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流泪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美与丑的看台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课外阅读(2018·江西临川一中等九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D的歌应该有一首平缓、深稳又简单的曲子,来配那两间老屋里的时光,来配它终日沉暗的光线,来配它时而的喧闹与时而的疲倦。
或者也可以有一句歌词,一句最为平白的话,不紧不慢地唱,反反复复地唱,便可呈现那老屋里的生活,闻见它清晨的煤烟味,听见它傍晚关灯和锁门的轻响。
到这儿来的年轻人,有些是像V那样等着分配更好的工作的,有些则跟我一样,或轻或重地有着一份残疾。
健康的一拨一拨地来了又一拨一拨地走了,残疾的每次招工都报名,但报名与落榜的次数相等。
D的嗓音并不亮,但音域宽,乐感好,唱什么是什么。
D只是一条腿有点痛,但除了跑不快,上树上房都不慢。
“文革”已到后期,电影院里开始放映一些外国影片了,那里面的音乐和插曲让D着迷。
《桥》哇,《流浪者》呀,《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还有后来的《追捕》《人证》,D一律都看八九遍。
“拉兹之歌”“丽达之歌”“草帽歌”都能用“外语”唱,呼里咕噜咿咿呜呜——D说:“保证没错儿,不信咱们再去看一遍。
”小T就笑。
小T一边梳辫子一边说:“哇老天,您这可是哪国语呀,什么意思知道不?”D一脸不屑:“操心操心,你管它什么意思干吗?”小T说:“不知道什么意思就瞎唱!”D故作惊讶状:“嘿,我说小T,你平时可不笨,长得也挺好,咋不懂音乐呢?音乐!用不着明白什么意思。
”小T红了脸:“音乐就音乐,你管我长得好不好呢?”小T的话里露出几分满足。
小T长得漂亮,自己知道,也知道别人知道。
小T也爱打扮,不过在那年月里也真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无非是把毛衣拆了织、织了拆,变出些大同小异的花样,或者刻意让衬衫的领子从工作服上面鲜艳夺目地翻出来。
但那在翻滚着灰色和蓝色的老屋里和小街上,毕竟是一点新意。
D不光能唱,那些外国电影中的台词他差不多都能背诵。
碰上哪天心里不痛快,早晨一来他开戏,谁也不理,从台词到音乐一直到声响效果,全本儿的戏,不定哪一出。
五下一卷搞定答案语文泪水作文答案《泪水》作文一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次流泪的经历。
有的泪水是因为伤心,有的泪水是因为喜悦,而有一次流泪,却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山。
山很高,路很陡,我们爬得气喘吁吁。
我心里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山顶啊?”就在我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爸爸对我说:“孩子,加油!只要再坚持一会儿,我们就能到达山顶了。
”听了爸爸的话,我咬咬牙,继续往上爬。
终于,我们爬到了山顶。
站在山顶上,我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心里充满了喜悦。
就在这时,我发现爸爸的腿受伤了,原来他在爬山的过程中不小心摔倒了。
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这是心疼的泪水。
我对爸爸说:“爸爸,您的腿受伤了,一定很疼吧?”爸爸笑着说:“没关系,只要能陪你爬到山顶,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这点伤不算什么。
”那一刻,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
这泪水里有对爸爸的心疼,也有因为爸爸的陪伴而感到的幸福。
作文二泪水,有时候是甜的,有时候是苦的。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
为了这次比赛,我准备了很久,每天都认真练习。
比赛的那一天,我很紧张,心里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似的怦怦直跳。
当我走上舞台,看到台下那么多双眼睛注视着我,我的心跳得更快了。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我的演讲。
刚开始的时候,我有点结巴,但慢慢地,我找到了感觉,越讲越流畅。
当我讲完一句话,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那一刻,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是成功的泪水。
这泪水是甜的,它让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还有一次,我和我的好朋友吵架了。
我们因为一件小事闹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步。
后来,我发现是我误会了她,我想跟她道歉,可是她却不理我。
我很难过,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这是后悔的泪水,是伤心的泪水。
泪水,是我们内心感情的流露。
无论是甜的泪水还是苦的泪水,都是我们成长的见证。
《流泪的阅读》参考答案
1、下列各项对文中第④段每一项感动的补充,它们的正确搭配是:
(5分)
a →(4) ;
b →(2) ;
c →(5) ;
d →(3) ;
e →(1) ;
(给分说明:每项1分)
(1) 以自己一生的善良、忠诚、以德报怨,映衬出世人精明乖巧后面的愚蠢堕落
(2)信仰曾经具有抵抗死神的力量
(3)用柔弱的身躯抗击侵略者,花朵般的生命陨落在德寇的枪下
(4)朴素的文字下跳动的至爱亲情
(5)为了获得王子的爱情,不惜牺牲生命。
2.作者说自己欣慰于久违的泪水,确证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并没有死去,这未死的“某种东西”指什么?(4分)
答案要点:某种东西指的是感动之心,善良之心,同情之心(1点1分);是人的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最纯净的情感体验。
(1分)
3.你怎样理解流泪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尺度?
答案要点:流泪是一种能力,是因为它标志着人的灵魂还能被感动,被净化。
(2分)因为流泪能净化人的心灵,它也是人们确证自己拥有质朴、健全人性的标准,所以它又是一种尺度。
(2分)
1。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语文阅读和答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语文阅读和答案①那可怜人像无法挣脱锁链的野兽一般,只好又不动弹了,他胸膛里间或迸出一声粗重的叹息,他既不羞愧也不脸红,他太远离社会生活,太接近自然状态,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羞耻。
而且在那十分丑陋的脸上,还能表现出什么羞耻呢?但是愤怒、憎恨、失望,逐渐在那可怕的脸上增多,成了一片厚厚的阴云,逐渐蓄满了电流,变成了千万道电光,在那怪人的独眼里闪闪发亮。
②当一头骡子载着一位神甫经过那里的时候,他脸上的阴云化开了一会儿。
他远远望见那头骡子和那个神甫,这可怜人的脸色就温和起来,一直控制着他的那种愤怒变成了奇特的充满了难以形容的甜蜜宽厚而温和的微笑。
那神甫愈走近他,他的笑容就愈加明显,愈加清晰,愈加光辉灿烂,简直像是不幸的人所崇敬的救主降临了似的。
可是当那头骡子靠近了刑台,使骑在它背上的神甫看清了犯人是谁的时候,那神甫却低下眼睛,用两只踢马刺踢着骡子急忙转身走开了,好象在逃避一声耻辱的呼唤似的,他很不愿意在那种场合被一个不幸的人认出来并且向他致敬呢。
③那个神甫正是副主教堂·克洛德·孚罗洛。
④伽西莫多的脸色又黯淡起来了。
微笑还在一片阴云间停留了一会,但那是痛苦的、无力的、带着深深悲哀的微笑。
……⑤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惊醒我们的教训!”“喂,小子!”一个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河南省潢川一中高三语文阅读材料及滚动练习16 新人教版 观点pk台 给父母磕头景区免门票? 孝道呼唤不能用利益换取 只要在风景区的大门口处给父母磕个头,全家人就可以免门票——如此别致“一景”,3月8日出现在驻马店市某风景区,来自《大河报》的这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有人称赞这么做有一种深意,能够让孩子记得尽孝,也有人认为这个创意只是一个徒有形式的创意,晚辈给父母磕头像是“假磕头”、“假感恩”…… 正方 让老人看看世界 这是何等的孝心 去旅游,门票是横亘在心头的“痛”,而免门票几乎是变成了极为奢侈的事,现在只不过是当众给父母磕个头,全家即可免门票,这样的“免门票”措施,在我看来,实在是可行的。
因为一般人很少给父母磕头,虽然这次是在大庭广众之中磕头,但也表现了对父母的孝敬之意,就像当众给父母洗脚一样,如果没有感恩的形式载体,可能许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为父母洗脚。
2013年正月初一至初十,岳阳楼景区开展“背《岳阳楼记》,领免费门票”新春特别活动。
给父母磕头免门票体现的是对父母的孝心,而背诵出岳阳楼记可免费登楼,则是一种文化。
两者殊途同归,都是利用免门票让游客们意识到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作秀,要免门票就免,何必让人为父母磕头。
其实,这么做还有一种深意,现在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孩子是很疼爱的;而对自己的父母则不太关心。
自己孩子的生日记得牢,而且庆祝起来很隆重,可自己的父母生日连哪一天都不知道,更重要的是,当下有多少人外出旅游能够带着自己的父母? 2009年3月初,在贵阳市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做策划总监的王海久被查出绝症,却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带着父母外出旅游,自懂事以后,他就在心里许下心愿: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带上年迈父母游遍祖国,让父母看看外面的世界,享儿子的福。
王海久是个病人,却能够实现自己早就立下的宏愿,可许多健康的年轻人却根本就没想到要带着父母外出旅游。
不要说给父母磕头免门票是作秀,我倒是希望所有的景区都这么做,那么就有更多的老人能够享受儿女的孝心。
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雷雨(节选)课前准备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学会揣摩戏剧语言,通过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 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戏剧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雷雨》的主题。
3. 通过分析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资料卡片作者作品简介曹禺,1910年出生,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中国现代剧作家,语言艺术大师。
1922年入南开中学,加入“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
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后又写作了《日出》(1935),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以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
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
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
1996年去世。
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禺选集》《曹禺论创作》《曹禺戏剧集》等。
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出版。
知识梳理1. 重点字音、字形填空。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规(guī)矩(ju)伺(cì)候怨(yuàn)愤汗涔涔(cén) 惊愕(è) 弥(mí)补烦躁(zào) 离间(jiàn)(2)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3) 形近字组词。
2. 解释下列词语或成语在文中的含义。
(1)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
(2) 汗涔涔:汗水不断流下。
(3) 伺候:在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4)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5) 惊愕:因为吃惊而发愣。
(6) 报应:佛教用语,原指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来专指种恶因得恶果。
3. 戏剧常识填空。
(1) 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流泪的骆驼申平冬天的沙漠,荒凉寂寥。
几个蒙古老乡正围着一头小骆驼说着什么。
小骆驼看样子只有几个月大,瘦骨嶙峋,皮毛凌乱,估计它是个孤儿。
这时候,有个壮汉牵了一头大骆驼走了过来。
这是一匹巨驼,身材高大,背上双峰突起,头颅高昂。
小驼一见,立刻冲了过去。
它的眼睛里充满渴望,要不是有人抱住它,不知道它的速度会有多快。
但是,迎接它的却是愤怒的吼声,还有喷鼻摆头等表示强烈反感的动作。
大驼好像在说:我不是你妈妈,赶快给我滚开!如果不是壮汉死命拉住缰绳,它也许会对这个素不相识的小家伙踏上几脚。
人们只好把小驼拉到一边去了。
这时,马头琴手从袋子里面拿出了马头琴,一个老人上前帮助他系上了一条蓝绸带。
老人走到大驼身旁,把马头琴挂在它的驼峰上。
大驼很不情愿,吼叫反抗,甚至回过头来要把马头琴扯掉。
谁都不明白,他们这是演的哪一出戏。
大漠空旷,冷风袭来,马头琴弦在风里发出轻柔的声响。
大驼安静了一些,它仰起头来,东张西望,侧耳倾听,仿佛在寻找琴声的来源;它放开喉咙吼叫,好像在呼唤同伴的到来。
一位30多岁、身穿紫红色蒙古袍的漂亮少妇走到了大驼身过,她做了几个敬天敬地的动作,然后用手轻轻抚摸大驼的皮毛。
老人也从驼峰上摘下马头零,把它交还给马头琴手。
此时的小驼,被拴住了一条腿,正在远处挣扎哀呜。
它就像一个被人抛弃的孩子,在寒风之中哭泣。
少妇突然开口歌唱,其声悦耳悠扬,响遏行云。
她边抚摸骆驼边唱,歌声在荒漠之中飘散开来。
听不懂她唱的是什么,但是你完全可以知道,她唱的歌曲首定和母爱有关,因为她的眼睛里充满柔情——这是一种善良母性特有的柔情,她正在把这种柔情通过自己的手指,通过自己的歌声,一点点地传达给眼前这头暴躁不安的骆驼。
一会儿,马头琴也响了起来。
琴声配合着歌声,弥漫挥洒,犹如春风吹过草原,又如阳光雨露洒满沙漠。
荒漠在聆听。
老人和孩子在聆听。
远处的骆驼在聆听。
眼前的大驼当然也在聆听。
2021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强化练习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没人喝彩的工作有一天,我从学校里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去。
妈妈像往常一样,站在门口,亲切地微笑着向我招招手,欢迎我回家。
但是我满是泪水的脸,使得妈妈很惊奇。
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说:“为什么这么伤心?”“妈妈,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老师不让我做。
”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呜咽地说。
“呀!到底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里要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这一次不选我当主角,只让我在后台工……工作!”我呜咽着,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你看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净我的眼泪,一面温和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
”我回答说。
妈妈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你看些什么?”“那些是小齿轮和螺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当表的指针不走或不准时,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
”妈妈继续说,“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还有那些你看不见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意味深长地望着我说:“这是无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
”我忽然明白过来,心里便觉得很轻松,很快活了。
1.“喝彩”的“喝”字读作____。
这是一个多音字,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可以组词______。
2.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文中的“我”为什么伤心,又为什么不再伤心了呢?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忽然明白过来”,明白了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流泪的故事
胡平
我的妻子爱珍是在冬天去世的,她患有白血病,只在医院里捱过了短短的三个星期。
我送她回家后过了最后一个元旦,她收拾屋子,整理衣物,指给我看放证券和身份证的地方,还带走了自己所有的照片。
后来她把手袋拿在手里,要和女儿分手了,一岁半的雯雯吃惊地抬起头望着母亲问:“妈妈,你要到哪去?
“我的心肝,我的宝贝。
”爱珍跪在地上,把女儿拢住,“再跟妈妈亲亲,妈妈要出国。
”
她们母女俩脸贴着脸,爱珍的脸颊上留下两行泪水。
坐进出租车里,妻子便号啕大哭起来,身子在车座上匍匐、滑动,我一面吩咐司机开车,一面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嘴里喊着她的名字,等待她从绝望中清醒过来。
二十多天后,从“海外”寄来了她的第一封家书,信封上贴着邮票,不加邮戳,只有背面注有日期,我按照这个日期把信拆开念给我们的雯雯听。
“心爱的宝贝儿,我的小雯雯,你想妈妈了吗?妈妈也想雯雯,毎天都想,妈妈是在国外给雯雯写信,还要过好长时间才能回家。
我不在的时候,雯雯听爸爸的话了吗?
最后一句是:“妈妈抱雯雯。
”
这些信整整齐齐地包在一方弥漫着爱珍常用的栀子花香水气息的手帕里,共有十七封,每隔几个星期我们就可以“收到”其中的一封。
信里爱珍交待我们按季节换衣服根据需要补充营养等等。
读着它们,我的眼眶总是一阵阵地发潮。
当孩子想妈妈想得厉害时,爱珍的温柔话语和口吻往往能使雯雯安安静静地坐上半个小时。
逐渐地,我和孩子一样产生了幻觉,感到妻子果真是远在日本,并且习惯了等候她的来信。
第九封信,爱珍劝我考虑为雯雯找一个妈妈,一个能够代替她的人。
“你再结一次婚,我也是你的妻子。
”她写道。
一年之后,有人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雅丽,她离过婚,气质和相貌上都与爱珍有相似之处。
不同的是,她从未生育,而且对孩子毫无经验。
我喜欢她的天真活泼,唯有这种性格能够冲淡一直笼罩在我心头的阴影。
我和她谈了雯雯的情况,还有她母亲的遗愿。
“我想试试看。
”雅丽轻松地回答,“你领我去见见她,看她是不是喜欢我。
”
我却深怀疑虑,斟酌再三。
四月底,我给雯雯念了她妈妈写来的最后一封信,拿出这封信的时间距离上一封信相隔了六个月之久。
亲爱的小乖乖: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妈妈的学习巳经结束了,就要回国了,我又可以见到你爸爸和我的宝贝儿了!你高兴吗?这么长时间了,雯雯都快让妈妈认不出来了吧?你还能认出妈妈吗?……我注意雯雯的表情,使我忐忑不安的是,她仍然在专心一意地为狗熊洗澡,仿佛什么也没有听到。
我欲言又止,忽然想起雯雯已经快三岁了,她渐渐地懂事了。
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到处弥漫着栀子花的芬芳,我陪着雅丽来到家里。
雯雯呆呆地盯着雅丽,尚在犹豫。
谢天谢地,雅丽放下皮箱,迅速来到床边,拢住雯雯好孩子,不认识我了?”
雯雯脸上的表情由惊愕转向恐惧,我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幕。
接着……发生了一件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事。
孩子丢下画报,放声大哭起来,哭得满面通红,她用小手拼命地捶打着雅丽的肩膀,终于喊出声来:“你为什么那么久才回来呀!
雅丽把她抱在怀里,孩子的胳膊紧紧揽住她的脖子,全身几乎痉挛。
雅丽看了看我,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宝贝儿……”她亲着孩子的脸颊说,“妈妈再也不走了。
”
这一切都是孩子的母亲一年前挣扎在病床上为我们安排的。
(摘编自《语文世界》,有删改)
3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珍的信包在她常用的栀子花香味手帕里,为安排雅丽在有栀子花香的季节首次见雯雯做好了铺垫,促使雯雯对雅丽产生亲近感。
B.在“我”为雯雯读最后一封信时,雯雯仍在专心一意地为狗熊洗澡,仿佛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在雯雯心中对母亲的情感已淡化。
C.雅丽抱住雯雯时,“孩子的胳膊紧紧揽住她的脖子,全身几乎痉挛”,细腻地表现出孩子对妈妈的思念和担心妈妈再次离开的恐惧。
D.出色的小说往往以小见大,病中的妻子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心思细腻地为女儿与丈夫安排了美好未来表现了母爱的温暖与伟大。
34.小说在刻画爱珍的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5.小说标题是“流泪的故事”,有人认为小说的题目若为“妻子的心”更好,你认为哪个标题合适?请结合全文简述。
【答案】
33. B
34.①坚强、理性。
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和女儿见面,依旧能够努力控制住情绪。
②心思缜密。
在短短的三个星期之内,她井井有条地安排了一年多内父女的生活并设计了一个最不让女儿心灵受到伤害的近乎完美的计划。
③充满母爱。
为了女儿不因母亲早逝而痛苦,也为女儿能拥有正常和谐的家庭,她宁可选择让女儿忘记自己。
35.参考一:题目为“妻子的心”更为合适。
①从小说的内容看,小说情节的展开皆出自爱珍的精心安排,以“妻子的心”为题更能与之贴合;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以“妻子的心”为题更能表现爱珍对一家人深沉的爱,突出人物的形象。
③从小说主题看,以“妻子的心”为题歌颂了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参考二:题目为“流泪的故事”更为合适。
①从小说内容看,小说中的人物都有“流泪”的情绪状态。
故事也让读者感动流泪。
②从人物塑造上看,“流泪的故事”表现了丈夫与女儿因爱珍的“来信”而感到温暖,侧面衬托了爱珍母爱无私的形象。
③从小说主题看,以“流泪的故事”为题歌颂了家人间相互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