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技术资源支持方案设计认识负数
- 格式:docx
- 大小:46.97 KB
- 文档页数:5
一、课题简介1.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识别和书写负数。
(2)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1)负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2)负数的运算规则。
(3)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负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2)负数的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1)负数的运算规则。
(2)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负数的含义和运算。
(2)利用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正数、零的概念。
(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例子表示负数?2. 探究负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总结负数的定义。
(2)讲解负数的表示方法,如“-”符号的使用。
3. 学习负数的运算规则:(1)讲解负数与正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负数的运算方法。
4. 应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1)创设情境,提出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温度计、海拔等。
五、课后作业与评价1.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巩固负数的概念和运算。
(2)收集生活中的负数例子,进行分享。
2.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正确与否。
(3)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 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探讨负数在数学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复数、函数等。
(2)介绍负数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2. 教学延伸:(1)让学生思考负数在日常生活以外的场景中的应用。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9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事例,经历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简单事物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负数,初步体会用正、负数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并会运用。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正、负数表示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
珠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
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先放在心里)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负数,请看这是妈妈12月份家庭收支记录。
(打开书)二、设计记事卡1、观察收支记录,了解其中的内容。
2、讨论有没有更好的记录方法。
3、提出“设计一张记事卡,记录家庭收支情况”小组合作完成。
4、交流设计记事卡。
5、评价学生设计的记事卡,说一说各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用负数表示支出钱数的记录方式较简单。
三、典型事例师: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1、教师介绍教材中用正、负数表示的典型问题。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四、练一练1、让学生自己填空。
2、先了解养鸡场的记录内容,其次设计表格,最后交流设计的表格,鼓励学生算出目前有鸡蛋的千克数。
3、鼓励学生给自己家设计一张记事卡。
五、问题讨论1、先看图了解奶奶取款时发生了什么情况?2、讨论“结余—200元”是什么意思?3、推算一下奶奶卡上原来有多少钱?教学后记:通过吐鲁番盆地、楼房地下层等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设计记事卡,使学生了解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收入和支出,让学生明白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方案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借助温度计,经历认识正、负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及认识整数的过程。
2、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知道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负数充满好奇心,感受借助直观模型理解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初识负数玩游戏:师生互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输赢结果。
经历符号化的过程:生汇报:我赢2次,输2次板书(2 2)师:输和赢它们的意思正好相反,老师这样记录能表示出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吗?生:不能师:怎样记录才能让人一眼就分清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下面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3、展示学生记录材料生1:笑脸2哭脸2生2:箭头向上2箭头向下2生3:赢2输2生4:+2 —24、师生共同交流比较,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们为了记录方便,在数学中就规定了这种符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板书:十、一)5、认识正、负数。
师:你知道像上面的数叫什么?(正数)+2怎么读?师:像下面的数呢?(负数)板书—2怎么读?师板书:负数正数—2 +26、快速抢答,说说下面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100、+壹伍、—壹伍、36、0讨论:(1)36是正数还是负数?(认识正数为了简便+可以省略不写)正数去掉+,我们熟悉吗?负数去掉—行不行?(2)0呢设置悬念7、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1、出示某日气象预报数据:哈尔滨—壹伍℃~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这几个温度哪些是负数温度?谁能用负数的'读法读一读?2、生活中用什么测量温度?(出示温度计模型)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生1:每格代表1℃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认识负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负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表示负数并掌握其在数轴上的位置。
2. 学会负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3. 能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负数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教学重点:负数的表示方法、数轴上的位置以及负数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轴、温度计、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温度计,让学生观察温度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零下温度。
2. 新课导入:讲解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数轴理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3. 例题讲解:讲解负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通过实例演示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负数的运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负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及数轴上的位置。
2. 负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3. 例题及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计算:(3) + (2),(5) (+3),(4) × (+2),(+6) ÷ (3)。
(3)小华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先向右走3个单位,再向左走2个单位,向左走1个单位,写出小华所在位置的数。
2. 答案:(1)数轴上表示:略。
(2)计算结果:5,8,8,2。
(3)小华所在位置的数为:0 3 + 2 1 = 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理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轴理解负数,提高学生的数感。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思考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海拔等,并尝试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布置一道思考题:负数的平方是多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和应用。
2. 负数的概念及其在数轴上的位置。
3. 负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及其运算过程。
4. 作业设计中思考题的深度和广度。
认识负数教案优秀5篇认识负数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尝试、比较、探讨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难点:对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和对“0”的认识。
教学设计:一.游戏激趣,感受相反1.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截然相反”。
老师发出一个口令,你们执行出与口令相反的动作。
2.其实,我们周围很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存在相反的情况,请看大屏幕。
3.你能试着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二.尝试记录,探究新知1.有时候,这些相反的情况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组成了“相反意义的量”。
2.你们能帮老师把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快速、准确、清楚的记录下来吗?3.学生拿出白纸,选择自己喜欢的。
方式记录数据。
妈妈9月赚了1500元,10月亏了200元。
仓库昨天运出800千克货物,今天运进1690千克货物。
天气预报显示今天的最高气温为15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1摄氏度。
明明的体重增加了3.6千克,莉莉的体重减少了0.7千克。
4.交流讨论各种方法,并挑出哪种方法既快速又明了,而且数学味最浓。
板书这种方法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清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另一种与它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的。
5.认识正号、负号,学习正数负数,了解其读法和写法。
并判断正负号是否可以省略。
6.抓住一个数字-2,来研究到底为什么要用负数。
学生把你心中的—2用图画表达出来。
7.讨论0所在位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8.正数、负数及0在温度计上的分布如果加上箭头,这样的直线就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数轴了。
三.借助实例,解释应用1.生活中学生见过的负数2电梯中的正负数(出示“电梯按钮”幻灯片)看电梯的按钮,说—1和+1表示的含义、区别。
认识负数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负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负数的定义:负数是小于零的实数,用负号“-”表示。
2. 负数的表示方法:在数轴上,负数位于原点的左侧。
3. 负数的性质:负数与正数相反,负数的绝对值越大,其实际值越小。
4. 负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5. 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负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性质。
2. 难点:负数的运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负数。
2. 利用数轴直观展示负数的表示方法。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负数的运算。
4. 设计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负数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和运算。
2. 数轴教具。
3. 实际问题素材。
4. 练习题。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正数,如1、2、3等。
2. 提问:小于零的数该如何表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负数。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负数的定义:负数是小于零的实数,用负号“-”表示。
2. 展示数轴,讲解负数的表示方法:负数位于原点的左侧。
3. 讲解负数的性质:负数与正数相反,负数的绝对值越大,其实际值越小。
4. 举例说明负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负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2. 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实际应用(10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素材,如温度、海拔、贷款等。
2. 引导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负数的能力。
3. 分组讨论,分享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负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性质。
2. 提醒学生注意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方案优秀4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感受负数的实际意义;会正确读写正、负数;初步感知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的关系;知道负数都小于零,正数都大于零。
2、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会用正负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多媒体出示沈阳大雪时的一幅照片)师:这是沈阳大雪时的一幅照片。
猜猜看,这时的气温可能是多少度?(指名口答)(评:以温度引入负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猜温度”既能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借助经验,自主探究1、认识温度计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借助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多媒体出示温度计图)你了解温度计吗?把你了解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温度计上有两种计量单位:一种是摄氏度,一种是华氏度。
我国统一使用摄氏度。
师:[多媒体出示标有沈阳温度读数(零下20℃)的温度计]谁能读出图中沈阳的温度?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口答)师:(多媒体依次出示读数为零下22℃、零下18℃的温度计图)这时的温度又是多少呢?你能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吗?[评:认识温度计是本环节的教学要点,而正确地读出温度计所示的零下温度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零下20℃、零下22℃、零下18℃的对比练习,既突出教学要点,又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2、教学例1。
(1)教学正、负数读写法谈话:同学们,咱们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在气温上有很大差异。
当沈阳还是千里冰封的世界时,南京和海口的气温又是多少呢?咱们一一下。
(多媒体出示三幅温度计图:沈阳零下20℃;南京0℃;海口零上20℃)师:从这几幅图中,你能看出南京和海口的气温吗?你能说说怎样看出来的吗?你还能得到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小组讨论、指名汇报交流。
)师:沈阳和海口的气温一样吗?为什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吗?(学生记录后,展示、交流。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4篇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希望在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23-12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游戏:《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们说出一句和它意思相反的话。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哈尔滨零下6摄氏度至3摄氏度。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温度吗?学生思考后反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123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
(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
(课件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7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篇1)教材分析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认识正、负数,所以正、负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
学情分析之前的数概念学习,学生较多的是在具象意义上认数,分数虽然是在抽象意义上认数,但借助整体和部分关系,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用分数表示相对还比较容易把握,而正、负数的认识则属于更高的抽象意义上的认知,所以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
教学目标1、经历正、负数的产生过程,感受数范围不断形成和扩张的生成发展过程。
2、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0表示参照标准,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
3、结合实际情境经历数轴的产生过程,在数轴上理解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
教学重点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0表示参照标准,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材料感知,聚类分析,发现生活中的参照标准及其相反意义的量。
这些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以第①个为例,相对“始发站一个乘客也没有”为标准进行比较,相反意义的量是“上来8名”和“下去6名”。
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其它情境中都是相对什么标准来说的,两个数量有什么联系吗?二、联系生活并用正、负数表示。
开始同学们阅读了一些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0”来表示参照标准,用正、负数来表示参照标准两端相反意义的量吗?以前计数时0表示没有,测量时0表示起点,今天我们学习正负数中0又用来表示参照标准,0的作用真大啊。
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约为8844.43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约155米,这里以海平面为基准,是不是也产生了相反意义的量?怎样用正、负数来表示?暑假里绵阳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8℃,和这么热的高温恰恰相反,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温度由于海拔高度的关系却只有-38℃,-38℃在-20℃的上面还是下面,比-20℃高还是低?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的例子吗?举例时想一想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0,什么为正,什么为负?小结:生活中凡是相对某一参照标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认识负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识别和表示负数。
2. 让学生掌握负数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负数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负数的运算规则。
3. 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负数的运算规则。
四、教学难点:1. 负数的运算规则。
2. 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负数。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一、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 引入负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负数是用来表示比零小的数的。
2. 讲解负数的表示方法,如在数字前面加上负号“-”等。
3. 举例说明负数的意义,如气温下降3℃,可以用“-3℃”表示。
二、负数的运算规则:1. 讲解负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如“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 讲解负数的减法运算规则,如“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3. 讲解负数的乘法运算规则,如“负数乘以正数等于负数;负数乘以负数等于正数。
”4. 讲解负数的除法运算规则,如“除以一个负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三、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举例说明负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存款利息、贷款利息等。
2. 让学生尝试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存贷款利息等。
四、负数的练习:1.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负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讲解练习题,共同提高。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负数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等。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温变化、海拔高度等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教材首先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关于温度和海拔的知识经验,探索学习用正、负数来表示一些意义相反的量,再组织学生分类、归纳、概括,从数的理性高度更进一步地认识了负数,最后教材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引领学生把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应用到生活中,从而进一步丰富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
这样安排即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又为今后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打下坚实基础。
[目标预设]1、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和意义,认识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并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2、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联想、猜测、推理等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理念]一、注重实效。
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提高过程是个稳固扎实的推进过程,本课设计我注重实效性研究: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从找负数、理解负数、到运用负数都力求注意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联系生活。
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应该是生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的各个环节,我都力求与生活联系,选取学生身边的经常经历的事例,引导了学生从生活中学,学生活中的数学。
三、创新合作。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它不仅仅只是体现教师如何教,还在于体现学生如何学的过程。
本课我设计一系列新颖的,能动性强而又有思考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设计思路]数学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案例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案例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案例(篇1)教学目标:1.在师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2.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生活中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1)“0”的意义。
(2)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
教具准备:课件、温度计模型(可以手动调节“水银柱”的高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1.请你说出它的反义词来:上—下高—低大—小前—后左—右师:下面换一种方式,不说词,说一件事。
飞机起飞—飞机降落飞船升空—飞船着陆(返回)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词语或相反意义的事件,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相反意义的量,如我班一个同学上课表现好,老师给他加了3分,一个同学午休课的时候在大吵大闹,被扣了3分,你认为这两个3分一样吗?生:不一样,一个是加,一个是减。
师:我们可不可以说这两个量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负数)2.活动1:课件出示天气预报视频。
(结合每个地方的图片,播音员播报)广州:11~23℃杭州:0~10℃北京:-5~5℃沈阳:-16~-7℃师: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指名学生回答。
3.活动2:我当小小播音员,认识温度的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谁愿意来做一次小小播音员,给大家播报一下天气?让学生模仿天气预报员用自己的语言来播报天气。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负数
主题: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负数,以及它在数轴上的位置;
2. 帮助学生掌握负数的基本运算规则;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负数;
2. 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3. 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数轴模型或图片;
2. 笔、纸。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用数轴模型向学生引入负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然后通过举例解释什么是负数。
二、教学(15分钟)
1. 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绘制一个数轴,并表示出一些正数和负数的位置;
2. 和学生一起进行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让他们掌握负数之间的运算规则。
三、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用自己绘制的数轴进行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负数运算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相检查,纠正错误,加深对负数的理解。
四、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复述负数的概念和在数轴上的位置,以及负数的加减法规则。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作业,巩固今天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教授负数的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负数的概念,加深对负数的理解。
同时,要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数轴表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负数的运算规则。
认识负数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识别和表示负数。
2. 让学生掌握负数的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负数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负数的运算规则(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3. 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负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及运算规则。
2. 难点: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负数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负数的运算规则。
3. 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负数的定义、表示方法、运算规则及实际应用案例。
2. 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练习。
3. 小组讨论材料:生活中涉及负数的情境。
【导入】1. 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负数概念,如温度下降、负债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负数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新课讲解】1. 讲解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讲解负数的运算规则(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3. 结合实例演示负数的运算过程。
【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负数的基本运算。
2. 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小组讨论】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涉及负数的情境。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探讨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1. 讲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负数的作用和意义。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强调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布置针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练习。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负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负数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负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3. 课堂练习:进行负数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探讨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2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概念和特点;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负数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铅笔、纸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引入负数的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只有正数,如1、2、3、4,等等。
那么是否存在比0小的数呢?学生们可以思考一下。
2. 认识负数(约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数轴,并标明0和正数的位置。
然后,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向学生们介绍负数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画一个向左偏移的箭头,代表一个负数。
3. 负数的特点(约1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们发现负数的一些特点。
例如,负数可以用来表示欠债、温度的下降等。
同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们负数和正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4. 负数的表示方法(约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类似的箭头示意图,向学生们展示负数的表示方法。
例如,负数可以用带括号的形式表示,如(-3),也可以用负号表示,如-3。
5. 负数的加减法(约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加减法例子,向学生们展示负数的加减法规则。
例如,当加法运算中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时,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由较大的数确定。
6. 巩固练习(约15分钟)请学生们在纸上完成一些关于负数的基础练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
7. 小结(约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负数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负数运算题作为课后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9. 反思教师和学生归纳本节课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以上为示例,具体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认识负数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和含义;2. 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进行实际问题求解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铅笔、纸张。
认识负数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识别和表示负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乐于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负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负数的性质:负数与正数的对称性、负数的比较大小。
3. 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负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及性质。
2. 难点: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负数。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计、海拔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2. 新课导入:讲解负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及性质。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习题,拓展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评价其应用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拓展练习,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负数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及其应用的图片和示例。
2. 实物教具:如温度计、海拔计等,用于展示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题库:包括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负数知识的理解。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主题。
2. 讲解负数:详细讲解负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性质。
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制作负数应用的数学题目。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负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认识负数教学设计(通用1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