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海域油气地质-东海和南海
- 格式:pptx
- 大小:11.46 MB
- 文档页数:71
中国近海油气资源概况海洋,这个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在孕育生命的同时,也形成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以及滨海的砂矿、洋底的多金属结合、海山区的富钴结壳、磷块岩和深海多金属软泥,以及洋中脊的硫化物矿藏,这些来自海洋的油气、矿产资源为人类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1]。
通过对海洋资源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到海洋中蕴含着人们难以想象的丰富矿产以及绚丽的海洋生命形态,并对海洋资源中讨论最热的油气资源产生浓厚兴趣。
报告结合所学内容和国内外参考文献对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分布、勘探历程、技术方法及未来研究趋势做了全面的总结概括,从而对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前言海洋资源中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对于人类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来源,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陆上和浅海老油田区新发现难度的增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勘察家的目光逐渐投向了海洋的深水区[2~3]。
当前,以美国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英国BP、荷兰皇家壳牌、法国道达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以及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石油公司,在全球掀起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的热潮[4]。
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竞相投资的热门领域,全球 18个深水盆地(水深大于500m)均已进行了勘探。
但大部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集中在大西洋两岸的美国墨西哥湾、西非沿海(主要是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沿海深水区[5]。
这三个地区是当前最热门的深水勘探地区,不仅如此,这三个地区也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深水油气储量和产量,占据了全球深水区发现储量的 88%,是全球深水油气勘探效益最好的地区,成为所谓的深水油气勘探的“金三角”(图1)。
图1全球深水油气勘探活动分布及所占比例目光转移到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主要的勘探开发力度其实集中在陆架浅水区[6~7]。
根据中海油对近海油气资源评价显示,我国海洋石油资源探明率为12.1%,远低于世界平均的73%探明率和美国75%的探明率,因此我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处于早中期阶段,对于浅水区而言,我们仍然认为很有潜力。
四⼤近海油⽓⽥分布在哪⾥,开发状况如何中海油在我国海上拥有4个主要产油⽓地区:渤海湾、南海西部、南海东部、东海。
渤海油⽓⽥:⾯积58327平⽅公⾥,是我国第⼆⼤产油区,能源储量居全国之冠。
现已发现油⽓⽥和含油⽓构造72个,是⼀个含油⽓资源⼗分丰富的第三系沉积盆地,也是我国主要的⽯油⽣产基地。
渤海⽯油资源量76.7亿吨,天然⽓资源量1万亿⽴⽅⽶。
⽬前,获得原油探明储量8.6亿吨,探明天然⽓储量272亿⽴⽅⽶。
主要代表性油⽥有绥中36-1、秦皇岛32-6和蓬莱19-3。
渤海海上油⽓区由陆上辽河拗陷、黄华拗陷、济阳拗陷的向海延伸部分与渤中拗陷所组成,其有效勘探⾯积为5.1万平⽅公⾥。
渤海沉积盆地的基底是前震旦系变质岩,其上沉积了上元古界、古⽣界、中⽣界和新⽣界地层,其累积厚度近 2万⽶,其中新⽣界约l万⽶。
1958年开始勘探,⽬前已发现海四、埕北、428西、428东、427、渤中28—1、渤中34—2、渤中34—4、绥中36—1油⽥和锦州20—2凝析油⽓⽥等10个油⽓⽥及近20个含油⽓构造。
⽯油地质储量约3亿吨,天然⽓地质储量约200多亿⽴⽅⽶。
1988年产油量为41万吨,采⽓量为1387万⽴⽅⽶。
由此可见,渤海海上⽯油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我国第⼀个海上油⽥。
渤海是⼀个油⽓资源⼗分丰富的沉积盆地,海上油⽥与陆上的胜利、⼤港和辽河三⼤油⽥⼀起构成我国第⼆⼤产油区。
渤海海上⽯油是我国海洋⽯油开发的先驱,在全国六⼤海洋油⽓沉积盆地中,物探⼯作开展最早、钻井数⽬最多、已建成的固定⽣产平台占全国同类平台总数的90%以上。
其中,埕北油⽥是我国第⼀个按国际标准建造的海上⽯油⽣产基地,产量⼀直居全国海洋⽯油产量之⾸。
南海东部油⽥:长期稳产⾼产,截⾄2019年累计⽣产油⽓3亿吨油当量。
油⽥发展36年来,在南海东部13.1万平⽅公⾥的“蓝⾊国⼟”上,创造了连续24年油⽓年产量超千万⽴⽅⽶的纪录,源源不断的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为粤港澳⼤湾区发展注⼊不竭动能。
中国四大近海考点
以下是中国四大近海的考点概述:
1. 渤海:渤海是中国最北端的海域,属于中国近海,考点主要涉及渤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物资源等方面。
2. 黄海:黄海位于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呈现黄色,主要考点包括黄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海运贸易等方面。
3. 东海:东海位于中国大陆与台湾岛以及日本九州岛和琉球群岛之间,是一个比较开阔的边缘海,主要考点包括东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经济发展等方面。
4. 南海: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考点主要涉及南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开发等方面。
这四大海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开发等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是中国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因此也是中国地理和海洋相关课程的重要考点。
中国的海洋地理南海东海与黄海中国的海洋地理:南海、东海与黄海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海域的国家,东临黄海,南界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西濒南海,北界东海。
这三个海域分别为中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
它们在海洋地理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战略价值。
本文将对中国的南海、东海和黄海进行详细介绍。
一、南海南海位于中国的南方,是一个辽阔的海域,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
南海的东北部被中国的海南岛等岛屿环绕,它与中国的广东、广西等沿海省份相邻。
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航运通道之一,也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域之一。
南海涵盖着众多美丽的岛屿和礁石,如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等,这些岛屿和礁石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价值。
此外,南海还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海洋资源,因此,它也成为了国际上的争议焦点。
中国坚持自己对南海的主权主张,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南海的管理和维权。
二、东海东海位于中国的东部,是较为狭窄但极其重要的海域。
它与中国的河南、上海、浙江等沿海省份接壤,东海还邻近日本琉球群岛和台湾海峡。
东海也是一个重要的航运通道和渔业资源聚集地。
在东海的中部,有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日本也对其提出主权要求,因此引发了争议和紧张局势。
中国坚持自己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同时也致力于保护东海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三、黄海黄海位于中国的西部,东临朝鲜半岛,西与中国的山东半岛相对。
黄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海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航运通道和渔业资源区。
黄海的一大特点是其潮汐差异较大,同时也为海洋生态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黄海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包括鲍鱼、黄鱼、对虾等。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原因,黄海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因此,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恢复黄海的生态环境。
总结中国的南海、东海和黄海是其重要的海洋地理组成部分,它们在战略和经济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将继续加强对这些海域的研究、管理和维权,以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海洋资源知识点总结中国的海洋资源是指中国领海以及其他海洋区域中蕴藏的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深海矿产资源等。
中国地处东亚大陆边缘,拥有东海、南海以及中国大洋的海域,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
1.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储量广阔,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
东海盆地是中国外沿海陆沉积盆地,沉积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南海是一个广阔的海域,拥有潜在的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南海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并在南海岛礁上建设海上油气田。
2.渔业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拥有着丰富的渔产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虾蟹、贝类、海参等。
中国渔业一直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为中国人民提供大量的食物和就业机会。
同时,中国还积极开展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海洋生物资源:中国的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各类海洋生物、海藻、珊瑚等。
中国海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许多稀有物种和珍贵物种在中国的海域中有繁衍生息的地方。
同时,中国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4.深海矿产资源:中国的深海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包括多种金属元素和矿石。
中国近年来在南海和大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深海勘探和开发活动,发现了一些矿产资源。
但深海勘探和开发仍然面临着技术难题和环境挑战。
5.海洋能源资源:中国的海洋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包括风能、潮汐能和海浪能等。
中国海岸线长,具备良好的海洋能源开发条件。
近年来,中国加大对海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了一批风电场、潮汐能发电装置等。
6.海洋旅游资源:中国的海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美丽的海滩、海岛和海洋公园。
中国的中华鳐和海豚等海洋动物也吸引了众多游客。
海洋旅游为中国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海洋环境保护: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中国四大海知识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海域的国家,四大海知识是指中国四大海域,它们分别是黄海、东海、南海和渤海。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大海知识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黄海黄海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重要的沿海海域之一。
黄海的特点是浅海,平均水深不到50米,是中国最大的浅海。
由于水深较浅,黄海的海床丰富多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黄海还是中国重要的航运通道,许多货物通过黄海进出中国的港口。
二、东海东海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最大的海域之一。
东海的特点是水深适中,平均水深为60-70米。
东海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资源。
东海还有许多重要的港口,如上海港、宁波港等,是中国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通道。
三、南海南海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边海最大的海域。
南海的特点是广阔深远,水深较深,平均水深约为2000米。
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航运通道之一,许多国际贸易和能源运输都依赖南海。
南海还是世界上重要的渔业资源区,拥有丰富的鱼类、虾类和贝类资源。
四、渤海渤海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边海之一。
渤海的特点是浅海,平均水深约为18米。
渤海是中国重要的航运通道和渔业资源区,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盛产海鲜。
渤海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开发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总结起来,中国的四大海知识分别是黄海、东海、南海和渤海。
它们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是中国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海是中国最大的浅海,东海是中国最大的海域,南海是中国边海最大的海域,渤海是中国东北部的边海。
这四大海域的特点各不相同,但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沿海油气资源前景分析中国海洋油气资源我国海域的油气资源是相当丰富的。
它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近海大陆架上的油气资源,另一部分是深海区的油气资源。
在我国海域已发现了18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总面积约13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近海大陆架上已发现含油气沉积盆地9处,开采海区含油气沉积盆地9处。
我国海域石油资源量50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22.3万亿立方米。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进行海洋油气资源的自营勘探开发,80年代开始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进行合作勘探开发。
我国的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实行油气并重,向气倾斜,自营勘探开发与对外合作相结合,上下游一体化的政策,取得了重大进展。
到1997年,我国已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67个石油公司签订了131项合同协议,引进资金近60亿美元,发现含油气构造100多个,找到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天然气3500亿立方米,已有20个油气田投入开发,形成了海洋石油天然气产业。
1997年,我国海洋石油产量超过1629万吨,天然气产量为40亿立方米。
在我国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莺歌海和北部湾海区存在着六大含油气盆地,这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其中,渤海含油气盆地面积约7.3万平方千米,是辽河油田、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向渤海的延伸,也是华北盆地新生代沉积中心,沉积厚度达10000米以上。
海域内有14个构造带和230多个局部构造,是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海域之一。
目前,在辽东湾发现了石油地质储量达2亿吨的绥中36-1油田、锦州20-2凝析油气田和锦州9-3等油气田;在渤海中部发现了渤中28-1油田和渤中34-2/4油田。
据勘探,渤海的石油资源量约为46亿吨,地质储量在4~10亿吨之间。
南黄海含油气盆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是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以新生代沉积为主。
它是陆地苏北含油盆地向黄海的延伸,共同构成苏北—南黄海含油盆地。
盆地分南、北两个坳陷。
北部坳陷面积3.9万平方千米,中新生代沉积厚度超过4000米,这里有8个坳陷、5个凸起、9个构造带,具有较好的储油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