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海域油气地质-东海和南海
- 格式:pptx
- 大小:11.46 MB
- 文档页数:71
中国近海油气资源概况海洋,这个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在孕育生命的同时,也形成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以及滨海的砂矿、洋底的多金属结合、海山区的富钴结壳、磷块岩和深海多金属软泥,以及洋中脊的硫化物矿藏,这些来自海洋的油气、矿产资源为人类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1]。
通过对海洋资源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到海洋中蕴含着人们难以想象的丰富矿产以及绚丽的海洋生命形态,并对海洋资源中讨论最热的油气资源产生浓厚兴趣。
报告结合所学内容和国内外参考文献对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分布、勘探历程、技术方法及未来研究趋势做了全面的总结概括,从而对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前言海洋资源中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对于人类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来源,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陆上和浅海老油田区新发现难度的增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勘察家的目光逐渐投向了海洋的深水区[2~3]。
当前,以美国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英国BP、荷兰皇家壳牌、法国道达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以及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石油公司,在全球掀起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的热潮[4]。
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竞相投资的热门领域,全球 18个深水盆地(水深大于500m)均已进行了勘探。
但大部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集中在大西洋两岸的美国墨西哥湾、西非沿海(主要是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沿海深水区[5]。
这三个地区是当前最热门的深水勘探地区,不仅如此,这三个地区也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深水油气储量和产量,占据了全球深水区发现储量的 88%,是全球深水油气勘探效益最好的地区,成为所谓的深水油气勘探的“金三角”(图1)。
图1全球深水油气勘探活动分布及所占比例目光转移到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主要的勘探开发力度其实集中在陆架浅水区[6~7]。
根据中海油对近海油气资源评价显示,我国海洋石油资源探明率为12.1%,远低于世界平均的73%探明率和美国75%的探明率,因此我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处于早中期阶段,对于浅水区而言,我们仍然认为很有潜力。
四⼤近海油⽓⽥分布在哪⾥,开发状况如何中海油在我国海上拥有4个主要产油⽓地区:渤海湾、南海西部、南海东部、东海。
渤海油⽓⽥:⾯积58327平⽅公⾥,是我国第⼆⼤产油区,能源储量居全国之冠。
现已发现油⽓⽥和含油⽓构造72个,是⼀个含油⽓资源⼗分丰富的第三系沉积盆地,也是我国主要的⽯油⽣产基地。
渤海⽯油资源量76.7亿吨,天然⽓资源量1万亿⽴⽅⽶。
⽬前,获得原油探明储量8.6亿吨,探明天然⽓储量272亿⽴⽅⽶。
主要代表性油⽥有绥中36-1、秦皇岛32-6和蓬莱19-3。
渤海海上油⽓区由陆上辽河拗陷、黄华拗陷、济阳拗陷的向海延伸部分与渤中拗陷所组成,其有效勘探⾯积为5.1万平⽅公⾥。
渤海沉积盆地的基底是前震旦系变质岩,其上沉积了上元古界、古⽣界、中⽣界和新⽣界地层,其累积厚度近 2万⽶,其中新⽣界约l万⽶。
1958年开始勘探,⽬前已发现海四、埕北、428西、428东、427、渤中28—1、渤中34—2、渤中34—4、绥中36—1油⽥和锦州20—2凝析油⽓⽥等10个油⽓⽥及近20个含油⽓构造。
⽯油地质储量约3亿吨,天然⽓地质储量约200多亿⽴⽅⽶。
1988年产油量为41万吨,采⽓量为1387万⽴⽅⽶。
由此可见,渤海海上⽯油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我国第⼀个海上油⽥。
渤海是⼀个油⽓资源⼗分丰富的沉积盆地,海上油⽥与陆上的胜利、⼤港和辽河三⼤油⽥⼀起构成我国第⼆⼤产油区。
渤海海上⽯油是我国海洋⽯油开发的先驱,在全国六⼤海洋油⽓沉积盆地中,物探⼯作开展最早、钻井数⽬最多、已建成的固定⽣产平台占全国同类平台总数的90%以上。
其中,埕北油⽥是我国第⼀个按国际标准建造的海上⽯油⽣产基地,产量⼀直居全国海洋⽯油产量之⾸。
南海东部油⽥:长期稳产⾼产,截⾄2019年累计⽣产油⽓3亿吨油当量。
油⽥发展36年来,在南海东部13.1万平⽅公⾥的“蓝⾊国⼟”上,创造了连续24年油⽓年产量超千万⽴⽅⽶的纪录,源源不断的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为粤港澳⼤湾区发展注⼊不竭动能。
中国四大近海考点
以下是中国四大近海的考点概述:
1. 渤海:渤海是中国最北端的海域,属于中国近海,考点主要涉及渤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物资源等方面。
2. 黄海:黄海位于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呈现黄色,主要考点包括黄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海运贸易等方面。
3. 东海:东海位于中国大陆与台湾岛以及日本九州岛和琉球群岛之间,是一个比较开阔的边缘海,主要考点包括东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经济发展等方面。
4. 南海: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考点主要涉及南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开发等方面。
这四大海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开发等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是中国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因此也是中国地理和海洋相关课程的重要考点。
中国的海洋地理南海东海与黄海中国的海洋地理:南海、东海与黄海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海域的国家,东临黄海,南界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西濒南海,北界东海。
这三个海域分别为中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
它们在海洋地理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战略价值。
本文将对中国的南海、东海和黄海进行详细介绍。
一、南海南海位于中国的南方,是一个辽阔的海域,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
南海的东北部被中国的海南岛等岛屿环绕,它与中国的广东、广西等沿海省份相邻。
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航运通道之一,也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域之一。
南海涵盖着众多美丽的岛屿和礁石,如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等,这些岛屿和礁石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价值。
此外,南海还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海洋资源,因此,它也成为了国际上的争议焦点。
中国坚持自己对南海的主权主张,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南海的管理和维权。
二、东海东海位于中国的东部,是较为狭窄但极其重要的海域。
它与中国的河南、上海、浙江等沿海省份接壤,东海还邻近日本琉球群岛和台湾海峡。
东海也是一个重要的航运通道和渔业资源聚集地。
在东海的中部,有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日本也对其提出主权要求,因此引发了争议和紧张局势。
中国坚持自己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同时也致力于保护东海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三、黄海黄海位于中国的西部,东临朝鲜半岛,西与中国的山东半岛相对。
黄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海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航运通道和渔业资源区。
黄海的一大特点是其潮汐差异较大,同时也为海洋生态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黄海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包括鲍鱼、黄鱼、对虾等。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原因,黄海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因此,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恢复黄海的生态环境。
总结中国的南海、东海和黄海是其重要的海洋地理组成部分,它们在战略和经济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将继续加强对这些海域的研究、管理和维权,以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海洋资源知识点总结中国的海洋资源是指中国领海以及其他海洋区域中蕴藏的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深海矿产资源等。
中国地处东亚大陆边缘,拥有东海、南海以及中国大洋的海域,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
1.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储量广阔,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
东海盆地是中国外沿海陆沉积盆地,沉积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南海是一个广阔的海域,拥有潜在的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南海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并在南海岛礁上建设海上油气田。
2.渔业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拥有着丰富的渔产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虾蟹、贝类、海参等。
中国渔业一直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为中国人民提供大量的食物和就业机会。
同时,中国还积极开展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海洋生物资源:中国的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各类海洋生物、海藻、珊瑚等。
中国海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许多稀有物种和珍贵物种在中国的海域中有繁衍生息的地方。
同时,中国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4.深海矿产资源:中国的深海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包括多种金属元素和矿石。
中国近年来在南海和大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深海勘探和开发活动,发现了一些矿产资源。
但深海勘探和开发仍然面临着技术难题和环境挑战。
5.海洋能源资源:中国的海洋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包括风能、潮汐能和海浪能等。
中国海岸线长,具备良好的海洋能源开发条件。
近年来,中国加大对海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了一批风电场、潮汐能发电装置等。
6.海洋旅游资源:中国的海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美丽的海滩、海岛和海洋公园。
中国的中华鳐和海豚等海洋动物也吸引了众多游客。
海洋旅游为中国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海洋环境保护: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中国四大海知识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海域的国家,四大海知识是指中国四大海域,它们分别是黄海、东海、南海和渤海。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大海知识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黄海黄海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重要的沿海海域之一。
黄海的特点是浅海,平均水深不到50米,是中国最大的浅海。
由于水深较浅,黄海的海床丰富多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黄海还是中国重要的航运通道,许多货物通过黄海进出中国的港口。
二、东海东海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最大的海域之一。
东海的特点是水深适中,平均水深为60-70米。
东海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资源。
东海还有许多重要的港口,如上海港、宁波港等,是中国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通道。
三、南海南海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边海最大的海域。
南海的特点是广阔深远,水深较深,平均水深约为2000米。
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航运通道之一,许多国际贸易和能源运输都依赖南海。
南海还是世界上重要的渔业资源区,拥有丰富的鱼类、虾类和贝类资源。
四、渤海渤海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边海之一。
渤海的特点是浅海,平均水深约为18米。
渤海是中国重要的航运通道和渔业资源区,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盛产海鲜。
渤海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开发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总结起来,中国的四大海知识分别是黄海、东海、南海和渤海。
它们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是中国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海是中国最大的浅海,东海是中国最大的海域,南海是中国边海最大的海域,渤海是中国东北部的边海。
这四大海域的特点各不相同,但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沿海油气资源前景分析中国海洋油气资源我国海域的油气资源是相当丰富的。
它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近海大陆架上的油气资源,另一部分是深海区的油气资源。
在我国海域已发现了18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总面积约13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近海大陆架上已发现含油气沉积盆地9处,开采海区含油气沉积盆地9处。
我国海域石油资源量50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22.3万亿立方米。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进行海洋油气资源的自营勘探开发,80年代开始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进行合作勘探开发。
我国的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实行油气并重,向气倾斜,自营勘探开发与对外合作相结合,上下游一体化的政策,取得了重大进展。
到1997年,我国已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67个石油公司签订了131项合同协议,引进资金近60亿美元,发现含油气构造100多个,找到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天然气3500亿立方米,已有20个油气田投入开发,形成了海洋石油天然气产业。
1997年,我国海洋石油产量超过1629万吨,天然气产量为40亿立方米。
在我国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莺歌海和北部湾海区存在着六大含油气盆地,这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其中,渤海含油气盆地面积约7.3万平方千米,是辽河油田、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向渤海的延伸,也是华北盆地新生代沉积中心,沉积厚度达10000米以上。
海域内有14个构造带和230多个局部构造,是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海域之一。
目前,在辽东湾发现了石油地质储量达2亿吨的绥中36-1油田、锦州20-2凝析油气田和锦州9-3等油气田;在渤海中部发现了渤中28-1油田和渤中34-2/4油田。
据勘探,渤海的石油资源量约为46亿吨,地质储量在4~10亿吨之间。
南黄海含油气盆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是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以新生代沉积为主。
它是陆地苏北含油盆地向黄海的延伸,共同构成苏北—南黄海含油盆地。
盆地分南、北两个坳陷。
北部坳陷面积3.9万平方千米,中新生代沉积厚度超过4000米,这里有8个坳陷、5个凸起、9个构造带,具有较好的储油条件。
海上油田命名由来作者:暂无来源:《国企管理·石油经理人》 2019年第5期文/大庆油田工会陆地油田命名方式,已众所周知:按照纪念意义命名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以发现地命名的“吉林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还有用语言习惯命名的“克拉玛依油田”。
那么,海上油气田的命名方式又有何独特之处?总体来讲,当前国内海上油田主要有三个,均是以海域来命名,即渤海油田、东海油田、南海油田(又分为南海东部油田和南海西部油田)。
根据1998 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从原则上规定了海洋钻井井名命名的同时,也对海洋油田的命名做出了规定与解释。
以经纬度加区块命名首先,我们按照经纬度,将海洋分为多个方格,我们用左上角的经度和纬度作为本方度区(方格)的编号。
如东经118 度-119 度,北纬38 度-39 度,这个方格编号即为118/39。
然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里,我国海上各个方度区(方格)的编号都已经被具体规定。
比如,通过查询官方标准,我们可以知道方块125/29 被命名为黄岩,方块113/21 被命名为恩平。
最后,在各区块内,以经、纬度各10 分划分为36 块并从左向右从上到下依次编号。
而各个小方块内如果有若干个构造(小型圈闭、油田),则按照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的顺序编号。
编号一经确定,不能修改。
此时各个构造均可以落实到小的分方格中,如绥中36-1,则表示该油田位于名字为绥中的方度内,在方度内的方块编号为36 号,同时也是分方块里的第一个构造。
若果以后在此方块内再发现别的构造,则以先后顺序命名,即绥中36-2。
当一个构造跨越两个以上分方块时,构造名称应该以构造主体部分所在分方块的编号进行命名。
油田名称即为按照以上方案定义的构造的名称。
海上所钻井名的命名采用多级命名法,井名排序依次为井所在方度区名称、方度内分块顺序号、构造编号、井的编号,以及关于本井的其它信息(比如水平井、斜井、侧钻井等等信息)。
我国的五大海区根据海底地形及其水文特征,我国的近海大致可划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东侧的太平洋海等五大海区。
1.渤海渤海,古名沧海,介于北纬37°11′~41°,东经117°30′~122°20′之间,是我国的内海。
它的南、北、西三面分别与山东、辽宁及河北、天津三省一市相接,东有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庙岛群岛呈东北—西南方向绵亘峡口,以辽东半岛的老铁山角至山东半岛的蓬莱角一线与黄海为界。
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20米,最深处达70米,是我国面积最小,也是最浅的一个海区。
渤海通常分为四部分,即北部的辽东湾,西部的渤海湾,南部的莱州湾和中部的中央盆地,其中中央盆地是渤海的主体。
海底地势同边缘的三个海湾向中央盆地缓缓倾斜,平均坡度为0°0′28″。
渤海海峡位于渤海东部的出口,介于老铁山角和蓬莱角之间,南北宽约100多千米。
散布其间的庙岛群岛将海峡分割成若干水道,北部的老铁山水道深度最大,是黄海海水进入渤海的主要通道。
渤海三面为陆地包围,水文性质深受大陆影响,水温较低,盐度较小,含沙量较大,大量泥沙在海底沉积,使海盆逐渐淤浅、缩小。
2.黄海黄海介于我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是一个半封闭的大陆架浅海。
海域约在北纬31°41′~39°50′,东经119°20′~126°50′。
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是渤海面积的五倍,平均深度约40米,最深处达140米。
北部和西部与我国大陆相连,东临朝鲜半岛,南接东海。
长江口北岸到朝鲜半岛西南侧的济州岛之间的连线是与东海的分界线。
黄海海底地势由西、北、东三面向中央和南部倾斜,平均坡度为0°0′21″。
海区西部,即我国江苏北部沿海,有与黄河水下三角洲及长江浅滩分布。
黄海深受黄河、淮河和长江等大陆河流的影响,有低温、低盐和高含沙量的特色,海水常呈浅黄色,“黄海”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中国近海油气田分布图中国近海油气田分布图中国近海油气田分布图渤海海域埕北油田位于渤海湾西部。
截至2000年9月30日,油田探明储量1800万桶,生产原油为重质原油。
该油田是原渤海石油公司与日本埕北石油开发株式会社合作开发,公司在该油田合作伙伴权利在2000年9月期满,本公司现拥有该油田100%权益。
埕北油田于1985年开始商业生产。
秦皇岛32-6油田(合作)位于渤海湾中部,截至2000年9月30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在该油田拥有净探明储量1.02亿桶原油。
1998年9月18日,中国海油与美国德士古、阿科公司签订了QHD32-6合同区石油合同。
该合作项目由中国海油担任作业者,拥有51%的参与权益。
绥中36 - 1 油田(自营)位于渤海辽东湾北部,截至2000年9月30日,拥有净探明储量3.77亿桶原油及2830亿立方英尺天然气,该油田拥有本公司最大的探明储量,1993年开始在A区和B区商业生产,J区从1997年开始商业生产。
锦州9-3油田(自营)位于渤海辽东湾北部海域,南距锦州20-2凝析油气田22公里,截至2000年9月30日,拥有净探明储量4800万吨。
1999年10月30日开始商业生产。
锦州20-2凝析油气田(自营)位于渤海辽东湾北部,截至2000年9月30日,拥有净探明凝析油及2350亿立方英尺天然气。
渤中34-2/4油田(合作)位于渤海中日合同区南部,海域平均水深20.5米。
截至2000年9月30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在该油田拥有石油净探明储量1600万桶。
渤西油田群(自营)位于渤海西部海域,目前歧口17-2、歧口17-3、歧口18-1三个油田已经投产,并向天津市供油供气;截至2000年9月30日,渤西油田净探明储量约为4600万桶原油和400亿立方英尺天然气,渤西油田群是典型的边际小油田群,其成功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已找到一条经济有效地开发海上边际小油田的道路。
南海东部海域陆丰22-1油田(合作)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17/2合同区块,距香港310公里,截至2000年9月30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在该油田拥有净探明储量100万桶原油,1997年12月27日建成投产,是中国海油同挪威石油公司合作开发投入生产的第一个海上油田。
中国海域环境与资源中国大陆东南方濒临五大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
其中,前四海区面积即达472.7万平方千米。
我国是世界上海域面积辽阔的国家。
我国近海大陆架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大部和南海的一部分,它是我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部分。
根据1982年新订国际海洋法公约,按照大陆架制度和专属经济区原则,属于我国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面积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按照我国政府的规定,与我国大陆及岛屿海岸基线相邻接的12海里(1.852千米)内的海域属于我国的领海。
内海渤海和南海中广东、海南两省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领海中的两大整体海域。
渤海深入大陆,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所环抱。
东以老铁山角至蓬莱角一线与黄海为界,是中国的内海,面积7.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8米,最大深度80米。
自然特征为近似封闭的大陆架浅海,周围有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
海底起伏不大,所处纬度较高,受大陆影响,水温较低,冬夏温差大,冬季大部分海面结冰。
海水盐度低,由于黄、海、滦、辽河等含沙量大的河流注入,海盆逐渐淤浅,缩小。
渤海盛产对虾、海蟹和小黄鱼等。
著名的渤海油田是中国最早开发的海底油田之一。
汉沽、黄骅一带的长芦盐场曾是我国最著名的盐场。
黄海北起鸭绿江口,南到长江口北岸至韩国济州岛一线。
在朝鲜半岛与我国山东、辽宁、江苏沿海之间。
面积38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44米,最大深度103米。
自然特征基本上为半封闭的大陆架浅海。
海底地势自西北缓缓向东南方倾斜,历史上曾是富含泥沙的黄、淮河的归宿,水呈黄色,故称黄海。
水温略高,年温差较大,冬季北部边缘有结冰现象。
渔盐资源丰富,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对虾。
苏北沿海、胶州湾多盐场。
海底油气资源丰富。
东海范围北起长江口北岸,南至台湾海峡南端广东南澳岛南端与台湾鹅銮鼻连线,东至琉球群岛。
面积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70米,最大水深2719米。
是比较开阔的陆缘海。
大陆架广阔,约占东海三分之二,是世界上最宽阔的大陆架之一。
我国近海油气开发勘探总览
卢松林
【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
【年(卷),期】1989(000)001
【摘要】我国近海探油已进入合作与自营并举,勘探与开发并进的新阶段。
在1980—1986年间,我国在近海油气勘探区打探井348口。
其中在渤海打井162口,东海打井12口,南海打井131口,台湾近海打井43口。
目前巳有3个海上油气田投产,它们是:渤海埕北油田、北部湾涠10-3油田、台湾海峡长康油气田。
总共年产石油70万吨、天然气100万立方米。
7个海上油气田正在开发,即渤中28-1、渤中34-2/4、惠州21-1、绥中36-1、西江24-3、涠11-4油田、锦州20-2气田。
上述油田计划打井172口,预计在高峰时年产原油500万吨、天然气5亿立方米。
7个海上油气田正在进行开发可行性研究,有流花11-1、陆丰13-1、陆丰13-2、
【总页数】2页(P79-80)
【作者】卢松林
【作者单位】地矿部海洋地质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4
【相关文献】
1.认识和技术创新推动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再上新台阶--2013年中国近海勘探工作回顾 [J], 朱伟林;米立军;高乐;钟锴;高阳东
2.领域性突破展现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前景——2011年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回顾 [J], 朱伟林;米立军;高阳东;高乐;钟锴
3.我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成套技术初步形成 [J], 李晓兰(摘)
4.我国近海固体矿勘探技术获重大突破 [J],
5.我国近海天然气分布与勘探潜力 [J], 石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