形凸轮,使其能够实现某个特定的动作。
答案:根据动作要求,计算凸轮的参数,绘制凸轮轮廓曲线。
2. 题目:计算一个给定参数的凸轮的运动规律。
答案:根据凸轮的参数,计算出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减速度等运动规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凸轮机构,让学生了解凸轮机构的作用和原理。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凸轮的设计方法和轮廓曲线的绘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四章 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印刷机、包装机械、纺织机以及各种自动机中应用更加普遍。
凸轮机构具有传动、导向和控制等功能。
当它作为传动机构时可以产生复杂的运动规律;当它作为导向机构时,则可以使执行机构的动作端产生复杂的运动轨迹;当它作为控制机构时,可以控制执行机构的工作循环。
凸轮机构还具有如下优点:高速时平稳性好,重复精度高,运动特性良好,机构的构件少,结构紧凑体积小,刚性大,周期控制简单,可靠性好,寿命长。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凸轮机构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章从讨论凸轮机构的特点和应用入手,介绍凸轮机构的分类,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凸轮轮廓设计及凸轮机构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
4.1 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凸轮是一种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它与从动件通过高副接触,使从动件获得连续或不连续的任意预期运动。
4.1.1 凸轮机构的应用与构成在自动机械中,广泛应用着各种凸轮机构,它的作用主要是将凸轮(主动件)的连续转动转化为从动件的往复移动或摆动。
例如:(1)图4-1所示的为单张纸胶印机中用于输送纸张的分纸吸嘴机构,当凸轮连续转动时,从动件(吸嘴)上下往复移动。
当吸嘴下降到接近纸堆表面时,旋转气阀控制吸嘴吸气从而吸住纸堆最上面的一张纸,当凸轮继续转动时,吸嘴带纸上升并将纸交给递纸吸嘴,如此反复,完成纸张的逐张分离。
(2)图4-2所示的为一自动车床的进刀机构。
当圆柱凸轮1回转时,经滚子4带动从动件2绕A 点作往复摆动,通过扇形齿轮和齿条的啮合使刀架3进刀或退刀。
进刀和退刀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凹槽曲线的形状。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凸轮机构主要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构成,通常凸轮作匀速转动。
当凸轮作匀速转动时,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指位移、速度、加速度与凸轮转角(或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1234图4-1 胶印机分纸吸嘴机构 1—凸轮;2—从动摆臂;3—分纸吸嘴;4—弹簧 312A4图4-2 进刀机构 1—圆柱凸轮;2—从动件;3—刀架;4—滚子取决于凸轮的轮廓曲线形状。
机械基础一轮复习资料(凸轮机构)【复习要求】1.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应用及特点;2.了解凸轮轮廊曲线的画法,熟悉常用位移曲线的画法;3.掌握基圆半径、行程、压力角等基本参数的概念及它们对工作的影响;4.掌握凸轮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其特点和应用。
【知识网络】【知识精讲】一、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1.凸轮:具有控制从动件运动规律的曲线轮廓的构件。
2.凸轮机构: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组成的传动机构,该机构中凸轮作主动件并作等速转动(往复移动)。
3.基圆(基圆半径):以凸轮回转中心为圆心,以凸轮理论廓线的最小回转半径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基圆。
该圆的半径称为基圆半径,用r0表示。
4.凸轮理论廓线:凸轮从动件的参考点(尖端或滚子中心或平底中点)在凸轮平面内的运动轨迹。
5.凸轮实际廓线:直接与从动件接触的凸轮廓线。
6.位移及行程:凸轮转过一个角度,从动件对应移动的距离,称为从动件的位移S。
在凸轮一转中,从动件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称为行程,用符号h表示。
7.压力角(α):凸轮理论廓线上某点的法线方向(即从动件的受力方向)和从动件运动速度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
8.S—δ曲线:表达从动件位移S与凸轮转角δ关系的曲线。
9.转角(运动角)δ:凸轮转过的角度。
二、凸轮机构的应用特点1.高副机构易磨损,结构简单、紧凑,传动力较小。
2.能严格实现从动件的运动要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可任意拟定。
3.可高速起动,但高速凸轮精确设计困难。
4.加工方便容易,广泛用于自动化机械中。
三、凸轮机构的分类(见表)四、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工作特点、应用场合(见表)五、凸轮机构有关参数对工作的影响(见表)为使运动不“失真”r T<ρmin一般取r T<0.8ρmin【边缘知识】一、运动角二、理论轮廓线与实际轮廓线的关系尖顶接触的理论轮廓线与实际轮廓线重合;平底接触两曲线接近;滚子接触两曲线为法向等距曲线(此两曲线只有在休止角区域内才是相似曲线)。
第4章凸轮机构凸轮机构是机械中一种常用的高副机构,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凸轮机构的优点是:只需设计出适当的凸轮轮廓,就可使从动件实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
其缺点是:凸轮与从动件为点接触或线接触,压强大,易于磨损,难加工,成本高。
所以通常多用于传力不大的控制机构。
§4.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图4.1所示为内燃机配气凸轮机构。
原动凸轮1以等角速度连续回转,通过凸轮高副驱动从动件2(阀杆)按预期的运动规律启闭阀门。
图4.1 内燃机配气机构图4.2 绕线机构图4.2所示为绕线机中用于排线的凸轮机构。
绕线轴3连续快速转动,经过齿轮带动凸轮1缓慢转动,通过凸轮轮廓与尖顶A之间的作用,驱使从动件2往复摆动,从而使线均匀的缠绕在绕线轴上。
图4.3所示为冲床装卸料中的凸轮机构。
原动凸轮1固定于冲头上,当其随冲头往复上下移动时,通过凸轮高副驱动从动件2以一定规律往复水平移动,从而使机械手按预期的运动规律装卸工件。
图4.4所示为自动送料的凸轮机构。
当带有凹槽的原动凸轮1等速转动时,通过嵌在槽中的滚子驱动从动件2作往复移动。
凸轮1每回转一周,从动件2即从储料器中推出一个毛坯,送到加工或待包装位置。
从以上所举各列可以看出:凸轮机构主要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3个构件组成。
根据凸轮和从动件的不同形状,凸轮机构可按如下分类。
图4.3 冲床装卸料机构图4.4 送料机构1.按凸轮形状分(1)盘状凸轮这种凸轮是一个绕固定轴线转动且具有变化向径的盘形构件,它是凸轮的最基本形式,如图4.1和4.2所示。
(2)移动凸轮当盘形凸轮的回转中心趋于无穷远时,凸轮相对机架作直线运动,这种凸轮叫移动凸轮,如图3.3所示。
(3)圆柱凸轮将移动凸轮卷在圆柱体上即形成圆柱凸轮,如图4.4所示。
2.按从动件形状分(1)尖底从动件如图4.2所示,尖底能与任何复杂的凸轮轮廓保持接触,因此能实现任意的运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